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本文由zhz181zhz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

0 不能传声,、、均能传声。在 15 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声音在中传播最快,在中次之,在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它具有。声音的三要素:、、。其中声音的叫音调,音调与有关,,音调高,,音调低;声音的叫响度,响度与有关,,响度大,,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也不同,此时声波的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它的波形是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叫做,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等特点,可用于、、、、等,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并可用来预报、和监测。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很容易障碍物,而且。二、【课堂导学】导学提示【例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例 1 考查学生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声音产生和传【拓展变式】播的基本知“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识,让学生知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涛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道声音是由于【例 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物体振动产生;二胡的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例 2 考查学生【拓展变式】对音调的理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解。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例 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例 3 考查学生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对次声波与超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声波的理解与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

1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低于 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短文 A 、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 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有【拓展变式】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其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__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例 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 (乐音/噪声)。【拓展变式】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

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三、【课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高。(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不同来加以辨别。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自主学习】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0C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二、【课堂导学】【例题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和。(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3)实验中观察什么?(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_ __;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 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__。【拓展变式】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时间/min 0 水温/℃ 90 1 92 2 94 3 96 4 97 5 98 6 99 7 99 8 99 9 99 导学提示例 1 全面考察学生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此可提醒学生,烧杯下垫有石棉网,可均匀受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拓

展变式,是针对

性的变式训练。在此可补充画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2)热量为 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3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 ;它的熔点是__ ;熔化过程用了(晶体/非晶体)。

例 2 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同时训练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例 3 旨在强调

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 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

【例题 3】0℃冰放在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晶体熔化的条为什么?件。拓展变式【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强调液体沸腾

的条件。

【例题 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例 4 的复习,烟雾”的形成让学生明确日【例题 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常生活中的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烟雾”“白、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请解释这些现象气”都是水蒸

气的液化现

三、【课堂检测】象,只是水蒸 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气的来源不同(1)春天,冰雪消融是而已。(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现象。(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现象。(8)雾的形成,是现象。(9)霜的形成,是现象。(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这是现象。(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现象。(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现象。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4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光(第 1 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源:自身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光源(是/不是) 2.光的颜色:(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4)光的三原色:,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5)颜料的三原色:,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3.人眼看不见的光(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和,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2)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具有热效应(3)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在可见光中,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5.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由造成的。(2)光在中传播得最快,其数值为 v= m/s = km/s。二、【课堂导学】【例 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

阳光中的黄色光【举一反三】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裙子是色。【例 2】如图 1 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

导学提示

例 1 考查学生光的反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例 2 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知道光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了解不可见光的作用例 3 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图1

【例 3】紫金山天文台 2009 年 6 月 13 日通报: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将出现 500 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传播理论。如图 2 所示,位于地球上 A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位于 B 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食。

5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导学提示

图2

图3

例 4 考查学生对小孔成像的理解,弄清像的大小和像距和物距的关【举一反三】2009 年 7 月 22 日上午 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将发生“日全】食”现象。如图 3 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所示的位置。(甲/乙)上,则地球应在图中

【例 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系,并能作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出小孔成像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的光路图束,亦皆倒垂…”(如图 4)。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下图所示。⑴请在下图中作出蜡烛 AB 在屏上所成的像 A′B′(要求标出 A′、B′)。⑵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 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 成(正比/反比)。⑶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 11 径为 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 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lO 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

图 4 三、【课堂检测】 1.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2.在暗室中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所示,A 区域是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镜面/漫)反射。 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4.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6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光(第 2 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反射角 __入射角。(1)镜面反射——将平行的入射光线沿反射出去,即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2)漫反射――粗糙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向__ 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在光现象中,光路具有__ 性。 3.应用——平面镜:,像和物的(1)成像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 _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连线与镜面__ __ 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 __ __。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以 __ __ __对称。(2)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完成下列光路图(1)平面镜水平放置,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 30°角射入,如图 1 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如图 2 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 S,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3)已知点光源 A 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 3 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图4所示的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导学提示

二、【课堂导学】【例 1】在图 5 中画出物体 ABC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例2】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它在湖中的像是小鸟距湖面6m时,它的像与湖面的距离是 M。 (实/虚)像。

例 1 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问题有三类:一是已知物和镜面画出像;二是像和镜面画出物;三是物和像画出镜面。【注意】①画物要用实线;②像及物像连线要用虚线;

③镜面要打上斜线。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举一反三】图 6 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物体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物体的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大一些。

7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导学提示例 3.这是一条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的位置和反射光线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

