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区总体规划说明

工业区总体规划说明

工业区总体规划说明
工业区总体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现状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规划总则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战略

第五部分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第六部分道路系统规划

第七部分绿地系统规划

第八部分空间景观规划

第九部分分期建设规划

第十部分管线综合规划

第十一部分给排水工程规划第十二部分电力工程规划

第十三部分电信工程规划

第十四部分供热工程规划

第十五部分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六部分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七部分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第十八部分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九部分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前言

工业园区建设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承接平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丰南区小集镇工业园区是唐山市加强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实施大曹妃甸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聚集了一批以钢铁、机械、陶瓷建材为主体的产业项目,行业之间关联配套、有机连接,具备了一定工业发展实力和较为成熟的开发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与融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推动丰南资源型城区转型,有利于唐山市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冀东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改造,对丰南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12月受丰南区人民政府委托,北方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丰南区小集镇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北方设计研究院“丰南区小集镇工业园区规划项目组”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进驻现场,在丰南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发改局、规划局、水务局、交通局、电力局、环保局、地震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完成了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在2010年1月至5月期间,向丰南区政府进行多次总体规划方案的沟通与修改。7月就总体规划方案及纲要在丰南区人民政府规划委员会获得通过,会后按照修改意见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的编制还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大力帮助与指导,在此一并致谢。对本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的专家有: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邢天河;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华教授;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设计总监、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李齐。

北方设计研究院丰南区小集工业园区规划项目组

2010年9月

第一部分概述

一、区位

小集镇位于丰南区东部,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耕地面积5.7万亩。小集镇南距曹妃甸港50公里,北距唐山市区20公里,东距秦皇岛160公里,西距天津118公里。小集镇靠近京哈铁路、津唐、京沈高速公路及天津、秦皇岛、唐山三大港口,唐柏、于唐公路穿境而过,为小集镇经济发展构筑了便捷的周边交通环境。

小集镇是以冶金为主导的工业大镇,陶瓷、机械制造、加工、物流等产业为补充。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是小集镇的重点企业,全镇铁、钢、材年生产能力600万吨。

二、项目背景

2008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城镇“三年大变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城一体,在2010年初,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城镇实力、活力、竞争力,协调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小集镇是河北省百强乡镇,唐山市发展乡镇企业龙虎工程优胜单位,是丰南市“四小龙”之一,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8亿元,形成以钢铁、陶瓷、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2009年小集镇工业园区被河北省政府列为重点培育的省级产业聚集区。

小集镇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将会大大提高丰南区的城镇化水平,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土地集约与资源的节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构筑产业与城镇发展互促双赢的格局搭建发展的平台。

三、相关规划回顾

1、唐山市丰南区分区规划(2009—2020)

该规划由上海市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规划将丰南区产业空间形成“两极、三轴、五区”的空间格局。小集镇工业园区为五区之一,小集——大齐工业园区:陶瓷、钢

铁企业,大力发展劳保用品、工业陶瓷、日用陶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

2、唐山市丰南区镇村空间布局规划(2010-2020年)

该规划由河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该规划确定丰南区空间布局为“三极三带”的产业布局结构。三极指丰南三个大型的产业聚集区,即丰南经济开发区、小集镇工业园区、丰南沿海工业区。三个园区是丰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河北省丰南市小集镇镇区总体规划(1996——2010)

该规划由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6年7月编制完成,规划年限为近期:1996—2000年,远期:2001—2010年。规划确定镇区性质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成为以冶金、服装、陶瓷工业为主的综合性中心城镇,丰南市东部的经济中心。镇区的发展方向是以唐柏公路为依托,因受沙河的制约,镇区逐步向北部和南部发展。

四、本次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1、管理的依据,开发建设的引导

本次规划的成果将成为工业园区管理人员、规划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地、指导开发建设的依据,同时让投资者预先了解各地块的开发意图和所承担的相关义务,使不同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能够获得理想和协调的整体框架,从而有利于产业集聚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工业园区政策的载体

本次规划通过传达工业园区政策方面的信息,在引导工业园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综合能力,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自然条件

小集镇处于冲积平原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标高在4米左右,坡度小于千分之2,地势平坦,地形单一。

本区属于温带滨海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0.5℃

最高气温39.6℃

最低气温-24.8℃

多年平均降雨量591.6mm

最大年降雨量983.8mm

最大冻土深度0.80米

沙河是境内主要河流,春季一般干涸,秋冬季贫水,夏秋季易泛滥。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属于地壳不稳定区域。规划区域内存在推测断层。本

区域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二、园区发展现状

1、总体发展状况

工业园区地处丰南东部枢纽镇——小集镇,为“河北特色产业镇”,工业基础相对雄厚。该园区于2009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产业聚集区,占地面积20.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有行政村14个,涉及农民3074户共9900人。到2009年底,园区建成区面积2.89平方公里,开发面积4.98平方公里。现有企业31家,其中外资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4家,从业人员9188人。入区企业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8.9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累计约15亿元。2009年,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198.50亿元,同比增速11.23%;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工业增加值37.6亿元、税收收入3.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05亿元,在丰南区分别占比为12.05%、17.57%、9.10%和9.6%;贸易出口额为2166万美元。2、产业发展状况

区内主要产业有钢铁冶炼及深加工、装备制造、陶瓷和建材等,2009年,钢铁产业产值达到187.3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99.37%,其中钢延及钢铁深加工产业产值97.4亿元,占钢铁产业比重为52.00%;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61万元,占0.06%;陶瓷产业产值为8775万元,占0.47%,建材产业产值为1800万元,占0.1%,形成了以钢铁冶炼及深加工为支柱,以装备制造和陶瓷建材为特色的园区工业体系。

——钢铁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区内钢铁企业共有8家,以唐山瑞丰钢铁集团为龙头,其他独立轧延企业和钢材加工企业为补充,形成了“冶炼—轧钢—钢材加工”完整的钢铁

产业链,主要产品有钢坯、带钢、薄带钢、螺纹钢等。共有高炉8座,公称容量4310立方米,其中1580立方米高炉1座、600立方米高炉2座、450立方米高炉2座、210立方米高炉3座;转炉7座,总容积330吨,其中50吨转炉3座、120吨转炉1座、30吨转炉2座,铁、钢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有轧机8条,年生产能力380万吨。2009年,钢铁冶炼及深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87.3亿元,税收达到3.53亿元;从业人数达8900人,其中高级职称85人,专科以上学历1560人,对园区钢铁产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规模最大的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值超过160亿元,钢铁产能到达300万吨,成为园区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在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37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名第210位。2009年,公司的“宏瑞”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装备制造产业。区内装备制造业现有唐山远征汽车摩托车附件有限公司和唐山市丰南区翔云机械配件厂两家企业,主要生产化油器和刹车泵等汽车配件及机加工产品,其中汽车配件年生产能力30万套。2009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61万元,税收达到40万元。

