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

展】

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一、助推城镇化发展逐渐成为金融业服务的着力点城镇化是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___发展的世界性现象。它是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多元学科领域对研究城市发展中提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___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国外学者 ___城镇化一直比较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自十五大以来,中国对城镇化发展的问题逐步提上日程,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并突出了其战略地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从更高层次全面论述了城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明确要求“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xx年经济工作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金融业作为资源配置的平台,无疑是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有力助推器。健全金融服务体制,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快城镇化发展,立足“三农”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金融业支持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二元经济体制导致金融服务在城乡建设中的失衡我国的金融二元制度结构下金融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制度下的资源配置差异、城乡金融生态差异是导致金融服务在城乡建设中的失衡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金融资金资**乡配置失衡,金融主体资**乡配置存在缺位,金融制度资**乡配置存在歧视,金融政策资**乡配置存在不公,金融商品资**乡配置存在差异,金融生态资**乡配置存在矛盾等。

然而,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不利于城镇化建设。据中国银行也监督管理委员会资料,截止xx年10月底,全国共有139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2030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是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农村居民不能享受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更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2)城镇化发展与其金融业的体制间矛盾首先,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需求与现有乡镇金融结构配置的矛盾。按照xx年我国

GDP471564亿元的规模计算,当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就达到了47156.4-70734.6亿元,而我国xx年的财政收入为103740亿元,仅城镇化基础设施一项的建设资金就占去全年财政收入的45%-68%。而就如此巨大的基础建设开支,单一依靠财政资金是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就当地城镇化金融企业的发展规模也不能满足这项大量的资金缺口的需求。

其次,金融业逐利性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性存在矛盾。城镇化建设对于提升内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社会异议,但是城镇化建设所涉及的大多数项目和商业银行追求盈利的金融宗旨存在矛盾。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基础设施中很多项目不符合银行放贷的要求,诸如不能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水、电、气供应企业和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准公共产品,均无法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调整产品价格。又如城镇垃圾处理、废水等公益性项目,其本身不产生现金流,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或是提供政策优惠维持运营,因此还贷较难保障。

再次,金融业抑制现象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伍艳(xx)认为,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存在,其主要表现为:利率管制、金融市场结构缺乏效率、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和资本形成机制不健全。在金融抑制的影响下。我国城镇化率始终滞后于工业

化率,城镇集约化程度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为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建立“市场主导型”的资本形成机制。同时,对于城镇化项目贷款方面的准入机制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流程,使得金融业体制在助推城镇化发展中的缺位,如城镇化建设中项目承贷主体难落实的问题,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为主,承办单位主要是地方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这些部门不具备承贷主体的资格,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借款,而地方政府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组建政府投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三、金融业激发城镇化发展活力的途径 1、填补金融主体资**乡配置存在缺位金融业应跟紧“四化同步”的政策取向,加快城镇化金融体制建设与改革,加大农村电子金融渠道建设步伐,继续加大金融电子机具布放和“三农”便民服务点设置,继续探索完善大型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发,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辐射范围,以强大的电子渠道弥补无物理网点服务的“空白点”,做好“便民”金融服务。深化与邮储、通讯、电网、供销社等系统合作,提高传统产品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结,不断扩大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服务的覆盖面。对接农村民生工程,以广覆盖的服务网络为依托,加强新农保、新农合、电费代缴、支农补贴等代理项目,做好“惠农”金融服务。抓住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消费转型升级,在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渠道上创新业务功能,推进综合性、多元化服务。

2、采用灵活的融资方式,建立多种金融融资体系,盘活社会资本,加快金融创新(1)金融业助推城镇化发展主要障碍主要源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上,对此国外针对各自不同的金融体制特点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法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有:市镇税收、经营开发与分摊税、城乡规划税和开发税、国家拨款、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发行机构投资、发行长期债券以及保险公司、老年保险等基金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了一切可能的途径。日本政府主要用两种方式以自身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一种是“筑巢引凤式”,即用小量投资为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条件,吸引民问投资;另一种是“联合投资式”,即将民间的资本和经营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资事业,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韩国通过设立国民投资基金,有效地把民间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政策法规。国会通过了《基础设施吸引民间资本促进法》,后来又出台了《扩充基础设施对策》,财政向银行贴息。韩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向国外统借外债,通过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转贷给企业。这些银行将国外借款与国内吸收的存款根据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按低利率(7%~8%)贷给基础设施企业。从以上国外城镇化过程中资金筹集的各种方式,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国外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效地运用了各种金融支持手段,而且充分实现了金融支持中资金主体多元化、资金多渠道及投资方式多样化,从而保证了资金的有效

