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第一第二章练习题

《毛概》第一第二章练习题

《毛概》第一第二章练习题
《毛概》第一第二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补充)及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4.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时间的特点是()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6.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A.环境的变化

B.高等动物的产生

C.生物的进化

D.社会性劳动

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联系性

D.变动性

8.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9.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11.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研究、反复实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舟”载人飞船系列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A.多果一因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1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趋势和道路

D.本质和表现

1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的基本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具有情感意志

B.具有宗教信仰

C.使用语言文字

D.制造使用工具

15.哲学是系统的、理论化的()

A.世界观

B.方法论

C.认识工具

D.“科学的科学”

16.下列概念中,反映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的是()

A.社会生产

B.阶级斗争

C.科学实验

D.教育实践

17.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关系是()

A.时间空间是人类的主观规定

B.时间空间是人类语言表述的规范

C.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真空”的客观存在说明空间与物质是可以分离的

18.对事物、矛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观点的主要害处在于()

A.主观性

B.片面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9.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

A.照搬的

B.完全虚构的

C.能动的

D.特殊的

20.事物的空间具有()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四维性

21.“祸福相倚、长短相形”说的事物矛盾的()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22.“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23.静止是()

A.事物绝对不运动

B.事物有时动有时不动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空间位置不变

24.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2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2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28.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30.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1.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3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3.“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4.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3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36.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3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时间的有限性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D.时间的相对性

38.“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

39.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4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4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B、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D、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42.唯心主义认识论是()

A、反映论

B、直观反映论

C、能动反映论

D、先验论

4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4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4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4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4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可知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48.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不变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4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50.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52.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53.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54.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5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57.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5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5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60.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6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62.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

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

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

63.“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4.感觉、知觉、表象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的有()

A.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B.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5.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C.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D.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体裁的关系

6.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7.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现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针的偏转。他抓住这一现象深入研究,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规律,为后来发明电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事例说明()

A.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C.人们的认识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D.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8.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A.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才能理解事物分化的根本条件

C.才能理解事物的稳定性 D.才能理解物质的绝对运动

9.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对症下药 B.掌握火候 C.适可而止 D.因材施教

1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B、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C、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1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15.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

A. 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B.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

C.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D.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理论联系实际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A. 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18.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20.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与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21.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三、简答题

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5.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8.简述感性认识的含义、表现形式。

9.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0.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11.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及真理的谬误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论述质量互变规律对个人合理规划人生的启发。

3.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4.论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6.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7.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8.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9.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0.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并说明为什么要把探索真理当做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1.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2.论述真理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数值分析第二章复习与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它们是如何构造的?有何重要性质? 答:若n 次多项式()),,1,0(n j x l j =在1+n 个节点n x x x <<< 10上满足条件 (),,,1,0,, ,0, ,1n k j j k j k x l k j =?? ?≠== 则称这1+n 个n 次多项式()()()x l x l x l n ,,,10 为节点n x x x ,,,10 上的n 次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 以()x l k 为例,由()x l k 所满足的条件以及()x l k 为n 次多项式,可设 ()()()()()n k k k x x x x x x x x A x l ----=+- 110, 其中A 为常数,利用()1=k k x l 得 ()()()()n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A ----=+- 1101, 故 ()()()() n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A ----= +- 1101 , 即 ()()()()()()()()∏ ≠=+-+---=--------=n k j j j k j n k k k k k k n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0110110)( . 对于()),,1,0(n i x l i =,有 ()n k x x l x n i k i k i ,,1,00 ==∑=,特别当0=k 时,有 ()∑==n i i x l 0 1. 2.什么是牛顿基函数?它与单项式基{ }n x x ,,,1 有何不同? 答:称()()()(){ }10100,,,,1------n x x x x x x x x x x 为节点n x x x ,,,10 上的牛顿基函数,利用牛顿基函数,节点n x x x ,,,10 上的n 次牛顿插值多项式()x P n 可以表示为 ()()()()10010---++-+=n n n x x x x a x x a a x P 其中[]n k x x x f a k k ,,1,0,,,,10 ==.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不同,牛顿插值基函数在增加节点时可以通过递推逐步得到高次的插值多项式,例如 ()()()()k k k k x x x x a x P x P --+=++ 011,

选修三第二章第1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案

键角 二、 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1.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 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 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 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N 2与H 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 发生反应,而F 2与H 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b 键、n 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 收能量。反过来, 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 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 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 I mol H — H 键 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436. 0 kJ ,形成1 moIN 三N 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 授课班级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与 2.能用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技能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教学步骤、内容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二章旅游简史 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 一、填空题 1、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目的是。 2、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古大旅行和旅游阶段,出现最早的旅行是() A通商贸易 B宗教朝圣 C帝王巡游 D科学考察 2、产业革命的成果构成了世界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其中()因素是方便旅游和克服对远程旅行的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 A经济 B技术 C社会 D价值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 A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B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C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 D社会闲暇的增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唯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这说明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具有() A增长的持久性 B发展的不平衡性 C游客的大众性 D地区的广泛性 5、(),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 A19世纪上半页 B19世纪下半页 C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6、现如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网上宣传、网上接受预定和电子汇款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旅游销售方式。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有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D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宣传效益和旅游组织工作效率,使现代化的旅游得以顺利展开 三、多项选择题 1、人类的旅游和旅行活动首先在()等国家中兴起 A埃及 B巴比伦 C古希腊 D中国 2、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旅行和旅游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先在文明古国中兴起 B最早的旅行者目的在于宗教朝圣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第一个走完丝绸之路全程的人 D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在1841年 3、下列关于托马斯·库克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他是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 B1851年,他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旅游 C他是法国人 D1827年,他组织了第一次环球旅行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由马克·波罗执笔的《马克·波罗游记》第一次系统地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 2、世界古代的旅行和旅游的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3、世界旅游业一经产生,就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毛概课后思考题

