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

罗庆伟

(四川民办天一学院建筑工程系12级12班学号:12159417)

摘要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其秦汉时期建筑风格不但别树一格,而且对当时的亚洲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秦汉时期建筑的发展、建造特色等方面作介绍,以表现出秦汉时期建筑的超凡特色。

关键词:秦汉时期、建筑特色、结构

引言

秦王朝历史虽然短促,但在建筑上留下的彪彰业绩,却是千载以后仍为世人所仰叹的。阿房宫、骊山陵、万里长城,以及通行全国的驰道和远达塞外的直道,工程浩大宏伟,予后世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汉代兴建的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上林苑和诸多的礼制建筑,也都是十分宏伟壮丽的。这些大规模工程,在施工的组织和实施方面,必定十分复杂艰巨,然而又都能得到顺利解决,古人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和经验,就是在今天也是十分令人折服的。

中国的木框架建筑,特别是以抬梁式为主流的结构形式,到秦、汉时期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在大跨度梁架方面,秦咸阳离宫一号宫殿

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达10米。可以想象,雄伟的阿房宫前殿的主梁,一定不会小于这个跨距。而千年后另一宏大建筑——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的主梁,亦未超过这一限度。这表明至少在秦代,对木结构梁架的研究和使用,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高层建筑的木结构问题,到汉代也得到了解决(虽然西汉武帝时所建的井干楼结构是用大木套叠的井干)。抬梁式木构施于高层建筑的形象,可见于画像砖及陶楼建筑明器,其柱、梁、枋、斗拱的结构与组合形式已很清晰。因此可以断言,这类建筑的出现,不应迟于东汉中期。它们的产生和运用,使得中国建筑又有了新的突破,名噪一时的“高台建筑”退出历史舞台不是没有原因的。

陶质砖、瓦及管道的使用,到秦、汉时亦有了新的发展。陶砖不但用于铺砌室内地面,而且用作踏道,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还被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砖瓦的表面上,还要模印成纹样。汉代则大量用砖于地下工程,例如西汉长安城的下水道,以及许多空心砖墓和砖券墓的地下结构。它们是否也曾用于地面建筑,目前未见实物。但从少量陶楼明器中看到墙面有划为纵横砖缝的表示,而且至少还有两例陶楼下部已施用半圆拱券。此外,前述画像石中多次表现之弧状拱桥的形象,应非当时人所臆造。在某些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建筑台基,似乎也是以条砖包砌其外表面的。若干建筑的正脊,亦有类似的砖砌现象。

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方式是柱梁或墙梁式,但从西汉初已开始使用正规的拱券结构了。这时以筒拱为主要结构形式,大量用于下水道及墓葬。为了加强拱券的承载力,使用刀形或楔形砖加“枞”,叠用多层拱券,及在券上浇注石灰浆等措施。到东汉时才出现覆盖于方形或矩形平面上的穹窿。

在墓葬中大量使用画像砖和画像石,以代替容易朽坏的传统壁画与木雕。这

些刻画在门楣、柱、墙、门扉等表面的形象,通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墓主事迹、装饰图案等,表现了生者对神鬼的崇敬,对死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雕刻手法上,既有线刻,也有浅浮雕和深浮雕,甚至还有圆体的透刻。大概是为了造成似壁画的多彩效果,在某些画像砖和画像石上还涂上了红、绿、黑、黄、紫等各种颜色。这些都使我们得以更加形象地看到了当时世俗生活和社会思想的一个反映面,以及传统雕刻艺术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此外,画像砖、画像石除了表现自身的艺术风格,还和其他墓中建筑构件如柱、梁、斗拱上的艺术处理(浮刻、圆雕、壁画等)相配合,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秦汉时期小条砖逐渐趋向模式化,还创造了榫卯砖、企口砖、楔形砖等。“秦砖汉瓦”,表明在秦汉时期,综合使用木材、砖瓦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已相当成熟。此外,在建筑物中还采用了金属构件,例如秦代用“金杠”。木构建筑的这类铜构件,可以加固节点和装饰门窗。到了东汉,由于冶铁业的发展,能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钢工具,石构建筑如石室、石阙、画像石墓等大量涌现。以石阙为例,目前已发现汉代石阙二十余处。建安十四年(公元209 年)建成的四川雅安高颐阙最为精美,其上仿木结构,做出直料的基座、层檐和斗拱。1953 年发掘的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全由石块砌成,其中有一幅画面为两个院落组成的建筑物,并有角楼、石阙、华表,对研究汉代建筑布局很有价值。西汉时已出现多层建筑,到东汉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梁柱上再加梁柱的迭架技术的应用,表明了木构技术的重大发展,奠定了后世木构高层建筑技术的基础。