供应。但由于在我国其他融资方式如商业银行和财政拨款,难以成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因此选择政策性金融作为首要的融资,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而且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这与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和流动性相矛盾,因此商业银行大多不愿介入。同时,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所以也很难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巨大的资金需求。只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可能成为城镇化建设融资的先导力量。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贷款,也可以成立新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门满足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需求. (2)采用BOT、BTO等项目融资方式,盘活社会资本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除了BOT以外,还有BOO(建设—拥有—经营)、BTO(建设—转让—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类似项目融资方式。此类融资方式能减少政府的财政投入,通过盘活社会资本来建设基础设施,可以为满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供良好的途径。目前,这种融资方式已经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公路建设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试行和发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证券化融资,是指运用证券化的方式,对已有的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或者在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以实现融资目的的过程,所转变成的证券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成后现金流量稳定等特点,这使得基础设施资产非常适合证券化。在城镇化基础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能够广泛动员大量资金,缓解建设资金的不足,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同时,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可以支持建设者在短期内收回项目投资,加快资金周转;最后,通过证券化手段,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也得到了分散。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要尽快构建和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比如《资产证券化法》、《公司法》等;完善和规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技术体系,成立必要的相关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创造有力的政府支持机制和监管机制,抓紧研究相关细则;培育和规范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环境,包括信用环境、市场环境等。

(4)审慎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由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量需求巨大,而各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因此应设法解决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融资途径问题。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作为理想的选择。xx年在国际 ___大背景下,为保障地方经济增长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中央同意由财政部代地方发行债券。虽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对缓解资金需求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我

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风险,一旦地方债务难以清偿,将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因此在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严格的风险防范:一是严格控制发债规模,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募集资金使用管理,三是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防范风险。

3、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制,统一对城镇化的金融业信贷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

(1)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金融业应就此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联动,增强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能力。一是在人力资源上,要针对农村工作生活环境较艰苦的现状,利用地区人才招聘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县域机构的人力资源投入。二是在机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国家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重点热点,加快网点优化布局和标准化改造步伐,调整和完善县域支行内设机构、分类管理、财务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县域业务发展的组织机构保障。三是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严格履行银行业监管部门“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的监管要求,并充分考虑“三农”贷款的季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金融行业信息化报告 图为金融行业信息化指数 这几年,金融信息化领域最热门的词汇非“大集中”莫属,直接动因在于要借助构建集中信息系统,将传统总分体制分散的资源集中到总部。因为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总部-分部模式,业务信息系统几乎都是以银行分行、保险公司分公司、证券公司营业部为主体建立的。由于金融业对信息的高度依存,企业的很多资源都以数字化形式存 在信息系统中,金融企业的分支机构因为能够调用较多的资源,因此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这种状况使得金融企业很难转向集约化管理模式,提供统一而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而这些都是现代金融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 除了这个直接动因外,让金融行业热衷于“集中”的根本原因是近四五年来,金融企业纷纷开始战略转型,向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变革:银行要从简单的存贷款业务转向替客户管理资产,让客户的资产增值;保险公司要从“卖保险”转而给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证券公司要从简单的买卖股票的交易通道向理财服务转型。这些战略目标没有一个能离开IT 的支持。 此外,管理的集中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分散架构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分散的IT架构下,证券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勾结电脑部经理就可以违规动用上亿元的企业资金,甚至一家违规经营的营业部就可以拖垮一家券商,银行分行挪用、贪污巨额资金的案件也不时上演。 于是,近几年,国内的金融企业几乎都开始“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展开了大规模的集中信息系统建设,集中成为金融信息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国有4大银行中,除农行外,基本都完成了数据层面的集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几乎都完成了包括核心交易系统在内的各种业务系统的集中,集中的浪潮已经波及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尽管经历了好几年的漫长熊市,逆境反而让监管机构和券商高层意识到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的必要性,“大集中”从当初电脑部自发行为演变为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从2002年开始,国内大中型保险公司也进入了大规模集中信息系统阶段,它们纷纷引入国外的核心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其发展趋势究竟应该怎样来描述才更加合适,也许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金融理论知识、以及接触到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初步归纳了金融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金融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从体制、管理到业务、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金融改革,有人把它叫为金融革命,还有人称其为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金融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纳,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十大趋势。 一、混业经营是众望所归,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某些弊端开始凸现,毕竟分业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金融市场,这就造成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业务上不能形成互补,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长短期资产和负债难以适时转化,妨碍了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能力、金融监管水平都大大提高,使金融机构可以涉足原先没有能力涉足或不敢涉足的非传统领域。另外,混业经营也是分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全球大环境看,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实施混业经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其前提条件之一是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第二个条件是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条件之三是法律制度要完善。第四个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融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开始上升。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金融支持国家新型城 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金融机构 【发文字号】来政办发[2015]104号 【发布部门】来宾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12.30 【实施日期】2015.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金融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 知 (来政办发〔2015〕10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来宾高新区(来华管理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来宾市金融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12月30日

