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

(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至于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1课时重点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观察解剖实验建立感性认识,了解肾脏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课件展示肾脏微观结构,结合模型,使学生了解肾脏的微观结构→录像播放肾脏内的血液流动特点,使学生了解血液流动途径,为下节课打好基础→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3.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了解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另外,通过录像教学,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4.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课件展示和录像播放,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5.练习、反馈、矫正:

在新授课结束后,出示《达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习题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不同要求,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板书设计〗

附件一:达标练习

一、基础演练:

1.肾门是肾脏一侧有凹陷的地方,它是()

A.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出入肾脏的部位

B.肾动脉、输尿管出入肾脏的部位

C.肾动脉、肾静脉出入肾脏的部位

D.肾静脉、输尿管出入肾脏的部位

2.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皮质

B.髓质

C.膀胱

D.肾单位

3.进出肾小球的血管依次是()

A.小动脉、小动脉

B.小静脉、小动脉

C.小静脉、小静脉

D.动脉、小静脉

4.人体泌尿系统由_、_、_、和_组成,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

二、拓展延伸:

1.关于肾脏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左肾略高于右肾

B.位于人体腹腔后壁

C.位于人体脊柱两侧

D.右肾略高于左肾

2.下图为肾脏的纵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是指_,新鲜肾脏这部位的颜色_,里面的主要结构是_。

(2)图中[2]是指_,新鲜肾脏这部位的颜色_,里面的主要结构是_。

3.下图中为肾小体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2]是_,[4]是_,里面都流着_血。

(2)图中[3]叫_,由_组成,它的外面包着_,其腔与[]_相通。

三、创新提高:

下图是人体某部位的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在A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中流动的是动脉血,那么B可能是_处的毛细血管网。

(2)如果B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那么在A、C内流动的都是_血。

(3)如果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那么在B处进行物质交换时,血红蛋白质与氧_,

C内流动的是_血。

(4)如果B为胃壁内的毛细血管网,则B处可吸收_等物质。

附件二:开拓视野

尿毒症

肾机能不全所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使它们在体液中积留得太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水积留造成全身水肿;二是由于肾脏不能排掉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造成酸性中毒;三是由于肾不能排掉代谢终产物造成非蛋白氮(尤其是尿素)的浓度升高;四是由于其他在尿内储留的产物浓度升高。尿毒症所造成的酸中毒可使病人的神志模糊,并很快使病人进入昏睡状态。

肾脏在维持水、盐平衡中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随饮食进入体内的水分与排出的水分大致相等。如进入体内的水分过多,多余的水将由肾脏排出,而使尿量增加,反之则减少。人体内的无机盐种类很多,它们是构成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并且在维持人体正常渗透压、酸碱平衡兴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氯化钠(食盐)随食物进入体内的量和排出的量基本相等。食物中完全缺食盐时,肾小球滤出的钠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排出的尿中则可以无钠。临床上将尿中钠的排出规律概括为: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而钾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因此,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维持代谢时,应注意补钾。

总之,通过肾脏的调节作用,能使人体内的水和盐的含量经常保持相对的恒定。

〖教学反思〗

“肾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属生物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本教案教学设计思路合理,教学结构严谨,教学媒体运用得当,教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节课中,达标练习很有特色,用于当堂的测试、反馈和矫正,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 (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泌尿系 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至于如何 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 1 课时重点要学生 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 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 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

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 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观察解剖实验建立感性认识,了解肾脏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课件展示肾脏微观结构,结合模型,使学生了解肾脏的微观结构→录像播放肾脏内的血液 流动特点,使学生了解血液流动途径,为下节课打好基础→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 ?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 ( 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型新授 主备人伍安生审核人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排出的呢?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 1.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各有什么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3.肾单位包括那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三、合作探究 1、讨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功能 2、对照肾单位的结构图,讨论肾单位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四、能力提升 1.分析尿液由肾单位形成及流出的途径 2.分析血液流经肾的途径 五、当堂检测

