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docx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docx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docx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docx

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 3 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 选择题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越小越好

B. 等于零

C. 接近零

D.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

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与此平

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绝对偏差

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 ,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A. <10mL

B. 10 ~ 15mL

C. 20~ 30mL

D. > 50mL

4.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 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

试样()

A. 0.1g

B. 0.2g

C.0.3g

D. 0.4g

5.下列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

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

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

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

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6.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

A. 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

B. 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C.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D. 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7.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B. 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8.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分析结果影响恒定,可以测定其大小

B. 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C. 在平行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D. 可用 Q 检验法判断其是否存在

9. 关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B. 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等因素带来的误差

C. 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偶然误差

D. 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偶然误差

10.若不知所测样品的组成,则要想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有效的方法是()

A. 用标准试样对照

B. 用人工合成样对照

C. 空白试验

D. 加入回收试验

11.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很大的误差,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

消除?()

A. 对照分析

B. 空白试验

C. 提纯试剂

D. 分析结果校正

12.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A.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

B. 使标准偏差减小

C. 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

D. 消除随机误差

13.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校准仪器

D. 增加测定次数

14.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特定随机误差的方法有()

A. 校正分析结果

B.进行空白试验

C. 选择更精密仪器

D.应用标准加入法

15.pH=7.10 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A.1

B. 2

C. 3

D. 难以确定

16.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4 位的是()

A. [H + ] =0.0330mol-1 C. pH=10.53

L ·

-1

B. [OH -] =3.005 10×-3 mol ·L

D. m(Ca 2+)=1.4032g

17.测定 CaO 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 0.9080g,滴定用去 EDTA 20.80mL ,以下结果表示正

确的是()

A . 10% B. 10.0% C. 10.08% D.10.077%

18.用下列哪种器皿取一定量的溶液时,应读至0.01mL ?()

A. 烧杯

B. 量筒 C . 滴定管 D. 量杯

19.分析 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 35.01% 和 35.42% ,其平均值应表示为()

A. 35.215%

B. 35.22%

C. 35.2%

D. 35%

20.测定 BaCl 2试样中 Ba 的质量分数,四次测定得到置信度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62.85 ±0.09) %,对此区间有四种理解,正确的是()

A. 总体平均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B.有 90%的把握此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在内

C.再做一次测定结果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有 90%的测量值落入此区间

21.以下是有关过失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 Grubbs 检验法判断其是否正确

B.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C.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D.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可以估计其大小

22.两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是()

A.可疑数据的取舍 - 精密度检验 - 准确度检验

B.可疑数据的取舍 - 准确度检验 - 精密度检验

C.精密度检验 - 可疑数据的取舍 - 准确度检验

D.精密度检验 - 准确度检验 - 可疑数据的取舍

23.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

A. F 检验

B. t 检验

C. u 检验

D. Q 检验

二. 填空题

1.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准确度的高低主要是由________误差所决定。

2.系统误差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3.为了检验新方法有无系统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__ 、 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进

行对照实验。

4.指出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类型,应如何消除

(1)称量的 Na2 CO3试样吸收了水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2)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时,硅酸沉淀不完全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3)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读不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0.260 ×2.306+0.3543 0×.012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保留________位。

6.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为(156.0-124.451 )×5.0 = ________ 。

7.0.1113 ×(113-0.3113) 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保留 ________位。

8.正态分布规律反映出 ________误差的分布特点。

9.根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测定值出现在u= ±3.0 之间的概率为99.74% ,则此测定

值出现在 u>3.0 的概率为 _______;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少量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把在一定概率下以测定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的可靠性范

围称为 _________,这个概率称为 _______ 。

11.对少量实验数据,决定其平均值置信区间范围的因素是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12.置信度一定时,测定次数越多,则置信区间越________。

13.在分析化学中,通常只涉及少量数据的处理,这时有关数据应根据 ____ 分布处理。对于

以样本平均值表示的置信区间的计算式为________。

14.测定某试样中 Cu 的质量分数,经平行四次测定,得平均值为 20.10%,标准差为 0.021%,

则置信度为 95%时的置信区间为(列式并算出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对于一组平行测定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判断其中某个数据是否应该舍弃,通常采用

的检验方法有: 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6.在 3-10 次的分析测定中,离群数据的取舍常用________ 检验法。

