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八下6.3.1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人教八下6.3.1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人教八下6.3.1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人教八下6.3.1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1.黄土高原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西至乌鞘岭,东起( B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贺兰山

D.武夷山脉

解析:黄土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西至乌鞘岭,东起太行山,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

2.下列省区中,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有( C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①为陕西省②为江西省③为宁夏回族自治区④为山西省⑤为辽宁省,黄土高原主要跨甘肃、宁夏、陕西、陕西等省区,因此选C。

3.读“聚落景观图”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D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

4.读“聚落景观图”,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C )

A.终年高温

B.终年低温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D.终年温和

解析: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而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冬暖夏凉。

5.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C )

A.信天游

B.窑洞

C.评弹

D.白羊肚手巾

解析: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

6.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C )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7.目前,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可信的一种假说是( C )A.水成说

B.冰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说

8.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 A )

A.黄土是从西北部的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B.黄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的

C.黄土不是吹来的,是原来就有的

D.黄土土质疏松,不适合种树

解析: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9.下列关于图中地形区(阴影区)地表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C.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D.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解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其景观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该地区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B.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海拔在1500~2000米

C.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

D.该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传统民居是窑洞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

11.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如图中的( D )

A.塬

B.梁

C.峁

D.川

解析: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1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解析:①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②太行山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③祁连山是黄土高原西部边界;④长城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独特的地形类型有塬、梁、峁、川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小麦和水稻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解析: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侵蚀;谷子(小米)是黄土高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信天游是当地的传统文化,锅庄舞是藏族民间三大舞蹈之一,故本题选A。

14.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地形景观图”,该地位于( C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由图中的地貌景观可看出,该地形区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因此该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故选C。

15.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地形景观图”,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有①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茂密④河道淤积

( A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破坏,地表缺乏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就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故A符合题意。

16.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C )

A.草场退化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碱化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标裸露,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依据题意,应选C。

17.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图中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最突出的作用是

( B )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库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读图可知,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由此可推断该水库最突出的作用是拦蓄泥沙,故选B。

18.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河流经该高原,成为世界上含沙量

最大的河流。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关于黄河流经省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①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B.②省是湖北省,拥有小浪底水利枢纽

C.③省位于黄河的下游,简称鲁

D.④省煤炭资源丰富

解析:①是陕西省,行政中心是西安;②是河南省,拥有小浪底水利枢纽;③

是山东省,位于黄河的下游,简称鲁;④是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故选B。

19.“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窖”,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读图:

“地坑院”所处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B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千沟万壑,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C.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析:由图可知,“地坑院”是由于这里处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黄土高原,故选B。

20.“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窖”,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读图:

“地坑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其建筑特点是:①因地制宜,造价低廉;②窑洞冬暖夏凉;③窑顶平坦,便于晾晒稻米;④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 A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地坑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其建筑特点是因地制宜,造价低廉;窑洞冬暖夏凉;与屋顶晾晒稻米和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是无关的。故选A。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习题精选人教版

选择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B.秦岭C.太行山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B.地震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D.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D.黄山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B.安徽 C.河南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B.京包线 C.陇海线D.哈大线 16.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B.青海C.山西D.陕西 17.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B.银川C.石家庄D.合肥 1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19.下列省份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有:() A.陕西B.山西C.黑龙江D.西藏自治区 20.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D.河套平原 21.下列事物与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相关的有:() A.赛龙舟B.秧歌舞 C.面食为主D.青稞酒 22.黄土高原蕴藏量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有:()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关中北部,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吕梁山,南靠关中平原北部,北抵阴山,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46 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全区总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由于历代战乱、盲目开荒放牧及乱砍滥伐导致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黄土的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平坦耕地一般位于沟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是,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1]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3.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二、文明的摇篮 1. 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2. 视频播放窑洞,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2. 学生通过黄土高原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4.学生读图了解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四、严重的水土流失 1.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并分组讨论,完成p29活动(重点从植被覆盖率、坡度、夏季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来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4.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5.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6.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 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7.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讲解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 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

二轮复习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1.位置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50—80米,是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 2.地形地貌 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3.气候、植被和土壤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4. 生态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质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

