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_secret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_secret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_secret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_secret

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成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某水厂斜管沉淀池斜管上部的绒状积泥现象十分严重,以致每周至少需洗池一次。为此,分析了积泥成因并采取了在进水端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等技术改造措施,从而使洗池次数减少了50%以上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字:斜管沉淀池绒状积泥缓冲整流配水板

1 存在的问题

某水厂现供水规模为35×104m3/d。因源水水质日趋恶化而于1999年开始对原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工艺流程见图1。

运行一年多来发现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斜管上部的绒状积泥现象十分严重,运行3~5d 后整个斜管上部即被一层厚厚的积泥覆盖(尤其是在沉淀池的前端约10m范围内),积泥的堆积高度直至集水分槽的淹没出流孔口处,并呈现前厚(>1.0m)后薄(30~50 cm)的一条陡坡状的积泥曲线,成片的积泥呈悬浮状以致每周至少要洗池一次,为此水厂特派2名员工专职洗池。

经分析斜管上部聚集成片绒状积泥的主要原因为:

①该厂源水属于低浊、多藻微污染水,水中的藻类多、有机物多、浊度低、颗粒少而导致相互碰撞机会少、絮凝效果差,故在絮凝池末端出现矾花少、矾花粒径小、松散和絮体质量小的现象,造成矾花聚积在斜管表面;

②沉淀池长为33.9m、宽为9.8m,沉淀池进水沿着池宽配水,因这种配水方式不理想而导致沉淀效率低;

③在沉淀池进水口处缺乏稳流措施(配水区的设计是为了使已形成的矾花不致被打碎并使絮凝池出水均匀地流入斜管沉淀池的配水区),絮凝池出口也应有整流措施,另外因斜管区下面的配水高度除要保证进口端与末端配水均匀外,还要考虑安装和检修的要求,因此

一般其高度≥1.5m,但该厂沉淀池进水处无整流措施且配水高度也仅有1.4m,故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

④因两组沉淀池间无隔墙而导致在两单池的中间形成紊流,已长成一定粒径的絮体承受水流剪力的能力差而易被紊流打碎,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⑤沉淀池清水区中的集水分槽所开孔洞个数比理论上所需孔洞数多出38.3%,从而影响水流上升速度及沉淀效率;

⑥设计的上升流速为1.5mm/s,但因斜管的支架采用了宽度达12cm的工字钢从而阻塞了12%的斜管进水孔洞,导致上升流速偏大(达1.78mm/s)并影响斜管内的泥水分离和管内泥的下滑,从而使沉淀效率降低;

⑦因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而使单位面积的积泥量较多,因此对排泥的要求也高,而该厂沉淀池中的穿孔排泥管排泥不彻底(特别是在管的末端淤积的污泥较多),尽管4h排泥一次也不能彻底排净,故对沉淀效果存在一定影响。

2 改进措施及运行效果

改进措施(见图2):①在斜管沉淀池进水过渡段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单块配水板板厚为10cm,其平面尺寸见图3;②在两小格单池间增加隔板,从池底一直隔到池顶;③于进水处底部增装斜板,三角形区可用混凝土填实;④取消沉淀池第一格排泥斗槽;⑤取消第一格穿孔排泥管。

改进后运行效果大大改善,表现为:

①积泥大大减少

改进后沉淀池进水端水流状态十分稳定,消除了大块积泥上浮现象,运行半个月后斜管上部才有积泥且其厚度也比以前大大减少并十分均匀,不再有前厚后薄的现象。

②经济效益良好

整改前清洗周期为1次/周,整改后则15~26d才清洗一次,洗池次数减少了50%以上,至少可节约清洗水费达20万元/a(见表1)。

③改善了环境

因积泥中含有大量藻类而易变黑、发臭,每次洗池时臭气熏天、刺鼻难闻,由于洗池次数减少从而改善了周围环境。

为进一步解决绒状积泥问题,又进行了多种尝试:

①投加复合助凝剂和PAM

在增设缓冲整流配水板后,增投XS-Ⅲ型复合助凝剂和PAM(用量分别为10mg/L和

0.1mg/L) ,结果使3#池斜管上部全部覆盖矾花所需时间延长到7d、4#池延长到19d。

②增设刮泥桁车

在斜管的表面安装一种自制桁车,桁车紧贴斜管的部分采用橡胶片以免损坏斜管。每天刮泥一次,水质差时增加1~2次,这样几乎不再需要洗池,但要避免绒状泥体上浮并流入滤池。