三. 简答题

1.简述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2.简述定量分析中偶然误差的特点及减免方法。

四. 计算题

1. 用碘量法测定某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ω(Cu)/ %,6 次测定结果如下:60.60、60.64、

60.58、 60.65、 60.57 和 60.32。

(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有无应舍弃的异常值;

(2)估计铜的质量分数范围;

(3)如果铜的质量分数范围标准值为60.58%试问测定有无系统误差?(置信度均为 95%)2.某学生用重量法测定合金标样中镍的含量,得到下列数据(%): 10.37、 10.32、 10.40、

10.58、10.47 和 10.54。指导老师用同样方法测定 6 次,其平均值为10.17%,标准偏差为

0.05%,计算:

( 1)学生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

( 2)指导教师的测定结果是否显著优于学生的测定结果(置信度95%)

3.测定某一热交换器水垢中的Fe2O3百分含量,进行了 7 次平行测定,经校正系统误差后,其百

分含量为 79.58,79.45,79.47,79.50, 79.62,79.38 和 79.80。用 Q 检验法检验置信度为99%时,79.80 是否舍弃?并求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置信度为 99%时的置信区间。已知: n=7 时, Q0.99=0.68, t0.99=3.71 ;n=6 时, Q0.99=0.74 , t0.99=4.03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C

4. B

5. C

6. C

7. C

8. A

9. B10. D 11.C12.C13. D14. C15. B16. B17. C18. C19. B20. B

21.A22.A23.A

二. 填空题

1.系统

2. ( 1)重复性( 2)单向性( 3)可测性

3.( 1)标准方法( 2)标准样品( 3)标准加入法

4. ( 1)系统误差干燥后再称重( 2)系统误差采用其他方法补充

( 3)随机误差保证滴定体积在20mL 以上

5. 3 位

6.1.6 ×102

7. 3 位

8. 随机

9.0.13%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很小10. 置信区间置信度ts

11.12. 窄13. t

置信度标准偏差测定次数x

n

14.x ts20.10% 3.18 0.021%20.10% 0.03%

n4

15.Q 检验法格鲁布斯法4d法16. Q

三. 简答题

1.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2.大小和正负都难以预测,不可避免不可被校正,但服从统计规律。消除方法:增加平行

测定次数。

四. 计算题

1.解:(1)首先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列60.32、 60.57、 60.58、 60.60、 60.64、60.65

计算得: x 60.56%s =0.12%60.5660.32

离群最远的数据为 60.32,设为可疑值检验T 2.00

0.12

∵t 计算> t 表,所以 60.32 应舍去

(2) n=5 ,计算得:x60.61%,s =0.036%

x ts

60.61

2.780.036

60.61 0.04(%) n5

(3)用 t 检验法确定是否存在系统误差t x60.61 60.58

n 5 1.86 s0.036

∵ t 计算< t 表,所以测量无系统误差。

2. 解:( 1)x 10.45%s =0.10%

(2)

22

s大(0.10%)

F22

tα,f =2.57 4.0

∵ F 计算 = 4.0 < F 5,5=5.05 ,因此两组测定值精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合并标准偏差:s12 (n11)s22 ( n21)0.10250.052 5

s

(n11)( n21)(61)(60.08%

1)

x

1x

2

n1n210.4510.1766

t 6.06

s n1n20.0866

∵t 计算 =6.06 > t 0.05,10=2.23 ,因此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解:先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列:79.3879.4579.47 79.50 79.58 79.62 79.80

