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你对"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如何理解?
《金匮·黄疸篇》曰:"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说明黄疸病的发生原因虽多,但都与湿邪有关。或是外感湿邪,蕴结脾胃;或是饮酒过多,损伤脾胃而生湿,或是脾阳素虚,运化失常,湿浊内生。由于患者体质有阴阳盛衰之分,所以发病后病情各不相同。湿邪在内,若从阳化热则成湿热;若从阴化寒则成寒湿。无论是湿热熏蒸,或寒湿阻滞,妨碍肝胆疏泄功能,以致胆汁陷于血分,溢于体表就会发生黄疸。所以说黄疸病是"从湿得之",无湿就不致于发黄。
2.简述谷疸的病因、病机、主证和治法。
谷疸的病因为饮食内伤;病机是湿热内蕴,内陷血分;证候有食谷即眩,心胸不安,腹满,寒热,身黄,小便不利,治法为清泄湿热。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 大黄 栀子)
3.简述酒疸的辨证施治。
酒疸的病因为饮酒过度;其病机是湿热内蕴,熏蒸于心;症状有心中懊恼,发热,不能食,时欲吐,心中热,足下热,身黄,小便不利,治法为清热泄实,方用栀子大黄汤(栀子 大黄 枳实 豆豉)。
4.试述女劳疸的辨证施治。
女劳疸的病因为房劳过度;其病机是肾亏瘀热内蕴;证候有额上黑,少腹满,手足中热,自汗,身黄,小便自利;治法为(女劳疸兼瘀血)消瘀化湿;方用硝石矾石散(硝石 矾石)
5.临床如何运用茵陈五苓散?
本篇茵陈五苓散条叙证简略,当以方测证。茵陈五苓散功在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苦寒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淡渗利水除湿。全方利湿作用较强,故知本方主治湿重于热的黄疸,其症除有身黄、目黄、小便黄外,还应有恶心倦怠,身重,食欲减退,小便不利,轻度腹满,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
6.临床如何运用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用于黄疸热盛里实之证。原文所述症状为"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因黄疸湿热壅盛,聚结于里,里热成实导致腹部胀满。湿热阻滞,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是在里之实热迫津外出,而非表证。表和无病,里热又已成实,治当攻下,通腑泄热,除湿退黄。宜大黄硝石汤,方中大黄通腑泄热,凉血行瘀;硝石消瘀泄热,二药合用能荡涤瘀热。栀子、黄柏二药苦寒泄热,兼利湿除黄。由于本方药力较猛,临床必须见到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象滑数有力等实热证候方可选用。
7.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三方所治病证病机、病位有何不同?
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均治湿热黄疸,其病位偏上,热重于湿者宜用栀子大黄汤;湿热俱盛

,病在中焦者,宜用茵陈蒿汤;病情急重,里热成实,病位偏于中下者,宜用大黄硝石汤。
8.简述小建中汤所治黄疸的病机与临床表现。
小建中汤为仲景治疗虚劳之方,在黄疸篇用治"男子黄,小便不利"。黄疸的形成多与湿有关而小便不利,小建中汤治黄而小便自利,可知此黄与湿无关,乃因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肌肤失荣所致,其证除身面黄外,尚可见纳呆少气,身倦肢困、腹痛便溏等,故用小建中汤补脾建中,以资化源,中气旺盛,气血充盈,则虚黄自愈。
9.酒疸在何种情况下宜用吐法或下法?
酒疸因嗜酒伤中,湿热内蕴,升降之机失常所致。其病理变化有偏重于在上、在中、在下的不同,治疗时可依据病机趋势,因势利导,而选用恰当的方法。对此,条文指出,"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以及"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酒疸,若湿热偏于上部,则表现有欲呕吐,鼻燥,心中热,脉浮,其病势趋向于上,当选用吐法;若湿热偏于下部而热甚于湿者,则见腹部胀满,脉象沉弦,为病势在下,此时应用下法。
六、论述题
1.阳黄三方证应如何鉴别?