秦朝建筑:秦朝统一后享国短促,但建筑工程规模为前所未有。曾用数十万人,修筑驰道、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

西汉建筑:西汉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中国建筑史上出现第一个高潮。西汉都城长安,面积35平方公里,采用封闭的闾里。周围陆续建有七座卫星城性质的陵邑,西南凿有昆明池,用作城市蓄水池。长安宫殿规模巨大。从未央宫

前殿遗址和新发掘的武库、西汉明堂辟雍和王莽宗庙遗址看,当时宫殿仍是木构和夯土技术结合的台榭建筑。王莽宗庙11座建筑,排列有序,严格对称,说明此一时期大型建筑群已有整体的规划。西汉还有计划地建设地方城市、屯垦城市和边防障塞(见汉代关塞建筑)。建造陵墓是西汉重要的建筑活动。西汉帝陵规模宏大。如武帝茂陵地面封土230米见方,高46.5米,呈覆斗形,外有围墙,四面建阙。各地王墓往往凿山而成,内建木构椁室。

东汉建筑:西汉末王莽新朝爆发农民起义,长安残破。东汉迁都洛阳。在出土的大量东汉时期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和明器中有丰富的建筑形象资料。其中绘有宅院、坞壁、重楼、厅堂、仓厩、圈、望楼等以至门、窗、柱、槛、斗栱、瓦饰、阶基和铺首、栏板、棂格等形象,显示出汉代建筑的基本情况。庭院式布局、建筑基本形式等都已接近后世。汉文化的统一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非常明显。

东汉高级官吏墓前建石阙、石祠、墓表、石兽,从其中仿木构的雕饰中可以看出木构原型的特点。东汉建筑技术的一个新的特点是在墓室中用砖石拱券取代木椁墓,精致的石券,接缝几至无隙可寻。陶井圈、陶水管、砖石地下水道(水窦)等使用也很普遍。

总结

到了秦汉时期,经济得到繁荣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高扬“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旗帜,追求规模宏大、豪华壮丽,并且,在建筑艺术上已经开始使用成组的斗拱、砖石技术和砖券结构,并且出现了庑殿、悬山、歇山、攒尖、囤顶等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同时建筑理论也日渐成熟,《考工记》的问世,总结了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建筑制度,并且,在王城规划、版筑、道路、门墙、宫室标准、工程测量等方面对后代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遮天蔽日的阿房宫,千门万户的长乐宫等庞大建筑群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也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室内史心得 通过本学期对室内设计史的学期习,我对我国室内设计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最感兴趣的的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史。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67年至前221年)房屋的布局为“一堂二内”堂为前部的半敞空间,为住宅的公共部分,相当于现在的“厅”。而内为后部的私用部分,相当于与现在的卧室。典型的代表为凤翔秦国太祖庙(如图),前部平面呈凹字形,前沿中间有二柱,为“堂”,堂之左右有夹室,堂后 为室,是再后有东、西、北堂。 而在这个时期回廊和庭院式布局已经很普遍,高台建筑(如图)和园囿又兴

盛起来,这固然有使用上的和观念上的需要,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外空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园囿的空间非常广阔,不论是以宫室为主的,还是以园囿为主,都能做到内外相通,使人更接近大自然。高台建筑中的“台”,使用夯土分层筑成的。少数“台”,也可能是利用原有的高地,经过切割、修整、加高而成。而在这个时期的装饰装修采用了砖瓦技术、木结构彩色涂饰、花纹砖,壁画等,(如战国楚先王庙堂及公卿祠堂)。在家具中有了木俎(如图)卧榻式床(床) 陈设也有铜器、织物、漆器、灯具等。春秋战国时代的纹样见于铜器、漆器、砖瓦与织物,瓦当的纹样在春秋特别是战国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纹样的新红雷有动物纹样,如鹿、鸟、饕餮;自然纹,如山纹和云纹;植物纹,葵纹,菊花纹; 文字纹,多为歌颂、纪念等(如图)。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秦国。而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政权,迁都洛阳,史称东汉。秦在统一六国期间,就建了不少宫殿和台苑。如秦始皇陵、阿房宫(如图)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教案)

