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1), 26-3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10.12677/ap.2019.91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Urban

Migrant Children: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Qiuyang Feng, Hao Tang, Junfang Lai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Dec. 23rd, 2018; accepted: Jan. 4th, 2019; published: Jan. 11th, 2019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esilience, social adaptation and perceived so-

cial support in urban migrant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300 urban migrant children from Chengdu completed measur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ilience Scale,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resilience, social adaptation and per-

ceived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gender, grade, and whether they were only children or not. Resilience is remarkab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Resilience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o-

cial adapta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was 43.41%.

Keywords

Migrant Children, Resilienc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ocial Adaptation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冯秋阳,唐浩,赖俊芳

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3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11日

冯秋阳 等

为了解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适应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故选取成都市的300名流动儿童,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以及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三个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心理韧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41%。

关键词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转向城市,社会的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以“单身外出”的形式流动,而是以“举家迁徙”的形式外出(刘晓天,2014)。也就孕育出了一大批新的城市弱势群体——“流动儿童”。在我国,城市的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主要从事强度大的体力劳动和社会地位低的服务性工作,收入低,生活环境差,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同时,由于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些流动儿童不可能享有和城市本地儿童一样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就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地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许多社会适应问题(Parente & Mahoney, 2010)。

心理韧性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方向研究范畴的热点问题。对于心理韧性,学术界尚未给出界定清楚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心理韧性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是,心理韧性常常被阐述为一种稳定的个性特质或能力,使个体免受危险和逆境的消极影响(Hollister-Wagner, Foshee, & Jackson, 2010),如:Hauser (1999)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调节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个体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需要以及逆境(Hauser, 1999);Markstrom et al. (2000)认为心理韧性是一种个体纵使面对不幸的生活经验,也能够克服并且得到成长的个人特质(Markstrom, Marshall, & Tryon, 2000)。心理韧性也被描述为遇到危险后的一种积极适应结果(Joseph, 1994)。国内对于心理韧性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和剖析国外心理韧性及其研究进展,如宋广文(2010)等对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及教育歧视进行了阐述(宋广文&周方芳,2010),席居哲(2012)等讨论了心理韧性研究的出路(席居哲&左志宏,2012)。另外还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如王永(2013)等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以及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王永&王振宏,2013),席居哲等探讨了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况与情绪自我调节方法(席居哲&左志宏,2013),陈琴(2014)等对情绪和心理韧性在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多重中介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陈琴&王振宏,2014)。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能够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能减少心理压力,减缓精神应激状态,从而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水平的保护因素(李强,1998)。社会支持分为客观社会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两类。客观社会支持指Open Access

冯秋阳等

个体在遭遇困难挫折以及面对压力时,得到来自社会上主要是亲人朋友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直接帮助;

领悟社会支持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感受到他人尊重、支持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比客观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胡韬,2010)。并且,领悟社会支持还可通过改善个体应付环境的方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关于社会适应定义也还没有一致的观点,主要有以下看法:方晓义(2003)等人主要从外显行为和内隐问题两个方面来研究社会适应(方晓义,张锦涛,孙莉,&刘钊,2003)。陈敏(2011)等人认为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周围环境改变时,通过改变自己应付环境的方式主动去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陈敏,2011)。

陈建文、黄希庭(2004)认为社会适应性是一种人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必备的心理素质(陈建文&黄希庭,2004)。胡韬(2010)认为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学习与学校适应,生活与活动适应、社会关系与观念适应三个方面(胡韬,2010)。许松芽(2011)等人表示社会支持影响心理韧性,外倾性,有较多的社会支持的学生心理韧性水平普遍较高(许松芽,2011)。

李志凯(2009)通过对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程度比客观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度高(李志凯,2009)。吴美玲(2010)对福州地区的流动儿童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弹性及其各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与心理韧性相关水平最高的是支持利用度。这说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其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就越高(吴美玲,2010)。刘慧(2012)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韧性与适应性以及心理韧性各维度与适应性各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心理韧性水平越高,适应性强。同时,心理韧性水平能够显著预测适应能力,其中人际协助对适应性预测力最强(刘慧,2012)。王园园(2005)等人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不同,特定的社会支持类型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王园园,方晓义,&程虹娟,2005)。曾守锤(2012)研究西方关于高危儿童心理弹性时发现高危儿童在压力状态下的保护因素,比如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最后得出社会支持是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保护因素之一(曾守锤,2012)。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针对流动儿童这一对象的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心理韧性这一积极心理特质对流动儿童成长发展有其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研究视角从流动儿童的发展困境转移到寻找其保护因子,扩宽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范围,将研究视角从流动儿童的发展困境转移到寻找其保护因子,扩宽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范围。同时,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也开始重视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资源—社会支持,本研究通过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丰富了流动儿童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立足于提高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有助于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调查于2016年三月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成都市招收流动儿童的公立小学和公立中学各一所,每所学校抽取三个班,共抽取六个班级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300名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95.3%,有效被试中,男生150人,女生136人;独生子女160人,非独生子女126人。其中:小学四年级45人,小学五年级57人,小学六年级50人,初中一年级56人,初中二年级46人,初中三年级32人。被试年龄9-15周岁,平均年龄12.23周岁,标准差1.34周岁。

