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

【麒麟献瑞】

麒麟——中国民众生活中永远的吉祥物

麒麟,亦作“骐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井居四灵之首位。《礼记·礼运》有“出土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泽)。在中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关于麒麟有故事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众生活中部实实在在地无处不体现出它特有的珍贵和灵异。

【龙生九子】

老大:赑屃(bi xi):喜负重,多放于神功圣德碑下。

老二:螭吻:眼力好,多放于屋顶。

老三:浦牢:嗓门大,多放于钟顶上。

老四:狴犴(bi an):性情凶猛异常,面部狰狞可怕,多放于牢狱大门之上。(还有的说,此物名叫椒图,放于百姓门上,口中叼有门环,用来敲门。)老五:饕餮(tao tie):饭量巨大,据说可吞海吞鲸,放于锅盖上。

老六:[虫八][虫夏](pa xia):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

老七:睚眦(ya zi)非常凶残,好吃肉喝血,多放于刑场之上。

老八:狻倪: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为百兽之王。

老九:螭首: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

【五毒图】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四灵图】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最初是指天空中的四个星宿,代表四个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动物形象,其中,“青龙”又称苍龙,是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指凤凰,为南方之神;“玄武”是龟蛇的合体,是长寿的象征,为北方之神。它们代表着四方平安,更寓意了盛世太平,国家繁荣。【双喜临门】

图案:姐妹、喜鹊

喜鹊在古时候曾被叫做“神女”,俗称喜鹊为喜鸟。

姐妹二人推开房门,见两只喜鹊正迎面飞来,寓意喜庆、快乐的事情即将来临,此图案为双喜临门。

【太平景象】

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又指连年丰收。《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乳动物。体高约三米,鼻长筒形,能蜷曲。门齿发达。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五福捧寿】

《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万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喜在眼前】

图案:喜鹊、古钱。

解题:古钱,古时用龟甲、齿贝当货币。商周以后,改用金属铸钱。有金、

银、铜等,铜质货币俗称铜钱。喜鹊取一「喜」字、钱典「前」同音,「喜在眼前」,喜事在当前也

【一路连科】

图案:鹭、莲花、芦苇。

解题:鹭,水鸟名,翼大尾短,颈、腿长,活动于江湖边或水田沼泽。常见有白鹭、苍鹭等。「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芦苇之「芦」与「路」谐间。芦苇生长,常是棵棵连成一片,故谐音「连科」取意。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鹭与荷花,芦苇组成的图称「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求连、

捷,仕途顺遂。又以一只鹭与蝙蝠、寿星组成的图案叫「一路福星」,祝愿远行的人此去幸运

【渔翁得利】

图案:渔翁钓鱼。

解题:《战国策·燕策》载,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王说:「今者臣来,过易,蚌方出曝,而●喙其肉,蚌合而钳其喙。●曰:『今曰不雨,明曰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曰不出,明曰不出,即有死●。』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渔翁得利」,原指第三者乘双方争斗之危而得利,这里寓意外的收获。

【丹凤朝阳】

图案:凤凰、太阳。

解题:凤凰,亦作「凤皇」传说中的神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古来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普遍

【二龙戏珠】

图案:两条龙、龙珠等。

解题:龙,《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钜,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珠,指夜明珠、珍珠。《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传说龙能降雨。民间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后演成「耍龙灯」的民俗活动,「二龙戏珠」即由「耍龙灯」演变来的,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

【弥勒佛】

含义:弥勒佛,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一般指佛教寺院中胸腹袒露满面笑容的胖和尚塑像,称为弥勒。也有以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为弥勒菩萨化身!

【观音】

观音菩萨(或称观音大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直到今天,观音菩萨依然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龟鹤同寿】

图案:一龟一鹤。

解题:龟,《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鹤,仙鹤(见「一琴一鹤」题解)。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这里喻长寿。《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龟鹤齐龄」寓意高寿

【貔貅】

貔貅,粤音读作"皮休"。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

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貔貅的作用貔貅与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凶狠的瑞兽,且护主心特强。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三阳开泰】

图案:三只羊

解题: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预示要交好运。「三阳开泰」图案,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事事如意】

图案:狮子、绣球。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福寿双全】

图案:蝙蝠衔住两个古钱、寿星、寿桃。

解题:两个古钱,喻「双全」。蝙蝠喻「福」,寿星、寿桃代表长寿。组成图案叫「福寿双全」。

【富贵耄耋】

图案:牡丹、猫。

解题:牡丹,落叶灌木。品种很多,花大而艳丽,是著名观赏花。牡丹向来比作花中之王,具丰腴之姿、有富贵之态。无论摆设、入画,极富丽堂皇之致。又称「国色天香」。唐刘禹锡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初夏正午是牡丹开得最鲜艳之时。活到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俗称「耄耋」。猫与「耄」谐音。