秦汉时期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 秦朝的统一:战国时期,_______经过_______变法,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____六国。公元前_____年,秦王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_______。 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采用“_____ ”称号,全国的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_____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②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①构成:在中央,设置____、____和____三个最高官职。____之下还有诸卿。②职能: ____为百官之首,帮皇帝处理全国的____; ____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全国____ ; ____ 负责军事。③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____ , ____ ,军政大权操纵在____手中。 ④运行方式: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____ 、 ____和____进行朝议,最后由____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下重大事情的____ 。 (3)郡县制:①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由____直接管辖。②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___,对下督责___,定期向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或___,主要任务是治理___,管理___、___、狱讼和___。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___。③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___直接有效的控制。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A.对秦朝的影响:①巩固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汉承秦制: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__ 、 ____并存。西汉武帝颁布“____”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 汉朝选官制度: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二、经济 1、农业:汉朝以后, ____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官营手工业: ①冶金:如两汉的____ 和____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____工具 ②制瓷:____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____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____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____ 。 3、商业:①“市”的形成与发展: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建筑的本质与室内设计关于建筑的本质意义,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用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用之。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①此话语实证了“无”在器、建筑中的价值。现代建筑大师 F.L.wright也说,“建筑的本质(re-ality)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spacewithin)②所以,“建筑不唯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因而,也更具有质的方面的意 义。”③从这个意义上讲,室内设计也是对建筑本质的诠释。二、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回眸建筑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室内的空间形态、组织形式、陈设方式、设计风格,不仅受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深受特定时代的风俗民情的浸染。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在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以儒学主导的多元文化为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由弱转强并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官方)、手工业、建筑技术都有较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缩影的室内设计,其物质风貌和精神内涵也较前代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1.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空间基本形态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主要形态已基本出现,其内容大体包括:⑴宫殿、礼制等主要建筑。这类土木混合结构的高台建筑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④其室内空间形态的特点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呈“前朝后寝”。 ⑵住宅。一般住宅为单体建筑,其平面形态为“一堂二内”。⑤宅第的建筑平面布局为前后多重院落。院落空间的形成是单体建筑的“堂”“门”分置的结果。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图像资料分析,当时厅堂的前檐对庭院是敞开的,且不设檐墙;遮阳避雨靠张设帘帷来实现,同时,帘帷也起到了界分室内室外的作用。从空间功能看,庭院与厅堂是内外互渗的。宅第的空间形态基本是“前堂后室”的平面布局。另外,楼、阁、阙等多层建筑也有新的发展,这种立体的空间关系丰富了该时期的空间形态,也使得室内的功能分区更为合理。⑶东汉时期,全木梁柱框架结构体系技术日臻成熟,单体建筑已有“墙倒屋不塌”的特性,以此结构体系而形成的室内空间形态,具有“高敞融 通”“自由分隔”的特征。 2.灵活多变,虚实相生:秦汉时期室内空间组织特征秦汉时期主要建筑,“高敞”的室内空间与低型的家具在尺度上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室大则多阴”⑥。帷帐在室内的使用,便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将灵活的“帷帐”置于固定的“房屋”内的做法,把两种形式的建筑由外而内进行,“空间复合”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室内空间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即便是同一室内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不同功能需求,也变成了可能。同时,它更弥补了固定建筑空间组织上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计,最终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道家“虚实相生”的思想。秦汉以前,帷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2011年河南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练习卷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在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阶段。() 2、秦汉时期,中国建筑体已经形成。斗拱在秦代已经普遍使用。() 3、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出挑层数越多,表示级别越低。() 4、“减柱法”使用最早的时期是宋朝。这个时期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5、树立在陵寝神道两旁的石人和石马统称作石像生,陈列石人主要是作为侍从和警卫,又称“翁仲”。() 6、歇山顶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戧脊组成,顾又称为九脊殿。() 7、在古建筑中,建筑的迎面间数一般称为“开间”,建筑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8、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9、唐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10、明长陵为朱棣之陵,位于北京昌平。() 11、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是秦长城。() 12、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35年。() 13、万安桥位于泉州市东。() 14、宫殿建筑指专供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的建筑群,一般情况下皇帝生活起居之处称“殿”。() 15、宋八陵的陵体结构采用的是方上形式。() 16、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种重要装饰,和玺彩画是级别最高的彩画。() 17、牌坊又称牌楼,最早起源于我国早期城市中的里坊制度。() 18、大型的中国雕塑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19、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宫苑。() 20、隋唐时期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高潮时期,其建筑在布局和造型上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并且出现了“无梁殿”。()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孔庙是在哪里?()A、山西B、河南C、山东D、陕西 2、霍去病墓是哪座陵墓的陪葬墓?() A 、唐乾陵 B 、秦始皇陵 C、清东陵 D 、汉茂陵 3、规格最高的一种彩画,以各种姿态的龙、凤和草形图案组合而成,只有皇家宫殿和显要寺庙才能使用的是? CC ()A 和玺彩画 B 旋子彩画 C 苏式彩画 4、古代标准量器,放置在宫殿前,表帝王秉公办事的是? () A 华表 B 嘉量 C 日晷 D 吉祥缸 5、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拱桥的是? () A 卢沟桥 B 赵州桥 C 洛阳桥 D 湘子桥 6、中国佛塔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式等类型,应县木塔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塔。() A、楼阁式 B、密檐式 C、覆缽式 D、金刚座式 7、屋面双坡,屋檐悬伸在山墙之外,又叫挑山顶的屋顶是,屋面双坡,屋檐在山墙内封住,不悬出山墙的屋顶是。()A、硬山顶、悬山顶 B、悬山顶、歇山顶 C、悬山顶、硬山顶 D、庑殿顶、硬山顶 8、中国的古代建筑按屋顶的建筑形式区分等级,以下从高到底排列正确的是?() A、重檐庑殿顶,重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B、单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C、重檐攒尖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D、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9、以下关于宫殿外陈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狮摆放一般为左雌右雄 B、嘉量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C、日晷是用来显示时间的工具 D、华表起源于诽谤木 10、北京妙应寺塔与真觉寺塔分别属于?() A、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B、密檐式塔、楼阁式塔 C、金刚宝座塔、覆钵式塔 D 、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 11、洛阳桥是北宋郡守蔡襄主持修建的,位于?() A、福建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广东省 12北京故宫的主体建筑是什么,它是皇帝举行重大国典的地方。() A、太和殿 B、交泰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 13、为了使桥基与桥墩胶结牢固,采用“养蛎固基法”的是?() A、河北赵州桥 B、北京卢沟桥 C、江苏宝带桥 D、福建洛阳桥 14、下列属于宫殿中宫内陈设的一组是?() A、太平有象、甪端仙鹤、盘龙香筒、如意 B、华表、石狮、铜角鹤 C、嘉量、日晷 D、香炉、铜路灯、江山社稷亭 15、长城是一处特殊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在下列朝代中没有修筑过长城的是? () A、汉朝 B、北周 C、清朝 D、秦朝 16、江西南昌滕王阁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曾经哪位诗人为其作的名文更使它名传千古? ( ) A、崔颢 B、王勃 C、范仲淹 D、李白

