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风化雨万壶春 宜兴紫砂解放壶的收藏与鉴赏

东风化雨万壶春 宜兴紫砂解放壶的收藏与鉴赏

东风化雨万壶春 宜兴紫砂解放壶的收藏与鉴赏
东风化雨万壶春 宜兴紫砂解放壶的收藏与鉴赏

东风化雨万壶春宜兴紫砂解放壶的收藏与鉴赏

江苏宜兴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其特产紫砂壶造型丰富,技艺奇绝,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兼实用与审美为一身,是世界陶苑的一支奇葩。

上世纪的1949年初,经过八年的抗战与三年的内战,宜兴城内外破坏严重,紫砂产量锐减,制壶艺人只剩二十多人,紫砂壶艺人陷入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绝境。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以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德七位名师为首,组织了37位紫砂艺人成立了紫砂工厂,隶属宜兴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名壶。1955年―1956年,又以紫砂七老为首,带领蜀山、前墅等地的紫砂艺人组建了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出口中高档茶具。

1958年4月,宜兴蜀山,汤渡与中袁、潜洛28户手工艺人,加上合新陶器厂,共同成立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全厂有职工2000余人,艺徒300人,从此紫砂壶艺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党与政府的雨露阳光下,改天换地万象更新,枯木逢春欣欣向荣,走向了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

旧社会被人轻看的紫砂艺人们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从而调动了制壶创新的积极性。他们以扎实的制壶功底,从建国

至文革的15年间,制作了不少传统的壶艺产品,其中不乏名家高手之作。

笔者收藏紫砂壶20余年,除收藏民国壶、文革壶外,还收藏解放壶。现将所藏8把解放壶分别加以介绍:

1.双色高梅壶(图1),近现代制壶名家汪福庭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外销产品,壶高14厘米,口径5.5厘米,容量60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印“汪福庭”,壶底钤阳文篆印“中国宜兴”,三色泥料制作,色调高雅,赏心悦目。

高梅壶是紫砂花货中的经典器型,民国壶艺名家冯桂林、壶艺高手杨阿时常有制作。这把双色高梅壶以花瓶为基型,绿色的五瓣梅花筋纹壶体似瓜若果,新颖别致,黄色的闲梅,笑傲寒冬,与红色的梅枝交相辉映。树叉流、树枝钮、树桩把,弯曲有度,生机盎然。此壶用泥独特,制工精良,梅花战严寒斗冰雪的高雅之气跃然壶上。全壶气宇轩昂,古朴雅致,是解放壶中梅形花货之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双色高梅壶是笔者几年前从香港古玩店收得。回想当年宜兴紫砂工艺厂为了出口创汇,将这类高档名壶贱卖海外,今日因笔者的壶缘,得以回归大陆,赌壶生情,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汪福庭(1926-1993年),小名汪老虎,出身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宜兴汪氏家族以善制竹类花货而享誉壶艺界,其父汪宝根(1890-1954年)是民国著名的壶艺家。1944年,

18岁的汪福庭随父学艺,壶艺得其父真传,40年代后期,有些钤“旭斋”与“宝根”印款的名壶实为汪福庭所制。解放后,汪入社进厂,专制高档名壶。其传世作品有四方隐角竹顶壶、竹段壶、高梅壶、矮梅壶等。

2.梅段壶(图2),现代制壶名家李芹仙上世纪60年代初的产品,壶高8.7厘米,容量500毫升。壶盖内钤阳文篆印“李芹仙”,壶底钤阳文楷书壶名印“梅段”,紫泥制作,色泽赫红。

梅段壶以一节梅树树段为壶体,上面贴塑梅花与疤节。流把钮均作梅枝状,壶流秀丽,壶钮遒劲,壶把舒适,全壶生动逼真,制作精致,是解放壶中梅形花货之佳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笔者在古玩市场上收到此壶后,将壶拿给南艺的潘春芳教授和夫人省工艺大师许成权高工鉴赏,许大师看过壶后说:“这把壶是我的大师姐李芹仙所制。”潘教授指着壶盖内的印款说:“此印是李芹仙的夫君朱泽华所刻。”两位老师看到同门师姐李芹仙早年的产品能完好无损的保留至今,也倍感亲切。

