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审美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性

试论审美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性

试论审美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性

大 众 文 艺

13

审美无法像其它科目一样可以用考试的手段去衡量,审美是隐性的,它隐藏与每个人的精神层面。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影响很大。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1]

人们普遍认为接受审美教育对社会生产及科学发展没有太大作用,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社会心理。原因就在于人们不了解科学与审美的关系。居里夫人曾讲:“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美。”在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审美认识和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寻找真理,求真。美和真是紧密联系的,人类认识了科学的真,也就随之认识了美。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梁启超在讲到科学和美术时说美术“能产生科学”,“求美先从求真入手”。[2]论古论今,人类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美的规律法则和美的形式,是一种重要 手段,如造型,透视,比例,色彩等都对生产,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审美教育的作用充满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我国著名学者陈道望曾说:“至于‘美’却随时随地存在,常人不察,每轻视之,实是大错。这正是他们未习美学之弊。”[3]

长久以来,审美教育被忽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审美教育与所谓的人才培养无关系,或者认为审美能力不是所谓的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这种错误认识是社会和学校不重视审美教育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等精神因素和知识技能,认知能力等可能的生产里因素,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的身体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发展。”[4]现今,随着世界各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艺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然而,艺术门类众多,体系庞大。我们教育所能实施的,大众普遍认知能力所接受的只有审美教育。美国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关于大脑两半球的研究,证明只有分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大脑两半球平衡发展,密切配合活动,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5]

审美无论是对整个宏观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功不可没,其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整个宏观社会而言,审美教育是否能有效的实施影响到以下三方面:

首先,人类与物质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处依赖审美。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因为意识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全国都在提倡和谐共处,这其中当然包括人与环境的和谐。但是如果真的要全民或大多数人做到这一点,仅靠口号提倡和制度制约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人们意识的改变,当人们通过审美教育认识到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美,我们才会珍惜环境,珍惜自然。口号的提倡和制度的制约是一时的,要想长久的实现人类与物质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处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人类运用审美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审美能力还会作用于我们生活的小环境。比如自己的居室,城市的规划,美化。这些方面都需要审美能力的参与。

其次,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公民的审美水平。近几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这为我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满足,这时从社会到个人都会对精神领域的充实做出要求。社会需要文明的公民,公民也需要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文明即真,善,美。语言之美,行为之美,思想之美,心灵之美。要想拥有这样美的社会,这样美的公民,必须要从教育宣传抓起。使人们正确认识美,正确判断美,正确展现美。人们的文明之美相互影响即而作用于社会,社会又会把这种文明之美反作用于人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所以,审美教育直接影响着公民的素质,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最后,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教育相互影响。经济的发展带来各国交流的增进。小到文化艺术的交流,大到思想观念的碰撞。

都对当今的人们提供了重新认识美,判断美的机会和资源。反过来,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进步也刺激着消费,刺激着经济的增长。比如,现在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追求高质量的饮食,追求舒适的穿着,追求美的形体,美的居住环境,这些追求都刺激着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而可以看出,人们对美的认识越彻底,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反过来,高质量的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持,需要经济的发展。

从微观个人心理及生理的发展角度来说,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教育首先灌输的是知识,审美教育也不例外。审美教育是站在单纯的美术技法之上的美术知识,美术素质,美术修养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是使学生建立美术知识结构,提高美术修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做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个体,一定的美术知识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其二,审美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人格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审美教育引导人们建立高尚的品德结构,远离低级恶俗的行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予人们追求理想,追求生活的勇气。国门的打开,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我国的经济文化走出国门,国外的新鲜思潮涌入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审美教育会帮助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帮助我们用美的法则,美的规律对生活做出筛选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

其三,从生理角度来说,审美教育开发了我们的右脑功能。人的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具有高度专门化而又高度合作的特点:左脑专门掌管语言,记忆,计算,逻辑,推理,判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右脑则掌管情感,形象,想象,直觉,形象,发散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学校教育及社会要求的重点大多放在左脑的开发完善,右脑相对左脑开发缓慢。 实际上,右脑在个体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决定成败的因素中右脑的发达程度所起的作用大过其它因素。近几年,人们一直在说“情商”这个词。前几日,又看到一个新词叫“职业性格”。其实这些人们正在热忠讨论的决定成败的词语,都是由右脑掌管的。而审美教育是发展右脑的最佳学科。