黄土高原的现状

一、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 34°~ 40°,东经 103°~ 114°,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总面积 64×104km2,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50 个地(市)、317 个县(旗),总人口 1.08 亿,其中农业人口 7 333 万人,占总人口的70% 以上。据 2008年统计,国民总产值 1.85 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 196元。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67 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22.9%。水土流失面积达 45.4×104km2,占总面积的71%,多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沙量达 16×108t 表土,使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高 10cm。水土流失面积之广、强度之大、流失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黄土高原地区具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多年平均降水量464.1mm,年际变化较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5% 的以上 , 多年平均温度8.8℃,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 , 最高点位于祁连山脉的冷龙岭(5254m),最低点在河南省荣阳县境内(98m)。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和地形的特点造成水热条件的显著差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温性草原、荒漠半荒漠植被区域内主要覆盖着100~200m厚的黄土,抗侵蚀能力弱。此外 , 由于人口压力大、植被稀疏、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造成该区土壤侵蚀严重,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二、黄土高原的现状 ㈠、黄土高原的地形——丘陵山地为主,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㈡、黄土高原的气候及降水——气候干旱、雨量稀少 黄土高原地区近50年来年均降水量为110~740mm,但区域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自东南部的700mm左右递减至西北部的不足200mm。多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500mm等值线之间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晋陕甘地区为中国土壤侵蚀较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 ,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自东南部的700mm左右 , 递减至西北部还不足200mm,多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 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测试题 最新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习题一、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人良性循环 6.“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 B.衡山

D.嵩山 7.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9.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10.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1.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2.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1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1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15.为将黄土高原上山西大同的煤运往东南沿海而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铁路线是:()A.大秦线 B.京包线 C.陇海线 D.哈大线 二、双项选择 1.下列省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安徽 B.青海 C.山西 D.陕西 2.下列城市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有:() A.太原 B.银川 C.石家庄 D.合肥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6.3黄土高原 试讲稿

黄土高原模拟讲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地理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黄土高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浏览一组图片:在广阔的黄土地上,壮阔的安塞腰鼓舞出了西北汉子的豪迈与激情;嘹亮的信天游,唱出了高原人民的淳朴与善良。那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对,黄土高原。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一起踏上这片深情的土地,领略一番独特的黄土风情。【板书:黄土高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参照“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找到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并填写在学案上。【板书: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老师看着这位同学写的非常认真,我们请他上台指图介绍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嗯,这位同学不仅写的认真,说的也十分准确,请回。 【总结】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包括山西、陕西的大部分及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从位置上来看黄土高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分别从地形、气候、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说明。 老师看3组同学胸有成竹的样子,组长来说一下。嗯,果然是有备而来,有理有据,说的十分准确!请坐 【过渡】说到黄土高原,不得不提的就是那深厚的黄土,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那这么多的黄土又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地貌景观呢? 来看几幅景观图,嗯,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它们的形态?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说一下。嗯,这两位同学描述的非常形象且准确,非常棒,请坐。 【过渡】那么,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它们之间有没有变化上的联系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视频。【板书:水土流失严重】 嗯,从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正是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才使得黄土塬变为黄土墚进而又侵蚀为黄土峁。那么,为什么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寻找一下原因。 请大家利用课前发放的实验用具按照“指导说明书”,小组合作完成上面的三个小实验。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雨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初中地理八下《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课 课标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陕北风俗图片导入课件展示 图片 要求:边 欣赏边思 考图中是 那个地区 的 欣赏图片,感受传统文化 得出是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 通过欣赏 图片,让 学生感受 陕北的民 风民俗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 趣。 引入:以上图片都是陕北的民风民俗,尤其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建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黄土高原 展示目标用展示本 课学习目 标 找学生读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 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 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 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明确学习 目标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说明学习 任务,学 生根据任 务进行自 主学习。 互动1 描一描 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 巡视借助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图文资料师生互动: 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描一描:把7.1图上的红色小圆点用线连起来,了 解黄土高原的轮廓及所在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山脉以西,以东, 以北,以南,是世界 上的黄土堆积区,位于阶梯。 通过动手 描一描让 学生动手 课堂气氛 活跃,增 强知识记 忆。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概况 古老神秘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空中鸟瞰,千沟万壑,气势恢弘。黄土高原地区,幅 员辽阔。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它的范围大 致是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阴山,南达秦岭。包Array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个省 (区),总面积64.3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 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 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 冠。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孕育”于2200万年 前。在这片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满、 东乡、撒拉、保安等9个少数民族,约一亿人口,其中农 业人口6664万。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地貌形态可分为山、 陵、塬、梁、峁。 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岭、丘陵、高塬等占 2/3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地面大部覆盖着结构疏松的黄土,在重力、水力、风力条件下容易流失;植被稀疏,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自然灾害频繁。 黄土高原经过千万年冲刷侵蚀,时今已是梁峁纵横,千沟万壑。全区大于0.5公里以上 的大小沟道多达27万余条。每平方公里的沟壑密度为3—6公里。在坡地上,一条细小的沟 纹,在暴雨的冲刷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几十甚至上百公尺深的沟壑。一道道沟壑就象一把 把利剑,不断地把高原肢解分割,使平坦的塬面变成了一条条梁,一个个峁。 150万年来,黄河,一直在黄土高原的脊背上流淌不息,奔腾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 族的母亲河,一方面她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广袤无垠的土地,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 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千万年来,上万条沟壑携带着数十亿吨泥沙涌入黄河,使她洪灾频 繁,旱魃肆虐,河床高悬。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 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 河沙量的90%。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伟岸”的身躯,患下了难以治愈的“症结”。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45.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其中,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52.7%;风蚀面积1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3%。