2.2. 研究工具

青少年儿童心理韧性量表。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量表共有

冯秋阳等

27个题目,包括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二阶因素。由于心理韧性主要是指个人方面的特质或能力,故本研究只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中的个人力因素的项目。该部分共15个项目,李克特五级计分,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三个因子。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 (胡月琴&甘怡群,2008)。

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胡韬编制的《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共四个因素,即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学校支持3个正向支持因素和欺负与歧视一个负向支持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因素模型拟合较好。量表α信度系数为0.748,重测信度0.933,效度较高(胡韬,2010) 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采用胡韬编制的《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该量表由人际友好、活动参与、学习自主、生活独立、环境满意、人际协调、社会认同、社会活力8个一阶因素和社会关系与观念适应、学习与学校适应、生活与活动适应3个二阶因素构成。八个因素的α系数在0.656~0.806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21,重测信度系数为0.907 (胡韬,2007)。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的特点

3.1.1. 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Table 1.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silienc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urban migrant children

表1.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的性别差异

项目男(n = 150) 女(n = 136) t 领悟社会支持44.650 ± 1.983 49.122 ± 1.341 4.889**

社会适应144.466 ± 1.487 148.67 ± 0.897 4.008**

心理韧性21.453 ± 0.567 23.551 ± 0.551 3.478**

*P < 0.05,**P < 0.01,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心理韧性三个变量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女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3.1.2. 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分组变量,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Table 2. Grade differences of resilienc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urban migrant children

表2.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的年级差异

项目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F

领悟社会支持45.231 ± 2.019 46.365 ± 1.455 48.684 ± 1.665 47.443 ± 1.998 48.668 ± 0.683 49.520 ± 0.842 1.557**社会适应140.770 ± 1,478 143.785 ± 1.367 146.754 ± 0.567 145.887 ± 1.547 147.334 ± 0.463 149.312 ± 0.547 2.455**心理韧性20.476 ± 1.983 21.789 ± 1.458 22.647 ± 0.764 22.887 ± 2.584 23.894 ± 387 24.134 ± 0.734 1.445**

冯秋阳等

从表2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儿童在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在不同年级上具有显著差异性,除了七年级在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所下降之外,基本上随着年级的增长三者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

3.1.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

以是否是独生子女为分组变量,以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心理韧性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

Table 3. Urban migrant children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social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between only and non-only children

表3.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心理韧性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

项目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t 领悟社会支持46.422 ± 1.744 48.021 ± 1.319 2.776**

社会适应145.588 ± 1.487 148.60 ± 0.934 3.301**

心理韧性22.565 ± 0.578 22.874 ± 0.653 ?1.526**从表3中,我们可以得出,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心理韧性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非独生子女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3.2.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将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及其各个维度做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esilienc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urban migrant children 表4.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学校支持欺负与歧视社会支持总分心理韧性(个人力) 社会关系与观念适应0.424**0.393**0.493**0.263*0.481**0.528**

生活与活动适应0.255*0.276**0.509**0.269*0.260*0.263*

社会适应总分0.422**0.371**0.562**0.264*0.488**0.513**

心理韧性(个人力) 0.385**0.294**0.446**0.231*0.413** 1.00

从表4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在总分各个维度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社会适应与学校支持相关度最高: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总分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韧性与社会关系与观念维度相关度最高;心理韧性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韧性与学校支持相关度最高。

3.3. 心理韧性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等(2005)提出的回归系数检验法,检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检验自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对因变量(社会适应)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第二步,检验自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对中介变量(心理韧性)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检验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对因变量(社会适应)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第三步,检验当考虑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后,自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对因变量(社会适应)的影响。

如果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仍为显著,则中介变量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如果变为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温忠麟,侯杰泰,&张雷,2005)。

冯秋阳等

根据以上检验步骤,检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结果见表5。

Table 5. Mediating effect test of mental resilience

表5.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检验

步骤检验关系标准化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检验t值第一步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y = 0.488x SE = 0.224 t = 5.310**

第二步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影响社会适应

m = 0.413x SE = 0.133 t = 4.302**

y = 0.513m SE = 0.159 t = 5.663**

第三步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影响社会适应的多元回归y = 0.334x SE = 0.228 t = 3.570** 0.375m SE = 0.165 t = 4.010**

在表5中y表示社会适应,x表示领悟社会支持,m表示心理韧性,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检验发现,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显著,即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社会适应。第三步的检验发现,社会适应对领悟社会支持的偏回归系数显著(r = 0.334, p < 0.01),所以心理韧性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大小为:0.413 × 0.513 = 0.21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0.212 ÷ 0.488) × 100% = 43.41%。由此可见,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影响心理韧性实现的。

4. 讨论

4.1.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适应,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适应、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女生三者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同(苏霞,李忠晓,&董振华,2016)。这可能是因为男女生的性格差异的不同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面对困难,女生更倾向于向亲人,朋友寻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她们可以选择哭泣,可以向周围的好朋友宣泄自己的不满或痛苦,而且她们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支持去适应不利的环境。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生从小就被要求要独立,遇到困难,大多采取默默承受,独立解决的方式,而当自己的能力有限时,就会出现失望沮丧情绪,以至于造成适应不良和较低的心理韧性水平(苏霞等,2016)。

此外,研究还发现除了七年级的学生之外,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提高,这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再加上如约而至的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叛逆,情绪两极性,孤独,自卑,这不仅不利于他们适应新环境,对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年级越高,他们经历了更多的学习上,生活上的挫折,那些挫折不仅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且会让他们越挫越勇,从而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张春梅&黄玲玉,2016)。同时,随着流动儿童个性,认知,社会性的发展,社会适应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随着心理的发展不断提高。

