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装箱发展历程与概述

集装箱发展历程与概述

集装箱发展历程与概述
集装箱发展历程与概述

集装箱发展历程

痛点期

在集装箱未大量使用前,运输的货物都是装进麻袋或编织袋、纸盒、木箱等。先在码头上将一箱箱或一袋袋的货物搬进一个大钢丝网兜中,用岸上的吊杆或船上的吊杆吊进船舱内,再由守候在舱底的装卸工人把它们一一搬出网兜,整齐地摆放在船舱内。与集装箱运输相比,这种原始装卸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1、耗时长;

2、货物不易清点;

3、货损货差大;

朦胧期

而在集装箱出现后,货运变得如此便宜而便捷。集装箱的出现,加速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运行的效率,大大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

那么集装箱是怎么发明的呢?

早在19世纪初,英国的安德森博士就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奇林沃兹煤矿制成第一台“皮靴”号蒸汽机车,可牵引8节敞口运煤车厢,载重30吨,时速6.4公里。这种敞口车厢以方木做框架,木条做围板,顶上无盖,样式与当时的马车拖车类似。此后出现带门窗的封闭式客车车厢。1845年,英国铁路上开始出现全封闭的货运车厢,箱体采用铁木结构。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兰开夏郡出现一种带有活动框架的铁路托盘,用来运输棉纱和棉布,俗称“兰开夏托盘”,这可以看作是集装箱的雏形。

成型期

由于铁路、公路、航海运输之间竞争导致的相互割裂,集装箱运输曾经一度难以有效衔接,发展极为缓慢。直到美国人提出集装箱运输应该实行“海陆联运”,才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集装箱运输,其优势也开始展现。这个人就是现代集装箱运输之父——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

1956年,由马克林收购的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在一艘未经改装的船上载了58个大型集装箱,从纽约驶往休斯敦,首开“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先河。首次运输便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功,每吨货物的装卸成本从5.83美元降低到0.15美元。1960年,该公司更名为“海陆联运公司”。1965年,海陆联运公司制定了大型集装箱船环航世界的计划。从此,海上集装箱运输成了国际贸易中通用的运输方式,许多大的航运公司纷纷仿效海陆联运公司的做法。

现代集装箱优点

a.能长期的反复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

b.途中转运不用移动箱内货物,就可以直接换装。

c.可以进行快速装卸,并可从一种运输工具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d.货物的装满和卸空很方便。

e.容积大,装的货物多。

f.规格标准,在港口和船上可以层叠摆放,节省大量空间。

国际标准箱单位

集装箱计算单位,简称:TEU,是英文Twenty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又称20英尺换算单位,是计算集装箱箱数的换算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也是集装箱和港口吞吐量的重要统计、换算单位。各国大部分集装箱运输,都采用20英尺和40英尺长的两种集装箱。

为使集装箱箱数计算统一化,把20英尺集装箱作为一个计算单位,40尺集装箱作为两个计算单位,以利统一计算集装箱的营运量。在统计集装箱数量时有的一个术语:自然箱,也称"实物箱"。自然箱是不进行换算的实物箱,即不论是40英尺集装箱,3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或10英尺集装箱均作为一个集装箱统计。

集装箱分类

1货物类分法

杂货集装箱是是最普通的集装箱,主要用于运输一般杂货,适合各种不需要调节温度的货物使用的集装箱,一般称通用集装箱。

散货集装箱是用以装载粉末、颗粒状货物等各种散装的货物的集装箱。

液体货集装箱是用以装载液体货物的集装箱。

冷藏集装箱是一种附有冷冻机设备,并在内壁敷设热传导率较低的材料,用以装载冷冻、保温、保鲜货物的集装箱。

汽车集装箱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装运汽车,并可分为两层装货的集装箱。

牲畜集装箱(PEN CONTAINER)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装运活"牲畜的集装箱,有通风设施,带有喂料和除粪装置。

兽皮集装箱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装运生皮等带汁渗漏性质的货物,有双层底,可存贮渗漏出来的液体的集装箱。

2材质分类法

制造材料是指集装箱主体部件(侧壁、端壁、箱顶等)材料,可分成三种:有钢制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此外还有木集装箱、不锈钢集装箱等。其中:钢制集装箱,用钢材造成,优点是强度大,结构牢,焊接性高,水密性好,价格低廉;缺点是重量大、防腐性差;