纵上所述,足以证明,审美教育不仅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必要的。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审美教育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科学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却在精神层面辅助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只有人类自己有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人类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科学。才能把美好的精神事物作用于生产,生活,从而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注释

[1]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 梁启超 《饮冰事文集》卷三十八《美术与科学》[3] 李永长 《美术教育论丛》 兰州大学出版社

[4]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报刊资料选汇《教育学》1986年第三期 张明义《也论人的全面发展》

[5] 李永长 《美术教育论丛》 兰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美术教学论》 王大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2、《美术教育文选 》 李永长 西北师院美术学院

3、《美术教育论丛》 李永长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王婉丁 出生年月:1983年9月 籍贯:甘肃兰州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油画技法 指导老师:呼喜江

试论审美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性

王婉丁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级研究生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审美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贡献,然而人们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甚至在教学中审美教育被视为可有可无。事实上,审美教育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审美教育 社会发展 个人发展 科学

理论研究

艺术与审美教学内容

艺术与审美

绪论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D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分 2 【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C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分 3 【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C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分 4 【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BC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美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素养 宽城县职教中心刘振宇 摘要: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美育从审美角度,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所以,运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育;作用;审美能力;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

学生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媒介去感染、启迪美的接受主体,使其在美的欣赏、美感享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较为系统的美学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不断提高接受主体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运用美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素养呢?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请同行们指教。 一、教育中渗透美育,任重道远。 很多学校的校训里包含有“真、善、美”的含义,求真,就必然尊重科学,重视智育,求善,就必然尊重道德,重视德育;求美,就必然尊重美学,重视美育。而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最乐于也最易于通过审美体验去感知真和善。学生正是在美的探求和创造中,不断地完善着自我,忽视了美的眼睛是昏暗的,遗忘了美的心灵是残损的,丢失美的人生更是不幸的。于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探求,就成了教师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重要性 导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没有教育么就很难取得进步,下面为大家的分享优秀说明文:教育的重要性,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教育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好人),品德第一。“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他人的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对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扞卫你有不同观点的权利”,遵守法律,怀有良心、坚守良知,等等。没有这个修养,社会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压正。奶粉事件就是良心出了问题。“德育”还包括“科学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换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求真追求、“坚持真理不惜成为全民公敌”的英勇人格。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创造出自我。一下有关教育家名人故事一:俞敏洪,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高考考了三年才上了大学。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成就了。面对年轻人的困惑,他有话说。 不要看轻自己,不要看轻他人 我从同学们的眼光中,看到你们对未来的期待,看出对自己未来的希望,看出自己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希望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信心,这个信心就像我讲座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人一辈子有时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你会断定自己没什

么出息,你会说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或者说我上的大学不好,不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或者说我长得太难看了,以至于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由此来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我在北大的时候,基本上就这么断定自己的,断定到最后,差点儿把自己给弄死。因为自己断定自己没出息,变得非常得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第二个错误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常常会判断别人失误,比如 说你看到周围某个人,好像显得挺木讷的,这个人成绩也不怎么样,也没人喜欢,你就断定说,这个家伙这辈子没什么出息。 所以,这辈子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面向未来,通常会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 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同学们想一想,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 定是前面的一种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是这样的动物,就 是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你要是想走遍世界的话,你的心必须要向世界走。我为什么今天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讲话呢?就是因为我从 小就有一种感觉,这个感觉就是越过地平线,走向远方的一种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穿越。就像中国着名的企业家、万科集团的王石一样,他想要不断爬到世界最高峰,爬了一次,还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给自己带来一次新的高度,就是这种感觉。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教育美无处不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 好的人间。这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引发了社会、专家的讨论。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这里也冒昧的浅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的审美标准和底线在报警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大打折扣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在退色。无数人在问“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提高学生审美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不可分的,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只有做到了“真、善、美”才能保证美育的动人性,纯洁性,审美素养是脱俗的、是没有公利性的,、是纯粹的、高尚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人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是经不起风雨的、是坛花一现、是没有灵魂的,而内在美是一种修为,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供养。所以只有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进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呢?