3 结论

①针对斜管沉淀池斜管积泥现象而采取的增设缓冲整流板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沉淀池进水流态,从而延缓斜管上部积泥的时间,使洗池次数减少50%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②增投XS-Ⅲ型助凝剂和PAM可适当延缓斜管上部积泥的时间、改善沉淀池出水水质。

③在斜管上部增设机械刮泥桁车可除去斜管上部的积泥,但此法治标不治本。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61-63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系牢。 2、经医生检查认为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安装与拆除四米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5、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6、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霜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略干不滑时再进行工作。

7、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栏,暂停人员过往。 8、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9、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 8m高以上。 10、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11、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顶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12、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明泰)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措施 一、一般注意事项 1、对重大起重作业方案以及起重工作所采用起重设备的技术规程、标准,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规定。 2、须经过安装、试车、运行的起重设备及其电力、照明、取暖等接线,行驶轨道或路面、路基的状况及号志的设置等一切有关部分,均应由有关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试验,出具书面证明确认设备安全可靠后,方可投入使用。 3、对起重设备的停置、燃料或附属材料的存放等一切有关环境及措施,应事先予以查验或提出规定要求,以确保安全。 4、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实际操作及有关案值规程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其合格证种类应与所操作(指挥)的起重机类型相符合。起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起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5、起重设备、吊索具和其他起重工具的工作负荷,不准超过铭牌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如必须超铭牌使用时,应经过计算和试验,并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因历史原因,没有制造厂铭牌的各种起重机具,应经查算,并做荷重试验后,方准使用。购置起重设备,应按国家有关生产许可管理制度,从获得相应资质的企业中选购。 6、一切重大物件的起重、搬运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作业前应向参加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均熟悉起重搬运方案和安全措施。起重搬运时只能由一人指挥,必要时可设置中间指挥人员传递信号。起重指挥信号

应规范。 7、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作业时应有技术负责人在场指导,否则不准施工。 (1)重量达到起重设备额定负荷的90%及以上。 (2)两台及以上起重设备抬吊同一物件。 (3)起吊重要设备、精密物件、不易吊装的大件或在复杂场所进行大件吊装。 (4)爆炸品、危险品必须起吊时。 (5)起重设备在输电线路下方或距带电体较近时。 8、遇有大雾、照明不足、指挥人员看不清各工作地点或起重机操作人员未获得有效指挥时,不准进行起重工作。 9、遇有6级以上的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起重工作。当风力达到5级以上时,受风面积较大的物体不宜起吊。 10、各种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及检查、试验等,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并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规程和技术标准。 11、当起重设备处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备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下表1的规定安装防雷装置。野外作业的流动式起重机,再雷雨天应停止作业,并将起重机伸臂放下或收回。 表1 机械设备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

5斜管沉淀池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 说 明 书

操作须知 操作人员应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熟悉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能。 认真做好每天的当班记录,定期检测水质情况。 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一、概述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其优点是: 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 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 ④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二、工作原理 斜管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三、操作与维护 操作要点: 1、当设备安装完毕准备投运时,必须对设备(包括辅助设备)进行必要的清理,清除掉设备内部的任何杂物。 2、设备在进水时调节好所有进水手动阀门后,使每台设备进水水量均衡。 3、设备在运行后会有大量的污泥沉淀在设备下部,因此需要定期排泥。在排泥时打开排泥阀门,使污泥从排泥口排出。 4、每个斜板沉淀池需正常排泥在4-5分钟。 5、定期检查、清洗斜管,防止污泥堵塞滤管,影响沉淀效果,滤管应定期检查是否完好。

屋面施工安全措施

屋面施工安全措施 一、成立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建立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及全体管理人员为成员,同时接受分公司工程科、安全科及总公司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组成强有力的安 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岗位责任,奖罚责任分明。 2、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 方案和分公司要求,结合屋面各工序实际情况,制定工地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和消防措施管理体系。 3、凡安全防护措施不齐备,存在严重隐患、达不到安全文明施 工要求。或管理人员盲目指挥,安全无保证一时,安全员有权令其停工,坚持一票否决。 二、制定安全文明管理目标 无死亡事故。 无重伤事故,全年轻伤率不超过3‰。 无火灾及重大交通责任事故。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达95%以上。 特殊工种全部持证上岗。 坚持环境保护 三、消防措施 消防用水引至楼顶,保证用水压力、消防水管、灭火器齐全 有效。项目部加强监督监管,实施周检、日检、交接班制度,责 任落实到人。编制消防安全施工措施,向各个施工队伍下达安全消防施工专项技术交底。与总包外包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动用明火必须走动火审批程序。 加强用电安全。施工用电必须三级配电,总箱分箱开关箱、 一机一闸一漏保。屋面工程施工时可燃物、易燃物较多,需分区