来宾市金融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参与城镇化建设渠道,统筹金融资源加大对我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支持,根据《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来政发〔2015〕30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公安部等11个部委《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2960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来政发〔2015〕30号)要求,围绕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用足、用活、用好资金和政策,构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构建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和长效机制,重点围绕来宾市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规划,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根据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三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人口集聚和居民创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辖区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布局和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力。 三、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支持 (一)加强沟通对接,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信贷投放规模。建立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银企长效合作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我市城镇化

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在于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矛盾,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金融支持。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存在哪些问题,不同地区的运作状况与模式是怎么样的,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金融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问题篇 1、城镇化_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新农村建设中乡村银行金融支持的研究 3、关于商业银行加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的思考 4、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二、案例篇 1、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_秦安县实例调查 2、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天津实践 3、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铜仁地区个案分析 4、欠发达地区住房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_省略_对阜新县农行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5、武汉周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金融支持_省略_兼谈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金融融入问题 6、小城镇建设呼唤金融支持_对盐城市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调研 三、策略篇 1、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策略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 3、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障碍 4、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城镇化建设进程并没有随之达到相应的水平。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7%,已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后果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持续存在,城乡统筹发展缓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以经济建设的视角出发审视城镇化建设,政府主要的职责是提供建设基础设施和引导推进产业发展。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可用于履行城镇化建设职能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提供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针对这一突出矛盾,现有外源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开发性金融扶持等方式,但这些融资渠道只能够满足部分项目资金需要,它们并没有提供一种城镇化建设的长效融资模式。开发性金融虽然凭借体制优势和灵活的贷款方式极大地支持了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但其资金来源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 —— —基于公私合营(PPP/PFI)项目融资的视角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在于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矛盾。当前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开发性金融支持等方式。但这些方式各有局限性,在城镇化建设实践中无法依赖任何单一方式进行融资。公私合作项目融资方式是一种近年来在国外广泛运用的融资模式,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应用有限。本文将PPP/PFI融资模式与开发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等现有融资模式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建设需要的融资模式。该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地方政府、企业、金融市场和开发性金融等各方面的作用,为解决现阶段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提供一种较好的思路。 关键词:公私合营;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融资模式 Research o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Mode for Financial Support —— —Based on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Method CAO Jun-li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Shaanxi710055,China)Abstract:During the12th Five-Year Plan,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our country.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capital supply far from the needs of the contradictions funds.Loans from bank,the trust fund and the development finance support is the current financing mode of urbanization.But these modes are limited i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because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an't rely on any single way.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financing mode is a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in foreign country for financing,but it isn't applied on domestic.Based on the PPP/PFI financing mode and the developmental financial suppor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uitable financing mode for our country of the present stage for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In the mode,local governments,businesses,financial market and developmental financial and so on,all can play a key role for solving the present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financing difficulties,it also Provide a better idea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Key words: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Financial support;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Financing mode 107 ··

