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宣琪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张宣琪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张宣琪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张宣琪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广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张宣琪

班级:生技121班

学号:1214300094

同组组员:徐婷婷刘海伦

张黎明崔仁洪叶毅航

一、摘要

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能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保存,实验中涉及菌株的分离纯化、菌株的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根据伯杰式细菌学手册鉴定其种属。

实验中通过80℃水浴20min预处理,杀死无芽孢菌体,筛选出芽孢杆菌;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芽孢杆菌进行初步筛选;又通过分区划线法对初筛菌株进一步分离纯化;最后用选择性淀粉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纯培养的产淀粉的芽孢杆菌。最后并通过耐盐试验、明胶试验、糖发酵试验、VP试验、吲哚试验等多项生理生化实验对筛选出来的菌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蜂房芽孢杆菌。

二、关键词:淀粉酶芽孢杆菌生化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土样的采集

选取广大梅苑公寓楼下花园、广大生化楼前小河附近两处的土壤,五点法采集,边长15cm。铲去表层土,取10cm深土壤,每一个土样约25g 左右(每个点5g)。将土样放入无菌的纸袋中,并记录采集的时间、地点、植被类型,4 ℃冰箱中保存备用。分别记做A土样、B土样。

1.2培养基

淀粉筛选培养基

淀粉20 g,蛋白胨10 g,NaCl 2.5 g,琼脂10 g,自来水1000 ml, pH 自然。

斜面种子培养基

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15~20 g,自来水1000 ml,pH 7.2~7.4;

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作吲哚实验用)

蛋白胨10 g,NaCl 5 g,自来水1000 ml,pH 7.2~7.4,121℃灭菌20 min;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VP和MR试验用)

蛋白胨5 g,葡萄糖5 g,NaCl 5 g,自来水1000 ml,pH 7.2~7.4,121℃灭菌20 min;

糖发酵培养基(作糖酵解试验用)

蛋白胨2 g,NaCl 5 g,K2HPO4 0.2 g,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3 ml,待试糖10 g(一般糖或醇按1 % 量加入,而半乳糖、乳糖按1.5 % 的量加入),自来水1000 ml,pH 7.2~7.4;

酪氨酸平板(作酪氨酸水解试验用)

L-酪氨酸0.5g悬浮于10mL蒸馏水中,20分钟灭菌,然后于100mL无菌的营养琼脂混合,即成酪氨酸水解平板;

酪素平板(作酪素水解试验用)

取5g脱脂奶粉加入50mL蒸馏水中(或用50mL脱脂牛奶),另称1.5g琼脂溶于50mL蒸馏水中,将两液分开灭菌。待冷至45-50℃时,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

西蒙斯氏柠檬酸盐培养液(作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用)

柠檬酸钠2 g,NaCl 5 g,MgSO4·7H20 0.2 g, K2HPO4·3H20 1 g,(NH4)2HPO4 1 g, 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10 ml,琼脂15~20 g,自来水1000 ml,pH 7.0 , 121℃灭菌20 min;

淀粉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 g,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15~20 g,蒸馏水1000 mL,pH 7.2~7.4;

(2%、5%、7%)高盐培养基(做耐盐试验用)

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2g、5g、7g),琼脂15~20 g,蒸馏水1000 mL,pH 7.2~7.4;

明胶培养基(做明胶液化试验用)

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明胶12g,蒸馏水1000 mL ,pH 7.0;

半固体培养基(作运动性实验用)

琼脂含量0.5%,其他组分比例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

1.3试剂和仪器

1.3.1试剂

耐盐性试验:NaCl粉末。

糖酵解实验: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醇。

革兰氏染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0.5%沙黄染色液。芽孢染色:5%孔雀绿染色液,0.5%沙黄染色液。

V.P试验(MR试验):40%NaOH 溶液,ɑ-奈酚。

吲哚试验:乙醚,吲哚试剂。

碘原液:碘1lg,碘化钾22g,加水定容至50OmL。

单染色:草酸铵结晶紫或石炭酸复红。

硝酸盐试验:甲液(对氨基苯磺酸0.8g+5mol/L醋酸100mL;乙液(α-奈胺0.5g + 5mol/醋酸100mL);

酪素水解:脱脂奶粉。

酪氨酸水解:L-酪氨酸。

溶菌酶抗性实验:溶菌酶。

卵黄反应:新鲜鸡蛋。

硝酸盐试验:硝酸盐

明胶液化试验:明胶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西蒙斯氏柠檬酸盐

1.3.2仪器:

无菌培养皿,接种环,土样,三角瓶,烧杯,试管,酒精灯,无菌吸管,载玻片,吸水纸,涂布器,显微镜,移液管,移液枪等。

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磁力搅拌器等。

2、试验方法

2.1土壤样品悬液制备

2.1.1土壤悬液制备

各称取5 g 土壤样品于装有45ml 无菌水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玻璃珠与土壤悬液一起振荡, 制成土壤悬液。置100℃沸水浴10 min,以杀死非芽孢杆菌。静置5min。

2.1.2土壤悬液稀释

吸取上清液0. 5 ml 加到含有49. 5 ml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配成10 - 2 g/ ml 的土壤悬液,并进一步稀释至10 - 3g/ ml 、10 - 4g/ ml 和10 - 5g/ ml,共四个浓度梯度。

2.2分离纯化

2.2.1芽孢杆菌属的纯培养

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悬液0. 2 ml 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每个稀释度3 个重复,37 ℃倒置培养24h。每个土样挑

取形态特征不同的单菌落,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划线纯化。菌落的形状、颜色、质地、透明度一致,菌体形态为直杆状,长度均一、宽度一致,并能产生芽孢时,确认为芽孢杆菌属的纯培养物。

2.2.2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淀粉水解实验

挑取菌种,划线接种于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每种菌株做一个平板,将接种完成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倒置培养24h。

2.2.3单染色镜检步骤:

涂片、干燥及固定;

染色:在涂有菌种的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1 min,倾去染液,用水冲洗至无染色液颜色为止。

镜检:用油镜观察染色结果;

2.2.4芽孢染色镜检步骤:

·取37℃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涂片,干燥,固定。

·于涂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绿水溶液。

·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4-5min。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

·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用石炭酸复红液复染l min,水洗。

·制片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红色。观察芽孢的形状和位置.