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必须服务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而提高人文素养又是提高学生审美的必经之路。改进美育教学要以感动人性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来体现“真、善、美”。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的教育本来就是在情感世界里寻找记忆,让个体的情感与心灵发生碰撞而产生灵魂的火花来修炼个体。 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的效果是“煽情而动”或者说是“动之以情”。美育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美育无处不在,所以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只有个体动了真情才有美的存在,也才有美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老师到底拿什么来打动学生呢?或者说我们要怎么做,用什么做才能让学生“动之以情”呢?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只有做到了“真、善、美”才能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使情感超越功利主义,超越世俗、超越庸俗。使文明、自由成为最美的风景!

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涵。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日益增多,并已逐步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国际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们认识到音 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他们认为,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被视为是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的。另一个原因是当代教育的发展,使社会普遍认识到音乐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历史悠久; 音乐审美教育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我国古代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如《论语·泰伯》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即是此意。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体系,要求儿童学唱赞美诗和军歌,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勇气和培养儿童纪律的工具。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

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承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和教育,在那里,音乐长期拥有重要的教育地位,被保留在所谓的“自由七艺”之中。这些音乐教育历史证明: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教育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教育和艺术 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 2、我国音乐审美教育有待深入; 我国与世界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一样,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教育历史,但真正称得上音乐教育的历史,则只能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算起。五四前后,虽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主张的影响下,音乐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终因时代的原因而不能有真正的音乐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建国初火热的政治年代,音乐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又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思想道德功能与智育功能,同时初步承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美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尤其是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局限于音乐的辅德和

浅谈审美教育

浅谈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审美教育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美 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 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其次,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行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地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再次,美育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发生学认为,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最后,美育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事实也表明,真正有成就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197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问题时说:“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看看动物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可见,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塑造美的心灵,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

美术课的重要性

美术课的重要性 美术课是小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当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他们求知欲强,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小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的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小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小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

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小学美术课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而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上之外,小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代小学生要以崭新的姿态来对待美术这门课。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标签:栏目]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1、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2、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3、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4、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灾难的教育。——英狄斯雷利 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6、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7、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8、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阿米尔 9、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10、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11、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爱比克泰德 12、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柏拉图 13、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杜威 14、保存儿童的天性,并且正是按照它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埃默森 15、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浅论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浅论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英语语言文学系 084班 王金星

什么是美感 什么是美呢?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回答是:美即生活。他又强调:“生活必须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生活。”他理解说:“任何东西,凡是我们在期中看见我们所理解和希望的、我们喜欢那种生活,便是美。”可以看出美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那么什么是美感呢?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他是人类精神生活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美感作为一般感觉的特点。一是,美感由客观的美的刺激与主观对美的反映两方面构成,缺一不可。二是,美感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形式因素,如光、色、形、声、味、气息、接触等等。三是,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象,那就是主观对美的反映。四是,感觉和描写世界的美 对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赠汪伦》的诗来解释。“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一,正式岸上的踏歌声,唤起乘舟欲行的诗人的美感,进一步引起了他对汪伦友情的深切感受,可见美感依赖于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的反映。第三,诗人积极的感受踏歌声,主动联想到友人的深情,从岸上的踏歌声想到汪伦的友情,体现了美感中的主动性。第四,诗人运用听觉、视觉感受踏歌声,表明生理刺激是美感的起点。第五,诗人李白善于捕捉日常生活里的美感,从而凝聚为诗的创造。以上表明美感具有感觉的一般特点,即美感作为一

种特定的感觉符合感觉的一般特点。 一、为什么学习美学 为什么学习美学?简而言之,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当代人在呼唤着美学,在发展着美学,在把美学变成一门与人类幸福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人类产生美感的根源,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自己觉的按照美感产生的规律追求美、创造美。每天都在说话的我们,并不会意思到我们在说“散文”;每天都在追求美创造美的我们,也往往意识不到我们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美学之后,能够增强我们追求美创造美的自觉性。 第二,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伦理观与真理观一起构成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审美光是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和评价。审美光直接指导着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胸怀崇高的审美理想,明辨美丑善恶的界限,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第三,学习美学,掌握审美活动规律,提到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的能力。 第四,有利于各种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二者从基底分手,回头又在塔尖结合。”2001年,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时,

