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案

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案

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案
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案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力;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列强在中国强占以重要港口和海湾为中心的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进行殖民地式的统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培养学生区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概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的特点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本节的瓜分中国简表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19

世纪末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的识读,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并能充分运用本节提供的两段史料,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

3.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瓜分中国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二、本课难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设备

计算机及自制课件、大屏幕。

教学要点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背景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

11 2 3 4

.资本输出

()争做中国债主()抢夺筑路权()争夺采矿权()抢夺办厂权?

?

?

?

?

?

?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政策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课件《马关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教师指出: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继沙俄之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从而引发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背景(板书)

教师设疑:(大屏幕显示)“为什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因、内因)

学生自学,归纳回答。外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直接原因)。

教师概括指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经济瓜分——资本输出;二是政治瓜分——瓜分领土(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板书)

1.资本输出(板书)

引导学生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两个概念的异同。引导学生从背景不同、内容不同、目的相同三方面分析。

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贷款和投资。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而资本输出不仅为获得高额利润,而且是通过经济侵略达到政治侵略的目的。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通过争做中国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权和开办工厂权四种方式表现出来。

(1)争做中国债主(板书)

教师设问:“列强为何争做中国债主?对中国有哪些危害?”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图表。

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得出结论:①政治奴役性。第一,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如1898年英德借款时,迫使清政府照会声明:长江沿岸地方“中国断不让或租给他国”。第二,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三次大借款,均以中国的海关收入和其他税收作抵押。第三,通过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英德借款规定36年还清,“不得提前偿还”,这样就保证了英国在36年之内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权。②经济获利。列强通过借款,大发横财,获得巨额利润。(大屏幕显示《清政府于甲午战争后向列强借债表》)从年息重、折扣大、年限长等欺诈手段获取高额利润。

大屏幕显示问题,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二者有何不同?”引导学生从借款的目的、经济利益、主权三方面分析。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利用外资坚持与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把利用外资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促进中国工业的一种辅助,这和清政府大借外债是截然不同的。

(2)抢夺筑路权(板书)

教师提问:“最早在中国抢夺筑路权的是哪个国家?”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指出:法国通过《中法新的》最先在中国云南抢夺铁路修筑权。

大屏幕显示课件《帝国主义在华修筑铁路图》,进一步指出:继法国后俄国在中国东北强筑中东铁路;争夺最激烈的是卢汉、津镇、粤汉三条铁路的修筑权。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在中国抢修铁路的特点:从边疆向内地延伸。

教师设疑:“列强在中国抢夺筑路权,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对中国产生什么危害?”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得出:列强修筑铁路,不仅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岸的地方,并将势力深入内地。

(3)争夺采矿权(板书)

帝国主义国家抢夺矿山开采权,主要表现在沙俄占领抚顺煤矿、英国占领开滦煤矿。日本钢铁骨干企业八幡制铁厂所使用的原料,就是从中国掠夺去的铁矿石。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在华抢夺矿山开采权的特点:帝国主义的侵略已由地上一直伸入地下,中国资源已经逐渐为西方列强所控制,严重影响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4)争夺办厂权(板书)

大屏幕显示三组问题,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①“列强在华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中国民族企业有何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②“在中国近代企业中,列强在华开办的企业和中国民族企业各占什么地位?”(列强在华开办的企业居于垄断地位,中国民族企业居于从属地位。)

③“列强办厂对中国民族企业有哪些阻碍?结合史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的市场和奴役中国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小结: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政治借款、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办工厂的方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板书)

自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这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高峰。

大屏幕显示:“为什么帝国主义掀起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高潮?”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列强争相宰割中国。

②三国干涉还辽是俄德法同日本争夺在中国势力范围的集中表现。

③德国强占胶洲湾前,帝国主义已有争夺势力范围的表现。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高潮。

(1)强占租借地(板书)

教师设问:①“哪个国家首先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德国)

②“都有哪些国家参加瓜分中国?”(德、英、俄、法、日)

③“他们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各在哪里?”

