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册笔算乘法

第七册笔算乘法

第七册笔算乘法
第七册笔算乘法

第七册笔算乘法

第七册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第54例4,练习十三的5?10题。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时,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

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 7’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58X476 297 X 234 让学生笔算过程。2、口算:14X 7 25X 3 160X 5 23X 10060X 70 21 X 300 18X501、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2、学生口算。教学例 421’1、投影例 4: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 674 袋,每袋 25 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问:能完成这道题吗?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

3、指出:也可这样列式:674X25 问:25 674 X674和X 25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4、练习:完成做一做。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25X 674=16850(千克)25X 6742、多名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 674X 25 学生比较后得出: 674X 25 笔算时比较简便。 4、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5、学生归纳。作业7’练习十三: 7、8、9 题。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2)例 4: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 袋,每袋 25 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 25X 674=16850 (千克)

674 X 25=16850 (千克)25 674 X 674 X 25100

337017513481501685016850 答:(略)

人教版三数上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第1课时 笔算乘法(1)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笔算乘法(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0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 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1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三名同学、三盒彩笔(一盒12支)。 师:你能从这幅图中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提出: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支彩笔?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每盒按10支算,3盒就是30支。所以大约有30多支。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彩笔准确的支数,该怎么办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求3个12是多少可以列式12×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3。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 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充分 经历动手操作过 程,体会从具体到 抽象的过程。

师: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反馈。 【学情预设】预设1:摆学具数出小棒的数量。 预设2:口算:12+12+12=36。 预设3:12× 3=36。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学情预设】预设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预设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预设3: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师:你理解各种方法的算理吗?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学情预设】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用乘法计算的方法更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加法计算就很麻烦。 【设计意图】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的需要。再在计算中呈现连加、口算等多种算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第三种方法的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情预设】预设1: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 预设2: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结果等于36。 预设3: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加法竖式和减法竖式的写法,也在口算乘法的学习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所以设计让学生自主尝试列乘法竖式计算,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明确口算和笔算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与学生交流:在列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所在的位置。 师: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6,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写在十位上,结果是36。 可以把刚才的竖式简写成下面的形式。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充分利用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学习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笔算乘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提示】 注意对每一步算式中的各个数的含义进行说明,使学生明确算理。

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2000×3=

12×4= 120×4= 340×2= 2.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48 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课件,导学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0×3=40×22= 20×20=53×30= 600×30=30×23= 400×50=350×2= 学生开火车回答。 2、笔算 708×6=790×8=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探究新知A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160×30=106×30= 问:这道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口算:先是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3)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5)小结:笔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1 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 教材第41、第42页的内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卡片。 口算练习。 30×3=20×6=20×4=13×3= 2×4=200×4=9×50=120×2= 40×7=2×3=23×2=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投影出示例1。 教师:观察情景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每筐装15盒草莓。 学生2:我知道一共买了3筐。 学生3:问题是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 教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汇报如下: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

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评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口算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投影出示例2。 教师:观察情景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橙子每盒6个,问题是求10盒有多少个。 学生2:我知道苹果每盒有12个,问题是求20盒有多少个。 教师:要求10盒有多少个橙子,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教师: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的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计算方法逐渐简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教师板书小结。

笔算乘法教案人教版

笔算乘法教案人教版 【篇一笔算乘法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2.通过独立探索、比较辨析、合作交流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 3.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个位计算满几十后,十位上的数应该怎样计算课前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情境图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支彩笔板书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师你可以列出算式吗生12121236(支)板书生12336(支)板书师123的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说一说师咱们一起来回顾是怎样口算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手指着123),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学例11.尝试写竖式师你们能不能用竖式计算123这个算式师那我们就试着写一写123这个竖式请试着写在答题纸上学生动手尝试;展示学生作业使用实物展台2.明确写法师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请你来。 仔细观察他的写法,(遮住计算的部分)大家直觉上都认为这样写师同学们的直觉非常准,和加、减法的写法差不多,就是