从和谐之美谈审美教育的现代作用

从和谐之美谈审美教育的现代作用 一、促进教育的和谐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但也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力最强,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其他四育之中,从而使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推动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以美辅德。 美育可以促进人的道德的形成,达到美与善的结合,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美的教育与美的影响,可以使个体的道德习惯和信念理想构成个体的心理动力,继而转化道德行为,让审美与道德浑然一体。如:通过对自然美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姿,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就会油然而生,进而激励自己为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通过对社会美的鉴赏,感受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从这些美的典型身上,看到真善美必将战胜假丑恶,激励自己更加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弘扬正义。这是以美辅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和想象能力,达到美与真的结合,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和艺术宝库中去,促进其掌握知识,把理性内化与自我感知结合起来,把群体的合力结构转化为个体的自

由直观,开启和疏通由认识真理走向创造发明的思维通道。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运用“美学的、直观的”方法研究相对论;麦克斯韦运用对称形式的美的欣赏观纠正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等。同时,通过美育,在形象生动的直现的感知下,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稳定,而且能更主动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增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推动他们去进行科学研究。 (三)以美健体。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并运用对美的感受,促进体态、体能的协调发展,达到美与健的结合,从而促使学生体态健美的发展。一方面,体魄的健美是人的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训练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运动,人的内在活力和生命力在形体的敏捷与力度、灵活与协调中充分展示出来,显示出人体特有的朝气、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具有特殊的魅力,透出独有的审美体验。 (四)以美炼人。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对劳动的审美态度,培养把劳动作为体力与智力游戏来享受的情趣,从而使劳动变成人们的第一生活需要。马克思有句名言:“劳动创造了美。” [1] 美产生于劳动。人们的美的观念和美的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美的表现。可以说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美丽的外表形象,也不会产生诸如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世界名画,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舒适的生活环境。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教育的重要性的名言 1、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2、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教育植根于爱。——鲁迅 4、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5、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6、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7、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9、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10、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11、胃病总是由于贪吃。疳积病是上帝派来教育胃的。并且你们应当记住这一点:我们的每一种欲念,甚至包括爱情在内,也都有胃口,不可太饱。——佚名 1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13、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4、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15、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西塞罗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18、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19、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

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审美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语文是小学中审美教育内容极大丰富的学科,并在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应重视熏陶作用,着重强调其价值提升,同时也应该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审美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7)08-0167-01 审美的起点很重要,审美教育应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那么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审美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人与生俱来就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审美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是需要目标明确地工作来培养。”也就是说,审美要靠后天培养,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意味着什么呢?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思维。由于学

校教育使小学生开始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新问题,逐渐使他的智力和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一种飞跃。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 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与成人,无论是家长、老师都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因为小学生人生经验有限,他们的内心世界相对比较单纯,做任何事情目的性很强,杂念较少。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不会封闭自己,喜欢对外沟通,开放性较强。例如,小学生的情绪大多直接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并且情绪的持续时间短,波动性较大。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我们比较容易把握和了解,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性不强,一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是意识还是个性都在快速发展,没有进入平稳而持续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在建立的过程中,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刚要开始形成稳定的习惯和品行,对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非常好的时期。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 通过分析如今使用的小学教材发现,从内容到展现形式都有许多美的元素,例如古诗、古画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中国传挽美学的独特品格众其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独特品格人生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想体系。中国美学的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只能是存在的诗性之思。 一、人生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许复观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

美育(最全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育的学科性质 一、美育学研究的对象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4、审美教育的规律:指审美教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美育学: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美育学研究范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 2、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功能、地位、与德、智、体等方面的关系等。 3、美育的实践的实施包括:美育的媒介、途径、实施原则和方法、审美素养 4、美育是探讨人类如何美化自身的科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命运、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个性完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等,它是以美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三、美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一)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 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内容有四块: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美育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育学与美学有内在的亲缘关系,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二)美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学所元宝的一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等,教育学也为审美教育提供发理论前提,可以说,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但是它们又是五笔特殊、整体与局部折关系。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结合。 (三)美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一切心理现象的理论基础,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感教育,必然涉及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学研究的材料和成果,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美育学则是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规律在审美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反过来,美育学研究的成果,又必将丰富和深化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当然,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而美育学研究的是审美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四)美育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艺术美是美育的主要媒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二者区别在于,艺术教育研究的范围更宽泛,除了艺术教育,美育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教育。 第二节:美育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美育思想 (一)西方 1、发源地:古希腊、罗马 2、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浅谈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2-11-27T10:38:40.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0月总第98期供稿作者:郝金辉 [导读]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 郝金辉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学265300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 怎样才能使学校音乐审美教育能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而不被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波所淹没呢?我认为,别无它法,只有教育、引导,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性禁止的方法。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 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能领略到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音乐审美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审美的目的。