x n x n 1x7x679.8079.620.18 Q

x1x7x179.8079.380.43

x n0.42

∵Q计算< Q表,故79.80应保留。

79.3879.4579.4779.5079.5879.6279.80

79.54

x7

d = -0.16 d = -0.04 d = 0.04 d = 0.08 d = 0.26

d = -0.09 d = -0.07

1234567

s

d i20.1620.0920.0720.0420.0420.0820.262

1710.14

n

x ts

79.54

3.710.14

79.540.20 n7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办法。 (1)砝码受腐蚀;(2)天平的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4)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5)试剂含被测组分;(6)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7)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8)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9)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10)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1)系统误差;校准砝码。 (2)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3)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4)系统误差;控制条件扣除共沉淀。 (5)系统误差;扣除试剂空白或将试剂进一步提纯。 (6)系统误差;在110℃左右干燥后称重。 (7)系统误差;重新选择指示剂。 (8)偶然误差;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因而估计不准产生偶然误差。 (9)系统误差;校准仪器。 (10)系统误差;重新选择分析条件。 2.表示样本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 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误差传递?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误差环节? 5.何谓t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 6.在进行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置信水平? 7.为什么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F检验,在F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检验? 8.说明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区别,什么情况用前者或后者? 9.何谓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最新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1、可疑值:在平行测定的数据中,有时会出现一二个与其它结果相差较大的测定值,称为可疑值或异常值(离群值、极端值) 2、方法 ㈠、Q 检验法:由迪安(Dean )和狄克逊(Dixon )在1951年提出。 步骤: 1、将测定值由小至大按顺序排列:x 1,x 2,x 3,…x n-1,x n ,其中可疑值为x 1或 x n 。 2、求出可疑值与其最邻近值之差x 2-x 1或x n -x n-1。 3、用上述数值除以极差,计算出Q Q=11χχχχ---n n n 或Q=11 2χχχχ--n 4、根据测定次数n 和所要求的置信度P 查Q p ,n 值。(分析化学中通常取0.90的置信度) 5、比较Q 和Q p ,n 的大小: 若Q >Q p ,n ,则舍弃可疑值; 若Q <Q p ,n ,则保留可疑值。 例:4次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40.02, 40.16,40.18和40.20。 ㈡、格鲁布斯法: 步骤: 1、将测定值由小至大按顺序排列:x 1,x 2,x 3,…x n-1,x n ,其中可疑值为x 1或 x n 。 2、计算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x 和标准偏差s 。 3、计算统计量G : 若x 1为可疑值,则G==s 1 χχ-

若x n 为可疑值,则G==s n χ χ- 4、根据置信度P 和测定次数n 查表得G p ,n ,比较二者大小 若G >G p ,n ,说明可疑值相对平均值偏离较大,则舍去; 若G <G p ,n ,则保留。 注意:置信度通常取0.90或0.95。 例1:分析石灰石铁含量4次,测定结果为:1.61%, 1.53%,1.54%和1.83%。问上述各值中是否有应该舍弃的可疑值。(用格鲁布斯检验法检验 P=0.95) 例 2 测定碱灰中总碱量(以w Na 2O 表示),5次测定结果分别为:40.10%,40.11%,40.12%,40.12%和40.20% (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40.20%是否应该舍去;(2)报告经统计处理后的分析结果;(3)用m 的置信区间表示分析结果(P=0.95) 二、显著性检验 用统计的方法检验测定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这一过程称为显著性检验。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有t 检验法和F 检验法。 ㈠、样本平均值与真值的比较(t 检验法) 1、原理:t 检验法用来检验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对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作出评价,其根据是样本随机误差的t 分布规律。 2、步骤: ①、计算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②、由P 13式 μ= x±t p,f s=μ= x±t p,f n s 得:T -χ== t p,f s x 得 t==X S T -χ 根据上式计算t 值。 ③、查表得t p,f ,比较t 值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概 述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要准确地解决“量”的问题,但是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减免,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另外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写出合乎要求的分析报告。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 x - μ 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100%100?-=?μ μμδ x 若真实值未知,但δ 已知,也可表示为 %100?x δ 3.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质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等。 相对真值:如标准参考物质的含量。 标准参考物质:经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予证书的,又称标准试样。 实际工作中,常把最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标准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 果的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替代值。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在试样间是恒定的,重复测定 时重复出现。

按系统误差的来源分类: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方法误差:滴定分析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 不符、副反应的发生、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灼烧时沉淀的分解或挥发。 仪器或试剂误差:砝码、容量器皿刻度不准、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或干扰物质。 操作误差:称样时未注意防止吸湿、洗涤沉淀过分或不充分、辨别颜色偏深(浅)、 读数偏高(低)。 按系统误差的数值变化规律分类:恒定误差、比例误差。 系统误差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 2.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 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对各份试样处理时的微小 差别等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可用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加以减免。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的大小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 表示。评价一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常用加样回收率衡量。 2. 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可用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是精密度的常见别名。 偏差:d = x i - x 平均偏差: n x x d n i i ∑=-=1 相对平均偏差: %100/)(%1001?-=?∑=x n x x x d n i i 标准偏差(标准差): 1 )(1 2 --= ∑=n x x S n i i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与大数据处理