【富贵平安】

图案:花瓶、牡丹花、。

解题:瓶子的瓶字与「平」同音。牡丹花插入花瓶中喻「平安」。两个意思连在一起喻「平平安安」。牡丹花又喻富贵。以上三种物品组在一起喻「富贵平安」。

【欢天喜地】

图案:獾、喜鹊。

解题:獾,哺乳动物,又称猪獾。头尖、吻长,体毛灰色。「獾」与「欢」同音。用獾和喜鹊组成图案喻「欢天喜地」,这是一个喜庆词,形容有非常高兴的事情。

【金玉满堂】

图案:金鱼数尾

解题:金鱼,亦称「金鲫鱼」。鲤科。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种类甚多。鱼的形象作装饰纹样,早已见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盆上。商周时的玉佩、青铜器上亦多有鱼形。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年画多喜这个题材。「金玉满堂」,言财富极多。《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亦用以称誉才学过人。《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

【鹿】

古代神话传说千年为苍鹿,二千年为玄鹿。故鹿乃长寿之仙兽。鹿经常与仙

鹤一起保卫灵芝仙草。鹿字又与三吉星:“福、禄、寿”中的禄字同音,因此它在有些图案组织中亦常用来表示长寿和繁荣昌盛。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 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因为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所以,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以前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还有专为实行读书、藏书的处所,多以堂、室、斋、居、轩、亭、庵、馆为名,讲究点儿的称楼称阁,便以此给自己的文集取名。如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处筑有随园,集名《随园诗话》。 以成书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文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集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 以上几种命名方法,有时交互使用,这就造成了同书异名的现象。 中国史学八大家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史书创始人。 司马迁西汉人,作《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马光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枢宋代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 顾炎武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竹林七贤”是那些人? “竹林七贤”指魏晋期间的七个文人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三教地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地核心,它不但对人地精神面貌发生作用地,而且我们民族地共同信念与气节,都是由这里产生地.因此.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地首要地位,传统文化地现代虾才算真正地落实.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地中华文化,所表现出来地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这样地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假如我们能使儒释道三教地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地重心,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地利益之邦.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地当代表现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作者:李宗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地一种表现,对我们地社会产生着深刻地影响.大致说来,面地文化精神,影响着全社会.作为一个不断流动地价值系统,迄今仍然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地重要构成,以下诸方一、革新进取与因循怠惰革新进取是中国传统文化地基本精神之一.古代经典《易传》讲:“夭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亦即不断地向前运行发展,是自然界地规律,君子以此为榜样,刚强不屈,努力向上,坚韧不拔,决不懈怠.可以说,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精神地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这种刚健、自强地精神,在两千多年地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正直地人士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地恶劣势力和外来地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地斗争.历史上,反对昏君奸相地忠耿之士,浴血疆场地民族英雄,探求真理、不“卖论取官”地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地体现者.《史记》记载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殡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奋之所作为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越是遭受挫折,越要奋起抗争地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地意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 四、中国传统文化地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仁者地关怀:中国传统文化地人本色彩 相对于以宗教为主导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地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地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地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地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地.“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地是“敬而远之”地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地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地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地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地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地理念是完全一致地,具有极强地时代意义. .道德地教化:构建文明地必然途径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地人具有强烈地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地人地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地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地义务:尊老、爱幼、忠君等等. 这一点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争议颇大地一点:过去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总习惯于把封建文化中地三纲五常等作为首要批判对象,然后不计其余地把整个传统文化打入冷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一整套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而非阻碍了当时社会地“和谐”与发展地.只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地是剔除它(道德教化,或曰德治)在形式上所表现地不合理成分,去伪存真,弘扬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地道德规范.而这种注重对人地道德教化,“以德治国”地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地. .和谐:人生宇宙地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地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地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地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地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地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地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地人生宇宙地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而中国画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而逐渐形成的,有其几千年的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国画(宣画)是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它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 中国画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并具独特的审美内涵,它的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格。只有坚持这种认识并指导艺术实践,我们的中国画创作才有可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支柱,中国文化中有一条未形成理论文字的精神文脉,蕴含于大量存在的远古艺术,民间艺术等作品中, 中国画的墨,包涵着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以墨色为易象达到静境,这是儒、释、道皆倡导的境界。道家提倡恬淡的修养,由彩色的绚烂之极归于墨色的平淡,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儒家的阴阳交替为宇宙的根本规律,黑为阴,白为阳,墨色的两极正合自然之性。中国画由汉唐发展至宋元,文人画的形成使得笔墨达到极高之境界。文人画之高妙正在于此,笔墨的高妙全在善用画中之虚白处,画面空灵境界的营造,又全在于精湛的笔墨运用。 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之似”高度的内涵和丰富的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过去,对中国画笔墨传统的认识主要是从笔墨形态要服从表现对象的刻画,笔法用于体现对象的形廓、质感、定向感或笔墨的形态具有审美价值,而对强烈反映主体审美意识的笔墨结构缺乏深入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气韵”是主体审美意识的高级形态,它们的形成和创造有赖于笔墨结构和形态的运用和创造。唐代王昌龄首先提出“意境”的概念。其后“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成了中国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就人文精神而言,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情于理,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因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教育人们具有“悲悯之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又是“理”,是“道德”,是“心性”。所以崇尚“和谐”,“中庸”之道。 中国画在视觉艺术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中国得以长存的精神支柱。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内容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优秀、高尚的民族,中国是光荣伟大的国家。从而由衷地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化解存在于一些人的民族自卑心理,使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变革与创新,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深化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也是我国走向世界的大势所趋。历史转折,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物质关系,也改变着社会的精神关系。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文化相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纯经济发展,而必然是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过程。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祖国统一,中华振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光大和繁荣中华文化,就是抓住了民族之魂,就可以大大加强祖国大陆同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对推动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振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对祖国历史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滋润了中国人民的心田,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又如宏大的历史画卷,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察古鉴今,彰往而知来。今天的历史是昨天历史的发展,其间,有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要善于寻求,一定能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要说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既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事,乃至一篇一章,一则格言,一首诗歌,一幅绘画,一段乐曲,一帧书法……,往往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或深刻启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甚至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陶冶情操,砥砺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一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往往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密切相关,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如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不仅是莫大遗憾,还有可能被人看作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 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 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 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宣 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 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 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 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 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 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 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 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多看一些书的愿望更加强烈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 下面就和一起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篇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有剪纸、刺绣、戏剧、陶瓷、皮影戏、国画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国画了。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国画。 国画就是用颜料在宣纸或是宣绢上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 国画又称为“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主要是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我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 我的画画老师张老师在二年级暑期开始教我学国画,张老师说:“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要努力学习国画,把国画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画练好!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篇二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 我画的国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就是葡萄。 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地上的葡萄等等。