关于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论文

关于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论文 说教育很重要是轻描淡写。教育是改善生活的武器。它可能是改变人生的最重要工具。对孩子的教育始于家庭。这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直到死亡。教育当然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并发展个性和态度。最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会影响人们的就业机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很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这篇关于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中,我们将向你介绍教育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教授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阅读和写作是教育的第一步。大多数信息是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因此,缺乏写作技巧意味着会错过很多信息。因此,教育使人们识字。 最重要的是,教育对于就业极为重要。当然,这是一个体面生活的绝好机会。这是由于教育部门提供的高薪工作技能。受过教育的人在工作上可能处于极大的劣势。似乎许多穷人在教育的帮助下改善了生活。

更好的沟通是教育中的另一个角色。教育可以改善和完善人的言语。此外,个人还改善了与教育的其他沟通方式。 教育使个人成为更好的技术使用者。教育当然提供了使用技术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因此,如果没有教育,可能会很难处理现代机器。 人们在教育的帮助下变得更加成熟。复杂性进入受过教育的人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教育向个人传授纪律的价值。受过教育的人们还更多地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对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时间等于金钱。 最后,教育使个人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受过教育的人可以清楚地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受过教育的人很有可能说服人们接受他们的观点。 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有助于在社会上传播知识。这也许是教育中最值得注意的方面。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中,知识迅速传播。此外,教育将知识从一代传给另一种。

音乐(心得)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论文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

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 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在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时,如果作品释放的美感属性直射 入学生的心理结构中,二者相互适应,相互契合,便会自然结成 审美关系,迸发出美感的火花,这一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教材创设审美情境;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激发审美情感,诱发审美体验;探究设疑,拓展思维, 提高审美能力。 一.利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入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这 些篇目文质兼美,齿颊留香。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绿 树掩映、翩然小巧、灵动娇美的“我的空中楼阁”;有水月浑融、江天一色、乱石穿空的长江;有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荷香缕缕的“荷塘月色”;也有落蕊轻扫、秋蝉残鸣、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天”。其中有优美,也有壮美,如一幅幅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作品的美具有可感性和直接性,朱光潜

认为“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文中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鉴赏。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定向、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和审美感知能力。定向就是要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审美的要求,学习散文,提出欣赏自然美的要求;学习记叙文,提出欣赏社会美的要求。点拨就是根据审美对象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其美的因素。引导就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教师为审美中介,把教材作为学生审美的客体,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融合为一。此外还要通过对比提高学生鉴别美丑的能力,课本中歌咏平凡伟大,歌颂善良纯真,鞭挞丑恶黑暗的篇目不计其数,如莫泊桑《项链》中的路瓦载夫人和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路瓦载夫人虚荣心强,令人鄙视,而德拉虽然经济拮据,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为了给丈夫买圣诞礼物,她卖掉了自己引以为骄傲的长发,这种真挚纯朴的感情是很美的。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丑的可恶,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审美体验 语文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为学生创设激情的氛围。教师要因势利导,以情激情,披文入情,寓教于情。寓教于情,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传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美学概论期末论文[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11中文4班] 姓名:[ 吕莎] 学号:[ 1112100294 ] 完成时间:2014年8月28日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人文学院 11中文4班吕莎 1112100294 32号 【前言】: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分支,把美育搞好对德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审美教育缺失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重视。 【关键词】:美育紧迫性必要性解决方法 一、何为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在学校教育事业中,大概来说即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情况下美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由此也可看出在学校教育中,学校的美育是非常细化的,几乎由每一个详细的活动贯穿。 在中国,美学是作为启蒙心智用的,现在美育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要对心灵进行教化,提高道德修养;美育对智育和德育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当今学校美育现状 既然美育在学校教育,在德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在现实的实行过程中美育究竟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的?它的建构程度如何?它的现状如何?针对此项情况特做如下解说: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学校社会都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美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尤其忽略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些中小学校往往因师资缺乏,而难以进行应有的审美教育,这种情况在偏远及落后地区则更为明显。从而导致新一代学生群体美学知识缺乏,不利于其德育的全面发展。 美学的知识的贫乏导致进入高校的学生审美能力严重的先天不足。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样、衣冠不整、乱丢杂物、举止粗野、不会关心尊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