第一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一、概述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需要对实验数据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并不是即成事实的消极措施,而是给研究人员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武器,通过误差分析,可以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影响,使我们有可能预先确定导致实验总误差的最大组成因素,并设法排除数据中所包含的无效成分,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实验误差分析也提醒我们注意主要误差来源,精心操作,使研究的准确度得以提高。 二、实验误差的来源 实验误差从总体上讲有实验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等)、实验方法、实验环境、实验人员和被测量五个来源。 1.实验装置误差 测量装置是标准器具、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实验装置误差是指由测量装置产生的测量误差。它来源于: (1)标准器具误差 标准器具是指用以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由于加工的限制,标准器复现的量值单位是有误差的。例如,标准刻线米尺的0刻线和1 000 mm刻线之间的实际长度与1 000 mm单位是有差异的。又如,标称值为 1kg的砝码的实际质量(真值)并不等于1kg等等。 (2)仪器仪表误差 凡是用于被测量和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设备,称为仪器或仪表.它们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例如,温度计、电流表、压力表、干涉仪、天平,等等。 由于仪器仪表在加工、装配和调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以致仪器仪表的指示值不等于被测量的真值,造成测量误差。例如,天平的两臂不可能加工、调整到绝对相等,称量时,按天平工作原理,天平平衡被认为两边的质量相等。但是,由于天平的不等臂,虽然天平达到平衡,但两边的质量并不等,即造成测量误差。 (3)附件误差 为测量创造必要条件或使测量方便地进行而采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或附件,均属测量附件。如电测量中的转换开关及移动测点、电源、热源和连接导线等均为测量附件,且均产生测量误差。又如,热工计量用的水槽,作为温度测量附件,提供测量水银温度计所需要的温场,由于水槽内各处温度的不均匀,便引起测量误差,等等。 按装置误差具体形成原因,可分为结构性的装置误差、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和变化性的装置误差。结构性的装置误差如:天平的不等臂,线纹尺刻线不均匀,量块工作面的不平行性,光学零件的光学性能缺陷,等等。这些误差大部分是由于制造工艺不完善和长期使用磨损引起的。调整性的装置误差如投影仪物镜放大倍数调整不准确,水平仪的零位调整不准确,千分尺的零位调整不准确,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在使用时,未调整到理想状态引起的。变化性的装置误差如:激光波长的长期不稳定性,电阻等元器件的老化,晶体振荡器频率的长期漂移,等等。这些误差是由于仪器仪表随时间的不稳定性和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2.环境误差 环境误差系指测量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被测量在不同的环境中测量,其结果是不同的。这一客观事实说明,环境对测量是有影响的,是测量的误差来源之一。环境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装置包括标准器具、仪器仪表、测量附件同被测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 测量环境除了偏离标准环境产生测量误差以外,从而引起测量环境微观变化的测量误差。 3.方法误差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 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 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 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 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 一个理想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 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在现实中 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 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