——陶瓷产业。区内陶瓷行业以卫生瓷为主,日用瓷、工业瓷为补充,共有陶瓷企业1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3家)。卫生瓷生产企业雷诺瓷业年可生产卫生瓷70万件;和美、和普2家日用瓷生产企业年可生产日用瓷3000万件;其余12家为工业瓷生产企业,年生产量55万吨,占全国工业瓷市场总量的20%左右。2009年,陶瓷产业产值8775万元,税收300万元。

——建材产业。区内建材企业有3家,主要产品有水泥、粉尘灰砖和页岩砖等。年磨水泥20万吨,生产粉尘灰砖4000万块。2009年,建材产业产值1800万元,税收35万元。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园区建成区面积2.89平方公里,现有村庄占地面积2.6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8平方公里,已全部调整为一般农田。工业园区自从2002年建区以来,经过近10年的建设,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15亿元,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实现了九通一平,具备了项目进区条件。

——道路。区内建成唐柏路、于唐线两条交通干线,其中唐柏公路宽14.5米,在区内总长3040米;于唐线为县级公路,宽8米,在区内总长5825米。需要加快现有道路

的升级改造,与支路的建设。

——供电。区内建有宋家营220kV和小集110kV变电站各一座,总容量64万kVA。

其中,宋家营220kV变电站现有18万kVA变压器3台;110kV线路出口2个,10kV出口8个,分别供瑞丰、凯恒等企业用电;小集110kV变电站现有5万kVA变压器2台,10kV 出口10个,分别供东华、盛丰、宏利等企业用电。目前两座变电站均无剩余容量,需加大电力设施投资。

——供热供气。区内供热现状以集中锅炉房和分散小锅炉房供热为主,无大型集中供热热源和管道。铺设了天然气供应管道,容量为400万立方米/年,基本满足现状需求。

——通讯。移动、联通无线网络及宽带业务已覆盖整个园区,区内尚无邮局。

——给排水。区内目前无水厂,没有实现统一供水,企业主要使用地下水水源。目前瑞丰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

4、现有建、构筑物现状

现有规模企业建设质量较好。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建筑,少部分砖混结构。沿唐柏路现有多家物流企业,大部分为一层、二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建筑形式较为混乱与简陋。

村民住宅多为一层自建住房,建设标准较为简陋。

园区目前空地较多,缺乏统一规划,在下一步的分期建设时可根据整体规划对空间布局及沿街效果实施统一管理。

三、园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园区地处唐津、唐港、唐曹和沿海四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区,在唐山市中心城区往南向沿海推进的轴线之上,便于借力唐山市中心城区与曹妃甸新区两大经济体,属环京津和环渤海双重经济圈腹地。西距首都北京193公里、天津港68公里,东距秦皇岛港160公里、京唐港70公里,南距曹妃甸港50公里,经济区位十分优越。

——雄厚的地方财力。丰南区作为唐山市中心城区之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09年,丰南区财政收入达40.76亿元,位居唐山市各县(市、区)第二位。园区所在的小集镇,是河北省百强乡镇、唐山市发展乡镇企业龙虎工程优胜单位和丰南区“四小龙”之一,财政收入超5亿。丰南区及小集镇雄厚的地方财力,可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为入区企业提供用地、税收返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了可能。

——开放的宏观环境。随着环渤海沿海地区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河北省秦唐沧地区发

展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沿海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港口运输优势、土地空间优势和资

源组合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国内国际资本转移的首选之地。唐山作为环渤海地区最重

要的经济体之一,当前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要素聚集最活跃的

时期。唐山湾“四点一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以沿海开放开发带动整个唐山市

开放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园区所属地丰南区作为曹妃甸新区进入唐山市中心城区

的第一站,处于沿海辐射带动发展的最前沿,目前正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承接国际、

国内产业转移,小集工业园区面临着难得的开放开发机遇。

——稳固的资源保障。一是丰裕的淡水资源。园区所在地小集镇境内地下水为全淡水

区,含水层颗粒较粗,地下无咸水分布,属于地下水采补平衡地区。浅层地下水开采

底界深度一般80-100m,单井涌水量85m3/h左右,水量充裕,水质良好,可开采量达1230万立方米,是当地用水的主要开采层位。二是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条件。园区所属

的冀东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这一地区的铁精粉产量达8000多万

吨,钢铁产量达到60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焦炭产量达到1500多万吨,

煤炭产达到3000万吨,海盐150万吨,原油产量200多万吨。邻近的曹妃甸大港正成

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能源原材料集疏大港和储备基地。

四、规划土地现状

目前规划区范围现状主要有耕地、村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为主。

现状土地利用表

现状用地评价:宜保留的建成区:规模企业现状建筑

可新建用地:现状村庄用地、闲置地、林地和耕地

不宜建设用地:推测断层相关区域。

五、总体分析评价

通过对园区现场的多次踏勘、对交通、水文、地质、人文等现状条件的调查,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总体评价为:

1、国家、省、市对产业结构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政策的支持与发展的机遇。

2、丰南区小集镇良好的区位条件、雄厚的地方财力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3、丰富的矿产及淡水资源,为园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固的资源保障。

4、园区靠近京哈铁路、津唐、京沈高速公路及天津、秦皇岛、唐山三大港口,唐柏公路、于唐线穿境而过,沿唐柏路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园,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构筑了良好的流通渠道。

5、高能耗、高排放的钢铁等资源型重化工产业发展受到的未来发展的环境压力,节能减排

任务艰巨。

6、园区内道路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统一规划与完善。

7、园区内地势平坦,有一条疑似断裂带穿过,需要在建设时进一步落实具体位置。

8、需要及时调整小集镇总体规划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三部分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与相关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

5.《小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6.《丰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7.《唐山市丰南区分区规划》(2009—2020)

8.《唐山市丰南区镇村空间布局规划》(2010-2020年)

9.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2009)

10 《丰南小集工业聚集区产业规划》(2010)

11.《政府工作报告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2. 其它专项规划设计规范。

13.丰南区建设局和小集镇政府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及统计数据

二、规划范围

工业园区位于小集镇镇区西部,邻近镇区,规划范围:东至杨塘村,西至宋家营,南至沙河以北,北至镇界。规划面积2024.57公顷。

三、规划期限

规划时段为2010-2020年,其中2010-2015年为规划近期,2016-2020年为规划远期,属远景展望阶段。

四、功能定位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结合工业区现状特点、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园区的性质确定为:河北省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改造及现代钢延产业发展示范区、冀东重型装备制造协作基地和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唐山新型材料和现代轻工特色发展基地。