2.2.5菌株保藏

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于肉汤琼脂斜面,4℃下保存待用。

2.3初步鉴定

2.3.1形态学鉴定

将所得的斜面菌种接种到新的平板上培养以观察筛选出的产淀粉酶芽孢杆菌菌

落的大小、颜色、干湿情况、形态、高度、透明程度、边缘、是否易被挑起、气味等。然后进行一系列的镜检——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具体步骤同上)观察是否符合芽孢杆菌的指标。

2.3.2生理生化鉴定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融化倒平板(培养基厚度为15-20cm)。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将菌株十字接种到平板,分别在5℃、15℃、20℃、25℃、30℃、35℃、40℃、45℃、50℃、55℃、60℃、65℃条件下培养24h,观察细菌是否生长。

糖类发酵试验(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

取斜面培养菌种接种于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培养基是否由紫变黄,杜氏小管中是否有气泡,以证实菌株是否产酸产气。

VP试验

取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接种37℃培养两天,取出以上试管,每管分别加入40%NaOH溶液10-20滴,并加等量α-奈酚,振荡试管,以使空气中的氧溶入,置37℃恒温箱中保温15-30min后,若培养液呈红色,记为阳性(+)反应,若不呈红色,记为阴性(-)。

MR试验

取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接种37℃培养两天,取出以上试管,每管分别加入甲基红2滴,震荡,若培养液呈红色,记为阳性(+)反应,若不呈红色,记为阴性(-)。

吲哚试验

取蛋白胨水培养基,接种,37度培养2天,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ml,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现玫瑰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柠檬酸盐利用实验

取装有西蒙斯氏柠檬酸盐培养基斜面的试管,分别将少量菌苔接种于各支相应的管中,然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若培养基变蓝色,则表明该菌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碳源而生长,即为阳性(+),若培养基无变色,则为阴性(-)。

耐盐性试验

将分离获得的细菌分别接种在NaCl浓度为2%,5%,7%,10%,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置37℃下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并做记录。

硝酸盐还原实验

被检菌接种于硝酸盐培养基中,于35℃培养l~4d.将甲、乙液等量混合后(约0.1 mL)加入培养基内,立即观察结果。

明胶液化试验

穿刺接种,深度至明胶层2/3处,于37℃温箱培养24h.。取出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被液化,则为阳性,能产生蛋白酶。

运动性试验

使用半固体营养琼脂试管,将接种针从直立柱培养基中央自上而下直刺到离管底1~1.5cm处,沿原穿刺线拔出接种针。于37℃温箱培养24h,观察是否产生树根状生长,若有,则菌株有鞭毛,若直立生长,则菌株无鞭毛。

酪素水解试验(酪蛋白水解)

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g脱脂奶粉加入50mL蒸馏水中(或用50mL脱脂牛奶),另称1.5g琼脂溶于50mL蒸馏水中,将两液分开灭菌。待冷至45-50℃时,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然后将菌种点接在平板上,每皿可点接3-5株菌。37℃培养,记录菌落周围和下面酪素是

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

酪氨酸水解实验

将营养琼脂融化,冷却至温热,与L-酪氨酸混匀,分别将菌种点接在平板上,37℃培养24h。记录菌落周围是否有透明圈,若有,则菌株能够水解酪氨酸。

卵黄反应试验

步骤:取18-24h的斜面或培养液中的菌体点种在上述平板上,点的直径约为2-3mm。每个平板可分散点5-7株菌,以不影响观察为宜,适温培养18-24h观察。如菌落四周和下面有不透明的区出现,表示卵磷脂分解生成脂肪,说明有卵磷脂酶。

淀粉水解试验

用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划“+“字接种,),于37℃培养24-48h。然后将碘试剂完全浸于培养表面。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

0.001%溶菌酶试验

将菌种制成菌悬液,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然后用在溶菌酶试剂中浸湿的滤纸片贴在平板上,培养24h后观察有无抑菌圈的出现,若有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2.4菌种鉴定

根据从伯杰式细菌学手册芽孢杆菌属中检索到的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点,选取能从土壤中分离到的芽孢杆菌种为标准菌种,其生理生化指标如下表:

通过对目的菌种进行多项生理生化实验,对比伯杰式手册的实验结果,从而鉴定出目的菌的种别;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分离纯化

1.1菌株的初筛

1.1.1通过80℃水浴20min分别对AB土样进行预处理,杀死无芽孢菌体。

1.1.2把处理过的菌悬液离心取上清液,稀释到不同梯度,每个梯度分别涂布到营养琼脂培养基,27℃保温箱培养24h,获得长有不同菌落的培养基。用接种环挑取8个菌落形态不同的单菌落于筛选培养基中进行分区划线,划线结束后,置于在37℃下恒温培养12~24h,每过12~24h重复此操作共3次。分别通过3次分区划线,分离纯化初筛所得到的8株菌,把这些菌进行编为1~8号。

1.1.3把这8株菌接种到淀粉培养基中,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菌株,结果只有1、

2、3、4号株菌有透明圈;5号菌有一个平板没有接种到,为了实验准确性,放弃5号;6、7、8号菌均未产生透明圈,即不产淀粉酶,不符合目标菌株要求,放弃。

1.2菌株的复筛

1.2.1单染色

经单染色镜鉴,2号菌株不是纯培养,有杂菌,不符要求;1、3、4菌株鉴定为纯培养,符合要求。

(3号菌株单染色)

1.2.2芽孢染色

经芽孢染色镜鉴,观察到1、4号菌株无芽孢,3号菌株有芽孢,芽孢中生,菌株比较年轻,是芽孢杆菌。

(3号菌株芽孢染色)

1.2.3革兰氏染色

对3号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被染成红色,是革兰氏阴性菌。

最终得到能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把菌株接种到斜面培养,保存菌株。

2初步鉴定

2.1形态学鉴定

3号菌的形态特征:乳白色,湿润,不透明,菌落较厚,整体突起,表面粗糙,菌落边缘不整齐凹凸不平,菌落较粘稠,像鼻涕一样不容易被挑起。

2.2生理生化鉴定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5℃、50℃、55℃、60℃、65℃不长菌,15℃、20℃、25℃、30℃、35℃、40℃、45℃长菌,且20-40长势较好。3号菌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大概是20-45℃的范围。

(3号菌株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

糖类发酵试验(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

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均为阴性,葡萄糖:24h,阴性;48h,变成黄色,布氏小管无气泡,记作“+”。3号菌能利用葡萄糖,且反应产酸不产气。

(3号菌株葡萄糖发酵试验)

(3号菌株木糖发酵试验)

(3号菌株甘露醇发酵试验)

(3号菌株阿拉伯糖发酵试验)

VP试验

37℃培养12h之后,每管分别加入40%NaOH溶液15滴,并加等量α-奈酚,振荡试管,置37℃恒温箱中保温30min后,培养液呈红色,记为阳性(+)反应,说明3号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

(3号菌株VP试验)

MR试验

37℃培养12h,取出试管,每管分别加入甲基红2滴,震荡,培养液不呈红色,记为阴性(-)。

(3号菌株MR试验)