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 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 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 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 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 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n i i n i i i n n n w x w w w w x w x w x w w 11212211 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 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各观测值的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报告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 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 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 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一、大纲要求及考点提示 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误差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熟悉有限次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熟悉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二、主要概念、重要定理与公式 (一)基本概念 1. 平行测定:由同一个人,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个样品进行的多次测定,称平行测定。 2. 平均值 3. 平均偏差 偏差是用于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平均偏差是用来表示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 相对平均偏差 5. 样本标准偏差 这是最常用的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的方法,用标准偏差衡量数据的分散程度比平均偏差更为恰当。对有限次测量所得到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为样本标准偏差 6. 总体标准偏差 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各测量值对总体平均值的偏差,用总体标准偏差表示。 7. 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也叫变异系数) 8.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 当测量次数非常多时,标准偏差与标准偏差有下列关系:δ=0.797σ≈0.80σ 9.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 分析化学中测量结果的数据一般都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 2.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1) t检验法: 对于少量实验数据要用t分布进行统计处理,以合理推断总体的特性。t分布曲线下一定范围内的积分面积就是t值在该范围内出现的概率。: (2) F检验法 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差异,要用F检验法。 4.异常值的取舍 一组平行测定数据,有时会有个别离群数据。对不能确定的异常值要进行校验后进行取舍。常用的异常值的检验方法有Q检验法、4d法、Groubbs法等。 5.误差传递 (1)系统误差的传递规则: 加减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巨额多误差是各部绝对误差的代数和,如果有关项有系数,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 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 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 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 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 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 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 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 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 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 值。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 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 “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 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 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 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 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 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 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 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 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 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目录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 1 测量与误差 (2) 2 误差的处理 (6) 3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表示 (10) 4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的剔除 (13) 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5) 6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7) 习题 (25)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1 测量与误差 1.1 测量及测量的分类 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在实验中,研究物理现象、物质特性、验证物理原理都需要进行测量。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的过程.......... 。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称之为单位,倍数称为测量数值。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等于测量数值与单位的乘积。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物理量有着许多不同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就分别有码、英尺、市尺和米等。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计量大会于1990年确定了国际单位制(SI ),它规定了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如力、能量、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均作为这些基本单位的导出单位。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测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是指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定的同类物理量的标准单位相比较直接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它无须进行任何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如用尺测量长度、以秒表计时间、天平称质量、安培表测电流等。另一类是间接测量,是指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才能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量值的测 量。如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时,需先直接测量单摆长l 和单摆的周期T ,再应用公式224T l g π=,求得重力加速度g 。物理量的测量中,绝大部分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按照严格的方法及正确地使用仪器,才能得出应有的结果。因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细心地进行操作读数和记录,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 2.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 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同样的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尽管各次测量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没有任何充足的理由来判断某一次测量更为精确,只能认为它们测量的精确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把这种具有同样精确程度的测量称之为等精度测量。在所有的测量条件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这时所进行的测量即为不等精度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凡是要求多次测量均指等精度测量,应尽可能保持等精度测量的条件不变。严格地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测量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但当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时,乃可视为等精度测量。在本书中,除了特别指明外,都作为等精度测量。 1.2 误差及误差的表现形式 1.误差 物理量在客观上有着确定的数值,称为真值。测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获得物理量的真值。但由于测量仪器精度的局限性、测量方法或理论公式的不完善性和实验条件的不理想,测量

物理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一章 实验误差评定和数据处理 (课后参考答案) 制作:李加定 校对:陈明光 3.改正下列测量结果表达式的错误: (1)± 625 (cm ) 改:±(cm ) (2) ± 5(mm ) 改: ± 5(mm ) (3)± 6 (mA ) 改: ± (mA ) (4)96 500±500 (g ) 改: ± (kg ) (5)±(℃) 改: ±(℃) 4.用级别为,量程为10 mA 的电流表对某电路的电流作10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测量结果及标准差,并以测量结果形式表示之。 解:①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I : 10 1 19.548 ()10i i I I mA ===∑ ②计算测量列的标准差I σ: 0.0623 (cm)I σ= = ③根据格拉布斯准则判断异常数据: 取显著水平a =,测量次数n =10,对照表1-3-1查得临界值0(10,0.01) 2.41g =。取max x ?计算i g 值,有 6 60.158 2.536 2.410.0623 I I g σ?= = => 由此得6I =为异常数据,应剔除。 ④用余下的数据重新计算测量结果

重列数据如表1-3-3。 计算得 9 1 19.564 ()9i i I I mA ===∑ ,0.0344 ()I mA σ== 再经过格拉布斯准则判别,所有测量数据符合要求。 算术平均值I 的标准偏差为I σ 0.01145I σ= = = (mA ) 按均匀分布计算系统误差分量的标准差σ仪 为 0.0289σ?=仪0.5%10 (mA ) 合成标准差σ为 0.031σ (mA ) 取0.04σ= (mA),测量结果表示为 9.560.04x x σ=±=± (mA ) 5.用公式24m d h ρπ= 测量某圆柱体铝的密度,测得直径d =±(cm ),高h =±(cm ),质量m =±(g )。计算铝的密度ρ和测量的标准差ρσ,并以测量结果表达式表示之。 解 (1)计算铝的密度ρ: 322 4436.488 2.7003g /m 3.1416 2.042 4.126 m c d h ρπ?= =??=() (2)计算g 标准差相对误差: 对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ln ln 4ln ln 2ln ln m d h ρπ=-+-- 求微分,得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第7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将会更好地表达结果,既能显示出测量的精密度,又能表达出结果的准确度;介绍显着性检验的方法,用于检验样本值与标准值的比较、两个平均值的比较和可疑值的取舍。 教学重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t检验法 教学难点:对随机变量正态分布的理解;各种检验法的正确使用,双侧和单侧检验如何查表。 1.总体与样本 总体:在统计学中,对于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单元。 样本(子样):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组测量值(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品中所包含个体的数目,用n表示。 例题: 分析延河水总硬度,依照取样规则,从延河取来供分析用2000ml样品水,这2000ml样品水是供分析用的总体,如果从样品水中取出20个试样进行平行分析,得到20个分析结果,则这组分析结果就是延河样品水的一个随机样本,样本容量为20。 2.随机变量来自同一总体的无限多个测量值都是随机出现的,叫随机变量。 ,(总体平均值),(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 7.1 标准偏差 7.1.1总体标准偏差(无限次测量) n-测量次数 7.1.2样本标准偏差(有限次测量) (n-1)-自由度 7.1.3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7.1.4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 当测定次数非常多(n大于20)时,,但是 7.1.5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统计学可证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存在下列关系:,(无限次测量) ,(有限次测量)