个位和个位对齐。 3.明确算理师咱们请这位同学介绍他的算法,看谁听的最清楚。 师同学们都知道,加法、减法竖式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计算的每一步,乘法竖式同样也可以。 你列的算式能体现计算的每一步吗板书复咱们一起来看,236,积写在第一层。 10330。 积写在第二层两次乘的积加起来等于36。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的计算过程师为了书写方便,我们可以直接写这个瘦身后的竖式。 4.小练习,巩固算理,明确算法师这两道题你能接着算吗师(课件出示习题)在作业纸一上把它完成吧师谁想把你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咱们一起听,他是怎样计算的师同意他的算法吗师不错,大家都真会算。 师312乘3,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师你能说一说他计算的每一步吗生说,同时课件展示复杂的竖式。 师同学们能真了不起,三位数乘一位数都会计算了。 师回想一下,这两道题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师还有同学是这样算的吗师你为什么这样要这样计算师在加法中我们学过满十进位,在乘法中也有,我们一起来研究16教学例21.尝试写复杂

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53例2及做一做。【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学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简便口算,学习了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同时,在三年级,学生也已经初步接触了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竖式学法(270x9=)。本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算式中的特殊性,探求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竖式写法,并且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的必要,并为学生理解和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做进一步的铺垫。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学生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学生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养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掌握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算式的简便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 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忆旧引新 1.口算 师:同学们,这些题你能用口算快速解决吗?老师来开下火车,请这排同学。 【Ppt:50x90= 500x6= 80x40= 90x300= 70x400= 16x30= 120x5= 32x30= 25x30= 21x40= 25x30= 】 师:这火车开得还真顺!相信大家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口算了,那观察这些口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预设):口算这些算式的时候都是先不看零的。 师:打个比方,像“50x90”我们该怎么口算? 生(预设):可以先算“5x9=45”然后再在后面添上两个零。 师:那添几个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预设):两个因数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后面添上几个零。 师:你上课非常认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同学们,在我们口算因数末尾有零的口算乘法时,我们可以先不看零,先计算前面部分,算好后再在后面添上零。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我们就添上几个。是这样子吗? 2.笔算 师:这些题你会笔算吗? 【ppt:508x3= 34x165= 270x9=】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公开课)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第4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三年级(1)班 执教者:秦老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的内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观察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理解和掌握积德变化规律,并能运用积德变化规律进行简变计算。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三位数乘位数的笔算,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基本的算理和和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所不同的是,仅仅把因数没0的笔算延伸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总结出笔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判断。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件出示) 6×50= 12×20= 16×30= 23×20= 2.提问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50 16×3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叙述口算方法 师:如果我把这个16×30式子变一下呢?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课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 生要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1)160×30= 160×30= 师:观个式子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师:你会笔算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 础上,理解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和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坚实的础。】 2. 通过学生板演,展示答案。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160×30= 第一种方法: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二种方法:1 6 0 × 3 0 ——————— 0 0 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进位)23-人教版

第2课时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

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00 大约2000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4 8 × 3 7 3 3 6 1 4 4 1 7 7 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5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掌握算法的多样化,感受算法的优化。 3、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算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情境图、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个人意见一?复习练习,做好铺垫: 1、笔算加减:31+271= 435-86= (笔算加减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12×4=48 21×3=63 42×2=84 43×2=86 33×2=66 13× 2=26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P60 M1主题图。 教师解说:在学校美术课上,由小红、小明和小兰组成的学习小组正在 用彩笔画画,他们准备画出美丽的花朵。 教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吗? (有3个小朋友,每人有一盒彩笔,一共有3盒彩笔。每盒彩笔有12支。) 教师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支?) 教师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①12+12+12=②12×3=) 教师提问:12×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盒彩笔有12支,一共有3盒,1 2×3表示3个12是多少,也就是3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支。) 教师提问: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比较发 现,以前学过的都是一位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这个算式是两位 数乘一位数。) 教师解说: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三、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有谁能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12×3= ?(用口算法,用连加 法算,用估算法,还可以用竖式算------笔算法等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 第3课时笔算乘法 课题;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 2 1 2 3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

