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八年级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内容侧重点与七年级不同。八年级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侧重于沿着时间纬度讲授人类文明的主要方面,但同时对历史的呈现采用案例式的形式,并把有许多共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讲授。所以教学的难度比较大,我将先介绍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然后再针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学中的难点,提出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对策。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讲述人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内容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过去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分别讲述人类的起源,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等内容,十分重复;而且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国家,更没有中国、外国之分,不好说元谋人、北京人就是“中国”的古人类,只能说是在今天中国的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教材的安排体现了中外合编的好处,表现了人类历史的基本共性。

2本课讲述了史前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对这一时代的具体特点,以周口店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个案,采用了整套教材“案例式”的一贯方式。

在讲述人类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对人类产生的自然环境的介绍。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在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说明远古人类就是在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例如,P4如果知道生态变化,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发现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是列举了两只古猿群,他们所处环境不同,一支进化成人,一支进化成猴子(黑猩猩)。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探究,效果很好。另一方面对自然环境的挖掘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展示地理教育中除区域特点、空间差异以外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讲述了史前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故分物质生活、社会组织和精神生活进行介绍。“石镰与陶器”主要讲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但在讲原始农业(包括畜牧业)时,无法回避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这个概念很重要,教材中配有一幅驯化源地的地图,它通常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过去很少把村落作为一个主题来讲,村落是最基本的农业聚落,是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形式,城市往往是在村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材采用了中外三个案例,讲

述先民的生活。精神生活,包括艺术、宗教、技术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讲述传说时代。我们要讲清楚什么是传说时代。传说时代指文明时代的前夜,传说里表现的许多内容,由于当时没有文字的记载,只好通过口耳相传保留下来,里面存在虚构、想象和时间的混乱,但还是留给我们许多历史的线索,包括制度的演变、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等。其中一些传说的内容陆续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

我在上课时通过特洛伊战争的电影,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说的魅力,以及传说时代的含义。同时可以结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历史资料的分类进行教学(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口述资料)。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选择了一个历史与现实密切联系的主题,主要是对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视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二者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学习历史,特别是古代历史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学会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提出了“大河文明”的概念。这个概念过去很少在教材中出现。为什么最早的文明发源地都在大河流域?为什么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首先经历农耕社会?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国家的出现,制度的完善这些文明的标志与“大河”有什么关系?明白这些道理是本课的重点。

在这一课中,涉及了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起源史,因为距今6 000~5000年前,这里的大河流域都先后出现了农业文明。这种编写也体现了世界史或中外混编的优点,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的某种重要的共性,有助于理解人类历史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本课在讲述文明起源历史的同时,继续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线索。这条线索从人类起源到文明起源,一直是不可忽视的,意在说明,在人类社会的童年,自然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这里暗含了一个道理,即自然环境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在人类社会早期,这个要素起的作用比较突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讲的是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要素──国家的形成。它由城市、王权、社会分化、军队与刑法等4个方面构成。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最早的国家都是城市国家,城市是国家的中心,甚至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城市。统治者用城墙把自己的统治区保护起来,形成统治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城市是统治者,乡村是被统治者;城市是文明的中心,乡村是文明的边缘。这里重点理解的是城市的共同特点。

城市又是最高统治者的居住地,它是为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修建起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分化,逐渐出现了国王,城市就是他们的家,最早的城市中,宫城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中国古代有城郭的说法,其实城就是王居住的宫城,郭是外城,城市居民多住在郭里。这个特点说明了王的与众不同的地位。

王的出现是社会分化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贵族、平民、奴隶等社会集团。文明社会越发展,阶级、等级的分化就越复杂,在各国各地区,情况也不完全一样。社会分化的复杂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军队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必要的。

这课内容很复杂,我在教学中处理采用两课时,后面做具体介绍。

文明的产生并不只表现为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与此相关的还有许多文化上的成就,第3课“告别野蛮”介绍了相关内容。

文化成就与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以往讲历史分成几大块,文化的部分好像与政治、经济的历史不相干,而综合课就是要时刻注意其间的关联性。比如文字的发明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主要讲它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在文化传播、传承方面的意义。实际上文字对于国家的统治极为重要,一个命令、一项政策的上传下达,没有文字是非常困难的;一项法律制订出来以后,没有文字的记录,人们是很难遵守的。中国迄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国王占卜用的,但占卜不是简单的宗教行为,它是对一些国家大事进行决策的行为。