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 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哎呀,太难了!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 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意义

21 世纪的脚步已日趋临近之际, 世界文化结构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西方现代的强势文化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被证实其强势并不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一统天下。而世界新兴地区的崛起, 不仅从政治、经济, 也从文化方面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各种文化的多元并存, 可以说是新世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鉴于此全新局面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由这一新的视域来再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于当代, 以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眼光考察其现实状况, 并在此客观基础上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价值作一番全方位的透视, 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求以求其中真义。 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简要回溯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 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 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 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 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 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 力倡变法, 以图改良, 于是, 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 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 但从此以后, 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 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 导致“五四”激进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敌视的态度,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致使“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人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 而且耳濡目染多为讥骂之词, 于是, 儒家的源泉至少在知识阶层中确有渐呈枯竭之象, 而此后近四五十年间, 更因民间社会被消解、荡涤而逃遁无地。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末, 美国汉学家勒文逊还认为, 儒家将会是只有在博物馆里面才找得到的东西, 而国内在文革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扼杀更是史无前例的。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受了一百多年的不断攻击与剿杀之后, 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然而从70 年代开始, 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 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 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 从总体上来看, 改革开放的20 年, 由于国门大开, 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 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 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 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更多的是对它的否定与批判, 以致于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反感”、“怀疑”,甚至是“排斥”、“厌弃”、“打倒”。可以说, 这一令人堪忧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来, 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为宗旨的政策及相关法令, 并将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 推广普及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 尽管整个局面有所改善, 但总的成效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而另一原因, 既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之时往往只注意到突出其精神层面的道德价值, 而不注重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宣传。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 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就只剩下了其德育功能, 更何况抽象、空洞“口号”式的宣传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容易使人产生抵触心理, 导致 此项工作难于落实到思想意识的实际层面, 最终其结果只能是传统文化渐趋僵化、了无生机。这显然有违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西方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 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 而是生命洋溢的, 有如一道洪流, 离开它的源头愈远, 它就膨胀得愈大。”如上所述, 我们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绝不缺乏不断发展自我的内在机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 天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 五)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 五)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 八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 各种中国结: 方胜结——一路平安 2。双蝶结——比翼双飞 3。如意结——吉祥如意 4。团锦结——前 程似锦 5。祥云结——祥云绵绵 6.双喜结——双喜临门 7. 桂花结——富贵无疆 8.团圆结—— 团圆美满 9.双全结——儿女双全 10.双钱结——财源亨通 11.双鱼结——吉庆有余 12.盘长结 ——长寿百岁 13.平安结——如意平安 14.同心结——永结同心 15.双联结——双双成对 16.鲤 鱼结——吉庆有余 17 繁翼磐结——磐石如山 中国国学是什么: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 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 分为质测、 通几、 宰理三学, 质是区分, 测是测量, 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通是通达, 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 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 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 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 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 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游龙门奉先寺 1 / 6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习惯影响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之京剧。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2]其内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文献、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思想、观念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内化于人,形成整个民族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并且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诸子百家、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柄双刃剑,既是现代文化的垫脚石,又是现代文化的绊脚石!这话我甚是赞同,下面请让我表出个人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愚见!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论文题目: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因此,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影响意义