7.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7.2.1频数分布 频数:每组中数据的个数。 相对频数:频数在总测定次数中所占的分数。 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各组分区间为底,相对频数为高做成的一排矩形。 特点: 1. 离散特性:测定值在平均值周围波动。波动的程度用总体标准偏差?表示。 2. 集中趋势:向平均值集中。用总体平均值?表示。在确认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7.2.2正态分布(无限次测量) 1.正态分布曲线:如果以x-?(随机误差)为横坐标,曲线最高点横坐标为0,这时表示的是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 ,记为:N(?,?2), ?-决定曲线在X轴的位置 ?-决定曲线的形状,?小?曲线高、陡峭,精密度好;??曲线低、平坦,精密度差。 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1) (1)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2)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误差为零的测量值出现的几率最大。 (4) x=?时的概率密度为 2.标准正态分布N(0,1) 令, 7.2.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总和应为1,即 求变量在某区间出现的概率, 概率积分表,p248。注意:表中列出的是单侧概率,求?u间的概率,需乘以2。 随机误差出现的区间测量值出现的区间概率 u=?1 x=??1? 0.3413×2=68.26%u=?2 x=??2? 0.4773×2=95.46%u=?3 x=??3? 0.4987×2=99.74%结论: 1.随机误差超过3?的测量值出现的概率仅占0.3%。 2.当实际工作中,如果重复测量中,个别数据误差的绝对值大于3?,则这些测量值可舍去。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1、可疑值:在平行测定的数据中,有时会出现一二个与其它结果相差较大的测定值,称为可疑值或异常值(离群值、极端值) 2、方法 ㈠、Q 检验法:由迪安(Dean )和狄克逊(Dixon )在1951年提出。 步骤: 1、将测定值由小至大按顺序排列:x 1,x 2,x 3,…x n-1,x n ,其中可疑值为x 1或 x n 。 2、求出可疑值与其最邻近值之差x 2-x 1或x n -x n-1。 3、用上述数值除以极差,计算出Q Q=11χχχχ---n n n 或Q=11 2χχχχ--n 4、根据测定次数n 和所要求的置信度P 查Q p ,n 值。(分析化学中通常取0.90的置信度) 5、比较Q 和Q p ,n 的大小: 若Q >Q p ,n ,则舍弃可疑值; 若Q <Q p ,n ,则保留可疑值。 例:4次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40.02, 40.16,40.18和40.20。 ㈡、格鲁布斯法: 步骤: 1、将测定值由小至大按顺序排列:x 1,x 2,x 3,…x n-1,x n ,其中可疑值为x 1或 x n 。 2、计算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x 和标准偏差s 。 3、计算统计量G : 若x 1为可疑值,则G==s 1 χχ-