在讲述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商朝的青铜器时,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描述,表现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古人的智慧,但这些东西都是王权的象征,是经济繁荣、文明发达、国力强盛的表现。同时,还讲述了科学和宗教,古埃及的历法成就是与农业分不开的,医学成就是与法老的神权地位分不开的,宗教是与统治者的世俗统治、与社会矛盾的激化分不开的。

所以本单元第一课是讲文明起源的自然基础,后两课是讲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政治的和文化的特征,又分别由城市、王权、社会分化、军队与法律、文字、科学技术、宗教等重要方面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抓住这些方面的联系,让它们互相呼应,互相说明,最后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什么是文明。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依然要求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这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也充分说明了课程名称的内在含义──历史(过去)与社会(现实)。它要求学生把握自然环境的历史变迁过程──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变迁,还有人类历史所发生的自然环境的变迁。本课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历史上许多文明成就,让人类感到自豪和骄傲,但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有很大的代价。这是我们在创造新的文明时需要记取的教训,它也体现出学习历史、包括古代文明史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的突破

从刚才的教材了解中不难看出八年级教材案例教学的内容很多。

如: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猿相揖别,讲述了史前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对这一时代的具体特点,就以周口店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个案。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材就采用了中外三个案例,西亚最早的村落、西安半坡村、余姚河母渡,讲述先民的生活。

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用了四大文明古国作为案例,让学生体会大河孕育文明。

这些是比较明显的案例,其实在书中还有很多比较简单的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其实肩负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案例来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课程标准。

1、案例存在中外混编的问题

本教材打破了多年来人们习惯的学习历史的划分方式,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将中国史与世界史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即所谓“中外混编”,以达到人们所追求的“整体史”“全球史”。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都是混编的,因为人类的史前时代不分中外,当时的世界还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也避免了讲述原始社会特征时的许多重复。到文明时代后分述,到地理大发现之后又把中外历史放在一起。这种中外混编的方法,把中国的历史放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不仅没有削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反而使我们能够从只关注中国,或者只关注世界,割裂二者之间联系的缺陷中走出来,用一种综合的、宏观的眼光重新审视整体历史的发展脉络,比较在同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之间的差别和内在联系。

2、案例中包含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比如人类产生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不同区域因为自然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原始村落,国家的陈胜就是一个特有的过程。这些历史规律需要我们向学生揭示,让学生探究了解历史发展规律。

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古老的村落,就可以让学生探究比较河母渡和半坡村,教师提供半坡村的录象,提供河姆渡博物馆网页资料,学生找出各自的特点,归纳成表

教师追问为什么两者都在中国,年代接近为什么会如此不同?特别是粮食作物和房屋式样,让学生探究气候特点。

总结规律,自然环境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在人类早期,这个要素起的作用比较突出。

又如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课程标准要求是: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 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点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列举文化传播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教学要求

1、图文配合,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起源,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走向

2、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的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3、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

4、通过网络、书报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感知、发现、体验不同文明的内涵和魅力,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

教学方法

教师上尼罗河的葬礼和新月沃土,让学生来上印度恒河的哺育和黄河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

因为他们共同说明了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的规律,就是发生在大河流域,所以教师只要讲透前两个,就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后两个案例。

3、案例中体会历史的作用

历史教育承载的任务就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历史与现实和未来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历史并非与我们的今天毫不相干,历史学的功能由此落到了实处。

在第一第二单元,这个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古老文明

课程标准: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某处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关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2、能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适合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3、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导入让学生来猜中国的古迹,学生会有很大的感受,让学生热爱中国的古老文明,激发自豪感

然后出示身边的古老文明——壶镇的九进厅、双眼井、贤母桥,体会历史古迹就在我们身边,为后来的保护身边的古老文明埋下伏笔。

伟大的历史古迹都受到怎样的破坏,运用书中的材料,分析出三个矛盾: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古迹保护和人口过多的矛盾;古迹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然后运用壶镇古迹保护不妥当的地方来说明确实存在各种问题。

最后是献计献策。

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课程标准: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4 列举历史上的有关言论,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蓝田人生活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蓝田人家园今昔盛衰历史的感悟,辨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树立环保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3、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志环境变迁的调查,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客观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调查的经验,能够辨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

教学方法:

导入,找一些当地的图片,来说明区域变化的巨大,让同学们猜猜老照片中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介绍楼兰的变化

他采用了描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当时的记载去画出楼兰的样子,学生心目中的楼兰都很漂亮。教师就提供了现在的楼兰的样子给学生看,反差很大,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念头,为什么会这样呢?再让学生来建设自己的楼兰,王者归来,分成四个组,选出国王治理国家。