中国各朝代建筑风格

各朝建筑风格 一、穴居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二、巢居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因此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可见“巢

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被发现,如浙江余杭县土筑祭坛,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辽西建平县境内的神庙等。这些发现,使人们对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示对神的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它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真正建筑诞生 农耕社会的到来,引导人们走出洞穴,走出丛林。人们可以用劳动创造生活,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开始了人工营造屋室的新阶段,并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秩序,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诞生了。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在仰韶、半坡、姜寨、河姆渡等考古发掘中均有居住遗址的发现。北方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地穴式,但后期的建筑已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

同济中国建筑史真题

选择填空 建筑史观 1、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历史观是()。04 2、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tectonic”主要是指()。04 3、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08 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的含义。08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流变 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01 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建筑的交流 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1 A建筑类型B建筑等级C取材方便D阴阳五行 3、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01 A心理学B方位C礼制D术数 4、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时期。01 5、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02 6、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方式的演变。02,04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3 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 8、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采用()。03 A西北B江南C华北 9、中国上古的九州中,()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03 10、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03,04 11、()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主要原因。04,06 12、中国上古九州概念中,()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04 13、古代官式建筑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因果关系?()04 A朝代更替B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转移C中外交流 14、以下哪位学者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04,05 A罗西B德·昆西C钱伯斯 15、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05 A晋B冀C苏D赣 16、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7、()从技术的方面分析中国的建筑。 中国古代聚落的形态与结构 1、“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五门”指()。98 2、“东西堂”制度是()时期开始的()制度。98 3、“里坊制”大约解体于()朝,取而代之的是()制度。98 4、古代都城得居住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99 5、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形制。991

