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版浙江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2021版浙江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2021版浙江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2021版浙江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第5讲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b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

(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c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c

(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1°/日。

(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黄赤交角:约23.5°。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

1.假设目前的黄赤交角变为30°,则下列地区的范围缩小的是()

A.热带B.南寒带

C.温带D.北寒带

解析:选C。黄赤交角变为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30°,极圈的度数为60°,所以温带范围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大。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是()

A.春分B.秋分

C.冬至D.夏至

3.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2.D 3.D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区春分、秋分赤道—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

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

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北半球):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移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

①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A地)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②位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B地)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半球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③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日、秋分日)、两次最小值(夏至日、冬至日)。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除赤道地区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1)极点地区: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非极点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不同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1)赤道地区:23.5°。

(2)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5°和47°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5°。

(3)南北半球温带地区:47°。

(4)南北半球寒带地区:介于23.5°和47°之间,也就是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杆影长度(实线)及杆影所在方向(图中日期是6月22日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计算楼间距。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图)

(2020年1月浙江选考)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h为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A.18°B.23.5°C.29°D.34.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

答案:1.C 2.D

3.(2017年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根据图示用实线绘出观测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答案:如图。西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上昼夜始终等长(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2)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离二分日越近变化幅度越小)。

(3)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

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计算——抓“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及日出、日落的方位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比较说明如下:

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日出

时刻(地方时)6时

早于6时夏至

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

冬至日最晚

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日落

时刻

(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

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

冬至日最早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并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下图是位于30°N附近的N城全年中Z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X小时,夜长为Y小时,X-Y=Z)。读图回答1~2 题。

1.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

2.②至③期间,南昌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渐短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D.昼短夜长,昼渐长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Z值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Z 值为0。读图可知,①③⑤日期Z值为0,故B项正确。第2题,②至③期间,太阳直射点

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

答案:1.B 2.A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结果(低纬度不明显)。

夏季——一年内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2)五带分布

1.四季更替和五带的成因

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

3.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

项目含义时段

天文四季春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立春→立夏夏昼长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立夏→立秋秋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立秋→立冬冬昼长较短,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立冬→立春

气候四季春气温温和3-5月

夏气温最高的三个月6-8月

秋气温温和9-11月

冬气温最低的三个月12月-次年2月

(2020·衢州模拟)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第1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第2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极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故A项正确;中纬度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故B项正确;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故C项错误;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1.D 2.C

(2020·杭州重点中学考试)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解析:第1题,地球的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其规律是日地距离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反之就越慢。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丁和甲之间,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故此时的公转速度最快,用时最少。第2题,图中地球所在的位置是在近日点之后即1月初之后,结合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规律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但正在向北移动,选项C正确。

答案:1.D 2.C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0日12: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如图),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据此完成3~4题。

3.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

A.甲路段B.乙路段

C.丙路段D.丁路段

4.该城市可能是()

A.西安B.北京

C.哈尔滨D.乌鲁木齐

解析:第3题,北京时间2018年9月20日12:40左右,太阳位于南方(正南或偏南),如果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甲路段和丁路段,那么太阳光不可能从正前方射进车内,A、D错;在丙路段行驶,阳光不能从左侧射进车内,C错;在乙路段时,轿车先向西行驶,然后向南行驶,所以阳光先从左侧射进车内,后从前方射进车内,B正确。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乙路段,阳光从正前方照射进车内,则图示时刻为当地地方时12时左右,北京时间为12:40左右,所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即当地经度为110°E左右,应为西安。

答案:3.B 4.A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一城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读下图,回答5~6题。

5.根据提供的信息可断定,该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的日期应在()

A.a日B.b日

C.c日D.d日

6.受天气原因影响路灯关闭较晚的一天是()

A.a日B.b日

C.c日D.d日

解析:第5题,根据提供的信息可断定,该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的日期应在d日,照明时间超过12小时。其他日期没有超过12小时,耗电量较少。第6题,根据照明时间可以判断二分二至日。根据图示照明时间,照明时间最长的d是冬至日,最短的b是夏至日,a、c分别是春分日、秋分日。a、c两个日期的照明时间应相同,图中a的照明时间较长,可能受天气原因影响,路灯关闭较晚。

答案:5.D 6.A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

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7~8题。

7.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

8.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8题,依题意,图中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答案:7.C8.D

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如右图,表为直立的标

杆,圭是平卧的尺,标有刻度,主要用来测量日影长度。据图文资料,

回答1~2题。

1.图中房屋的朝向是()

A.坐北朝南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D.坐东朝西

2.古人利用圭表可比较准确测量的是()

