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德故事

医德故事

医德故事
医德故事

历代名医医德故事

历代名医医德故事

中医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的魅力与光辉并不仅仅来源于她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还有就是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医德!医德的发展是与医术一起发展,传承至今的。纵观古今中医各家,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德艺双馨之医家,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医乃仁术,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捍卫着医道尊严!我们从以下五位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医家中便能浅析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医德内涵。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他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等景仰的修为。在孙思邈所言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视患者如至亲的接诊态度。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医学是一门救人的学问,医生是一个救人的职业,如果你不把患者视为至亲,那么你何以会竭尽全力地去进行救治而心底无私呢?其二,我们的收入来源于患者,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患者无疑堪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衣食父母。

晋代名医葛洪鉴于以往“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的情况,决心“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由此可见,葛洪作为一名医生是很关注贫困、低薪阶层人民的,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不辞劳苦,编著成《肘后备急方》,里面的方药物美价廉,文字朴实易懂,从现在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本家庭用药手册。这种处处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赞许。

喻昌:对患者诚心、耐心,患者才会与你交心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医生为患者诊疗时诚心不足、耐心不够,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的情况是其中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患者有时在接受医生诊疗期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和医生配合,但是明代名医喻昌认为,“然敬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此宜委屈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从喻昌所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病人如果诚心,尽责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为病人服务,病人怎么可能不与你交心,不配合你工作呢?所以在自身修养方面,行医之人应该好好领会喻昌之言的深意!

明朝末年,战争连绵,灾荒不断,疫病流行。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疫情猖獗,延门阖户,感染者往往相率倒毙。一般医者以伤寒论治,难以取效。“不死于病,乃死于医”,身处那种情况下的吴有性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方,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吴氏因此系统地钻研古代医书,认为历代医书研究温病的太少,故而不揣固陋,大胆设想,深入观察,“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瘟疫论》,成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继《伤寒论》之后又一部论述急性外感传染病的专著,在外感病学及传染病学领域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吴氏的医学成就与其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疫区寻求疾病之因、探求治疾病之法,奋不顾身地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与举动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只要自己所为有利于患者便行,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福祸而左右探求为民疗疾方法的步伐呢!真可谓: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

世人都只看到名医的光环与伟大,却很少知晓名医的难处。孰不知学医难,行医更难,做名医尤其难。这里的“难”不仅是说成为名医的过程艰难,而是如徐大椿所言:凡求治于名医者“必病势危笃,近医束手,举家以为危,然后求之”,“其病必迁延日久,屡易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症”。可见病人及患者家属对名医所寄予的希望很大,要求很高,有的病虽然迁延日久,但若经过积极救治还能转危为安,但是很多患者被一些庸医折腾过久,即便华佗再世,也束手无策!然而病家常常又不会理性看待,甚至责怨名医。徐氏以上所言便是告诫名医不可过高地看待自己,名医说到底是人而不是仙,同时也是对患者及其家属们的肺腑之言。名医如此,普通的医生更应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徐氏所言名医也讽指一些徒有虚名的“名医”,

他直言道:“获虚名之时医,到处误人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命也。有杀人之实而无杀人之名。”

医德、医术佳联妙对

在古今联苑中,有不少赞颂名医之医德、医术的佳联妙对,耐人品味,久传不衰。

医生的职业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益寿延年。在古今联

苑中,有不少赞颂名医之医德、医术的佳联妙对,耐人品味,久传

不衰。

立论活人,当年无愧谥医圣;

善书妙说,今日有情颂良方。

一位造福一方百姓的湖南长沙太守,又是悬壶济世、万民称赞的神医。

志在救人,剂温凉寒暖,而万姓感德;

心欲济世,诊沉浮迟数,乃千古扬庥。

这是陕西药王山中药王庙内的一副对联。通俗易懂的联语,对唐代

一钱罄矣还栽菊;

四壁萧然不卖琴。

相传明代安徽休宁县吴士彪,医名振乡里,他仗义疏财,扶贫济困,虽生活清苦,但情怀高雅,曾自撰此联,表现一生行医志向,可见

其医德高尚。

著手成春,万家生佛;

婆心济世,一路福星。

这是道光皇帝赏赐名医费伯雄的一副御联。据说清代江苏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学养宏深,医术高超,求治者日逾百人。他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太后治疗肺痈和为道光皇帝治疗失音,均获良效。因此,道光皇帝特撰此联以赞颂之。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名医范文甫题于其医馆的一副门联。此联别具一格,以联明志,慷慨大方,济贫扶困不吝钱财,尽力尽职为病人服务,其高尚医德难能可贵。

只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这是湖南湘乡一位名医的一副门联。该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其高尚的医德医风,耐人品味。

通过这一句句言语真诚和期盼众生平安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

心中,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品质和职业传统习惯,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医务人员

品质和依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医德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乐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意思是说道德修养的成就居于先,技艺的成就处于后。《省心论·论医》中说:“无恒德者,不可作医”。《徐灵胎先生传》又强调:“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似乎德重而艺轻,不知艺也者,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有?”

