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傅科摆实验报告

傅科摆实验报告

傅科摆实验报告
傅科摆实验报告

班级:电气112 学号:1108140728 姓名:杨雪飞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傅科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傅科摆演示,观察和理解地球的自转规律。加深对科氏奥利力的理解。

简单操作:

1、将单摆拉开一定角度(不要超过底盘限定的范围),使其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2、调节底盘上的定标尺,使其方向与单摆的摆动方向一致。实验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大约1-2小时),单摆的摆动面与定标尺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大约10——20度)。

原理分析: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其角速度ω的方向沿地轴指向北极(ζ轴)。处于北半球某点的运动物体速度为υ,那么该物体所受的科氏奥利力的表达式为:f=2mv×ω.科氏奥利力f的方向垂直于一个平面,这个平面是由υ和?的方向所组成的平面,所以f垂直于υ,使υ发生偏转。

傅科摆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地球的两级,傅科摆的摆动平面24小时转一圈,而在赤道上,傅科摆没有方向旋转的现象;在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区域,傅科摆方向的旋转速度介于两者之间。傅科摆在地球的不同地点旋转的速度不同,说明了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线速度不同,因此,傅科摆可以用来确定摆所处的纬度。实验拓展:

1851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傅科(foucaultjeanbernarleon)为验证地球自转进行了一系列壮观的实验,所用的实验装置被后人称为傅科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用来验证地球自转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显示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科氏奥利(coriolis)力的作用效应,也就是傅科摆振动平面绕铅垂线发生偏转的现象,即傅科效应。实际上这等同于观察者观察到地球在摆下的自转。

傅科摆的摆锤直径0.30m,摆锤质量28kg,摆线长达67m,对于这

样的庞然大物,一般的大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得下,更不用说在课堂上当堂演示。

因地球自转角速度极小(ω≈10-5/s),故傅科摆振动平面偏转周期t≥105s.为了达到既能模拟傅科摆在地球自转影响下产生的傅科效应,同时又可大大缩短演示时间的双重目的,可以设计一匀角速转动的转盘来模拟地球的自转,然后考虑用置于该非惯性系中单摆的微小振动来近似傅科摆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点的运动。

由于转盘的转动角速度可任意选定,从而可人为控制摆振动平面的偏转周期。但角速度太大时不便观察,太小时则周期过大使演示时间过长。所以应合适的选择转盘角速度。篇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

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

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陀螺进动

【实验目的】:

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

图2陀螺进动仪

【实验原理】:

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实验步骤】:

用力使陀螺快速转动,将其倾斜放在支架上,放手后陀螺不仅绕其自转轴转动,而且自转轴还会绕支架旋转。这就是进动现象。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陀螺,快要停止转动时用手接住,以免掉到地上摔坏。

实验三弹性碰撞仪

【实验目的】:

1. 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

2. 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

3. 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

图3,弹性碰撞仪

【实验原理】: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在理想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的物理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当两个等质量刚性球弹性正碰时,它们将交换速度。多个小球碰撞时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事实上,由于小球间的碰撞并非理想的弹性碰撞,还是有能量损失的,故最后小球还是要静止下来。

【实验步骤】:

1.调整固定摆球的螺丝,尽量使摆球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2.拉起最左边的一个摆球,释放,让其撞击其它的摆球,可以观察到最右侧的一个球立即摆起,其振幅几乎等于左边小球的摆幅;

3.同时拉起左侧的两个、三个或四个摆球,释放,让其撞击剩余的摆球,可观察到另一侧相同数目的摆球立即摆起,其摆幅几乎等于被拉起摆球的摆幅。

【注意事项】:

1.随时注意保持7个摆球的球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2.球的摆幅不要太大,否则效果反而不好;

3. 不要用力拉球,以免悬线断开。

实验四伯努利悬浮球

【实验目的】:

了解伯努利原理及实验现象

【实验仪器】:伯努利悬浮球篇三:傅科摆实验

傅科摆实验

才旺顿珠、贺闽捐

一、傅科简介

1819年,让·傅科生于巴黎。傅科从小喜欢动手做试验,最初傅科学习的是医学,

后来才转行学习物理学。1862年,傅科使用旋转镜法成果的测定了光速为289 000km/s,

这是当时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因此他被授予了骑士二级勋章。此外,傅科还在实验物理

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例如改进了照相术、拍摄到了钠的吸收光谱(但是解释是由基尔霍