铝合金集装箱,用铝合金材料造成,优点是重量轻,外表美观,防腐蚀,弹性好,加工方便以及加工费、修理费低,使用年限长;缺点是造价高,焊接性能差;

玻璃钢集装箱,用玻璃钢材料造成,优点是强度大,刚性好,内容积大,隔热、防腐、耐化学性好,易清扫,修理简便;缺点是重量大,易老化,拧螺栓处强度降低。

3结构分类法

可分为三类,有固定式集装箱、折叠式集装箱、薄壳式集装箱。在固定式集装箱中还可分密闭集装箱、开顶集装箱(OPEN TOP CONTAINER)、板架集装箱等;折叠式集装箱,指集装箱的主要部件(侧壁、端壁和箱顶)能简单地折叠或分解,再次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再组合起来;薄壳式集装箱,是把所有部件组成一个钢体,它的优点是重量轻,可以适应所发生的扭力而不会引起永久变形。

4总重分类法

有30吨集装箱、20吨集装箱、10吨集装箱、5吨集装箱、2.5吨集装箱等。

5用途分类法

集装箱尺寸与重量

集装箱内部的最大长、宽、高尺寸。高度为箱底板面至箱顶板最下面的距离,宽度为两内侧衬板之间的距离,长度为箱门内侧板量至端壁内衬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集装箱内容积和箱内货物的最大尺寸。在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中采用最多的是IAA型(即40英尺)和IC型(即20英尺)两种。

20尺

IC型即20英尺集装箱内容量33.2m3 ,自重一般为2317kg,载重吨为亚17.9吨,总载重量20.32吨。

40尺

IAA型集装箱即40英尺干货集装箱,箱内容量可达67.96m3 ,一般自重为3800kg,载重吨为26.68吨,总载重量30.48吨。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历程的四种阶段教案资料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历程的四种阶段 “六度空间”理论的再度提出,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另一扇大门,将早期社交性网络的概念引入互联网,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SNS。目前,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投资圈最为炙手可热的追捧领域。回首SNS的发展,回首SNS 的发展,从国外的MySpace、Facebook、Twitter到中国的开心网、人人网等泛娱乐SNS 应用,再到目前中国大行其道的微博、米聊(微博)、微信,乃至垂直类SNS的应用形态,社交网络服务的概念深入互联网精髓。 一定意义上来看,社交网络其实是源于网络社交的需要,基于此种思路,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四种阶段一些事 (一)早期社交网络雏形BBS时代 从社交网络的深层演变来看,社交网络应该是从WEB1.0时代的BBS层面逐渐演进。相比于E-mail形态,BBS把社交网络向前推进了一步,将点对点形式演变为点对面,降低

交流成本。此外,相比于即时通信和博客等轻社交工具,BBS淡化个体意识将信息多节点化,并实现了分散信息的聚合。此时,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产品都是BBS时代的典型企业。从VC/PE关注度来看,2006年年以前,资本主要关注BBS及博客形态的社交网络产品,但是后期来看,这类企业的发展多不尽人意。 (二)娱乐化社交网络时代 经历了早期概念化的六度分隔理论时代,社交网络凭借娱乐化概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外社交产品推动了社交网络的深度发展。2002年,LinkedIn成立;2003年,运用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Myspace成立;2004年,复制线下真实人际关系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Facebook成立,这些优秀的社交网络产品或服务形态,一直遵循社交网络的“低成本替代”原则,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与成本,取得了长足发展。 纵观中国,国外社交网络如火如荼发展之际,中国社交网络产品相继出现,如2005年成立的人人网、2008年成立的开心网,乃至2009年推出的搜狐白社会等,拉开中国社交网络大幕。这段时间大体跨越了2006-2008年三余年,VC/PE在此间经历了大幅投入之后,2008年进入缓步投入阶段。 (三)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 新浪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2009年8月,新浪推出微博产品,140字的及时表达,及根据用户价值取向及兴趣所向等多维度划分用户群体,用户通过推介及自行搜索等方式构建自己的朋友圈,这种产品迅速聚合了海量的用户群,当然也吸引了众多业者(如腾讯、网易、盛大)的追随。这种模式也再次将广义社交网络推向投资人视野。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集装箱码头AGV概述(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一背景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三集装箱码头AGV运输系统 (7) 3.1集装箱码头布置形式 (8) 3.2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 (10) 3.3集装箱码头AGV运输系统组成及特点 (13) 3.4AGV调度系统 (16) 四集装箱AGV面临的一些问题 (19) 4.1技术 (19) 4.2工艺 (19) 4.3环境 (20) 4.4经济 (20) 五总结 (20)