域存放。 四、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项目管理及现场施工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相应的技术规范 2、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人进场后,按在册人数开会宣传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3、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按工种由技术负责人,向班组做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要求具体、明确,要有正式的书面记录和签字。特殊工种,如架子工、塔机工、电工、电焊工等分别按安全技术标准规程做专项技术交底,形成书面文字,签字后交付作业。 4、每月安全领导小组作一次工地的全面安全检查,平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每天安全员和现场施工员要检查安全准备工作,紧跟生产施工,进行监护,对违章作业,及时纠正,对冒险作业,坚决制止。 6、严格“三宝“的使用,上班不戴安全帽的,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的,禁止其作业。安全网间隔一层搭设,必须牢固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7、严禁酒后作业,高空作业禁止乱扔杂物,防坠落安全措施。 8、“四口”,坑、井、易燃易爆场所,电源装置和危险地带,设置护栏,夜间设警示灯示警。 9、特殊工种,如电工、架子工、焊工,起重工、机械工等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准进行操作。有违反者追究相应管理人员责任。10、机械设备有漏电保护装置和接零接地,施工电线埋地,不准线拖在地上,开关、插座集中在配电箱内,有防雨装置由电工专职管理。 11、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每天上班试运行运转后才能进入施工操作,严禁塔机等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12、易发生触电事故地方和移动照明,使用36 伏安全电压。

设备吊装作业安全措施(最新版)

设备吊装作业安全措施(最新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77

设备吊装作业安全措施(最新版) 1设备吊装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2设备吊装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 2.1项目经理的HSE职责 A项目经理是项目吊装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B主持组建吊装指挥领导小组,明确吊装作业参与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 C批准吊装安全管理制度,为吊装实施提供足够的资源。 D负责主持项目部吊装作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审批吊装作业和管理方案。 E主持吊装安全过程中的HSE管理活动,组织进行大型吊装检查。 2.2项目QHSE经理职责 A在项目现场经理、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吊装安全

管理工作。 B组织安全工程师对起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C督促起重作业班组落实起重作业安全的措施。 D编制适合本项目的起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E组织项目质量人员、材料设备人员、设备工程师进行吊装作业安全条件确认。 F组织实施大型吊装的专项安全技术培训。。 G负责组织对起重设备的有效性和完好性进行监督检查。 H审查重大起重方案。 2.3安装工程总工程师的HSE职责 A负责吊装作业布置平面图的规划设计,并组织完成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B在保证职工健康安全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生产活动。 C负责制定起重设施配置计划,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起重设施进行监测。

斜管沉淀池计算例题

沉淀 3.3.1 介绍 给水处理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的过程,原水经过投药,混合与反应过程,水中悬浮物存在形式变为较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混凝沉淀后出水浊度一般在10 度以下。 (1)沉淀池类型的选择 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的倾斜管的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小;斜管沉淀池沉淀时间短,故在运行中遇到水质、水量的变化时,应注意加强管理, 以保证达到要求的水质。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的角度分析,由于斜管的放入,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弗劳德数则大大提高,因此,斜管沉淀池也满足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2)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两组沉淀池,水流用上向流。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 度的原水。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23h m m ?。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 毫米;斜长为1.0 米;倾角为60°。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 米。 3.3.2 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Q=0.425 m/s,斜管沉淀池与反应池合建,池有效宽度B=8.8m,混凝处理后颗粒沉降速度u =0.4mm/s,清水区上升速 度v=3.0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 =30mm,水平倾角60度。采用后倾式,以利于均匀配水。斜管长1m,管径一般为25~35mm(即管的内切圆直径),取为30mm。 (2)清水面积 A=Q/v ==142m2 1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照5%计算,人孔所占面积为1 m2,则: =142×+1=149.75m2, 实际清水区所需面积为:A 1 进水方式:进水区沿8.8m长的一边布置。 为了配水均匀设计尺寸:B×L=8.8m×14.3m (3)斜管长度L =v/sin60°==3.5mm/s, 斜管内水流速度v 2

