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一、国外传统配电自动化概述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较早。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形成了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其功能已多达 140余种。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图1:配电网管理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作为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和改善用户服务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配电自动化的概念,并且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英、美等国的配电线路多为放射形,电压为14.4kV,中性点直接接地。线路上多采用智能化重合器与分段器相配合,并大量采用单相重合闸,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线路重合器直接采用高压合闸线圈,并具有多次重合功能,各级重合器之间利用重合次数及动作电流定值差异来实现配合。

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的配电自动化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最初是引进了配电线故障区间检出装置,继而开发和推广向变电站传送配电线故障信息的系统电压(SV)/时间控制(TM)装置、配电线分段开关的远程终端(FTU)。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使用控制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调度系统的实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配电线调度自动化实用性系统的开发和推广。1986年在各供电局辖内的全部配电线路中普及了配电线调度自动化系统。第三阶段由1995年开始,为提供配电线路的图形显示功能,以及提高配电网作业、数据维护等的处理速度,采用工作站(WS)取代控制用计算机。目前正逐步完善WS的功能,开发引进成本低、体积小、高性能的配电线自动控制系统。九州电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如图2所示: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读入变电站的CB及继电器等信息的SV/TM装置。②监视控制配电线CB和开关的TC(遥控)装置。③根据信息对系统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配电系统自动控制。

图2:日本九州配电系统结构图

架空线与电缆全部采用自动开关,城市采用专用通信线的脉冲编码(Pulse Code)方式,郊区采用通过配电线载波的频谱扩散(Spectrum Spread)方式对开关进行遥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九州电力公司还开发引进了气象信息系统,该系统用以支援由于台风影响而造成大规模停电时的修复作业。

新加坡公用电力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投运,并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和完善大型配电网的SCADA系统,最初覆盖其22kV配电网的1330个配电站,目前已将网络管理功能扩展到6.6kV配网,大约4000个配电站。

国外的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各种单项自动化产品,号称为“多

岛自动化”的配电系统,向开放式、一体化和集成化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从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效率,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能力,缩短停电时间和减少停电面积等方面,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外正致力于研究配电自动化专家系统和配电网仿真培训系统等。并且在研究通过负荷分配的优化来减少网损,对变压器负荷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变压器容量并降低系统有功损耗,以及按即时电价对用户负荷进行管理等。

二、国内传统配电自动化概述(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

1、我国传统配电自动化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的技术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而真正开展试点项目和较大范围内的工程化实施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其间,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有以下项目:

●1996年,在上海浦东金藤工业区建成基于全电缆线络的馈线自动化系

统。这是国内第一套投入实际运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1999年,在江苏镇江和浙江绍兴试点以架空和电缆混合线路为主的配

电自动化系统,并以此为主要应用实践起草了我国第一个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2003年,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配电自动化应用项目青岛配电自动化系

统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验收。

●2002-2003年,世界银行贷款的配网项目——杭州、宁波配网自动化系

统和南京城区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先后由ABB公司和南瑞公司中标并实施,这也是进口和国产的DMS系统在国内的首次应用。

●2005年,作为国网公司农电重点科技项目——县级电网调度/配电/集

控/GIS一体化系统,在四川省双流县得到了成功应用,这种类型的系统在近几年得到较好的推广,这标志着简易、实用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中小型供电企业有着广泛的市场。

●2006年开始,上海电力公司在所辖13个区供电所全面开展了采用电缆

屏蔽层载波为主要通信手段、以两遥(遥信、遥测)为主要功能的配电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完成了国网公司下达的《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起草制定了《城市配电网实用型自动化技术导则》(报批稿)。

除上述典型案例之外,在1998年之后,随着大范围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开展,在多个省份和直辖市掀起了配电自动化技术试点和应用的热潮。然而,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许多原因,大多数早期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一些甚至没有怎么运行就被闲置或废弃了,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从2004年开始,国内许多电力公司和供电企业都对前一轮的配电自动化进行反思和观望,慎重地对待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在后来为数不多

的配电自动化项目上显现出理性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建设思路。2005年,国网公司委托上海电力公司牵头研究适合于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和企业标准,该项目已于2008年通过验收;国网公司还委托中国电科院农电所牵头研究适合于县城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这些都为今后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准化委员会的配网工作组在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的牵头下,近两三年来积极进行IEC 61968(电力系统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接口)的翻译和相应行业标准DL/T 1080的制订,以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和信息集成。与此同时,配电一次设备、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制造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为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设备基础。配电网分析与优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我国传统配电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许多早期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投入产出比很不好,主要由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原因。技术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1)配电网架薄弱且存在缺陷,造成了配电运行方式不够灵活、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弱,削弱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2)配电自动化技术及设备不成熟,经不起时间和恶劣环境的考验,严重影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