A.一个太阳日的时间B.一个恒星日的时间

C.一个恒星年的时间D.一个回归年的时间

解析:第1题,圭表主要测量的是正午日影,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圭表朝南,可知图中房屋坐北朝南,A正确。第2题,古人利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连续两次测得表影长最小值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D正确。

答案:1.A 2.D

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3~5题。

3.图中C点的昼长为()

A.24小时B.12小时

C.20小时D.10小时

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太原B.长春

C.南昌D.昆明

5.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

A.4小时B.10小时

C.20小时D.24小时

解析:第3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为20小时。第4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5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

答案:3.C 4.B 5.C

某地(105°E)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6~8 题。

6.该地位于()

A.赤道附近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低纬度

7.该同学在a至b时段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4个多月B.10个多月

C.8个多月D.6个多月

8.观测时段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又增大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至日该地日出较早,昼长较长,位于北半球。第7题,根据赤道上一年中昼长变化幅度为0,而北极圈上一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24小时,则中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长变化幅度约为12小时,从a到夏至日时间段内,该地昼长变化幅度约为3小时,时间大约为3个月,从夏至日到b时间段内,该地昼长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时间大约为4个月,因此最接近的是6个多月。第8题,该段时间为夏至日前后,其中夏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之后再减小。

答案:6.D7.D8.B

(2020·宁波检测)家住上海(约31°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她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9~10 题。

9.题干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标准,你认为××应为()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10.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的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A.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小

D.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

解析:第9题,31°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应以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为标准。第10题,北京、上海均在北回归线以北,楼高相同时,因北京的纬度高于上海,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上海,故北京的楼间距应宽于上海。

答案:9.D10.B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虚线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北纬45°附近B.北纬20°附近

C.南纬45°附近D.南纬20°附近

1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河流右岸B.河流自东向西流

C.遮蔽区最大在1月D.遮蔽区最大在7月

解析:第11题,虚线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45°附近,C对。第12题,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甲为河流左岸,A错。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对。遮蔽区最大在6月,C、D错。

答案:11.C12.B

13.读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博茨瓦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太阳直射点匀速移动,哈博罗内(24°45′S,25°55′E)比丙地(18°13′S,25°25′E)昼长较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间分别约为多少天,并说明理由。

解析:该题要将昼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得非常清晰,而且要结合其时间变化规律,难度较大。

答案:哈博罗内比丙地昼长较长的时间大约有180天。理由: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半年内,哈博罗内纬度较高,昼长较长,大约持续半年。

哈博罗内比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间大约为15天。理由: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1°29′S 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太阳直射点位于21°29′S~23°26′S期间,哈博罗内比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此段时间大约有15天。

14.(2020·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联考)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后开始向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

(5)此时(双选)()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5°的夹角

答案:(1)冬至极昼

(2)23.5°S(南回归线)北

(3)66.5°816

(4)小昼夜等长

(5)BD

15.下图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③地(17°N)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判断该日②地的正午日影朝向。指出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解析:当③地(17°N)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位于②地的北方,故该日②地的正午日影朝向南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因此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①②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①地昼长长于②地,故①地日落时的地方时数值大于②地。

答案:南方。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①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②地大。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地理

宁波市2020年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碍分)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贵州省毕节市采取“互联网+农业”的方式,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下图为其生产、销售模式图。完成1、2题 1.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模式,该市“互联网+农业”销售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信息准确 B.产品保鲜度高 C.运输距离缩短 D.贸易环节较多 2.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 A.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B.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C.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D.提高农产品育种技术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分别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M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PQ 垂直于MN并相交于0。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A.M地比N地风速大 B.N地比M地云量多 C.P地比Q地云层厚 D.Q地比P地气温低

4.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初夏的华北平原,则O地的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连绵 B.强对流降雨 C.大风降温 D.持续晴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湖泊为该地区第一大湖。完成5、6题。 5.有关甲地土壤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厚度较小 B.气温年较差小,化学风化作用弱,风化壳厚度小 C.植被高大茂密,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度大 D.植物生长量大,微生物分解较少,有机质含量高 6.该湖泊对尼罗河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水量,下游地区有断流现象 B.调节径流,影响中下游水量变化 C.增加养分,河流中鱼类资源丰富 D.增加盐分,下游灌区出现盐碱化 下图为我国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低和人类活动对冻土融化速度影响较大 B.1、2月份冻土层最厚,7、8月份冻土层最薄 C.冻土的冻结厚度的增长是先快、后慢、再变快 D.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融化全过程约需180天 8.该地区的公路受冻土影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春季升温较快,水分蒸发,导致冻土厚度变薄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能够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准确的,我们能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实行圆周转动就能够产生。 二、人类理解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因为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周期为24个小时。 我们能够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答:地球是围绕着地轴实行转动的,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是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北极星的位置好象始终没有变化,其他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人们发现,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那些发亮的光环是星星们运行的轨迹。圆心附近的亮点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学考地理考纲与标准附题型示例