题型: 1、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简答题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论述题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材料分析题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复习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2、科学发展有何基本要求?课本119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课本29-31页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课本49-53页 5.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不确定~)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理论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实践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都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第二、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课本16页邓小平的的评价 6、我国对农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第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2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2章 负荷计算 2-1 什么叫负荷曲线?有哪几种?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不同,分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时间单位的不同,分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不同,分用户,车间或某类设备负荷曲线。 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 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负荷以年最大负荷max P 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这段时间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年最大负荷max P 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为防偶然性,这样的工作班至少要在负荷最大的月份出现2~3次)30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因此年最大负荷有时也称为30分钟最大负荷30P 。 负荷系数L K 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2-3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 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 答:计算负荷是指导体中通过一个等效负荷时,导体的最高温升正好和通过实际的变动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该等效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对中小截面的导体,其τ约为10min 左右,故截流倒替约经 30min 后达到稳定温升值。但是,由于较大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往往大于10min ,30min 还不能达到稳定温升。由此可见,计算负荷 Pc 实际上与30min 最大负荷基本是相当的。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计算负荷的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合理。计算负荷不能定得太大,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过大而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也不能定得太小,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体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2-4 各工作制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如何确定? 答:长期工作制和短期工作制的设备容量就是该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即Pe=PN 。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是指某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换算到统一的负荷持续率下的功率。 2-5 需要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有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并不等于其设备容量,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比值关系,因此需要引进需要系数的概念,即: c d e P K P =。 式中,Kd 为需要系数;Pc 为计算负荷;Pe 为设备容量。 形成该系数的原因有: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输出容量,它与输入容量之间有一个平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①飞虫进入眼中流泪②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③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④看到老虎感到害怕⑤司机见到红灯停车⑥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7.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

毛概思考题

1.1.1.我党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着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遵从这条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中国化。三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曾讲到:“他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1.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从预期目标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依照历史的逻辑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1.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二是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三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2.1.简述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如原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2.客观条件。命运动的发展,使得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有了客观需要。3.阶级基础。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思想条件。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和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 1.2.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答:一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1921-1927.7.) 这一时期为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有着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等特点的认识最深刻。 二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1927.8.-1935.1.) 这一时期初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1945.8.)这一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历史条件:一是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反复比较,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二是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根本政治保证;三是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提供了深厚现实土壤;四是党的理论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路线的端正,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2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2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1.Q235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哪4个阶段,可得到哪些强度指标? (1)弹性阶段。 钢材在此阶段,当荷载降为零时(完全卸载),变形也降为零(回到原点)。Q235钢的比例极限f p≈200N/mm2,对应的应变εp≈0.1%。 (2)弹塑性和屈服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应变增大加快,材料进入弹塑性阶段。随后,应力呈锯齿状波动,甚至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仍在继续发展的现象,卸载后试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这个阶段称之为屈服阶段。Q235钢的屈服点f y≈235N/mm2,对应的应变εp≈0.15%,流幅ε≈0.15%~2.5%。 (3)强化阶段。 屈服阶段之后,曲线再度上升,但应变的增加快于应力的增加,塑性特征明显,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对应于最高点的应力为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fu。 (4)颈缩阶段。 到达极限强度后,试件出现局部截面横向收缩,塑性变形迅速增大,即颈缩现象。此时,只要荷载不断降低,变形能继续发展,直至试件断裂。 2.什么叫屈强比,它对结构设计有何意义? 钢材的屈服强度(屈服点)f y与抗拉强度fu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屈强比越低,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屈强比愈低钢材的安全储备愈大,但屈强比过小时,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太低,不够经济;屈强比过大时,安全储备太小,且构件变形能力小。 3.什么叫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各有什么特征? 钢材在静力单向均匀拉伸下,试件破坏前有很大的塑性应变,这种破坏称为塑性破坏。钢结构中的钢材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发生另一种破坏,即脆性破坏,两者的破坏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塑性破坏是指构件产生明显的变形、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后而发生的破坏,破坏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破坏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容易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脆性破坏是在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破坏时构件的计算应力可能小于钢材的屈服点fy,破坏的断口平齐并呈有光泽的晶粒状。由于脆性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不能及时觉察和补救,破坏后果严重。 4.钢结构对钢材有哪些要求?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钢结构所用的钢材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强度钢材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屈服点)fy和抗拉强度fu,可通过钢材的静力单向拉伸试验获得。屈服强度fy和抗拉强度fu是承重结构所用钢材应具有的基本保证项目,对一般非承重结构构件所用钢材只要保证抗拉强度即可。 (2)塑性塑性是指钢材在应力超过屈服点后,能产生显著的残余变形(塑性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性质。衡量钢材塑性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伸长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它由钢材的静力单向拉伸试验得到。承重结构用的钢材,不论在静力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下,以及在加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学习关于地球的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授新课: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方法归纳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2、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氨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aCO3 B.SO3 C.CuO D.KMnO4 3 4.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C.③⑤⑥ D.①③④ 5.已知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等,含氧元素的单质有O2、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质 B.单质的种类一定多于元素的种类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D.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6.对于下列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 H2CO3化合反应 B.Cu(OH)2CuO+H2O分解反应