夫做出的)。

傅科傅科摆实验的第二年,即1852年,他制造出了回转仪(陀螺仪)--也就是现

代航空、军事领域使用的惯性制导装置的前身。此外,他还发现了在磁场中的运动圆盘因电

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这被命名为傅科电流。当然,不能忘记的是傅科摆实验,因为这个非

常简单的演示了地球自转现象的实验,傅科获得了荣誉骑士五级勋章。

二、历史背景

1616年伽利略接受罗马教廷的审判,当他被迫承认地心说的时候,有人记载说,伽利

略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动啊!伽利略是否说过这句话已经不可靠,按理说后人杜撰的

成分比较大。很难想象有人听见了伽利略低声说出的异端言论,并且把它记录了下来,更何

况当时伽利略已经神志不太清醒。圣经说大地是不动的;而地球是存在自转和公转。那么,一

个问题是,如何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比如自转呢?

时间回溯到1851年的巴黎。在国葬院(法兰西共和国的先贤祠)的大厅里,

让·傅科(jean foucault)正在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傅科在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

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

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

迹。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

国葬院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实验开始了,人们惊奇的发现,傅科设置的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在沙盘上画出的

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准确地说,在这个直径6米的沙盘边缘,两个轨迹之间相差大约3

毫米)。地球真的是在转动啊,有的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截止到2013年,巴黎国葬院中依然保留着150年前傅科摆实验所用的沙盘和标尺。不仅

仅是在巴黎,在世界各地你都可以看到傅科摆的身影,例如,你可以在北京天文馆看到一个

傅科摆的复制品。三、实验目的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

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先贤祠最高的圆顶下方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

28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

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

在傅科摆试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

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

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

用,

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

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

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

相对运动现象,北京天文馆大厅里就有一个巨大的

傅科摆,时时刻刻提醒人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着。无论我们认为地球是绕自身轴旋转,或者认为

是恒星绕地球旋转而地球处于静止,这都是无关紧

北京天文馆傅科摆要的。

四、实验原理

悬挂方法:折叠摆的运动可以超然于地球的自转,但悬挂摆的支架一般却要带动它参与

地球的自转。为解决这一问题,傅科采取了一种简单而巧妙的装置-万向节(如图),从而使摆

动平面超然于地球的自转。

1851年在巴黎万神殿的圆拱屋顶上悬挂一个长约67米的大单摆,发现在摆的过程中,

摆动平面不断作顺时针方向的偏转,从而证明地球是在不断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其角速度的方向沿地轴指向北极(z轴,如图

1

所示)。处于北半球某点的运动物体速度方向(如图

2

所示),那么该物体所受的科里奥利力的表达式为:

科里奥利力

生偏转。的方向垂直于一个平面,这个平面是由和的方向所组成的平面,所以垂直于,

使发

傅科的演示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地球的两极,傅科摆的摆动平面24小时

转一圈,而在赤道上,傅科摆没有方向旋转的现象;在两极与赤道之间的区域,傅科摆方向

的旋转速度介于两者之间。傅科摆在地球的不同地点旋转的速度不同,说明了地球表面不同

地点的线速度不同,因此,傅科摆还可以用于确定摆所处的纬度。

傅科使用了如此巨大的摆是有道理的。由于地球转动的比较缓慢(相对摆的周期而言),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摆线才能显示出轨迹的差异。又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个系统必须拥有

足够的机械能(一旦摆开始运动,就不能给它增加能量)。所以傅科选择了一个28千克的铁球

作为摆锤。此外,悬挂摆线的地方必须允许摆线在任意方向运动。傅科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三

点,才能成功地演示出地球的自转现象。

五、历史影响

傅科摆,时时刻刻提醒人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着。无论我们认为地球是绕自身轴旋

转,或者认为是恒星绕地球旋转而地球处于静止,这都是无关紧要的。

不论是在自然界、生活中、或在军事等领域,科里奥利力在很多方面都扮演者重要的角

色。

在自然界中:气流涡旋的形成便是空气在向气压中心运动时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偏离

了直线运动轨迹,从而旋转着向低压中心运动,形成了涡旋。而在南北半球,由于受到科里

奥利力作用方向不同,北半球是逆时针的,南半球则相反。在北半球河流由于受到科里奥利

力的作用也会对右岸产生更强的侵蚀作用。

在生活中: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北半球的双轨铁路由于右侧受到更大的压力,导致

右轨的磨损程度明显大于左轨。同样,傅科摆也可以用科里奥利力来解释:傅科摆是科里奥

利力在摆动中的表现。在北半球安置的傅科摆, 在每次摆动时均偏右, 致使摆动平面沿顺时

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则与之相反。

在军事中:由于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也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点