地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科版五下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作业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练习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 )形的天体。 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 3、我们进行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属于( )实验。 二、我会选择: 1、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 太阳不动,球转绕着地太阳 C.地球自转 三、我会做: 1、小明在家用地球仪当做月球,用手电当做太阳照到地球上,如图,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不能,(阴影略)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 ) 的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2、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的理论,他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二、我来回答::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的两种观点有哪些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一、填空: 1、摆的特点是( )。 2、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摆的实验证明了( 地球在自转 )。 3、( )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4、地球自转产生了( ) 二、我来回答: 1、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 一、填空:

1、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 )小时。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 )向( )。 3、我们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星体都是( )升( )落。 4、人们以( 地球经线 )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时区,将通过( )的经线,定为 0 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 ),向西180度属于( )。经线每隔(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 5、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也就意味着越是( ) 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二、我会选择: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B )个时区。 A、12 B、24 C、36 3、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4、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三、我来思考: 1、小明就要到美国去旅行了,小明想,如果北京是中午,是12点,纽约就是晚上23点,你说在下面的地球仪上A、B两点,哪个点代表纽约和北京?请在()中填上北京或纽约。A 代表(北京)B代表(纽约) 2、写出图中北京、上海、重庆、拉萨、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请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5分)(1)上海(2)北京(3)重庆(4)拉萨(5)乌鲁木齐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一)地理 (解析版)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9·浙江临安昌化模拟)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2级B.3级C.4级D.1级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到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 1.A 2.A 解析第1题,图中天体有太阳、地球、月球,共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第2题,人类从地球上发射探测器到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而火星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2019·浙江高考模拟)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东西岩风景区观察地质地貌景观。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下图为该景区某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景区岩石主要成因是()

A.岩浆侵入B.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C.岩浆喷出D.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4.峭壁中横向裂缝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 C.差异风化D.流水沉积 答案 3.B 4.C 解析第3题,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砂岩属于沉积岩,由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B正确。第4题,峭壁中横向裂缝只能是外力作用产生,排除A、B;峭壁中流水沉积作用较弱,排除D;差异风化造成横向裂缝产生,C正确。 (2019·浙江高考模拟)下图示意某地区某一时刻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925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气温分布。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刻,下列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未来几天,若该天气系统匀速向东移动,则风向改变最为明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5.C 6.B 解析第5题,根据气压垂直方向变化规律,925百帕高度较高处与低处相比,同一高度处的气压更高,即“高高低低”规律。所以甲为高压中心,乙位于低压槽(冷锋锋前),丙位于低压中心,丁处大气没有明显上升,所以丙处出现阴雨天气的可能性最大,故选C。第6题,天气系统向东移动过程中,乙跨越了低压槽,所以风向变化最大,故选B。 (2019·浙江模拟)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L为流经沿岸地区的洋流。完成7~8题。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三)地理 (解析版)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三)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下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读图回答1~2题。 1.该“一线天”的走向为() A.东南-西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D.南北走向 2.A日可能为() A.4月21日B.6月22日 C.8月23日D.10月21日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2月21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该日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说明该“一线天”的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故A项正确。第2题,据材料可知,“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2月21日距离春分日有30天左右,则秋分日之后的30天左右是10月21日,一年中这两日的太阳升起方向是同一个方向,故D项正确。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威力如同炸弹,故被称作“炸弹气旋”。下图为“某年1月3日美国东部受‘炸