吲哚试验

37℃培养12h,加入乙醚1ml,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10滴吲哚试剂,乙醚层呈现玫瑰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即有吲哚存在。

(3号菌株吲哚试验)

淀粉水解试验

37℃培养12,然后将碘试剂完全浸于培养表面。立即检视结果,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是阳性反应(+)即淀粉被分解,3号菌能产淀粉酶。

(3号菌株淀粉水解试验)

耐盐性试验

置37℃下培养12h,四个浓度梯度的高盐培养基都长菌了,其情况可表示为:2+++,5+++,7++,10+(+表示菌落数目、大小)说明3号菌耐盐能力较高。

(3号菌株耐盐试验)

运动性试验

于37℃温箱培养12h,观察到没有产生树根状生长,是直立生长,说明该菌株无鞭毛。

酪素水解试验(酪蛋白水解)

37℃培养12h,记录菌落周围和下面酪素已被分解而呈透明,说明该菌株能水解酪素。其透明圈的大小分别如下表:

(3号菌株酪素水解试验)

酪氨酸水解实验

37℃培养12h,两个实验培养基,长满了成片的菌;空白对照培养基也长菌。培养基被污染。污染原因是酪素灭菌时报纸破了一点点,受到轻微污染。

卵黄反应试验

适温培养24h观察菌落四周和下面没有不透明的区出现,反应为阴性(—),表示卵磷脂没有分解生成脂肪,没有卵磷脂酶。

柠檬酸盐利用实验

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表明该菌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碳源而生长。

硝酸盐还原实验

37℃培养l~4d,将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α-萘胺乙醇溶液)液等量混合后(约0.1 mL)加入培养基内,无明显变化,为阴性(—)。说明3号细菌不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

明胶液化试验

穿刺接种,深度至明胶层2/3处,于37℃温箱培养12h.。取出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观察到被细菌液化,为阳性(+),说明3号菌能产生蛋白酶。

0.001%溶菌酶试验

培养12h后观察无抑菌圈的出现,为阴性反应。

3菌种鉴定

通过形态学鉴定,革兰氏染色、运动性试验、耐盐试验、温度试验、柠檬酸盐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糖发酵试验、VP 试验、吲哚试验、明胶水解试验、0.001%溶菌酶试验等生理生化实验,对筛选得到的菌种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对照伯杰式细菌学手册的检索样式,对实验

原始数据进行分析,3号菌株生化鉴定结果与芽孢杆菌属,蜂房芽孢杆菌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相同。最终初步鉴定结果为:3号菌株最有可能为蜂房芽孢杆菌。

本实验在菌株鉴定方面不够全面,除了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应该再做分子生物学(DNA)方面的相关鉴定才可以确定菌株的种属。

五、实验讨论

1、分离纯化

本次实验的分离纯化,进行了涂布、划线培养、淀粉培养基筛选培养、单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等步骤,耗时较长,但还是比较顺利的。

1.1涂布,不同稀释倍数的菌悬液含菌量有较大差异,10 - 2 g/ ml 菌过多,难得得到易取的菌落,10 - 5g/ ml几乎没有菌,10 - 3g/ ml 、10 - 4g/ ml 比较合适。可作为实验经验用于以后的实验操作中。

1.2划线培养,一共进行了3次划线,每次培养时间均为12h,得到的菌落从后期的实验检验结果来看,得到的但菌落情况比较理想。划线过程中,我的操作由生疏到熟练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菌操作也越来越好。

1.3淀粉培养基筛选培养,本组方案设计中,先进行“产淀粉酶”的菌株筛选,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实验压力。

实验结束之后,顿悟我们可以先筛选产淀粉酶的菌株再获得纯培养,按照我们组的实验情况(有二分之一的菌株能产淀粉酶)估计,我们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实验效率。我们组分离纯化的过程,与同学对比,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很少,污染控制很好,配合好,效率高效果好。

2、生化鉴定

本次实验对菌株进行了多项生理生化实验,其中像糖酵解、VP、MR等鉴定项目,以前的实验中接触过,所以比较了解,操作顺利,结果也很理想;但是像卵黄试验、溶菌酶试验等第一次接触,因为对培养基制备、反应原理等方面的不熟悉,所以真的花了很多功夫在这上面:酪氨酸实验被污染,因为是50ML的锥形瓶,报纸包的比较少、比较薄,灭菌之后报纸破了一点点,实验后培养基全部被污染,真的实验当中一点点污染都不能存在;溶菌酶实验操作是出现问题,直接吧溶菌酶加到培养基中,比例不符,并不能看到抑菌圈现象。实验过程中源于

我们的合理分工和互相配合,效率很高,是两个班中最快完成所有实验的。

3、实验心得

本次微生物大实验真的和原来的任何一次实验都不一样,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操作,从实验准备到试验后的清理工作,每个步骤完完全全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虽然很辛苦,但是也正是因为每个步骤都要我们独立完成,真的学习到很多东西,各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在微生物理论方面:一方面,用实验的方法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做一个巩固,加深了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每次遇到不懂的东西,自己都会独立的运用课本、文献去探究,强化了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现在也不会排斥文献了,反而觉得查文献是个好方法。

在实验操作方面,强化了自己科学高效的设计、开展实验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技能。当拿到一个课题的时候,实验设计无疑是一个难题,要查阅很多资料,尽可能优化简化实验;要考虑平行、对照等实验原则;甚至要注意什么时候用平板什么斜面这样的问题,面面俱到,细心谨慎。进行实验的时候,无菌操作是绝对的重点,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对我们操作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很有可能带来污染,甚至导致前期的很多工作前功尽弃。对于实验技能,我觉得没有大量的操作练习真的很难做好,刚开始实验的时候,单是一个接种就能状况百出,无菌室中一会打烂平板、一会烫到手、一会又是烧到棉塞,所以现在不管是配制培养基、倒平板,还是划线接种,甚至刷试管、洗平板,能够做到很熟练很顺畅的进行这些操作,真的我自己也会觉得很骄傲,付出了很多。原来会觉得实验室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很恐怖,像干热灭菌箱、湿热灭菌锅平时都会离得远远的,但现在掌握了它的实验方法之后,只要自己规范操作,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在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这个真的是最值得骄傲的,我们组能够最快完成实验离不开队友的认真负责、甘愿付出。虽然之前没有合作过,但是大家都很积极,晚上在食堂讨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主动承担实验任务,配合的真的很默契,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努力。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组的男生,主动承担培养皿灭菌这样的工作,一次两个小时,真的很不容易。整个实验过程中,