图6

图7

图8

计算入射角和反射的度数,看起来是一道计算题,实际上是一

【例3】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条作图题,首先要正如图所示请你在题图7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确的画出光路图。【例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图8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举一反三】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8所示,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像(实/虚),放在图中B处“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会/ 不会)。操作中某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三、【课堂检测】 1.一束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若反射角为 30。,则入射角为( 0 0 0 0 A.0 B.30 C.45 D.90 2.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笔“断”了 B.水中倒影 C.邮票放大 D.手影

例 4.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在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求学生知道每一个步骤的目的,不能混淆。

3.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如图,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把蜡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将蜡烛 B 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1)调节蜡烛 B 的位置,直到时,蜡烛 B 的位置即为蜡烛 A 的像所在的位置;(2)取两段同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实)像。

8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的太阳(2)看到池底变了(3)水中的 2、光的折射现象例举:(1)早晨看到位于地平线筷子向折起(4)海市蜃楼(5)幻日、太阳变扁、变方等(6)彩虹等。

3、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当光从空气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根据光路的,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4、中央比边缘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央比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透镜的中心叫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会聚的点叫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5、请使用三种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6、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

7、完成下列光路.

二、【课堂导学】【例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导学提示

例 1 考查学生光的折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空气中角大。并让学

【拓展变式】如右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生动手画图举

O

一反三。例 2 考查学生对光由于折射成像的理解。区分由于反射成像。学生可试举实例,巩固重点知识。

【例 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像(虚/实);后者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像(虚/实)。【拓展变式】 1.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9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导学提示

拓展变式 2 难度较大,要求学生领会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例 3 图形较抽象,学生要抓住两角相等的必是入射、反射角。要给学生留有分析时间。例4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拓展的能力

2.如图,MM′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 是一个物点,P′是 P 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 P 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折射光线。

【例 3】如上右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例 4】如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三、【课堂检测】角增大,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 A.反射角变大 B.折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大 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大 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 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B.向右移动后静止) A.向左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4.图中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10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 2 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U>2f U=2f f

4、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近视眼

6、远视眼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应戴远视眼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通常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焦距的的、 8、显微镜的目镜是透镜,物镜是像,再通过目镜成

、的像。微镜经过两次放大成一个二、【课堂导学】【例 1】三个焦距都是 20cm 的凸透镜,投影仪的凸透镜到 150 厘米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幻灯片的距离40 厘米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照相机的凸透镜到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 12 厘米画的距离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 22 厘米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放大镜到小昆虫的画出对应关系正确的连线。距离 20 厘米【拓展变式】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45cm 处,成的像情况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等大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

导学提示

例 1 考查学生透镜成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灵活解决简单问题。并能够熟练透镜成像性质的应用。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例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10cm。某同学蜡烛放置在透镜前 15cm 处,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可能是。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拓展变式】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例 2 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熟练程度。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重点知识。

三、【课堂检测】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正立/倒立)。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前/后)移。 2、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实/虚)。 3、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下)移动。 4、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实像,落在目镜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近视/远视)镜片来代替。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6、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12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自主学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为。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②③。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4.特殊测量方法:(1) ;(2) ;(3) ; 5.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机械运动。 6.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单位是__ 。 7.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 8.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叫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9.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二、【课堂导学】导学提示【例1】图中上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cm,下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例 1 考查学生 cm,(上/下)方刻度尺更精确;按上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长度测量及 cm。按下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cm。

读数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分度值不同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不一样,读数的结果也不同,因为估读不同。并且增进学生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例 2 考查学生对特

殊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学生

【拓展变式】如上右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尺不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 cm。【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 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 32 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叫做,还可以应用到那些地方。

【例 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可试举实例,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 a,b 示。巩固重点知 (1)由图 a 可知,甲车在作直线运动。甲车通过 0.6 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秒。(2)由图 b 可知,在 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米。识。 (3)比较图 ab 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13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v(m/s)

30 20 10 0 1 2 3 4

乙甲 t(s)

导学提示

例 3 考查学生对速度方面知识的理解,分析历年来中考的趋势速度知识的考查侧重和图像的结合。例 4 考查学生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同时复习平均速度的计算过程。进一步强化对于图像题的理解能力。例 5 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参照物的选取能力的考查。

【拓展变式】右上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运动,乙做的是运动;3s 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例 4】如图 10 为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运相机每隔 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作的是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小球从 B 点到 F 点运动的路程是 cm,平均速度是 m/s。

【拓展变式】1、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 12.91S 的成绩夺得 110m 栏冠军。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约为 m/s。【拓展变式】2、如右上图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后变。【例 5】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商业大厦 C.蓝天 D.飞行的白云【拓展变式】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拓展变式】2、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的,太阳是的。飞机在空中飞行,受油机想让加油机给它加油,它们的飞行方向必须,快慢也应该,让二者处于状态。【例 6】一列长为 140m 的列车以 72Km/h 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 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例 6】是纯