再联系现在的黄河,到底黄河现在该先治理,还是先发展经济。这堂课的效果非常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可以对教材进行删减,并增加有利于我们的内容。

三、时间顺序混乱的突破

八年级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侧重于沿着时间纬度讲授人类文明的主要方面,但同时对历史的呈现采用案例式的形式,也就是把有许多共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讲授,不知不觉中淡化了时间顺序。因此教师一定注意帮助学生头脑中树立起基本历史发展脉络。

对策:起始课中,采用年代歌,简单了解,激起学生对学习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历史发展先后的一个印象。教学中要经常请同学们查阅书本后面的附录:

附录一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

附录三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四、教材中历史过程缺失的突破

教材中还存在历史过程缺失的问题,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体现较少,我采取的办法是,在课上教师更多的补充历史事件的过程,例如讲故事,放录象、电影等等。鼓励学生去看历史书籍,了解历史,拓宽知识面。

自主高效课堂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4123343.html, 自主高效课堂论文题目 一、最新自主高效课堂论文选题参考 1、自主高效课堂操作指南 2、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构自主高效课堂 3、开展多层英语活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4、自主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与类型探析 5、浅谈自主高效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 6、浅谈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7、高中化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8、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9、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初探 10、浅谈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1、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建构初探 12、白板教学给“自主高效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论白板教学的应用 13、自主高效课堂的实践与体会 14、高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初探 15、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6、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17、浅谈建立自主高效课堂的“四性”和“三个意识” 18、初中语文“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刍议 19、边境地区农村中学“自主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常态化、长效化的策略研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4123343.html, 20、如何在高中英语自主高效课堂中呈现展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自主高效课堂论文题目大全 1、打破教育原有生态,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随想 2、“自主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备课研究 3、如何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发挥“平行教育作用” 4、浅谈高中“自主高效课堂”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常态化、长效化 5、高中语文“自主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策略和研究 6、高中物理开展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7、构建小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8、高中英语自主高效课堂呈现展示多媒体教学初探 9、从“教”与“学”的角度探讨初中数学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 10、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11、对"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感悟 12、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探微 13、“错题”巧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1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中物理自主高效课堂评价研究 15、“三维一轴式”自主高效课堂的立体建构 16、浅谈高中物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17、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浅议 18、高中自主高效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19、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探讨

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徐琦环 一、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 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女生能主动学习,但记忆和学习方法仍有待改善。男生是班级的 薄弱环节,其中大部分男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需要加以改善。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 差,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 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 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 十分钟,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几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 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 ,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 ,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热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 进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常规教学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 改作业等常规教学任务。 四、教学进度 具体安排如下: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全解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教材 全解 【教材内容解析】 SeCtiOn A 1.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l have a great time . (P. 73) have a great time 意为过得愉快、玩得开心”,相当于enjoy on eself 或者have fun。 They are hav ing a great time in the park. =They are enjoying themselves in the park. 2. 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When to have a class party/ a ClaSS meeting/a birthday party. (P. 74) have a class meeting 意为开班会”。 We will have a class meet ing n ext week. 3. What will Mark OrganiZe ? (P. 74) organize用作及物动词,表示组织、安排”,后接表示组织、活动类的名词做宾语,名词形式为organization 表示组织”。 LaSt mon th, We orga ni Zed a party. 4. ...let ' order food from a restaura nt. (P. 74) order此处表示订购、点菜”,order sth. from... 表示从........ 订购某物”。 I Ordered some ChiCke n from that shop. 【拓展】order还可以作及物动词,意为命令”,表示命令”时,常用于order sb. (not) to do sth. 结构中The police Ordered him to Wait right here.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初中历史论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 ——“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要] 在构建高效课堂,提倡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依然存在着老师自己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习课,更容易变成传统的“听记”模式。这显然,这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记录,浅谈“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关键词] 课堂笔记复习课半自助式笔记 有学者提出高效课堂的意境应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意味着教师要清楚一堂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数峰”,即那些主干知识、节点知识、容易生成及容易迁移的知识。而做笔记就是对“数峰”进行永久性的系统记录,这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它能克服头脑记忆存储知识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自身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习课,更容易变成传统的“听记”模式,这显然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接下来我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记录,探讨“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 一、复习课中“课堂笔记”的现状 在平时复习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科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需要在复习中,教学需要把知识点的梳理和概况成了核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笔记”存在一定的误区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抄写”多,“思考”少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笔记倾向于“抄写”教师在黑板上所做的板书或者简单记录一些试题的答案,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在“抄写”过程中,暂时停顿或举手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这部分学生注重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显然,这样的听课,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