土样中淀粉降解细菌的筛选综述

土样中淀粉降解细菌的筛选(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土壤样品中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技术的实验设计方案。 2.掌握富集、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基本原理。 3.初步掌握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产淀粉酶的细菌和其它各种细菌混杂生活在土壤中,要想分离出来必须建立相应的“筛子”。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葡萄糖不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结果可使淀粉酶产生菌周围形成透明圈,从而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 微生物酶产生菌的筛选具体分为增殖培养、初筛和复筛过程。增殖培养是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或培养条件使样品中的目的菌得以大量繁殖,而非目的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或繁殖减缓,从而提高样品中目的菌的数量和比例。初筛是对所得的纯种进行检测。由于淀粉酶是胞外酶,在分离培养基中加适量可溶淀粉通过平板透明圈法来检测淀粉酶产生菌。筛选透明圈比值大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进行复筛。复筛的目的是淘汰底产菌。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蛋白胨, NaCl,可溶性淀粉,琼脂,蒸馏水。 2、玻璃仪器: 培养皿10副,试管10支,三角瓶 6个,移液管 10支(1mL7支,10mL 3支),100mL量筒2个,玻璃棒,玻璃珠。 3、其它:酒精灯,硅胶塞,包装绳,包装纸,PH试纸,接种环,电子天平,称量纸,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角匙,记号笔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土壤样品: 食品厂、粮食加工厂、饭店等日常接触淀粉较多的肥沃土壤。 2、培养基的制备 (1)液体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0 g、NaCl 0.5 g、可溶性淀粉0.2 g溶于装有100 mL蒸馏水的三角瓶中,调pH为7.2至7.4,分装为2个三角瓶,50mL/个,包扎,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2)固体淀粉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5g, NaCl 0.75g,可溶性淀粉0.3g ,溶于

实验六十淀粉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实验六十淀粉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所涉及的知识点:无菌技术、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淀粉酶性质、酶活测定 计划学时:8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巩固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掌握产酶微生物筛选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4、性能测定 分离得到纯种这只是选种工作的第一步。所分得的纯种是否具有生产上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性能测定的方法分初筛和复筛两种。 初筛一般在培养皿上根据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进行。例如要测定淀粉酶的活力可以把斜面上各个菌株一一点种在含有淀粉的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后测定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小来衡量淀粉酶活力的高低。 复筛是在初筛的基础上做比较精细的测定。一般是将微生物培养在三角瓶中作摇瓶培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分析测定。在摇瓶培养中,微生物得到充分的空气,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因此和发酵罐的条件比较接近,这样,测得的结果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三、实验用品 1.器材 (1)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

微生物综合试验——产淀粉酶细菌菌株的筛选和培育

产淀粉酶细菌菌株的筛选和选育 邢大鹏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8-1班) 摘要:从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淀粉酶的细菌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aceae)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ohn)种的特征基本一致。然后利用划线分离法和富集培养制备一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最后利用DNS法测定其产酶活力。 关键词:淀粉酶,产酶,细菌,枯草芽孢杆菌 Amylase production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of bacteria strains Xing Dapeng Abstract: From th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mpus in the A strain of soil amylase producing bacteria strains.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st showed that, strains and Bacillus (Bacillaceae) in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subtilisCohn) basically the same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 Then use the train crossed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preparation of certain bacillus subtilis, finally, using the DN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nzyme production vigor. Key words: amylase, enzyme production, bacteria,Bacillus,stubtilis. 芽孢杆菌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早在1835年,Ehrenberg所描述的“Vibriosubtilis”即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枯草芽孢杆菌”,它是由Cohn于1872年正式命名的,现作为芽孢杆菌属(Bacillaceae)的模式菌株[1]。从生物学特性来讲,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典型的芽孢杆菌特征,其细胞呈直杆状,大小(0.8-1.2)μm×(1.5-4.0)μm,单个,革兰氏染色阳性,着色均匀,可产荚膜,运动(周生鞭毛);芽孢中生或近中生,小于或等于细胞宽,呈椭圆至圆柱状;菌落粗糙,不透明,扩张,污白色或微带黄色;能液化明胶,胨化牛奶,还原硝酸盐,水解淀粉,为典型好氧菌[2]。 1997年,Kunst F.等人首先完成了枯草芽孢杆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将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3]。

土壤比色卡中文说明

土壤比色卡中文说明 门赛尔土壤比色卡 土壤颜色为土壤重要特征之一,了解土壤颜色的成因,可推测土壤有机物含量,排水状况及通气情形,提供土壤分类与土壤管理的基本数据。门赛尔土壤比色卡是根据门赛尔颜色系统和门赛尔颜色命名法,结合土颜色的特点编制,用来测定和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比色卡。一颜色的描述方法: 所有颜色(color)能利用三种特性描述之,即色调(Hue)、色值(Value)、色度(Chroma)。色调是指光谱而言,如红、黄、蓝、绿等。色值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度是指光谱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色调有五种主色,红(R)、黄(R)、绿(G)、蓝(B)、紫(P),和五种辅助色,橙红(YR)、黄绿(GY)、蓝绿(BG)、蓝紫(PB)、红紫(RP),每种主辅色各分为 0,10十个等级,故全部色调从 R至RP可分为 100种。 色值由黑(0)至白(10),数目越大越明亮,其表示法为1.7/、2/、3/、4/、 5/、6/、7/、8/等。 色度的鲜艳程度是按0(无色彩)、1、2、3之顺序渐渐增强,其表示法为0/、1/、2/、3/、4/、5/、6/、7/、8/等。 一般颜色的描述顺序依次为色调、色值和色度。例如一个颜色的色调7.5R,色值6/,色度/4,则记录为7.5R6/4。 二土壤颜色的名称: 土壤颜色的变异很大,一般颜色的名称不易表示色调上些微的差异,Munsell 颜色的符号(munsell color notation)对于可能出现的颜色有系统的描述,通常在土壤颜色后添加Musell 颜色符号,可提高土壤颜色描述的可靠性,并可避免人为的差异。