会偏东,而竖直上抛的物体则会偏西。因此在炮弹的投掷或发射中应当考虑到这一因素的影

响。

次外,在地质构造运动中,科里奥利力也是有着一定影响的。例如:据前人研究,在断层错动中会产生科里奥利应力。而对于断层错动产生的科里奥利法向应力是否会影响到主震地震矩的释放,目前并没有定论。因此这也需要我们这些后继者继续努力,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更多的科学奥

秘。

当然,科里奥利力对我们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更广阔的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它的作用。也还有很多人们还不知道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取得更多的发现。篇四:关于傅科摆的一些认识

关于傅科摆的一些认识

本次物理实验演示课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傅科摆,虽然以前也听说过傅科摆,

但是却一点也不了解。课后查了有关傅科摆的一些资料,对傅科摆和傅科都有了

更深的认识。傅科摆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1851年为了证明地球自转而做的一

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在法国国葬院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长67米的绳索,

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的下方有一个直径6米的沙盘,每当

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留下运动轨迹。按照日常

生活经验,傅科摆应该在沙盘上画出唯一一条轨迹。然而,当实验开始后,人们

惊奇地发现,傅科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指针在沙盘上划出的轨迹就会偏离

原来的轨迹,两个相邻的轨迹之间相差大约3毫米。傅科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简单

而又神奇的实验巧妙地证明了“地球真的是在转动啊”。

从傅科摆的实验效果来看,这是一个完美的实验。但是我们更应该考虑傅科

摆实现的原因。首先,摆线很长,摆锤似很重,这样的设计的摆的惯性和动量较

大,可以摆动很长时间;同时,傅科摆的悬挂点也是经过特殊的减少摩擦的设计

的,傅科采取了一个巧妙地装置——万向节使得摆动平面超然于地球的自转。正

是这些细节上的考虑和巧妙才使得傅科摆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我们也要学习

傅科在设计实验时的态度,不仅要从整体出发,还要注重细节,考虑全面。

从傅科摆的实验现象分析,摆在摆动平面上并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按照惯

性定律,摆的空间方向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傅科摆的摆动方向在观察者看来却

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是沿着

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观察者所看到的相对运动现象有利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的。

当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说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是自转的时,脑中出现的第一个

问题就是傅科摆为什么能够演示出地球自转呢?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惯性。按照牛

顿第一定律,在一个固定的参考系中,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一直保持

原来的运动状态。正常情况下,给摆一个适当的初始作用,他就会沿着一个固定

的方向运动。

如果把傅科摆放置在北极点上,结果会怎么样呢?由于惯性的作用,傅科摆

的摆锤的运动方向相对于某一固定参考系是不变的。可是由于惯性,当地球以及

用来吊起摆锤的架子转动时,摆球的运动情况也是会发生变化的。站在傅科摆附

近的观察者应该会发现摆的摆动平面在发生缓缓地转动。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

傅科摆的转动速度大约是钟表时针转动速度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小时傅科摆都

会顺时针转过15度。也就是说,在地球的两极,傅科摆的摆动平面大约24小时

转一圈。

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傅科摆放置在赤道上,由于摆锤的运动方向与地轴平行,

所以地球自转对傅科摆就没有了影响,观察者将观测不到傅科摆的相对地面的转

动。那么,如果把傅科摆移回傅科做实验的地方,那么可以将摆锤的运动分解为

沿地轴方向的和与地轴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分运动,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傅科

摆以某种角速度缓慢地旋转。

根据傅科摆旋转周期的计算公式,如果在北极观测到傅科摆的转动周期为t,

那么在任意纬度上,傅科摆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t/siny。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傅科摆在地球的不同地点旋转的速度是不同

的,这也说明了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线速度不同。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傅科摆在

某一位置的旋转速度,利用相应的公式,可以确定这一位置所处的纬度。

我想,傅科摆之所以被评为“最美的物理实验”之一是有其原因的。傅科摆

用简洁而又奇妙的方法证明了地球的自转,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方法。从中可以看

到傅科本人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篇五:傅科摆

傅科

傅科全名莱昂·傅科(j.foucault),法国人,物理学家,发明家,陀螺仪的发明者。

贡献

傅科的一生对物理学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尤其在力学、光傅科的一生对物理学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学、电学方面更为突出。他的研究工作偏重于仪器的制备、新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对物理量的精确测量。他的最出色的工作是光速的测定、“傅科摆”实验以及提出涡电流理论。1850年莱昂·傅科(j为了研究地球自转,首先发现高速转动中的转子(rotor),由于惯性作用它的旋转轴永远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腊字 gyro(旋转)和skopein(看)两字合为gyro scopei 一字来命名这种仪器,这种仪器就是陀螺仪

