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09届高考政治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1)

河北省新乐市第四中学鲁立成

【范例1】(09北京东城期末检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涨幅连续七个月回落。从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到11月回落到2.4%,今年的物价曲线犹如过山车。

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

①政府出台促进生产发展措施、保障市场供给

②国家决定2008年对粮食征收出口暂定关税

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市场的传导作用

④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流通中货币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 、C或D。

【错因分析】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因素我们一定要弄清楚,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①项是说政府保障市场供给,实际上是供给充足,会影响相关商品价格的回落。②项好多同学认为和题干无关,其实粮食的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民以食为天,所以对粮食征收出口暂定关税,是在限制粮食的出口,保障国内粮食的供应,也是一个原因。③项许多同学也想不通,在经济学里面,因为生产是需要原材料,需要劳动力的。这些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都是商品,所以象这些被称作成本的商品价格会直接影响由它们加工而成的制成品的价格,这就是价格的传导作用,比如说粮食价格上涨,那猪肉价格就会上涨,为什么?猪饲料成本增加了啊。④项不选,因为这是价格上涨的原因,当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增加的时候,会使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物价会上涨。

【正确答案】A

【归纳拓展】高考题会经常考查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或回落的原因,这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供求关系。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当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当然象本题,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说国家的政策,成本的因素,纸币的币值情况等等,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练习1】受H1N1型流感的影响,北京的猪肉价格甚至和大白菜一样的价格。生猪价格下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在市场价格价格明显拉动和政府政策双重作用下,生产能力正在稳步恢复,供给量明显增多;二是由于市民对猪肉食品需求的大幅减少。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国家政策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D物价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范例2】(09北京东城期末检测)“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轰然坍塌,这再一次说明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重视商品质量的经济学依据是()

A.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B.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或D。

【错因分析】要明确,商品的质量相当于理论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购买者来将,他让出价值,就是想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使用价值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有利于商家销售,实现价值。这也是所有企业重视商品质量的原因。选C。B项说法不对,决定商品价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决定价格。D的说法也不对,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一般的情况下,涉及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要想到使用价值;涉及到商品的价格问题,要想到价值。同时要明确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不能同时兼得。

【练习2】从2008年9月开始,“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无疑像一枚重磅炸弹,好多企业纷纷加紧自己产品的质量把关,象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的产品就全部通过国家质检局的多次检测,乳品销售量逐渐回升。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

A质量好需求量就大 B质量高经济效益就好

C质量高决定价格高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范例3】(09东北三省四校二模24题)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8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元的购买力。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4.0 投资增加

B 0.66 物价上涨

C 1.5 物价下跌

D 0.25 投资减少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D。

【错因分析】做这类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慌张,可以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办法。假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没有变化的时候,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是1,即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是1;那么,当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80%,变成了1×(1+80%)=1.8,货币流通次数同理是1×(1+20%)=1.2,我们知道,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速度),所以现在需要的货币量是 1.8/1.2=1.5,也就是变化后市场上需要的货币量比原来要多了,在本题中,该国并没有多发行货币,所以1元的购买力要充当原来1.5元的购买力,即货币升值。这说明社会的总供给<社会的总需求。即出现了买方市场(买者占优势),会可能发生的是消费购买力不振,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所以本题选C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①商品交换规模。②货币流通速度,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正比;而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提出的。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过多的纸币也不会自动退出流通。因此,在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倒决定了一般物价水平。

【练习3】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

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

【范例4】(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近期,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是政府运用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A.行政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财政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经济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D.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或D。

【错因分析】本题在考察宏观调控的手段,由题意可知,国务院运用的是税收来调控经济,为什么能够调控,是因为税收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利益。选B的考生可能觉得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宏观调控手段里面没有财政手段,只有经济、法律、行政手段。D项根据题意这不属于法律手段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我们要掌握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课本上是怎样说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的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然后根据实际做题的经验总结,我们知道,经济手段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练习4】2008年上半年,为控制CPI的过快上涨,政府运用了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物价回落,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杠杆A.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B.有政府强制力的保证

C.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利益D.能够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范例5】(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我国去年连续发行三期国债,居民购买踊跃。购买国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它是

A.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B.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D.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 、B或D。

【错因分析】要知道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在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我们实行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这样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就出现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项太绝对化,B项应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是按劳分配。D根据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应该是按劳分配。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总结一下,我们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有三点: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练习5】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改变单纯依靠劳动“挣钱”的状况,开始通过经营家庭财产“赚钱”。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①某人购买国债获得的利息②某退休职工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③某业主出租房屋收取的房屋租金④某个体劳动者个体经营的税后所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范例6】(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企业老总当“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②重视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 、C或D。