现代壶艺家李芹仙,1935年出生,近现代花货泰斗朱可心的长媳。其父李如坤是宜兴紫砂中学的教师,宜兴著名书法家。夫君朱泽华,1927年出生,朱可心的长子,李芹仙1957年与之结为夫妇。1955年,李芹仙进入宜兴蜀山陶业

合作社,拜朱可心为师,是朱可心大师建国后首批入室弟子,花货技艺得大师真传。与她先后入室的师弟师妹们现均为紫砂理论家与教育家,汪寅仙是中国工艺大师,曹婉芬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成权、倪顺生、范洪泉、谢曼伦、高丽君是省工艺大师,王小龙、李碧芳(已故)是高级工艺师。

李芹仙基础扎实,精于花货制作。后来因多种原因,她过早的从紫砂壶艺界隐退,没有获得相应的职称,但她为紫砂业所做的贡献,后代陶人将永远铭记。她的代表作有月梅壶、彩蝶壶、盘龙葡萄壶等。

3.茄段壶(图3),现代陶刻制壶名家咸仲英上世纪60

年代初的产品,壶高12厘米,口径6.8厘米,容量60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印“咸仲英”,壶底钤阳文楷书壶名印“茄段”,紫泥制作,色泽紫褐。

茄段壶是清曼生壶式之一,近代壶艺大师范大生(1874-1942年)和近代制壶高手史莲生(1880-1950年)常有制作。这把茄段壶以长年蔬菜茄段为钮,生动传神,圆润光洁。

茄段壶的主面有咸仲英自刻的行书:“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仲英。”副面刻有喜鹊登梅图,全壶制作规整,陶刻娴熟,泥料温润,实用大方,是咸仲英所制解放壶光货中的名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咸仲英,号冰心,1940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

现代制壶陶刻名家。他1955年进蜀山生产合作社,师从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1889-1968年)。咸仲英制壶工艺规范,陶刻刚健。他常与夫人陆巧英合作制壶,所制壶具深得藏家推崇。其代表作有济公壶、双英壶、玉洁壶、好运壶等。

4.传炉壶(图4),近现代制壶名手李洪根1957年的产品,壶高10.5厘米,容量600毫升。壶底钤阴文篆印“李洪根章”,朱泥制作,色泽红艳。

传炉壶的主面刻有行书“味甘余之小苦,沸春风之嘈嘈,丁酉(1957年)”,副面刻有“品茗,石生作于半山楼”,陶刻刀法潇洒,字体流畅,是近现代陶刻名家蒋永西(号石生,岩如,1900-1957年)的杰作。

传炉壶是清末创新产品,俞国良、汪宝根、吴云根均为制作传炉壶的一代高手。因传炉壶是方圆结合体,要做到比例恰到实属不易。宜兴紫砂界流传这样的说法,如果能以全手工镶接制作传炉壶与僧帽壶则定为高手。而李洪根的这把传炉壶,壶体为四方形,壶钮为壶缩小的微型,流把比例协调,曲线刚劲有力,全壶线条曲直转换刚柔相济,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古朴典雅浑厚端庄,是解放壶光货中的力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台湾的一位紫砂藏家也有一把李洪根制传炉壶,是用高价从大陆收得,被其视若珍宝。李洪根的这把传炉壶,制作泥料与工艺手法与近代壶艺名家李宝珍(1888―1941年)极为相似,李洪根是否为李宝珍后辈,

待考。

5.莲心壶(图5),近现代制壶名手许惠英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壶高11厘米,口径

6.7厘米,容量600毫升。壶盖内钤阳文楷印“许惠英”,紫泥制作,色泽暗红,包浆温润。

莲心壶是以盛开的荷花为基型,壶体由盛开的花瓣构成,壶流以藕叶包卷而制,壶把由5节小藕塑造,壶盖似莲蓬,盖面上塑有6粒精巧活动的莲子。全壶构思奇妙,美观实用,是解放壶花货中的精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莲花亦称荷花,古称“芙蓉”“水华”“菡萏”,战国大诗人屈原《离骚》:“集芙蓉以为裳。”唐朝孟浩然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宋朝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入壶,是紫砂造型的传统题材,象征志行高洁,出淤不染。莲心壶经典名作有近现代壶艺名家王熙臣的莲心壶、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的荷花莲子壶、壶艺泰斗顾景舟的莲荷呈祥壶。常见的还有荷叶壶、藕形壶、蛤蟆莲蓬壶、白藕酒具等器型。