1850年,傅科采用旋转镜法,测量了光在空气和在水中的速度,差不多和菲佐在同一时期首创了在实验室测定光速的方法。1862年傅科改进了原有的实验装置,加装了一套推动圆周屏的轮系统,以便准确量度旋转镜的旋转速度,又使光经过几次反射,加长了光经过的路程,以便准确量度光经过此路程的时间。由此测得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289000千米每秒。后来,他把自己的工作写成题为《光速的实验测定:太阳的视差》的文章,于1862年发表在《法兰西科学院周报》第55卷上。傅科对光速的测量为光的波动理论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年他被授予荣誉骑士二级勋章,并被聘为经度局成员。 1850年傅科,为了研究地球自转,首先发现高速转动中的转子(rotor),由于惯性作用它的旋转轴永远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腊字 gyro(旋转)和skopein(看)两字合为gyro scopei 一字来命名这种仪表。

1851年,傅科进行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根据地球自转的理论,提出除地球赤道以外的其他地方,单摆的振动面会发生旋转的现象,并付诸实验。他选用直径为30厘米、重28千克的摆锤,摆长为67米,将它悬挂在巴黎万神殿圆屋顶的中央,使它可以在任何方向自由摆动。下面放有直径6米的沙盘和启动栓。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将保持不变;

如果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将发生转动。当人们亲眼看到摆每振动一次(周期为16.5秒),摆尖在沙盘边沿画出的路线移动约3毫米,每小时偏转11°20(即31小时47分回到原处)时,许多教徒目瞪口呆,有人甚至在久久凝视以后说:“确实觉得自己脚底下的地球在转动!”这一实验又曾移到巴黎天文台重做,结论相同。后又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发现摆的振动面的旋转周期随地点而异,其周期正比于单摆所处地点的纬度的正弦,在两极的旋转周期为24小时。振动面旋转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以上实验就是著名的傅科摆实验,它是地球自转的最好证明。由此,傅科被授予荣誉骑士五级勋章。傅科摆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指仅受引力和吊线张力作用而在惯性空间固定平面内运动的摆。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基本概述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实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放置的位置不同,摆动情况也不同。在北半球时,摆动平面逆时针转动;在南半球时,摆动平面顺时针转动,而且纬度越高,转动速度越快;在赤道上的摆几乎不转动。傅科摆摆动平面偏转的角度可用公式θ°=15tsinφ来求,单位是度。式中φ代表当地地理纬度,t为偏转所用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因为地球自转角速度1小时等于15°,所以,为了换算,公式中乘以15。

北京天文馆大厅里也有一个巨大的傅科摆,时时刻刻提醒人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着。

证明自转

三百多年以前伽利略接受罗马教廷的审判,当他被迫承认地心说的时候,有人记载说,伽利略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动啊!”伽利略是否说过这句话已经不可考,按理说后人杜撰的成分比较大。很难想象有人听见了伽利略低声说出的“异端”言论,并且把它记录了下来,更何况当时伽利略已经神志不太清醒。圣经说大地是不动的;而现在,即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知道地球存在自转和公转。那么,一个问题是,如何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比如自转呢?

历史实验

时间回溯到1851年的巴黎。在国葬院(法兰西共和国的先贤祠)的大厅里,让·傅科(jean foucault)正在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傅科在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朋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matlab——大学数学实验报告