3)对工程实施难度估计不足,配电自动化系统规模大,技术和现场管理上难度较大。

4)配电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图形、数据维护与配电网基、改、建脱节,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差,可用度不高。

5)配电GIS不满足动态应用,对GIS和配电SCADA主站之间的模型、图形和接口等没有细致周密的设计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导致了后期的应用无法实用化。

6)忽略对相关“信息孤岛”的利用和整合。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细则

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运维管理细则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

前言 为规范临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结合临沂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临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桑田李兆平郑大伟 审核: 李彪 审定: 黄振华 批准: 林凡勤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职责和权限 (2) 5.1总则 (2) 5.2运维检修部职责 (3) 5.3调度控制中心职责 (4) 6要求 (5) 6.1 配电自动化主站 (5) 6.2遥控操作 (9) 7缺陷管理 (10) 7.1缺陷分类 (10) 7.2 缺陷处理响应时间及要求 (11) 7.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8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 (13) 8.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 (13) 8.2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计算公式 (13) 9附则 (15)

1目的 为规范公司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维管理,提高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运行水平,确保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为配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手段,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临沂供电公司投资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新扩建、改造、运行的以及用户投资建设移交临沂供电公司管理或接入临沂供电公司公备配电网络的配电自动化及保护系统的建设、验收、投运、运维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382-2009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513-2010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Q/GDW626-2011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DB 37/T 2216-2012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

配电自动化知识点

配电网的特点:1、深入城市中心和居民密集点。2、传输功率和距离一般不大。 3、供电容量、用户性质、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千差万别。 4、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电阻、消弧线圈接地),发生单相短路允许供电一段时间,与国外配电网运行方式不同。 实现配电自动化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难点: 1、技术方面问题 早期配电网架存在缺陷且配电设备陈旧落后。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必须符合自动化控制要求;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相关系统、装置不够成熟;供应商和运行单位的实施力量不足。(系统复杂性、通信系统建设、满足户外运行的需要) 2、管理方面问题 相关标准和规范十分匮乏且出台严重滞后,造成配电自动化建设缺乏有效指导,标准化程度远远不够,自动化系统的分步建设困难;有关单位对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应用主体不明确,后期运行和维护工作跟不上。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网(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等)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网的科学管理。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电网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配电SCADA: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基本功能,DSCADA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远方控制,为配电网的生产指挥和调度提供服务。(主要来源于实时数据的采集) 馈线自动化:利用自动化装置(系统),监视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故障区域隔离,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供电。(三步曲:故障定位、隔离、恢复供电)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并具有与其他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为配电网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配电终端: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开关站(开闭所)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等。 配电子站: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或配电网区域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 信息交互:为扩大配电信息覆盖面、满足更多应用功能的需要,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间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多态模型:针对配电网在不同应用阶段和状态下的操作控制需要,建立的多场景配电网模型,一般分为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等。 网络优化与分析:包括潮流分析和网络拓扑优化,目的在于通过以上手段达到减少线损、改善电压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所必须的分析等目的。 工作管理系统:对在线工作设备进行监测,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实际磨损状态,据此制定检修规划的顺序进行计划检修。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通过用软件对配电网的模拟仿真手段,对调度员进行培训。当系统的数据来自

