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

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诸侯争霸危及中央集权B.周召二公开启古代丞相制度

C.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D.天子过失冲击国家宗法制度

2.管仲改革之前,齐国允许私人从事盐铁生产,由国家征收部分税收,盐铁业利润大部分由私人业主所得,政府所得并不多。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性经营。此举

A.开创了“工商食官”制度B.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扼杀了传统的民间手工业D.与民争利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

3.《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

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从中获悉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B.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C.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D.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

4.《旧唐书·桓彦范传》载:时有墨敕授方术人郑普思秘书监,叶净能国子祭酒,彦范(政事

堂宰相)苦言其不可。帝曰:“既要用之,无容便止。”彦范又对曰:“陛下自龙飞宝位,遂下制云:‘军国政化,皆依贞观故事。’……至如普思等是方伎庸流,岂足以比踪前烈?

臣恐物议谓陛下官不择才,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惟陛下少加慎择。”帝竟不纳。由此可知当时

A.缺乏系统完善的用人机制B.政事堂成为国家权力中枢

C.方术破坏了国家政治秩序D.君权和相权矛盾依然尖锐

5.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李贽又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这表明两者

A.都把孔子作为其批判对象B.超越了传统儒学思想范畴

C.思想观点具有一定关联性D.强调人性解放和学术自由

6.同治十年,李鸿章驳斥日本刚行订约又马上悔约时,借用万国公法来反对日本这一做法。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又因日本侵台而用万国公法来进行辩驳。李鸿章此举

A.开始抛弃传统“蛮夷观”B.用近代外交法则维护利权

C.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D.避免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7.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军队的顽强抵抗,有西方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这场战争”

A.进一步被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8.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

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

A.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

C.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9.下图为民国21年在《申报》刊登的一则香烟广告。这表明当时

A.申报成为宣传抗日的主流媒体B.全民族抗战已成为社会共识

C.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爱国商家利用时局营销产品

10.下表反映了1937~1942年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营资本主导工业生产B.发展源于日本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日益走向萎缩D.实业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条件

11.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C.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12.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

这说明蒋介石

A.积极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B.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对大陆的敌视政策D.秉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13.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计划内’所需生产资料及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和销售,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B.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激发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活力D.表明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

14.公元前2世纪,罗马出现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程式诉讼。诉讼当事人都可以自由地向行政长官陈述各自的要求,不必像以前那样陈述一定的语言,履行一定的法定动作,也不必担心违背严格的形式主义而遭致败诉的后果。此举

A.适应了当时罗马社会发展的需要B.体现了罗马公民法的典型特征

C.克服了原有诉讼制度的诸多弊病D.标志着古罗马法学体系的成熟15.“实际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对自然界的这种解释

A.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发展

C.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16.1951年,英国议会大选,保守党战胜工党,其领袖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白金汉宫接受伊丽莎白二世的任命。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按惯例到白金汉宫正式向女王递交了辞呈。6日下午,他离开了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这表明英国

A.国王的权力影响着政党政治B.首相产生任免需要履行法定程序

C.议会由选举产生并对国王负责D.资产阶级代议制获得进一步完善

17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C.实现了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赢得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18.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A.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发展商业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反对用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19.2018年10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将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17.5%,使全球经济损失1.9%。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呼吁中国和美国要利用现有规则解决它们在贸易和政治问题上的分歧,不要引发新的“冷战”。这说明当今

A.世贸组织丧失了调节国际贸易的职能B.反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涨

C.大国战略博弈引发国际社会重大关切D.国际经济新秩序无从建立

20.“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

C.《日出·印象》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第24

题10分,第25题10分。

21.(13分)会馆产生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明清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会馆作为同乡会,其基本职能就是“联桑梓,敦乡谊”,为流寓异地的同籍商人营造良好的乡缘人际关系。工商会馆的同乡联谊活动与商业经营联系密切,有力推动了工商会馆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很多工商会馆到清代便已转化为定期的商品交易市场。同籍商人还通过会馆集议行规业律,规范商业行为,又通过会馆仲裁商业纠纷,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体现了高度的商业自觉。加之,中国商人多数是力农致富,经商发家,对乡土有浓郁

的眷恋情结,在异地发家后,他们往往通过“炫耀郡邑”,张扬故乡的文化,以为自己争得荣耀和社会地位。会馆从不同层面综合反映了明清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历史变迁。

——摘编自宋伦《明清工商会馆的产生及其社会整合作用——以山陕会馆为例》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会馆的产生原因及其显著特征。(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2.(14分)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灵魂人物,但两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对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一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的梦想。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本来是启蒙时代重要的思想成果,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伏尔泰没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一点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材料二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与卢梭两人成为“冤家对头”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与卢梭两人争论的认识。(4分)

23.(13分)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3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亲密战友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摘编自贾高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5分)

(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2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3分)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1)原因: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浓郁的乡土情结。(2分)特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同乡会变为行会组织。(2分)