本研究还发现,非独生子女的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适应、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更容易在家被溺爱,更容易得到全家人全部的呵护,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们为他们独当一面,经历的挫折较少,一旦遇到较大的挫折就很难从里面走出来,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考虑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主动寻求同龄人的交流,合作,支持,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心理韧性的发展(丁洁,杨红培,&赵泽,2013)。而非独生子女恰恰相反,因为自己并不是家里唯一的小孩,父母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忽略掉自己,所以他们比起非独生子女,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

冯秋阳等

会更加的独立,遇到挫折更容易找到有效的处理方式,也更容易从挫折中走出来,所以心理韧性水平较高。而因为兄弟姐妹的存在,比起非独生子女,他们多一种亲密的社会支持,遇到挫折时,他们也可以向他们需求帮助,所以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水平都较高。

4.2. 城市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城市流动儿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在总分和各个维度上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王园园等,2005)。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的一种保护性因素,有利于个体适应不利环境。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韧性与领悟社会支持中四个维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心理韧性与学校支持相关度最高。有研究表明,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那么他在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时所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就越多,如解决问题,求助等。反之,就会较多地运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幻想等(姬彦红,2013)。亲密的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在流动儿童对抗挫折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席居哲,桑标,&左志宏,2008)。教育中要帮助流动儿童领悟到来自学校,家庭,同伴的社会支持,要极力避免对流动儿童的歧视与欺辱。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总分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韧性与社会关系与观念维度相关度最高。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越强,对人际关系有着更恰当的把握,在遇到挫折时,得到的社会支持也就越多。同时,自信和心理控制作为心理韧性的保护因子,可以使流动儿童保持轻松的心境,已到达积极适应的目的。

4.3. 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确实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41%。看来,心理韧性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结果显示,在提高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教育中,一方面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来自学校,家庭,同伴的社会支持,提高他们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另一方面,还应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不应使他们完全被保护的状态,应让他们适当地亲身尽力一些挫折,学会应付挫折的有效方式,提高抗挫能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创新点

本研究将流动儿童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困境归纳为适应不良。这样能从宏观上把握流动儿童问题所在,将流动儿童问题的各种表现抽象为适应不良,于是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就转向提高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上,通过提高流动儿童的适应性来改善流动儿童现状。以往心理韧性研究中,是将心理韧性作为结果变量,探讨其他变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而本研究中,将心理韧性视为中介变量,是个人内在的一种心理特质,认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影响社会适应。检验心理韧性是否在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为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陈建文, 黄希庭(2004).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 心理科学, 27(1), 182-184.

陈敏(2011). 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3(3), 13-15.

陈琴, 王振宏(2014). 认知重评策略与生活满意度:情绪和心理韧性的多重中介效应.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2), 306-310.

丁洁, 杨红培, 赵泽(2013).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与关系.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116-117.

方晓义, 张锦涛, 孙莉, 刘钊(2003).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应用心理学, 9(4), 14-21.

冯秋阳等

胡韬(2007). 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重庆: 西南大学.

胡月琴, 甘怡群(2008).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心理学报, 40(8), 902-912.

姬彦红(2013). 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 81-86.

李强(1998). 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 天津社会科学, (1), 66-69.

李志凯(2009).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4), 440-442.

刘慧(2012). 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相关研究——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留守儿童为例. 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 刘晓天(2014).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宋广文, 周方芳(2010). 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中国特殊教育, (10), 75-78.

苏霞, 李忠晓, 董振华(2016). 性别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0(2), 152-157.

王永, 王振宏(2013).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9(1), 94-100.

王园园, 方晓义, 程虹娟(2005).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 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2005).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心理学报, 37(2), 128-134.

吴美玲(2010). 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席居哲, 桑标, 左志宏(2008). 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教育导刊(下半月), (11), 64.

席居哲, 左志宏(2012). 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 心理科学进展, 20(9), 1426-1447.

席居哲, 左志宏(2013). 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与情绪自我调节方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9), 709-714.

许松芽(2011).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 12(3), 60-62.

曾守锤(2012).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 研究与实务.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Hauser, S. T. (1999). Understanding Resilient Outcomes: Adolescent Lives across Time and Generation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9, 1-24.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10.1207/s1*******jra0901_1

Hollister-Wagner, G. H., Foshee, V. A., & Jackson, C. (2010). Adolescent Aggression: Models of Resiliency.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1, 445-466.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10.1111/j.1559-1816.2001.tb02050.x

Joseph, J. M. (1994). The Resilient Child: Preparing Today’s Youth for Tomorrow’s World. Insight Books. Markstrom, C. A., Marshall, S. K., & Tryon, R. J. (2000). Resiliency,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in Rural Low-Income Ap-palachian Adolescents from Two Racial Group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3, 693-703.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10.1006/jado.2000.0353

Parente, M. E., & Mahoney, J. L. (2010).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Exposure to Neighborhood Crime: Risks for Young Children’s Aggressio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37, 559-578.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10.1002/jcop.20314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273,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p@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