【错因分析】①说法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是劳动工具而非劳动者。③项说法虽然对,但是和题意无关,企业老总抢夺技能“明星”是强调劳动者的作用,而非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④的说法是正确的,课本上有原话。误选A 、C或D。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正确答案】B

【归纳拓展】我们看一下劳动者劳动技能的高低究竟有什么影响:①首先,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练习6】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沿海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走出困境,我们政府和企业应该

①增强市场和用户意识②不断采用高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③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④引导企业将重点转向国内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范例7】(09北京崇文期末检测)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针对婴幼儿奶粉事件,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企业家身上的“道德的血液”是指

①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②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③遵守职业道德④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 、B或D。

【错因分析】错选的考生没有认真地读题。我们要知道在本题的具体情景中,“道德的血液”的具体含义。实际上我们说,这个比喻的说法是强调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而不是泛泛地说企业要怎么做。是在强调人的因素,而非管理等其它物的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先把②排除掉,因为它强调是企业而不是企业家要怎么做。这样我们就不会误选了。

【正确答案】C

【归纳拓展】做题,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知识上的欠缺,而是做题的习惯不太好,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读懂题意。然后再细心的作出选择。

【练习7】200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为“消费与责任”。“消费与责任”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

A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能,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

B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要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C消费者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树立维权意识

D新闻媒体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要依法惩处侵权行为

【范例8】(09北京海淀期末检测)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签定劳动合同

①体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②核心原则是协商一致

③有利于国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④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B 、C或D。

【错因分析】考生误选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比如选B或C的考生一定是忘了签定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所以②的说法是错误的。③的说法也不对,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对任何资源的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国家。明确这两个知识点,就不会做错本题了。

【正确答案】A

【归纳拓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练习8】对于农民工来讲,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坚持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对于劳动合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劳动合同是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经劳动行政部门鉴证后生效,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②签订劳动合同,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③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范例9】(09北京朝阳期末检测)2008年雪灾,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而购买了保险的居民和企业却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险的优越性。因为这种保险

①是国家对受灾居民和企业的救助②是对企业、个人有利的投资行为

③是补偿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④能够解决多数社会成员的最迫切需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考查知识点】商业保险的性质和作用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C。

【错因分析】考生要想做对本题,需要先明确保险的分类和作用。根据题意,我们知道在题中的保险是商业保险,因为有个关键词是“购买”。①项是社会救济的范畴,这不属于商业保险的业务范围。④项的表达也不对。因为光靠商业保险解决不了多数社会成员的最迫切需要。所以本题的正确选择是D ②③

【正确答案】D

【归纳拓展】我国商业保险一般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财产保险主要业务是:办理各种财产保险,包括企业财产、货物运输、运输工具以及个人财产等项保险业务,并办理国际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多年来,我国的商业保险为

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练习9】2008年,雪灾、地震接连袭来,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居民或企业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险的巨大优越性。这是因为商业保险

A.体现了国家对受灾居民和企业的救助B.实现了参保居民或企业的财产增值

C.解决了所有受灾居民的最迫切需要 D.分散了参保居民或企业所遭受的风险

【范例10】(09北京宣武期末检测)三十年风霜岁月悄然流逝,改革开放的绩效,犹如鲜花朵朵在全国各地绽放。3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前,随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签订“大包干”合同,中央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推向全国。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吹响科学发展的集结号。中国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亿万农民的生活即将翻开更加美好的一页。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因为

①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②我国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把农业搞好

③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容易误选A、B或C。

【错因分析】误选的原因是没有把握题目和选项的因果逻辑关系。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因为什么?让我们答原因。①项明显构不成因果联系。不是因为农业是第一产业我们就要重视发展农业,而是因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②项把这种作用给夸大了。这样的说法太绝对。综合以上本题的正确解答应是D.③④【正确答案】D

【归纳拓展】我们重视发展农业的原因有三点:①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③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练习10】2008年6月1日,由检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修订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严格实行问责制,这是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举措。加强土地管理是

A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 B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D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