许惠英,紫砂工艺厂著名老艺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擅制花货,南京紫砂藏家沙志明藏有许制扁柿壶。

6.扁桃壶(图6),近现代紫砂艺人顾振华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壶高9.6公分,口径6.3公分,容量50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印“顾振华”,壶底钤阴文楷书壶名印“扁

桃”,红泥制作,色泽赤红。

扁桃壶以扁碗为基型,用贴塑的手法在扁碗形的壶体上,塑有6片桃叶与4个桃果,疏密有致,生动传神。全壶精巧合度,工艺超群,是解放壶中桃形货之上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桃树是乔木果树,花艳果圆。《诗经?国风?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春桃又称寿桃、仙桃,以桃入壶,喻其吉祥之意,经典名作有明代项圣思的桃形杯,其制作精巧,鬼斧神工。另有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的“五蝠蟠桃壶”,近代壶艺名家汪宝根的“上桃合菱壶”,现代中国工艺大师汪寅仙的“仙桃提梁壶”,这些壶具都是桃形花货中的传世名品。常见的桃形花货还有寿桃壶、合桃壶、扁桃壶、仙桃壶等四型。

7.扁梅壶(图7),近现代紫砂艺人倪生凤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壶高9.6厘米,口径6厘米,容量50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书“倪生凤”,壶底钤阳文楷书壶名印“扁梅”,紫泥制作,色泽褐红。

扁梅壶以扁碗为基型,用贴塑的手法在扁碗形的壶体上塑以梅花梅枝,壶面上梅花盛开,梅苞待放,冰肌玉骨,铁骨虬枝,高洁清幽,浮景暗香,正是“万花倾听雪中出,一树独迎天下春”。全壶制作精细,手法娴熟,是解放壶中梅形花货之上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梅花是我国的国花,岁寒三友梅居其一。梅花凌霜傲雪,迎春花开,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咏梅诗篇,以唐朝的李商隐、宋朝的林逋与陆游为最。以梅入壶,喻高雅不屈之品格,经典名作有近代壶艺名家冯桂林的“高梅壶”、近现代花货泰斗朱可心的“碗梅壶”、近现代制壶高手吴纯耿的“矮梅壶”。

常见的梅形花货还有高梅壶、短梅壶、扁梅壶、合梅壶、梅段壶等类型。

8.竹鼓壶(图8),近现代紫砂艺人范泉溪1959年的产品,壶高10.7厘米,口径6.1厘米,容量650毫升。壶盖内钤阴文楷印“范泉溪”,壶底钤阳文楷书壶名印“竹鼓”,紫泥制作,色泽紫红。

竹鼓壶以竹节为基型,流把钮均塑成竹节状。壶钮两侧各饰三片竹叶,形象生动,飘逸传神。壶的主面刻有行书:“满绿金黄仙霞冷,己亥(1959年)”,副面刻有竹枝竹叶。此壶陶刻虽未落款,但字体儒雅,刀法流畅,依据字迹和刀法,笔者考证,此壶当为近现代陶刻高手致石所刻。竹鼓壶制作规整,实用大气,是解放壶中竹形花货之上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古人爱竹,以竹之空,比君子之坦荡,以竹之直,比君子之刚正,以竹之节,似君子节操,历代文人雅士无不颂竹之高品赞竹之劲节,以竹入壶,喻高风亮节之品格。经典名作有近代壶艺名家冯桂林的“五竹壶”、近现代花货泰斗朱

可心的“竹段壶”、近现代壶艺大师吴云根的“竹节提梁壶”等。

常见的竹形花货还有竹鼎壶、竹鼠壶、竹柿壶、竹段壶等四型。

以上所介绍的8把紫砂壶,既有享有盛誉的紫砂名家的作品,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老艺人的遗作。从上述8把紫砂解放壶的展示与赏析,可见其特征如下:

1.时间:解放壶是1950-1965年宜兴陶业合作社及其后紫砂工艺厂的正规产品壶。

2.泥料:解放壶以传说中手工练制的“解放泥”制作,泥质温润易于养护,有些优质的解放壶泥料可与民国名壶相媲美。而紫砂文革壶因用机制泥制作,虽为正规的紫砂泥,但因泥料较细,透气性减弱,宜茶性都不如解放壶。

