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谈南闸民歌中儿歌童谣

谈谈南闸民歌中儿歌童谣

谈谈南闸民歌中儿歌童谣

金矿杨凤

原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星在南闸采访乡土民歌时就断然,说南闸民歌密度及民歌手密度在全国罕见,是一所不可多得的民俗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单林博士说南闸民歌涵盖了中国所有的民歌。从我们多年来对南闸民歌的搜集来看,南闸这小地方的民歌宝藏确实异常丰富。

就谈民歌中的一个分支儿歌童谣来说流传的是既多而又美。金矿是南闸民歌的主要代表传承人,研究了几十年的南闸民歌。杨凤同志做了十五年的幼儿教师,一直对儿歌童谣情有独钟,对此都有较深的体会。下面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专门谈及它。

首先得谈谈儿歌童谣的概念。这里为什么要把儿童两个字分开,应该有它特殊的道理。儿和童是人生起步的两个具体不同时段,儿时只能是人生最初的萌发,刚出生时称之为婴儿,起步学语后即称之为幼儿。而童年应该是说比幼儿还大一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人生思想和生活动机。再大那就是进入少年了。

歌与谣又是两种类别,歌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乐感语言。是一种音符跳跃的声音。而谣却不是音乐,只是一种很流淌的话语,或者说是一种口语。儿歌多不是婴儿和幼儿自己的创作,而是母亲、父亲、祖辈、保姆、幼儿老师的灵感创作,通过幼儿语言唱给幼儿听,或者教幼儿演唱。而谣呢则多是孩童在有智商头脑之时的最初创作,里面夹带着好多的童趣游戏语言。它没有音乐只是一些很顺口或者像数来宝那种连殊转韵段子。既方便练习说话,又是在开启智慧之窗。

我们在搜集南闸民歌中的儿歌童谣时,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广角地采访征集和收集,搜集对象多是一些老年人的珍贵回忆,有的是曾做过老保姆的老年妇女(旧称老妈子),还有就是一些老教师、当年的老儿童。为了作资料记载,对传统题材不予放过。

传统的儿歌童谣多是老年人的回忆之作,特别是一些高寿老太师,早年多是从不同的地方嫁到白马湖水乡,地域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模式。同题材的作品但基本上大同小异,根本民间文学遗产挖掘要忠实记录的要求,我们把不同版本的作品尽量保持原貌地作出记录,并对流传时代和流传地区做一点简单的注释,为后来人了解其背景提供索引。

从条目上划分,我们主要把它分为两大项,也就是“儿歌”与“童谣”。这里就先来谈谈白马湖畔的乡土儿歌。

儿歌多是带音乐旋律的演唱,这种音乐旋律的音乐元素比较简单,音阶的跌宕差度不大,很婉转低沉,不激越不强烈,多是母亲在哄小宝宝睡觉的摇篮曲和催眠曲,歌词中既调度儿童语言,又调度母爱语言,富有很质朴的情感。

世界上有摇篮曲几百种,而白马湖水乡的摇篮曲却很有一点特殊。这里的摇篮可不是那很精致的温柔箱,只是天然的小渔船的船舱,父母还在一边劳动作业,在撒网捕鱼,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亲自动手推动摇篮哄小宝宝睡觉。原来那只是小渔船在随着波浪的颠簸摇晃,小宝宝渐渐地进入甜蜜的梦乡。

歌词是天然生态的,也是轻柔的,三段体,很像通常的创作歌曲。歌词是这样的,“风儿不吹,树儿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要睡觉,小宝宝要睡觉。风儿不吹,浪儿不高,小小的船儿轻轻地摇,轻轻地摇轻轻地摇,小宝宝快睡觉,小宝宝快睡觉,风儿不吹,云儿不飘,夜晚星空静悄悄,夜晚星空静悄悄,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睡着了。”有树有浪有云,有鸟有船有星,自然风景怡然优美恬静。既递进而又有层次,内容也丰富。

根据音乐家们分析,这很可能是一首较为现代的创作歌曲。但也是一种自然的心声流露。我们曾向眼下已经八十五的赵广桥老人了解,他说这是抗战时期新四军文化工作队晓星同志教会他们演唱的。说到新四军文化工作队,那可是新四军四师的一个文艺团体,一九四三年,曾在我们南闸水乡湖荡里的村庄坚壁清野,他们在这里是一边排节目,一边教妇女唱歌识字,还一边参加生产劳动。当时除了教一些抗战歌谣以外,还教一些妇女翻身歌谣。晓星同志应该是一位会作曲的音乐家,他也许是看到白马湖边这一真情实景而萌动创作了这首摇篮曲。这里没有战争的硝烟,是一种安宁和美好,所以它能够一直流传至今。

还有一首“小宝宝讨喜宝”一首儿歌,也很有意境,歌词是这样的“小宝宝讨喜宝,睡觉不哭也不闹,爸爸妈妈去劳动,回家带个大元宝。”

“妈妈缝衣多辛苦”这首儿歌则是出之小宝宝之口,歌颂母亲做衣服的辛苦,这是我们当时上幼儿园时,老师教唱的。“窗外天上满天星,屋里亮着小油灯,每天半夜到三更,妈妈灯下一针针,妈妈缝衣多辛苦,我穿棉衣要爱惜”。是的