《2.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想一想。学生可能会根据教材说学习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近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都烂熟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该再练习。那就巩固复习一下,使我们计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回忆交流 师: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习都一样吗?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情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 2、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吗?小组内互相说说,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老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可以,虽然有些还说不统统,但已有一些进步了。 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算一算。 三、强化练习 1、口算铺垫(开火车) 6×4=3×8=7×5=9×4+6= 2×8+7=3×6+4=8×8+7=4×2+3=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比赛谁快就可以到黑板上来做。然后请做题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582632787 ×4×5×7×6 师:那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要细心,不能马虎,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的比赛,一定有点累了,那我们松弛一下做个游戏: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东源县第一小学伍健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200×3=2000×3= 12×4=120×4=340×2= 2.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

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1.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2.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

第5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第5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

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 54×13 39×27 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3、巩固练习。 24×41 22×74 44×59 15×21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 6 2 5 1 8 2 4 ×1 6 ×1 3 ×1 7 ×1 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

三年级上册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知道《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的三位主人公是谁吗?(出示三位主人公图片)它们三个分别留下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你们能读出来吗?(逐个出示并分别贴在提示栏上) #

蓝猫图:会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 淘气图:倾听是分享成功很好的方法! 菲菲图: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探索吧! 2.提出问题。 蓝猫、淘气和菲菲它们说的三句话,每句话都是12个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字?列式为12×3。 二、新知探究 1.尝试计算。 "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南华思源实验学校刘永山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第48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指名回答并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12×10= 23×10= 32×30= 24×20= 再出示:160×30106×30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计算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课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二、学生自学 1、课前预习课本第48页的例2,并完成做一做。 2、思考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怎样计算简便?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可以怎样对位? [设计意图]应用“四步三模式”教学法,通过课前课中学生自学、生生互学、教师领学、分层练习四步来完成这个内容的教学。学生自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三、教师领学、探究新知 1、160×30,观察这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2、我们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计算160×30的积? 3、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4、汇报结果 指名汇报,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160×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第二种方法: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三种方法:用竖式,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引导学生对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5、106×30,又可以怎样计算?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哪种方法简便?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 第二种方法: 1 0 6 第三种方法: 1 0 6 × 3 0 × 3 0 ------ ---------- 0 0 0 3 1 8 0 3 1 8 --------- 3 1 8 0 师: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5、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计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智慧之旅(分层练习)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笔算乘法(1)-优质教案.doc

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9例1 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 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 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3、火眼金睛 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24 ×27 ×13 3、列式计算 (1)123的35倍是多少? (2)13个451相加得多少? 4、(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

部编人教版四上数学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创新教案】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课题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 算乘法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以前已经有所涉及,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本节课的设计如下: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特别是关于0的计算规则,努力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交流算法时,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最后交流竖式的简便方法并总结算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重点,以笔算学习为主,交流、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最后引导学生比较、选择算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从而感悟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重 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学 习 难 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末尾0与非0的对位问题。 学 前 准 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笔算下列计算题,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584×66= 316×24= 132×25= 321×57= 2.看来同学们对上节 课的知识掌握地非常好。 仔细观察下列算式与前面 的习题相比,两个因数有 什么不同? 160×30= 106×30= 3.老师引入课题: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 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 法。(板书课题) 1.同学们独立完成,与同 桌交流算法,并互相检查订正。 2.观察两道算式与前面习 题的区别: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 的。 二、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 1.探究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 (1)课件出示例2: 如何计算这道算式?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 旧知识来解决?自己尝试 算一算。 (2)引导学生讨论: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 非0的对位问题?怎样确 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3)整理算法。 1.(1)尝试独立计算,讨 论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口算。 先口算出16×3=48,再在 积的末尾添两个0,则160× 30=48000。 方法二:笔算。 (2)在老师的引导、同学 们的讨论下明确:把0前面的 数对齐,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 1.口算。 30×61= 30×30= 70×90= 301×5= 21×40= 102×4= 答案:1830 900 6300 1505 840 408 2.填空。 (1)130×40,先算()× ( )=( ),然后在积的末尾添( ) 个0,得( )。 (2)根据算式43× 15=845,可以知道430×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