引言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1.1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2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第二,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第三,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第四,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1民族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图案及寓意(图文)整理版

中华传统精华图案及寓意大全 中国的传统图案大都以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为题材,通过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们对于平安、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天中辟邪】 图案:钟馗、蝙蝠。 解题: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象(见沈括《梦溪笔谈》)。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之钟,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天中,即天中节。《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端午,也作端五。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传说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等常绘之。南朝陵墓用作镇墓兽石。皆驱灾去邪之意!!

【一琴一鹤】 图案:七弦琴,弦琴」。 见於周、成於汉。鹤,亦称「仙鹤」。羽毛雪白,颈背和翼部分呈黑色,头顶有红色肉冠。体态潇洒优雅。《宋史·赵●传》载神宗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冀其为政简易,如其行装也。后人用「一琴一鹤」称颂为官刑清政简、廉正不阿。也用以称颂品德高尚者 【鹤鹿同春】 图案:桐、鹤、鹿。

解题:桐,梧桐树,落叶乔木。树干平滑挺直。桐木是制乐器的好材料。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美好。「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鹤鹿同春」祝颂长寿之词。 【马上平安】 图案:信使骑马奔驰送家书。 解题:「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 【麒麟送子】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特级教师徐珍华: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完全抛弃,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而要把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很多解释应该是古为今用的,所以对传统的选择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上,能不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这个责任也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内容都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它一定要融会贯通。 一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生命不仅仅是肉体,还要有精神,而且精神对肉体是起支配作用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经济是基础,但经济要怎样才能健康发展?这需要它的文化起作用。近代100多年来,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强大的物质文明来侵犯东方国家,整个亚洲地区除了日本之外,都先后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方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国家先后都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在政治上求得解放以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谋求自主和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亚洲一些国家在经济上也纷纷发展起来,得到了自主,80年代后开始振兴。随着经济的振兴,这些国家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这之前,这些亚洲国家因为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都缺乏信心,都有一种否定自己文化传统的倾向。可是当政治和经济恢复以后,这些国家在文化上就开始有一种自觉。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政治与这些东方国家原有的文化传统有许多的不同。怎么调整、处理这些不同,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这些国家都想向西方学习,甚至想甩掉自己的传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传统总是和现代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辩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今天,西方文化的“熏陶”十分强烈,但我们传统的许多东西还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父债子还”这个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而且根深蒂固。如果不认同,他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因为整个中国的文化氛围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在我们接受了这么多的西方文化后,整个社会氛围中大家还认同这一点?这源于一个基本的认同,就是生命是怎么来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思想中,生命是一个个体,无论是他的肉体还是灵魂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每个个体都跟上帝发生关系。虽然他也是父母生的,但那是上帝赋予他父母的一种责任,他和父母是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儿子跟父母都是兄弟姐妹,上帝给他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他有义务要把孩子养大成人。每个个体生命没有一个绝对的责任,而是大家共同对上帝负责,上帝为大家,人人为上帝,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贡献给上帝才有意义。所以,生时增加上帝的荣誉,死后灵魂就可以上天了;如果一辈子都做有损于上帝荣誉的事,死后灵魂就要下地狱。因此,西方文化中个人的价值是被突出强调的,个人之间不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生命。 另一种生命观以印度文化为代表。印度文化也强调人的生命是个体的,但是可以有多次,也就是有轮回的。这种轮回都是由神决定的,像婆罗门教讲是由梵天决定的。后来,佛教兴起后就批判婆罗门教由梵天决定人的命运的思想,强调个体生命轮回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的行为,即佛教术语中的“业”,包括身、口、意三业。身,就是身体,也可以说是行动;口,就是嘴巴,代表言论;意,就是思想。所以一个生命的生成以及这个生命的轮回都是由身、口、意三业决定的。如果他的“业”没有消掉的话,他的生命就永远轮回。这样的生命观也是个体自身的,和其他人无关的,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业”没有消掉,所以借助他的父母生下来,而跟他的父母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两种生命观中,生命都是个体,和其他个体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其他个体的问题要由其他个体自己解决,跟“我”这个个体没有关系。但是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个族类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