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2012年7月护理学报July,2012第19卷第7A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19No.7A 【研究生园地·综述】 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张丽娣1综述;李乐之2审校 (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护理部,湖南长沙410011) [关键词]心理弹性;护理教育;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12)07A-0017-03 心理弹性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30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在心理学、临床医学、教育学、护理学等各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弹性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应激反应,个人在面临压力危机时,心理弹性是其能否成功复原的决定性因素。在护理行业,心理弹性已被看作是护理活动中协助护士良好地适应生理和心理损害的一个基本要素[1]。而护理专业学生是护理事业的后备军,其心理弹性水平是决定其今后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笔者对心理弹性的定义、相关因素及测评工具进行综述,并就如何从教育学的角度将心理弹性的培养融入护理教育提出思考。 1心理弹性的定义 心理弹性(resil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resilire”,意为“反弹”。因此,其有从创伤或痛苦事件中复原并获得良好适应之意。因不同研究者研究视角各异,国内外对心理弹性至今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依据其内涵侧重点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3类定义:结果性定义、能力性定义和过程性定义。结果性定义侧重于即使在严重威胁下,个体仍能适应良好或积极发展这一结果[2];能力性定义将心理弹性看作是个体能够承受消极变化同时表现出良好适应行为的能力[3];过程性定义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4]。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把心理弹性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行为、思考、行动等各方面,是可通过学习和培养发展起来的。美国心理学会[5]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尽管心理弹性的概念未统一界定,但研究者普遍认为,构成心理弹性必须具备2个操作性定义要素:(1)面临逆境;(2)成功应对(或适应良好)。 2心理弹性相关因素 2.1 个体特征与心理弹性相关的个人能力包括乐观、信念、希望、自我效能感、控制能力、应对方式等。Gillespie等[6]对1430名澳大利亚手术室护士调查后得出,希望、自我效能、控制、应对、能力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且认为希望、自我效能和应对是心理弹性的定义属性,这些属性促使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下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后续的研究[7]还发现,工作年限、年龄及文化程度均与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工作年限可以预测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弹性,且仅可以解释变量的 3.1%。Edward[8]通过对6名社区精神工作者进行访谈,发现自我感觉、信念、希望、洞察力及自我照顾与心理弹性有关,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在面临新的挑战时,对生活更乐观、更充满激情。Beardslee[9]对护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智力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47,P<0.01)。提示在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压力下,积极的个性特征有助于个体保持工作热情,从容应对挫折,获得良好适应。 2.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心理弹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包括家庭的支持及外部支持系统,如宗教信仰、朋友、同事、医护人员的精神与信息支持等。Yu 等[10]在2008年四川地震1个月后对2914名青少年心理弹性检测发现,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4,P<0.01),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分别r=-0.38, r=-0.25,P<0.01)。Kornhaber等[11]对烧伤科护士进行访谈,访谈对象认为多学科团队是其工作环境中最重要的资产,如果缺乏团队的支持,烧伤科护士无法 [收稿日期]2012-02-24 [作者简介]张丽娣(1986-),女,广西贵港人,本科学历,硕士研 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李乐之(1965-),女,湖南益阳人,博士,教授,护理 部主任。E-mial:llz65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 17万方数据

B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胡月琴,甘怡群编制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计分方式(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RSCA)胡月琴,甘怡群编制(2008) 亲爱的同学:你好! 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很多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不顺利,下面的27个句子描述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情况,请你根据自己在面临这些挫折和逆境时的实际情况和这些句子的符合程度,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你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实际情况填答。 题目完 全 不 符 合 比 较 不 符 合 说 不 清 比 较 符 合 完 全 符 合 1、失败总是让我感到气馁。 1 2 3 4 5 2、我很难控制自己的不愉快情绪。 1 2 3 4 5 3、我的生活有明确的目标。 1 2 3 4 5 4、经历挫折后我一般会更加成熟有经验。 1 2 3 4 5 5、失败和挫折会让我怀疑自己的能力。 1 2 3 4 5 6、当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总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 1 2 3 4 5 7、我有一个同龄朋友,可以把我的困难将给他/她听。 1 2 3 4 5 8、父母很尊重我的意见。 1 2 3 4 5 9、当我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不知道该去找谁。 1 2 3 4 5 10、我觉得与结果相比,事情的过程更能够帮助人成长。 1 2 3 4 5 11、面临困难,我一般会定一个计划和解决方案。 1 2 3 4 5 12、我习惯把事情憋在心里而不是向人倾诉。 1 2 3 4 5 13、我认为逆境对人有激励作用。 1 2 3 4 5 14、逆境有时候是对成长的一种帮助。 1 2 3 4 5 15、父母总是喜欢干涉我的想法。 1 2 3 4 5 16、在家里,我说什么总是没人听。 1 2 3 4 5 17、父母对我缺乏信心和精神上的支持。 1 2 3 4 5 18、我有困难的时候会主动找别人倾诉。 1 2 3 4 5 19、父母从来不苛责我。 1 2 3 4 5 20、面对困难时,我会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 1 2 3 4 5 21、我一般要过很久才能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1 2 3 4 5 22、父母总是鼓励我全力以赴。 1 2 3 4 5 23、我能够很好的在短时间内调整情绪。 1 2 3 4 5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