祖国医学传统医德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闪耀着人性与理性的光芒。它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道德信念,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人道为先,是医者从业立术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它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同情、关爱、尊重、保护和真诚善待病人,一视同仁,爱人如己,时时处处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原则。我国历代医家对医者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皆有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如唐代杰出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为至亲之想。”而现今少数医者把病人分为三六九等,岂不是倒退吗?

近代医家陆渊雷先生曰:“自古学问与功名分两途。状元翰林有绝对不通学问者,大学问有终身布衣者。”历代医家都推崇轻权位、淡名利的高尚品质。医者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最大乐趣,别无所求。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医术高超,仍不辞劳苦,周游天下,为民间解除疾苦,深得群众敬爱。汉代名医华佗,医术凡超,淡于名利,不愿做官,被曹操杀害便是一例。故《临证指南医案》华序中云:“古人有三不朽之事,为立德、立功、立言也。故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闻发蕴奥,韦着方书,其立言也。”

医者是一项庄重、严谨的职业。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严谨治学态度和注重自己的神态与一丝不苟的医疗作风。西汉名医淳于意,名重一时,诊断疾病非常认真,并且极重视记录书写病案,以积累临床经验,为后世医案的创始做出杰出的贡献。在如北宋时一读书人患疾数载,耗尽家资,求遍白医无效。其妻决意让名医何澄一试,因家贫付不起诊费,便瞒着丈夫,引何入密室,羞怯地说:“妾以良人抱病日久,典买殆尽,无以供医药,愿以身酬。”何正色道:“娘子何出此言,但放心,当为调治取效,切毋以此相污。”经过何澄力救,终起沉疴。何澄

不贪色欲,恪守德操,志存救济,实为医者的楷模。

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的根本和基础。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也就是说,从医者必须从“至精至微”处深刻认识为医之关天重任,从而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医术。清人王世雄在《回春录序》中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他认为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仁心厚重,也毫无用处,不能救人于病危之中。叶天士更是人木三分地指出,术不精则无异于杀人,并在临终时告诫后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能悟,读书万卷,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铒为刀刃也。”叶天士的这番话可谓是一语警天,当为医者谨记借鉴。

《内经》要求医者针刺治疗时要全神贯注,“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但今少数医者,诊病漫不经心,边间谈,边诊脉,边处方的医疗做法,是违反医学道德的。

据《中国医学史》载,我国历代名医辈出,他们不仅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其一言一行,均可供我们借鉴与效法。兹举例简介如下。

1、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明代名医徐春圃说:“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不浅)。”纵观我国历代卓有成就的医学家,无一不是在“精”字上下了一番苦功的。他们毕生勤勤恳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终于取得了学术上的辉煌成就,羸得了后世的无限景仰。例如东汉张仲景,年轻时曾从张伯祖学医,由于他勤奋好学,医术“精于伯祖”。他生当战乱频繁、疾疫流行的东汉末年,生灵涂炭,死亡载道,他的家族两百多人,不到10年,就患病死去三分之二。他目睹这种惨状,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心研究古典医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提高,撰成《伤寒杂病论》16卷,创立“辨证论治”的纲领,成为中国医籍的经典,他被后人尊之为“医圣”。又如唐代孙思邈,幼时多病,从少年时便酷爱医学,直到白发苍苍垂暮之年,仍然手不释卷。他活了一百多岁,多次拒绝隋唐两代朝庭的聘请,长期在民间行医,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古稀之年,撰成《千金要方》30卷。过了30年之后,年已百岁,不顾年迈,犹恐沧海遗珠,又继续旁搜博采,精益求精,撰成

《千金翼方》30卷,以与《千金要方》相辅相成,二书合称《千金方》,是传世不朽的医学巨著,他被后人尊之为“药王”。又如明代李时珍,三代业医,家学渊源,博学多材,热爱医学,他曾自我介绍说:“幼多羸疾,……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他以学习为乐,读书犹如吃甘蔗饴糖一样甜,他鉴于历代本草书讹误和缺漏不少,因此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著作。从34岁开始,“岁历30稔,书参800余家,稿凡3易”,终于在60岁时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举世闻名的药学巨著,郭沫若称其为“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