【范例11】(09唐山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2009年春节前就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旨在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的“春风行动”,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利用积累的资本、技能等经济要素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结合扩大内需要求实施的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机会。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1982年到1986年连续出台“五个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又连续出台6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1个“一号文件”立足于不同时代具体的三农问题及时有效的提出了不同的主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效地指导着中国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正是在“一号文件”指导下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新时期又不断地指导着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意义,并列举三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办法。(15分)。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审题时光看到了经济意义,而忽略了后面还有让我们列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错因分析】除了审题的不认真外,考生们在答主观题的时候很少列出提纲。往往一看完材料就马上匆匆作答。结果写了一半,发现和题意不符,划掉重写。既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心情。最重要的是高考时答题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地方有限。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一定要在心中列出提纲,设问有几个方面,我答几点,想清楚后再写,这样把握会更大些。

【正确答案】第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第二是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集聚资本、技能等经济要素,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第三是有利于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第四是有利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新农村建设。(12分)列举一项1分。如:兴办企业、兴办农家游项目、特色养殖等

【归纳拓展】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固定的解题思路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练习11】材料: 2008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会议指出,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就业,这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二要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三要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门槛,搞好金融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符合规定的给予财政贴息。四要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五要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六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

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意义。(12分)

【范例12】(09武汉高三2月调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某县被确定为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区。试点前,该县A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生产已陷入“农业比较效益低一一种田缺乏积极性——土地粗放经营或抛荒——农业比较效益更低”的恶性循环。2005年开始,A村成为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样本村。经过几年推进,A村共2621亩耕地通过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后,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或股份收入,还可以到农业企业或专业大户上班,获得工资收入。以下

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客观必然性。(15分)

【典型错误】本题的主要错误是考生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概括不全。第二问基本上错误不多。答的普遍还可以。

【错因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见到材料比较长,而且有个图表,就晕了。乱答一气。我们没有发现其实这个图表正好是解答本题的一把钥匙,是关键信息。因为图表给我们一个时间上的分水岭,即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前后,如果看到了这点,本题就不会丢分很多了。

【正确答案】①材料一表明,A村在土地在流转前,土地利用率低,粮食单产低,农民从土地上得到收益和人均收入少;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率、粮食单产、农民的土地收益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这说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要素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更好地发挥了作用。(5分)②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是增加粮食产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10分)

【归纳拓展】本题的第二问是个很常见的设问角度,建议考生把第二问的答案给背诵下来,并要灵活的运用。

【练习12】材料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上述目标任务?(6分)

【范例13】(09北京西城期末检测)材料一几年间,从“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嗑药”多宝鱼、治病福寿螺。到“三聚氰胺”,不断刷新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常识……

材料二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要从立法、监管、诚信等环节入手,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严肃追究监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和纪律责任,严格要求企业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

分析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要从立法、监管环节入手的经济学理由。(6分)

【典型错误】本题容易犯的错误是将本题答成了政治学理由。

【错因分析】还是审题不清。另外本题在设问的时候有“立法”的字样。所以好多考生答着答着就“跑偏了”。实际上,我们应该从经济学角度尤其是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来回答本题。

【正确答案】①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社会经济运行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进行。(2分)②国家的经济职能必须履行到位。为克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缺陷。(1分)必须运用好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2分)制定和完善经济法规,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者活动和市场秩序。(1分)(②如答“国家经济职能”可给1分,如从“行政手段”角度回答,且同时有具体解释,符合题意,可酌情给1分。该题不超过6分)

【归纳拓展】要熟记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练习13】材料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经调查核实,三鹿牌部分批次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氢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分析,问题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范例14】(09北京石景山期末检测)材料二:美国自诩为自由市场经济,一直强调风险自负的投资原则: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这个本来很自然的问题,却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最终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

请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学道理。(5分)

【典型错误】本题好多考生的答案都具有发散性,都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但是都没有答上要点。比如有的考生答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金融机构的作用应该改革等等。

【错因分析】对金融危机的背景材料,好多老师恐怕都讲了很多,总结了很多,学生们也记了不少。但是最为关键的我们应该看到为什么在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会波及全世界,为什么呢,一定要答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来。本题才能算完整。

【正确答案】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些会带来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美国自诩为自由市场经济,一直强调风险自负的投资原则,从而加剧了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美国的金融危机。

当今世界经济具有全球化的特点,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为避免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各国联手应对这场危机。

【归纳拓展】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们要记住,更要记住本题的设问和答题典型思路。

【练习14】材料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于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

说明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应采取哪些经济举措。(6分)【范例15】(09北京崇文期末检测)

注:美国70%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

材料二温家宝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国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生产经营困难,(生产成本升高、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各级政府要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用经济常识说明,怎样做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6分)