论新型城镇化之路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要求我们要依据基本国情,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本文对当代中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定义,特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当代中国城镇化特点 中国城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城镇化水平依然很落后。主要表现为两个经济现象:一是我国人均GDP 对应的城镇化率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只处于中游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接近85%。而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国家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二是按照霍利斯·钱纳里的理论,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40%左右;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已经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刚刚突破51%,同等工业化水平下,我国的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左右。① (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普遍越高。中国城镇化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由大部分东部地区构成,尤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显得更为突出,中部较发达的省份如黑龙江、湖北等地的城镇化率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慢,其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仅有重庆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② (三)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较慢。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平均增速为1.35%,江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超过2%,而北京年均增速为0.52,上海仅增长0.04%;中部地区中发展最慢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其城镇化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除了西藏和新疆两省之外,其西部各省的年均增速超过平均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村社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财会信息系统期末结业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0802班 姓名:丛培媛学号:04 李燕 11 孟源 14 濮扬 15 冉汶灵 17 邵丹 18 2010年11月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在系统详细介绍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之前,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以账簿记录为主的提供会计信息的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突出的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传统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存在的缺陷如下: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传统的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记录系统,会容易诱使企业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我国正处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于对会计信息的供给阶段,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内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防被其竞争对手获悉后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类信息公布之后必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甚至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所以公司也不愿意提供这一类信息。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手工记录,利益最大化会诱使企业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 (二)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是由手工填制,篡改记录比起有电子记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更容易。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在未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依靠调整报告蒙混过关;只用对业绩有用的统计数字,不利的数字就加以改造,最终导致数据的失真。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在会计、统计管理上随意性较强,在有重大政策和业务出台时,钻政策的空子,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会计统计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随意改动。对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随着现代经济逐渐向规模化,多元化,业务复杂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难以与迅猛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特别是在年末的时候,巨大的核算量很可能会

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2013年03月11日10:41 杨子强来源:金融时报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融资体系,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内需空间,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能使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使其从较低水平的农民消费转变为较高水平的市民消费,从而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城市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城镇化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带来城市产业升级、就业创业的需求,为扩大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大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和城镇人口,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城镇化通过人口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三)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过去的30多年,我国城镇化以超大体量实现高速发展,走完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实现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成就卓著、世所罕见。但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模式弊端重重、不可持续,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与过去相比,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金融需求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多元化。新时期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和扩张城市规模,而是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一项涉及多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的系统工程。城镇经济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需求具有大额、长期的特征;城镇新兴产业与成长性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城镇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征;就业、创业等民生领域融资需求则主要以小额、低成本为特征;城镇居民还有投资理财、资金汇兑等各类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等。从金融供给看,各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趋同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各类城镇经济的融资需求。

一、引言 入世以来,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日趋提速,这从客观上对我国金融高等教 育和金融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作为一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撑,金融高等教育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全球金融风暴和随后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让世界清楚地意识到:在金融 全球化的今天,应对金融危机愈发需要全球视角。接踵而至的系列金融危机不得不让金融学教育工作者反思:我国的金融意识与金融教育是否存在不足 ? 要在未来世界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中拥有话语权,我国需要怎样的金融人才?现代金融市场的急速变革,对金融人才提出了哪些知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如何才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地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储备高端金融人才库?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欲立足于现代金融市场变革的实际,着重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以期为高等财经院校改进现行金融教育理念,修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引。这对于大到促进金融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中到完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小到助推金融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现代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传统的金融市场主要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种提法来划分市场类型, 而,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子金融市场的悄然崛起,使得这种提法已不再能全面地涵盖现代金融市场的特征和分类。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这种提法在西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使用更频繁的是分类的提法,即分别提债券市场(Bond Market)和权益市场(Equity Market)。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并呈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的特征。 (一)现代金融市场呈现出四大块的市场划分 现代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不再拥有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多元化的子金融市场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诞生、发展和壮大。现代金融市场由原来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包含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子市场)两大类的划 分方式,逐步区分为涵盖货币市场、内部权益市场、外部权益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这四大块。其中,内部权益市场近年来异军突起,发展十分迅猛。 (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边界模糊化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按资金期限来划分子市场类型的问题,实质上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权益资金与债权资金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涉足业务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女口, 银行涉足租赁业、证券业;信托涉足保险业、证券业;保险涉足证券业等等),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显现。然而,由于资本逐利性的驱动,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往往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也能通过系列途径返流回货币市场。而近年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这种渠道更加多元化,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化,两市场的交融与联动程度日益提升。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目前,**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自身区域协调发展、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等重大战略机遇。如何抢抓重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化”互动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一、科学统筹,引领“两化”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辩证关系,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推进“两化互动”,首先就要克服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不相衔接,各自为阵的弊端。一是要在理念上体现互动。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将促进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聚集,从提升就业和增强带动力等方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在制订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二是在规划上体现协调。不仅要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上实现科学统筹,同时应结合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给全市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主动对接,及时修编,使当前的规划变得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布局上体现科学。全市“七山两丘一平”的地理特征促使我们在推进“两化”互动的过程中应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合作发展。彝区应通过政策强有力的扶持,推进扶贫攻坚,改善交通条件,培育特色农业,逐步推进工业化;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培训和输出,促进彝区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山区则重点打好“生态牌”、“有机牌”,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建设一批生态型、旅游型、农林产品加工型小集镇。坝区则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主城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城镇集群发展,打造**最具发展活力的中心区域。丘区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一批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小集镇。 二、工业引擎,助推“两化”互动 加快“两化”发展,核心在工业。**工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坚持以“高端”为切入点,朝着开放合作、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方向,突出扩大增量调结构、提升层次增效益,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和新兴产业大市。一是优化工业布局。根据全市资源分布特征,逐步形成“两江一区”工业布局,把