思维应用题,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全面覆盖书本出现的知识点的目的。

【拓展变式】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 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 内共数得 51 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14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自主学习】 1、的多少叫质量。质量国际主单位是: 。1t= Kg= g= mg。物体的质量不随 , ,和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实验室测质量。常用 2、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主单位 3 3 3 是,1g/cm = Kg/m = Kg/dm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 3 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 Kg/m ,其物理意义是。上,把处; (2) 调 3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1) 把天平放在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读数(注意左右放错问题)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4、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外包括。二、【课堂导学】导学提示【例 1】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最,横坐标表例 1 此题是对示物体的体积。图像 a、b 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密度知识的深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像可知ρ甲:ρ乙=度考察,是密度计算与图像

【例 2】体积是 40cm3 的铁块,质量为 316g,铁的密度是g/cm3。若锯去一半,所剩下一半铁的密度是g/cm3。【例 3】一个体积为 30cm3 的铜球,质量为 178g,这个铜球是实心球还是空心球?若是空心球的,求出空心体积。(ρ=8.9×103Kg/m3)的结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方法选取特殊值进行精确计算,然后进行比值运算;第二种方法学生思考。例 3 考查学生利用公式解决

【例 4】某同学在做“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时,采用如下步骤:(1)取一空玻璃杯,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空心部分体积的问题例 4 考查实验测盐水的密度问题

15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 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杯盛上一定量的盐水,用天平称量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3) 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这时量筒中盐水的示数如图丁所示;(4)请对上述实验步骤进行评价:实验步骤中有什么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何改正?

三、【课堂检测】 1、一容积为 10L 的汽缸内储存有密度为 1.5×103Kg/m3 的氧气,现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为 4L,则压缩后氧气的密度为() 3 3 3 3 A、1.5×10 Kg/m B、3.75×10 Kg/m 3 3 C、0.6×10 Kg/m D、6×103Kg/m3 2、体温计中常用水银做测温物质主要是因为() A、水银是白色的 B、水银的密度大 C、水银的比热小 D、水银柱容易观察 3、将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块和铝块升高的温度相同 B、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相同 C、铁块和铝块的末温相同 D、铁块和铝块之间会发生热传递 4、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它的卵有 1.5Kg,合g;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卵只 3 3 3 有 0.35g,合mg;铁的密度是 7.9×10 Kg/m ,合g/cm ;在常见物质中,的比热最大,其比热容是。 5、白矮星是宇宙中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星体。1862 年发现天狼星的伴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它的密度大约是水的 65000 倍,由此可以推算出 13t 的白矮星物质所组成的物体的体积约为 3 cm ,还不到一个拳头的体积。 6、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独立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并违反 3 国际公约使用了贫铀炸弹。有一种贫铀穿甲弹弹芯的质量为 7Kg,贫铀弹的体积是 370cm ,则贫铀弹的密度大约为。 7、没有量筒,只有一个空瓶、一台天平(含砝码)、足够量的水。利用这些东西,能测出食用油的密度是多少吗?(设水的密度是ρ水)

8、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是 1.1×103kg/m3,现在配制了 0.5dm3 的盐水,称得盐水的质量是 0.6kg。这种盐水合不合要求?若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16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自主学习】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之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分子之间有和。种电荷。用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摩 3.自然界中只有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的基本性质是能够吸引;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学的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性,也就是对外不显的性质。另一个物体。所有带电体均 5.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有吸引的特性。 6.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正电,带负电。 7.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系中的一员,地球是系中的一员。现象。 8.能够证明宇宙在继续膨胀的有力证据是:星系光谱的二、【课堂导学】【例 1】小丽同学在课外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到下列现象。导学提示现象 1: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现象 2:在量筒中装入一半清水,在水底注入浓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可例 1 考察学生⑴以看到清水和浓硫酸铜溶液之间的明显界面,静放几天后,界面逐渐模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糊,并最终消失;并且液面有所降低;现象 3: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紧压在一起,放置 5 年后,再将其切⑵能够应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开,发现它们相互渗透了 1mm 深。容解释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现象,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写出两点)。中的一些现象,规律 1:;起到以不变应万。规律 2:

变的作用。

【拓展变式 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 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气味刺鼻【拓展变式 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17

拓展变式的理解和训练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分子概念,同时巩固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例 2】星期天早晨许娟起床梳头时发现,自己的干燥长发越梳越松,而且还跟在塑料梳子后面飘动,请分析原因是什么?