大屏幕显示课件《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识图边回答。重点利用香港图,分析香港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指出:1842年《南京条约》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占九龙司。1898年强租新界。香港完全被英国割占,与祖国分离了100多年。1997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充分体现了我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课件显示“香港回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屏幕显示帝国主义在强占租借地的简况:1898年德国强租胶洲湾。1898年沙俄租借旅顺、大连;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德国强租广州湾。

(2)划分“势力范围”(板书)

大屏幕显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及《时局图》。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归纳掌握西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分析《时局图》中动物所代表的国家,并说出理由。利用课本材料引导学生加强认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实质。

大屏幕:

材料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材料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中外条约》英俄换文协议

请回答:(1)材料是为了尊重中国主权吗?它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不是。巩固或分取更多的侵华权益。)

(2)为达到这些目的,它们各自是怎么做的?

(英俄勾结、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所取得的既得利益。)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中的关系如何?

(既勾结又斗争)。

3.“门户开放”政策(板书)

(1)背景:大屏幕显示史料,“美国总统麦金莱对国会的咨文说:对中华帝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方被几个欧洲强国所控制的非常事件,美国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

设问:①“美国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为什么不参加瓜分?(因为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

②美国要插手中国,真实目的何在?(美国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③美国要达到其目的,依靠的是什么?(在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大屏幕显示“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学生阅读,解决下面问题:

①“门户开放”政策是否危及到了其它列强的利益?(没有)

②“哪些内容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均沾’(或分享权益)?”(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③“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3)影响

设疑:(大屏幕显示)“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是美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为什么暂时形成列强宰割中国的同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①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在追随西方列强而独立,因此,是美侵华新阶段的标志。②由于当时西方列强没有力量独吞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妨碍他们的在华利益,所以得到英法等国的同意,形成表面上的一致,暂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本课小结

大屏幕显示本课知识结构。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暂时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列强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使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大屏幕显示:(练习反馈)

1.19世纪末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事件

[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中法新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答案:C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借款,是为了

(1)攫取高额回扣和利息(2)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3)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4)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 ] A.(1)(2)

B.(1)(2)(3)

C.(1)(2)(4)

D.(1)(2)(3)(4)

答案:D

布置作业

问答:19世纪末列强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是怎样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及划分“势力范围”的?其危害如何?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谢河镇五坝小学张艳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的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已经学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再给我们说说这个故事呢 2、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知道,乌鸦很聪明,那么当它遇到狐狸的时候,它是否也是那样的聪明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狐狸和乌鸦》(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举手或者点名读(上节课已上生字词)

2、师生齐读。 3、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A、狐狸和乌鸦是好朋友吗 B、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三、读懂内容,抓重点段理解 1、标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知道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教师可表演狐狸 看见乌鸦嘴里叼着内,想吃的那种表情)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 4、5 自然段。读的时候,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4、课堂讨论(同桌讨论)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又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一次对话: 1、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2、乌鸦有什么反应乌鸦没有回答。 3、乌鸦在说话之前有一个动作是什么——眼珠一转。为什么做了这个动作——因为 他想到办法了。 第二次对话: 1、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2、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表情为什么要这样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 说话。 3、乌鸦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第三次对话: 1、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 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2、狐狸说话前的动作时怎么样的 摇摇尾巴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 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 学会读本课生字词及由“一”组成的词语,并准确能读好。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并理解“谗”,“叼”等生字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课件出示图片)谈狐狸:强调“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狸”单独练是第三声,和“狐”连起来读是轻声。(谁会读)。狐狸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小动物?(狡猾) 2、(课件出示图片)乌鸦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愚蠢难看) 3、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 一棵大树叼着一片肉眼珠一转 一眼刚一开口一溜烟 2、会读吗?

叼起肉直流口水赔着笑脸麻雀 差多了没有回答摇摇尾巴非常得意 三、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标上每个自然段序号。 2、指六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四、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请学生说出这段有几句话?狐狸和乌鸦的位置在哪里?(师板书:乌鸦---树枝上。狐狸---大树下。) 2、乌鸦嘴你叼着一片肉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叼)是什么意思? 3、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有什么反应呢?“馋得直流口水”。“馋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师出示卡片)“馋”单从这个字就可以看出来狐狸馋的直流口水,瞧,下边的两点就像狐狸留下来的口水。 4、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的肉馋得直流口水,此时的它心里又在打什么坏主意呢? (课件出示)狐狸心里想:“只要想办法让乌鸦,就能。” 5、指名读、评议,齐读。 (二)、学习2---4自然段 1、狐狸为了使乌鸦开口,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