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自从学习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原来社会心理学真的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其实可以在很多时候运用到这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的处理一些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一些事情的处理,可以很理智的看清楚所发生的事情,并且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不让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遗憾: 首先,在为人处世方面,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由几个方面入手,我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它主要是讲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想要与一个不太熟识的人做朋友,那么最好就是先请他帮一个小忙,因为这样会增加他对你的好感度。其实并不是说请别人帮忙就代表真的是很有必要,最主要的还是在与他人共事的时候逐渐的使得双方都对对方有所了解。而且在对方看来他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帮你,为了获得认知的平衡,他就想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你是一个很值得帮助的人,比如你这个人是很善良的,我应该帮助你等等,来获得内心的平衡。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找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来聊,这样可以让对方觉得我们有共同的话题,你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这样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来,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的关系拉近了。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相近原理。 同时,如果可以的话,在同别人聊天的时候,最好是适当的自我暴露一下,把一些自己的事情说给对方听,这样就可以让对方获得一种满足,使得他认为自己在你的心目中是有地位的,可以分享你的故事。相应的,他也会在心里觉得你也是值得信任的人,从而把自己的一些故事跟你分享,大家的关系就是从这种互动中改善彼此的关系。 再有就是如果别人要求你做一些事,千万别先忙着答应,把它先推掉,比如告诉对方现在你没时间,很忙,然后过一段时间再答应他,这样,在对方的心目中,你竟然在自己很忙的时候还帮他的忙,从而在他的心目中会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值得相交的朋友。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改善我们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偏见吧,我们人类大多数情况是在自己不充分了解或不正确的信息为依据而产生了对某人、某团体或某事物的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但是通过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偏见来自于态度,偏见与我们的认知是有着比较刻板的印象。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不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道听途说的听到某些人或者某些事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信度:香港中文大学于肖楠(2007)对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进行了修订,量表共有25个项目构成,包括3个维度:坚韧、自强、乐观。全量表和三个分量表的信度较好,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1、0.88、0.88、0.60.英文版量表在美国的信度也很好,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9,再测信度为0.87。问题均以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几乎总是)五级评分。量表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均采用5分制,量表总分为全部25题得分的均分,分量表得分则为各分量表对应题目得分的均分。 指导语:下表是用于评估心理弹性水平的自我评定量表。请根据过去一个月您的情况,对下面每个阐述,选出最符合你的一项。注意回答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之分。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原问卷包含25个项目,采用里克特氏5点量表评定法,从0~4表示完全不是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该量表包含3个因子,即坚韧性、力量和乐观性。通过在不同人群中施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D—RISC量表对于心理弹性的预测效力已得到公认,应用较为广泛。 Connor和Davidson的5因素分法(2003): F1 个人能力的概念、高标准、坚韧性:10、11、12、16、17、23、24、25 F2相信本能、容忍消极影响、抗压力:6、7、14、15、18、19、20 F3积极接受改变、安全关系:1、2、4、5、8 F4 控制:13、21、22 F5 宗教影响:3、9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 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张建新,余肖楠的3维度分法(2007): 坚韧性: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力量性:1、5、7、8、9、10、24、25 乐观性:2、3、4、6 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 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WITH CHINESE PEOPLE 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心理复原力的平均分及标准差及与常模比较,结果如表4-3所示。 心理复原力常模 常模 t p M SD 心理复原力65.4 13.9 -5.27 0.000

心理韧性论文

摘要心理韧性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为有利于国内心理韧性研究的开展,选定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进行中文版修订。以初中二年级学生884人(男生468人,女生416人)为被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共提取11个因子,其中外部保护因子7个,心理韧性特质因子4个,各个题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在0.34~0.88之间,各个因子的同质性信度在0.62~0.84之间,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5.77%。结果表明。量表符合测量学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心理韧性的工具在国内使用。 关键词心理韧性,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信度,效度。 分类号R395.6 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由于受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传统上把处境不利儿童看作一个同质的、不分化的群体进行研究,认为处境不利儿童日后的成就水平、适应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发展遵循着“处境不利(高危)一压力一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型。20世纪7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开始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发展结果变异性问题,从而开始了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并逐渐成为一个广受各国心理学家关注的心理学领域。而在中国国内,心理韧性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公开发表的实证方面的文章也屈指可数。为促进国内心理韧性的研究。作者通过查阅国外相关文献,选定几个工具后与工具开发者联系,获得原版工具,并从中选定了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进行了修订。选定-此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有坚实的理论模型基础:应用较为广泛;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工具适用对象为在校初中生。200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一项全州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中用来测量心理韧性的工具就是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并且此量表还被修订成了西班牙语版本。 1 量表内容简介 1.1理论模型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从1998年开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科研机构联合一批心理学家专心致力于心理韧性模型的提出和测量工具的开发。并于2003年提出了量表开发所依据的心理韧性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安全、爱、归属、尊敬、掌控、挑战、才能、价值等方面的心理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同伴群体的保护性因素或外部资源,也就是上图中所呈现的亲密关系、高期望值和积极参与。如果外部资源获得了满足,那么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就得到了满足,进而。青少年就会很自然地发展起一些个体特征,也就是上图中的心理韧性特质。这些心理韧性特质会保护青少年免受危险因素的影响,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1.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测量内容 原量表共有51个题目,采用“1~4”四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有点符合”,3表示“比较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每三个题目测量一个维度,共测量11项外部保护因素和6项内部心理韧性特质,问卷结构如图2。 各项外部保护因素的含义如下:亲密关系指青少年与他人的支持性联系。青少年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积极的关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向其倾诉并获得帮助、指导和安慰。如“我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在我遇到困难时能安慰和帮助我并倾听我的心里话”、“至少有一位老师非常关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9人力01090316潘宇辰依据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求,依据科学分工的要求和本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看成是一门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并有自己独立研究对象的边缘学科。它要涉及但不专门去研究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如社会结构、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动力等现象;它也要涉及但并不专门去探讨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生理机制及产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它所要研究的是人(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孙文本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的介绍过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九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即社会学研究:(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9)社会行为的科学。而有的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1971年20年间由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八种提法:即(1)社会活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国外学者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心理学家(如F.奥尔波特)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学家(如埃尔伍德,G.麦考等)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这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三大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迪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