导学提示

例 2 及拓展变式考察学生⑴对摩擦起电的原理—

【拓展变式】三个通草球甲、乙、丙分别用一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发现甲和丙被吸引,乙被排斥,若用不带电的泊片验电器分别接触,甲和乙能使泊片分开,而丙却无反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带正电 B.乙带负电 C.丙不带电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例 3】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的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手竖直向上提着弹簧测力计,轻轻放于水池的水面上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核外电子的转移,而并非电荷的创生和消亡;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例 3 及拓展变式要求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结

【拓展变式】1、试讨论说明: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而且铁丝很难被拉伸的原因是什么?。 2、试讨论说明:一块完整的玻璃镜子破裂以后,为什么不能“破镜重圆”的原因。。

构特点,以及体积和形状之间的区别,巩固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三、【课堂检测】 1、分子是指微粒,它(是/不是)最小的微粒。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说明。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93 4、在容量为5×10 m 的大水库中,如果有质量为 58.5g(共有 6.02×1023 个盐分3子)均匀分布在水中,每厘米水中含多少个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8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力(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物体的或的改变,叫做形变,它分为形变和形变。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3、弹力是物体由于产生的力。比如、等。

4、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物体的形变就越。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的工具。理测量

5、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6、支持面的力统称摩擦力,它包括、、三种,它们都(是/不是)弹力。;而滚动摩擦是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指;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叫静摩擦。二、【课堂导学】【例 1】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⑴必须认清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能/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⑵测量前还要观察测力计的,了解分度值的大小;⑶校正,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还在处,若不在,应。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⑸记录结果时,要记录,还要注明。【拓展变式】下列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先调零 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只能竖直放置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量程 D、记录数据时应同时写上力的单位【例 2】“水向低处流”的原因是因为水受到下的水能做功,由此可见,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这个铜块?(两种方法)而向下流。流能。

导学提示

例 1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而拓展变式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应用情况。例 2 在于考查学生对于重力方面的知识;而拓展变式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质量与重力之间的关系。例 3 在于考查学生对于

【拓展变式】有一块铜重 29.4N,问能否用最大称量为 500g 的天平去称量

【例 3】滑冰时,冰刀和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摩擦;溜旱冰时,旱冰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摩擦(有益/有害)。

19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拓展变式】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对摩擦力的它涉及到不少摩擦的知识,例如: A 轮胎上刻有花纹 C 塑料套在车把手上 E 脚踏板凹凸不平 G 车轴上装有滚珠 B 车轮做成圆形 D 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F 刹车时用力捏闸 H 车

的把手上有凹槽

认识、分类、以及应用。在拓展变

式关于自行

车中存在的摩擦力,由于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所以,通过练习要让学生对生活和物理进行联系。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精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方向朝(前/后)(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三、【课堂检测】 1.某同学在用弹簧秤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10.0 牛,则物体的重力() A、一定等于 10.0 牛顿 B、一定小于 10.0 牛顿 C、一定大于 10.0 牛顿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2.某人提起某物体所用的最小力是 1N,这个物体可能是() A. 两个鸡蛋 B. 一只鸡 C. 一只羊 D 一头猪 3.能直接测量力的仪器是() A. 天平 B. 弹簧秤 C. 台秤 D. 磅秤 4.一个小球沿斜面滚下,它所受的重力方向为() A、沿斜面方向向下 B、垂直于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下 D、上述方向都有可能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是在物体运动时产生的 B、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总是有害的 C、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 D、常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20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力(第 2 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2、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统称为。力的作用一定是,有施力物的同时,必定有。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直接接触(一定/不一定)。、、。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是 3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 、 (2) 、(3) 。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且还可以。

4、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和。运动状态是由物体和来描述的。的

5、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与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同学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这个实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二、【典型例题】【例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拓展变式】足球运动员用脚踢足球,若以足球为研究对象,那么是受力物体,是施力物体,若以脚为研究对象,则脚是,球是。

导学提示

例 1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而拓展变式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应用情况。例 2 在于考查学生对于

【例 2】“水向低处流”的原因是因为水受到能做功,由此可见,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铜块?(两种方法)

而向下流。流下的水能。

重力方面的知识;而拓展变式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质量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拓展变式】有一块铜重 29.4N,问能否用最大称量为 500g 的天平去称量这个

21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例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都可以表示力的三要素 B、力的示意图不能表示力的大小 C、力的示意图不能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D、两种方法都可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三、【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施力的物体同时一定也是受力物体 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情况无关 2、下列事实中,属于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A、客车进站刹车时,慢慢地停止 B、抛出空中的重物,呈抛物线运动过程 C、人骑上自行车时,车胎被压扁了一点 D、静止的足球,被运动员踢飞了 3、下列各因素中,不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A、作用点 B、单位 C、大小