[新教材]部编版上册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常用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导入新课 1.看视频,谈感想:播放《王志伟: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用一生追求“工匠精神"》视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2.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工匠精神?今天我们进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 二、说,识别文体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

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读,夯实基础 1。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字词检测过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清国 朝鲜 日本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优质课《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优质课《狐狸和乌鸦》 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猜想,预设故事的发展,并能用连贯清楚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能够创造性的用语言、动作进行表演。 3、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明白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爱听好听的话。 活动准备: 课件PPT、狐狸和乌鸦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律动形式组织幼儿入场:"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去郊游,好吗?(放音乐《郊游》) 2、出示PPT场景图,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呀?(出示场景图森林)森林美吗?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发生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掌声有请故事主角出场,当当、当当……(出示狐狸和乌鸦PPT)。 (2)关于狐狸你们知道些什么?关于乌鸦呢?你们觉

得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赶快去找个位置安静的坐下,然后一起来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 1、教师PPT课件讲述故事开头,"森林里有棵大树,乌鸦在上面做了一个窝,……心里很高兴。"师引导: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幼儿学)你遇到高兴的事是什么样子呢?乌鸦这么高兴,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幼儿说) 2、教师讲述故事的发展:"这时候……馋得直流口水。"师引导:"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幼儿说)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说)那狐狸真的那么做了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吧! 3、老师讲述故事高潮部分,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模仿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表情、语言和动作。 (1)"狐狸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好啊!乌鸦没有回答。"师:咦!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幼儿学)恩,不错,那乌鸦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一边说一边学一学吧。(幼儿学,可请个别学)(2)狐狸笑着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这回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呢?(幼儿集体学,然后个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 (一)中日甲午战争 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

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 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 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 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4.增辟通商口岸: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7 鹿角和鹿腿》公开课教案_3

《鹿角和鹿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紧扣“欣赏、抱怨”等词,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2、有感情地朗读鹿说的几句话。 3、,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鹿说的几句话。 难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鹿角池塘倒映欣赏匀称别致不禁皱眉配得上 抱怨传来哎呀狮子逼近撒开挣脱叹气 2、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狮口逃生),而美丽的角却害他差点儿送命。 老师相机板书:美丽难看欣赏抱怨 二、研读课文 师:鹿是怎样欣赏自己的角,又是怎样抱怨自己的腿?请大家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句子。划好的同学读读自已划出的句子。(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 1.用“____”划出鹿欣赏自己角的句子。 2.用“﹏﹏”划出鹿抱怨自己腿的句子。 3.读一读划出的句子,体会体会。 (指名反馈一-出示句子) ◆紧扣“欣赏”体会鹿角的美丽 1、我们先来看看鹿是怎样欣赏自己的角的。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小鹿们,赶紧夸夸自己美丽的角吧! (学生练读) (2)指名读。把语气词“啊”字,读得真好! 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 (不大不小,不胖不瘦,恰到好处。是的,匀称是一种美。谁再来美美地夸夸小鹿? ) (3)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匀称呀!它还有一对像珊瑚一样的角。看过珊瑚吗?在哪里见过?老师把它们也带来了。(播放珊瑚图) (4)海底的珊瑚多美啊!仔细观察,珊瑚和鹿角有哪些相似之处?小鹿把自己的角比作漂亮的珊瑚,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 小结:以后我们在写话或习作中也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喜爱的东西。你能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 (5)背诵积累: (出示插图)漂亮的小鹿,在清清的池水边欣赏着自己美丽的角。现在我们也来夸一夸吧。 (齐读) 小结:是啊,像鹿这样美美地看、仔细地看、高兴地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是——欣赏。