3.工艺:制作解放壶的都是一些民国过来的老艺人,他们基础扎实,手法练达,制作规范,工艺上以手工为主。

4.形制:解放壶的器型均为民国名家高手的经典传世之作为范本,壶型简洁实用,经久耐看,精气神俱佳。

5.印款:解放壶的底部有壶名印,如扁桃、扁梅、竹段、竹鼓、合梅、狮灯等木质印款,盖内为作者印款。上世纪60年代初,紫砂厂出口外销的高档壶开始使用“中国宜兴”阳文篆印,虽后来1966至1985年间,文革厂货壶也用“中国宜兴”印,但最早使用是在60年代初的外销壶上,汪福庭

制“双色高梅壶”即为一例。

紫砂解放壶是民国壶的传承与延伸,是文革壶的先声与基础,在紫砂壶艺史上有一定的名声与地位,其中的名人佳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责编:雨岚)

宜兴紫砂陶

宜兴紫砂陶Yixing Zisha Pottery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此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艺林。并以其独特的原料材质,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和百态千姿的造型艺术,在工艺美术苑林中独树一帜,异纷存彩、经久不衰。 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此外,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残器。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址的年代为北宋。1966年南京出土的吴经墓(明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梁壶一件,其紫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残器的拼复件对比,完全一脉相承。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的诗作中,也都有关于紫砂茶具的诗句,明正德年间,见诸文献的记载的杰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四大家",继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其中以时大彬最负盛名。其制壶技法一改早期的制法,完全改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 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明末至清雍乾年(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初期),紫砂工艺向装饰纹样,花样图案造型发展。明末项圣思所作"桃杯"(现存南京博物院),制作技巧精细,形象完善,结构纤密,可谓砂器瑰宝。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代表为康熙晚期的陈鸣远,作品以技巧和创意见称。十九世纪早期紫砂风格有很大转变,关键人物是仕子学者陈鸿寿(号曼生),他对紫砂陶艺的贡献,是第一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壶上。清道光,咸丰年间,杰出的紫砂名手邵大亨,作品选泥精练,造型深邃,技艺高超,开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赢得盛誉。 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从泥料质地到工艺流程,从紫砂科研到流派创新都有新的发展,名手有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其中顾景舟的作品线条流畅温顺,气势浑厚磅礴,勘称"壶艺泰斗"。历代紫砂名人,利用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陶土,用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赋之予艺术和灵感,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生命的紫砂陶艺珍品。近年来,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海粟、李可染、唐云、程十发、韩美林等也都为紫砂作品自撰铭文,题诗作画,并自创新款,使紫砂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层次有了新的升华。 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它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圆器)、镶接身筒(方器)或镶接与雕塑结合(花器)、表面修光、陶刻装饰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 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 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综述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 1.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2.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3.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5.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6.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7.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8.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9.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

宜兴紫砂壶作文3篇

宜兴紫砂壶作文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宜兴紫砂壶在江南水乡——宜兴,鱼米之城,文明之都,自然有不少的特产。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便是宜兴的第一特产——紫砂陶瓷工艺。“陶都”宜兴以陶瓷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这里盛产茶壶。这些茶壶有的提璧提梁,有的玲珑玉砌,有的曲提韵美,有的则把人物也带来了……有着700年制陶历史的宜兴,其紫砂陶制作工艺自明代发展成熟,经600多年不断探求,精益求精,传承至今,技艺已炉火纯青。宜兴紫砂壶推崇素面,内外不施釉。其装饰技艺主要有陶刻、镶嵌、彩釉、泥绘、绞泥、描金、浮雕、铺砂、印版等多种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刻。紫砂陶刻以文字为主,也有花鸟、山水和人

物刻画。陶刻融诗文、金石、书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特别是现代著名手工紫砂艺人花货派代表人物蒋蓉制作的牡丹壶,尤为显著紫砂陶艺的丰硕。这只牡丹壶提璧如木根,壶口似绿叶,壶体像一朵完全绽放的牡丹。牡丹有着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眼前。壶盖是一只欲飞的蝴蝶,它停在牡丹花儿上,仿佛不舍与这美妙绝伦的繁花离别。还有汪寅仙的杰作——曲壶,它线条优美柔和,色彩鲜明。有时线条完全看不出来,因为与茶壶本身融为一体了。与牡丹壶比较,它显得格外宁静。周环如圆晕,快要荡开了。“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作为一种经过数百年积淀形成的传统手工技艺,集中国传统立体造型之大成,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优质原料的稀有性,工艺内涵的独特性,装饰风格的和谐性,文化表现的丰富性,在民间手工造型艺苑中堪称典范。人们手捧茶壶,喝着清茶淡水,聊着笑言风