例 3 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区别。

( D、方向(

4、小明用力提一旅行包时,他对旅行包施加了一个提力,同时旅行包也对小明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和方向都不同()

5、坐在甲船上的人用力把乙船从自己的船旁边推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船不动,乙船动 C、两船远离而去

B、由于力的相互作用,两力抵消,两船都不动 D、以上都可能)

6.两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的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是( 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D、船的作用,。

7、划船时,使船和浆一起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划船的人同时大头针对磁铁也有 B、船浆 C、河中的水的作用,这说明

8、磁铁靠近大头针时,磁铁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对大头针有

22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力和运动(第 1 课时)

一、【知识回顾】(一)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分两种:一是物体处于(保持)状态;二是物体做运动。 2.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作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在同一条上。(即、、、). 4.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运动或状

态。 5.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力,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相等,相反,作用在直线上,不同点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典型例题】【例 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例 2】某同学静立在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的重力与磅砰对人的支承力 B.人对磅砰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承力 D.磅秤的重力与人的重力)导学提示例 1、 2 是例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注意区分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例 3 认识二力平衡。

【例 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下图 A B C D 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 0.1S 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 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例 4】受 4N 重力的电灯悬挂在电线上静止不动,电线对灯的拉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例 4 平衡力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掌握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要强调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

23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小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可参考以下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电灯 2)对电灯进行受力分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电线对灯的拉力(方向未定)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静止 4)依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平衡状态受力一定为平衡力──二力平衡 5)结论:拉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为 4N,拉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三、【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本书.下列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A.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的重力 B.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书所受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2、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华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块运动过程中()()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下列运动的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A.自由下落的苹果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B.加速上升的火箭 D.减速行驶的机车

4、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等于摩擦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24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力和运动(第 2 课时)

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时,总保持运动状态或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通常又叫做定律。 2.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或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其它无关。 3.力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大小或发生改变,只要其中有一个发生改变,我们就认为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它

的要发生改变。所以,力是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典型例题】【例1】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A、变小 B、不发生变化 C、变大 D、立即变为零【举一反三】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例 2】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立即停下来 C.立即向后倒下 B.立即向前倒下 D.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导学提示例 1、 2 是例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 1 中绳子断裂这一瞬间小车的运动状态不变。例 2 中(1)注意“光滑”两字。(2)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举一反三】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个物体 A 和 B(M>m)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且光滑的很长的车板上,如图所示,车以速度 v 向右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则()

A

M

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

B

m v

A.两物块都立即静止 B.B 物块运动得快,A 物块运动得慢,B 将撞上 A 运动状态。

C.B 物块运动得慢,A 物块运动得快,两物块间距离加大 D.两物块都以原来的速度 v 水平向右运动,它们之间距离保持不变

25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例 3】有一气球以 10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里脱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降 C.以原来速度一直上升)B.立即下落 D.以上所说都不对

导学提示例 3 是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会解释惯性现象。

【举一反三】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例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例 4、 5 要例求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必须明确力和物体的运动无关,力只与物体运【例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轮船所受的浮力增大 B.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高速公路上之所以对汽车有最大限速,原因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举一反三】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动状态的改变有关。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26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作用在的力叫做压力。压力作用点在物体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压物体,压力作用效果与、有关,物理学上通常用 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计算公式是,单位是。 3、液体由于受力的作用和具有__ _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4、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 [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 、、、、

(a)

( b)

(c)

( d)

(1)根据图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b)、

(c)可验证:,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 (4)若在图中的容器内轻轻放人—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 5、测量液体压强工具叫,根据 U 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6、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证明了,1 标准大气压约为Pa 或为__ __高的水银柱。大气压强会随高度增大而,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 7、最早较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增大而;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高山上鸡蛋煮不熟的原因是:①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而,②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减小而。 8、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导学提示二、【典型例题】(1)压【例 1】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 700kPa 以内,例 1、但有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自重为 2t 强定义式的 6 轮汽车,核准载货量为 4t,实际装货 8t,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 P=F/S 及其 2 应用。(2)从为0.02m 。(g=10N/kg)压强和惯性(1)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上对学生进(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超载的危害。行交通安全教育。(3)拓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

27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例 2】小明原来睡在一张木板床上,最近他买了一张席梦思软床,感到十分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帮他解释一下。

【拓展变式】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这一知识。

【例 3】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水流抽气机的结构如图所示、使用时让自来水流入具有内置喷口的 T 型玻璃管内、由于水流的作用,喷口 A 处气流的速度将 (减小/增大 /不变),A 处气体的压强将 (减小/增大/不变),从而使喷口 A 处的气体和抽气容器内的气体之间产生压力差,以达到抽气的目的。【拓展变式】在足球场发前场任意球时,我们常会看到经典的“香蕉球”绕过人墙应声入网。请解释足球为什么会绕过人墙?