五、规划目标

通过园区规划建设,依托现有规模企业,加快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工业园区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依托现有小集镇区最大限度满足生产及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立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

六、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上述规划目标,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下指导思想:

1.尊重现状自然格局,强调高质量的工业园区环境,通过环境的塑造,突出展现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特色与形象。

2.强调基础设施的配套,突出其便捷的交通、完善的管理及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保障人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作。

3.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的开发成本,综合考虑工业园区的开发进程,制定合理的开发时序,在满足高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低投入,高效益,提高开发资金的利用率。

4.规划要有可操作性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对土地利用要在功能分区明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控制指标要有条件性,可变通兼容性。

七、工业园区用地规模、人口预测

1、用地规模

根据选址意向和预先划定的范围,本次规划的总用地规模为2024.57公顷,

2、人口预测:

根据园区产业规划预测,至2020年园区从业人员53000人。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战略

一、发展定位

河北省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改造及现代钢延产业发展示范区、冀东重型装备制造协作基地和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唐山新型材料和现代轻工特色发展基地。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创新型、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促,对接曹妃甸,服务京津唐,推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改造,大力发展钢延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建材和陶瓷产业,着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培育接续产业新的增长点;推动分散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战略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努力打造丰南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冀东沿海新的工业增长点。

三、发展原则

——统筹协调原则。园区建设要统筹考虑小集镇镇区功能区划,注重功能互补,实现产城融合;统筹考虑与丰南经济园区、沿海工业区及唐山其他沿海园区的分工协作关系,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集群发展原则。注重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关联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按照主导产业链和企业协作群, 有选择地吸引战略投资者,引进重点支撑项目和协作配套项目。

——集约开发原则。合理设置企业准入门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进行分区和地块开发时序安排,避免造成前期土地利用率低、后期发展用地不足局面。

——开放发展原则。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大境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战略投资者,打破内向内循环的僵化发展路径依赖。——创新驱动原则。加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带动园区产业升级。

——低碳发展原则。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构造,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主导

生产企业与相关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四、发展目标

争取用5-10年的时间,把丰南小集工业园区基本打造成河北省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改造及现代钢延产业发展示范区、冀东重型装备制造协作基地和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加工基地,基本形成以钢铁深加工、物流装备为主导,新型材料和现代轻工为特色,循环配套、关联密切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建设成为支撑丰南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先进制造基地、丰南辖区东部经济增长极、唐山打造钢铁强市的重要增长点。

五、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构建循环经济型钢铁及钢铁深加工产业体系

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结合电力、化工、装备制造、建材业共同构成循环产业体系。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梯级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源头资源消耗减量化。将各个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各种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废钢、含铁尘泥、轧钢铁皮、各种煤气全部回收再利用;煤焦油、粉煤灰和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全部用作建材、耐火材料、复合肥料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资源化。

2、培育发展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业

充分发挥园区钢铁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曹妃甸工业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其他装备制造优势地区的配套协作,重点在物流装备、重型装备、专用设备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谋求发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集聚优势,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将其打造成为冀东乃至环渤海重型装备制造协作基地和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加工基地。

3、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及现代轻工产业

3.1.新型建材

贯彻国家建材行业发展战略,充分发展唐山建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以冀东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曹妃甸新区建设为契机,消化利用钢铁、电力工业产生的钢渣、水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废塑料、煤矸石、废砖瓦、废玻璃及其他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建

材,延展钢铁产业链,开发环保型透水陶瓷铺路砖、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化学节能建

材、高掺量废渣免烧砖、彩钢复合板等新型建材产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3.2.新兴陶瓷材料

紧密跟踪国际国内陶瓷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本着“突出特色,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微波烧成、墙地砖一次烧成、卫生陶瓷高压注浆成型等先进生产工艺,积极改造提升传统陶瓷产业,推进陶瓷企业清洁生产;加大人才技术引进力度,开拓新兴陶瓷产品方向。重点发展节能建筑陶瓷、特种工业陶瓷和功能陶瓷,培育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引进轻加工产业项目,改善园区产业结构,增强就业吸纳力。

3.3 现代轻加工业

充分利用冀东工业和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园区中小企业园,加强与国内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电器等知名品牌企业接洽,积极培育发展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低污染、高就业的轻型加工制造业,改善园区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

六、促进循环经济、推行企业清洁生产

1、园区层面侧重集成共享、梯级利用、循环再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具有集成性、耐久性、高效性、经济性和易维护的特点。道路设施要最小化能源使用和最大化时间利用效率。结合各用水系统的特点,把不同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合理串级循环使用,最终实现无排水密闭运行,使企业用水量降到最小限度。对钢铁产业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加以充分回收与利用。园区应将资源综合利用、园区景观生态规划、园区集成管理和公共资源共享等融为一体,以最小化的资源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服务质量。同时,园区应积极发展副产品交换,推动园区内企业以副产品再用为主线的产业共生链的低成本建设。建立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应用回转窑烧结、高炉富氧喷煤、高炉余压发电、铁水预处理、转炉溅渣护炉、钢水炉外精炼、控轧控冷、高炉及转炉煤气回收利用、余能余热回收利用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烧结工序能耗仅次于炼铁工序,占总能耗的9%~12%,节能潜力很大。烧结余热发电是一项将烧结废气余热资源转变为电力的节能技术。该技术不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渣、粉尘和其它有害气体,能够有效提高烧结工序

的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余热回收可发电20kWh,折合吨钢综合能耗可降低约8千克标准煤,从而促进钢铁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园区与外界之间,充分利用物质需求信息,加强与社会、农业循环体系相衔接,通过静脉产业,使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再生返回生产、消费过程,形成物质的闭路循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拓展废弃物外层利用空间,形成一定的辐射区域,扩展物质与能量的循环空间,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文化。

2、连接工业和社会消费体系,加大回收利用力度

工业、农业和社会消费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将之进行分类收集、进行有规模地资源化回收利用,也是循环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还能节约大量的原生资源和能源,减轻环境压力,通过在区域范围内的垃圾分拣与回收再利用,实现从废弃物料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3、参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分工和大循环

循环经济不能仅仅停留在狭小的区域范围之内,而应积极加入到周边区域,参与全市甚至全省的经济大循环。在园区内,充分发挥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地区分工协作,加快全区经济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要紧密围绕唐山市及曹妃甸资源和产业优势和经济布局的定位,通过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园区产业链,实现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