《软件工程发展概述》

软件工程发展概述 计算机工业发达国家在发展软件的过程中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受过许多的挫折,至今仍然经受着“软件危机”的困扰。人们开发幼稚软件的能力大大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日新月异的进展和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不断增长的需求,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妨碍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为了摆脱软件危机,一门新的学科产生并发展起来—软件工程,几十年来软件工程的发展大致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软件危机。 20世纪中期,计算机刚被从军用领域转向民用领域使用,那时编写程序的工作被视同为艺术家的创作。当时的计算机硬件非常昂贵,编程人员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处理器能力和存储器空间约束下,编写出执行速度快、体积小的程序。程序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让人迷惑的技巧。这时的软件生产非常依赖于开发人员的聪明才智。 到了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得到较大扩展,对软件系统的需求和软件自身的复杂度急剧上升,传统的开发方法无法适应用户在质量、效率等方面对软件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软件危机”。 早期出现的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费用超支、进度拖延的情况屡屡发生。有时为了赶进度或压成本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这样又往往严重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②软件的可靠性差。尽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系统的正确性却越来越难以保证,出错率大大增加,由于软件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③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很多程序缺乏相应的文档资料,程序中的错误难以定位,难以改正,有时改正了已有的错误又引入新的错误。随着软件的社会拥有量越来越大,维护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软件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软件生产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硬件生产水平的发展速度。 软件危机不仅没有消失,还有加剧之势。主要表现在: ①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由于微电子学技术的进步和硬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硬件成本逐年下降,性能和产量迅速提高。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网络防护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网络防护 发表时间:2019-08-26T17:13:39.423Z 来源:《云南电业》2019年1期作者:陈汝烁 [导读] 本文简要概述了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从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广东电网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汕头电力咨询研究院广东省汕头市 515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不断加快,电力通信安全形势有所恶化,电网建设的标准和配网通信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了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从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将是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及时性起到突破瓶颈的作用。作为配网自动化技术实施的通信支撑平台,配电通信系统将进行更全面、深层次的通信建设以便适应配电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在实施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传输方式对配网自动化节点进行覆盖、以及配置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通信设备等通信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方面的开发应用也需同步跟进,其中,网络安全将是重点研究开发方向。本文将从“网络防护”这一方面探寻如何更好的建设安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1.电力系统配网网络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管理系统用于管理配电网的运行。配电网自动化网络是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一体,对配电网结构和配电网的离线和在线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形成一个自动配电网系统。通过对配电网整体运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完成配电网资源的实时分配和网络负荷的合理调节,改善网络环境,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电力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问题 2.1对控制性能的威胁 在智能电网系统中,控制系统具有实时通信功能,直接控制电网的运行。在常见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中,网络响应时间决定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局域网病毒或网络病毒攻击引起网络拥塞,影响网络响应时间,降低系统控制性能,甚至导致控制系统瘫痪。部分网络病毒软件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病毒文件对电网控制软件和电网系统数据库的破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而且,病毒通过系统漏洞控制控制系统,破坏电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电力控制系统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导致控制系统中商业病毒的威胁。为了保证电力控制系统的安全,管理者有必要从控制输电线路、提高系统防御能力、减少损失等方面提高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2.2对传感装置网络的威胁 传感装置是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收集工具,其被分布在各个监测区域,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与主系统连接,长期高效地收集电网运行数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了受到自然环境的威胁之外,由于传感装置网络安全性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例如外部人员对于某个传感装置网络的信息窃取,当传感器网络向系统传递信息时,外部人员窃取通信信息。部分人员利用破坏性手段,恶意修改传感器网络信息,引起电力系统数据虚假,甚至发送伪装信息,进一步入侵和控制电力系统。在某些情况,外部人员利用传感器节点发动网络层攻击,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 3.配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 配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的首要措施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要求,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十六字方针开展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除此之外,还应该基于物联网技术以及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特征,开展如下网络防护具体技术措施。 3.1建立安全接入区 安全接入区通过接入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对终端的安全接入控制与数据过滤,通过安全接入网关对应用层系统与感知层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参数进行签名,实现感知层终端设备对应用层系统的身份鉴别与报文内容的保护。此外,安全接入区与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之间采用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公网与主站的隔离。运营商与电力行业传输数据时,通过安全接入平台接入电力行业内网,杜绝公网与调度数据网直接相连。 3.2部署可信安全接入网关 通过可信安全接入网关实现感知层终端的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可信安全接入网关一方面是有效保护配网主站前置机,解决传统防护设备(如防火墙)由于软件系统或网络协议漏洞被劫持后,成为跳板进一步入侵前置机反控大量配电终端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出加密卡的多核平衡调度方法以提升加解密性能和提出高速Hash查表方法以提升数据隔离摆渡效率。 3.3采用加密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为保障应用层与感知测的数据传输安全,通过加密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针对“开放”的空口数据链路,采用先进的加密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同时对加密密钥的保存与更新机制进行改造,从而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加密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主要的应用主要包括鉴权与密钥协商过程、安全性激活过程、信令加密和数据加密过程以及信令和数据的完整性校验等4大过程。 3.4感知层终端软件中应用加密认证 加密的身份验证插件是一个加密的身份验证过程的软件模型,可以安装上运行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的感知层的终端,插件需要做不仅接收终端设备调度控制命令和解密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处理,也需要严格的裂缝预防、防止安全措施,如复制、防篡改,确保插件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失控,不存在非法设备信息交互、终端错误、系统安全隐患。 3.5感知层终端硬件设备嵌入加密认证芯片 嵌入式加密认证芯片以硬件方式嵌入配网终端中,实现配网终端数据的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芯片应具有工业级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低功耗,资源丰富等特征,推荐使用国家密码管理局的SM1、SM2、SM3密码算法,为终端安全防护设备低功耗、小体积设计提供