集装箱码头AGV概述 随着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的迅速增加,自动化装卸和搬运设备的广泛应用,集装箱码头的调度作业变得日益复杂,进而影响到集装箱码头的整体作业效率。作为码头水平运输系统中自动搬运设备的自动导引小车(AGV),面临着空载时间长、重载率低等问题,目前已成为集装箱码头调度研究的热点。如何使AGV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保证有效的利用率,低故障率和高效率工作,需要全面分析集装箱码头工作调度原理和如何调度AGV以实现最优的动态分配。 一背景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港口码头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越显重要。集装箱码头在集装箱运输中起着海陆货物中转、进出口货物装卸的作用,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促进了集装箱码头的快速发展。 集装箱码头(Container Terminal)是指能够容纳完整的集装箱装卸操作过程的具有明确界限的地方,其中包括货运站、办公生活区域、码头前沿、堆场等陆域部分和泊位、港池、航道、锚地等水域部分。集装箱码头是货物的缓冲地和交接点(集装箱货物在集装箱码头转换运输方式),也是水运和陆运的枢纽站,集装箱码头不仅在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日益加强的作用。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港口在国际海运业中的地位大幅上升,港口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依靠扩大港口规模转变到注重提升港口服务质量、完善临港产业链、提升港口运营效率等建设上来。目前随着航运经济的复苏,未来数年内,我国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增长速度仍然为年均8%到30%,为了满足货物装卸需求,港口作业要从优化作业方式和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备等方面进行改进。 港口是集装箱的集散地,特别是大型港口,集装箱在装船前或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概述:1999年阿里巴巴实现用互联网连接中国供应商与海外买家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就实现了互联网化。在此之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转型。 1、跨境电商1.0阶段(1999~2003) 跨境电商1.0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跨境电商1.0阶段第三方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信息以及产品提供网络展示平台,并不在网络上涉及任何交易环节。此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进行信息展示的企业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跨境电商1.0阶段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出竞价推广,咨询服务等为供应商提供一条龙的信息流增值服务。 在跨境电商1.0阶段中,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以及环球资源网为典型代表平台。其中,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线下会议交易为辅,是中国最大的外贸信息黄页平台之一。环球资源网1971年成立,前身为Asian Source,是亚洲较早的提供贸易市场资讯者,并于2000年4月28日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代码GSOL。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中国制造网、韩国EC21网、Kellysearch等大量以供需信息交易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1.0阶段虽然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中国贸易信息面向世界买家的难题,但是依然无法完成在线交易,对于外贸电商产业链的整合仅完成信息流整合环节。 2、跨境电商2.0阶段(2004~2012)

2004年,随着敦煌网的上线,跨境电商2.0阶段来临。这个阶段,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平台。 相比较第一阶段,跨境电商2.0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服务、资源整合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包括B2B(平台对企业小额交易)平台模式,以及B2C(平台对用户)平台模式两种模式。跨境电商2.0阶段,B2B平台模式为跨境电商主流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中小企业商户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缩短,提升商品销售利润空间。2011年敦煌网宣布实现盈利,2012年持续盈利。 在跨境电商2.0阶段,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营收的多元化,同时实现后向收费模式,将“会员收费”改以收取交易佣金为主,即按成交效果来收取百分点佣金。同时还通过平台上营销推广、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获得增值收益。 3、跨境电商3.0阶段(2013~) 2013年成为跨境电商重要转型年,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都出现了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跨境电商的转型,跨境电商3.0“大时代”随之到来。 首先,跨境电商3.0具有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提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用户量爆发五方面特征。与此同时,跨境电商3.0服务全面升级,平台承载能力更强,全产业链服务在线化也是3.0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跨境电商3.0阶段,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且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管理能力。平台销售产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好产品转变。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发展历程 1969年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 下将美国 互联网 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SystemsDevelopmentCorpinSantaMonica(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1968年,当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他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1978年