斜管沉淀池操作规程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操作说明 (一)概述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是一种使水中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设备。 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层理论: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过流率,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因而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的原理设计的。 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增设斜管,以增加沉淀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因斜管沉淀池具有较大的湿周,较小的水力半径,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佛劳德数Fr明显提高,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降效率可大大提高。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降时间也大大缩短,因而大大缩小了沉淀池体积,故斜管沉淀池为一种高效沉淀设备。 (二)工作原理与构造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由设备箱体、配水混凝系统、斜管区、集水系统、加药系统、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 污水进入一级搅拌混凝反应池后进入二级絮凝池,经加药混凝絮凝后的需沉淀废水由进水口进入设备,被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在斜管的下方。水流经过斜管向上流动经集水系统聚集后排出设备,沉降物沿斜管滑落至沉降集泥斗,污泥由污泥泵抽吸直接到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榨,污泥可以再生利用。

(三)运行 1、开启设备进水阀,开启进水隔膜泵,待水位到池中位时即可开动搅拌机并开始加入PAC和PAM(混凝剂和絮凝剂)。每个调节池中都有两个浮球,一个高液位一个低液位。泵的启停根据调节池液位决定,高开低停。 2、鼓风机:对两个调节池池分别进行曝气,曝气可以使调节池中的沉淀物不容易堆积起来。进水开启,曝气就不停,调节池到达低水位时,曝气关闭。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根据污泥沉淀情况选择开启风机曝气。 3、配药配置:PAC浓度为10%,PAM浓度为0.05%较为合理(PAC,PAM的加药箱均为250L,一箱水配25KG的PAC,0.125KG 的PAM)。 4、加药计量泵的大小根据进水的流量确定(计量泵的具体操作可参考计量泵操作说明书)。 5、出水:沉淀物通过斜管沉降下去,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清水则漫过出水堰板通过溢流口排放出去。 6、排泥压泥:根据沉淀情况,定时开启污泥排泥阀,并启动排泥隔膜泵,将沉积在沉淀池下面的污泥排出池外,打入压滤机,待压滤机压力上升至隔膜泵打泥困难时,关闭隔膜泵,关闭排泥阀,停止排泥。然后松掉压滤机压板,将压板上面的泥饼清理干净,并将泥饼运走。 (四)注意事项: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模板的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模板拆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模板拆除的技术要求: 1、框架柱模板拆除 在砼强度达到4.0Mpa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后方可拆模,拆除顺序为先松开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角螺栓,使定型模板与墙体脱开。 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稍微撬动,严禁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及模板上的残渣,刷好脱模剂且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做好模板质量评定纪录,保证使用质量。 2.顶板模板拆除 2.1拆模强度要求: 2.2当上层楼盖正在浇注混凝土时,下层楼板和支柱不得拆除。顶板模拆除时需由施工员提前填写拆模板申请,注明混凝土浇筑时间、浇筑部位、同条件试块强度,由技术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拆除模板。 2.3拆顶模时,要根据区域划分从房间一端向另一端循序进行,要严格遵循”先按后拆、后按先拆”的原则,防止落物伤人、人员自高处坠落,造成质量事故。拆除顺序:先保留跨中支撑,以承受上部施工荷载。 2.4先保留跨中支撑,以承受上部施工荷载,然后拆除拉杆。拆去支撑以前,在次龙骨增加临时支撑,以确保主龙骨拆完时,不至全面脱落。以出入口或已拆完的房间为出发点,拆支撑和龙骨时,由远向近,然后用钩子将次龙骨和模板勾