2、对待病人,认真负责。

医为仁术,济世为怀,病家延请,有求必应,治病救人,认真负责,这是我国历代名医的优良传统。医生对任何病人都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和爱护,视他们如亲人。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文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生还要急病人所急,有请必往。元代朱丹溪医名甚噪,“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先生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仆人告痛,先生喻之曰: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遇危重病人,要积极抢救,例如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是一位民间医生,周游列国,一日,路过虢国,遇虢太子突然发病,昏迷半日不醒,众医束手无策,虢君请扁鹊入视,扁鹊通过详细认真的检查,对虢君说:“若太子者,所谓…尸蹶?者也,太子未死也。”乃使他的学生外施针灸、砭石,内服汤药,经过抢救,终于转危为安。中医治病,重视整体,强调辨证,医生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兼施,清代喻嘉言主张“先议病,后用药”,立“与门人定议病式”,充分体现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某些粗心大意,敷衍塞责的庸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他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3、心存济世,不图酬报。

扶贫济困,施医赠药,也是我国历代名医的优良传统。例如三国时名医董奉,籍福建,侨居庐山,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他

为人治病,不收诊金,凡重病患者,治愈后,在其房前屋后种植杏树5株,轻病者种1株,作为酬谢。数年之后,种杏10余万株,郁然成林。杏熟易谷,用以救济贫苦病人。后世“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传为医林佳话。又如唐代名医沈应善,江西新建人,精医术,有仁心,遇有疫疾流行时,则购储药物,在其宅旁构筑一舍,收留病人,医药费和伙食费一概不收。对待病人,来者不拒,“既来之,则安之”,因命其舍为“来安堂”。又如清代名医张明征,江西婺源人,曾供职太医院,后回籍开业,曾在途中遇一贫苦无告者患痢甚剧,视之恻然,令仆负至其家,服药调治,月余痊愈,仍给资遣其回家,临走时亦不问他的姓名和住址,时人称颂其“视天下犹一家,救路人若骨肉”。医术是仁术,学医的目的是为治病救人,而不是为发财致富。李东垣晚年收罗天益为徒,第一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即问你来学医,目的是为赚钱图利,还是为传道济世?天益答道“亦传道耳”,是为了传道济世。当即收他为徒,后来罗亦为名医。可见我国古代名医对学生的学医动机,道德品质,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二、名医论医德

1、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衒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之膏肓也。(孙思貌论大医精诚)

2、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3、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篡集以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益发扬,而医道愈昌。(李挺医学入门)

4、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疴,惟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设使前医用药尽是,何复他求;盖为一时或有所偏,未能奏效,岂可概将前药为庸耶。(龚廷贤万病回春)

5、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拨之。(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

6、故为医无才、无学、无识不可也,为医而恃才、恃学、恃识亦

不可也。必也平心以察之,虚心以应之,庶乎其也夫。(回春录序)

7、医家误、强识病,病不识时莫识病,谦恭退位让贤能,务俾他

人全性命。医家误,不克己,见人开口便不喜,岂刍荛有一能,何况同人说道理。(程锺龄医学心悟)

我国古代名医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成为医界

之楷模。虽然他们已经逝去很多年,但是关于他们的医德故事仍然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医德名言

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

“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

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

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

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贼。”

急千金要方卷第一大医精诚》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园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胆大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后晋刘昫《旧唐书·孙思邈传》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

“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明龚廷贤《鲁府禁方卷四医有百药》“医虽小道,实具甚深三昧。须收摄心体,涵泳性灵,动中习存,忙中习定。外则四体常和,内则元神常寂。然后望色闻声,问病切脉,自然得其精,而施治得宜也。”——明王绍隆《医灯续焰医范袁氏医家十事》

“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明裴一中《言医序》

“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

何如?我之父母子孙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仁心现;仁心现,斯畏心生。”——明王肯堂《灵兰要览晓澜重定绪言》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

“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清唐容川《医学见能·原序》

“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世徒知通三才者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医。医也者,非从经史百家探其源流,则勿能广其识;非参老庄之要,则勿能神其用;非彻三藏真谛,则勿能究其奥。”——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季序》

“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中国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时机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习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习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

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亲密,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沉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