浅谈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浅谈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浅谈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营销市场所面临 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应用各种理论知识技术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 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在市场营销的每阶段过程中的应用,说明了营销人员应掌握一定的 社会心理学,才能在对商品调研、商品包装、宣传规划、商品销售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有 效沟通,了解客户的态度,并转变其消极态度,最终促成产品的销售 [关键词] 市场营销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不但包含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 用价值的学科,它的理论可以应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的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等方面,所以,它在市场销售领域的应用很广泛。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动机、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等理论都对各种销售人员的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市场营销涉及到商品的需求调研、商品的设计包装、宣传规划过程,以及商品的销售。在营销过程中,正确分析判断客户的需要,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建立使客户接受 的产品理念,并应用各种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是市场营销创造价值与利润的步骤。 在营销的每个环节中,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使得市场营销在原有的旧的营销模式下增添 了更大的成功因素,也使其能更多的创造市场价值与利润。 一、需求调研阶段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在高层次需要出现之前,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应用于分析客户需求。 许多的客户在购买商品时的需求基本都会优先满足最迫切的需求,选择由低到高的需 求商品,优先选择最急切需要的商品。例如在缺少食物时优先选择补充用来满足生理需求 的食品;安全的需要使人们租用或购买住宅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周围治安环境 较好的地段等;出于尊重的需要,使自己的衣服与周围的人尽量保持一致等。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更多地分析、考虑客户的需求,使我们在调查客户,进行产品的 开发开拓时,更容易把握市场的动态。 二、商品设计包装、宣传规划阶段 在商品的设计阶段,可以用上“双因子归因理论”,即客户只有“不满意→没有不满意”以及“满意→没有满意”的归因情况,即不存在满足了客户的不满意的基本需求就直 接就导致客户满意的,这些基本需求只能作为客户基本需求的“保健因子”;而满足了作

心理韧性量表

心理韧性问卷 请根据您过去一个月的情况,对下面每个阐述,选出最符合的一项。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您的所有信息我们都将保密,不会泄露给任何人,所以请放心填写。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 下面请您逐条阅读并认真做出回答,不要漏选. 串行,谢谢您的参与! 序列及项目从 不 很 少 有 时 经 常 总 是 1. 我有能力去适应(情况. 环境等)变化。 1 2 3 4 5 2. 我拥有一些亲密稳固的关系(亲人. 朋友. 爱人等)。12345 3. 当我的问题无法清楚地获得解决时,有时命运或机缘能够帮助我。12345 4. 不管我的人生路途中发生什么事情,我都能处理。12345 5. 过去的成功让我有信心去处理新的挑战和困难。12345 6. 当面对问题时,我试着去看事情幽默的一面。12345 7. 由于经历过磨炼,我变得更坚强了。12345 8. 在生病. 受伤或苦难之后,我很容易就能调整过来。12345 9. 不管好坏,我相信事出必有因。12345 10. 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12345 11. 纵然有障碍,我相信我能够实现我的目标。12345 12. 纵然看起来没有希望,我仍然不放弃。12345 13. 当压力或危机来到时,我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得帮助。12345 14. 在压力下,我能够精神集中地思考问题。12345 15. 我宁愿在解决问题时自己起带头作用,而不是让别人决定全局。12345 16. 我不会轻易地被失败打倒。12345 17. 当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我想我是一个坚强的人。12345 18. 如果有必要,我会选择一个不受欢迎或困难的决定去影响别人。12345 19. 我能够处理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例如悲伤. 害怕和生气。12345 20. 在处理生活难题时,有时我不得不按直觉办事。12345 21. 在我的生活中,我有明确的目标。12345 22. 我觉得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12345 23. 我喜欢挑战。12345 24. 不管在人生路途上遇到什么障碍,我都会努力达到我的目标。12345 25. 我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12345坚韧11-23。乐观2、3、4、6。自强1、5、7、8、9、10、24、25.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HKRA) 所有问题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你只要按自己的第一印象真实想法回答即 可,不需考虑是否适宜。数字各代表:1完全不符合,2有点符合,3比较符合, 4完全符合。请在每行的数字上打√,表示您的选择。 完全不有点比较 完全 1.至少有一位老师,非常关心我 1 2 3 4 2.至少有一位老师,当我表现良好时能表扬我 1 2 3 4 3.至少有一位老师,当我不在学校时能引起他 1 2 3 4 (她)的注意 4.至少有一位老师,一直希望我尽力做好每件事 1 2 3 4 5.至少有一位老师,愿意倾听我的心里话 1 2 3 4 6.至少有一位老师,相信我将会是一位成功者 1 2 3 4 7.在学校里我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1 2 3 4 8.我参与制定一些班规或者发起一些活动 1 2 3 4 9.我做的一些事情能对班级产生影响 1 2 3 4 10.我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期望我能守规矩 1 2 3 4 11.我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很关心我的学业 1 2 3 4 12.我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相信我将会是一位 1 2 3 4 成功者 13.我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会与我共同探讨我 1 2 3