(完整版)工匠精神教案设计(叶旻)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班会比赛 《工匠精神造就大国崛起》 作者:叶旻 系别:机电系 授课班级:15-21班 一、教育背景: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机电系15-21班学生为我校与苍南校区合作班级,学生在苍南校区学习了一年文化课后进入我校。学生对于文化课学习并不感冒,专业课学习也几乎为零。更加谈不上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父母以打工从商居多,对于未来的规划,很多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而技术工人又是未来我们国家的主力军,学生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教育好他们责关重大。 二、班情分析 机电系进行课改以后,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的授课方式,采用了小组教学法。课桌也换成了六边桌教学。六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同学们围圈而坐。每桌设有两台电脑,以供学生查找资料,学校还配备白板,投影仪等设备,方便学生展示。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要结合学校的硬件条件,改变传统教师说,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而采用任务驱动和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本课。 本节班会课所用时间90分钟。 三、教育目标 本节课的课题选自《工匠精神读本》一书,其中的第三讲《精益求精——

要做就做最好》,通过本讲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 知识目标:掌握“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意义。了解课本中的工匠们“严谨”带来的工作成果。 情感目标:感悟严谨的工作和粗糙的工作形成的鲜明地比,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冲击。 能力目标:能把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第二部分:活动准备 五、设计思路: 本次班会课的设计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工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模拟工作中,体会工匠精神,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活动中贯穿对工匠精神的感悟。 开头部分通过导入德国工匠的产品和中国山寨企业的产品的对照,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学生探究其背后的精神。 中间部分:游戏体验,通过游戏让学生们体验工匠精神在工作中的运用。 结尾部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工匠精神读本》,总结和归纳出工匠们做出优秀产品背后的职业素养,再一次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六、活动准备 1、游戏道具:A4纸每组若干张,彩色笔、剪刀、直尺、胶水、胶带等 2、学习任务书: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单 3、教材:《工匠精神》浙江劳动保障出版社编 七、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步、导入:学生观看PPT,德国工匠的布线艺术。 第二步、游戏——“搭纸塔”:准备好游戏道具(见活动准备1),要求学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11课狐狸和乌鸦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准备:乌鸦、狐狸的图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 生:(齐答)狐狸、乌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评: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是好朋友吗? 生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几个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生:自己从书里找答案。

[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书。听清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己读书) [评: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跃跃欲试。老师指名读书。 师: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边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还不熟的同学,只要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了。 (学生自由读书)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狐狸和乌鸦不是好朋友。 生:老师我知道了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师: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认识这些字吗?”请你先自己读一读,把你不熟悉的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字词) 学生认字、读词。 采用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形式识记生字。 [评:识字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扫除学生语言的障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出示狐狸的图片)