软件工程发展概述

软件工程发展概述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软件工程。分别从软件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现在发展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简单分析,使我对软件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定义;过程;动态;趋势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悄然兴起,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目前,信息化已从整体上引导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一期间,计算机软件以其独特的知识形态,广泛渗透于国名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对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以及生产过程、社会生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尤其是软件工程作为软件产业的依托学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 2.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工程是将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科学。就软件工程而言,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软件。其中应用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管理科学。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2.1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地说,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根据各位学者、组织机构给出的软件工程定义,我简单的将软件工程理解为:软件工程是按照工程学的管理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成本限额以内按时完成开发且能在实际机器上可靠有效地运行的软件,并不断对软件进行优化、维护及管理的工作过程。 2.2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为以后解决更为复杂的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4加强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措施 电力部门应该完善继电保护的制度建设,定期检测,积累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电力工作人员要加强电网管理和制度建设,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此就要制定相关的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数据统计方案。另外,电力技术人员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探索和引进新的技术,因为科技因素对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今计算机保护和电磁保护已经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和集成电路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监护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技术人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技术交流和推广。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继电保护相关数据的积累,认真分析故障原因,积极探索解决故障的方法,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采取有效地抗干扰措施,及时排除故障。此外,电力技术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继电保护的配合条件。在10kV配电网中,如果上下级之间电流和时限的配合不充分,会出现继电保护无选择性动作,造成断路器越级跳闸。为此,技术人员要控制好定时限过电流的具体数值,选择适当的电网保护时限,防止断路器越级跳闸。 5结语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kV电网配电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力输送的安全以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为了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电力工作人员应做好继电保护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就要采取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樊志忠.10kV电力变压器在供电系统中常见的故障及做好继电保护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 [2]陈菊华.浅谈短路电流对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影响及消除方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黄永清,王必平,张培龙.相量检测技术在主变35kV断路器更换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9) [4]曹桂新,李建东,苑凤军,等.配电网生产运行信息系统在孤岛采油厂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9(14) [5]胡晓哲,闫钿.动态小波在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2) 收稿日期:2012-09-04 作者简介:孙志(1981—),男,辽宁锦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网系统的营销和生产工作。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配电自动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上的最新应用。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链路、子站、远方测控终端4部分组成。主站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和相关应用软件等组成。子站设备通常由DTU(开闭所测控终端)、TTU(变压器测控终端)、FTU(馈线测控终端)组成。通信部分由通信主机、适配器和通信介质等组成。 2主站系统的构成 配电自动化DA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中心,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构成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以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基本平台,配合各种应用软件完成DA/DMS的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一般有2种方式: 2.1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 EMS/DMS一体化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一个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这种EMS/DMS一体化设计,把主网调度与配网调度合二为一,能够充分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在自动化维护人员短缺情况下,可减少维护量。其缺点是系统复杂、庞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功能过于集中,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影响范围大。 2.2DMS独立主站系统 DMS独立主站系统是指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分别设置、分别接收并处理主网与配网信息,2个系统之间通过综合数据平台交换信息。该方案的优点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配网自动化系统独立设置,互不影响,庞大的配电自动化数据不会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速度。其缺点是EMS、DMS功能相似,重复投资。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独立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使自动化系统实现分层、分级结构,配置灵活、结构简单,更易于维护和变更。 3子站系统的构成 配电自动化子站是由1台或2台互为备用的PC机构成的简单主站系统。1个子站可以监控100台左右的远方测控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应用 高建广张霞 (朔州供电公司,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详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并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的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建立配电自动化的意义,同时指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配电自动化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应用 Dianqigongcheng yu Zidonghua◆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25 机电信息2012年第36期总第354期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概述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概述 摘要 配电自动化通信为配电点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强并且灵活的通信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通信系统。本文在介绍了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构成和通信方式,还有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和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缺点。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通信通信方式数据设备 正文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之一。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记住于有效的通信手段,将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送到位为数众多的远方终端,并且将反映远方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通信系统。它基本有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传输设备(DCE)和数据传输信道组成。其中常见的数据终端设备(DTE)有配电自动化SCADA 系统、RTU、馈线RTU(FTU)、变台RTU(TTU)、区域工作站、抄秒集中器和抄表终端等;常见的数据传输设备(DCE)有调制解调器、复接分接器、数传电台、载波机和光端机等。按数据传输媒介的不同,数据传输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按数据传输形式的不同,数据传输信道可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两类。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选用的通信手段很多。比如:配电线载波、低压配电线载波、工频控制、脉动控制、电话专线、拨号电话、现场总线、CATV通道、多模光缆、RS—485、单模光缆、无线扩频、卫星、调频广播、调福广播、多址微波、VHF电台、UHF电台等。 1)载波通信:安装在不同地方两台电话机用导线直接连接,音频电流通过传输线从发送端送往接收点就能实现最简单的音频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简单,但一对线路只能传送一路电话。 2)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电力线路实现载波通信。电力线路主要输送强大的50Hz的电流,要在电力线上实现电话通信,就要求电力线上能同时传输一路300—3400Hz的话音信号,电力线上50Hz的电流强大,其谐波对微弱的话音信号的干扰严重,因此常把话音信号搬移到高频频段成为高频信号,以避开50Hz谐波的干扰,然后在电力线上传输。 3)脉动控制技术:工作原理类似于配电线载波通信,它是将高频信号注入到电力传输线上进行传输。 高频电压脉动控制技术的特点:信号传送范围可以从高压配电线经变压器至低压用户侧;信号传送特性受谐波和负载端装设的并联电容器的影响,载波频率选择要恰当;调制方式与传送速度的关系为用移幅键控方式应低于10比特/秒,用移频键控是为50比特/秒左右。 4)光纤通信的特点—优点: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