《黄土高原》2019年中考地理真题汇编

《黄土高原》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2019年济宁学业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①减少土壤肥力②淤塞河道③破坏农田④生态环境恶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1选D,2选B。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农田破坏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淤塞河道并形成“地上河”;植被覆盖率减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恶化。第2题,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国家政策支持,重点扶持能源工业的发展;黄土高原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早,名胜古迹众多。 考点: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发展经济的优势。 (2019年苏州学业考)地坑院也称“天井院”、“地窖”,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图5)。据此完成2、3题。 3.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多雨,易于蓄水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图6中的省K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3选B,4选C。第3题,黄土高原的地坑院位于黄土塬,这里形成地下村庄的原因,一是地下冬暖夏凉,调节气温;二是造价低。窑洞顶部不是为了耕作。地坑院需要排水,目的不是夏季蓄水。第4题,地坑院分布在黄土高原,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即丙。甲是贵州省,乙是辽宁省,丁是青海省。考点:考查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及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 (2019年连云港学业考)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地地形景观图,回答5、6题。

黄土高原的成因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 103°~114°。东西千余 千米,南北700千 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 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 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 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 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 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目录 ??概述 ??来源 ??历史 ??水土流失 ??治理 [显示全部] 黄土高原-概述

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 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 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 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 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 壤 分明显。黄土颗粒细, 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 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 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 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摇篮。 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 行山,西至乌鞘岭,南 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 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 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 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 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xx》知识点复 习 知识点 考点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 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xx、xx、xx。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xx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课后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完成第4~5题。 1.xx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xx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xx的中心任务是 A.制止滥垦滥伐 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D.搞好xx 3.下列省区位于xx的是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由来。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印象 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华夏文明的摇篮 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2.黄土“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来的,日积月累沉积成深厚的黄土层。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设计思路 本课以“图表教学”为基础,利用Power point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同时利用最基本的黑板板图教学,更直观,更能保持知识点与学生思维同步,同时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 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Power 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

(二)第二课时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一.简介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和黑垆土。 二.气候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中部半亚湿润区 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陕北、晋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干燥指数~,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带大体一致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

中国地理——黄土高原西北地区(新疆) 一、区域定位 40°N依次穿过: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鄂尔多地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 80°E依次穿过: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90°E依次穿过: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东缘、天山山脉、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 黄土高原(成因:风力沉积) (一)位置(简图) 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 它东起太行山,西至六盘山或乌鞘岭,南连 秦岭,北抵长城。 (二)范围 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 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三)自然条件 1、主要地形区:(如图示) 2、河流: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等) 3、气候: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降水稀少; 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 4、土壤:黄土,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 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 崩塌。 5、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十分脆弱。 (四)农业 1、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谷子、苹果、枣——(暖温带,一年两熟) 优势自然条件: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限制因素:水源不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2、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水旱灾害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地理背景: A、脆弱的生态环境: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B、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2)发生原因:(比较南方低山丘陵)

八年级下册地理6.3黄土高原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 6.3 黄土高原 练 习题 姓名 : 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成绩 :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 原因有( A .黄土土层疏松 C .植被遭到破坏 2 . 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C .土地荒漠化加剧 3 . 秦岭山脉的走向是: 如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 小题. 4 .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黑点所在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 低依次为 A .石漠化严重 B .水土流失严 重 B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 .地面坡度陡 D .生物多样性锐减 A .东西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弧形山脉

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 5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B.乙 6 . 目前我国窑洞地区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湿地破坏C.①④② ③ D.④③② ① C. 丙 D. 丁 C.森林破 坏 D.河流污 染。

7 . 长江与黄河同时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青海、西藏 B .四川、宁夏 C .青海、四川 D .西藏、甘肃 8 . 下列不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选项( ) A .黄土塬 C .黄土峁 图为沿 106.5 °E 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 图中甲地形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渭河平原 10 .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 .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 .为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 .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D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1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人类活动使地表疏松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12 . 下列省区不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 是( ) A .山西 B .陕西 C .宁夏 D .四川 13 .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 植树造林 ②退田还湖 ③修筑梯田 ④打坝淤地 第 2 页 共 6 页 B .黄土梁 D .黄土坝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