宜兴紫砂壶化工料与调沙泥料详解综述

宜兴紫砂壶化工料与调沙泥料详解 一、化工料 (1)伏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调制成朱砂泥、大红袍泥、嫣红泥。 (2)白泥适量加入铁红粉,调制成朱泥。 (3)紫泥适量加入氧化锰,调制成深褐色。 (4)紫泥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调制成黑泥。 (5)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铬绿,调制成菜茄泥、豆碧泥。 (6)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氧化钴,调制成墨绿泥。 (7)本山绿泥适量加入氧化钴,调制成绿泥。 (8)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铬锡黄,调制成枇杷**、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 添加化料为了颜色艳丽,或者模仿名贵泥料再或者根本是以次充好。 二、调砂泥料 调砂是炼泥方法. Q:调砂有什么不好的吗? A:调砂的烧出来时候,比较好看,缺点是养壶慢,变化小,气孔少。 Q:那是不是调砂并不影响泥的本质呢?那为什么还能看到砂,难道不是气孔的标志之一吗? A:全砂料也可以调砂,浆的泥孔少了。打个比方:全砂料,可能是100码的颗粒组成,冲浆料就是200码,甚至有300码的,也就是一些所谓的紫朱泥。密度大了,看上去光洁,明亮。 Q:料的本质并不受影响吧? A:全砂的就不会,颗粒的折光使壶面出窑后不是很好看 Q:那如何分辨冲浆(调砂)呢?

A:阳光下,看壶面,要有一颗颗的颗粒,不要像是泥。紫砂不是泥,是由砂来组成的。原矿,自然的东西,不会是一个色的,会有泥料自己的变化。 三、段泥 段泥是有原矿的,是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人工拼配的段泥是本山绿泥添加紫泥。 四、化工泥问题 今天和朋友们谈论的话题是化工泥的问题。网上这类文章可能数不胜数,堂主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在里面,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许对您有用。我姑妄说之,您姑妄听之。无论您觉得对或者不对,都可以回个帖,但意见相左的时候,大家可以争论得脸红耳赤,但千万不要挖苦讽刺或者破口大骂。一方面是堂主爱面子,宁愿挨批,也不愿挨骂,另一方面是紫砂自古多争议,切莫轻言是与非!尤其是在社会诚信与礼仪廉耻丧失殆尽的今天,紫砂现状更加纷乱复杂,真伪难辨。人们对紫砂的看法都有出入,切莫“惟我观点独尊”,更不要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态看人!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关于化工泥问题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不敢多谈自己的主观看法,毕竟我不是泥商,他们干了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有数。而且这个话题也是一直存在争议的,不信各位自己上百度或者谷歌搜搜看。众说纷纭,恨不得打架。堂主从小受中庸思想影响严重,干脆两边都不得罪吧,随便谈谈。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化工壶。之前曾有朋友在旺旺里面向我请教过类似的问题:“堂主,请问化工泥和手工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听了这问题,我简直哭笑不得啊!这两个不xx的东西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肯定是概念模糊! 我比较认同的化工壶的定义是:非紫砂类陶土,或劣质紫砂泥料,或真正的紫砂原矿,人为掺入定量的“无机氧化金属物”作为增色剂,这样所制成的壶就是化工壶!(这个定义带有一个很长的定语部分,请大家仔细体会,别看的太快了。) 概念清楚了,那么我就想问问各位之中有没有人想知道为什么紫砂要加化工色素?我把我所赞同的网上高手们普遍的观点总结如下,供您参考:适当的添加一些金属氧化物,会对泥料的性质产生一定作用,诸如:改变颜色,使颜色更为丰富;控制温度,可以按额定的状态有效控制,并有效的抑制结晶形态!提高成品率,有可能降低一些在高温容易变形的泥料温度等等。

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精)