七、产业布局

按照规划确定产业方向,大致将小集镇工业园区划分为循环经济型钢铁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园、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园、新材料及现代轻工产业园等产业园。

第五部分园区规划结构和总体布局

一、规划目标与原则

1.目标

1.1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使土地有序有控制地开发利用。

1.2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必须以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1.3通过规划促进工业聚集区建设方面的地方法规的完善,创造健康的投资环境,引

导投资行为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2.原则

2.1充分考虑工业区发展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需求,保证动态运作的可操作

性,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2.2应按不同类型在园区中合理布局,规划应与周围土地使用功能及环境要求相协调。

2.3应根据土地价值的级差和区位条件,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发展不同项目。

2.4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区域各交通性干道,能方便迅捷地进入小区域货物运输系统。

2.5工业项目及用地应相对集中,集聚发展,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2.6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协调好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2.7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构建环境良好、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园。

二、规划结构

用地结构形成一中心、两轴、多片区的用地结构。

一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行政、商业服务等多项功能。

两轴: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的发展轴线。

东西向轴线:园区大道发展轴,是连接唐柏路与园区的主要轴线,也是园区最主要的景观大道。

南北向轴线:是连接园区与镇区的主要轴线。

多片区:根据产业、功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产业园片区。

三、分类用地规划

规划区总用地2024.57公顷,由建设用地和水域及其它用地构成。

1、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1.1用地布局原则

集约土地使用原则;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多样化有序、地块大小结合的原则;

1.2用地布局

根据产业规划,本区工业基本为三类工业、少量二类工业用地,根据产业的不同,主要工业划分为循环经济型钢铁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园、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

循环经济型钢铁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分为南北两片区,是园区的核心产业,以现有瑞丰钢铁集团和凯恒钢铁集团为基础进行布置。

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园,机械装备与钢铁产业关联性强,因此在钢铁深加工产业园的周围布置,分为四个小型片区。

新型材料产业园布置在高压走廊以北、园区主干道以东。与钢铁产业园北区相连。以钢铁产业钢渣、水渣、焦渣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中小企业创业园:根据丰南的经济特点,以现代轻加工产业中小企业为引资对象,规划了中小企业创业园,位于园区的中部。

工业用地布局以钢铁产业为核心,与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业、共同构成循环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的合理组织,在产业的纵向、横向上建立企业间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在废物交换、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园区内生产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

1.3用地规模

规划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1314.88公顷,其中三类工业用地1219.1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95.72公顷占,工业用地占园区用地的66.45%。

2、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2.1、用地布局原则

以集约土地使用为原则,南部物流园依托现有物流企业,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以交通方便为原则,分布于对外及对内两大交通干线附近,比邻物流量最大的钢

铁产业园区。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实现“零

库存”的理想。

2.2、用地布局

物流仓储用地按规划结构分为管理商务服务区、普通仓库区、室外堆场区,海关

监管区,并以集约用地的方式有序组织各物流组团。考虑到园区的规模和产业特点,

公路运输是主要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仓储用地结合现状,布置在工业区西部和东北

部,靠近在区域交通道路交叉口附近,交通便利,易于货物运输与集散。

2.3用地规模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总用地面积145.77公顷,占工业区用地的7.36%。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3.1用地布局原则

总量控制,集中布置原则;

服务的指向性与多重性并重的原则;

配套齐全与便于使用的原则。

3.2用地布局

工业区以工业生产为主,人员相对一般城市较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较少。工业园区主要规划了研发、商业金融、餐饮、行政管理和休憩娱乐设施。其他公共设施可与小集镇区共享。

公共服务设施根据级别分为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片区中心两种类型。

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园区主入口附近,主要包括:

·行政服务中心

·商业金融中心

·商办科研混合区

片区中心:根据服务半径和产业布局布置,共4处,服务半径1000米,主要包括以下设施:

·食堂、餐馆

·银行、邮政分局

·门诊所、卫生室

·零售店

3.3用地规模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3.97公顷,占园区用地的1.21%。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3.42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C2):20.55公顷。

三、村庄拆迁及就业人员安置

规划区涉及行政村14个,农民3074户共9900人,园区就业人员53000人。规划范围内村民大部分迁入小集镇区和附近中心村,企业就业人员在小集镇镇区和丰南区范围内安置。

四、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六部分道路系统规划

一、现状

区内建成唐柏路、于唐线两条交通干线。规划于唐公路、唐爽公路分别从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通过园区,规划横三路从园区南侧通过。园区内其他为乡间小路,道路不成系统,需要重新组织路网。

二、规划原则

1、建立规模适宜、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交通网络;道路网布局应能够应对今后用地规模的扩展、交通结构的变化和交通发展的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为园区建设提供弹性发展的可行性。

2、规划园区道路应与周边道路相衔接,并与园区用地规划相一致,以促进土地升值,改进土地开发条件,带动工业区的建设。

3、在明确外围交通系统基础上划分内部道路等级,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4、道路规划需认真考虑现状道路、河流、林地、高压走廊等地形地貌,从长远利益出发,近远期结合;道路规划需与绿地系统、管线工程等专项规划相结合。

三、对外交通

完善园区对外交通,组织好园区交通与过境交通的衔接。园区的内部路网与外部路网连接舒畅。唐柏路、唐爽路、于唐路直接与园区道路连接,园区向南通过道路与横三路连接。

唐港高速公路从用地北侧经过,通过于唐路与其连接,是工业区对外联系的又一重要通道。

四、内部道路交通系统

1、道路系统规划

1.1路网结构

根据工业园区的性质与产业布局分为“五横五纵”,五横为五横包括北外环路、纬

三路、纬六路、纬七路、南外环路,五纵为西外环路、经二街、工业大街、经七街、东

外环路,其中工业大街为迎宾路。

道路系统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的园区内部机动车道路系统。

主干道:主干道为各功能区之间和本区与外部地区的联系道路。

次干道:次干道为各功能区中的主要道路,系统完整,可达性、互补性强,与主干

道一起能够提供最为便捷顺畅的交通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网络的作用。

支路:支路是主次干道的补充,强调与河网、绿地等自然景观结合布置。

1.2道路等级

主干道:道路宽度45米,园区内的地块不宜直接向其开口,双向6车道。

次干道:道路宽度30-36米,双向4车道,各地块宜直接开口在此道路上。

支路:道路宽幅20米,可根据园区需要进行设置。

2、转弯半径

2.1为满足拖车和货柜车等大型运输车辆的行驶,主要通道的转弯半径应不小于25米

2.2次要通道的转弯半径应不小于20米。

2.3园区内参与运输的道路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5米。

3、道路平交口展宽

主干道:每边展宽5米,从路口弯道切点起长100米,其中渐变段30米,直线段70米。

4、道路交通组织

工业园区有发达的主干道路网,路网密度合理,园区的交通组织以双向交通组织为主;工业园区货车出行率较大,同时通勤人口较多带来自行车出行率较大,对机动车交通影响较大,因此,主要道路上应设置非机动车道或非机混行车道才能满足自行车的连续交通,在主要道路路口,原则上采用自行车,行人和机动车分离的措施,建设隧道或天桥、具体交通组织方案建议如下:

挖掘现有路网潜力,注重对现状道路的改善,对平交路口进行拓宽,渠化,建设行人

过街设施。减少灯控路口,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对过境交通、跨区交通和区内交通根据道路功能予以分流。

对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机动车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行人交通和车辆交通根据道路功能和道路横断面布置进行分流。

五、广场规划:

为加强园区主要入口的环境意象,结合保留的林地与安全避难场所的功能需要,结合周边公共设施和水系,规划一处主要广场。位于综合服务中心前,并考虑与文化娱乐区和体育中心结合,形成多功能的中心广场。规划面积为5.7公顷。

六、交通设施规划

1、加油站

园区规划2处加油站,加油站结合公共设施用地和仓储用地布置。园区内加油站参照国标设置。

2、社会停车场

规划总共设置4处社会停车场,停车场的设置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块在使用上的属性不同以及开发强度的不同,在便捷、方便的原则下靠近交通性道路设置,每处用地面积0.8-2.4公顷。

第七部分绿地系统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供规划区人口生活工作质量的角度,进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园区内外自然环境特征,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形成完整的地区绿地系统,发挥绿地的综合效益。

2、工业园区建设结合环境保护,尤其注意不同用地之间的隔离与防护,合理布置防护绿地,大力提高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强道路绿化建设。

二、绿地系统规划

工业园区以生产功能为主,游憩人员较少。绿地主要规划为景观性和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

1、防护绿地

由于工业园区的三类用地较多,污染较重,因此在工业与镇区之间留出50米防护绿地,以减轻工业区对周围村镇的影响。工业区周边控制50米防护绿地,与周边村镇的距离大于200米,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河道两侧各控制20米防护绿地,110kv架空高压线两侧控制20米防护绿地。

2、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采用点线结合的布局方式,在园区结合水系分散布置滨水绿地;在园区中部结合公共设施中心规划一处大型公园绿地;另外在片区中心结合公建布置小型公共绿地。

3、地块内绿地

地块内绿地包括厂区公共绿地、厂区道路绿地、厂旁绿地。

工业企业厂区应设置成片集中绿地,辟建厂区小游园,供职工工作之余休憩、娱乐

并美化环境。.

三、水系规划

园区内的水系予以保留,并有意识的向组团内延伸,结合园区服务中心扩大水面,

形成较大的湖面。

尽量保持水渠的线形、走向和宽度基本依据自然现状,不作大的改动,减少水渠整

治的投入。水渠两侧各控制20米的防护绿地。

四、绿化配置

1、以乔木为主、草坪为辅。

2、选择耐碱性好、抗病虫害、减噪滞尘净化能力强的乡土树种。

3、行道树宜挺直、整齐、枝叶浓密。

第八部分空间景观规划一、规划目标

根据产业特点和现状条件,合理组织建筑、道路、绿化等景观元素,打造富于个性

的园区空间景观环境。

二、空间景观规划

1、绿化景观

工业园区区内有多条河道水系资源,景观资源较好。规划重点是以水渠、河道和

主要道路绿化为骨架,构筑整个园区的自然渗透的网状绿化格局。形成由园区生态公

园、道路绿带、滨水绿化、广场等构成的多样化的景观空间系统。

整个景观空间系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通过景观核心、景观轴线加以引导和控制。

景观轴线沿主要道路展示街道建筑形态及其公共空间,规划共两条。东西向轴线,

南北轴线,园区的行政、文化、体育、商贸等大型公建布置在此区间内。绿化景观轴

线主要沿河绿化带及规划道路绿化带展示。

2、景观核心:

景观核心包括园区广场、主要干道的对景群、园区主要出入口等代表园区门户的窗口地段三类空间。

3、建筑色彩

建筑整体风格为现代风格,工业建筑色彩宜采用白色、蓝色等体现工业建筑特点的色彩。公共服务设施的色彩宜采用淡雅的颜色。

4、夜景照明

园区的重点照明地段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人流集散空间,包括绿化广场及主要公共建筑群、区域标志性场所。

道路照明按照道路的等级加以区分,以加强引导和辨别的功能。景观道路可通过道路绿化照明或广告灯箱的处理达到突出的景观效果。

第九部分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期限和建设规模

近期建设期限为2010-2015年,到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892.6公顷。

二、近期发展目标

规划综合考虑实际,对工业区进行滚动发展,近期开发考虑便于工业启动,结合原来的瑞丰、凯恒钢铁两大集团的基础,大力发展钢铁及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建设一批钢铁深加工项目、运输装备项目、现代物流项目及其他新兴产业项目。行政办公、研发、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仓储物流设施基本完善;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近期依托瑞丰、凯恒两大钢铁集团进行发展,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规划工业用地

位于在瑞丰集团以北及东南区域,北部工业用地在凯恒集团以北、以东区域。

2、仓储用地

规划北部仓储用地布置在唐柏路以南、宋家营村以东的区域。规划南部仓储用地布

置在用地东北部,于唐路以西的区域。

3、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在高压线以北,迎宾道两侧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

餐饮服务等用地。

四、近期建设内容

近期建设目标是启动工业发展,并配套相应的公共设施。根据目标,近期建设内容

主要分四个部分:

1、建设启动道路。建设园区东西,南北两大轴线景观大道。

2、启动产业发展。以瑞丰钢铁企业为依托,启动北部工业园区;依托唐柏路,启动仓储

物流园;以凯恒钢铁企业为依托,启动南部工业园区。

3、建设中心区。适时启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塑造园区形象。

4、在规划区西南部建设污水处理厂。

第十部分管线综合规划

一、管线综合概况

工业园区内设置了给水、污水、雨水、供热、燃气、电迅和电力管线。各类管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二、管线设置原则

1.各园区内管线相互协调,并于中心城区相衔接。

2.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总体遵循热力、电讯、雨水、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北侧或西侧,给水、燃气、电力管线布置在道路南侧或东侧的原则。

3. 各类管线的综合布置应满足相关规范。

三、管线埋设顺序

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子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

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

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四、管线避让原则

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第十一部分给排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1依据《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相关规范法规,