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8-15T15:07:31.65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董庆森[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行业进行交互与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行业进行交互与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学科,其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软件工程凭借其在数字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也成为了当前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本文将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判断。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面貌也使得现代化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在计算机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还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软件工程顺应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因此对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利用工程建设的手段来对软件进行分析维护的学科,其在学科内容上包括有软件的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软件工程也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施展和应用,随着计算机学科领域的不断丰富与拓展软件工程也逐渐转变为计算机领域的一门重要独立学科。软件在种类和内容上十分丰富其一般包括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社交软件以及游戏软件等,这些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金融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软件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常对软件质量的评价标准上往往会根据软件自身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等作为质量评判的重要依据。 三、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软件行业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1世纪以来我国软件业务盈利更是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而软件外包营收更是一度超过了80%的增长速度。软件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方面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软件工程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随着信息行业发展的不断增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开始呈现出跨越式的扩增态势,随着信息产业发展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同时相比传统行业,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 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方向。软件工程学科对于从业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这是由于软件工程在技术上包括了软件研发、测试以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正是由于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和高要求性也使得软件工程的专业性人才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渠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急需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软件开发和性能维护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旦掌握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技能就能够拥有十分广阔的就业方向。 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待遇丰厚。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和追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软件工程从业者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薪资待遇水平。 四、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技术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软件工程技术全球化已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软件工程凭借其专业技能上的广泛性和共通性,期待工程技术上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是需要结合全球软件发展交互的共同性逐渐促使软件工程发展更为成熟。全球化的软件工程发展趋势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之间通过实践软件系统框架网络的建设,实现全球软件交互和通力协作,在全球化的软件工程概念下,软件工程的发展能够吸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从而构建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技术开放性。开放计算式当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方向,通过开放计算能够提升企业之间软件开发研究的效率,通过实现企业软件的交互应用,能够简化未来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上的投资消耗,提升软件工程开发的灵活性和简易程度。在软件工程技术开放性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个国家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经验实现共享,以此来作为后续软件开发和投资的重要关键技术保障。 软件工程技术模板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面对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提升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企业需要加强其在业务能力上的灵活性通过以模板化的思维来提升企业在软件开发运用上的效率。模板化思维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对现有的软件实行分解组装,结合当前的软件系统根据不同的软件资源需求针对企业的业务来进行更加灵活的变动,使得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企业的利益。 五、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软件工程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全球化、开放性以及模板化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恪守软件开发所需要遵循的相关规律,结合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特征不断深入研究,共同促进我国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宇洋.浅析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7(1):180-180. [2]施少杰.浅析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J].明日风尚,2017(14):299-299. [3]冯勃达.浅谈软件工程标准化的现状[J].中国新通信,2017(20):52.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

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技术经济管理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及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完成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最后一个步骤,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越高,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电网运行的效率也就越高。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与认可。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其战略发展目标是:要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要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必须要先进,要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要做到自主创新、国际领先。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核心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是一次网架和设备,将多种通信方式综合运用,使控制和检测配电系统得以实现,此外,通过集成有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使科学管理配电系统得以实现。控制和监视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就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其组成部分包括通信通道以及配电主站、子站和终端等,其功能包括馈线自动化、分析应用电网、SCADA以及互联有关应用系统等。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率,并通过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提高配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从而为供电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配电自动化建设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广、标准规范不齐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做保障。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述如何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对项目最终的建设质量来说至关重要。而可行性研究开展的是否深入,由直接影响到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具体到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来说,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项目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目前,电力系统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不够规范,研究的不够深也不够透,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一些问题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遗留了下来,不利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投入运行的是带有问题的系统,就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就要下大力气把项目前期做好,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的更加深入、透彻和详细。 1、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可行性研究架构