棕色(Brown color)是土壤颜色中最常出现的颜色,从统计上显示土壤底层的土壤颜色常分布的区域是以7.5YR4/4-6或10YR4/4-6为中心之范围,以棕色为标准时,颜色更红的(5YR 2.5YR)称为红棕色,颜色以黄色为主或较棕色浅的称为黄棕色(Yellowish brown)。如果颜色的色值高于棕色的称为亮棕(Bright brown),如果颜色色彩鲜艳程度稍低的称为暗棕色(Dull brown),色度更低的称为浅黑棕色(Dark brown),色值更低称为黑棕色(Blackish brown)。 三土壤比色卡的使用方法: 1. 比色应在良好且等量光度下进行,将土样和色片尽量 靠近,这是描述土壤颜色最重要的一点。在室内,样 品和色片两者放在窗户旁边,使光线自然地从侧面45 度角照射在样品及色片上,并避免强烈直射的日光; 同样的,在阴暗的森林或树荫下,也要避免使光线成 一直线的照射。 2. 土壤颜色的描述是检定刚曝于空气中土块(Soil clod)表面的颜色或比较土样经手指粉碎压平后,平 坦表面所现的颜色(若用其他方法则须注明)。在压 平样品时,手指必须干净。 3. 土样可放在指间或滤纸上,紧靠色片比较,或将样品 放在土壤颜色测定盘上比色;后者最方便。 4. 同一样品须测定湿土及干土两种颜色,湿土是在土壤 湿润后,当水膜消失即读出土壤颜色。干土是使用风 干的土壤。 5. 为使比色精确,方形纸罩必须罩住色片的四周以利比 色。黑色纸罩用于颜色较暗的样品,白色纸罩用于浅

实验一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实验一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一、实验要求: 1、写出完整的分离纯化淀粉酶产生菌的实验步骤; 2、写出分离培养基及其相关试剂所需的量、仪器、器皿所需的量; 3、掌握从土壤分离酵母菌的方法和技术,从样品中分离出所需菌株; 4、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淀粉酶产生菌的培养 条件和培养时间。 二、实验原理:用梯度稀释法来分离淀粉酶产生菌 三、实验材料: 1.培养皿、移液管、刮铲、显微镜等, 2.可选取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 ; 3.培养基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NaCl 、可溶性淀粉、蒸馏水、琼脂粉。 四、实验步骤: 1、选定采土点后,铲去表土层2-3cm,取3-10cm深层土壤5g,装入灭过 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土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凡不能立即分离的样品,应保存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尽量减少其中菌相的变化。 2、培养基的配置,(1) 分离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0.2%可溶性淀 粉 即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g琼脂粉 pH调至7.2 121℃灭菌15min 待冷却至50℃左右时 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注: 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 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 调匀; (2) 分离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0.2%可溶性淀粉,即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pH调至7.2,121℃灭菌15min。 3、取所采的土样5g加入到三角瓶中,加入无菌水45mL,30℃摇床振荡30min制成土 壤悬液 ,此时的稀释度为10-1。另取7支试管 分别记作10-2、10-3、10-4、10-5、10-6、10-7、10-8共8个梯度 每支试管内加入9mL无菌水。用无菌移液管从三角瓶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10-2试管中混匀, 再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到10-2试管中, 依此类推直至10-7试管。分别从10-6、10-7、10-8三个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100uL悬液, 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 于27℃培养1-2天,等长出菌落后, 将检测试剂卢戈氏碘液加入到平板中, 菌落周围形成水解圈的菌株即是产淀粉酶的菌株, 因淀粉遇碘变蓝色 ,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将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菌株,即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的进行编号。 4、纯化; 将保存的菌株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平板上, 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 挑取单菌落至平板上, 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将纯化后产酶能力较强菌株保存至斜面培养基中培养.

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的分离和筛选(1)

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产淀粉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及部分鉴定 试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习掌握从环境中分离产淀粉酶菌株以及菌株初步鉴定的方法; 2、巩固微生物分离纯化、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对所学习过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3、培养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施并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 4、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通过审核后组织实施,最终要求获得产淀粉酶的菌株。 二、实验原理 1、土壤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其中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含量也不同,因此实验前进行预埋工作,能使土壤中产淀粉酶的细菌含量增加。待实验前取样即可。 2、在只用淀粉充当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只有能产生淀粉酶利用淀粉的菌体能成为优势菌种。在淀粉选择培养基中,产淀粉酶的菌种可以得到富集及分离。 3、芽孢是菌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结构,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它帮助菌体度过不良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细菌富集一段时间后,生长环境不利,会产生芽孢,再在80-90℃温度下杀死菌体,可使芽孢得到富集。 4、芽孢杆菌属的共同特征是: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阳性;水解淀粉;VP试验阳性;不产生吲哚;苯甲氨酸不脱氨;分解酪素;不分解酪氨酸;不产生二羟丙酮;营养体的最高生长温度大约从25℃到75℃以上;最低生长温度大约5℃到45℃;生长最低pH值,从—8到2左右;耐盐范围从低于2%的NaCl到25%NaCl;营养

明胶(22℃)7天内液化1厘米或1厘米以上。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在糖发酵试验用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糖代替葡萄糖可产酸;作为营养生长的最低限培养基是无维生素的,但含有葡萄糖、柠檬酸盐和一个氨态盐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 5、在含有淀粉的鉴别培养基的平板上,具有产淀粉酶能力的芽孢杆菌,水解淀粉生成小分子糊精和葡萄糖,在淀粉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水解圈,但肉眼不易分辨,滴加碘液,未水解的淀粉呈蓝色,水解圈无色。 二、实验材料 1、土壤样品 实验前三天在距土壤表层5-8厘米左右处填埋馒头,实验前一天用塑料袋在预埋处取样 2、药品 可溶性淀粉、蛋白胨、Nacl、牛肉膏、琼脂粉、碘、碘化钾、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盐酸 3、试剂: (1)配制稀碘液: 原碘液:称取碘和碘化钾,用少量水使碘完全溶解,定容至5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稀碘液:吸取原碘液,加入碘化钾用水溶解定容至5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2)可溶性淀粉溶液:称取2.00g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浆糊状,边搅拌边缓慢加入70ml沸水中,然后用水冲洗装淀粉的烧杯,洗液倒入其中,搅拌加热至完全透明,冷却定容至100ml。(溶液现配现用) (3)磷酸缓冲液(pH=):称取45.23g磷酸氢二钠和8.07g柠檬酸,用水溶解并定容到1000ml,用pH计校正后使用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实验一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及酶活力测定 指导老师:辛树权 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技术(三)班豆豆 同组人:xx xxx 摘要:自然界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实验室微生物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选育出来的。我们从学校的花坛中采集一些土壤样本,拿到实验室中,进行淀粉产生菌的筛选。利用土壤制成菌液,将其涂抹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再用淀粉培养基培养,最后通过淀粉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淀粉产生菌产淀粉的能力。再使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量淀粉酶的酶活力。关键词:淀粉酶;分离;纯化;透明圈;酶活力;摇瓶;分光光度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2、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3、了解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将土壤稀释液涂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几天,细菌或者是其他的微生物便能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将初次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接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只有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才能够利用培养集中的淀粉成分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才能够生存。故在淀粉培养基上长出的菌便是淀粉产生菌。在培养基上滴碘液,淀粉被分解掉的部分不显现蓝色,出现透明圈,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初步判断菌种产淀粉的能力。

