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湘阴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制卷:罗君兰 审卷:陈文革 1.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文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是指( ) A .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 .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 C .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 D .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 .东汉 B .曹魏 C .唐朝 D .北宋 3.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A .小农经济盛行 B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 .商品流通不畅 D .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4.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 .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 .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是(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增加财政收入 C .缩小贫富差距 D .打击豪强地主 6.下列面向市场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 .唐代的家庭手工业 B .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C .明代私营纺织机房 D .清代江南制造总局 7.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 .《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 .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C .《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 .采用灌钢法制作的铁器 8.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

县(市、区)_______

___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

9.明代中叶以后,祟尚金钱之风极盛,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的态度大生变易,甚至出现许多弃农、弃儒、弃官而祟商的社会规象。据此可知,明代中后期()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贵义贱利观念受到冲击

C.程朱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10.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谚语。这说明()

A.区域经济发达形成各自标志 B.安徽金融业成为南方经济血脉

C.徽商促进了东南市镇的发展 D.借助朱氏皇权徽商控制了江南

11.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

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

12.下列材料描绘的现象出现于宋代的是()

A.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C.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13.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

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 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

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 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

14.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山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15.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其主要是为了() 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 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

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 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

16.《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17.“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路,以及大批岛屿。”这里的“我”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8.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19.意大利在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之后,大约到1550年衰落,这一转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 B.文艺复兴中心转移

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理性主义成为潮流

20.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局,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座城市更能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1.“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22.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23.“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24.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25.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 A.造船业 B.采煤业 C.机器制造业 D.纺织业

26.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C.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27.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28.“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29.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垄断法》,截止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

可见该法案对英国最深远的影响是()

A.议会拥有立法权,体现“王在法下”B.保护了个人发明创造积极性

C.保护知识产权,有助工业革命发生 D.推动了英国垄断组织的出现

30.《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8分)

32.材料一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

——(美)罗宾·W·温克、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第一卷材料二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广州地区。……外国商人在从

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注:材料中的公会和洋行均为十三行。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的原因。(6分)

(3)指出上述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前朝,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而使得中国出现贸易顺差,这是双方平等贸易的产物,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属于自由平等贸易,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以彰显天朝大国的风范,故C项正确;清朝“海禁”:清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实力,只有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灌溉工具。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是水力带动的。

3.【答案】A 【解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4.【答案】D 【解析】材料中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虽然发生自然灾害,但民间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民间崇拜与市民生活习俗无关,故C项错误;民间崇拜对农业的重视,是自然经济下对增加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的理想与诉求的体现,故D 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制”为均田制,由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唐代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自足,故A项错误;宋代景德镇的官窑是官营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故B项错误;明代私营纺织机房,产品面向市场,故C项正确;清代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企业,没有面向市场,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妇功”旧时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为妇女四德之一,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后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B 项正确;水排冶铁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故C项错误;灌钢法制作的兵器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道光以前佛山的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这

说明当时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质变”。

9.【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材料论据缺乏,故A项错误;材料“明代中叶以后,祟尚金钱之风极盛,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的态度大生变易,甚至出现许多弃农、弃儒、弃官而祟商的社会规象”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传统的士农工商固有观念变化,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正统地位动摇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C项错误;社会各阶层对商人态度的变化不等于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形成,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是长江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题干中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无徽不成镇”说明徽商促进了东南市镇的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皇权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强调雇佣关系,材料与雇佣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可以看出商品的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故C项错误;本题与海禁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描绘的是夜市,出现于唐朝,故A项错误;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描绘是战国时期商业,故B项错误;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是指明朝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对外开放,与材料中“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不符,故A项错误;

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与材料中“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是有贡舶,即有互市”相符,故B项正确;未涉及严格控制商品,与材料中“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不符,故C项错误;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与题中“开始管理对外贸易”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C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西汉”,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抑商”,其中一项即是迁徙富商和豪强到都城,加强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与统治阶级无缘,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与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西汉时“重农抑商”

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商业为末业,因而不可能借助富人和豪强的力量,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事末”主要是指从事商业会导致社会治安混乱,故A项正确;“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不是压制商业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7.【答案】C

18.【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A项错误;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所以C项包含在B项中,故C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在当时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19.【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处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经济日益衰落,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中心的转移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C 项错误;理性主义成为潮流出现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31年”。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各地物品的交流集散地。此时意大利已经衰落,西班牙则丧失了殖民优势地位,而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还未确立,故C项正确。