集装箱装卸船作业流程及要点

集装箱装卸船作业流程及要 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集装箱装卸船作业流程及要点 一、卸船作业流程: 1、进口卸船 为了使集装箱船舶在短时间内完成卸货工作,防止卸船计划发生差错,防止货箱在码头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码头生产的混乱和延迟交货,集装箱码头需随时同船公司、收货人及其它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作好向收货人交货的准备。 2、进口集装箱生产管理任务 (1)、核对计划: 船舶到港前,业务员(配载)向船公司接收资料,包括船图、船单,并在船舶到港后向船方了解有关箱、货位的实载情况,如果实载情况与原始资料有出入,应迅速修改资料信息,并通报给值班主任以调整卸船计划,及时更改相应的堆场计划。 (2)、开工准备: 业务员(配载)在开工前将卸船清单、船图各一份交中控室、船边交接员、生产指导员和外轮理货员。 卸船作业开始前半小时,装卸工折除船上的绑扎,并协助船边交接员、外轮理货员(船方人员)检查箱子的外表情况。如发现集装箱有残损,船边交接员和外轮理货员(船方人员)要做好残损集装箱记录,双方认可后,各持一份。 (3)、卸船作业: 卸船作业开始,船边交接员操作手持终端,核对桥吊(门机)下的集装箱箱号,检查箱体外表及铅封的完好。如果箱号及封号有误或箱体外表及铅封有损,应该在清单上该集装箱箱号后注明异常情况,并立即会同外轮理货员向船方提出,请船方确认,封志缺失或断裂由外轮理货员加封,并做好加封记录。 集装箱如在装卸过程中发生工残,应认真填制集装箱设备残损报告单,并由负责人签字。 2

如进口空箱发现原残并做好交接记录后,应在手持终端上操作去破箱区操作。 如在装卸过程中手持终端发生故障,交接员要及时通知中控室,然后由值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采用手工交接。 (4)、移入指定箱位: 桥吊司机将集装箱吊到等在码头前沿的集装箱拖车上,交接员根据终端显示的计划场区通知拖车司机,司机按船边交接员指令将集装箱移至指定箱位。 如是需场内检验的空箱进场,堆场验箱员在接箱时,应严格按卸船清单核对箱号,并检查箱体情况,经查检核对无误后,方可由场内机械司机按指定的箱位堆放。如果堆场验箱员在接箱时,发现箱子残损应立即和船边交接员联系。如属船边漏检,船边交接员应会同外理人员到堆场复验,并补办残损记录。残损箱号应通知中控室,并按中控室指定的场位卸箱堆放。 如是不需场内检验的空、重箱进场,由集卡司机到达指定箱位后场内机械司机核对箱号后,将集装箱卸至指定箱位,并在机载终端上将确认信息输入系统。 场内机械司机在卸箱时如果发现箱损和箱号不对的情况,应拒绝卸箱,并反馈中控室等待处理,如属码头漏检,中控室通知集卡返回码头进行交接确认。 (5)、复核、验箱、交接: 工班结束后,各当班人员应认真做好单证的复核,验箱情况的交接,交接班时,上一班应向下一班交接完成情况及未完成的作业。 3、卸船结束后工作: (1)、船舶卸船结束后,交接员与外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2)、生产指导员应与交接员和业务员联系,对实际卸船清单进行复核。 3

1G2G3G4G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认识

1G2G3G4G通信技术的发展 与认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 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 其实,3G并不是2009年诞生的,早在2007年国外就已经产生3G了,而中国也于2008年成功开发出中国3G,其网络传输的速度可达到每秒钟2G,也就相当于下一部电影只要一秒钟。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中国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 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原中国联通的CDMA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集装箱码头系统

《集装箱码头系统》

一、码头业务流程图

二、系统图示 系统功能描述 管理系统中涉及的各种基础运作代码及数据。包括:

集装箱代码、ISOCODE、箱型、尺寸、材质。 船舶资料 船舶基础信息:包括船舶代码、船名、船籍、呼号、吨位、吃水、船舶结构信息。 船舶结构:定义集装箱船舶每个 BAY的放箱条件,包括该BAY中可放箱的尺寸、箱型、是否可放危品。 港口资料 定义港口国际标准代码、港口信息。 航线信息 定义航线名称、航线经靠港口、航线代码。 外部单位资料 定义、维护与码头业务关联的外部协作单位资料。 包括:船公司、箱主、拖车公司。 码头内部资料 堆场结构定义:集装箱堆放场位按照场位号、栏位号、BAY号、排号构成,系统中在此定义。 场地信息 堆场图形位置定义:定义堆场内部各区域的图形位置,以便系统中按实际堆场布局显示堆场信息。 部门信息 定义码头内部各部门的具体信息。 设备资料 定义码头内部主要操作设备的基础资料。 系统流程图 2、计划模块 系统功能描述 计划部门负责在船舶到港前,预先调配场位、设备、人员等相关资源,对整个码头即将发生的集装箱进出口业务进行资源分配,使装卸船、收发箱、堆场内部操作等业务

发生时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根据商务合同生成长期船舶预报(班轮)计划。 根据船公司发来的船舶到港预报信息登记近期船期计划(确报)。 相关重要信息包括: 海关十六位舱单号码录入(进口航次、出口航次),其中船舶编码为12位,航次编码为4位; 船舶资料、航线信息、来去港、预计装卸量; 进出口船公司; 进出口航次; ETA、ETD; 是否需要联检。 根据船期计划及泊位分配利用情况,对预计靠泊的船舶指定停靠泊位,通过将泊位分配情况按照船舶预计到港时间(ETA)排序,形成泊位计划图(BA),该图用以观察码头泊位利用情况。 设备及人员分配计划 根据泊位计划及船期计划信息,对船舶装卸作业所需要的资源进行预分配。 包括: 按贝及设备情况划分船舶作业线; 按作业线、贝分配岸边作业设备(门机、岸桥); 分配场内作业设备 (场桥、叉车); 指定人员作业班次及具体作业人员。 堆场计划 码头日常业务运作中,堆场的合理堆放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在进出口业务、外堆场业务发生前,计划人员需要及时制定堆场计划,按照业务要求(船名、航次、船公司、箱主、尺寸等),指定堆存区域,以便在收发箱、装卸船、堆场内部操作时,系统根据集装箱属性查找堆场计划,从而自动指定堆存区域,使整个堆场箱的堆放符合堆场计划的要求,达到提高堆场利用效率、降低捣箱率的目的。 计划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随时根据现场运作情况及业务预报管理堆场计划,在船期计划、外堆场收发箱计划制定后,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及船舶到港时间、收箱时间制定堆场计划。因此,计划人员应具备对整个堆场布局的掌握与调控能力,以便使堆场计划能够满足将要进场箱的堆场要求。 可指定值的具体属性:船公司、箱主、进口船名、进口航次、出口船名、出口航次、ISO代码、卸货港、目的港、重量级别、箱型、尺寸、空重、箱字头、冻柜、危品。 每个属性可选择多个值,使不同值的集装箱能够摆放到同一场位。 指定堆存场位。 设定堆场计划有效期间,堆场计划在有效期间激活。 移箱计划 在堆场操作中,常常需要将单个或批量的集装箱移动场位,此类作业与杂项作业一样,需要预先明确目标场位。 在堆场BAY图上通过拖拉移动单个集装箱; 批量移箱: 选定移动方式:按层从左往右、按层从右往左、按列从上到下、按列从下到上;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发展历程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伦纳德.克兰罗克( )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地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地标准通信方式.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地数据划分成一定地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地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地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地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阿帕网. ?年:位于美国剑桥地科技公司地工程师雷.汤姆林森( )开发出了电子邮件. ?年:宣布将把过去地通信协议“”向新协议——“”过渡. —— —— 什么是协议 ?是地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地标准方法. 在数据传送中,和就像是两个信封,要传递地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地信息,再将信封塞入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地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将会要求重发. ?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地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 )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地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 )开发出了万维网( ).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地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地学生马克.安德里森( )等人开发出了真正地浏览器“”.