济南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实验上机考试题 班 级 计科1201 学号 20121222044 姓 名 黄静 考试时间 2014年6 月 17日 授课教师 王新红 说明:每题分值20分。第5题,第6题, 第7题和第8题可以任选其一, 第9题和第10题可以任选其一。每个同学以自己的学号建立文件夹,把每个题的文件按规定的方式命名存入自己的文件夹。有多余时间和能力的同学可以多做。 1、自定义函数:x x x y tan ln sin cos ln -=,并求 ?)3 (=π y (将总程序保存为test01.m 文件) %%代码区: y=inline('log(cos(x))-sin(x)*log(tan(x))','x'); y(pi/3) %%answer ans = -1.1689 2、将一个屏幕分4幅,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在左与右下幅绘制出下列函数的图形。 (1)衰减振荡曲线: x e y x 5sin 5.0-= (2)三叶玫瑰线:θρ3sin a = (将总程序保存为test02.m 文件) %%代码区: x=linspace(0,2*pi,30); y=exp(-0.5*x).*sin(5*x); subplot(2,2,1),plot(x,y),title('衰减振荡曲线') hold on theta=linspace(0,2*pi); r=sin(3*theta); subplot(2,2,4); polar(theta,r); xlabel('三叶玫瑰线')

%%answer 02468 -1 -0.500.5 1衰减振荡曲线 三叶玫瑰线 3、作马鞍面:22 ,66,8823 x y z x y =--≤≤-≤≤ (将总程序保存为test03.m 文件) %%代码区: [x,y]=meshgrid(linspace(-6,6,70),linspace(-8,8,70)); z=x.^2/2-y.^2/3; mesh(x,y,z) surface(x,y,z)%让曲面光滑并填满 shading interp ;

莱博瑞实验科学小鸟进笼

一、活动名称:小鸟进笼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视觉暂留的现象。 (二)技能目标: 1、通过黏贴小鸟进笼的卡片,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2、通过转动小鸟进笼的木棍,锻炼幼儿双手配合的动作技能 3、培养幼儿能按序取材料,并愿意等待的秩序感 4、培养幼儿能自己收拾材料的独立性习惯 三、探索要点:解视觉暂留的现象。探索路径:准备一面小鼓,教师敲鼓,请幼儿感受鼓面的变化。重点:了解视觉暂留的现象。难点:了解直觉暂留的现象。兴趣点:自己操作、发现现象。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笼子卡片、小鸟卡片、木棍 (二)操作步骤 1、把橡皮筋套在纸杯上,用手指弹拉 2、将橡皮筋取下,用透明胶将卡纸橡皮筋,听听声音固定在杯口 3、再将橡皮筋套在纸杯上 4、用手指弹拉橡皮筋,再听听声音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一天莱博瑞科学王国里的三个小精灵去集市上玩了,它们发现一只小鸟特别可爱,所以想和它做朋友,但是养鸟人出了一个难题,说我这有些材料,你们要想办法让这只小鸟进到笼子里,如果你们想到办法,小鸟就会和你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2、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莱克,瑞欧和波波吗?(愿意)好,接下来我们就仔细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特殊之处。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让幼儿逐一认识材料:细木棍、卡片。提问小朋友怎样用细木棍、卡片让小鸟进到笼子里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我们一起来转动一下,看看谁的小鸟能放进笼子里。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聪明,小精灵们说谢谢你们,他们和小鸟成了很好的朋友。那你们也和咱们自己做的小鸟成为好朋友好不好。那你们知道小鸟为什么可以进到笼子里吗? 3、总结:由于人眼视觉暂留的作用,我们将分辨不出原有图案,所以看到后的是它们混合后的图案。就出现了小鸟进笼的现象。 (三)互动课堂 以下两张图片,转动起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提问: 想看到小鸟进笼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转动木棍) 小鸟旋转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视觉暂留) 把家里的雨伞贴上喜欢的图形,转一转,会有什么现象? 2、作品展评:看看谁的小鸟可以最快进到笼子里。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 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 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神奇的眼睛》

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神奇的眼睛》 一、活动名称:神奇的眼晴 二、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潜望镜内部结构,知道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原理。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神奇的眼睛的了解,使幼儿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发展探索精神。 2、通过神奇的眼睛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三、探索要点:了解反复反射的原理。探索路径:可以结合上节课“魔镜”的科学原理作为导入,先引导幼儿复习反射的原理,再带领幼儿探索什么事反复反射。 四、准备材料:平面镜、潜望镜展开图、胶带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前,老师要让你们才一个谜语,看看谁最爱动脑筋,猜的又快又对,好吗?教师说谜语,(一条钢铁鱼,模样真神奇。肚里藏神兵,专打坏豺狼)请幼儿猜一种武器。 2、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它像什么啊?(像一条大鲸鱼)它在什么地方运动呢?(大海里)原来它是潜水艇啊!看,还有一艘正在发射鱼雷的潜水艇呢。 3、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潜水艇是在什么地方工作的吗?(大海的水下)既然潜水艇是在大海的水下工作的,那么潜水艇里的人是怎样看到外面的呢?可以把潜水艇的盖子打开吗?(不能,因为一旦打开盖子,海水就会涌进潜水艇) 4、你们瞧,这位解放军叔叔在干什么啊?他在观察什么呢?他使用的这个工具叫什么名字啊?看,这两个小姐姐在干什么?她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啊?请幼儿发散回答。原来,它叫潜望镜,可以帮助潜水艇里的解放军叔叔发现海面上的敌人。 5、教师提问:潜望镜是怎样帮助潜艇里的人看到外面的呢?潜望镜里有什么呢?请幼儿发散回答。 6、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吧,姐姐的头上戴了一个美丽的发卡,姐姐想看到自己的发卡,应该怎样做呢?请幼儿发散回答。看,这是什么?(镜子)有多少呢?(两面)那么,这两面镜子是怎样摆放的呢?(一前一后)姐姐只要站在两面镜子中间,就可以看到头上的发卡了。