【导学提示】例 2(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 3 了解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流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三、【课堂检测】 2 1、1N/m = Pa,其物理意义是。 2 2 2、水平桌面的面积为 1m ,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 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0.1m , 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 , 对桌面的压强是。 3、如图用 40N 的水平力把重 60N 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是 2 0.01m , 那么,墙壁受到的压强是。 4、一张硬纸片就可以托起一整杯水,这证明大气有,若杯口改为如图。所示侧放,则硬纸片(会/不会)掉下,说明了 5、某

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C.读取注射器的容积 V;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 L。(1)完成实验步骤 A 的目的是。(2)活塞的横截面积 S =。(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F/N 注射器的容 3 积 V/m 活塞的横截面 2 积 S/m 。。(偏小/偏大)

28

(4)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 p =(5)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 2 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一切浸在或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2、物体沉浮条件:比较浸没状态下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 浮__ _G 下沉沉底漂浮 F 浮G (1) (2)

ρ物ρ物ρ

ρ液ρ

下沉上浮

沉底漂浮

(2)F 浮 __ __G 上浮

ρ液

(3)F 浮G 悬浮 (3) 物液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公式: F 浮==。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公式法:F 浮=G 排液=m 排液 g=ρ液 gV 排。 (2)称量法:F 浮=G-F(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3)漂浮、悬浮(注意这两者的异同)浮=G :F (4)成因法:F 浮 = F 下– F 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5、浮力利用:(1)潜水艇:通过改变来实现沉浮。水舱进水,重力浮力,潜水艇下潜;水下航行时,浮力重力,潜水艇浮;水舱排水,浮力重力,潜水艇上浮.(2)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于空气的气体。(3)密度计的原理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不相等),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较,露出较。二、【典型例题】【例 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金属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0N,当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物体受到的浮力将(变大/变小/不变);当金属块的 1/3 N;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8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如果将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例 2】如图:体积相等的 A、B、C 三球在某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球受到的浮力最小。球的密度最大,球的密度最小。【拓展变式】上题中,如果三球的质量相等,则球受到的浮力最大,球受到的浮力最小。【例3】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圓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的密度

29

【导学提示】

例 1(1)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2)把称量法与公式法相结合计算浮力例 2 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以及题目所给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题目并不难,主要是加深理解,防止学生乱套公式。例 3 是图象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

学生从图形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宝应县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导学提示】

【拓展变式】小明在田地中挖出一块质量约 300g 的小长方体“大清金砖”,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鉴定该小“金砖”是否纯金。小明可找到的器材有:A.天平;B.刻度尺;C.大量筒;D.烧杯; E.弹簧测力计;F.水;G.细线等 (1)根据你的实验方案,应当选择以上哪些器材? (填字母) 器材: (2)根据你所选择的器材,简要说出测量过程:变式题有多种解题方法,选用不同的器材,实验方法不同。应加以拓展。

【例 4】一艘轮船从江中行驶到海中,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变大/变小/不变),它会(上浮/下沉)一些。【拓展变式】一艘潜水艇悬浮在海中,当它从海中潜行入长江时,它将(上浮/下沉)。

例 4 和变式题考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课堂检测】 1、潜水艇在浮出水面之前,所受海水的压强和浮力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变小

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央,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则该物体的密度是 5

A.1.0×103kg/m3 B.0.8×103kg/m3 C.1.5×103kg/m3 D.1.25×103kg/m3 3、—个边长为 a 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 F 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 h 关系的图像是()

4、一艘船的排水量为 8000t,则满载时它受到的浮力为N,若其最大载货量为 5000t,而现在实际上只载货 4000t,则受到浮力为N。(g=10N/kg) 3

5、把一个体积是 250cm 的物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结果溢出水的体积是 200cm3。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是,物体的密度为kg/m3。

30

1

初中物理第一次教研活动 记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9月9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王有香 参加教师:王有香、白静、杜奇杰 主题:教研组、备课组计划交流 过程:1、王有香主讲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况制定了工作。 一、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清单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实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014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 第一课时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最慢。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传递信息 4.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 测量距离 检测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 5.乐音的三特征:响度:由振幅决定 音色:由材料和结构决定。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大象鳄鱼地震海啸等 6.声音的分类:可听声:20HZ----20000HZ 人说话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蝙蝠海豚鲸B超 在声源处减弱 7.减弱噪音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到达人耳处减弱 8.声音的特殊利用:利用音色和音调来鉴别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二、习题:有一个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大喊一声,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时间差是5s,求该人离峭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第二课时光光的反射

