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蒙古民族体育项目

蒙古民族体育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

研究性学习论文

蒙古民族体育项目

——鄂尔多斯乡土文化研究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年______班

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

蒙古族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体育文化。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蒙古族人口共有5813947人。由于历史原因,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区——内蒙古自治区,有蒙古族3995349人。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支撑,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蒙古族体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研究蒙古族体育文化,总结其宝贵经验,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如何提升和推广蒙古族体育文化,以进一步推动民族经济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1.布鲁:

布鲁为蒙古语译音,是投掷的意思。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常用布鲁打低空飞鸟,击地上的走兽,它是一种打猎的工具和防身武器。布鲁用弯曲的小木棒制成,状似镰刀,用铅.铜 .铁等金属包扎或浇注在木棒花纹上。木棒有扁.圆形状,重量约一百五十至四百五十克不等。

打布鲁比赛有投远和投准两面三刀种方式。投远是比赛距离,与投掷手榴弹相同,投得最远的人为优胜。投准比赛类似击木活动,先在投掷线外三十米左右的地方,放置上三个相间十厘米的小圆木柱,木柱高五十厘米,下底面直径六厘米,上底面直径四厘米。比赛者将布鲁向圆柱投去,姿势不限,以击中木柱多少计分,凡投中三个木柱得十分,投中两个木柱得六分,击中一个得二分。每人限投三次,以得分多少确定名次。有些地方比赛要求十分严格,规定间接击中的计分标准,比直接击中的计分要低些。投远和投准对锻炼臂力和灵巧等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用途不同,又分作三种布鲁:打大野兽的叫吉若根布鲁,在布鲁头上绑有铜或铁制物。找小动物叫吐故力嘎布鲁,在布鲁头刻上花纹,用熔化了的铅灌在花纹里。平时用于练习的叫海雅木拉布鲁,用木棒制成,呈偏形。

2.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游戏或娱乐的意思,有籍可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在

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远在十三世纪初,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时都要举行规模教大的"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交比赛结合一起,形成了男子三项竞技的固定形式。当时那达慕颂词中说:"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三项那达慕接连不断,蒙古力士,整队上场"。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但由于王公、贵族的操纵,"那达慕"成了王公、贵族得名得利,炫耀自己的场所。解放后,那达慕的内容和形式的了丰富和发展。除了传统的摔交、赛马、射箭外,增加了田径、球类、马术、射击、武术、棋类、拔河等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物资交流等。

3.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民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般都在节日里举行。比赛时,运动员骑上骆驼,一声令下,骑手们策动骆驼奔跑。骆驼与马的跑法不同,马是前双腿和后双腿分别同时着地,呈前后波浪状。骆驼却是左双腿与右双腿分别同时着地,此起彼落,呈左右摆动状。骆驼在人们的印象中,身体庞大,又笨重,似乎难于奔跑。其实不然,骆驼跑起来,每小时可达六十公里,象草原上的骏马一样奔驰,而且比马有耐力。平时,牧民寻找丢失的牲畜或者追赶桀鸷不驯的劣马,总是骑着骆驼去追寻。骆驼赛跑一般距离五千料以上。在草原上赛跑,比较容易,但在大庭方众之中的运动场上比赛,骆驼则不大容易驾驭,需要平时多做训练。

一九八三年冬季,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这个"骆驼之乡",举行全旗赛驼会。尽管寒风凛冽,肯胡都格镇却热闹非凡,赛驼场上歌声.笑声.乐器声响成一片。一百峰骆驼距起来尘土飞扬,领先的是"万峰驼乡"努尔盖乡的几峰骆驼,十五公里比赛的最高成绩为四十分零四秒。老人们展开洁白的哈达.捧着斟满奶酒的银碗唱起来:"阿拉善孕育了骆驼,骆驼又为之增色添辉。"在一九八二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赛骆驼表演,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热烈欢迎。

4.赛马和马术

马是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我国早在五、六千年前就驯养马匹,蒙古马和阿拉伯马曾为世界两大名马,蒙古马就是蒙古族精心培育的优良马种。蒙古族爱马,赛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动。每当春末夏初,给马打鬃、去势、印号,附近的青年都来帮忙,除干活外,赛马成了习惯。就是几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几千米比比谁的骑术高,看看谁的马儿快。每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近者方圆五十公里,远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都要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披红扎彩的长距离赛马。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来者不拒。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四十.六十.八十华里不等。为了减轻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大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的彩衣,配上长长的彩带,显得格外英武。

