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影像处理工作流程

(完整版)影像处理工作流程

(完整版)影像处理工作流程
(完整版)影像处理工作流程

影像处理工作流程

1、影像初检

由各组分别完成,主要对影像下发文件是否齐全,影像质量和云雪覆盖是否一致进行检查。作业人员在影像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如图像的光谱信息很差,纹理不明显,雾气很重影响大片区域的情况,要及时汇报。

2、精纠正卫星数据处理流程

(1)影像轨道拼接,根据落图文件,查看同轨数据分布情况,分别汇总到不同的轨道文件夹内,对同轨的数据用PHOTOSHOP进行拼接。注意轨道拼接过程中不要采用拉色阶调色,只能够局部调整。

(2)对领轨数据考虑轨间直拼。即卫星轨道号一样,但是CCD 镜头数字不一样的相邻影像,如果侧视角相同,可以考虑是否能实现轨间拼接。

(3)影像配准纠正,采用ARCGIS“校正”模式进行配准纠正。纠正中注意事项:

A、关于影像控制的方法:对于山区影像,刚开始不要急于在图像外的四角布点,而是在中间去找沟谷、农田区、城镇区进行布点控制,到中间范围都纠正得差不多后,再到山区的四角找准位置布边界控制;而相反,如果是平坝地区的影像,最好是先从四角找准位置对整张影像进行大控制后,再进行中间纠正。

B、为防止影像边缘出现拉花现象,在配准过程中,一定要记得沿影像四周图外区域,横向要布设4~6个不动点,纵向每景范围大

概要布设3~5个不动点,布设不要离图像太远以免失效。

C、关于配准点布设方法:影像的配准点分布,其实是基于对整张影像的总体认知上来决定的。首先拿到一张影像,要初步判定其所处地区的总体地貌特征和大的地貌类型的分布,再来决定其点位的布控方法和点位分布。

山区配准点布设方法,对于布控,前期已经讲到。其实对于采用橡皮拉伸进行配准,都是一个从全局到局部,由大至小的过布设过程,山区首先要从整张影像上对其上的河流进行一个初步分级,先纠大河,再纠小河,再到切沟与冲沟,千万不要首先就到象素移位最大的山顶去布点,这样会导致整张影像越来越乱。

平坝农业区的布点方法,采用典型的四方形布点法,对同张影像进行网格划分,针对网格分布找到足够的点即可。

D、关于影像的接边

影像的接边工作,首先要强调相互配合,不同的处理者不要过份的追究接边的工作量,要在落图文件上面确定与自己相邻的影像是谁在处理,事先协商好。

接边强调细致,对于高山区上山体阴影和细小的山脊线不要去过份追求精细,但是对于城镇区、农业区、河流、道路、建筑、大的山体和主要的山脊线的接边,要特别强调。与前批数据接边过程中,在前期数据没有重大错误的情况下,一般是动后期影像,不动前期影像。

E、匀色镶嵌

单波段黑白影像的匀色镶嵌比较容易处理。

首先要看相邻轨影像的原然彩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先不做任何处理进行拼接。

其次,对于邻轨数据不能够直接拼接镶嵌的,首先找多轨数据中间的影像进行色阶拉升,将对比度,亮度等调整较满意后,在调整该张影像时,要记录下该影像线性拉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其余相邻轨数据向中间调好的影像色彩靠齐的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前面调好影像的最大最小拉伸值,后面的影像基本上向此值先靠近;如果靠近后仍然不能够达到较满意效果的,再单独拉伸。

后面调色影像的拉伸对比度不要过度,亮度要在总体上与标准影像接近,所谓接近,是亮区可能比标准影像亮一点,暗区比标准影像

暗一点,然后再在镶嵌线附近局部调整亮度值,以期达到基本相同。

镶嵌时注意检查影像的白边、黑边以及空值。

F、关于影像的裁剪

单波段影像数据一般是按同等规则拉伸后先合图,再裁剪,注意检查合并图的与自己所做行政区的带号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记着在裁后换带。

注意行政区划文件和BUFFER文件的统一性,要特别注意行政区划调整的问题,以免发生错误。

裁剪一张影像,必须在PHOTOSHOP中将图形的画布范围相应缩小,不裁画布会导致影像的空白区过大,导致后面处理速度很慢。

裁剪完一幅影像后,还要注意用选择工具检查影像边缘有没有空白区(特别是影像边缘有云雪覆盖或者有较大阴影、深色水域的区域)。

3、QB/WV高分数据处理流程

(1)数据准备:数据接到到后,技术负责人根据落图情况分发任务,各处理组要根据任务分配准备基础底图;小组拿到下发数据后,先将全色影像拼合为一个整景。

(2)查看自己本批次落图文件,确认自己在后期所需要调取的基础底图,确定在本批次内要与之接边的影像,并与其处理者协商如何接边;查看前面各批次高分落图文件,确定本行政区内还需要调取的前期已经处理的整景成果文件。