下,由近向远,一气呵成,将整个房间的模板全部拆完,不得遗留。 2.5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粘结物,进行“一磨、一铲、一擦、一涂”四道工序,模板板面及边框、背楞、拼缝处、连接处等部位均要清理到位;拆下的扣件应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2.6顶板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龙骨及钢管(碗口件)要码放整齐,并注意楼板面不要过高集中堆载,多层板的堆放高度不大于1.00米。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轧脚伤人。 2.7模板拆除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时拆随时运转,并应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架板上和自上而下抛掷。拆除的模板要按指定的地点及时分类、分规格码放齐,随时转运,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隔离剂,以备待用。 2.8后浇带模板支撑需保持三层连续支撑,顶板模板拆除后及时将支撑回顶,回顶碗扣脚手架,立杆间距1200mm,顶托上安装木方支顶在梁底、板底,碗口架下垫通长脚手板。 2.9模板拆除后,将底部凸出部分的混凝土剔除,并对于结构的棱角部位进行保护,以防损伤结构成品。 3、模板的维护及维修 3.1多层板运输堆放防止雨水淋浸; 3.2多层板严禁与硬物碰撞、撬棍敲打、钢筋在上拖拉、振捣器振捣、任意抛掷等现象,以保证板面覆膜不受损坏;切割或钻孔后的模板侧边要刷涂,防止水浸后引起覆膜多层板起层和变形; 3.3多层板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及裁口方木阳角;当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他较轻缺陷时,应用专用腻子嵌平、磨光,并刷BD-01环氧木模保护剂; 3.4多层板一般周转为6次,当拆下的模板四周破坏、四边板开裂分层时,将模板损坏部分切掉四周刷封边漆,然后重复使用。 4、模板吊运时的注意事项 4.1吊装模板时,必须在模板就位并连接牢固后,方可脱钩。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一般注意事项 1、对重大起重作业方案以及起重工作所采用起重设备的技术规程、标准,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规定。 2、须经过安装、试车、运行的起重设备及其电力、照明、取暖等接线,行驶轨道或路面、路基的状况及号志的设置等一切有关部分,均应由有关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试验,出具书面证明确认设备安全可靠后,方可投入使用。 3、对起重设备的停置、燃料或附属材料的存放等一切有关环境及措施,应事先予以查验或提出规定要求,以确保安全。 4、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并经实际操作及有关案值规程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其合格证种类应与所操作(指挥)的起重机类型相符合。起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起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5、起重设备、吊索具和其他起重工具的工作负荷,不准超过铭牌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如必须超铭牌使用时,应经过计算和试验,并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因历史原因,没有制造厂铭牌的各种起重机具,应经查算,并做荷重试验后,方准使用。购置起重设备,应按国家有关生产许可管理制度,从获得相应资质的企业中选购。

6、一切重大物件的起重、搬运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作业前应向参加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均熟悉起重搬运方案和安全措施。起重搬运时只能由一人指挥,必要时可设置中间指挥人员传递信号。起重指挥信号应规范。 7、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作业时应有技术负责人在场指导,否则不准施工。 (1)重量达到起重设备额定负荷的90%及以上。 (2)两台及以上起重设备抬吊同一物件。 (3)起吊重要设备、精密物件、不易吊装的大件或在复杂场所进行大件吊装。 (4)爆炸品、危险品必须起吊时。 (5)起重设备在输电线路下方或距带电体较近时。 8、遇有大雾、照明不足、指挥人员看不清各工作地点或起重机操作人员未获得有效指挥时,不准进行起重工作。 9、遇有6级以上的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起重工作。当风力达到5级以上时,受风面积较大的物体不宜起吊。 10、各种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及检查、试验等,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并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规定、规程和技术标准。 11、当起重设备处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备的防雷装置接闪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一.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 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二.沉淀池处理能力的比较 设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长度为l ,倾角为θ,水中颗粒沿水流方向的上升速度为v ,受重力沉降的速度为0u 。颗粒沿两者矢量和的方向移动,碰到斜板就认为是已被去除。 由a 移动到b 的那种颗粒的沉速为0u ,这种情况相当于:当颗粒以 v 的速度上升1l l +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和以0u 的速度沉降2l 的距离所需的

时间相同,颗粒从a 运动到b 。 210l l l u v +=--------------------------------(*) 假设沉淀池内共有n 块斜板,则每块斜板的水平间距为L/n (板厚忽略不计)。 则: 1s e c L l n θ= ---------------------------------------------------(1) 2t a n L l n θ=--------------------------------------------------(2) 斜板中的过水流量为为与水流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流速: s i n Q v w v B L θ== → sin Q v BL θ =----------------(3) 将以上(1)(2)(3)式代入(*)得: 201u cos vl Q l l nBL LB θ==++ 故: 0Q u cos nBL LB θ=+() c o s n B L θ是全部斜板的水平投影面积,LB 是沉淀池的水平表面积。因此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处理水量与斜板总面积的水平投影面积A 斜与液面 面积A 原之和成正比 0Q=u A +A 原斜() 可见:与未加斜板的沉淀池的处理量0Q=u A 原相比,在相同的沉淀效率下, 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 在实际沉淀池中,由于进出口构造、水温、沉积物等影响,不可能 全部利用斜板的有效容积,故在设计斜板沉淀池时,应乘以斜板效率η(可取0.6-0.8),即: 0Q=u A +A η原斜() 同理,对同向流和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分别有: 0Q=u A -A η原斜() 0Q=u A η斜