结合现状用水情况,确定各项用水指标。

1.2严格保护水源,对已污染的水源应立即加以

治理。

1.3充分利用处理后的污、废水,发展中水,用

于冲洗,园林河道等景观用水,增大水的重复利用率。

1.4工业用水应严格控制,禁止上马耗水量大、

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调整产业结构,现有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应该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增加水的重复利用,降低水的消耗量。

1.5调整地下水开采结构,优先考虑使用地表水,

加强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回灌。

1.6加强用水管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

1.7给水管网环状布置,以确保安全供水。

1.8给水压力宜满足多层建筑直接供水,如局部

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设置局部增压泵站。

2、用水量预测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结合园区性质,确定用水指标和日用水量。生活用水指标采用地均用水

指标。

中水回用指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规划水量的70%采用市政水源,30%采用中水;工业用地中水水量在无具体资料情况下,暂按50%控制;道路广场及绿地全部采用中水。工业用水根据

工艺要求确定,园区用水重复利用率综合平均取90%。园区中水利用率综合平均为67.34%。供

水日变化系数取1.3,未预见用水量取市政用水量的10%。

工业园区用水量预测一览表

工业园区分质供水水量预测表

规划年利用市政水源水量为993万立方米/年,自来水厂日供水规模为3.6万立方米/日。规划年利用中水量1233万立方米/年,再生水厂最高日供水规模为4.4万立方米/日。

3、供水水源

根据工业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工业区生活给水由沙河地表水供给。

充分考虑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工业区部分除生活用水以外的用水由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回用中水供给,中水最高日供水规模为3.5 万立方米/日。

水源保护:在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企业、度假村、游乐园、疗养院等。地下水以饮用水开采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内为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以30-200米范围内为二级保护区;以200-800米范围内为准保护区。地表水以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至上游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下游外边界局一级保护区外边界不得小于200米。

4、生活给水工程

4.1、工业区南北区设两地表给水厂,供水规模均为1.8 万立方米/日。

4.2、给水管网布局

管道尽量沿主要街道铺设,照顾大用水户和主要用水单位,以安全、经济、合理为指

导思想,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主干管,管径为DN200~DN500,考虑管道维修,设有必要的控制阀和泄水阀。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

当管道线路不可避免需要靠近发震断裂带时,应避开一定距离;避开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规范规定的要求。当管道线路不可避免需要通过发震断裂带时,应尽量与断裂带正交;管道应采用钢管或聚乙烯(PE)管(无压、中低压管道);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周围填充砂料;断裂带两侧的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关断阀(宜采用振动控制的速闭阀门),以及时控制震害。

5、中水给水工程

5.1、中水量

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污水全部深度处理,除去污水厂自用水,中水最高日总供水量为4.4 万吨/日。两个污水处理厂中水供水分别为:北部2.0万吨/日,南部2.4万吨/日。

5.2、中水管网布局

中水主干管沿主路敷设,根据中水用水大户敷设管道。工业区内中水以环状管网布置,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1、确定排水体制,污水处理要实现面源治理与点源治理相结合,工业企业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需达到排入地表水体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需达到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方可排放。

1.2、雨水充分利用现状管渠,结合自然地形,做到分区就近排放。

1.3、结合工业区防洪规划,对县城主要河道进行清通疏浚,使其达到防洪排涝标准。

1.4、加强工业区内河道管理,严禁污水排入。

1.5、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政污水处理与用户污水处理有机协调。

1.6、充分利用地形,沿城市道路埋设污水管,自流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设计应在竖

向设计指导下进行,避免因局部地势较低,降低整个污水管网敷设标高,从而增设污水提升泵站。局部地势较低处可抬高竖向,解决污水排水问题。

2、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式排水体制。

3、污水工程

3.1污水量按平均日给水量的80%计,平均日日产污水量

4.8 万吨/日。根据工业园区地

形、布局及现状,在工业园区内设置两个污水处理厂。北部污水厂为扩建现有污水厂,平均日处理规模为2.2 万吨/日。南部污水厂为新建污水厂,日处理规模为2.6 万吨/日。

3.2污水排放以主路敷设污水管主干管,污水管依地势随路坡敷设,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3工业污水处理要求达到现行《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有关规定后,再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4、雨水工程

4.1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唐山市暴雨强度公式:

q = 935*(1+0.87*LgP) / (t)0.6

Q = F·ψ·q

式中:P ——重限期,取P=1a

Ψ——径流系数,取ψ=0.5;

q ——暴雨强度

F ——汇水面积(ha)

Q ——设计雨水流量(l/s)

t ——设计降雨历时,t=t

1

+mt

2

(min)

t

1

——地面集水时间,取t

1

=15min;

t

2

——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m ——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取m=1.2

F——管段服务面积(ha)。

4.2根据工业区规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废水受纳体的位置,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划分工业区排水分区。

雨水管网布置详见“排水工程规划图”。

5、雨洪利用

5.1充分利用城市排水系统、公园水面和周围坑塘,建设城市雨水调蓄系统;

5.2建设雨水储存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作为生活杂用水;

5.3推广渗水型铺装,让雨水直接回渗地下,减少降水径流量,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

快、能发挥综合效益的生态型利用方式,不过,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需要建设较大的蓄水设施,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管理也有一定难度;

5.4改变城市河湖水系防渗工程模式,既解决地表水的大量渗漏又能提高地表水体自净

能力;

5.5改变传统设计方式,降低绿化带标高,充分利用降水;

目前对城市雨水只能采取小范围分散利用。新建用于渗蓄雨水的绿地竖向标高应低于周边道路,以利于调蓄雨水,对已建绿地要逐步改造围埂护拦将雨水导入绿地;人行道、小区道路等采用透水路面,加大雨水渗透量;鼓励居住小区、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建设雨水调节池,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第十二部分电力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工业园区供电情况:

现有变电站:唐山瑞丰钢铁有限公司北侧110kv变电站,容量2×50000KVA;南侧小集镇110KV 变电站,容量2×50000KVA。唐山友明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容量2×50000KVA。唐山东华钢铁有限公司小集镇110KV变电站,容量2×50000KVA。唐山瑞丰钢铁有限公司北侧110kv变电站电源由北侧复兴路220KV变电站引来,唐山瑞丰钢铁有限公司南侧小集镇110KV变电站、唐山友明钢铁有限公司110kv变电站、唐山东华钢铁有限公司小集镇110KV变电站的电源均由西侧宋家营220KV变电站引来。

唐山瑞丰钢铁有限公司现有烧结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为4万KW/小时。

二、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在负荷预测时,主要采用“分类用电综合指标”,根据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逐一进行了负荷预测,详见下表: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工业园区用电负荷预测一览表