(3)选取控制点,采用ERDAS的正射纠正模块中的polynomial

模型进行控制点选取,一个整景影像一般选取10余个控制点足够,在高分数据上尽量选取海拔较低区域的道路交叉口,山区尽量选取较宽一点的沟谷中的道路交叉口,尽量不要去选取房角,以免看错了选取阴影区和房顶。控制点的残差一般控制在10以下,超过10的控制点要慎重。

(4)准备好相应的配套文件,建立规范的正射处理文件夹。

注意点:命名尽量规范,不要带中文,不要命取只有自己在短期内看得懂的命名。建议以卫星名-批次命名,比如总文件夹命为QB-7,代表第七批次的QB数据,下面分为DEM、OUTPUT、TEMP、***MUL、***PAN文件夹。

(5)采用正射模块软件进行正射处理。

(6)特殊情况处理和注意点,

对于监测区边缘的影像,部分在监测区以外,没有基础底图和DEM,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a,控制点在有监测区内适当加密一点,最少也要达到10个以上;

b,外部无DEM区域,随便切一块与之高程接近的DEM去补充完整,使之能够顺利通过高分正射软件处理;

c,对只挂一小块在监测区内的,切下足够的一块,直接用ARCGIS 进行橡皮拉伸配准速度带快一些。

d,以上的影像检查和控制点选取,必须人工完成的,建议集中在白天和晚上加班时间完成,先不急于用正射软件来做数据,数据准备好后,由计算机在晚上自行计算,第二天来收数据,以免人等计算

机。

(7)正射效果检查

正射数据处理完后,将之与基础底图叠加检查,如果在平坝等海拔较低区影像的正射效果可以,只在山区有一定的偏移的,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精准,不用重新选点做正射处理。只有在平坝、城市偏移量很大的,才需要重新选点正射。

(8)镶嵌线勾绘和接边。查看本批次数据分配情况,协商相互接边工作,查看前几批次同类数据情况,确认需要使用的影像并与之接边。

(9)影像的拼接与裁剪。高分数据采用每景带BUFFER的镶嵌块文件外扩两个象素进行裁剪后拼接。记着裁后的影像也要将画布相应缩小,减少数据存储的量,提高后面打开文件的速度。

(10)高分数据匀色。

首先用一整景融合后的影像,用ERDAS打开,采用ERDAS自带的自然色拉伸功能,使之显示为自然真彩色。

记录下ERDAS中的自然真彩色显示模式下线性拉伸的各波段高值和低值,在PHOTOSHOP中用这个高值和低值,用色阶工具或者是曲线工具进行线性或准曲线拉伸,如果效果合适,在本行政区内的同时相同源数据都采用这个值进行统一处理。

非同源的影像,以一整景影像作为参考影像,采用PHOTOSHOP 中的色彩匹配功能,如果整体效果看上去还可以的,就直接采用,如果整体效果失真太大,可以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微调。

(11)高分数据处理要求关键注意点

A、重点地区和低海拔地区正射要准确,山区有一定的偏移不要去强求;

B、时间计划要强,不要在先期把不必要的时间花在正射上面,有一些微调整可以在后面的接边工作中进行,不建议同景影像做多次正射处理。

C、不要去强求匀色,只要总体色彩不要失真和过分的偏色,能够有效的辨识地物即可。

D、记着最后检查黑边、白边和影像空白区。

4、ZY3、02C、SJ9、GE、SPOT5的数据处理

A、强调ZY3影像的是正射多波段,后配准全色。

B、强调SPOT5的处理方式是多波段与全色分别正射后才能够配准融合。

C、强调ZY3、SPOT5的数据融合前都要检查数据配准效果,避免出现重影。

D、强调所有这些影像都需要先拉伸再进行融合,再配色。

E、强调SJ9、SPOT5卫星要进行波段组合配色。

5、关于中间成果的最终处理

中间成果重要的数据包括:

正射的控制点文件和“景号-ZS”

精纠正的控制点文件和“景号-JZ”

拼合后未裁切的多景影像(命名一般按下发批次+数据类型+县名

称)

SJ9和SPOT5的中间数据要多存一个波段组合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