故事大全-医德 精品

医德 淄川,蒲松龄的故乡,坐落在今山东省第二大高峰鲁山脚下。 这里丘陵起伏,群山环抱,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很适宜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 在淄川的东南部,有一个村叫月牙村,这里山清水秀,不但村名好听,而且人长得也漂亮。 话说解放前这村里有一户李姓人家,主人叫李皓,三十多岁,高挑个儿,四方大脸,浓眉大眼,是典型的善良人家之后,妻子张氏更是娇媚俊俏,善良能干,他们可算是郎才女貌。 同乡亲们一样,他们也是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生活。 膝下有一子一女,儿子已九岁了,小女刚满两岁,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这年春天,其子小杏林腿上起了一个狼癍疮,有点化脓了,疼得直哭。 李皓就带着小杏林,到离村有十几里路外的一个村庄去看。 据说那里有一个老中医,专门看这种病。 在那里,老中医抬眼看了看放在桌子上的礼物,略微问了一下病情,就叫手下把浓给挤了出来,随后把药给上上了,说是过几天再来。 回来后小杏林一点好转也没有,反而疼得越狠了,肿得也越厉害了。 无奈,过几天带着礼物再去,老中医同样先看看礼物,再给下药,回来同样不管事。 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五、六趟,直到老中医认为礼物够多了,他才真正给你下药治病呢。 其实,这种病下一次药就够了,他非得让你跑上五、六趟,把钱全部花上,你说可恶不可恶。 这件事后,李皓越想越觉得老中医也太缺德了,他这是认为老百姓缺少医药知识,在有意识的糊弄老百姓,赚昧心钱。 山区里一直缺医少药的,现在这十里八村的只有这么一个医生,得坑害多少老百姓啊。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外出学医,将来好给乡亲们解除痛苦。

妻子张氏坚决支持丈夫想学医的想法,没过几天就送丈夫远去了。 李皓不知经过了多少曲折,最后在离家几百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安顿下来了。 这里有一户行医人家,一家人心地善良,李皓在那里除了帮着干些杂活以外,就是勤勤恳恳,夜以继日的跟着老师学习些中医知识。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他就基本上能够独立看病了。 思乡心切,老先生又把家传的几个中医秘方传授给了他,把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办法一一教给了他,他就告别了老先生,又回到了他的故乡。 回来后他没有急着给人看病,他到山上采集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按照老先生教的,进行比对、熬制,熬好的中药自己先喝,有时妻子主动替他试喝,制出来的膏药自己先贴,或先在自己孩子身上试帖,直到自己认为很放心了,才渐渐得给周围的乡亲们看病。 乡亲们有点头疼脑热的,从他这里包上点药,回去熬熬喝了就好了。 身上长个疖子疮啊什么的,来他这里,他把浓给挤出来,用纸把药卷好捻起来,慢慢的续到疖子里边,把早已熬制好的膏药用火烤一烤,慢慢的揭开,趁热贴到疮口上,很快疖子就会慢慢的消肿。 过几天,再把膏药揭下,把纸捻子抽出来,在疮口处再敷上点药,再重新贴上一块膏药,疮口很快就会痊愈的。 这样一来,李皓的名声越来越大,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喜欢到他这里来看看。 他看病从来不收钱的,药是从山上采来的,膏药是自己熬制的,就是为乡亲们图个方便。 自己有地,种的粮食尽够吃的,根本不用再收钱。 可是这样病人来的多了,地里的活也就真有点顾不大上了,乡亲们就偷偷的帮着他干,宁愿自己的晚种晚收几天,也先给他种上,先给他收了。 为此,他甚是过意不去,他就更加钻研到他的中医研究中去了,就是为了更好的报答乡亲们。 有一天,从外边来了两个年轻人,怪里怪气的,声称自己有腿伤,说是自己在上山砍柴的时候砍的,李皓打开一看,已经有点腐烂了,就赶紧把他们的烂肉清除掉,里边用上药,外边再把膏药贴上,然后给他抓了点消肿的草药,两个人

中国古代历史小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小故事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黄帝尧舜禹约170万-4000年前黄帝尧|舜/ 夏朝前2100-1600 启阳城 商朝前1600-1100 汤盘庚→殷 西周前1100-771 武王镐 东周前770-256 周平王洛邑 春秋前770-476 /洛邑 战国前475-221 // 秦朝前221-206 秦始皇咸阳 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长安 新朝 8-23 王莽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丕洛阳 蜀 221-263 刘备成都 吴 229-280 孙权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南北朝 420-581 // 隋朝 581-618 杨坚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宋朝北宋 960-1127 赵匡胤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北京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国学×参考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医德医风个人先进事迹

医德医风个人先进事迹 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个奉献大于索取,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心中一定写满了爱。 xx就是这样一个被诸多患者信赖的好医生。 个人简历(略) xx医生在25年医务工作中,始终遵循:实行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钻研业务,刻苦学习、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术,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一切困难,开展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介入工作。工作中视病人如亲人,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努力弘扬白求恩、林巧稚精神,立足本职作奉献,把追求自己人生的崇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宗旨化为实际行动,二十五年如一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以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在群众中树立了美好圣洁的白衣天使形象。xx的出色业绩得到了同仁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表彰。 一、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最大幸福 xx医生,学习上孜孜不倦,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兢兢业业。他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视病人如亲人,他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都会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不仅承担了本院的医疗工作,还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到外院会诊帮助解决治疗上的难题。 xx医生总是说,再严重的病人,医生都不能放弃治疗,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在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对某些治疗方法不理解,xx医生不仅不介意和计较这些,还耐心地做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最终医好了病人,也改变了患者家属对医生的偏见。他总说:只要我们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作者:佚名 来源:《文理导航· 阅读与作文》2013 年第 05 期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 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 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 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唐伯虎 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 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 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 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 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篇二: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 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 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 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 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 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 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 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 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 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 1 / 13