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www.)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本期我继续担任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实验班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同时我接任了32班的历史教学,该班成绩较好,但不及格的现象还存在。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

人教新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全解Unit3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教材全解 【教材内容解读】 Section A 1.Both Sam and Tom can play the drums, but Sam plays them better than Tom. (P. 17) both...and...意为“两者都”,并列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Both Tom and Jim are interested in Math. 2.Tara works as hard as Tina. (P. 18) as...as...意为“和……一样”,两个as中间用形容词或者副词原级。 He is as tall as his father. I run as fast as he. 【拓展】not as...as...意为“不如……,比不上……”第一个as是副词,在否定句中可以换成so。 She doesn't study as/so hard as her brother. Lucy is not as/so easygoing as Lily. 3.Oh, which one was Lisa?(P. 18) which表示“哪一个”,表示在一定数量中进行选择;what用于选择范围较大或者不明确时,表示选择人或物的种类。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the box. Which one is yours? What is in the box?

4.You can tell that Lisa really wanted to win, though.(P. 18) (1) win表示“赢得”后接比赛、奖项等表示物的名词作宾语;beat表示“打败”,后接某人、团队等表示人的名词作宾语。 They finally beat the other side and won the basketball match. Who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inging contest. (2)这里的though作副词,表示“可是、然而”,放在句末,前用都好隔开。 Jim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He didn’t, though. 5.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have fun.(P. 18) (1)此处动词不定式作表语,放在be动词后面。 My work is to clean the room every day. His dream is to be a teacher. (2)have fun意为“玩得高兴”,后接动名词。 Did you have fun visiting that country? Section B 1....is talented in music. (P. 20) talented作形容词,表示“有才能的、有天赋的”,be talented in表示“在……方面有天赋”。 Li Yundi is talented in swimming. 2....truly cares about me. (P. 20) care about意为“关心、在意”。 Thy cared about their uncle a lot. 3....makes me laugh. (P. 20) (1) make sb. do sth.“使某人做某事”;make sb./sth.+形容词“使某人/某物怎么样”

第二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Unit 2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2019年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法教学计划金赛娟

八下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金赛娟2019.3.1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2、6班历史与社会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阅读 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

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我的看法是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勾股定理检测题 北师大版

第一章 勾股定理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中,,,,则该三角形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长扩大到原来 的( ) A.1倍 B.2倍 C.3倍 D. 4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知c b a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2 2 2 c b a =+ 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在Rt△中,∠°,所以222c b a =+ D.在Rt△中,∠°,所以222c b a =+ 4.如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44,正方形的面积为169时,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为( ) A.313 B.144 C.169 D.25 5.如图,在Rt△ 中,∠ °, cm , cm ,则其斜边上的高为( ) A.6 cm B.8.5 cm C. 1360cm D.13 30 cm 6.下列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内角之比为 B.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 C.三边长之比为 D.三内角之比为 7.如图,在△ 中,∠ °, , ,点 在 上,且 , ,则 的长为( ) A.6 B.7 C.8 D.9 A A B C 第4题图 第5题图 B C 第7题图

8.如图,一圆柱高8 cm ,底面半径为π6 cm ,一只蚂蚁从点爬到点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满足 ,则这个三 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 腰三角形 10.在△ 中,三边长满足2 2 2 c a b =-,则互余的一对角是( ) A.∠与∠ B.∠与∠ C.∠与∠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 cm 、12 cm ,当第三条线段长为________时,这三条线段可 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12.在△中, cm , cm , ⊥ 于点,则 _______. 13.在△ 中,若三边长分别为9、12、15,则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 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14. 如图,在Rt△中, ,平分,交于点, 且,,则点到 的距离是________. 15.有一组勾股数,知道其中的两个数分别是17和8,则第三个数 是 . 16.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另一条直角边长比斜边 长短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________. 17.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 ,则正方形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 . 18.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 m ),却踩伤了花草. 三、解答题(共46分) B 第14题图