秦汉时期的中国建筑

秦汉时期的中国建筑 秦汉时期的中国文明与城市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中国建筑,这个时期是相当于罗马帝国的时代,也就是说,在世界的范围内,欧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影响了这个区域的发展。 罗马大角斗场 在东方的秦汉帝国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城市 秦的咸阳的规划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周代或者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它有很多独特之处。如“法天象地”,它模仿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等级制度,或管子的那种因地制宜、考虑环境。它要放到更宏观的、更宏大的场景中去规划和想象它的城市,就是天和地。 汉代的城市在秦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发展。所谓“汉家自有制度”,它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可以说汲取了春秋以来城市发展的很多经验,又表现了原来从来没有过的统一的大帝国的宏大志向,在城市当中都体现出来。当然,宫殿仍然是这个时期城市的一个核心的内容,还有市场。汉帝国和周边地区,特别是和中亚、西亚地区的频繁的贸易往来,导致它的商业活动极其繁荣,市场在城市当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咸阳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有文献说它“据山河之固,东向以制诸侯”。它向东可以制约战国时期的七雄五霸,是诸侯国之间的战略要地,后头又占据了关中平原这样一个良好的资源环境,特别是通过蜀道和后面的四川成都平原联系在一起“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这是司马迁讲的。因为这样的一种条件,秦占据了这个城市,它变得强大,最后统一中国。当时,无论是秦朝的官员,还是秦始皇本人,对于他自己建立了这样一个统一伟业都有极高的评价。他们不知道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表现这种伟业,名字上要用皇帝的方式称始皇帝。 那么建筑上、城市上怎么办?在文献当中,在考古学中发现,秦朝的宫殿极其分散,找不到规律。在咸阳周边地区到处都有宫殿的遗址发现,而且相互之间距离很大。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它有没有一种规划的思想。通过查文献反推,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所谓“法天象地”。

五个时期的中国建筑历史分析

五个时期的中国建筑历史分析 五个时期的中国建筑历史分析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赓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然因历朝 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 各时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 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缺乏。殷周战国以来城廓宫室遗址虽 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殷以前则尚无实物 可考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90年),虽在五胡 扰攘之破碎河山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极为澎湃。而佛教之兴 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实物之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 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 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年至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 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唐为中国工艺之全盛及成熟时期。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 墓外,砖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 最可贵之遗物。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取胜,其手法又以柔 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年至1280年),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 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伙,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 则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 更有《营造法式》一书,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

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 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木结构的广泛应用,其主要成就是框架式结构和“斗拱”结构的高度发展。从具体结构来说,它们都用立柱、横梁组成骨架,全部重量由柱子承接,传到地面,墙体不承重而只起隔断的作用。这种建筑结构体系到汉代已趋于成熟,并已用拱作为柱、梁之间的过渡设施,同时起装饰作用。自两汉到清代的两千多年,我国建筑技术基本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谓“墙倒屋不塌”,是说明梁柱系统的木结构的优点,并且在室内空间的分隔、开辟门窗、墙的用料和施工等方面都具有灵活性。无论哪种木结构,构件主要用榫卯接合。这种榫卯结构,从1975 年浙江河姆渡原始公社遗址的发掘看,自新石器晚期已经采用,有方形、圆形的榫,长方形、圆形的卯,有的构件上既有凸榫,又有卯眼。五里碑长沙战国墓葬中,棺椁方木榫卯有插榫、银锭、齿形三种形式,这些都说明这种建筑结构是我们先人独立创造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至今仍广泛使用。宫殿建筑和万里长城秦汉时期,宫殿建筑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其主要形式仍是战国时期盛行的高台建筑,但规模更加庞大宏伟。所谓“高台建筑”,是一种夯土和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它把许多单体建筑聚合在一个阶梯形夯土台上。秦代建成的咸阳新宫、朝宫等都是在夯土台群上修建的庞大宫室殿屋群。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兴建的朝宫,尤其华丽壮观,朝宫的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史记》中称它“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在建筑技术上有着伟大成就的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从战国时代起,燕、赵、魏、齐等国便各筑有长城以防备其他国家和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三十六万民工,花了十多年时间将列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达阴山,南至雁门关,东接燕长城直达辽东,工程十分浩大。以陕西韩城县现存魏长城为例,基部宽7 米,顶宽4 米,用黄土夯筑,烽火台每边宽7 米,高9 米。现存的秦长城有的用粘土夹杂碎石夯紧,夯窝小而密集,相当坚牢。汉代修筑长城的技术和规模又远胜前代。《居延汉简》称汉代长城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玉门关汉长城残高仍有4 米多,自地面50 厘米处起,每15 厘米铺芦苇一层,夯土中加入小石子。烽火台每边宽17 米,高达25 米,有的用土坯砌筑,也夹有芦苇以增强抗压力,防止冲刷。长城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概和聪明才智,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的高超水平。 三国建立后,经济有所恢复。魏的国力最强,先后兴建邺、许昌、洛阳三个都城及宫殿。其中洛阳在东汉旧址上重建,将东汉时南北两宫改为只有一个北宫,加强了宫前主街的纵深长度,这些为以后的都城建设所遵循。它创建的宫殿中,主殿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并列的布局,也沿用了三百年之久。魏在都城宫室上的创新,对后世颇有影响。吴和汉(蜀汉)是小国,在都城、宫室方面无重大建设。南北朝时,在都城宫室上都有巨大变化,梁时的建康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北朝的北魏为与南朝抗衡,公元493年由北方的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至中原的洛阳,大力推行汉化,在重建的洛阳城外发展出方格网街道的外郭,开中国城市布局的新局面,为隋唐长安城的前奏。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寺院佛塔时有兴建。两晋十六国时,战乱残酷,人民苦难,佛教遂得到巨大的发展,到社会安定、经济有所发展时,南北双方都大兴修佛寺建佛塔之风。大建寺塔和修都城宫殿一样,对这一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中南朝寺塔建造对木结构发展作用尤大,对摆脱汉以来宫室建筑中土木混合结构残余,向全木构架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洛阳曹魏立国之初先修北宫和官署,其余仍保持东汉十二城门、二十四街的基本格局。公元