软件工程复习

单选填空简答思考题 1、传统的软件瀑布生命模型包括哪六个方面? 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交付后维护、退役 2、传统瀑布生命模型的中交付后维护包括哪三种? 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 3、现代维护和传统维护的观点有何不同? 1)传统维护的观点是先开发后维护。 2 )现代维护的观点是无论是在软件安装前还是安装后,只要发生改正错误或需求变化时都是对软件的维护。 4、传统范型开发一个软件时常要进行哪三类计划活动? 1 )、在项目的开始,对管理需求和分析阶段进行初步计划; 2)、一旦明确知道了将要开发什么,就制定出软件项目管理计划(SPMP); 3)、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监督SPMP的执行情况,并且注意是否有偏离计划的情况发生。 5、维护占总成本的比例关系90年代后是多少?答:75% 6、简单描述一下以下生命模型的各自特点:编码及修补模型,快速原型开发,敏捷过程,同步稳定。 7、交付产品7个月后在使用时发现了一个错误,纠正这个错误需要花费16700USD。规格说明文档中的模糊语 句导致了这个错误。估计一下,如果在分析阶段纠正了该错误需要花费多少? 3: 200或3:68 8、统一过程有哪五个基本工作流?各自的定义及基本步骤?需求流:目标是让开发组织确定客户的需求 1)、对应用领域获得一个基本的了解 2)、商业建模 3)、确定客户的需求并从客户的角度找出存在的限制条件 4)、决定概念探究的目标 分析流:目标是分析和提取需求,以获得正确开发一个软件产品和易于维护他它所必需的需求。 1)、需要来年各个独立的工作流:需求流和分析流 2)、建立软件产品的规格说明文档 3)、当客户批准了规格说明之后要进行详细计划和评估即开始软件项目管理计划设计流:目标是细化分析流的制品,直到材料处于程序员可实现的形式 1)、模块化分解 2)、为每个模块选择响应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3)、在面向对象设计中,设计小组必需详细记录他们所做的每个设计决定实现流:目标是用选择的实现语言实现目标软件产品(就是编写程序) 1)、把要实现的的模块的详细设计交给多个程序员完成 2)、各个模块的集成 测试流:目标是真正目标是寻找bug 1)、每个软件人员对开或维护的每个软件制品进行测试或再测试 2)、一旦软件人员确信一个制品是正确的,就将他交给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进行独立测试 9、项目管理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1)、要做的工作2)、做这个工作所用的资源3)、为此付出的金钱

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方式综述

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方式综述 摘要:可靠的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关键部分,通信技术选择正确与否决定着整个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的成败,本文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要求,并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现有的通信方式进行总结。 配电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网中的各类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检测、监控的集成系统,将配电网的检测计量、故障探测定位、自动控制、规划、数据统计管理集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建设配电网自动化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智能化配电网络、性能稳定的配网主站和可靠的配电通信系统。而其中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关键部分,通信技术选择正确与否决定着整个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的成败。 1 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 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取决于配电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预期达到的自动化水平。总体上讲,配电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应能抵抗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雨、雪、冰雹、狂风和雷阵雨,还有长期的太阳紫外线照射。通信系统应能抵抗强电磁干扰,如间隙噪声、放电、电晕或其它无线电源的干扰,以及闪电、事故或开关操作涌流产生的强电磁干扰。停电区和电网故障时通信能力是衡量通信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加以考虑。 2)经济性;在追求通信技术先进的同时,应考虑到通信系统的费用,寻找费用和技术先进性的最佳组合,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主网通信资源,进行主、配网整体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在计算通信系统费用时,除了考虑初期投资,还应考虑到将来运行和维护的费用。 3)传输速率;通信系统必须提供足够高的速率将众多远端设备