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单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包括8课: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并不要求学生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2.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整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一次函数,数据的描述,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五章容,学习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11章一次函数约15课时 第12章数据的描述约12课时 第13章全等三角形约10课时 第14章轴对称约12课时 第15章整式约13课时 一、教科书容安排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推移、人口增长、财富积累,都是变化的例子。函数就是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就得到了实际问题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它解决非常广泛的问题。对于函数的容,本套教科书是分散安排的,本册安排一次函数一章,八年级下册安排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下册安排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在本册“一次函数”一章,首先让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容。在“一次函数”一章,专门安排“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节,分别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收集来的数据如何加以描述,就是需要学生在本册继续学习的容。在“数据的描述”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然后使他们学会用统计图更直观、更清楚地描述数据,最后安排课题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作用。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轴对称”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从而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轴对称的角度把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容。 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整式的进一步讨论,将使学生能够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整式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这些容为以后容,特别是下一章分式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本书编写特点 (一)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1、从实际出发引入有关容 在“一次函数”一章,教科书通过匀速行驶的汽车的行驶里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电影院的票房收入随售出票数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随悬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等实例引入变量、常量以及函数的概念。用列表法、图象法表示函数也是结合中国人口统计表、心电图说明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则分别由燕鸥飞行、气温变化等问题引入。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变量、常量的意义,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 统计中常见的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各有特点,它们可以清楚,有效地表述数据。在“在数据的描述”一章,这些统计图都是结合实际问题说明的:从空气质量问题引入条形图与扇形图,从国生产总值问题引入折线图,从测脉搏问题引入直方图。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在“全等三角形”一章,教科书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概念,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从分析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引入角的平分线的画法。再如,通过确定集贸市场的位置的问题引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看到理论来自实际的需要。 从自然景观到微型模型,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轴对称的例子,在“轴对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

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优化情境创设,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情境创设,构建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02-18T15:48:50.0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5期作者:项丽珍[导读] 情境教学作为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四中学322200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实效。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情景创设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特点。 一、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1.内容的真实性原则。 历史与社会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在内容中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历史与社会在知识的学习中需要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展开,只有在保证教学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创编,产生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因此,内容的真实性原则是情境教学法使用的首要原则。 2.学生的参与性原则。 情境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学生高度的集体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情境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相比较明显的优势。情境的创设首先要保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保障学生具有高度参与性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情境教学法。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要在学生的高度参与前提下才能展开。 二、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地启发解惑,当好学生的助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讲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秦岭——淮河南北差异时,为了让学生探究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我先出示两幅南北方的民居图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测哪是北方,哪是南方,并说明判断理由。学生回答:A图是我们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通风。B图是我们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封闭。那么为什么南方民居比较通风,而北方民居比较封闭?学生又答:因为南方冬天温暖,北方冬天寒冷。教师进一步引导:对,南北方的建筑差异是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那么南北方的气候有何差异呢?再通过《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读图指导,着重解释等温线,加深学生理解。 2.创设图片情境,还原真实史实。 图片作为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功能并不仅仅是为了填充页面、丰富教材形式,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课本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就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图片史料,或者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图片史料,为学生创设出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教学情境,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扮演角色,融入情境。 在情境创设中赋予学生一定角色,让其成为整个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提炼教学内容中的角色,并用鲜明特征对其描绘,为学生角色扮演提供参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例如:在《维新变法运动》这一课中,让学生在课下扮演不同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模拟当时众人反对、百姓旁观的现场氛围。学生们通过这一角色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 4.创设语言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语言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情境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应用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情感传递,进而使初中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知识感知效应。因为感染力强的语言情境更能打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生动语言进行讲述:“致运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在即将沉没之时,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望能挽救他的生命,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养的‘太阳’犬,叨住他的肩膀,不使他下沉,邓世昌毅然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黄海的波涛之中。”这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情境气氛,更能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作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者不应当仅仅将其看做一种教学技术,更应当将其看做是新课改不断推行过程中,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教学中的全面运用,为课堂效率的稳步提高做出积极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叶琳巧设情境,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J].考试周刊,2017,(35):170。 [2]郑晓慧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情景教学法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要求和知识要点 第一课走近父母 教学要求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知识要点 1.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2)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3)孝敬父母,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长大后,不仅要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2.进入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朦胧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大人”;更多关注自己的言行和内心世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对成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独立性越来越强。我们开始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但很多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因此,我们与父母 之间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期、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2)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3)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4)青春期,我们喜欢怀疑、探索、争论和批判,情绪敏感而不稳定,强烈而又脆弱,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青春期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要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二课理解老师 教学要求 1.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与教师有效地沟通,增进师生的感情。 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知识要点 1.我们要尊敬老师。 (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