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张娜陈林平玉弟、戚仁良 一、【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 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片和课题 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21、狐狸和乌鸦 蔡俊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8个。 2、积累词语10个。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乌鸦和狐狸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2、能展开想象,新编《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2、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只爱听奉承话,就会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0个。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全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乌鸦和狐狸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新编《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第一节。 1、师:小朋友,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乌鸦和狐狸是一对邻居,你们看,(点按图片),这就是?(乌鸦)这又是谁?(狐狸)对了,狐狸的狸在这里应该读轻声,跟我读两遍:狐狸。看了图片,你能告诉大家乌鸦住在哪吗?(乌鸦住在大树上。)那狐狸又住在哪呢?(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底就是最下面的意思,大树底下就是大树的最下面。(拿卡片)谁能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低)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什么?瞧,狐狸就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拿卡片)一起拼,开列小火车读好这个后鼻音的字。 2、现在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评价:狸读轻声。齐读。 3、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于狐狸和乌鸦的寓言故事(板书)指名读,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的2~5小节。 2、接下去老师要请你们开火车读一读课文的2~5小节。一个人读一句话。其他小朋友认真听。 3、原来狐狸把乌鸦嘴里的什么东西骗走了?(肉)一起拼。你们都注意到了这是一个翘舌音的字。请喜欢吃肉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写一写这个字(书空),对了,我们应该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大班语言课件教案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语言) (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 设计意图: 《狐狸和乌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的故事。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故事的寓意,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让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主题内容。 我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动画片完整欣赏→动作模仿→感知角色特点→讨论提升等五个环节,和孩子们在猜测、讲述、表演的过程中,体会故事的寓意,融入角色、融入故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最终形成独特的自我认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能够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2、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分析、判断。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两张;狐狸、乌鸦表情图两张;记录用小卡片;故事PPT 活动过程 1、利用提问,“关于狐狸,你知道些什么呢?”引发幼儿已有经验,自然进入活动。 2、出示并观察狐狸的两种表情,猜测故事情节。 (1)出示表情一(垂涎三尺的表情)狐狸在干什么?它在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 (2)出示表情二(嘴里叼着肉得意洋洋的表情)这是什么表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 3、感知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理解图片内容。 (1)(出示两幅画有乌鸦的图片)画上都有什么?你觉得狐狸的这两种表情分别跟哪幅画有关呢?为什么? (2)猜猜讲讲狐狸怎么样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4、利用故事PPT完整欣赏寓言故事。 5、听听学学狐狸的话,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 6、讨论提升 (1)有什么办法不再让乌鸦上当受骗? (2)乌鸦上当受骗以后应该怎样做? 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如果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一块肉,狐狸又来骗它┅┅?” 设计意图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的说、自由的表达。教师捕捉孩子的知识经验,借势推进活动。 观察狐狸的表情变化,在猜猜、演演中让孩子自然的融入活动,对活动产生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导入1(歌曲导入) 《七子之歌?台湾》中唱到:“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导入2(温故式导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可谓多灾多难,饱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西方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同学们知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对中国发动了怎样的侵略战争?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堂探究板块一甲午中日战争 (1)(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李鸿章认为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备投入不足,军事力量不如日本。你是否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 (2)不同意。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了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过渡语: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板块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阅读材料: 材料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兵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上述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答案:(1)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2)第一,日本占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第二,二亿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一、复习巩固上节内容。 1、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学习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现在老师要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认识生字的情况。请看屏幕,每个生字读三遍。 2、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叙述课文前三段内容,放.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狐狸和乌鸦是邻居,同住一棵大树。有一天,乌鸦为他的孩子叼回一片肉,狐狸看见了,非常想吃,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原因。过度:那么狐狸是怎样骗取乌鸦嘴里的那片肉,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讨论的内容。下面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去学习4--8段的课文,然后大家讨论。 二、讨论学习第四--八自然段。 2、讨论2题。 狐狸一共说了几次好听的`话,每次都是怎样说的?把你勾的句子读一读。狐狸说的三次话该怎样读呢?现在我们来一次一次的练习。 2、讨论第三题。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乌鸦唱着唱着,发现狐狸并没有听他唱歌,他嘴里的肉也不见了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怎样? 4、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呢? 5、讨论4题。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把4--8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狐狸每一次说话的语气。 6、小结板书。全文讲述了狐狸想吃乌鸦叼的肉,就用好听的话去骗乌鸦开口,乌鸦听了好听的话,得意忘形,唱起歌来,肉就掉下来被狐狸叼走了。 三、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己读书勾划,大家讨论,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后第三题。

四、我们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懂得了喜欢听好听的话的人,容易上别人的当。那么这只乌鸦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样做。请同学们再编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几个狐狸和其他动物的故事,大家想看吗? 请同学们自己从计算机里调出来读一读。读完以后抽一个同学上台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并说说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讲述: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

“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开课班级1409 开课教师唐一村开课时间2016年5 月 26日第4节开课地点教北301 班会主题“耐心、专注、坚持”—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 学生分析 1409班为我校古建筑专业学生,是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示范班级,在2015年该班学生参加了为期10天的桐乡内利、海宁鎏增实习体验学习活动,2016年该班学生参加了后续的平湖南河头实习,通过与工人师傅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工作对当代古建筑修复工匠的“耐心、专注、坚持”有较深刻体会 主题分析 本次工匠精神主题班会响应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我校“勇担责任、敬业创新”的鲁班精神,针对1409现代学徒制古建筑班即将毕业实习,走出校门学生,开展一次对工匠精神具体体现“耐心、专注、坚持”的班会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涵义 2.结合之前的实习,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感悟 3.通过交流心得,希望学生在日后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念,付诸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中体现教学难点认可并弘扬工匠精神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工匠精神的资料、之前实习的影像资料,并制作PPT课件,积极动员全体同学重视并认真参与本次主题班会,形成良好的主题班会召开前的氛围。 教学形式讨论式、问答式、视频展示、游戏互动、讲授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开场游戏:“你比我猜”,男女生两组PK,每组2人,时间2分钟,一人背对投影根据同组选手的比划来猜成语(成语内容为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成语和与之相悖的成语),另一人只能靠肢体语言配