从宜兴紫砂谈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今日科苑科苑艺术 Modern Science92宜兴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改革开放30年,很多民间文化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正处于举步维艰苦苦挣扎的境地。但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文化不仅抵住了改革开放这一系列改革带来的冲击,还成功地利用其机遇,实现了紫砂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带动宜兴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研究宜兴紫砂文化产业,将为其它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宜兴紫砂文化产业的成功并不 是偶然的,是由以下多个因素决定的: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水平提高了,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而紫砂壶又是一种极好的泡茶用具,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提升,而紫砂壶本来就有其文化内涵,因此现在喜欢收藏和把玩紫砂壶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紫砂壶需求的增加。同时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原料(宜兴有优质的紫砂矿),高超的工艺水平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市场上已经是独树一帜。其它地方虽然也有出产紫砂壶的,但其品质与知名度是远远比不上宜兴的紫砂壶的,因此,宜兴紫砂壶的替代品是极少的。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使得需求旺盛,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的繁荣。 另外宜兴紫砂壶产业的生存与 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首先表现在对宜兴 紫砂壶这个品牌的大力宣传。2006年,政府把“宜兴紫砂工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举动极大地提高了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此外,宜兴市政府每年还举办“陶瓷文化艺术节”,给众多的制壶工匠们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了世界一个了解宜兴紫砂产业的窗口。我们从《陶都文艺》等宣传刊物上看到政府在宣传紫砂壶时,不单单从壶本身入手,还更多的向外界阐述了紫砂壶悠久的历史,古代一些文人墨客与紫砂壶之间的渊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紫砂壶本来就有其雄厚的硬实力 (泡茶的独特效果,高超的工艺水平),而政府的宣传又给它添上了厚重的软实力。因此,宜兴紫砂壶才能像如今这样风行于世。 政府的支持还在于它给宜兴 的紫砂产业的发展有了较长远的规划。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兴建了中国陶瓷城,不仅优化了紫砂行业的经营环境,而且对于整个紫砂产业的品位更是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

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 宜兴丁蜀镇地处太湖之滨,雁荡山脉北线余脉。二千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带着大量的铁,撞击地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群,在有人类活动以来,不断地围岸筑堤,形成今天的太湖。在太湖大堤之外,在上古以前,分布着众多的边缘卫星湖泊,经过二千万年的风风雨雨,湖泊群逐渐於塞成水网藻泽地带,并把小行星带来和铁逐渐稀释并随淤泥均匀地沉淀在湖泊之中。 在二千万年前,在我国的东部内陆,由于地球板块的碰撞,开始造山运动,经过二千万年的成长,形成了今天的雁荡山脉,宜兴的丘陵山区,处在北雁荡山脉的北线余脉上,是近两百万年来逐渐形成。

在宜兴丁蜀镇区,分布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蜀山、西山。其中只有青龙山是石灰岩山,而且最高,其余各山势基本分布在青龙山的山背线上。说明青龙山是来自地层深处,是主峰。在上古以前,这一地区是由湖泊逐渐被淤泥淤塞成滨相藻泽地带。由于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成鼎立之势,所以古称鼎山,后应用简化字,三山又成丁字形,故而改成丁山,因开采业 和城市化进程,三座山现只剩殘丘。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青龙山在地层深处逐渐崛起,并顺势托起西山、黄龙山、蜀山。其中西山的土层最厚,就是说,西山最年轻。由于黄龙山是土性山丘,在长期的风雨侵浊下,南坡水土不断下滑,所以形成南坡缓、北坡陡,南边高、北边低的地形。在地表的同一矿脉,南坡已被风化冲刷,而北坡保存完好,所以,在已经发现的矿脉(五个井)都指向北坡。在地下更低层,应该存在着南北相连的矿脉,就是说在南坡地下也有紫砂矿脉,紫砂门事件后,政府部门调查紫砂资源分布情况,在汤渡之南钻井,探出非常优质的紫砂矿。事实证明本理论是成立的。