数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所谓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即通过分析电路,说明电路的逻辑。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电路的输入到输出,根据逻辑符号的功能逐级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好得到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然后利用卡诺图或公式化简法将得到的函数化简或变换,是逻辑关系简单明了。为了使电路的逻辑功能更加直观,有时还可以把逻辑函数式转化为真值表的形式。 2.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电路,陈伟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SSI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①逻辑抽象;分析时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 ②定义逻辑状态的含义:以二值逻辑0、1表示两种状态。 ③列出真值表 ④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根据选定器件进行转换。 ⑤画出逻辑电路的连接图。 ⑥实验仿真,结果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万用表1台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设计5421BCD 码转换为8421BCD 码(用双输入端与非门实现)。 四位自然二进制码 5421BCD码 B3 B2 B1 B0 D3 D2 D1 D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伪码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根据5421BCD 码与8421BCD 码真值表可得 2.设A 、B 、C 、D 代表四位二进制变量,函数X=8A-4B+2C+D ,试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判断当函数值介于4

实验六-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篇一: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一、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宝宝粘合剂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水的附着力。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幼儿对物品的触摸,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 2、通过幼儿对图形的拼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探索要点:为什么水可以把两个物体黏在一起;探索路径:教 师出示两组纸,一组干的,一组湿的,问哪一组可以黏在一起,为 什么?兴趣点:用水把两种物体黏在一起的过程,幼儿自己操作。 重点:了解水的附着力;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是害怕两种物体粘不 到一起。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泡沫底板、泡沫积木、器皿 五、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1、出示两组纸,一组干的,一组湿的。看看谁会黏在一起,问什么? 2、教师过渡语: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水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教师小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 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3、教师:那我们做一个实验看看水的附着力有多么的神奇。 (二)活动进行中 系。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活动一:看看水可不可以把泡沫粘到泡沫板上。 活动二:大家一起来比赛,老师说几个图形看看谁可以最快拼出来。 3、总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 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三)互动课堂 下面哪组纸能粘在一起?将相应的(方框)涂上颜色。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 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作品展评。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水粘贴在平面上。 4、上节课家庭实验室活动内容,与父母一起寻找哪些东西可以浮起来,哪些些东西会沉下去,将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 (五)总结延伸 1、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还有那些物品可以利用水的附着力粘贴在光滑的平面。 2、这些物品可以粘贴在哪里?(例如:墙上、玻璃上、桌子上)(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篇二:科学小实验教案--002】 1 2 【篇三:科学小实验教案--003】 1 2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1)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学号05A11210 姓名李贺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2 2 2 2 ⑴ Z 1 X y,x y X 及xOy平面; ⑵ z xy,x y 1 0 及z 0.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 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x x(u, V) y y(u,v),u [u min , max ],V [V min , V max ] 作参数方程z z(u,v)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命令

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 n,umax}. {v,vmi n,vmax}, 选项] ⑵ t2 = ParametricPlotJD [{u f 1 v}, [u^ ?0?§尸1}^ (v, 0F 1}, HxegLabel {"x" 11 y" J1 z" }. PlotPolnts t 5B, Dlspla^unction -> Identity」: t3 = ParametricPlotSD[{u f 0}* (u, -U.J5』1}^ {v z-0.5, 1} f AxesLabel {"x" 11y" 11 z" PlotPoints 50, Display1 unction — Identity]: Slinw[tl z t2, t3 f DisplayFunction -> SDlsplajfunction] 四、程序运行结果 ⑴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8