的采集的实时数据及时传走,以免引起信道拥塞,系统崩溃。 4)双向通信能力;除了具备数据上报功能,还要能够接收来自配调中心的控制命令以完成“四遥”功能。 5)停电和故障时的通信能力;正常的调度操作或馈线自动化的故障隔离、恢复供电功能,都要求通过通信系统对停电区的开关进行操作,用电力线作通道的通信方式有可能就会遇到麻烦。另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停电区的FTU 或其它现场监控通信设备,需要有备用电源以供停电时使用。 6)可扩充性;由于远端设备数量极大且会不断扩充,要求通信系统的寻址方式灵活有效且有足够的容量。 7)开放性好;在电力通信网中同时存在着多种通信方式,因此在建立配电通信网时一定要选用开放性好的通信技术,以便于实现整个电力通信网的无缝联接。 8)容易操作和免维护;配电网通信设备需要同各种电力采集和监控设备连接,且施工地点多在室外电线杆上,从而对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要求要尽可能方便。 2 现有的通信方式 2.1、有线通信方式: 2.1.1专线 专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音频电缆, 各用户端在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polling 方式,通过Modem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在专线上传送, 可实现不小于1 200 b it / s和不低于10 km的通信, 但其传输速率低, 运行维护费用高。 2.1.2市话网 利用市电话网组成配网通信系统, 其特点是不需要投资建设专用通信网, 开通费用低, 但运行费用高。 2.1.3 配电线载波 配电线载波通信是利用已有的电力架空明线或地埋电缆通过配电载波设备来传递语音和数据,其优点是:

软件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概论郑人杰等版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 举出你所知道的应用软件的例子。 办公软件、游戏软件、财务软件、银行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1.2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只是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1.3 如果将软件开发比作高楼大厦的建造,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什么? 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的成果相当于建筑设计的设计图纸。 1.4 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 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除了软件本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有关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2) 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使得获取的需求不充分或存在错误。 (3)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如,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编程序。 (4)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需要很多人分工协作,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5) 缺少有效的软件评测手段,提交给用户的软件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 1.5 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1.6 简述软件生存期由哪些主要的阶段组成,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可行性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在成本和时间的限制条件下能否解决问题?是否值

配电自动化系统论文

配电自动化系统论文 浅谈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的逐步推进,社会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并对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引语 配电自动化是对配电网的电气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管理和控制的一个集成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配电自动化可大大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电质量,从而对用户和供电企业均能带来可观的效益。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等环节。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工作现状 1、功能结构设计单一。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还比较简单,功能设计还不够完善,过去的工作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如何保证供电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而对其他功能则要求不高。过去配电网的故障停电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周期例检,在人为影响下停电管理总是受到一定的干预,因而提高管理水平才是减少停电时间的必要条件。因此,

下一步如何提高配电系统在高效管理方面的功能设计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保障。 2、配电系统中过度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导致全系统新老设备的不兼容等问题。有的部门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不注重从大局观考虑,盲目引进新设备,造成系统中新老设备的不兼容、系统不运行不稳定等状况,从而降低了整体原本的优化目的,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3、系统设计中缺乏统一兼顾意识,顾此失彼,造成控制端与部分终端无法互联。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通信通道容量设置有限,造成高功率的设备无法在此架构上稳定运行,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该先从整体框架抓起,着力改造旧的配电网络,进而考虑引进先进的配电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 4、传统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过去我们的配电系统主要面对生产制造、产品营销这些主要耗能单位,缺乏系统全面的垂直职能管理以及有效的条块分工协作机制,因此系统很难保证一步到位,全面完善。因此我们在做系统功能设计的时候,除了继续抓好过去工作中的重点职能外,还要朝着以客户为本、强化管理,主抓实效的工作意识,减少管理漏洞,强化功能设计,使系统架构真正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三、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用在配