《我叫吴芳娣》紫砂文化的传承文案

我叫吴芳娣,是一名紫砂壶工艺美术师 从小家庭就不是很富裕,我没什么远大的抱负与理想 只想在我家这个小小的镇子里,找一份多挣些钱的工作,过一个安宁舒适的生活 所以高中毕业后我开始进入紫砂工艺厂培训班学艺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进入中央工艺美院学设计 一年的时光里,只与泥土为伴 每天搓揉拍打,细细丈量,反复而后再反复 用时间和汗水磨出一件好的作品 一件好的作品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优良的实用功能,细致的纹理雕刻 紫砂壶不同于其他艺术品,每一环节都需要付诸心血,融入情感 一件作品的完成,就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精心护育下茁壮成长 一年不长不短,但对于当初只以挣钱为目标的我却是奢侈的 我曾怀疑自己的做法,接受同伴不解的眼光 但现在,那却成为我最珍贵的时光 师傅曾告诉我 “耐得住寂寞,抛的去繁华” 制作好紫砂壶这一件事,就需要在寂寞与繁华中用一生去完成 现在我已经50岁了,可是我依旧觉得在紫砂壶制作的路上我要继续走 或许是因为壶友们的支持与希望,或许是因为传承的使命感 当我的作品在世博会上展出的时候,我真正意识到了我做这些的意义 我从初学紫砂壶制作只为赚钱谋生 到今天把它当做生命的一部分,紫砂壶所象征的早已不再是当初认为的那样简单 它不仅代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更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赋予在它身上的,是人精神理想的寄托,是艺术的提炼与升华,是物之灵性,美之统一 作为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缩影,它不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茶器皿,品赏把玩之物,跟是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紫砂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境 宜兴紫砂源远流长,数百年的传承与积淀使它成为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作为一个普通的紫砂壶手工制作者 我希望正在做紫砂壶的工友们能够用心地继续这项职业,把它当做自己的使命去做,我们做的不仅是小小的壶,更是守护着一种文化 更希望没有从事这项行业的朋友们能更多的加入我们的行列里,虽然它并不像社会上的一些热门职业那样有庞大的团队,光耀的前景,但是我们紫砂壶制作者也有自己的坚守 我相信,不久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优秀的紫砂壶工艺美术师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识紫砂壶文化 紫砂壶一定能走出宜兴,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定能在这一样一代代的努力下传递发展

宜兴紫砂壶名家

宜兴紫砂壶名家 2012年6月最新黄金完整版 据淘壶人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6月,已经在宜兴人事局注册登记的陶壶人有3527位,从事专业数据如下: 制壶:2821位陶刻:277位工艺美术:159位紫砂:64位雕塑:45位陶塑:31位泥绘:19位 均陶堆花:14位造型设计:13位堆花:12位制盆:10位装饰:9位紫砂工艺:8位青瓷:7位 彩陶:6位紫砂工艺美术:3位紫砂造型:2位陶瓷装饰:2位堆绘:2位紫砂造型设计:2位 陶瓷镶嵌:2位彩绘:1位设计:1位精陶:1位紫砂陶艺:1位手彩:1位彩陶装饰:1位 陶瓷设计:1位陶瓷工艺美术:1位青瓷造型设计:1位陶艺:1位制笔筒:1位制罐:1位 堆花工艺:1位紫砂陶造型设计:1位装饰(镶金):1位陶瓷工艺:1位美术:1位 紫砂雕塑:1位均陶:1位 工艺美术员(地方)[15位] 史建芬紫砂工艺吴小红陶瓷工艺 美术 吴微萍堆花吴芳君紫砂周志娟紫砂 唐建林紫砂唐燕萍紫砂孙良玉紫砂工艺潘锡娟紫砂陶造型 设计 练美平工艺美术 范俊英紫砂许丽萍紫砂郑存琳工艺美术陈华芬紫砂顾叶芬紫砂 工艺美术员(国家)[2223位] 丁丽华制壶丁丽媛制壶丁丽洁陶刻丁乐敏制壶丁亚微制壶 丁君制壶丁启华制壶丁小华制壶丁小明装饰 (镶金) 丁建鹏制壶 丁志超制壶丁惠松制壶丁旭升制壶丁晟陶刻丁曙霞制壶丁杏群制壶丁梅娟制壶丁海荣陶刻丁秋华制壶丁科制壶丁红新制壶丁萍制壶丁萍制壶丁迟陶刻丁雪娟制壶丁顺明制壶万亚健制壶万君新制壶万建新制壶万志余陶刻万玉芬制壶万菊芬制壶严丽平制壶严伟亮陶刻严强制壶严德青制壶严敏伟制壶严毅陶塑乐斌制壶乐莹制壶乐霞云雕塑于世根陶塑于鹏飞制壶仇建荣制壶任奖恩陶刻任志敏制壶任恩智陶刻任斌制壶任艳制壶任莹辉雕塑任道远制壶伍海兵制壶何俊制壶何俊奕制壶何光宏泥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