临床上对于黄疸病除首先区别阴黄、阳黄外,还需进一步在湿热发黄(阳黄)的范畴内分别湿胜、热胜或湿热俱盛。湿胜特点是舌苔白腻,以倦怠少食,恶心呕吐为主证,治用茵陈五苓散,利湿清热;热胜特点为舌苔黄燥,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腹满自汗为主证,治用大黄硝石汤清热泄实;湿热俱盛的特点是舌苔黄腻,以小便短赤,心胸烦闷为主证,治用茵陈蒿汤清泄湿热。
2.栀子大黄汤证与茵陈蒿汤证二方证应如何鉴别。
栀子大黄汤与茵陈蒿汤均为治疗阳黄的方剂,二方均用栀子、大黄,功用相类似,但二者的病机、病位、主证和其药物作用却有所不同。栀子大黄汤证病在心下、病位偏于上,病机为湿热阻滞,气机不通,热多湿少,主证为心中懊恼或热痛,故方中用枳实行气散结止痛,豆豉除烦,大黄用量仅为茵陈蒿汤的一半,其作用重在泄热除烦;茵陈蒿汤证病在腹中,病位偏于下,病机为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湿热俱盛,主证为心胸不安,腹满,故方中重用茵陈清热利湿,配栀子、大黄,其作用重在清利湿热。
3.仲景如何论述黄疸,治疗用哪些大法?
《金匮要略·黄疸篇》对黄疸的论述范围相当广泛。凡因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发黄证候,如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黄均有所阐述,纵观仲景对黄疸证治的论述,在正治和应变法中,八法均得到应用,具体治

法有:黄疸脉浮而用桂枝加黄芪汤,此为汗法。酒疸之脉浮欲吐,宜用吐法。一身尽发热而黄、烦喘、胸满口燥、小便不利而赤之里热实证,用大黄硝石汤,此为下法。诸黄,腹痛而呕之半表半里证,用小柴胡汤,此为和法。皮肤熏黄、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腹满之里虚寒证,此用温法。黄疸心中懊恼,日晡发热,心胸不安,躁不得眠,渴欲饮水,为内热之证,用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此为清法。男子黄,小便自利之里虚证,治宜虚劳小建中汤,此为补法。女劳疸兼有瘀血证候,证见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腹如水状,恶寒,少腹满,身尽黄,大便必黑,时溏,用硝石矾石散,此为消法。
4.如何理解"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指出了黄疸病的治疗大法。此与本篇第8条"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相呼应。发黄,离不开湿邪。湿邪内停,郁而化热,湿热阻滞,气化失职,小便不利,湿热无从排泄,熏蒸泛溢发黄。针对这一病机,治疗大法当以通利小便为主,小便利则湿有去路,诸黄可退。因此,通利小便是退黄的一大法则。古人亦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简述《金匮》黄疸兼证的证、理、法、方药。
文中提出黄疸兼表虚证和黄疸兼少阳证的证治。兼表虚证,其人除黄疸外,尚有恶寒发热,脉浮自汗的表虚证,仍当汗解,宜用桂枝加黄芪汤,方中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调和营卫解表,加黄芪扶正托邪且能去水湿。兼少阳证,是在发黄的过程中而见腹痛兼呕,是少阳邪热犯胃的现象,可以用柴胡汤,若是腹痛兼呕,并见潮热、大便难,那么可用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大黄、生姜、大枣)和解少阳,攻下阳明里实。假如腹痛兼呕,无潮热而见寒热往来,大便软的,则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甘草、人参、生姜、大枣)和解少阳。
6.何谓黄疸,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黄疸与萎黄、黄汗如何鉴别?