一、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圆筒飞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空气的流动性 (二)技能目标:1、通过对圆通飞机的组装,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2、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激发幼儿对生活科学的热爱。 三、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点:大纸环和小纸环哪个在前面,飞机飞得更远;探索路径:调换两个纸环子的位置,看看在哪种情况下,飞机飞得更远;兴趣点:幼儿对比哪种情况下飞机飞得更远;重点:了解空气的流动性;难点:纸环和机翼的粘贴。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圆筒飞机图片、吸管 五、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教师折一架纸飞机,将纸飞机飞舞在空中(调动气氛),瑞欧看到我们的飞机这 么好玩,它也想自己做一架飞机,于是瑞欧拿了一些宝贝来,它也想让小朋友跟 他一起来做飞机,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小朋友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先来探索一下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感知材料 教师出示吸管,请幼儿观察吸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吸管可以用来干些什 么?再出示圆通飞机图,请幼儿观察这两张纸条有什么不一样?都能用来干些什 么?(注:提示吸管的安全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将长短不同的纸条取下,用透明胶把纸条粘贴成大小不同的纸环,再用透明胶分 别把大小不同的纸环固定在吸管的两端。把飞机翅膀图片朝着大环方向,用透明 胶固定在吸管的中间。在贴大纸环的吸管部插入一个回形针,调整飞机的最佳效 果。 3、总结:纸飞机本身的重量会牵引它向下掉落,机翼则会抓住空气,让纸飞机 在空中漂浮,一上一下的两股力量,再加上投掷者帮助纸飞机向前滑行的动力, 飞机就能飞起来了。 (三)互动课堂 1、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可分组进行。 2、下面哪个交通工具可以飞上天?

重庆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七

开课学院、实验室:数统学院DS1421实验时间:2013年03月17日

由于matlab中小数只能是四位,所以我在编程的过程中将距离扩大了1000倍,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所求得的结果。 运行程序之后我们得到的结果为: 我们可以得到当金星与地球的距离(米)的对数值为9.9351799时,只一天恰好是25号。 8.编写的matlab程序如下: x=0:400:2800; y=0:400:2400; z=[1180 1320 1450 1420 1400 1300 700 900 1230 1390 1500 1500 1400 900 1100 1060 1270 1500 1200 1100 1350 1450 1200 1150 1370 1500 1200 1100 1550 1600 1550 1380 1460 1500 1550 1600 1550 1600 1600 1600 1450 1480 1500 1550 1510 1430 1300 1200 1430 1450 1470 1320 1280 1200 1080 940]; [xi,yi]=meshgrid(0:5:2800,0:5:2400); zi=interp2(x,y,z,xi,yi,'cubic'); mesh(xi,yi,zi); xlabel('x'),ylabel('y'),zlabel('高程'); title('某山区地貌图'); figure(2); contour(xi,yi,zi,30); 运行程序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山区的地貌图如下所示:

等高线图如下所示: 三、附录(程序等) 6. y=18:2:30;

莱博瑞实验科学我是小侦探

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我是小侦探》 一、活动名称:我是小侦探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指纹可以分为(涡纹和流纹)两种类型。 2、了解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 (二)技能目标:1、通过印指纹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成功感 2、通过对指纹的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三、探索要点:知道指纹可以分为(涡纹和流纹)两种类型,了解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探索路径:用硬纸壳制作一个大手,请幼儿逐一认识手指的名称。 四、准备材料:手指图、印泥、纸巾 五、本节难点:指导幼儿一一对应地将指纹按在图片空白处。 六、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莱克、啵啵和瑞欧想去研究所去参观,到了研究所办公室的门口,看到一个人把手指在按钮上一按,门就自动打开了,莱克、啵啵、瑞欧这时也过去按按钮,可是怎么按,门都不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有条件观察 用硬纸壳制作一个大手,请幼儿逐一认识手指的名称。 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手指,看看在你们的手指上面有什么?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教师小结:原来呀,那是一个指纹锁,我们每个人照的不一样,指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莱克打不开研究所的的门。 4、了解指纹的作用: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除此外,有了指纹我们拿东西才不会感觉滑。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分别说出材料的名称,作用,在什么地方见过如:印泥邮局盖戳时用到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根据以上图片操作) (1)印指纹: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用