试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试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2.中国古代建筑与易经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图)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作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化、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在古代史上主要成就在于三方面: 一.建筑方面:1)各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其发展脉络非常清晰 2)现存的很多实例都很好的体现了其所属时代的特点:山西佛光寺大殿, 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 3)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建筑类型,在建筑师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4)建筑木结构的各种做法 5)建筑装饰 6)建筑布局方面:北京故宫,天坛,唐·大明宫 二.规划方面:1)唐.长安 2)元,明,清北京 3)宋.南京 4)宋.汴洲 5)周.王城 三.园林方面: 1)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2)北方皇家园林 3)江南私家园林 4)欧洲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 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是从建筑的共性出发,以利于在复习和研究建筑实例的时候能全面的思考问题,能从其所在的朝代,历史背景出发,使建筑实例自身的共性成为回答问题的突破点,再在起基础上分析其个性。 1)汉.建筑特点 整个汉朝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反战促使建筑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 它的突出表现为:木构架技术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 ·木构架技术: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已成熟。 2)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很不统一。其结构作用明显----即为 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而用向外的斗拱承托屋 檐有足够的深度。 3)未解决大空间,大跨度的技术。 4)屋顶形式多样,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最普遍,攒 尖,歇山,囤顶也已应用。 5)=卯精巧,木构架施工技术已相当熟练。

6)由于整体性的提高,已出现多层楼阁。 ·砖石技术: 1)砖: ------主要用于墓室,墓室结构由梁式空心砖逐步发展为 顶部用拱券和穹窿,解决了商朝以来醇墓不能解决 的防腐,耐压的问题。 ------拱券除用条砖外,还创造了楔形的有=砖。 ------发券方法:券伏相间的方法,科学合理。 ------砖砌下水道,陶水管使用普遍。 2)石: ------石建筑在两汉----尤其是在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 展。 ------石墓:在岩石上开凿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 或拱券式墓。 ------地面建筑:东汉出现了全部石郭的建筑,石祠等。 ------刻石技术和艺术也逐步提高。 2)唐.建筑特点(618—907年)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其特点有: ·城市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最严整的 ·建筑组群处理愈加成熟 ----宫殿,陵墓等建筑加强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的方 法 ----利用地形和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建筑的方法(明清宫殿, 陵墓布局的渊源)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风格特点: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 ----建筑艺术加工与结构的统一:无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的构件,斗 拱的结构职能极其鲜明 ----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一庄重大 方的印象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面阔11间,进深17间 斗拱构件形式和用料都规格化,出现用才制度 ·砖石技术进一步发展 ----佛塔:采用砖石构筑增多 砖石塔形式:楼阁塔(西安大雁塔),密檐塔(小雁塔,河 南登封法王寺塔),单层塔 ·设计施工水平提高 ----“都料”沿用到元朝,出现用才制度 3)宋.建筑特点(960—1279年)