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分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可从淀粉分子内部切断淀粉的α-1,4糖苷键,形成麦芽糖、含有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是淀粉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淀粉遇碘呈蓝色。这种淀粉-碘复合物在660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随着酶的不断分作用,淀粉长链被切断,生成小分子的糊精,使其对碘的蓝色反应逐渐消失,因此可以根据一定时间内蓝色消失的程度为指标来测定α-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材料:长春师范学院家属楼前小菜园 2培养基: (1)分离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g琼脂粉,pH调至7.2,121℃灭菌15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 (2)筛选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g, 硝酸钾 1g, 磷酸氢二钾 0.5g, 氯化钠 0.5g, 硫酸镁 0.5g, 硫酸亚铁 0.01g, 琼脂 20g, 水 1000毫升,调整pH值到7.2~7.4。) (3)摇瓶培养:淀粉培养液。 3、试剂: 碘液、2%可溶性淀粉、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标准糊精溶液、 0.5mol/L乙酸、0.85%生理盐水。 4、器材: 培养皿、锥形瓶、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

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实验方案解析

土壤中产淀粉酶芽胞杆菌的筛选及其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设计性实验方案 一、综述: 淀粉酶是淀粉降解酶。它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中。它们将淀粉及相关的聚合物分解为带有具体淀粉分解酶特征的产品。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淀粉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可应用于造纸、印染、酿造、果汁和食品加工、医药、洗涤剂、工业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青贮饲料及微生态制剂]等多种领域。在酿造发酵工业如酒精生产、啤酒制造、发酵原料液化及糖化工艺过程中均有重要价值,如添加淀粉酶分布非常广泛,是人们经常研 【】究的一种酶。从纺织工业到废水处理,这些酶都有不同规模的应用1。 常见产淀粉酶的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其中的常见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种有:地衣芽 【】【】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2、凝结芽孢3。由于芽孢杆菌属 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产生抗逆性内生抱子的杆状细菌,许多为腐生菌,主要分布于土壤【】和植物体表面及水体中4。所以此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生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技术 2.掌握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微生物摇瓶培养方法及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微生物实验方法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流程、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土壤具有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 cm~30 cm的 【】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的数量减少5。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土壤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 一、目的意义 各种岩石的风化物,对形成土壤类型和性状有很大的影响。在研究土壤特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首先应了解形成母质的岩石类型,而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为了鉴别各种岩石,必须学会识别主要的造岩矿物。 矿物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自然产物。大多数矿物呈固态。鉴别矿物的方法很多,室内可测定其化学成分,鉴别其物理性质;野外调查时,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试剂(如放大镜、小刀、盐酸等),对矿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进行现场鉴别。 二、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1.结晶性状:晶质矿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状,如石英呈六方柱和六方锥复合体的单晶或晶簇,在岩石中则成粒状,集合体则呈块状。有的矿物则出现双晶,如正长石的卡氏双晶,斜长石的聚片双晶,晶体石膏的燕尾双晶。这些是造岩矿物各自的结晶特征,具有特殊的鉴别意义。 2.颜色: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反射、折射的物理性质的表征。各种矿物都有相对固定的颜色,如正长石呈肉红色,斜长石呈灰白色,角闪石暗绿至黑色,这是矿物本身固有的,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但当矿物中含有的杂质时,则呈现另一些颜色,如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石英,含杂质时则呈灰、黑、紫等色,可见不能仅凭颜色来鉴定矿物。 3.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硬度小的矿物在未上釉的白瓷板上刻划,

留下的粉末痕迹。条痕可清除杂色,保存自色,更具有鉴定意义。如黄铁矿和黄铜矿都为黄色,但前者的条痕呈黑色,后者呈黑绿色。 4.光泽:是矿物反射光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光滑表面所呈现的光亮。如金、银、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为透明或半透明浅色矿物常具有的光泽。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金刚光泽:光亮很强,光辉夺目。如金刚石的光泽。 ②玻璃光泽:似玻璃反射的光亮。如石英晶面、方解石、长石的光泽。 ③珍珠光泽:似珍珠的明亮光润。如云母的光泽。 ④丝绢光泽:似丝绢的瑰丽多采。如石绵、纤维石膏的光泽。 ⑤脂肪光泽:似油腻的脂肪。如乳白色的断口具有这种光泽。 (3)半金属光泽:介于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之间。如赤铁矿等。 5.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磨擦或刻划的能力。一般采用摩氏硬度计来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表1-1)。 表1-1 野外测定矿物硬度,常用一些简单的器具来代替摩氏硬度计。如指甲(硬度2.5)、铜器(硬度3.0)、铁器或玻璃片(硬度5~5.5)、钢器(6.5)、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优秀设计

产淀粉酶(α-淀粉酶)细菌菌株筛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巩固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学习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 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2.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富集培养、初 步筛选、分离纯化和性能测定。 a)采样:即采集含菌种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 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 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例如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 解菌较多。 b)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 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 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c)初步筛选: i.(选择培养基)初筛使用选择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基的特殊 成分,来筛选出目的菌种,从而进行培养。 ii.(鉴别培养基)初筛利用鉴别培养基,通过添加一些特殊的试剂或成分来鉴别出目的菌种,从而筛选出来并对其进行培养。 d)分离纯化: 通过上述的筛选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目的菌种已经存在,但还要把夹杂在其中 的杂菌除去,从而得到纯种的菌落。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 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e)性能测定: 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之后,所分得的菌种是否具有实验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 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配制: a)培养基按以下比例配制后,加蒸馏水调至100%; b)富集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蛋白胨1%、葡萄糖0.5%、NaCl 0.5%、牛肉膏 0.5%、pH7.0; c)分离培养基:玉米粉2%、黄豆饼粉1.5%、琼脂粉0.8%、CaCl 0.02%、MgSO4 0.02%、 NaCl 0.25%、K2HPO40.2%、柠檬酸钠0.2%、硫酸铵0.075%(溶解后加入)、 Na2HPO40.2%、pH7.0。 2.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a)2%淀粉溶液:准确称取淀粉2g溶于100ml 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 b)0.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pH=1.0的盐酸