古文医德故事

2006-11-14 2.良医救人 【原文】范公讳彬①,家世业医,事陈英王为判太医令②。常揭家资以蓄良药,积米谷。人有孤等疾病者寓之于家,以给毡粥③救疗……活千余人,名重当世。 后有人扣门急请曰:“家有妇人卒暴血崩如注④,面色稍青。”公闻之,遽往;出门而王使人至,曰:“宫中贵人⑥,有发寒热者,召公看之。”曰:、“此病不急,今人家命存顷刻,我且教彼,不久便来。”中使⑦怒曰:“人臣之礼安得如此!君⑧欲救他命,不教尔命耳阶”公曰:“我固有罪,亦无奈何!人若不救,死在顷刻,无所望也!小臣⑨之命,望在主上⑩,幸得免死,余罪甘当。”遂去救治,其人果活。 少顷,来见王。王责之,免冠○11谢罪,敷析真心○12。王喜曰:“汝真良医,既有善艺,又有仁心。以恤我赤子○13,诚副余望○14也!” (选自明·黎澄《南翁梦录》) 【注释】 ①范公讳彬:即范彬。公,对男子的尊称。讳,古时对尊长不直称其名,故曰讳。 ②太医令:医官职称。掌管医药的行政长官。事,侍奉。 ③毡粥:稠粥。 ④如注:好象流水。 ⑤速往:急忙前去。 ⑥贵人:妃嫔的称号,皇后之下即称贵人。 ⑦中使:皇宫之中受役使的人,指宦官。 ⑧君:对人的尊称。 ⑨小臣:封建官吏和百姓对君主的谦卑自称。 ⑩主上:主,指一国,或一家之主。上,指皇上。此指陈英王。 ○11免冠:脱帽。古人去冠表示谢罪。 ○12敷析真心:解释心里的真实想法。 ○13恤我赤子:怜悯我的黎民百姓。 ○14诚副余望也:正符合我的希望啊。 6.徐灵胎恫瘝在抱 【原文】徐灵胎①云:乌镇莫秀东患奇病,痛始于背,达于胸胁,昼则饮食如常,暮乃痛发,呼号切夜,邻里惨闻。医治五年,家资荡尽。秀东欲自缢②。其母曰:“汝有子女之累,尚须冀③念。我如我死,免闻哀号之声。”欲赴水,其戚怜之,引来就医。 余曰:“此病瘀血留带经络也。”……因留于家,用针灸熨榻④煎丸之法,无所不备,其痛渐轻亦渐短,一月而愈。其人感谢不置⑸。余曰:“我方欲谢子耳!凡病深者,须尽我之技,而后奏功。今人必欲一剂见效,三剂不验,则易他医。子独始终相信,我之知己也,能无感乎?” (选自清·徐大椿《洄溪医案》)【注释】 ①徐灵胎(1693-1771年):名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县人。治学渊博,一生批阅医书约千余种,堪称一代医学大师。著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难经经释》、《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医贯砭》、《慎疾色言》、《洄溪医案》等。 ②缢(益):吊死,勒死。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

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3993441.html,)/总结报告/先进事迹 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记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先进事迹 这是我应该做的 ××同志于1988年毕业于××医学院医疗系,在××州医院从事临床外科医疗工作至今。现任××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州人民医院首届“医德医风”十佳医生。××同志二十年来始终坚持热忱的服 务态度、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善待每一个病人,赢得了社会的信誉以及广大群众的好评。在近几年××州“政风行风热线”和民主评议行风中,都受到社会的点名表扬。 一、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每当患者感谢土大夫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对病人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医生,你来找我看病,是对我们医院、对我的信任。你康复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你满意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土大夫总是早上班、晚下班,二十年如一日在临床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病人康复。每当患者及其家属带着感激的心情满意出院,他自己心里也感到莫大的欣慰,感到一个医生的社会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的快乐。