2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打击他国,维护本国商业利益,根据“1651年12月”可以判断此时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时期,故D项正确。

22.【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等。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故选B项。2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即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

24.【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英国最富裕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比重日益增加。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分配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故C项正确。

25.【答案】C 【解析】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自古就有,不是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故A项错误;农业文明中,虽然作为燃料的煤炭没有大规模开采,但是作为木材补充的煤炭开采是存在的,故B项错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只有在工业革命后才有机器制造业,故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呢绒织造就是主要的手工行业,故D项错误。

26.【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后在社会结构中,工业资产阶级势力日益上升,它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中的主要阶级力量,彼此间的对立冲突随着生产发展和贫富分化扩大而加剧,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虽然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财富主要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生活改变有限,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发展和政府权力加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故D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数目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在提高,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正确;圈地运动不是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农村人口走向城市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是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

材料与交通运输无关,故D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贵族阶层就此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涉及是工业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中涉及“穷困潦倒没有贵族身份的人,成为了权势顶峰”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

29.【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议会拥有立法权,但是没有信息表明“王在法下”,故A 项错误;保护个人创造的积极性是符合题干主旨的,但是只属于该法案对整个英国影响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对专利的保护实质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整体和根本来说,推动了生产力的积累与发展,最终为生产力的质变——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前提,故C项正确;垄断组织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0.【答案】D 【解析】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资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大工厂

诞生是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1.【答案】(1)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表现:市全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与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

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6分)

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2分)

(3)不同:西方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影响,而中国的却没有。(2分)

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加强(八股取士);闭关锁国趋势加强。(6分)

32.(1)特点: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势力范围在东南亚;

排挤竞争对手;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赢利丰厚。

(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作答时,不得照抄材料。若照搬材料,最多给3分)

(2)原因:监管、垄断对外贸易;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维护专制统治;增加财政收入;

维护天朝上国权威。(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属性:前者属于资本主义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后者是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

(4分)

影响:前者加速了荷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荷兰成为17世纪的殖民霸主。后者限制了中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4分)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黑龙江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后汉书》所述:樊重三世共财;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彤乃闭户自挝,诸弟及妇闻之,悉谢罪;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 分财,乡党高其义。材料表明当时 A.数世同居共财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B.政治结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宗法组织参与构建社会行政体系 D.对合族而居现象有一定的认可度 2.《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C. 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 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 5.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人类早期各文明出现发展的特点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是() A. 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 C. 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D. 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2.在古代两河流域各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中,有的成就至今仍然为世界各地所沿用。下列哪项成就是完全符合上述评论的?() A.楔形文字 B.《汉穆拉比法典》 C.六十进位计数法 D.《吉尔伽美什》3.西亚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在西亚发明向外传播的是() A.瓷器技术 B.腓尼基文字 C.冶铁技术 D.人像雕刻艺术 4.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婆罗门教据此宣称,社会分为四个种姓是( ) A. 人民意愿 B. 国王命令 C. 佛祖安排 D. 神灵旨意 5.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经济发展落后 B.城邦意识之上 C.实行民主制度 D.人文主义盛行。 6.《后汉书·西域记》记载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史籍记载的“大秦”应是() A.古巴比伦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7.罗马经过了从共和国发展成帝国的过程。下列各项中发生在共和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出腓尼基文字 B.国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西西里奴隶起义 D.被蛮族大规模入侵灭亡 8.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的兴建和发展( ) A.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B.借鉴了东方各国的政治体制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D.导致希腊文化逐渐衰落 9.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江西省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历史 (A) 教师版【含答案及解析】

江西省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历史(A)教师版【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 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 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 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 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2.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 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 .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影响深远 ______________ B.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意识淡漠 ________ _________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4. 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 格的变化反映出 A. 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 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 C. 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 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5.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6. 秦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的户部掌全国疆土、天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政治制度的成熟 D. 宰相权力被削弱 7.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 A. 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 B. 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 D. 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8.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9.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 中央→ 郡→ 县→ 乡→ 亭→ 里→ 什→ 伍→ 户” 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①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 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 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度下学期泗县二中高一期末检测卷 历史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5.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 分封制 C. 王位继承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因此B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尚未出现,AD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2.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分封制开始出现 B. 阶级矛盾尖锐 C.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答案】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礼记》中对当时社会的描写。从“天下为家”可以看出这是“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也就是王位世袭制开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描述;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选项材料没有记述这一点。 3. 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答案】C 【解析】 根据常识可知,鼎是古代权利的象征,是青铜铸造;“铜渣”“铜镞”“铜锥”也是青铜制品,故