弹气旋’格雷森袭击后的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 A.降雪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B.降雪量安大略湖西岸大于东岸 C.四城市中纽约附近出现降雪量最大值 D.四城市中亚特兰大附近出现降雪量最小值 4.“炸弹气旋”格雷森() A.降雪持续时间长B.东南侧盛行偏南风 C.生成于热带洋面D.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5.美国东部海面冬季容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有() ①内陆的低压吸引海洋暖湿气流②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强盛③盛行由内陆到沿海的寒冷气流④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较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3.D 4.B 5.D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亚特兰大的等降雪量值小于1,为四城市中最小值。降雪量大体上由沿海向内陆先降后升;最大值出现在波士顿附近;安大略湖西岸降雪量应小于东岸。第4题,北半球气旋东南侧盛行偏南风。根据材料可知,“炸弹气旋”格雷森爆发强、发展快,威力大,其降雪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由其所在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洋面上,属于温带气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炸弹气旋”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相遇,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冷空气南下,风由内陆吹向沿海;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海洋空气为暖湿空气,因此当寒冷的气流与海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容易形成锋面,从而导致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从而形成“炸弹气旋”,因此③④正确。 (2019·浙江期末)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6~8题。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其中②位于①的正东方向。据图回答1、2题。 1.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向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110°E 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2.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则( ) A.从①飞行到②所用的时间较短 B.从⑤飞行到⑥所用的时间较短 C.两者所用时间相等 D.两者所用时间无法判断 (2012·淮安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叙述与右图相符的是( ) A.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为西经度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图示极点为南极点 D.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读下图完成5、6题。 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 B.23°26′ C.30° D.66°34′ 6.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7.(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2011·浙江文综)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 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 2 上两点Q 1 、 Q 2分别位于经线L 1 的东、西两侧。完成8、9题。 8.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 1、Q 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 1 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 1、Q 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 1、Q 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9.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与L 1 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 1 、 Q 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练习第四十篇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练习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王小强同学分别在2015年的3月1日、4月1日、5月1日三个晚上的8点钟,在自家院子里观察星座,发现同一个星座的位置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自东向西移动,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地心说”示意图中,( )处于宇宙的中心。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艘船于2007年12月31日12时从西12区进入东12区是( ) A、2007年12月31日2时 B、2007年12月31日13时 C、2008年1月1日12时

D、2008年1月1日13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地球转动时,地轴时钟倾斜着指向( )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区时。 A、12 B、24 C、36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其他星星围绕着北极星在逆时针的运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 作为初中的地理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下面以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写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册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

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 周年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

2018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含完整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真题】浙江省2017年11月普通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云雾天数增多 B. 气温日较差增大 C. 降水天数减少 D. 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5.“一路一带”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引进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A. 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 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 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 国家政策科学技术 下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五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日期时间段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复习地球自转公转基础知识,对于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 教学重点、 难点考点 分析 自然现象与地球运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 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练习 一、填空: 1.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地球由B向C运动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合肥 D.广州8.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_______。 (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填字母) (5)当地球位于图中C时,府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府中的昼夜长短 及其变化规律为。 (6)当地球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2)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6′°34′°°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关于北京、合肥、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合肥>广州 B.夏至日昼长:北京>合肥>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合肥>北京 D.地转偏向力:广州>合肥>北京 4.冬至日后,府谷中学昼长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长 C.先减小后增长 D.先增长后减小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5.太阳直射点位于( ) A.°S B.20°N C.20°S D.°N 6.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

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题复习三 地球的运动教科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2021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五)

【最新】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据观测统计,【最新】浙江省东部沿海海平西上升近30毫米。完成下列各题。 1.对海平面升降进行监测的最有效的手段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D.人工测量 2.如果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加速城市化进程 ②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③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④提升防潮排涝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最新】2月22日,NASA太空望远镜在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七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已知该恒星质量只有太阳的8%,发光发热远不如太阳。如果这七颗行星都有液态水的存在,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①可能有生命存在②7 颗行星相隔不远 ③各行星轨道也有同向性和近圆性④各行星比地球更加远离恒星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4.【最新】7月9日,宝兰高铁将正式通车运营。宝兰高铁的通车打通了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将中国西北地区全面融入了全国高速铁路网中。据悉,宝兰高铁使用CRH5G型动车是专门针对兰新线特点设计制造。CRH5G型动车具有 A.抗辐射能力弱B.耐高寒能力差 C.防风沙能力强D.防雨雾能力强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鋰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主要用于电子产品,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第二大锂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甲区域汇集了大量的锂电池制造企业,在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最大,其主导区位是A.劳动力质优价廉B.国内外市场广阔 C.锂矿资源丰富D.产业调整的需求 6.未来,我国锂电池产业空间分布将呈现明显转移趋势,中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乙地区成为承接锂电池电芯组装环节的重要地区,主要原因是 A.锂矿资源丰富B.国家政策扶持C.工资水平较低D.基础设施完善7.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在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锂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环保性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储能元件,但废旧的锂电池仍然要回收,其原因最可能是废旧锂电池 A.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损害人体健康B.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C.回收处理的最佳指施是填埋焚烧D.会有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 下图为某种地表形态的形点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该地貌发展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 9.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A.植被覆盖率增加B.矿产资源开采C.地壳运动活跃D.气候变暖 现代的岛屿生物地理理论认为,物种数量由“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的消亡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篇一: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 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 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 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 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 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 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 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 证明地球在自传 1、实验研究摆的特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他将一个摆长60多米、钟27千克的铁球摆锤悬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刻度盘。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1)学考70分的abcd统计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