以适当的语音形容,不能说出该词中的任意一个字,如说出则该词条PASS,如发现无法表达的词条可向主持人示意跳过该词条,在规定时间内猜出多的队伍获胜。 二、工匠精神解读5 播放视频李宗盛《致匠心》, 请同学用一个词来形容下,作为一名合格的工匠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 主持人播放学生在实习期间作品,随机选取,当画面停留在谁的作品上谁就起立说一个合格的工匠应具备的品质的词语(例如:专注) 老师进一步解读“工匠精神”: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 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通俗的讲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

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学设计

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阅读指导 教材分析: “和大人一起读”这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大人”这个概念宽泛的定义充分体现了教材的人文性,以大人伴读的方式读故事、童话、读童谣等方式,激发一年级孩子读书兴趣。而且安排的内容随着孩子们习得的文字越来越多,内容由简单的儿歌到有寓意的故事和传统文化、生活常识。体现了阅读是语文不可或缺的方面,阅读就是生活这一核心理念。这也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一个窗口,是衔接幼小,与学前教育自然融合的安排。《乌鸦和狐狸》是一年级下册一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尽可能不精讲。让孩子听故事、读故事、演故事代替老师的讲解。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插图、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等读懂寓言故事内容。 2.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快乐。 3.学习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听读、自己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快乐。 2.学习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课前活动:一位孩子讲寓言故事《狐狸请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刚才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来着?(《狐狸请客》)这个故事跟一片肉有关,今天,我们将读到的《狐狸和乌鸦》(贴在黑板上),也是围绕一片肉来讲的。请你读一读题目,你来,请你,你,咱们一起读。 二、听故事 1.想听听这个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吗?那我要开始读故事啦,准备好了吗?(课件:温馨提示:仔细看课文,认真听:字音读准了吗?长句停顿了吗?用心想:故事写了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捧起书,仔细听老师读故事。读完交流:故事写了()和(),()三次说好听的话,()上当了。贴图(教具)说一说。 三、读故事 师:孩子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呢? (一)同桌两人小组自由朗读故事一遍(课件) 好的,可以一起读,或者轮读。注意啦!注意啦!如果在读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同桌有读不准的字词,该怎么办呢?(帮帮他)。刘老师说清楚了吗?开始吧! (二)四人小组自由朗读故事两遍(课件)

工匠精神 教案 1.1—4.1

第一讲:第一节工匠渊源 引入新课: 何为工匠? 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鲁班、蔡伦、李春、黄道婆......这些著名的工匠,没有炫目的头衔、显赫的家财,但都以杰出的智慧、精湛的技艺菲方的创造为后世留下了财富。 讲授新课: 中国本来不缺工匠精神,而且是世界工匠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有很多实例,如:木匠鲁班、铸剑大师欧冶子、干将、莫邪、李春等等数不胜数都是著名的工匠。他们没有炫目的头衔、显赫的家财,但都以杰出的智慧、精湛的技艺和非凡的 创造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上千年的洗礼,至今仍广为流传,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彰显他们的崇高地位,接受后人的敬仰。这说明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流淌着“工匠精神”。 在去年4月30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大国工匠》的八集系列纪录片。我不知有没有学生看过?从那天起我们知道了高凤林、周东红、孟剑锋、顾秋亮等等,他们默默无闻,平凡有如空气,却个个身怀绝技,用心智和双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中国制造”。他们是对“高精尖”领域“国宝级”技工们践行工匠精神的解读。讲解法 40分钟

一、工匠渊源 在我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洞穴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距今大约2万年。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陶器,也是制作陶器最早陶工工匠。工匠的出现源自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既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也留下了以“探索”和“至善至美”为特征的精神财富。 例如: 1,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件丝绸长衫距今2200年,其薄如蝉翼,用料2.6平方米,仅重49克。 2,大家都知道在西安有秦朝陶制兵马俑,距今2千多年。有学生去看过,它不但数量惊人,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造型各异有个性,栩栩如生,每个表情姿态各不相同,犹如秦人穿越时空来到现在,其设计和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的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的重达几十吨;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