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每天接触的是病人的屎屎尿尿,还 经常接诊到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怕脏而放弃本职工作,也从来没有因为传染的危险而拒绝收治病人。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工作。 有一次凌晨2点,他完成急诊手术刚从医院回到家,就接到 下级医生汇报,从县医院送来一位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的重病人,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排小便,县医院已经试过多次,都没能把尿管插进去,而且患者的尿道损伤厉害,已经水肿。他二话不说,马上返回医院接诊治疗。成功地为患者导出了小便,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在处理过程中患者因为尿道刺激,在治疗床上翻滚,土大夫被尿了一裤子一鞋子的小便,他没有责备病人半句。 二、工作需要,多次延迟对自己病的医治。 2002年土大夫患了胆囊结石。因为对患者的治疗和手术会使医生的生活没有规律,不能正常上下班、不能正常吃饭和休息。土大夫患上胆囊结石后,多次发作疼痛。家人也多次劝他做手术,但科里病人一直很多,不是因为遇到危重病人,就是因为科里事多,工作繁忙而延迟治疗。白天,因为在病房里忙于病人,他也顾及不了自己病痛,晚上才为自己输液消炎。胆囊结石活动频繁时,为了避免疼痛发作,他不敢吃肉类,蛋类和乳制品。工作又挺辛苦,几天下来,脸上没有血色,人瘦了一圈。就像这样,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延迟自己的手术治疗。20XX年州庆放假,病人也少了下来,土大夫在州庆的前一天终于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手术下来的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医德医风个人小结10篇(优秀版)

《医德医风个人小结》 医德医风个人小结(一): 医德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医风是指整个医护行业里应当具有的良好的行业风气。医德医风的好坏反映了社会风气好坏的,因此,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也就成为了各家医院常抓不懈的问题。做为医疗战线上的同行,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我们彼此熟悉对方的工作内涵,而且,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使病人康复是我们自身价值的最终体现。从参加工作起,我就一向在外科临床工作,在平凡而琐碎的护理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18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我的成长过程,也诠释了最经典的一句话,如果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能够决定生命的宽度。鉴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在我的岗位上从未发生过红包之说,我所听到、得到最多的是病人和家属的亲口道谢声。我曾为病人送过饭,捐过款,护理病人时尽职尽责。其实,有些工作是别人能看到的,有些工作是别人看不到的。别人对我的工作评价是认真,我就针对认真来说说我的工作。谁都明白,护士岗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能够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但有时是要分质量的。这时候,工作细节尤为重要。就比如说,在测完病人的血压后帮病人把衣袖整理好;在执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如果看到病人正在吃饭,我总是让他先吃饭后输液或者病人要求先去入厕后输液,对于这些,我一向持理解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怨言或表情上的不愉快。输液时,我都要征求病人的意思,是愿意输在左手还是右手;输完液后,我会及时把输液架拉到床头,以方便病人上下床活动,病房看上去也整齐。对于术后的病人,除了常规的饮食、活动方面的讲解外,必要时协助病人下床,指导术后第一次排小便。 手术科室,手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司空见惯,而对于病人来说,或许有些病人还是第一次,她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忙和心理支持。我们明白,生病的日子,是一个人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的时候,如果给一个微笑,一份指导和关注,相信信任和尊重是相互给予的。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科室,我是护理岗中唯一的女党员,在言语,行为方面我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我担任质控护士,消毒监控方面,如果我自己做不好,我又如何去监督别人的工作。我一向认为行动胜过所有的语言,也最有说服力。在工作中,彼此了解的机会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十多年来,我唯一最值得骄傲的一点是坚持了无菌观念,无论夏天天气多热,值夜班大半夜做治疗时,我都没有忘记随时戴口罩,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医德医风个人小结(二): 医德医风个人工作小结

七岁儿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全集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七岁儿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全集,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七岁儿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全集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一 晋文公称霸后,曾经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便与晋国签订了友好盟约。接着,郑国又与秦国签订了盟约,秦国派三个秦国将军带兵驻守在郑国。两年后,晋文公病死了,一心想扩大势力的秦穆公心想:“现在攻打郑国,晋国一定不会出兵援助,这正是攻打郑国的好时机啊!”于是,他派孟明视率领军队与驻守在郑国的兵将里应外合,攻打郑国。 当秦兵进入郑国时,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人拦住他们的去路。孟明视问道:“你是谁啊?”此人回答说:“我叫弦高,是郑国派来的使臣。”孟明视心里非常纳闷:“攻打郑国这么机密的事,他怎么会知道呢?”那个自称使臣的弦高继续说道:“我

们国君知道你们将路过此地,便派我给你们送来一份薄礼。”说完,他就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收下礼物后,孟明视对部下说:“我们本来是想偷袭郑国,没想到他们早有所准备,我们还是撤军吧。” 其实弦高只是郑国的一个牛贩子,在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了秦军,并发现了他们即将偷袭郑国。当时赶回郑国报信一定来不及,于是他急中生智,一面冒充使者稳住秦军,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报告消息。 郑国的国君收到消息后,连忙派人去查看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他们正在做战前准备。郑国国君对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将军下了逐客令:“你们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已经无力供养你们了,还是请回吧。” 驻守秦国的三个将军知道泄露了秘密,只好连夜离开了郑国。 弦高智退秦军,充分显示了他的聪明机智和勇敢。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弦高学习,机智地处理问题。 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二 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原,所以不断派兵攻打列国。他带兵拆散了燕、赵两国的同盟关系,占领了赵国的都城,还夺去了燕国的大片土地,并把燕太子丹留在秦国当人质。后来,太子丹悄