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模板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模板施工前,现场施工负责人应认真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模板构件进场后,应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做好模板垂直运输的安全施工准备工作,排除模板施工中现场的不安全因数。 4、核心筒大模板在吊装前须将走方、背方与九合板钉牢,模板上口的吊孔与模板边距不得小于400mm。 二、模板施工的安全技术 1、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或2m以上时,应根据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在4m以上或二层及二层以上周围应设安全网和防护栏杆。 2、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安装、拆模板。 3、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4、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定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时,应搭设支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安装后将洞盖没。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应按规定进行防护。

5、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 (1)、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2)、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 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4)、立杆接长除顶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 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 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 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 宜大于步距的1/3。 B、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 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6、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7、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8、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吊装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907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吊装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hoisting operation

吊装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吊装作业应根据具体的吊装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形成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并严格执行。 (二)吊装作业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主要包括: 1.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都必须挂有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的照明,电力线路必须由专业电工架设及管理,并按规定设红灯警示,并装设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 2.季节施工时,特别是冬雨期施工要针对各个季节的特点认真落实季节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吊装施工时要设专人定点收听天气预报,当风速达到15m/s(6级以上)时,吊装作业必须停止,并做好台风雷雨天气前后的防范检查工作。 3.新进场的机械设备在投人使用前,必须按照机械设备技术试验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鉴定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场投入使用。大型起重机的行驶道路必须坚实可靠,其施工场地必须进行

平整、加固,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吊装作业地面应坚实平整,支脚必须支垫牢靠,回转半径内不得有障碍物。 4.吊装作业应划定危险区域,挂设明显安全标志,并将吊装作业区封闭,设专人加强安全警戒,防止其他人员进人吊装危险区。 5.施工现场必须选派具有丰富吊装经验的信号指挥人员、司索人员、起重工,并熟练掌握作业的安全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吊装挂钩人员必须做到相对固定。 6.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各台起重机升降应同步,各台起重机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起重能力。 7.在输电线路下作业时,起重臂、吊具、辅具、钢丝绳等与输电线的距离应按规定执行。 8.吊装的构件、交叉作业、施工现场环境应符合要求。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瓦屋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瓦屋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瓦屋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 况,配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2) 凡不符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一律禁止高处作业,并 严禁酒后高处作业。 3) 凡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症及贫血症等 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不得进行屋面工程施工。上屋面前检查 有关安全设施,如栏杆、安全网等是否牢固,检查合格 后,才能进行高空作业。 4) 在屋架承重的结构上施工时,运瓦上屋面要两坡同 时进行,脚要踏在椽条或桁条上,不得踏在挂瓦条中间; 禁止穿硬底易滑的鞋上屋面操作;在屋面踩踏行动时应特 别注意安全,谨防绊脚跌倒,在平瓦屋面上行走,要踩踏

在瓦头处,不得在瓦片中间部位踩踏。 5) 冬季施工要有防滑措施,屋面霜雪必须先清扫干净,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 6) 碎瓦、杂物工具等应集中下运,不能随意乱丢乱掷。 7) 其他安全事项按有关安全技术规定执行。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17303 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模板安装、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2、高处和临边洞口作业应设护栏,张安全网,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扣好带扣。 3、高空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模板安装前进行验收,尺寸是否符合结构设计,有无质量缺陷。安装拆除是否可行方便,节点连接是否合理,并制定安装拆除方案。 4、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螺丝扣、钉子等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5、模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应有可靠的落脚点,并应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避免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斜管沉淀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斜管沉淀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摘要 斜管沉淀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污水物化处理工艺。本文针对实际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如沉淀池进口布水不均匀,污泥斗被堵死,矾花上浮等致使出水水质下降,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斜管沉淀池;絮凝体;沉降速度 1综述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由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一般为60°左右)的众多斜板或斜管放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从下向上流动(也有从上向下、或水平方向流动),颗粒则沉于斜板或斜管底部。当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斜板(斜管)沉淀池具有沉淀表面积大,雷诺数小,水力负荷高,为其他沉淀池的一倍以上,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其沉淀效率η与几何参数板间距wp、安装角度α、板长Lp、板的粗糙度εp、安装板的数量np以及颗粒直径ds 有关[1]。