论秦汉时期的建筑特色

论秦汉时期的建筑特色 12150012 鄢俊辉工程造价一班 摘要:建筑文化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原因,公元前221年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纷争,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使各地区、各民族得到广泛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秦朝在建筑材料上发展了陶质砖、瓦及管道等,极大的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建筑则是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民族间开始融合,开辟了从长安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密切交往,农业、工商业也极大的促使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筑结构上日趋成熟。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秦砖汉瓦是中国建筑的萌芽时期,开创了中国建筑的新的发展历程,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建筑观。 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历史地位 一、秦汉时期的建筑文化: 提起中国古代建筑,人们往往会想到秦砖汉瓦,想到恢宏壮丽的宫殿陵墓,穷奢极侈的阿旁宫、巍峨的万里长城、威严的宫殿等等。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在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以儒学主导的多元文化为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由弱转强并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官方)、手工业、建筑技术都有较大的进步,汉代的建筑风格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基础,对后世建筑的影响广博而深远。在此背景下,秦汉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结构方面、类型方面、空间布局等,都会由于文化的不同和当时社会时期的发展而各有不同。秦汉建筑具有质朴刚健的风格,布局舒展、整齐、对称,明确了地位、等级之分。 二、建筑材料方面: 在秦汉时期,综合使用木材、砖瓦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已相当成熟。此外,秦朝发展了陶质砖,瓦和管道。砖的运用不仅在建筑物的室内外地面,还贴于砌墙的内表面,并在陶质砖上刻画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图案。在构件上还采用了金属构件、木构建筑的这类铜构件,可以加固节点和装饰门窗。

中国各代建筑特点总汇剖析

河北定州料敵塔。塔高84米,塔内有穿心式塔柱,建于北宋 [网易招聘]网易建筑诚聘专业主编 2. 双套筒结构 这种塔有内外两环塔壁,内环围成塔心室,外环与内环间为回廊。廊中布置登塔阶梯。楼板用砖发券作成。例如江苏苏州云岩寺虎丘塔、苏州报恩寺塔、杭州六和塔。这几座塔皆为八角形平面楼阁式塔,其中苏州报恩寺塔高76米,共九层,砖塔壁对边长17米,各层平座及腰檐均为木构。 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遗物

工程行业三大PK:谁说了算?—三周年站庆之大练兵 3. 厚壁筒体结构 利用筒壁厚厚的砖墙设置砖砌塔梯,可避免古代用木梯易朽、易燃、易遭破环的缺点。塔梯作法有两种,一种为将楼梯嵌入厚壁内,梯随墙壁转折。例如:安徽蒙城万佛塔,建于崇宁四年(1105年),六边形平面,高七层,是一座楼阁式塔。又如:四川宜宾旧州坝白塔,建于北宋元符至大观年间(1098~1109年),为方形密檐塔,外观十三层檐,内部仅四层。另一种采用穿壁式阶梯,利用平座为休息板,塔心室与平座地面标高有半层之差。例如: 广州六榕寺的花塔,重建于绍圣四年(1097年),八边形平面,高57米,外观九层,内部十七层。 [电子样本全新改版,采用了世界领先技术的超绚动态效果,现在就去看看......] 安徽蒙城万佛塔