?该软件后来被作为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年,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由德国维纳·措恩()教授于月日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地序幕. ?年月底,中国计算机科技网( , )在北京建立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年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从这个时间一直到年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含中科院、北大、清华三个学院网)联入互联网,可以看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地第一个阶段,即非开放性地学术网络阶段. 瀛海威公司与互联网民用化 年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地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商业化网络阶段. 网络媒体地发展 ?网络媒体: ?从广义上说通常就指基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进行新闻信息传播 地网站. ?从狭义上说则是指比较专业地、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地新闻网站. 中国网络媒体地发展分期 ?网络媒体步入中国传播领域(—) 这一阶段是中国网络媒体地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地发展,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开始上网,最大特点是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地“网络版”、“电子版”形态. 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地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地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中国网络媒体地发展分期

1G2G3G4G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认识

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每秒)、384kbps(/每秒)以及144kbps的(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 其实,3G并不是2009年诞生的,早在2007年国外就已经产生3G了,而中国也于2008年成功开发出,其的速度可达到每秒钟2G,也就相当于下一部电影只要一秒钟。 3G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 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 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s(一说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 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中国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 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原中国联通的CDMA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已有538个运营商在24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WCDMA网络,3G商用市场份额超过80%,而WCDMA向下兼容的GSM网络已覆盖184个国家,遍布全球,WCDMA 用户数已超过6亿。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的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1-3G发展和演进

3G发展和演进介绍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2 课程目标 l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l 了解IMT-2000的频谱规划情况l 了解WCDMA 系统业务应用情况l 了解WCDMA 协议版本的演进情况 学习完本课程,您将能够:

3G发展与演进介绍 l3G发展概述 l3G频谱分配 l3G业务应用 l WCDMA协议版 本演进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3

3G发展概述 l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提出 èIMT-2000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统称 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1985年提出,考虑到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的频段在 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p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 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 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 信的通信系统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4

3G的驱动力 l第三代的主动权受到下面四个支配力量的驱使... u国际移动通信IMT-2000进程(85年启动) u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许多系统如D-AMPS,GSM,PDC,PHS已经超出容量 u希望更高质量的语音业务 u希望在无线网络中引入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u基本十年一代的移动通讯发展速度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5

3G标准化进程 l1985:FPLMTS,1996更名为IMT-2000 l1992:WRC92大会分配频谱230MHz l1999.3:完成IMT-2000 RTT关键参数 l1999.11:完成IMT-2000 RTT技术规范 l2000:完成IMT2000全部网络标准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6

集装箱码头的空箱操作流程

集装箱码头的空箱操作流程 集装箱码头的空箱操作主要分空箱进、出场操作和空箱管理两部分。 一、空箱进场操作 码头空箱进场有两种方式,空箱卸船进场和空箱通过检查口进场。空箱卸船进场前,码头堆场计划员必须安排空箱堆存计划。该计划安排的原则为,空箱根据箱尺码的不同,箱型的不同,按不同的持箱人分开堆存,码头与船方必须在卸箱时办理设备交接单手续。 通过检查口进场的空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船公司指定的用于出口装船的空箱,一种为进口重箱拆箱后返回码头。如为船公司指定用箱,则根据堆场计划员所作堆存计划与不同的尺码,不同的箱型,按出口船名、航次堆放;如为进口箱拆箱后返回码头堆场,则根据堆场计划员所作堆存计划与持箱人的不同,分开堆放。空箱进检查口时,码头检查口与承运人必须办理交单手续。 二、空箱出场操作 码头空箱出场主要有两种方式,空箱装船出场和空箱通过检查口出场。 装船出场的空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船公司指定用于出口装船的空箱,另一种为装驳船的空箱。码头箱务管理员应根据代理出具的工

作联系单、空箱装船清单或船公司提供的“出口装船用箱指令”,安排装船用箱计划。 码头配载计划员根据箱务管理员的用箱计划以及代理提供的“场站收据”,结合船名、航次的配载情况,选择全部计划空箱或部分计划空箱配船。凡该船航次未能装船的空箱,箱务管理员应做好记录,以备下一航次装船之用。 空箱通过检查口出场主要有下述三种: (1)单提空箱,是指将空箱提运至码头外的集装箱堆场(CY)。 如船公司提空箱至港外堆场,提退租箱等。码头箱务管理员应根据船公司或其代理的“空箱提运联系单”发箱,联系单上一般应写明持箱人、承运车队、流向堆场等,并注明费用的结算方法。 (2)因检验、修理、清洗、薰蒸、转运等原因需向码头提空箱。 货代或内陆承运人应向集装箱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集装箱代理人根据委托关系或有关协议向货方或内陆承运人签发“出场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和“进场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货方或内陆承运人凭“出场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向码头堆场提取空箱,码头凭代理的工作联系单发箱。空箱出场时,码头应与船方或承运人做好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和交接手续。 (3)门到门提空箱,主要是出口载货用空箱的提运。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计算机网络最初诞生到现在计算机网络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接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况,然后详细论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潜在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1前言 1997年,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了“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观点,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随着时间逐渐发展成熟的。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很少有人接触过计算机网络,然而,在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毫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1]。 所以,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本文简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并展望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它是指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可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在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尤其在最近10多年,其发展尤为迅猛。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应用到科学、经济、军事、教育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