【典型错误】本题考生都想到了国家应该怎么做,但忽略了中小企业自身应该怎么做。所以答案都不完整。

【错因分析】受材料的误导和我们的平时关注的角度,其实我们应该学会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问题,关键是有了很好的政策,我们中小企业自身应该怎么做。

【正确答案】国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健全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品牌等。(6分)

【归纳拓展】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这个虽然简单,但是很实用也很有效。

【练习15】材料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30年。30年来,中小企业在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者重要作用。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升高、外贸出口困难、市场紧缩等困难,亟需解决。

请用经济知识从国家和企业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困境?(10分)

【练习题参考答案】

1-5 C D A C B 6-10 A B D D A

选择题第3题思路提示:本题也要假定原来的是1,变化后是(1+10%)*96%/0.8=1.32(现在是4次,原来是5次,现在是原来的80%,故除以0.8。)

11.①农民工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分)②实现农民工就业有利于资金回流农村,增加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村中的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3分)③实现农民工就业,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分)④实现农民工就业,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3分)

12.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

经营制度,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每点2分,共6分)

13.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不法分子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弊端。(4分)

14.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分)②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固有弱点和缺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分)③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2分)15.①国家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融资难度,扩大融资额度和渠道,解决其资金困难;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如采取增加出口退税、加大财政补贴、降低税收负担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设备更新、产业升级、扩大就业等;国家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扩大企业出口。(每点2分,不超过6分)②中小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立自主品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选择合适的企业和时机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被兼并,扩大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调整产品结构,或转产其他产品。(每点2分,不超过6分,总分不超过10分)

w.w.w.k.s.5.u.c.o.m

高考政治_易错点归纳

高考政治——易错点归纳 所谓热点知识就是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52.7%,因此。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 高考政治热点知识归纳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3.价值规律(容、形式、作用)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what、why、how) 5.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what、why) 6.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涵义、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缺陷)和宏观调控(why、what、how、财政、税收、银行等经济手段) 7.经济效益(why、what、how);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兼并联合是优化企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8.企业信誉和形象、反对不正当竞争(why、what、how) 9.农业(why、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意义) 10.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why、how、支柱工业及其作用) 1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why、what、how) 14.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15.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why、what、how) 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汇率的变化、关税作用、进出口关系1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原则。 19.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0.哲学原理(略,按照考试大纲复习)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③坚持“以干求肢”解题原则。即以题干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2.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第一步,审清题意。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是对整个背景材料还是对某一句话的设问;问“联系”还是“区别”;问“原因”还 是“意义、作用”;主体是谁、在做什么等)。第二步,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第三步,正确涂卡与核查。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选择题做完后,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再做非选择题。 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淘汰错误法。排斥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斥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斥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排斥错误的题肢。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在具体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1)复习不全面,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 (2)对于一些选择题用名言警句、诗歌寓言、漫画图表等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时,由于不熟悉,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选择错误。 (3)对于难题,干扰性迷惑性大的选择题,不会识别、比较分析而答错。 4.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2】对立统一(含答案)

专题 22 对立统一 【2018高考预测】 1.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3.矛盾的含义 4.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难点突破】 难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反,脱离统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看到统一。 2.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 (1)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口角等。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日常生活中“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可见,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包含了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但决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3.注意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1)哲学上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

系。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人们正确认识。 (2)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违背同一律而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表现,应该尽量避免。 例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下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理解矛盾普遍性应注意的问题 (1)“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2)“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3)解决矛盾并非就是取消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难点三综台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进行 1.材料一:丘吉尔曾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又说道:“我们应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三:丘吉尔于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势力范围以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丘吉尔讲材料一这番话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丘吉尔的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

高中政治易错点(政治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 (政治篇) 1.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纠错]法律要代表人民意志,公民与人民不是一个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纠错]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并非人人都属于“人民”范畴。 3.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纠错]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纠错]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与专政两方面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纠错]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6.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纠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 7.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纠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会随意增减。 8.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纠错]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9.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好。 [纠错]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选举方式更好。 10.扩大直接选举范围,能够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纠错]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体现。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11.我国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产生实行间接选举的方式。 [纠错]我国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产生实行直接选举的方式,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 12.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选举徒有形式,与差额选举相比没有任何优点。 [纠错]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与应选名额相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但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即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3.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人民群众进行决策。 [纠错]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人民群众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直接决策权,我国的决策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14.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 [纠错]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 15.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提高公民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 [纠错]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1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纠错]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17.居民委员会是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纠错]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18.把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最新【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 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 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 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