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专网建设方案研究

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专网建设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8T11:54:52.1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作者:王凯峰王露李敬国[导读] 摘要: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电力行业也越来越普遍。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六大目标需要建设覆盖广阔接入灵活的终端接入网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新疆和田 848000) 摘要: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电力行业也越来越普遍。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六大目标需要建设覆盖广阔接入灵活的终端接入网,仅仅依靠光纤接入网络已经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业务的通信需求,很多不易敷设光缆的地区和特殊的移动业务,光纤接入网络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上来考虑不可行。而无线通信网络更适合分布较为分散的电力终端,尤其是满足移动业务终端的通信需求。因此本文介绍了基于1.8GLTE无线电力专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从技术、政策不同角度探索无线专网建设可行性;搭建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专网建设架构,并详细描述架构组成及各功能设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无线;专网;方案 1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配电自动化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智能电网的提出,更是极大地助推了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总结我国前段时间的配电自动化工作,总体来说应用水平还比较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线路自动化覆盖面有限,形不成规模效益;“自动化孤岛”现象严重,应用功能有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地区配电网网架结构、一次装备以及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还不具备应用配电自动化的条件,出现所谓的“超前建设”现;有些系统的功能结构规划不合理、设备质量不过关;目前,具有自愈能力的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输电网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不仅能够满足配电数据传输和实时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而且成为骨干层通信网络的首选通信方式。基于GPRS/3G的无线公网通信作为光纤通信技术的有效补充手段也已经普及,多数应用在配电数据“三遥”站点采用光纤EOPN技术传输,“二遥”且没有光纤经过的站点采用公网无线传输,光纤专网技术虽然提供的通信实时性、安全性和传输带宽满足终端通信接入网的所有业务,但从成本、建设周期、维护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大量问题,尤其在光缆建设阶段,配电自动化业务主要部署在密集的城区,管道光缆敷设困难,往往需要采用排管和顶管的方式,建设投资非常高,整体上考虑经济性不合规。采集系统中。电缆屏蔽层载波通信技术同时取得了突破,进入实用阶段,在一些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获得成熟应用。 2无线电力专网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行性分析 2.1技术可行性 目前在电力系统配用电接入网中应用的无线专网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规模日渐扩大的4G宽带LTE技术和与其竞争的230M无线电台、Mobitex、Wimax和McWiLL等技术。1.8GTD-LTE(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系统是工作频率为1785-1805MHz 的TD-LTE系统。TD-LTE系统是LTE系统的时分模式。LTE是3GPP制定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运营商一般将LTE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中国政府在公网频率以外划定1447-1467MHz和1785-1805MHz两个20MHz频段用于建立政府和重要行业的TD-LTE专网建设,即1.4GTD-LTE系统和1.8GTD-LTE系统。系统特征指标未:(1)宏基站支持在线终端9600个;(2)宏基站下行峰值吞吐量300Mbps,上行峰值吞吐量150Mbps;(3)终端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上行峰值速率50Mbps;(4)天线间耦合干扰小,易于多天线增强传输和覆盖。宏基站城区覆盖可达10-20平方公里,郊区覆盖可达70-120平方公里。230MHzTD-LTE系统是由中国普天公司独家推出的LTE系统,其针对电力223MHz-235MHz频段1MHz离散频点的特点,对LTE协议栈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和简化,因此与1.8GTD-LTE系统在终端、测试和系统上都不兼容。由于工作频带只有1MHz,230TD-LTE系统对宽带业务的支持比较弱。 2.2政策可行性 目前,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在关于电力负荷监控系统频率使用的批复中明确指出,230MHz频段的40个离散频点,共电力企业使用作为为遥测、遥控、数据传输等业务使用的频段,信道间隔25kHz,属于窄带专用频段;宽带专网频段主要有1.4G和1.8G频段,具体: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1447-1467兆赫兹(MHz)频段宽带数字集群专网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59号文)》提出1447-1467MHz中20MHz规划用于政务网、公共安全、应急通信等政府专网,采用TDD方式宽带数字集群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65号文)》提出1785-1805MHz中20MHz规划用于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电力、石油等行业与用通信网和公众通信网。 3无线专网建设方案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TD-LTE无线专网建设组网方案。网络架构从业务系统主站到用户终端总体上分为四层,分别是业务层、安全接入层、LTE接入层以及终端层。最上层的业务层设备为业务系统自备。安全接入层设备包括正反向隔离装置、前置双向验证装置和安全接入装置。根据业务层设备的位置就近部署。根据国能安全〔2015〕36号文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要求,I、II区业务系统主站采用正反向隔离装置与无线接入终端进行隔离。III、IV区业务系统采用安全接入平台接入无线终端。生产业务的终端和管理业务终端采用相同工作频率。共享基站和天线。LTE接入层设备包括核心网、核心路由器、LTE回传光网络以及基站设备。核心网及核心路由器部署在市公司信通机房,在核心网之后部署核心路由器,对不同的业务VPN进行分离,将不同的业务送往不同的电力无线应用内网安全入口。LTE回传网络采用SDH独立通道实现,以满足核心网和基站之间的S1接口控制面的时延要求,基站部署在110KV变电站。终端层为业务系统自备的LTE专网终端,其形态包括LTE专网智能手机、LTE专网平板、LTE专网网卡和LTE专网CPE。CPE是LTE专网转以太网的接入设备。 总结 通信网络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行传送各配电终端所采集的测量及状态信息,下行传递调控中心向各配电终端或执行结构发送的周期召唤及操作控制命令,无线通信网络更适合分布较为分散的电力终端,尤其是满足移动业务终端的通信需求。 参考文献: [1]徐炳垠.智能配电网与配网自动化[J].北京:动力与电气工程师,2009,05:1-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