三、电源规划

根据负荷预测值,本着电力建设必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技术长远发展目标,规划新建110千伏半户外变电站一座,规模为2x50000KVA,预留用地0.5公顷。电源来自西侧宋家营220KV变电站,位置见图。

四、规划原则

1、为将丰南小集镇工业园区建成技术较先进、经

济合理的现代化电网,确定10KV以上采用架空线路供电,10KV及 0.4KV低压配电网宜采用电缆线路。

2、采用电压等级为110KV、10KV及0.4KV。

3、10KV配电网应依据变电站的位置和负荷分布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分区配电网应有

大致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将随新增加的高压配电所及负荷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4、高压走廊宽度指标如下:

110KV高压架空线路规划走廊宽度为15~25米。

5、电气节能

在本工业区钢铁企业推广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烧结工序的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烟气余热回收可发电20kWh,折合吨钢综合能耗可降低约8千克标准煤,从而促进钢铁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本工业区道路照明均采用太阳能路灯,以实现节能减耗。

第十三部分电信工程规划

1、通信工程

为了满足园区内部及与外部的通话要求,工业及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0对线/公顷、办公用地60对线/公顷、其它用地5对线/公顷。

经计算整个工业园区需市话线路约7100对线。规划在园区设终局容量为11000门的远端电话模块支局,布置在行政办公的规划地块内,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在商业块内设置2~3处电信交接间,在行政办公、每个工业用地内设置1~2处电信交接间或1处电话远端模块局;在普通仓储区用地内设置1处电信交接间;电信交接间应靠近所辖区的中心位置,一般宜设在楼房的首层,也可与其它公用建筑物合建。

2、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目前正处于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逐步向第四代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由于移动通信系统用户端设置在基站,并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较紧张,移动交换局一般不单独占地。在用地条件允许时可将多个移动交换局设置在同一局址内。

移动通信机站一般不单独占地,服务范围约 500~1000米,所需建筑面积约40~60平方米。

3、接入网络工程

建设以高速网络为基础、覆盖规划园区生产厂房、行政办公、商业娱乐等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主干采用以太网技术,实现宽带接入和全功能的综合数字服务,完成重点企业“千兆到楼幢,百兆到楼层,十兆到用户”的建设。

4、广电工程

电视用户:工业用地规划5个用户/公顷,商业娱乐、办公用地规划60个用户/公顷,经计算可知本园区的有线电视用户约为9000户。本工业园区的有线电视信号由县城现在的广电站或广电分中心。

有线电视传输网采用光缆网,可以增大传输容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每500~1000户为一个分配网组团与光端机相连接。

光端机站的设置本着尽可能在本机站覆盖的各分区分配网组团的中心,并设在建筑物的首层,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其它公用建筑物合建。

有线电视系统传输线缆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并与电信线路共管路。有线电视光缆由县有线电视中心埋地引来有线电视光缆至光端机站,由光端机站采用电缆(或光缆)沿管道埋地敷设,分别引至各单体建筑物。

5、微波通信工程

微波通信是国家电信传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抵抗自然灾害、战备通信中担负着通信保障作用,要保护好现有的公用微波通道,确保微波通信在平时及紧急情况下的畅通。本规划区内不再增设新的微波通道。

6、通信管道

通信管道原则上敷设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上。管道容量满足各类电信网、各类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信息化网络等多种通信线路需求。管孔数为主干管道12~15孔,一般道路6~12孔。电信管道埋设在人行道下,埋深0.8~1.2m,管道坡度一般为3‰~4‰,不宜低于2.5‰,主干管道弯曲时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36米,电信管道每隔约120米设一座人孔井。

7、邮政工程

规划区内建设相对独立的快速干线邮运网,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形成布置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通信网络,使通信技术朝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

化方向发展,更好地为规划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在工业园区规划3座邮政所(由于园区主要为工业区,故服务半径按2km考虑),附设在其他公用建筑物内,需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在商业、办公、主干道路等便利场所设置一定数量的信箱、信筒,以方便群众使用。

第十四部分供热工程规划

一、供热现状

1、小集镇工业区供热由各企业分散采用锅炉房供暖或部分利用自产余热供暖,无集中供热锅炉房和区域供热管网。

例如: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燃气使用情况:高炉煤气产生量为49.6×108m3/a,转炉煤气产生量为3.04×108m3/a,高炉煤气回收量为45.6×108m3/a,回收利用率为92%。至2010年2×110t/h纯烧煤气锅炉和2×25MW凝冷式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高、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率达100%。凝冷式发电机组余热可用于小集镇工业区供热。炼钢转炉及轧钢加热炉蒸汽产生量共为25.36万吨/a,年供热蒸汽消耗量为6.37万吨/a。仍有余量用于工业区供热。唐山市远征汽车摩托车附件有限公司供热情况:4吨炉,供热面积1万平方米。

2、其它形式采暖

其它供热方式有电采暖、燃气采暖两种,这两种采暖方式目前应用很少。

3、存在问题

小锅炉热利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是冬季大气污染源之一。

小集镇工业区钢铁企业余热潜力大。目前,有的企业经技术改造,高炉、转炉煤气得到回收利用发电以外,仍有大量余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供热负荷预测

1、采暖热指标

在规划阶段难以获得各类建筑(特别是工业建筑)的分项数据,因此采用估算热指标。各类建筑的实际耗热量与供热运行方式、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等有密切关系。虽然目前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是由于施工安装过程中存在施工单位擅自更改设计、减薄保温层厚度的现象,新建建筑实际耗热量比设计值偏大。

根据小集镇工业区建筑物围护结构实际情况及室外气象条件、《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随着节能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工业区采暖热指标如下:

2010年:行政办公建筑: 50W/m2

商业金融建筑: 60W/m2

工业建筑(工业附属办公建筑) 20W/m2

2、规划范围采暖热负荷按下列方法计算:

n

Q =3

10

.

.