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14.我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一直希望我尽力做 1 2 3 4 好每件事 15.我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在我遇到困难时能 1 2 3 4 安慰和帮助我,并倾听我的心里话 16.我做的一些事情能对家庭产生影响 1 2 3 4 17.我与父母或其他长辈共同做一些有趣的 1 2 3 4 事情,或去一些好玩的地方 18.我参与家庭的一些决策 1 2 3 4 19.我的朋友非常关心我 1 2 3 4 20.我的朋友会与我共同探讨关于我的问题 1 2 3 4 21.当我有困难时,我的朋友能够帮助我 1 2 3 4 22.我的朋友相信我将来会是一位成功者 1 2 3 4 23.我的朋友认为我有能力去面对困难 1 2 3 4 24.我的朋友希望我做好每件事 1 2 3 4 25.我有一位成年亲戚,非常关心我 1 2 3 4 26.我有一位成年亲戚,当我表现良好时能表扬我 1 2 3 4 27.我有一位成年亲戚,会注意到我心烦和不安 1 2 3 4 28.我有一位成年亲戚,相信我将来会是一位成功者 1 2 3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网上作业一

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 A) 米德 B) 库利 C) 弗洛伊德 D) 埃里克森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2分) 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 A) 互动性

B) 间接性 C) 整体性 D) 矛盾性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2分) 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 A) 社会交换理论 B) 社会规范理论 C)

D) 社会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 A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4(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 A) 相互性原则 B) 平等性原则 C) 强化原则 D) 交换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解析: 无 5(2分)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属于哪种测验? A) 速度测验 B) 智力测验 C) 能力测验 D) 典型反应测验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6(2分)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一项原则? A) 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 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 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 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7(2分) 社会心理学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始于1958年哪位学者的研究? A) 冯特

B) 勒温 C) 墨菲 D) 海德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8(2分) 7-11岁儿童观看一个成人的捐赠行为后,会表现得很慷慨,主动捐赠自己获得的奖品,这是通过利他行为的哪种外部影响因素来促进利他行为? A) 马太效应 B) 鲶鱼效应 C)

心理韧性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护理研究的启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心理韧性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护理研究的启示 作者:杨芳, 黄维肖 作者单位:310036,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 刊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Nursing 年,卷(期):2013,19(9) 参考文献(19条) 1.Hengudomsub P Resilience in Later Life 2007(01) 2.Steinhardt M A;Mamerow M M A Resilience Intervention in African America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2009(02) 3.Felten B S Resilience in a Multicultural Sample of CommunityDwelling Women Older Than Age 85 2000(02) 4.Hildon Z;Montgomery S M;Blane D Examining Resilienc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ace of Health-Related and Psychosocial Adversity at Older Ages:What is " Right " About the Way We Age 2009(01) 5.Bartone,PT;Ursano R;Wright K The impact of military air disaster on the health of assistance workers 1989(06) 6.Wagnild GM;Young HM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1993(02) 7.Heilemann MV;Lee K;Kury 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2003(01) 8.Lundman B;Strandberg G;Eisemann M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wedish version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2007 9.Wagnild G A rewiew of the Resilience Scale 2009(02) 10.Block J;Kremen AM IQ and ego-resilience: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 1996(02) 11.Connor KM;Davidson RT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2003(02) 12.Oshio,A;Kaneko,H;Nagamine,S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 2003(02) 13.Hjemdal O;Friborg O;Martinussen M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rwegian scale for measuring adult resilience 2001 14.Sinclair VG;Wallston KA Th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Brief Resilient Coping Scale 2004 15.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检验[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8(08) 16.于肖楠;张建新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2005 17.杨立状;吕兖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分析 18.Constantine B;Benark B;Diaz M Measuring Protective factors and resilience traits in youth:the healthy kids resilience assessment 1999 19.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期刊论文]-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996802.html,/Periodical_xdhl201309048.aspx

社会心理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社会心理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相关背景:现在很多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大学生反映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和室友沟通。可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观察到,那些社会角色为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等的学生受到这方面困扰的较少,因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研究,能够找出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是否产生影响。 (2)在大学生活三年的经验使我们观察到,那些活跃在班级、学生会和社团中的一些班干部、学生会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的人际关系较好。我们希望可以找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期让一些大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时也为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在中国,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和一些解决方法,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其中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因素的研究上,前人主要围绕大学生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人格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而很少提及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存在空白,使我们的研究更有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将以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心理学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本着合法、合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为大学生和学校的教育发展为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出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是否存在影响和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最后为大学生和学校提供一些建议。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的界定 研究的对象:安庆师范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学生 研究的问题: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心理韧性 教案