2018-2019年中国金融行业IT应用及需 求趋势市场研究报告

目录 主要观点及结论 (6) 现状篇 (8) 第一章2018年中国金融业基本状况 (8) 1.2018年中国金融业基本状况 (8) 1.1中国金融业组织结构 (8) 1.2行业经营管理难点 (10) 2.2018年中国金融业运行情况 (13) 2.1 2018年金融业综合运行情况 (13) 2.2 2018年金融业重大事件 (14) 第二章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基本状况 (17) 1.金融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与规划 (17) 2.2018年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9) 3.2018年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特点及存在问题 (20) 3.1 2018年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特点 (20) 3.2中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23) 4.中国金融业信息化主要采购流程 (25) 4.1银行 (25) 4.2证券 (26) 4.3保险 (27) 第三章2018年中国金融业重点IT系统建设状况 (29) 1.中国金融业重点IT系统定义 (29)

1.1银行 (29) 1.2证券 (31) 1.3保险 (32) 2.2018年中国金融业重点IT系统投资状况 (33) 2.1 2018年银行重点IT系统投资规模 (33) 2.2 2018年证券业重点IT系统投资规模 (34) 2.3 2018年保险业重点IT系统投资规模 (35) 3.2018年中国金融业主要供应商情况 (36) 3.1银行 (36) 3.2证券 (37) 3-3保险 (38) 第四章2018年中国金融业信息化投资状况 (40) 1.2018年金融业信息化投资总体状况 (40) 1.1 总体投资额及增长情况 (40) 1.2金融行业IT投资结构 (41) 1.3软件、硬件、服务比例 (42) 2.2018年金融业硬件产品采购状况 (43) 3.2018年金融业软件产品采购状况 (45) 4.2018年金融业IT服务采购状况 (46) 趋势篇 (47) 第一章2007年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 (47)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本文是一篇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介绍,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从历史看来,一个世纪的金融创新都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创新指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出现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金融创新的总趋势是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即将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宏观经济发展、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链条看来,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导致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 我们必须要承认,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金融创新,而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完好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助推作用,其实质是介入金融体系的政府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对创新的无意识强制性推进和创新引起的监管手段或体系的被动调整完善,决定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没有金触监管,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翮创新,也就没有金翮监管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矛盾对立,形成了“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动态循环博弈发展过程。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金融效益就无法继续;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共同发挥两者的效用。 适度进行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必须首先从立法上对风险监管进行规范因此,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险业、证券交易所调研不同金融创新的,行为并进行法律规范,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要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随着金融创新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交叉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造成监管成本过高和监管效率降低。建议央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会统一联合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局,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加大监管的透明度,加深监管程度,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效率; 第三要约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稳步推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高管们进行管制,对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限制,要进行预算硬约束,约束高管们的冒险投机行为,预防道德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是要建立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系列指标,根据预防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一个临界范围,有效管理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监督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投资战略、投资领域、投资信誉等多个方面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