医德医风自我评价医德医风个人总结

医德医风自我评价医德医风个人总结 [篇一:医德医风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同事的帮助下,我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结合科室的工作要求,工作上积极主动,求真务实,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以医德行为规范为准则,不断提高了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现将我一年来医德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政治方面 按医院要求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全会、十八界 * 精神、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等内容,通过学习让我在思想上、行动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同时让我更加坚定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识。 2、医德医风工作方面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位前来检查的病人,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勤恳努力的精神状态。对不符合检验质量的标本,要求病人重新留取,并和病人说明原因,取得病人的认可和理解。医德医风个人总结。医院工作的需要,安排我参与护理组排班,工作上认真按照“三查十对”来执行护理操作,现已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遵守医院管理规定,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无接受病人吃请和收受红包、礼品、回扣的现象,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3、业务工作和学习方面:

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加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医院安排的各种工作,能很好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不叫苦叫累。在业务工作中,认真履行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切检验操作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时刻以谨慎的工作态度处理好每一个待检标本,认真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医德医风个人总结。对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太相符的结果,第一时间向领导班子反映,坚持做到复查,确保发出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才是生存之道,因此在工作之余努力参加了业余本科的学历教育。同时采用网络学习、阅读临床检验相关书籍等,学习最新知识、新进展,争取20xx年一次通过检验技师的职称考试。 [篇二:xx年医德医风个人工作总结] xx年即将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医德医风个人工作总结。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除了顺利平稳完成本职技术工作以外,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提升自身道德水准,以关怀服务为荣,主要从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踏踏实实步步为营。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医疗行业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盏明灯我们的努力才持之以恒,正是有了这份承诺社会对卫生行业肃然起敬。虽然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但是在临床工作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吴均上策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大全:吴均上策 齐朝的吴均写的文章充满着慷慨激昂情调。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在 台城时,朝廷请吴均出谋抵敌,他吓得不知怎么回答,开口就说: “我的主意,赶快投降是上策。”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 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其诗清新,且多 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 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 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 《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 十卷等;他又是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 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 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 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 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 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 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很多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 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 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 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 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doc资料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 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关于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一 李清照到了杭州以后,由于她花钱花惯了,从山东诸城临走的时候,驴驮担挑地带了些玉石古玩、书画、文房四宝什么的,没有几年也就折腾光了。 过去妇道人家一不能做官,二不能改嫁。李清照又识字显文,本来她若开个小茶馆啦,或给人家洗洗浆浆啦,又没有孩子,说实在的一个人的口是好糊的。你可知道她是一位四品夫人呀,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个知府呀!不说她不下架子,就是能把架子放下,叫人家知道四品夫人当了“茶铺西施”,赵明诚的脸往哪里放呀! 人都是两肩膀挑粉一个脑袋,每天总得把那个嘴填满才能过一天日子。李清照也不是神仙,肚子常常咕咯咕噜地叫。 文人实在没咒儿念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卖字、卖画儿。李清照的文才好,诗、词、文章写得都好,平日知道的都叫她“女状元”,可听说她的字写的不大好,她的字和她的人一样,看来倒也俊秀,就是没大有力气,好象来阵风就刮跑了。再说,这个买卖也不能做,要卖就得卖名,一署名,人家都知道了。她又是大宫儿

的夫人,金兵打过来还不先拿她开刀?画画儿吧,她的工夫不深,人是没有件件学问都精通的。 从济南一块儿来的倒有几个朋友,可都是坐吃山空,要去借吧,那么人家吃什么呢?又于心不忍。她晚上愁得困不着觉,她想啊想,就见她自个儿忽然哈哈大笑,把手一拍说:“有了,天无绝人之路啊!” 你道怎么回来?她是念过四书五经的人,当然是念过“易经”的,懂得阴阳五行,会占卦。会这个本事的,老百姓都把他当圣人、活神仙看待,从没有笑话的。 当天晚上喜得她不能睡眠了,就拿起笔来有意地写了四个梅花篆子:“安易卦馆”。临时使块黑布缝了个道帽,把头发盘到头顶上,穿上一件青褂子,虽说四十来岁了,看来真象个仙风道骨的女道士。 她把她平日看书的小方桌,往小房正中一搁,坐东朝西,又做上了一个白桌围,幸起笔来画上了一个八卦图。她又一端详,觉得这么块大白布画上这个小圈圈儿,不大好看,又在四个角上按她自己的意思, 标上了八八六十四卦的大略变化。等她画完天也就明了,就洗洗脸,嗽嗽口,吃了一张小饼饼儿。门一开,往座位上一坐,正好脸朝门口儿,门口临街,过往行人要占占卦,倒是很方便的。