若x n 为可疑值,则G==s n χ χ- 4、根据置信度P 和测定次数n 查表得G p ,n ,比较二者大小 若G >G p ,n ,说明可疑值相对平均值偏离较大,则舍去; 若G <G p ,n ,则保留。 注意:置信度通常取0.90或0.95。 例1:分析石灰石铁含量4次,测定结果为:1.61%, 1.53%,1.54%和1.83%。问上述各值中是否有应该舍弃的可疑值。(用格鲁布斯检验法检验 P=0.95) 例 2 测定碱灰中总碱量(以w Na 2O 表示),5次测定结果分别为:40.10%,40.11%,40.12%,40.12%和40.20% (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40.20%是否应该舍去;(2)报告经统计处理后的分析结果;(3)用m 的置信区间表示分析结果(P=0.95) 二、显著性检验 用统计的方法检验测定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这一过程称为显著性检验。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有t 检验法和F 检验法。 ㈠、样本平均值与真值的比较(t 检验法) 1、原理:t 检验法用来检验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对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作出评价,其根据是样本随机误差的t 分布规律。 2、步骤: ①、计算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②、由P 13式 μ= x±t p,f s=μ= x±t p,f n s 得:T -χ== t p,f s x 得 t==X S T -χ 根据上式计算t 值。 ③、查表得t p,f ,比较t 值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习题及解答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习题及解答 1.指出下列情况属于偶然误差还是系统误差? (1)视差;(2)游标尺零点不准;(3)天平零点漂移;(4)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 答:(1)偶然误差;(2)系统误差;(3)偶然误差;(4)系统误差。 2.将下列数据舍入到小数点后3位: 3.14159; 2.71729; 4.510150; 3.21650; 5.6235; 7.691499。 答:根据“四舍六入逢五尾留双”规则,上述数据依次舍为: 3.142; 2.717; 4.510; 3.216; 5.624; 7.691。 3.下述说法正确否?为什么? (1)用等臂天平称衡采取复称法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所以取左右两边所称得质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即 ()1 2 m m m = +左右 (2)用米尺测一长度两次,分别为10.53 cm 及10.54 cm ,因此测量误差为0.01 cm 。 答:(1)错。等臂天平称衡时的复称法可抵消因天平不等臂而产生的系统误差。被测物(质量为m )放在左边,右边用砝码(质量为m r )使之平衡,ml 1 = m r l 2,即 2 r 1 l m m l = 当l 1 = l 2时,m = m r 。当l 1 ≠ l 2时,若我们仍以m r 作为m 的质量就会在测量结果中出现系统误差。为了抵消这一误差,可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再得到新的平衡,m l l 1 = ml 2,即 1 l 2 l m m l = 将上述两次称衡结果相乘而后再开方,得 m = 这时测量结果中不再包含因天平不等臂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2)错。有效数字末位本就有正负一个单位出入;测量次数太少;真值未知。 4.氟化钠晶体经过五次重复称量,其质量(以克计)如下表所示。试求此晶体的平均质量、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数 据处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目录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 1 测量与误差 (2) 2 误差的处理 (6) 3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表示 (10) 4 实验中的错误与错误数据的剔除 (13) 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5) 6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7) 习题 (25)