(新)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文化生活突破选择题易错点

《文化生活》选择题易错点 一、基础(基本)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根本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集中 ◇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四、决定

◇一定的文化由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五、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六、关系 ◇人与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客体。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七、特点(特征) ◇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八、表现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8】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含答案)

专题 28 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2018高考预测】 本专题包括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些内容是政治常识中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大。 【难点突破】 难点一民主、专制、专政的关系比较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表现为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国家是利用强制力量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家也有社会管理职能,但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例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但事实上这种民主内含着一系列矛盾,如( ) ①理论上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与实际上国家保护资本特殊利益的矛盾 ②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社会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矛盾 ③民主主体的多样性与民主表达机制单一性的矛盾 ④代议制下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点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含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 (2)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4)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5)社会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6)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7)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优点和特点: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思维拓展】分析我国政治问题原因和决定因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去寻找答案。复习时应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2013届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 1考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 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 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 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 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不 可能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 就难以得到保障。 2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 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实 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3考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 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中政治易错点(附解析)

经济生活一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才是)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lO.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必会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货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取代一说错误) 23.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2019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高考答题,考生要注意答题技巧。 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 要保证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时间,留有充足的时间读懂题意,弄清设问方向,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有利于阅卷老师尽快发现采分点。这里特别强调要给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留足时间去认真审题,组织答案要点。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答题规范最为关键 答案简洁、层次分明,正确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流行的俗语。只有使用规范的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希望阅卷名师能给自己高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书写而不是答案,如果是工整的书写,马上会相应给出一个大致的“印象分”,然后仔细阅读,调整分数。

重视“第一印象”要注意:①字迹要端正;②卷面要整洁,层次分明,使老师一目了然。为此下笔前要在头脑中梳理出答题要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③修改要合乎规范、有章法,不能乱涂改。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将这几步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开来。在运用这种先面后点的理解记忆法完成了对课本内容(一轮复习,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书为一轮)后,再回过头来进入第二轮、第三轮……力争每一轮的整理与理解都有新的收获。看书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练习。 具体复习可以这样安排:每周(如周末)抽出一定的时间背经过整理归纳后的内容;每天睡前或下午晚饭后抽一点时间(如15分钟)将近一、两天复习的主要内容按条理进行记忆。总之,对归纳整理内容的记忆,要背得细、背得准、背得熟、背得巧。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政治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政治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doc

高考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高考考生复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我为高考考生整理政治易错选择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经济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1、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选择题知识点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doc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 高考文综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点归纳总结 经济生活 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 分析:使用价值无所谓大小,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物价上涨的因素除通货膨胀外,还有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但并非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4.人民币汇率升高,国际购买力增强,是好事。(×) 应一分为二地分析: (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较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有利于我国进口,但不利于我国出口和经济的稳定。 (2)人民币小幅升值,适应宏观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果,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人民币汇率改革只能稳妥地进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没有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但不是没有。 6.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易混。(×) 分析: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变化方向相反);两种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变化方向相同)。 7.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分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发生变化。 8.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分析: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不能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9.预期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分析:预期消费不等同于超前消费,二者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预期消费坚持量入为出,讲求消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消费本质上还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超前消费则意味着消费严重脱离预期收入,是一种盲目攀比、不顾实际的消费行为。 10.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见到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经营时。从这些方面回答。 1,市场: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2,科技: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人才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劳动者、经营者素质。 5.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产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7,竞争力: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图表类主观题。 第一问一般是反应了什么现象:要看清题目,从图表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还要答出反应的本质性问题。第二问:一般问:表一与表二的关系。 第三问:对反应现象的认识。结合图表、文字认识。 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要结合材料 【三】意义影响的主观题。 一、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吸收资金、计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政治意义: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政府的职能。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高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对党】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思想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 ★【答题技巧】★ 当题目问“为什么”时的答题思路 要说这件事的依据 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等) 必然性(这件事存在的客观实际) 可能性(存在的主观条件) 或者不做的危害(导致消极后果) 【启示类】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二要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应该怎么说) 【反映类】原理方XX分析 把握材料给我信息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大全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一:经济生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9高考预测】 预计2019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知识。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名人名言、漫画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 【难点突破】 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1.儒赴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那时正值“非典”肆虐,他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 审题:回答简答题,关键在于审题。 审读材料全文: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2)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 答题思路。 (3)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常见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页 1 第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