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早上好,我叫xxxx,1985年毕业于xxxx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至xxxx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在临床一线工作25年来,我自认只是尽医生的本分,做了一些平平常常的工作,今天,却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我心里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作为医生,我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安的是,在临床一线,有着千千万万优秀的医务人员在默默奉献,甘苦自知。今天,我就代表他们说几句。我相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要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会坚守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大使命,今天,我汇报的主要是我个人的一些平凡小事,这也是每个称职的医生都会去做的事。 就从大家都深有体会的节假日说起吧。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我刚回家准备做年夜饭时,电话铃响了,病房来了一位昏迷的患者需要抢救。我急忙放下手中正在洗的菜,准备返回病房。儿子急了,哭着对我说:“妈,平时你说工作忙顾不上做饭,我可以吃方便面,但你不会让我在大年三十也吃方便面吧!”。 的确,由于职业性质的特殊,绝大多数医生都不能按时下班,而且经常回到家还会随时被电话叫走。面对儿子的埋

怨让我无言以对,但面对病人的呼唤,我别无选择,“既然做了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病人需要我,我就必须及时赶到!” 作为一名省级医院呼吸科主任,我除了主持日常科室工作外,还担负着大量的院内、省内的部分疑难病例会诊工作,节假日或半夜赶回科室参加抢救或赴外地会诊,对我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记得xxxx年春节前夕,我刚刚躺到床上准备休息,突然接到院部通知,某县医院有一位患者骨折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需要马上会诊。我二话没说,马上赶赴县医院,会诊病人、指导抢救,整整一夜守护在病人身边,直到清晨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制定好后续治疗方案后,我又匆忙赶回xxxx,因为有几位做气管镜的患者还在等着我。在做气管镜的过程中,因彻夜未眠,加之劳累过度,黄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地往下落。同事们都劝我,不要再做了赶紧休息吧。可一想到这些病人都是提前约好的,有些还是从外地专程赶来做气管镜的,不能失信于病人,于是,我赶紧喝了一杯糖水,硬是坚持为所有的病人做完检查。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在所有的职业里,最需要德高风正的,要数我们医务工作者了。因为我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我们被称为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我们有着“白衣天使”的美丽称号,作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汇集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汇集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本文由点梦时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13993441.html, 倾情奉献,更有详情请访问点梦时刻) 设计、旅行、影视、摄影、科技、音乐、艺术、人文、出版、饮食、漫画游戏

医德医风先进典型事迹

申报内江市“德”耀甜城典型人物材料 在医院,有着这样一位医生,以他博爱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以他精湛的医术为无数个患者换回了光明。他,就是我市知名的眼科青年专家、眼科主任某某。 某某,男,197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某某医院眼科主任,眼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大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同年7月分配到XX医院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至今;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攻读眼科学研究生,2005年获得眼科医学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内江市伤残鉴定评审专家,内江市医学会理事。 出生寒门立志从医 38岁的XX出生于简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对于医生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年少的他认为,救死扶伤,为病人减轻痛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于是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而且要当一名好医生。 2000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XX来到了XX医院,这个优秀人才汇聚的高地,让他不断成长。为了提高专业技能,他天天泡在病房里,主动要求跟随上级医师一起上台,常常是整日整夜地守护着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手术和治疗,成为科室业务技术骨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时间过

去了,他早已在医院同年资医生中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情系一院甘于奉献 2005年,XX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获眼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一再回绝了导师给他提供留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工作机会,也放弃了其他地区级三级医院向其提供高薪的优厚物质条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到了对他有“培育之恩”的XX医院。 研究生毕业回医院后,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了一线工作,成了医院里有名的工作狂人,在他的日程表上从没有休息二字,对他而言工作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深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光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必须还要练就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为了做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手术,他常常在动物眼睛上练习手术,他找了一家又一家屠夫,跟他们请求、商量,一次又一次在早上5点过赶到菜市场,自带工具去取来猪眼睛,反复练习。有心人天不负,现在的他,该两项手术技术已经相当的精湛了。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XX一步一步走的踏踏实实。2009年,他被聘任为眼科主任,33岁的他成为了当时医院里最年轻的临床一线科室主任。 医技精湛医德高尚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勇于探索、刻苦专研,在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治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脚踏实地、以勤补拙,成功掌握各种眼科复杂手术,如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近视激光手术、复杂白内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