实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1 测量与误差 测量及测量的分类 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在实验中,研究物理现象、物质特性、验证 物理原理都需要进行测量。所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选来作为标...................... 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倍数关系的过程...................... 。选来作为标准的同类量称之为单位,倍数称为测量数值。一个物理量的测量值等于测量数值与单位的乘积。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物理量有着许多不同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就分别有码、英尺、市尺和米等。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计量大会于1990年确定了国际单位制(SI ),它规定了以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作为基本单位,其他物理量(如力、能量、电压、磁感应强度等)均作为这些基本单位的导出单位。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测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测量,是指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定的同类物理量的标准单位相比较直接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它无须进行任何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如用尺测量长度、以秒表计时间、天平称质量、安培表测电流等。另一类是间接测量,是指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的辅助运算,才能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量值的测量。如单摆测量重力加速 度时,需先直接测量单摆长l 和单摆的周期T ,再应用公式224T l g π=,求得重力 加速度g 。物理量的测量中,绝大部分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按照严格的方法及正确地使用仪器,才能得出应有的结果。因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细心地进行操作读数和记录,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 2.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 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同样的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尽管各次测量并不完全相同,但我们没有任何充足的理由来判断某一次测量更为精确,只能认为它们测量的精确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把这种具有同样精确程度的测量称之为等精度测量。在所有的测量条件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这时所进行的测量即为不等精度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凡是要求多次测量均指等精度测量,应尽可能保持等精度测量的条件不变。严格地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测量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但当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时,乃可视为等精度测量。在本书中,除了特别指明外,都作为等精度测量。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的每一个课题的完成,一般分为预习、课堂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 实验前的预习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一定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 实验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在弄清本次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在实验报告纸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下列栏目: 实验名称 写出本次实验的名称。 实验目的 应简单明确地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扼要地叙述实验原理,写出主要公式及符号的意义,画上主要的示意图、电路图或光路图。若讲义与实际所用不符,应以实际采用的原理图为准。 实验内容 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为了使测量数据清晰明了,防止遗漏,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用一张A4白纸预先设计好数据表格,便于测量时直接填入测量的原始数据。注意要正确地表示出有效数字和单位。 §2 课堂操作 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其次就是熟悉仪器和安装调整仪器(例如,千分尺调零、天平调水平和平衡、光路调同轴等高等)。 准备就绪后开始测量。测量的原始数据(一定不要加工、修改)应忠实地、整齐地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表格里,数据的有效位数应由仪器的精度或分度值加以确定。数据之间要留有间隙,以便补充。发现是错误的数据用铅笔划掉,不要毁掉,因为常常在核对以后发现它并没有错,不要忘记记录有关的实验环境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精度,规格及测量量的单位。实验原始数据的优劣,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读数时务必要认真仔细。运算的错误可以修改,原始数据则不能擅自改动。全部数据必须经老师检查、签名,否则本次实验无效。两人同作一个实验时,要既分工又协作,以便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并将桌面收拾整洁方能离开实验室。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规矩,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应养成实验完后尽早写出实验报告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几部分内容: 数据表格 在实验报告纸上设计好合理的表格,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之中(有老师签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要附在本次报告一起交)。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可采用列表和作图法(用坐标纸),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实验要求计算待测的量值、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书写在报告上的计算过程应是:公式→代入数据→结果,中间计算可以不写,绝对不能写成:公式→结果,或只写结果。而对误差的计算应是:先列出各单项误差,按如下步骤书写,公式→代入数据→用百分数书写的结果。 结果表达 按下面格式写出最后结果: )N ()(N )N (总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待测量?±=.. %100(??=N N )Er 相对误差 结果分析 对本次实验的结果及主要误差因数作简要的分析讨论,并完成课后的思考题。还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这些物理性质与其化学反应间关系的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一方面要拟定实验的方案,选择一定精度的仪器和适当的方法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必须将所测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纳,科学地分析并寻求被研究变量间的规律。但由于仪器和感觉器官的限制,实验测得的数据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因此,在着手实验之前要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以及在实验以后合理地进行数据处理,都必须具有正确的误差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选用最合适的仪器量程,寻找适当的实验方法,得出测量的有利条件。下面首先简要介绍有关误差等几个基本概念。 一、一、基本概念 1.误差。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无论所用仪器多么精密,方法多么完善,实验者多么细心,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完全一致而会有一定的误差或偏差。严格地说,误差是指观测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是指观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但习惯上常将两者混用而不加区别。根据误差的种类、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种。 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所造成的恒定偏差,或者偏大或者偏小,其数值总可设法加以确定,因而一般说来,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用改正量来校正。系统误差起因很多,例如: (1)仪器误差。这是由于仪器构造不够完善,示数部分的刻度划分得不够准确所引起,如天平零点的移动,气压表的真空度不高,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的刻度不够准确等。 (2)测量方法本身的限制。如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式测量某蒸汽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由于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有偏差,不用外推法求得的相对分子质量总较实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大。 (3)个人习惯性误差。这是由于观测者有自己的习惯和特点所引起,如记录某一信号的时间总是滞后、有人对颜色的感觉不灵敏、滴定等当点总是偏高等。 系统误差决定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它恒偏于一方,偏正或偏负,测量次数的增加并不能使之消除。通常是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技术或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改变实验条件、调换仪器等 以确定有无系统误差存在,并确定其性质,设法消除或使之减 少,以提高准确度。 偶然误差: 在实验时即使采用了完善的仪器,选择了恰当的方法,经 过了精细的观测,仍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这是由于实验者的 感官的灵敏度有限或技巧不够熟练、仪器的准确度限制以及许 多不能预料的其他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类误差称为 偶然误差。它在实验中总是存在的,无法完全避免,但它服从 几率分布。偶然误差是可变的,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但如果多次测量,便会发现数据的分布符合一般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可用图I一1中的典型曲线表示,此曲线称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此曲线的函数形式为: y=y= 式中:h称为精确度指数,σ为标准误差,h与σ的关系为:h=。 自图I一1中的曲线可以出: (1)误差小的比误差大的出现机会多,故误差的几率与误差大小有关。个别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极少。 (2)由于正态分布曲线与y轴对称,因此数值大小相同,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率近于相等。如以m代表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它可以代表真值。σ为无限多次测量所得标准误差。由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可以得出,误差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