黄疸是以症状命名,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从发病机制来说,其内容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燥结发黄,及虚黄、火劫发黄等,但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黄疸与萎黄的鉴别是:黄疸病由脾胃湿热内蕴所致;萎黄乃脾胃气血不足所致;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萎黄光泽不鲜,两目及小便均不发黄,且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少寐;黄疸以化湿热,利小便为大法;萎黄以调理脾胃,培补气血为主。黄汗与黄疸不同的是黄汗是以汗

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身体浮肿,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多由湿热内蕴所致,一般无目黄、身黄等症。
7.栀子大黄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应如何区别?
栀子大黄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皆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的黄疸证。方中都使用栀子、大黄。但前者病位偏上偏胃,症状以心中懊恼、热痛、呕吐为主,后者病位偏下偏肠,症状以腹满拒按、便秘自汗为主。在治疗方面,栀子大黄汤中以栀子为君意在清热除烦,而大黄硝石汤以大黄、硝石为君旨在通腑泻热。
8.茵陈蒿汤证和大黄硝石汤证应如何鉴别?
茵陈蒿汤证与大黄硝石汤证虽同为可下的黄疸病,但在病机,证候表现上有所差异。茵陈蒿汤证是湿热两盛,以心胸不安、腹满为主症。方用茵陈蒿六两,配上大黄二两,栀子十四枚清泄湿热。大黄硝石汤证是热盛里实,以腹满拒按,二便不利为主症。方用大黄、硝石、黄柏各四两,配上栀子十五枚以清热通便,利湿除黄。
9.谷疸寒化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为何不宜用下法治疗?
谷疸寒化之脉症见脉迟而无力,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为湿邪寒化,病属太阴虚寒之证,因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为寒湿所困,不得腐熟水谷,湿浊上犯,阻遏清阳,湿浊下流,膀胱气化受阻,于是出现食难用饱,饱则发热头眩,小便难等症,因中阳虚寒,其脉必见迟而无力之象。脉迟无力是湿邪寒化之明证,为谷疸寒化辨证之关键。对寒湿而致之谷疸证不可使用下法,误用下法则重伤脾阳,不但腹满不减,反而会出现呃逆等变证,使病情增剧。
10.黄疸病的治疗禁忌是什么?
黄疸病的治疗禁忌主要有以下三点:属黄疸初期有表证者,忌用火攻。黄疸初期,每有发热症状。此种发热常因湿热蕴蒸,里热外达,治应清化湿热。若误以为外感风寒,使用火劫发汗,致湿邪化燥,又兼火邪与内热相合,以致里热壅盛,变生"发热烦喘,胸满口燥","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等证,势必加重病情。
属黄疸热未成实者,不可攻下。《金匮》原文指出:"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过度饮酒,多致湿热内盛,治当清热化湿。若因其具有"心中懊恼而热,不能食,时欲吐"诸症,误以为阳明里热成实多错用下法,误伤正气,则可导致湿热乘虚内陷血分,营血瘀滞,瘀血内阻,形成黑疸等坏证。
属寒湿发黄,禁用苦寒。黄疸一病,证属实热者最为多见,但属脾胃虚寒者,时亦有之。属实热者,必口干舌红,小便短赤,脘腹胀满。属虚寒者,可见舌淡苔白,小便清白,亦可

见到腹部痞满。若审证不清,寒热不辨,反把脾胃虚寒误作阳明实热,或用栀子清火或用大黄泻热,势必重伤胃气,以致变生呃逆等症。
11.如何判断黄疸病的预后?
黄疸病的预后,具体如下:①新病易治,久病难疗。《金匮》云:"黄疸之为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验之临床,疾病初起,邪浅而正盛,正能胜邪则易愈;俟病日久,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则难疗。②属里者难医,在表者易治。张仲景指出:"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本条说明:黄疸见口渴、呕恶者,病位在里,属湿热内盛之候,因此难以治疗,黄疸而见振寒、发热、口不渴等症,病位在表,为湿热之邪尽越于表,里无余蕴,解表则散,故属易治。③脾肾两败,其病难疗。《金匮》在论述女劳疸时反复指出:"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女劳疸本属肾阴虚衰,腹满者,又添脾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衰则先天、后天俱竭,故为难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