2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出水浊度超标 2.1.1分析原因 (1)斜管沉淀池进口处布水不均匀,在进水口附近,液体的运动会出现严重的湍流或进水速度快,致使进口处局部液体流动速度极大,使原来在斜管上沉积下的污泥再度泛起[2]; (2)局部出现“短流”现象,使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絮体容易重新破碎成细小絮体。 (3)为了布水均匀,斜管沉淀池花墙开孔范围较小,往往造成过孔流速比平流沉淀池大,造成前期形成的矾花二次破碎,并且容易冲起配水孔底部沉积的死泥,造成出水浊度升高[5]。 2.1.2解决方法: (1)斜板与水平面成60°倾斜角放置,在每块斜板的下方引出一排翼片,与水平面仍成60°倾斜角。加入的翼片可以显著降低水流流动的雷诺数,明显增强了水流流动过程中的粘性力,有利于沉淀。且颗粒物沉降路径缩短,密度大的颗粒有利于沉淀[3]。 (2)保证配水均匀,采用穿孔花墙配水,配水区起端水平流速宜控制在0.010~0.018m/s之间[4]。 (3)沉淀池前加一段平流式整流段,使出水堰出水没有立即进入斜管沉淀池,而是先通过平流式整流段(占沉淀池总长的1/3),增加的平流段增强了沉淀池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水平流速,既能起到整流作用,又能降低斜管池内的上升流速,沉淀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强。同时在平流段和斜管段增加导流隔墙,提

(完整word版)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

山西三维絮凝沉淀池预处理工艺调试方案山西三维循环排污水项目前期预处理系统采用原水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350m3/h.设计处理能力要求为:悬浮固体SS去除率为90%,出水浊度满足后续过滤器进水要求。 一、主要预处理工艺流程 流程说明: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通过上下交错的方孔,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通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斜管区,水流通过斜管缓慢上升,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斜管进入清水区,清水通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最终流入原水池。 二、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穿孔旋流絮凝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进水量为350m3/h,1座,6格.长X宽X高:4mx6mx5m,每格尺寸1.8mX1.9m,四个角填成三角形,其直角边长为0.3m. 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起端流速适宜为0.6~1.0 m/s,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 计。 (2)布水槽 采用穿孔花墙均匀布水,共上下2排,每排9个方孔,方孔尺寸200X200. (3)斜管沉淀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长X宽X高:9.1mx6mx5m, 穿孔管排泥。设计排泥量为42 m3/d.设计液面上升流速v=2mm/s,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斜管沉淀时间5min。初步设计排泥周期为1d/次。每个沉淀池排泥斗容积为0.9 m3。 (4)原水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尺寸:6.5mx6mx5m.有效容积:183 m3。有效水深4.7m. (5)设计排泥周期 与沉淀池相比,絮凝池及布水槽污泥量相对较少。排泥周期相对较长。就斜管沉淀池而言,由于沉淀池较长,沉淀池进水端积泥较多,顺水流方向,依次递减。因此,沿水流方向,前两个排泥管排泥周期小于后面几个排泥管的排泥周期。

屋顶改造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屋顶改造工程施工安全技 术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2633屋顶改造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roof reconstruction project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工程概况:屋顶屋架和彩钢瓦陈旧,不能承受过重荷载,且不能实现其使用要求;现将其改造为钢屋架和石棉瓦屋顶;在原有墙体上加设一道圈梁。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二、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三、施工日期:____年__月__日-____年__月__日 四、脚手架施工工艺: 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铺设木垫板→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杆→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1、立杆间距 (1)脚手架立杆纵距1.6m,横距1.5m,步距1.8m;里排

立杆距建筑物300mm。 (2)脚手架的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0mm 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3)立杆应设置木垫板,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连接于立脚点杆上,离地200mm左右。 (4)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2、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1)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8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不大于100mmm(扣件中心距端头边缘不大于150mm). (2)外架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 3、剪刀撑 脚手架外测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5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