C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标志;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铁器时代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主要标志;故ABD三项排除。 4.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制作各类工具,已经学会打制石器,故选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排除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 【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这里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 5. 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贫富分化的加剧 B. 出现了私有财产 C. 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大汶口晚期原始居民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多少不一、档次不同,差距很大,这说明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等级观念,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6. 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分封制使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

2019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2、试题总分:100分;3、试卷页数:8页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两图,其中左图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3.“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三峡工程 D.西门豹渠 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5.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近期中央电视台将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应是反映哪个时期的史实?() A.汉朝B.唐朝后期 C.宋朝前期 D.明朝后期 7.xx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 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粉彩瓷 B.铜钱 C.唐三彩 D.白瓷 8.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9.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假设你是唐代的商人,打算到唐都长安做生意,你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在夜市里做买卖 C.在其居住区开设绸缎店 D.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管理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期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相差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A . 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 . 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 C . 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 D . 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 2.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里,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里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A . 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B . 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各项义务 C . 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严格,宗法制度稳固 D .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3. 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这体现了周代() A . 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 B . 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 C . 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D . 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 4. 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性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

A . 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 B . 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 C . 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D . 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 5.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人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 .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B . 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 . 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D . 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6. 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这反映出() A . 贵族政治被打破 B . 中央集权建立 C . 血缘关系的弱化 D . 君王权力加强 7.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8. 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 .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 B .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 C .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 D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9. 《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 .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 .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 .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D .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潍坊市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6(1) 考查内容: 1.知识点: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 2.能力点: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 3.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试题分析: 本小题的设问是“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虽然第一天(晴天)与第二天(阴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在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大小上有一定差别,但总体变化特征是一致的:先增加后减小,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是大致相同的。作答时应加以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1分),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1分),至日落逐渐减小(1分) 评分细则: 1.答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或“上午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均得1分; 2.答出“正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2点前后达最大值”,或是“中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1点至13点前后达最大值”均得1分; 3.答出“至日落逐渐减小(减弱)”或“下午逐渐减小(减弱)”均得1分; 4.没有写明“上午”或“日出后”、“日落前”等关键节点,而是从具体的时间点开始描述的不得分,如“8:00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16:00逐渐增强”。 5.把“太阳辐射强度”写成“气温高低”的不得分。 暴露问题: 1.审题不清: 本题的指令动词是“描述”,中心词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限定词是“一天中的”。作答时要体现“太阳辐射强度的动态变化”,而很多同学作答时只是描述“清晨和傍晚强度小,正午强度大”,没有体现出“上午逐渐增强,下午逐渐减弱”导致失分。 2.基础不牢、原理不明: 本题问的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而很多学生回答的却是“气温”的变化特征,反映出学生地理原理不明,不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不明确“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区别与联系。 3.答题不规范、不全面: 本题作答时应综合分析连续两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不应只是分段描述,而没有总体概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是分两天来描述:第一天……,第二天……。 很多学生只是描述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而没有点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导致失1分。 教学建议: 1.作为基础年级,一定要注重夯实基础,可以适当拓展与提升,但切忌盲目拔高。 2.习题讲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关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思想。 26(2) 该题设问 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一天――(强或弱),分析可能的原因。(4分) 该题标准答案 弱第二天出现阴天、多云(或大气污染严重),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具体评分细则 弱(2分)有阴天、多云、阴雨天、大气污染等关键词得1分。有大气削弱作用强得1分。如果第一空写了强,该题得0分。学生平均得分情况:3:49分左右。 存在的问题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 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 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 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 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 (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州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人教版2019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 析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 人教版2019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2019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图1,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 B.40m C.65m D.90m 图2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O、P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 A.4℃ B.5℃ C.2℃ D.1℃ 5.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6.图3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56、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 8.有关图中区域的天气及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a为冷锋 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 C.②地气温低于③地 D.③地为阴雨天气 图5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已知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