【例题】下图中既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①B.② C.③D.④ 1.肾脏在人体的位置是()。 A.胸腔两侧B.腹腔两侧 C.膀胱的两侧D.腰部脊柱的两侧 。网Z。X。X。K] 2.人体内废物的排泄主要依赖于哪一个人体系统?()。 A.呼吸系统B.运动系统 C.泌尿系统D.循环系统[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197170.html,] 3.如图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1 B.2 C.3 D.4 科网] 4.具有暂时贮存尿液功能的结构是()。 A.肾单位B.膀胱C.输尿管D.尿道 5.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 A.入球小动脉B.肺静脉 C.出球小动脉D.肺动脉 6.人体内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结构是()。 A.肾小管B.输尿管 C.尿道D.出球小动脉 7.下图为肾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Ⅲ的容量效应较强。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肾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大量肾单位和许多集合小管,构成肾的实质部分。在这些结构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主要有PGE2、PGA2及少许PG2a,前两者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则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此外,激肽释放酶还可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此外,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 (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至于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1课时重点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观察解剖实验建立感性认识,了解肾脏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课件展示肾脏微观结构,结合模型,使学生了解肾脏的微观结构→录像播放肾脏内的血液流动特点,使学生了解血液流动途径,为下节课打好基础→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3.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了解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另外,通过录像教学,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4.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课件展示和录像播放,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5.练习、反馈、矫正: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②、概述肾的结构和功能。 ③、掌握肾单位的结够。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肾脏和肾单位模型、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认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细胞利用循环系统输送的氧气,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存多了会破坏内环境的稳定。那么人体是怎样排出这些代谢废物呢? 二、自学感悟: 1、人体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用概念图法写出。 2、请描述肾脏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并写出肾脏结构的概念图。 3、用自己的话描述肾单位的组成结构。 相关知识:(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 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呈蚕豆型,红褐色,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肾皮质——红褐色,浅层。 肾髓质——色较淡,深层。 肾盂——内测凹陷处。 (3)肾单位是肾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盲端 肾小管——外缠绕丰富毛细血管) 三、讨论质疑:你的问题是...... 四、反馈升华: 教师结合下列问题,反馈学生自学情况,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能力。 1、出示泌尿系统的挂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图中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和功能。 2、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1. 3、出示肾脏模型,描述其形态和位置。 4、出示肾脏的解剖模型,结合肾脏的解剖挂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5、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2(1). 6、出示肾单位模型,识别肾单位各部分结构,描述肾小球的形成过程。 7、结合肾单位结构版图(教师提前绘好)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 8、完成课后P69.2(2).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精品文档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学生观察图11—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 (三)、.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这样,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反思 (七)、.练习、反馈、矫正: 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通过课堂小测验进行检测,反馈。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岚角山中学胡玲玲 一、设计依据与构想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因为涉及到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但因为肾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学习起来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于是通过生活中录像片段倒入新课,激起学生在观看肾病患者为什么要这样的一种求知欲。通过对猪肾的实物观察、讨论和交流,完成对肾结构的学习。针对肾单位的结构这一教学难点设计了制作模型这一活动,让学生于动手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记忆肾单位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直观化地了解肾单位的功能,为下节课打好基础,铺好路。在动手实践中产生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 ,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学习内容分析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江苏教材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教学重点: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描述肾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关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生理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对“肾”、“膀胱”、“尿”等在生活中已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弱,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微观抽象,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 、描述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 、描述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125ml/min,180L/d ●肾血浆流量(RPF)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一般为1/5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率过压是指促进超滤动力与对抗超滤阻力之间的 差值。超滤动力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加上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肾糖阈:葡萄糖不带电荷,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离子同向转运而被重吸收。近曲 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经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 ●浓缩尿:终尿渗透浓度大于血浆渗透浓度。 稀释尿:终尿渗透浓度小于血浆渗透浓度。 ●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并受脑的高级中枢控制可以有意识抑制或促进。 【问答题】 1.肾单位有什么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100万/肾 (1)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2)肾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远端小管组成。 2.简述肾小球滤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动力: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越大,滤过率越高。 (2)囊内压: 阻力: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 阻力:渗透压越高,滤过率越低 (4)肾血浆流量: 动力:流量增大,滤过率升高,因为全程都具有滤过作用。大失血,休克,滤过率降低。 (5)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1.5m2以上,急性肾炎时下降。 3.比较肾近曲小管前后半段对钠离子、氯离子重吸收的异同点? 在近曲小管前半段,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Na+的重吸收与其他一些物质转运相伴连,其中Na+的重吸收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为同向转运,而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氢离子的分泌为Na+-H+交换,近曲小管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 在近曲小管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路途径被被动重吸收。由于近曲小管前半段Cl-不吸收,且HCO3-吸收速率较大,Cl-留在小管液,造成近曲小管后半段的Cl-浓度比管周组织间液高20%-40%,因此,Cl-可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途径而重回收回血。由于Cl-被动重吸收是正电性的,使小管液中中的正离子相对较多,造成内外电位差,管内为正,管外为负,钠离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顺电位梯度被重吸收。所以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都是被动的。 总结:近曲小管前半段Na+主动运输,Cl不运输,后半段Na+、Cl-易华扩散。 4.比较呋塞米和阿米洛利利尿作用的异同点。 呋塞米是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的髓袢细段,抑制钠-钾-2氯的转运,氯化钠的重吸收受到抑制,强利尿作用。 阿米洛利是作用在远曲小管,抑制顶端膜钠离子通道,减少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利尿。 5.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出现糖尿和多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