早年,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都是妈妈每天夜晚在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为什么妈妈要在夜晚缝呢,因为爸爸妈妈白天要参加生产劳动。这首儿歌正是一首母爱主题的好典范。

乡土而又传统古老的儿歌还有夜啼歌,歌词是这样的:“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小儿郎,走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这首儿歌里表现了某种封建迷信色彩。说小宝宝每到夜里总是夜啼哭闹,那时候没有儿科医院,不知道小宝宝哭闹还是身体哪里不舒服,要解决这个办法,也就是请私塾先生用红纸写一首夜啼歌贴在大路口的显眼处,让过路的人念一遍,这样小宝宝就会不哭了。

总之白马湖畔的乡土儿歌内容很是丰富,都是很淳朴的歌词语言。句式简单没有痛苦,没有悲哀,没有战争,没有政治,是一片很纯净的童心蓝天。

南闸民歌中童谣比例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搜集到近两百首。多是没有音乐旋律的顺口溜。童谣的内容很是广泛而又复杂,有开启智力的智力游戏,有反映时代的儿童心声,还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渴求,都是取材于儿童的各种趣味生活和娱乐生活。

开启智慧之窗的童谣有数数类,有的复杂数字显得很深奥。像“天上黄河十三弯”,这大概是在夏天满天星斗的夜晚,母亲指着星空中的银河进行数字数数,天上黄河十三弯,一个弯里三棵树,一棵树上三个杈,一个杈上三个枝,一个枝里三个窝,一个窝里三个蛋,数出来就是聪敏宝贝蛋。这种数列游戏太复杂,一个成年人也很难立时就算出答案来,但这也表明了母亲对宝贝的急切的希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什么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也有的说是一条板凳四条腿,两条板凳八条腿。这是让大一点的儿童猜的,就像饶口令一样,看谁能够数到数字最多的点。

有希望儿童尽快成长的,将来希望儿童长大了苦钱发财致富的。有“小板凳,跺跺崴,捅个窝子发发财,小板凳,跺跺崴,捅个窝子就发财。”这小板凳就是对宝宝的指代。很有点形象。

白马湖边的渔村有好多童谣是很形象地叙述渔民生活的。像“鲤鱼鲤鱼千千,逮个鲤鱼腌腌,吃半边留半边,再留半边到春天”。这首童谣又预示着生活要勤俭节约,要知道节约储备,到春天青黄不接时,再吃另外半边的咸鱼。

还有一些是表现传统童趣思想的童谣,估计已经年代已久,看不到潮流岁月的痕迹。像“风来了雨来了小和尚妈妈夹个鼓来了”,这里表现的是在干旱年份缺雨,突然雷雨大风。这时候那些很自由放荡的孩子们,充满野性地在野外欢呼,既是一种胜利的自豪,更有一种开怀的喜悦。把那种很自然理想的童趣岁月表现得淋漓尽致。

像“蕖蕖菜”则又是表现旧年水乡农家生活的苦难。“蕖蕖菜,一肚子水,妈妈养个苦死鬼,爸爸说的撂下河,妈妈说的叨叨鬼。”当年每家都有小孩子好几个,幼小的孩子由于母亲的奶水不足,加之身上有些病痛,没有治疗。小孩子就是整天地啼哭。这个爸爸整天地劳累,回家后又听到孩子不住嘴地啼哭,显得心烦意乱,就想把这整天啼哭的苦死鬼丢弃掉,而还是母亲舍不得,妈妈不允许,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说还是留着吧,以后长大了谈谈说说,叨叨鬼也是好的。

还有的童谣是明显地表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是旧传统习俗男尊女卑的印记,像“男子汉,能干干,沿街跑,一条汉”,“小丫头,少路走,不出门,锅门口”。所以,在白马湖水乡就有男孩子叫沿街跑,女孩子叫锅门口蹲的说法。还有“和尚和尚一条汉,丫头片子没处站”,“窑碗不是盆,女人不是人”。到建国后,提倡妇女翻身的时代,这些童谣也就很自然地退出历史舞台。

二零零九年,南闸民歌被批准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民歌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儿歌童谣,我们民歌工作也予以了高度重视。这二年,我们对儿歌童谣进行了系统整理,并把民歌进课堂作为民歌传承推广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南闸中心小学,南闸中心幼儿园把这种传承作为主要活动项目进行开发利用。在这里我们认为,民歌进课堂的教育应该有一个尺度和力度。对于自然生态的儿歌童谣我们要留存和传承继承,对于那些行将灭亡的旧观念的儿歌童谣,也要让目前少年儿童幼儿熟悉和了解。既是一种学习的借鉴,更是一种新儿歌童谣创作的鼓动,我们在少年儿童中要认真讲习儿歌童谣的形成特点以及儿歌童谣中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激发起少年儿童即兴创作一批新儿歌童谣。让南闸民歌中儿歌童谣在新时期得到血脉传承。为南闸民歌的长时代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