自然光源:太阳等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人造光源:电灯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3.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实际上并不存在,是一种假想。 可见光 4.光的分类: 红外线:波长长,有热效应。(遥控器) 看不见的光 紫外线:波长短,有荧光效应(验钞器) 红、橙、黄、绿、蓝、靛、紫。 5.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黑色 6.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整。 7.两种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 漫反射:反射面曲面粗糙。 8.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也可用光屏接收到。 9.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成正立、等大、左右倒置的虚像。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先画法线。

专题1《内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小红发现自己关于热传递、热量、温度的笔记有些错乱,请你帮助她把正确的挑选出来()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 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 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含有热量少的物体 2.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C.它有几个“纳米”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D.磁铁能吸引铁钉 4.禁烟令于2011年5月在我国生效.小小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地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间有作用力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很小 5.由c=,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6.质量之比为1∶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甲乙比热容之比为() A. 1∶1 B. 1∶2C. 2∶1 D. 1∶4 7.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 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 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8.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九年级上)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其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其的点,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杆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2表示;2.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处于平衡状态。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做三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时,使用杠杆是费力的,下列提供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只填序号),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属于省力杠杆。属于等臂杠杆的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开汽水的起子(F)镊子(G)理发剪刀(H)道钉撬(I)缝纫机踏板(J)天平(K)钓鱼杆(L)定滑轮(M)铡刀(N)剪铁皮的剪刀(O)筷子 3.省力杠杆一定是动力臂_____阻力臂的杠杆,当动力臂为阻力臂的5倍时,杠杆平衡后动力是阻力的_____倍,杠杆转动时动力移动距离是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_____倍 4.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可以改变,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5.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使用它吊重物时,既能,又可以改变,若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摩擦,动滑轮由几股绳子承担,所用的力就是,若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物重为G,则所用的力F可写成公式。 6.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是物体要受到,二是物体要在上通过一定的。公式:W=Fs。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J 7.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物体在所做的功叫功率,公式为。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其他单位之间换算关系为:1kW=103W 1MW=106W 某机器的功率为1.25KW,则表示 。 8.在物理学中将功与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其表达式为。因为摩擦、机械自重不可避免,所以功总是存在的,因此,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100%。 9.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变大/变小/不变) 10.从探究斜面实验我们知道: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可以省,但不能省。利用其他机械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省力的机械费,省距离的费。设想生产一种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可能/不可能)的 1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测量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必要器材)向上拉绳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力学复习学案(一) 物质 运动 ※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 (二)质量 1 、 定 义 : 叫质量。用符号 表示。 2 34的 处; ②“调” 调节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 ; ③“称” 将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然后用 往 盘按从 到 的顺序加减砝码;然后移动 ,使指针再次..指在 ; ④ “记” 物体的质量等 于 ; : 3;形式:m= ;V= ; 4、体积单位:1L(1升)=1 dm 3;1mL (毫升)=1㎝3;1 dm 3=103㎝3,即1L(1升)= 103mL (毫升) 5、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 和 。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②同种物质,密度一般 (除非状态发生改变);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 。(“相同”或“不相同”) 6、测量: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①实验室常用 来测量液体的体 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 d 、测出剩余盐水和烧 杯的总质量m 2; ③测固体(石块)的密度 (1) 测量原理:ρ= 可知。要测出石块密度,必须测出石块的 和 。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a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 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V 1; V 2; 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7、应用:(1)密度知识可以用来间接地测 和 ;(2)密度知识还可以用来 。 8、密度与温度: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体积 ,密度 。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改变,叫机械运动。 研究对象参照物。 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 (1 (2 3 4、 5 ● 公式s= 、t= 可计算路程和时间。 国际主单位:,符号是。 4、单位常用单位:,符号是。 单位换算(重点):1 m/s= km/h; 1km/h= m/s 1.定义——物体沿着快慢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①任何一个时刻速度不变 2.特点:②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 ●平均速度的计算: v= s = s s s s 、 有; ②停表:大圈的分度值 是,小圈的分度值 是,因而当大圈转过1周,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2.24日)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 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五、教学课时:0.5课时 一、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光现象