C.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 反应 7.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氢氧化钙Ca(OH)2 B.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CO2 C.酸硫酸H2S D.盐烧碱Na2CO3 8.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第二章 思考题

第二章 思考题 1.下列各过程中的运算式,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 (1)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12ln V V nR S =Δ (2) 水在298K ,p θ下蒸发:T G H S Δ?Δ=Δ (3) 恒温恒压可逆电池反应:T H S Δ=Δ (4)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Δ21p p dp T V S (5) 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相变:p T G S ])([?Δ??=Δ 2.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2) 有人用下列事实来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请指出错误所在 (3)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U=0,热全部变成了功,与开氏说法不符。 (a) 冷冻机可以从低温热源吸热放给高温热源,这与克氏说法不符。 (b) 被压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复原,这是个从单一热源吸热对外做功的过程与开氏说法不符。 (4) 凡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 不可逆过程的熵永不减少。 (6) 体系达平衡时熵值最大,自由能最小。 (7) 某体系当内能、体积恒定时,?S <0的过程则不能发生。 (8) 某体系从始态经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为了计算某些热力学函数 的变量,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从某一始态出发到达同一终态。 (9) 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状态I→II,无论用什么方法,体 系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了。 (10)绝热循环过程一定是个可逆循环过程。 (11)C p 恒大于C v 。

3. 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 ) (a)体系的熵增加 (b)体系吸热大于对外做功 (c)环境的熵一定增加 (d)环境内能减少 4. 在383K ,p θ下,1mol 过热水蒸气凝结成水,则体系、环境及总的熵变为( ) (a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b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c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d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练习及答案(中档难度)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KCl B.O2C.NaOH D.HNO3 2.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2mol?L﹣1 H2SO4溶液B.2mol?L﹣1 NaOH溶液 C.2mol?L﹣1 MgSO4溶液D.硅酸溶胶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的裂解C.煤的气化 D.石油的分馏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王水、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H2SO4、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5.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OH溶液B.Fe(OH)3胶体C.盐酸 D.NaNO3溶液 6.胶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矿泉水B.生理盐水 C.豆浆 D.白酒 7.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 A.可吸入颗粒(如硅酸盐粉尘),吸入人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B.土壤表面积巨大且一般带负电,能吸收NH4+等营养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C.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8.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 D.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可制得金属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二、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 =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R L =2000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 =50V ,则常数e K =__________,斜率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1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 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 =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R L =2000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 =50V ,则常数e K =_0.1817_,斜率C=_____0.1667_____。 Cn n R R U L a a =+=1Ke =50 C=50/3000=0.1667 e K =C(L a R R +1)=0.1667 X (1+180/2000)=0.181703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R a 和R L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第二章第一节习题

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节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50分钟)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花岗岩、砂岩②砾岩、页岩③砂岩、石灰岩④大理岩、板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板岩 3、由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石灰岩 D. 大理岩 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 花岗岩和页岩 B. 大理岩和砂岩 C. 砾岩和板岩 D. 石灰岩和页岩 5、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岩 B. 页岩 C. 大理 岩 D. 石灰岩 6、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②岩浆岩分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两类 ③沉积岩按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④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均可变成变质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 ②③④ 7、下列哪些事实与地壳物质循环有关() ①岩浆岩的形成②土壤层的发育③地貌的变化 ④地壳中的化学元素⑤玄武岩上有许多气孔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② ③ D. ③④⑤ 8、下列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花岗岩为喷出岩,在地表分布广

B. 沉积岩类型有页岩、板岩 C. 石灰岩是由大理岩变质而成 D. 沉积岩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 9、将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 A. ②⑤①④ B. ②④⑥① C. ②④①⑥ D. ②④③⑤ 10、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鱼类化石的是() A. 玄武岩、流纹岩 B. 砾岩、砂岩 C. 大理岩、石英岩 D. 花岗岩、板岩 二、综合题 11、完成下图内容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过程中,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创新 一、选择题 1、大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下列中的() A. 石英 B. 长石 C. 方解石 D. 云母 2、下列沉积岩中属于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 A. 页岩 B. 石灰岩 C. 砂岩 D. 砾岩 3、下图表示地壳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毛概思考题整理11

前言及第一章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创立者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同时,我们要将他所犯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除此之外,毛泽东思想体系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敏泽自尊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