[增强你的“心理韧性” 课程目标:了解心理韧性;体验、感受心理韧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帮助同学了解自己的心理韧性以及掌握增强心理韧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问题:心理韧性是什么、心理韧性的同义词有哪些、你都有心理韧性吗、具有心理韧性的人有哪些特征、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压力事件是否可以避免、有了压力事件是否会出问题。 引导语(5min):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实验,狗、老鼠,甚至蟑螂,一旦经历过它们自己无法控制的打击,最终都会接受这种打击,而不再试图逃避。但奇怪的是,在经历过无法逃避的打击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永远都不会陷入无助的境况。这是为什么?人的心理在受到挫折和打击时表现出了恢复的能力。受压——恢复,这个过程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弹簧、反弹、弹性、弹力。 同学们在物理课中都学习过弹簧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什么力?-----弹力,为什么会产生弹力呢?--------由于要恢复原状。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在我们身体骨关节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弹性结缔组织叫韧带,我们把它比喻为身体的弹簧,能赋予我们身体良好的弹性、灵活性、及协调性,在意外事故发生时有可能避免和减轻损伤。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会在赛前拉伸自己的韧带,提升自己韧带弹性来抵御运动时的较强的外力冲击。我们的心灵同样有弹力、有韧性,我们有的同学在成长中经历过一些挫折、困境,但是我们依然坚强的走过来,我们并没有为此而消沉、一蹶不振,我们依然内心充满阳光、积极向上。 一、理解和感受“心理韧性” 活动1: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描述一下你们所理解的“心理韧性” “不倒翁”精神;白折不挠、坚强不屈、越挫越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师总结:“心理韧性”要点: (1)是一种天生的心理潜能------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培养。(2)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个体内部因素:积极的品质;外部环境资源:家庭方面、社会关系方面) 积极品质:自尊、自我效能感、责任感、成就动机、计划能力、内控、高期望、自律、批判性思维、热情、乐观、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个人积极品质。 外部环境资源: 家庭方面:温暖的家庭气氛、关爱和支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 社会关系方面:亲密的同伴友谊、成人导师式的指导、安全的校园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等等。 活动2:感受“心理韧性”的力量”在你成长当中经历的一次挫折或者重大困难,回想一下你当时是怎样成功应对的,你的亲人、朋友给了你哪些帮助? 让同学们写在一张纸上,给4分钟,2分钟同学们自愿分享。允许1-2个同学公开分享自己的内容。 活动3:测测你的“心理韧性”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评分和讲解 二、如何提高“心理韧性” 艾尔?赛伯特(Al Siebert)认为发挥人韧性优势的步骤要遵循五个层次: 1:遇到压力和挫折,接受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认识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论文

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三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Ke station a level 75275 Simon station two level 11333 South door station level 16650 Creek station two level 6000 gold hung station two level 15000 Pro Hong Kong station level 64870 Figure 3.1-1 Yibin city main highway passenger station distribution schematic (4) Highway freight sta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displayed, Yibin City status only has 2 a three level LTL Terminal, respectively for nine home village Terminal and 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论文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 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 与思路 对于心理学对象問題的初步看法

欧美资产阶級心理学理論的现况 心理学应列为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科学"汪洋中的"人文"呼声——心理学领域中人文精神的回归希望出版心理 学书籍 建立人生心理学刍议 心理学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南斯拉夫心理学概况 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莫大心理学系研究规划 心理学的改革问题 人性的归魅 家庭心理学和文化多样性 《心理学词典》即将出版 《心理学著作辞典》正式出版欧美资产阶級心理学理論的现况心理学应列为 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科学"汪洋中的"人文"呼声——心理学领域中人文精神的回归希望出版心理 学书籍 Ke station a level 75275 Simon station two level 11333 South door station level 16650 Creek station two level 6000 gold hung station two level 15000 Pro Hong Kong station level 64870 Figure 3.1-1 Yibin city main highway passenger station distribution schematic (4) Highway freight sta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displayed, Yibin City status only has 2 a three level LTL Terminal, respectively for nine home village Terminal and

做一个有心理韧性的人

韧性或者遇到问题后的“反弹”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生活不可避免地会抛出一些明显的不利情况,并能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来处理这种情况,而那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有多么幸福和成功的标志。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坚韧不拔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较低,相比脆弱的人,更容易因逆境而提升自我。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很坚韧,但就像其它的东西一样,韧性是可以开发的。以下是这样的几种方法。 1.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一切始于脑海——坚强的人积极地认识自己,看待自己。 2.注重构建和维护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坚韧的人往往有强大的社会网——危机来临时,家人、朋友和同事们是巨大的支撑源泉。 3.表示感谢 能够专注于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不是纠缠在问题上,这将使你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你的有效性。 4.往好的一面看 我们都听过“半杯满”的心态-——坚韧的人们往往认为压力事件或危机是临时的,甚至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无法承受的问题。 5.要积极主动 大屠杀幸存者ViktorFrankl认为,有些难民营中的人相信他们有方法以控制自身的境况,相比认为自己是被动的受害者的那些人来说,这些人更容易活下来。坚韧的人会承担责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状况。 6.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有些东西根本无法改变,有韧性的人能接受这一点,不会浪费精力来做不可能的事。 7.制定目标,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实现这些目标 要清楚自己的目标,这很重要。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但坚韧的人会把目标牢记于心。 8.心中要有一个长远和更广阔的蓝图 当从鸟瞰的角度看时,问题往往变得不那么重要。 9.持乐观态度 坚韧的人保持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待着取得积极的成果。当然,这会推翻“盲目乐观”的心态。但是相比预期会最好来说,消极悲观是不现实的。 10.要不断学习 坚韧性的人有决心从挫折和困难中吸取有用经验教训。回首过去,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从似乎是最困难的条件下学到了最有用的东西。 后记: 韧性常常是导致一些人克服巨大的障碍通向成功的因素。看看许多名人、成功者以及谦卑甚至被剥夺事业开端的富翁,你就会发现行动中的韧性。要在自己生活中制定步骤,开发韧性——它将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