【活动】2007年网易建筑第一届图纸评审活动 . 实心砖塔 这种塔有两类。一类带有螺旋形楼梯,旋梯靠外的一面带有通风、采光孔。例如:河南开封国寺塔,建于北宋皇元年(1049年),外观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54.66米。由于外部用褐色琉璃砖贴面,故称“铁塔”。 河南开封祐国寺铁塔 另一类是实心无梯塔。这类塔在辽塔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塔外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密檐塔,上部为一层层屋檐,下部有一段高高的塔身和基座。如:辽南京天宁寺塔为八边九层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七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 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 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 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 \ 二、夏商周社会 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05 13:55:00 ] 作者:翟睿编辑:studa20 一、建筑的本质与室内设计 关于建筑的本质意义,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用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用之。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①此话语实证了“无”在器、建筑中的价值。现代建筑大师F.L.wright也说,“建筑的本质(re-ality)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spacewithin)②所以,“建筑不唯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因而,也更具有质的方面的意义。”③从这个意义上讲,室内设计也是对建筑本质的诠释。 二、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 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回眸建筑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室内的空间形态、组织形式、陈设方式、设计风格,不仅受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深受特定时代的风俗民情的浸染。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在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以儒学主导的多元文化为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由弱转强并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官方)、手工业、建筑技术都有较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缩影的室内设计,其物质风貌和精神内涵也较前代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 1.秦汉时期的建筑室内空间基本形态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主要形态已基本出现,其内容大体包括:⑴宫殿、礼制等主要建筑。这类土木混合结构的高台建筑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④其室内空间形态的特点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呈“前朝后寝”。⑵住宅。一般住宅为单体建筑,其平面形态为“一堂二内”。⑤宅第的建筑平面布局为前后多重院落。院落空间的形成是单体建筑的“堂”“门”分置的结果。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图像资料分析,当时厅堂的前檐对庭院是敞开的,且不设檐墙;遮阳避雨靠张设帘帷来实现,同时,帘帷也起到了界分室内室外的作用。从空间功能看,庭院与厅堂是内外互渗的。宅第的空间形态基本是“前堂后室”的平面布局。另外,楼、阁、阙等多层建筑也有新的发展,这种立体的空间关系丰富了该时期的空间形态,也使得室内的功能分区更为合理。⑶东汉时期,全木梁柱框架结构体系技术日臻成熟,单体建筑已有“墙倒屋不塌”的特性,以此结构体系而形成的室内空间形态,具有“高敞融通”“自由分隔”的特征。 2.灵活多变,虚实相生:秦汉时期室内空间组织特征

1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规模宏伟的城市规划;建筑群体的布局有了空间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打体积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建筑者增多;建筑艺术日臻成熟。2宋朝是中国古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城市结构和布局 起了根本变化;木构架建筑建立了古典的模数制;建筑外观和色彩有很大发展;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3明清时期的建筑:城市建设除首都南京.北京外,还出现了若干新兴 的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城市及城镇;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明代宫宛.陵寝的规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离宫园林,无论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搜超过明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地方建筑业随之发展。城镇和乡村中,增加了很多书院.会馆.旅店等公共性的建筑;明清时期已开始使用“千斤顶”,多刃的“刨子”等简单器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转普遍推广于民 居建筑,砖雕艺术已很娴熟。4最高的屋脊上有9中装饰,最前的是龙。然后刷凤.狮.海马.天马.狎鱼(鳖).狻猊(披头)5台基----通风.防潮.稳定立柱.防震等功能。台基象征着崇高道德的第一步。台基昭示着身份和权力。6我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特征:宫殿用金. 黄.赤色;官邸用绿.青.蓝色;民舍只可以用黑.灰.白7旋子彩画-----用于寺庙.祠堂.陵墓等建筑,以旋花组合图案表现;和玺彩画----用于宫殿建筑中装饰中最高级的彩画;苏式彩画----主要用于原来见者住宅,又称“园林彩画”8六宫(即后宫,皇后掌权的地方)六寝(皇帝本人日常起居的地方)9坛----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形建筑;庙---主要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川的屋宇建筑。10早期的佛寺在佛塔与佛殿之间布局的变 化,原因:佛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受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响;舍宅为寺,舍宫为寺行为的增多,加快了佛殿作为佛寺中心的进程;信徒们队佛祖形象的崇拜较之塔更为亲切。因 为佛寺殿堂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故殿堂逐步取代了塔的地位。11龙门石窟的建筑文化特点: 历史悠久;形制宏大;窟型变化(各有特色)12我国道教建筑的种类及特点:十方丛林(全真道教一般属于十方丛林);子孙庙(正一道的道观一般都属于这一种);子孙丛林***崇尚自然。隐居修炼;依山就势,浑然一体;道教教义,寓于建筑;神仙供奉,严格等级。13古代四大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清真寺。新疆地区的清真寺种类:礼拜寺;教经寺;教长陵墓14.古塔的主要类型和作用:楼格式塔(在我国古塔 中最历史悠久,体形最为高大,保存数量也最多);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覆体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式塔;宝xia印经塔;过街塔和门塔。****最原始.最基本.最主要功能:埋藏.保存.供奉舍利;军事功能:观察敌情;游览功能:等高赏景;交通功能:引航引渡: 景观功能:美化风景15古楼阁:城门楼和其它军事防御性阁楼;保湿性楼阁;观景性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