A

q

q -采暖热指标,W/m2

A -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建设用地供暖功率预测如下表:

表8-3 小集镇区供热量预测一览表

说明:供热指标指每建筑平方米供热负荷,热负荷计算时用地考虑一定容积率。通过上表统计可知,工业区供热负荷约306.3Mw。

3、供热站规划

工业区利用钢厂生产中的余热可实现集中供热(供冷),具有余热充分利用,热效率高、相对燃料消耗少,有利于环保,节约劳动力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工业区现状钢铁企业余热大多没有充分利用,规划利用钢铁企业余热进行工业区统一供暖,在钢企建一级换热站生产热媒为高温热水t=130/70℃,经工业区供热管网输送到各用热单位,各用热单位(或小区)建二级换热站,经二级管网送到个用热单元。在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地方,由用热单位根据供热需求配建相应的土壤源热泵系统,满足各单位供暖(冷)需求。 4、管线系统规划

管网沿道路直埋敷设,开始以枝状布置为主,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主环路要实现环状布置,以利运行和节省投资。

三规划供热热源

1、能源结构

小集镇工业区目前的主要能源供应仍然是以燃煤为主,电力供应还比较紧张,长输天然气管道通气后,供气量以及成本偏高也抑制了作为主能源的选择。根据已实现天然气供热的北京等城市看,天然气成本偏高,供热企业每消耗1m3天然气,成本增加18元,无论企业还是用户均难以承受。天然气作为集中供热的主能源在一定时期内尚不具备条件。

在能源结构近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小集镇工业区发展以钢铁企业余热为主的集中供热仍然是首选的供热手段。

从环境改善和节能减排来看,城市集中供热热源,无论采取热电联供或大型热水锅炉,都有可能采用高水平的洁净煤技术(高效率的除尘、脱硫、脱氮技术,烧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来解决。结合小集镇工业区本身的区位优势,确定能源结构路线为,以钢铁企业余热发电、余热供热为主,其他能源为补充的能源结构。

2、供热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产业政策,并结合小集镇工业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其它方式为补充的供热方式。

3、空间布局

按照“热电联产、余热发电、以热定电、综合利用”的原则,划分供热区域,确定近、中期以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余热热电厂作为供热热源点,南北各一处,以满足工业区供热要求。4、规划原则

热源设置以《小集镇工业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为依据。热源的设置原则如下:

根据现状及规划热负荷确定新建热源厂的位置、规模和数量。热源建设应同步或稍超前于工业区建设的热负荷发展需要。近、中期利用现有余热热电厂,实现热电联产。打破行业和行政分割管理体制,统一考虑热源分布与建设。近期以建一级换热站敷设工业区主供热管网和建二级换热站为主,中期以敷设工业区主供热管网和建一级换热站、新余热热电厂为主。

5、热源规划

根据以上原则,小集镇工业区的集中供热规划热源近期依托现有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余热热电厂(北),中、远期建设新的余热电厂(南),建设小集镇工业区的集中供热热源。

综上所述,根据小集镇工业区的实际情况。其供热应以余热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的供热体系,以确保供热的经济性。

第十五部分燃气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小集镇工业区目前已有天燃气管道输送到雷诺陶瓷公司,管径小,压力低,不能满

足工业区的需求。目前居民燃料主要为瓶装液化气。近期建设液化石油气储气站一座,

满足镇区及园区内各村庄居民用气需求。远期根据镇区及工业园区需求,将液化石油气

储气站改造为天然气调压站。场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天然气管网输配系统由调压站、天然气中压管网、调压箱、及小(厂)区和室内管

道系统组成。中压管网布置成枝状管网。

气源及供气方式:

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远期使用冀东油田天然气气源。供气方式远期全部采用管道

供气,规划布置天然气门站及高中压调压计量站和天然气管道。近期以瓶装液化气供气

为主。远期管道按照天然气供气标准设计,为远期实现天然气管道供气创造条件。供气

对象优先考虑民用,逐步发展工业用户。

二、用气量预测

公建用气取居民用气的15%,工业用气指标取50Nm3/ha·d。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为气源,液化石油气低热值108MJ/Nm3,工业企业气化率30%。远期采用天然气,天然气低热值

35.85MJ/Nm3,工业企业气化率90%。

园区至规划期末天然气用气量约10 万Nm3/d。根据近期规划规模,预测近期建设范围内液化石油气用气量为1.28 万Nm3/d。

三、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1 输配系统组成

门站——高中压调压站——中压管网——专用调压站(工业用户专用站)或中低压调压(箱)——用户或低压管网。

2 压力级制

园区内供气压力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中压管起始压力0.4Mpa,末梢压力大于0.2Mpa,各用户采用低压供气。

3 门站及调压计量站

高压天然气由冀东油田至唐山分输站沿唐柏公路引入,规划在唐柏路南、工业大街西侧布置天然气门站及高中压调压计量站1 座,规模为10 万Nm3/d,占地0.5 公顷。近期天然气未通时可作为园区液化石油气储配、供应站。

4 燃气管网布置

园区内部采用中压管网输配系统,中压燃气由规划的门站及高中压调压计量站供应。区内市政道路布置燃气中压管道,中压管道设计压力0.2~0.4 Mpa,地块内部布置中低压调压箱及低压管道,低压管道供气压力3.0 千帕。

燃气由中压管网至各用户计量调压箱,经调压后供应用户使用。地块内调压站或调压箱结合各地块布置于隐蔽处,利用绿化遮挡及防护,同时要方便管线的进出,具体位置由各地块燃气管道系统设计时结合小区总平面布置。规划沿区内道路敷设燃气管,燃气干管形成环网,提高供气安全性。燃气支管可采用枝状布置,

具体布置见燃气工程规划图。

第十六部分环境保护规划

一、现状

1、大气环境质量

区域内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HCl和二甲苯1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工

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值,非甲烷总烃

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值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厂界浓度,区

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2、水环境质量

监测结果表明小集镇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Ⅳ类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地下水质量较好。

3、声环境质量

2010年7月18日监测结果表明,规划范围内的村庄(以深港村为代表)声环境质量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的要求;规划范围内已形成的产业聚集

区(以

瑞丰钢铁公司、友明钢铁公司所在区域为代表)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唐柏公路两侧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规划范围内各类区域声环境质量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

二、规划原则

与建设现代化城镇相适应,不断提高城镇环境质量,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

良性循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严格控制影响

城市环境的大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24p 上传时间:2011-04-08 1.82MB 下载量(31) 收藏次数(0) 推荐次数(0)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目的 第二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原则 第三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和规划期限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三节城区用地布局和组织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和绿地规划 第六节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节城区供水工程规划 第八节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九节城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十节城区通信工程规划 第十一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二节城区供热工程规划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四节城区防灾工程规划 第十五节城区环境保护和环卫工程规划 第十六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 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节远景规划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表1市域国、省干道公路规划表

附表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4北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5北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西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7西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8老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9老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0南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11 南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2 中心城市各级道路功能及规划要求表 附表13 中心城区各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功能划分及规划要求附表14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每标车建筑及建设用地指标附表15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表 附表16 中心城区水厂规划表 附表17 中心城区各分区污水量预测表 附表1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表 附表19城区各层次中水系统功能及管理表 附表20 中心城区远期(2020年)通信业务量预测表 附表21 中心城区燃气量预测表 附表22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附表23 老城区城市道路现状表 附表24北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5老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6西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7南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8 承德市近期建设规划用地平衡表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