(2)

22.(1)原因:个性的不同(性格差异、兴趣有别);思想争鸣的加剧(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4分)

(2)差异: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推崇理性;卢梭主张民主共和,质疑理性,宣扬感情至上。(4分)相同:描绘资产阶级政治蓝图,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2分)

(3)认识:争论立足于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大环境;争论源于社会阶层的不同和思想认识的差异;争论就“理性王国”的形式而展开;争论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和启蒙运动的深入。(4分)

23.(1)原因:美国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孤立封锁中国。(2分)特征: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2分)

(2)特征: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2分)影响:促进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冲击

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4分)

(3)因素:国家利益的驱动;国际力量的对比;国际环境的变化。(3分)

24.(1)方面:制度建设。(2分)措施:废分封,行县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2分)

(2)视角:人性发展(道德)。(2分)理由:变法使秦民轻义重利、缺乏诚信,民众生活艰难。(2分)

(3)问题:多角度评价,防止片面化;论从史出,杜绝虚无化。(2分)

25.(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分)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壮大。(2分)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1课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A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即禁烟的原因): 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因此,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C 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经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确定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二、《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背景(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失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3)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领土和关税两大主权) 三、鸦片战争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影响(详解)】: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 ②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政治方面); ③成为外国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上); ④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社会矛盾); ⑤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的意图,并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商定税款。 【活动与探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②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③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其中“清朝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也可以说为:腐朽的封建制度阻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进攻)(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要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就是今天的() A.西藏B.蒙古C.新疆D.云南 2 . 自古以来,中央就注重对地方的管理,我国现行的县制和省制分别开始于 A.春秋战国,秦朝 B.秦朝,唐朝 C.秦朝,元朝 D.春秋战国,元朝 3 . 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D.便利南北交通 4 . 马克·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 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宗 5 . 岳飞的《满江红》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匈奴”代指当时哪个少数民族A.女真B.匈奴C.契丹D.党项

6 . 元朝最著名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元曲,元曲作家群星璀璨。以下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 B.郑光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 7 . 下列古诗中属于“诗仙”代表作的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8 . 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9 . 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D.士大夫的提倡 10 . 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是()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

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或涂在答题卡上。将填空题的答案写在第??卷相应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卷答案表中。 1.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其中闻名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是 A.唐三彩 B.青瓷 C.青花瓷 D.白瓷 2.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 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3. 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 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5.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6.小组讨论中,几位同学对武则天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准确 A.武则天由妃子到皇后、皇太后,由废掉两个皇帝,到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

八年级的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做好每一份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八年级历史的知识点。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4.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 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 5.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是一场全民性的抗战,其中反映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抗日义勇军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10."红色旅游团"的团员要到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城市去。你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吗? A.西安 B.延安 C.北平 D.重庆 11.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12.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2008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前365年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春秋时期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B.齐国 C.鲁国D.卫国 6、今天汉字的源头是 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D.小篆 7.陈胜、吴广起义军在何地建立政权 A.渔阳 B.巨鹿 C.陈 D.大泽乡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能否直立行走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制造工具 11、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环境优美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5、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诸葛亮 D、李冰 16、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17、利用牛来耕作的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D.战国 18、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9、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20、“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 、秦朝 B、商朝 C、汉朝 D、西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展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武昌首义 D.义和团运动 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3.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4.)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推论 A 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C 《定国是诏》颁布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8.如图为《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探索D.伟大的抗日战争 11.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2、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最合适,请把它的序号填入答题卷方框内。共40小题,每小题 1 分,计40分)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的是() A.隋朝的统一 B.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开凿大运河 2.隋朝的一位商人从今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3.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 .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 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4.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A .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5.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的热情接待 C.阎立本画《历代帝王像》 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 6.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 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7.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聚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A. 汉武帝时 B. 光武帝时 C. 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8.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9.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 、“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 .唐太宗时期 B. 唐高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2018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50分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3.“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邱少云B.雷锋C.罗盛教D.黄继光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5.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大庆油田建成⑤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7.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8.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1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2.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 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13.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201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D.西藏和平解放时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楚 B.宋 C.晋 D.魏

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11年B.12年 C.13年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 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8.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 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名___________ 原就读学校__________学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不 要 答 题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静宇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二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5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5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校八年级(2)班参加考试人数38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平均分49.9分。最高分88分,最低分17分。及格人数9人,不及格人数29人。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五、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初一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阶段测试试卷 (时间50分总分50分) (特别提示:本卷所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1×20 = 20) 1、歌曲《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 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3、通过推举 ..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B周武王C纣王D汤 6、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B商C西周D东周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儒家学说 C.教育青年学生 D.禁止其他学说 8、“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秦穆公 9、下列关于秦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B.开凿灵渠是为了便于秦始皇巡游 C.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D.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1、下列不属于文景之治内容的是 A.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C.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什么增加 D.下令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