集装箱码头系统简单操作流程

附件15: 集装箱码头系统简单操作流程 码头卸船流程 1、建立船只资料:资源管理----船舶资料管理----点击新增(所有带*号必填) 新增船名:YUXIN 中文名:誉鑫英文名:YUXIN 船舶类型:大船长度:100 2、建立船期资料:操作计划------船期管理----点击新增(带*号必填) 找到船只所属的公司并填写好带*号的资料;泊位编号:01w 进口船名:COSCO 进口航线:HKP-SK 香港---蛇口进口航线:HS001 出口船名:COSCO 出口航线:SK-HKP 蛇口---香港出口航线:SH002 进口的编码为16位任意字符;出口海关编码:从E开头的16位任意字符; 3、建立卸船清单资料:单证受理---卸船清单----进口船名航次必须对应资料---- 查询 提单号:YUXIN200806061 箱号:CCLU4030962 尺寸:40 箱型:GP E/F(空/重):F 目的港口:可自己选择(但必须牢记且必须与下面资料根统一) 箱主:cosco----保存并查看清楚卸货港和目的港的资料(否则记错了会在列计划场位会出错)----退出 4、建立卸船后货柜放入堆场的资料:操作计划----堆场计划(点击新增) 计划类型:中转卸船(可按其它计划操作流程来选择) 箱主和船公司:COSCO(船名,航次等其它填写的内容一定要和卸船清单一致)。 由其要着重注意:卸货港和目的港必须小心填写并牢记;制定计划场位:Lane:任意选择BAY号双击---- 点保存---- 关闭(可点击左上方的刷新数据图标查看到新建的堆场计划)。 5、建立卸船计划的资料:操作计划---驳船装卸计划(点击新增) 选择---- 船名:YUXIN 进口航次:HS001 ---- 确定 卸船计划(选中)---- 将左边资料数据打勾---- 列计划场位(选中)----- 列计划场位(选中)---制作卸船计划------检查制作----可以打印作业顺序表----退出 注意:必须确定卸货港和目的港与前期的资料保持一致才行! 6、中控调度------船舶动态管理费----状态:选未到,选船名航次---- 设定实际 抵港,实际靠泊,实际卸船开工等时间----- 到达状态为:已到----- 保存7、中控调度-------船舶作业的确认(自动查询到;双击----选卸船);---- 填写好

3G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3G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3G技术的含义、发展过程及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G网络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对3G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3G 发展现状趋势 一、3G的含义及特征;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一种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主要存在三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3G系统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所组成,形成一个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各种用户密度需求,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频率利用率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 二、3G的发展历史; 说起3G的发展历史,不得不提起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和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提出了小区制的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在1978年,开发了AMPS (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结合频率复用技术,

可在整个服务覆盖区域内实现自动接入公用电话网,与以前的系统相比确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话音质量,可以说,蜂窝化的系统设计方案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大容量要求和频谱资源受限的矛盾。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90年代初,使用数字传输技术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被引入。GSM,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IS-136(D-AMPS)和IS-95(CDMA)是其中投入使用的几个系统,前三个是TDMA(时分多址接入)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业务包括话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好的数据业务以及更先进的漫游。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亦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1985年,在美国的圣迭戈成立了一个名为“高通”的公司,这个公司利用美国军方解禁的“展布频谱技术”开发出一个被名为“CDMA”的新通讯技术,就是这个CDMA技术直接导致了3G的诞生。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1TU)就提出了3G的概念,同时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研究。在此后的10年,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1996年后,研究工作取得了迅速的进展。ITU于1996年为未来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