产淀粉酶菌株筛选综述

微生物与转基因技术 摘要微生物目前已是生物技术领域主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微生物可以为转基因技术提供工具酶、基因载体;微生物本身也常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可以将人类所需要的基因转移到特定物种上,从而表达出人类想要的性状。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微生物在食品、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保护、传统工业改造等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在食品生产领域,转基目微生物主要用于食品用群制剂的生产,如凝乳酶.淀粉酶,蛋白酶等,转基因酵母也应用于啤酒的生产.在农业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饲料酶制剂的生产.在医药生产领域,转基因微生物主要用于兽用和人用疫苗的生产,以及利用转基因镟生物生产某些药物。此外,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传统工业的改造、印染业,以及新能薄开发等方面也有应用,本文也同样大致介绍了一些目前国内外关于微生物转基因方面的前沿研究。 关键词微生物转基因,DNA重组技术,目的基因,基因载体 1引言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1]的来源可以是提取 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基因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19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工、环境和能源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1982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的正式生产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的各种基因工程产品陆续实现商品化生产。其中,转基因微生物是基因工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医药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微生物与转基因技术 1.微生物与转基因工具酶 转基因技术中,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酶,如对供体生物的DNA进行切割以获得目的基因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类、DNA连接酶、核酸外切酶、反转录酶等。 DNA聚合酶类包括DNA聚合酶Ⅰ、KlenowDNA聚合酶、T4DNA聚合酶、T7DNA聚合酶、耐热DNA聚合酶等。耐热DNA聚合酶是一类在高温下具有聚合活性的DNA聚合的,来自于嗜高温的细菌,方要应用于PCR反应中,具体种类有产自嗜热水生菌的TaqDNA聚合酶、VentDNA聚合酶、PwoDNA聚合酶、TthDNA聚合酶和PfuDNA聚合酶,其中Taq DNA聚合酶,使DNA的体外复制变得异常简便和常规化,大大加快了生物工程、基因组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程,年销售利润达到上亿美元。 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包括SP6噬菌体RNA聚合酶、T4噬菌体RNA聚合酶或T7噬菌体RNA聚合酶,这类酶无需引物,但识别DNA上特异性位点(启动列),合成RNA。 核酸酶S1,来源于米曲霉,具有3’->5’外切核酸酶活性,能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的核酸酶,基因工程中用于黏性末端的平切。 核酸酶BAL31,来源于交替单胞菌BAL31,对单链DNA和RNA具有类似核酸酶S1的催化活性,能同时从3’-端和5’-端降解双链DNA并使其缩短大约25%长度,催化反应需要Ca2+。基因工程中用于缩短DNA和构建嵌套缺失体也应用于限制酶图谱制作等。 2.微生物与转基因载体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 摘要:为了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并从中分离出淀粉酶产生菌,对其进行纯化和培养,并测定其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了解其代谢特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微生物液体培养法、透明圈法测定淀粉酶活力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主要实验过程如下:从土壤中筛选淀粉酶产生菌后进行复筛,接着进行种子培养,所得发酵液用于淀粉酶活力的测定以及生理生化反应。 关键词:土壤淀粉酶产生菌分离纯化发酵培养透明圈法生理生化试验 正文: 1、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 1.1 实验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也即是从含有多种杂居在一起的微生物材料中,通过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单孢子分离等方法,使它们分离成为单个个体并在固定培养基的固定地方繁殖成为单个菌落,从单个菌落中挑选所需纯种。不同微生物可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单菌分离获得纯种,纯种再经繁殖培养后,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形态、生理等欲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中直接辨认出,并且取得某种所需微生物的个体进行纯培养,那是困难的。由于微生物可以形成菌落,而每个单一菌落常常是由一种个体繁殖而成。不同微生物的菌落是可以识别和加以鉴定的。因此将样品中不同微生物个体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不同的单一菌落,再从选定的某一所需菌落中取样,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去,就可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这就是纯种分离法的原理。 在微生物的分离和纯种培养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所谓无菌操作,就是在分离、接种、移植等各个操作环节中,必须保证在操作过程中杜绝外界环境中的杂菌进入培养的容器。 淀粉是有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构成的直链淀粉和α-1,6位有分支的直链淀粉组成的。按照水解方式的不同,主要的淀粉酶可以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异淀粉酶4大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利用淀粉遇碘变为蓝色的特性,将分离的微生物接种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利用滴加碘液后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未水解的淀粉呈蓝色,

土壤质地鉴别方法

土壤田间持水量标准 1、田间持水量概念:是指某一种土壤的最大持水能力,即完全饱和时,土团中水份与干土的比值。根据经验,的土壤结构的田间持水量可如下参照: 粘土田间持水量为:40-55% 壤土田间持水量为:30-40% 砂土田间持水量为:15-30% 2、重量含水率:是指实际测到土团中水份与干土的比值。它与田间持水量的联系和区别是:1、都是指土团中水分与干土的比值。2、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水分饱和时测得的比值。即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时的重量含水率。 3、田间持水量为某质地土团的最大重量含水率。 3、土壤相对湿度:是指日常测量得到的重量含水率与田间持水量的比值。如某壤土的田间持水量为40%,某天测得重量含水率为20%,那么该土壤的相对湿度为:50%。 A: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相对湿度为:60-75%之间。即低于60%,有干旱发生,高于75%时有涝情发生。 B:自动监测站及随机墒情监测仪器所监测到的数据为:土壤的重量含水率。 4、干旱标准: 相对温度因子(R为土壤相对湿度):60%

粘土:无旱时W为30%以上;轻度干旱W在20-33%之间;,中度干旱W在16-20%之间;重度干旱W在10-16%之间;特别重度干旱W在10%以下。 壤土:无旱时W为24%以上;轻度干旱W在15-24%之间;,中度干旱W在12-15%之间;重度干旱W在8-12%之间;重度干旱W在8%以下。 砂土:无旱时W为18%以上;轻度干旱W在12-18%之间;,中度干旱W在8-12%之间;重度干旱W在4-8%之间;重度干旱W在4%以下。 4、如何利用随机监测判断土壤需干旱: 一、先判断土质,确定质地,大概估算其田间持水量。 二、用仪器测量出重量含水率,根据以上经验,对照土质判断其干旱情况。 三、可考虑坡地、平地土壤水分的自然渗透下行等因素修正。 以上方法为经验,只作为参照。 土壤质地鉴别方法 在耕整、种植机械田间试验的具体操作中,土壤质地的确定,不便采取测定土壤粒级百分数或物理粘粒含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观察与简易测定方法。这里以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分类为判定标准,介绍3种土壤质地的简易鉴别方法。 1、手指测定法 将土壤加水至湿润,加水不宜过多或过少,用搓条或搓球的方法来测定土壤质地,按以下标准判定:

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综述 1309030202 刘铭迪 【摘要】: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水解淀粉产生糊精、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目前,α-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本文对α-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 【关键词】:α淀粉酶产生菌;耐受;性质;应用 【正文】:α一淀粉酶(α一1,4一D一葡萄糖一葡萄糖苷水解酶)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它以随机作用方式切断淀粉、糖原、寡聚或多聚糖分子内的α一1,4葡萄糖苷键,产生麦芽糖、低聚糖和葡萄糖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的酶制剂之一。它可以由微生物发酵制备,也可以从动植物中提取。不同来源的α淀粉酶的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真菌和细菌α一淀粉酶。目前,α一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是一种重要工业用酶。如在淀粉加工业中,微生物α一淀粉酶已成功取代了化学降解法;在酒精工业中能显著提高出酒率。其应用于各种工业中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得率和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粮食资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α一淀粉酶的性质 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的酶学和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它们的性质对在其工业应用中的应用影响也较大,在工业生产中要根据需要使用合适来源的酶,因此对淀粉酶性质的研究也显得比较重要。目前关于不同来源仅一淀粉酶性质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将它们进行完整归纳的比较少,本文将其性质进行总结,为以后α一淀粉酶的应用提高相关依据。 1.1 底物特异性 α一淀粉酶和其它酶类一样,具有反应底物特异性,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反应底物也各不相同,通常α一淀粉酶显示出对淀粉及其衍生物有最高的特异性,这些淀粉及衍生物包括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环糊精、糖原质和麦芽三糖等。 1.2 最适pH和最适温度 反应温度和pH对酶活力影响较大,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有各自的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通常在最适作用pH和最适作用温度条件下酶相对比较稳定,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酶活力,提高酶反应效率。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应了解不同的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酶的使用效率是很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α一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一般在2到12之间变化。真菌和细菌类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在酸性和中性范围内,如芽孢杆菌仅一淀粉酶的最适pH为3,碱性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在9~12。另外,温度和钙离子对一些α一淀粉酶的最适pH有一定的影响,会改变其最适作用范围。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α一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最适作用温度最低的只有25c~30℃,而最高的能达到100c~130c。另外,钙离子和钠离子对一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1. 3 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α一淀粉酶是金属酶,很多金属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对其有抑制作用;另外,巯基,N一溴琥珀酸亚胺,p一羟基汞苯甲酸,碘乙酸,BSA,EDTA和EGTA等对α一淀粉酶也有抑制作用。 2、α-淀粉酶的生产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2、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3、了解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将土壤稀释液涂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几天,细菌或者是其他的微生物便能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将初次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接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只有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才能够利用培养集中的淀粉成分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才能够生存。故在淀粉培养基上长出的菌便是淀粉产生菌。在培养基上滴碘液,淀粉被分解掉的部分不显现蓝色,出现透明圈,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初步判断菌种产淀粉的能力。 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分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可从淀粉分子内部切断淀粉的α-1,4糖苷键,形成麦芽糖、含有6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是淀粉的粘度下

降,因此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淀粉遇碘呈蓝色。这种淀粉-碘复合物在660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随着酶的不断分作用,淀粉长链被切断,生成小分子的糊精,使其对碘的蓝色反应逐渐消失,因此可以根据一定时间内蓝色消失的程度为指标来测定α-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培养基: (1)分离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g琼脂粉,pH调至,121℃灭菌15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 (2)筛选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磷酸氢二钾,氯化钠,硫酸镁,硫酸亚铁,琼脂20g,水1000毫升,调整pH值到~。) (3)摇瓶培养:淀粉培养液。 2、试剂: 碘液、2%可溶性淀粉、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标准糊精溶液、L乙酸、%生理盐水。 3、器材: 培养皿、锥形瓶、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一:前言 1. 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2. 巩固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 学会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 关键词:产淀粉酶、芽孢杆菌、酶活力、筛选 1.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2.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富集培养、初步筛选、分离纯化和性能测定。 a) 采样:即采集含菌种的样品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例如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 b) 富集培养:富集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c) 初步筛选: i. 初筛使用选择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基的特殊成分,来筛选出目的菌种,从而进行培养。 ii. 初筛利用鉴别培养基,通过添加一些特殊的试剂或成分来鉴别出目的菌种,从而筛选出来并对其进行培养。 d) 分离纯化:通过上述的筛选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目的菌种已经存在,但还要把夹杂在其中的杂菌除去,从而得到纯种的菌落。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e) 性能测定: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之后,所分得的菌种是否具有实验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二、实验材料:接种环、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玻璃棒、量筒、酒精灯、纱布、棉花、面线绳、恒温培养箱载玻片可见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紫外操作台 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淀粉、NaCl、琼脂粉、蒸馏水、卢卡式碘液、95%乙醇、蕃红、革兰氏碘液 培养基配制:牛肉膏1.3g、蛋白胨2.5g、NaCl 1.3g、淀粉2g、溶于250mL蒸馏水中,一边加热再慢慢加入5g琼脂粉 三: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及其仪器的灭菌

实验一 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和酶活性测定 - 附件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 124120463 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12级生物技术班实验课程名称:酶工程实验一 教师:吴倩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一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酶活性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从土壤中分离酶产生菌的方法,学会应用微生物生态知识分离产酶微生物。 2、掌握淀粉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学会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 1.菌种的采集 ①要获得产生某种酶的菌种,可从富含该酶作用底物的场所去采集。 ②胞外酶的稳定性和最适反应条件通常和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一致,因此要筛 选具有某一特性的酶时,只要到相应的环境中采样即可。 2.富集培养 ①原理:采集到的样品中如果所需的菌很少,需要先经过富集培养,使所需 的菌大量繁殖,而不需要的菌则不生长或少生长,以利于筛选。 ②富集的方法:控制培养的温度、pH和营养成分等。 3.菌种的分离 ①淀粉与碘液反应会形成蓝色化合物。 ②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而葡萄糖与碘反应不会形成蓝色化合物, 结果可使淀粉酶产生菌周围形成透明圈,从而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 (二)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及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1.原理:根据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还原性糖,还原糖与3,5 -二硝基水杨酸共 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呈比例关系,可利用比色法在540nm进行测定。 2.酶活定义:在一定pH5.5、37℃条件下,每分钟内从底物溶液中分解释放 1μmol葡萄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U/g。 酶活计算公式:酶活(U/g)=A×5×K×N×1000/(T×W) A:样品的OD值(平均值) K:标准曲线的斜率 N:稀释倍数5:0.2毫升反应液转换为1毫升体积 T:反应时间(min)1000:转换因子1mmol=1000μmol W:葡萄糖的分子量(180.2g/mol) 3绘制标准曲线 ①先配制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用选定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在一定波 长下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A。 ②以A为横坐标,浓度c为纵坐标,则得到一条拟合度较好的直线,称为标 准曲线。 ③然后使用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和步骤测定被测溶液的吸光度,便可从标准曲 线上找出对应的被测溶液浓度或含量 三、器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