蒙古族爱马,也注重马术。历史上成吉思汗的十三个"古列延"(军事组织)里,能骑善射的就达三万之众。解放以后,广大牧民特别是青少年结合民兵训练和边防建设,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马术运动。一九五一年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骑术队,并有计划的培训骨干,制定规划,举办竞赛,以提高骑术水平。三十多年来,他们在马球.赛马.驯马.障碍.斩劈.轻乘(马上技巧)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了能在马上做各种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等动作外,还能在奔驰的马背上叠罗汉和进行双杠表演。动作高难,优美精彩。内蒙古马术队先后到过北京.天津 .上海等地进行示范表演,同时也深入农村特区,慰问广大农民和边防战士并传授骑术,受到好评。有赶石弹,打瓦等少年儿童

的体育游戏。

5.射箭

蒙古族的射箭,历史上早有记载。例如,成吉思汗军师木华黎不仅智略多谋,而且在射箭方面颇有造诣。《元史〃列传》中云(木华黎)"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强。""一日太祖从三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日:‘此中或迂寇,当奈何?‘对日:;‘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真自林间突出,矢下如雨,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在那达慕大会上,射箭是不可缺少的项目。解放前,蒙古族射箭使用的是牛角号.皮筋.弦.木制箭,距离只有十五料.二十米。箭靶是五种颜色的"毡牌靶",靶的中心是活的,箭射着中心后就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从几十米处远射堆在地面上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呈塔形,箭射中并全部倒塌,算优胜。

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射箭队已全部用上钢弓和塑料弓,尼龙弦.金属箭,他们在攀登体育高峰,为国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一九七六年六月,扎拉嘎和宋淑贤.王文娟合作打破了女子团体世界纪录,扎拉嘎是蒙古族第一个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近几年蒙古族男射手陈普光.巴特尔.巴图.孟克敖其尔等都取得过优异成绩,其中巴图二十五次打破全国纪录。

6.摔跤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只举行摔跤一项的称"耐拉那达慕"。耐拉即友谊、娱乐的意思。蒙古式摔跤,首先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将参加摔跤者进行编排和配对,人数必须遵循二的倍数,不得出现奇数,最多可达512人或1024人,参加者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比赛采取单淘汰式一种,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摔跤手的服饰"单德格",上身为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裸臂盖背,边镶有铜钉,腰系"希力布格"(即围巾),下身穿肥大摔跤裤,脚登蒙古靴,颈上套五色绸穗制成的彩条"景嘎"。景嘎标志着获得过多少名次,名次越多,彩条越多。大部分地区摔跤手出场比赛以前唱摔跤歌,鄂尔多斯地区则是以朗诵祝词等形式引导双方摔跤手出场。出场、收场,双方摔跤手都要跳跃。出场跳跃高而快,时间也长些,是激烈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收场基本上是慢跑回原地,是放松活动。裁判员发令,双方握手后开始交锋,时间不限,不许抱腿和跪腿摔,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参加那达慕的摔跤手都有奖品,前三名的奖品比较重。每次摔跤比赛结束,歌手们

就唱起了对摔跤手的赞词。

蒙古族对最有成就、有盛名、有威望的摔跤手,由于年老不能继续争雄时,授予"达尔罕"的称号。蒙古族历来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人发给证书、奖章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获得"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要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衣赠给他,相互拥抱,然后一起跳跃出场。"达尔罕"摔跤手,大都自愿承担业余教练员,把技术、战术传授给青年一代。

做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蒙古族自己的优秀体育文化遗产,要学习和借鉴外来先进的体育文明成果。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走出草原,走向世界,但走向世界并不是要以走向奥运会为唯一标志。它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蒙古族传统体育只有在不断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的过程中融合西方体育,创建蒙古族的现代体育,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成为人们健康的方法与手段。那种过分强调民族特色甚至要求保留“原汁原味”的愿望是不现实的,故步自封只能被时代淘汰。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有些项目如前面提到的“苏日哈布纳”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抢救和保护工作,走融合与自身发展之路需要我们的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