重难点1 光现象的辨析

重难点2 光学规律及应用 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比较: 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反射定律折射规律 相同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折)射角都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光路可逆; (5)光垂直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0 ° 不同点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在空气中 的角总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角 (1)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即像、物等大,等距,连线垂直于镜面。 (2)应用: ①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等。 ②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加空间感,如检查牙齿、穿衣镜等。 重难点3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作图 1.已知入射光线,作反射或折射光线: 2.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像: (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3.作图的注意事项: (1) 作图时必须用直尺、铅笔、圆规。 (2) 线的虚实:实际光线用实线,虚像、法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以 及辅助线都用虚线表示。 (3) 光线要标箭头,且光线与光线之间不能断开。 (4) 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要标注垂直符号。 提高拓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2.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 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作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已知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教 后 评 价 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学案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本节课,你需要知道的)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 1.音调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观察并仔细听,得出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_________,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如,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频率相当于次/秒)请同学们记住: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需要了解的: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Hz。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教师演示课本上39页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四、同步习题 了解一下: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2.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4.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5.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四、反馈习题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而载着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否采了蜜,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的路线不同. D.飞行的高低不同.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 B.音调逐渐降低. C.响度逐渐降低. 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鸟语、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辨别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仔细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一下吧。六.作业 请完成《配套练习册》P32,1—4。

引入 中考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整个九年级复习的主体阶段,耗时最长,教师、学生付出的精力最多,其成败往往能决定整个九年级工作的成效。 总体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目的是要对初中学习到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具体要求是:紧扣课本,以教材内容体系为主线(注意:是“为主线”,不是说必须按课本编排去复习),分章、节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 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②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 是什么??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③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 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 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比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 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 法” ;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 ;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 “类比法”等等。 (2)要做到全面复习,凡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这是复 习基础知识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教师要切忌挑选自己认为的“重点”、“热点”反复讲解和习练,造 成其他知识点复习的淡化,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 (3)要避免复习工作演变成单纯的旧知识重复,搞成“压缩饼干”式的教学,这既不利于学生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1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尺要 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 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 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 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 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 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

内能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内能 ●自主预习: 阅读第7—8页“内能”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2.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因此分子间还存在分子势能。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它的单位是焦耳,用字母J 表示。 ●小组讨论: 讨论0℃的冰块有没有内能? 分析: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的冰块是由分子按一定的稳定结构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晶体结构,由扩散现象可知,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0℃的冰块也不例外。由于水分子的晶体排列形成稳定结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因而水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所以0℃的冰也具有内能。 ●教师点拨: 内能是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单个分子的内能,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分子运动内能。 ●跟踪练习: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大。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大。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物体内能也就越大。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 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教师点拨: 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是宏观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跟踪练习: 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0℃的冰的内能0℃水的内能小 B. 0℃的冰内能为0J C.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D.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学习指导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自主预习: 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 3.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小组讨论: 1.将一根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将烧红的铁丝放到凉水中,铁丝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分析得出:热传递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同样一根铁丝,用手来回弯折几次,感觉弯折出的温度会升高,内能增大。 分析得出: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2.观察课本第9页两个演示实验,回答问题:

《计算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现在的计算题的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要求不高。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 审题时需注意: (1)理解关键词语 ①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③升高多少度,和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 ④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2)挖掘隐含条件 说到家庭电路意味着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 说到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压强是105Pa,水的沸点是100℃ 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

说到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是额定电压。 (3)排除干扰因素 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 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两灯串联,甲比乙亮。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表格类题目中有很多数据,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寻有用,排除干扰因素。 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细心读题审题 2、寻找解题根据 3、解答和检验 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 (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 (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解计算题应注意: 单位的统一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计算题主要类型】 一、力学综合: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有五个主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六个重要物理量:速度、密度、压强、浮力、功和功率。力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找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熟悉计算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中考热点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计算浮力、密度、液体压强等; (2)以简单机械为平台,与运动相结合,计算速度、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等。 2.涉及公式: 速度 t s v = 重力 mg G = 密度 V m = ρ

初中物理备考计划 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 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预计xx年中考,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仍将是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而且将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探究方法、设计过程。 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提升、决胜中考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应询问老师复习目的和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计划。中考物理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

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第一轮: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

第七章力 NO:1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生成】 1.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体验1N 的力的大小。)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 【新知探究】 探究一 一、力是什么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探究并思考: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2016--2017学年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寒冬刚过,万物复苏。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面对新的一学期,我们信心百倍,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备战2017年中招,确保紫水学校本届毕业班能有一个理想的成绩,本学期计划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扎实推进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以集体备课和示范课交流为载体,提高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的效率,打好以集备组为中心的学科团体战。确保一轮复习全面过关,二轮复习全面提升。 二、目标任务: 1、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2、做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新课教学工作和中招实验考试的训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学校举行的优质课等比赛。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4.力争一分两率在全县前三名。 三、方法措施: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九年级的复习课内容容量大,知识前后迁移跨度大,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