实验六 一维数组实验报告

*** 软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 学院: ***教务处

⑷一维数组排序。 四、实验过程及内容:(运行结果请抓图到对应题目的下方) 1. 先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再上机检验。 2.程序填空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9个评委给某个参赛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该参赛选手的平均分。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3. 程序填空题。有数列1,1,2,4,7,13,24…,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4项起,每项是它的前三项之和。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将该数列的前30项存放在一维数组中,输出时每行输出5个数。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4. 程序改错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5. 程序改错题。某公司从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密,加密规则为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6. 小楚参加了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班,共30次课,由于路途较远,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来回的车费分别存储在数组a和b中,其中-1表示未去上课。 编程计算小楚参加培训班共打车花费多少钱?(要求保留1位小数,用循环实现) 输出结果的形式为: s=1234.5 a数组和b数组定义如下: double a[30]={31.0,32.0,30.3,32.8,30.5,30.6,31.0,32.8,-1,31.8,31.9,31.5,32.3,32.3,31.8,32.5 ,31.5,30.3,30.4,32.5,30.2,30.2,30.7,32.1,32.1,31.4,31.9,31.9,-1,30.5}; double b[30]={30.2,30.2,30.3,31.6,32.7,31.5,30.4,32.4,-1,31.0,31.8,32.1,31.6,31.4,32.4,32.1 , 32.5,32.3,32.5,31.4,31.2,30.3,32.3,30.7,31.3,30.2,31.1,30.5,-1,31.9}; 五、实验小结

关于大学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关于大学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数学,在整个人类生命进程中至关重要,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乃至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于是便诞生了数学实验。 学期最初,大学数学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做过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故然我们以为数学实验与它们一样,当我们在网上搜索有关数学实验的信息时,我们才知道,大学数学实验作为一门新兴的数学课程在近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数学实验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为载体,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当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屈静国老师的数学实验课堂时,我们才渐渐懂得,数学实验是一门有关计算机软件的课程,就像c语言一样,需要编辑运行程序,从而进行数学运算,它不需要自己来运算,就像计算器一样,只要我们自己记下重要程序语句,输入运行程序,便可得到运行结果,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算量,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捷,在大一时,我学过c语言,由于这样的基础,让我能够更快的学会并应用此软件。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要结课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mathematics的基础,微积分实验,线性代数实验,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实验,数值计算方法及实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也积累了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首先,我们要在平时上课牢记那些mathematics语言和公式,那些东西就想单词和公式一样,只需要背诵;然后,我们要看几遍书,并多看一下例题;最后,我们要多应用mathematics软件去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三步,我们就能很好的掌握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使用数学软件,数学实验建模,使我们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建立简单数学模型,然后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或多种方案,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我们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和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C语言实验六实验报告.do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递归问题基本思想 2.学会编写递归程序,理解递归何时结束。 3、清楚明白结束条件无法满足的递归程序将导致无穷递归的情况发生。 二实验题目 1.计算游戏人员的年龄 有5个人围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大了年纪,他说比第4个人大2岁:问第4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3个人大2岁;问第3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2个人大2岁;问第2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1个人大2岁。第1个人说自己10岁,问第5个人多大年纪。 (1)程序源代码: #include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void main () { unsigned int n =5; printf("The 5th person's age is %d\n",ComputeAge(n)); }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age; if (n==1) { age =10; } else { age =ComputeAge(n-1)+2; } return age; }

(2)运行结果 2.计算最大公约数 利用计算最大公约数的三条性质,用递归方法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性质1 如果x>y, 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y和y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y)(x>y) 性质2 如果y>x,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和y-x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x)(x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void main() { int x,y,z; printf("Please int x, y:"); scanf("%d, %d", &x, &y); z=MaxCommonFactor(x, y); printf("The max common factor = %d\n", z); }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 if (a<=0 ||b <=0) return -1;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if (a>b)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b, b); } else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 b-a);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任务 (一)建立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IS_student。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2.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IS_S1。CREATE VIEW IS_S1(Sno,Sname,Grade) AS SELECT,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IS'AND =AND ='1';

3.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IS_S2。CREATE VIEW IS_S2 AS SELECT Sno,Sname,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90 4.建立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BT_S。 CREATE VIEW BT_S(Sno,Sname,Sbirth) AS SELECT Sno,Sname,2004-Sage FROM Student

5.将学生的学号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S_G。CREATE VIEW S_G(Sno,Gavg) AS SELECT Sno,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6.将课程的课号及选修人数定义为一个视图C_XIU。CREATE VIEW C_XIU(Cno,Scount)

AS SELECT Cno,COUNT(*) FROM SC GROUP BY Cno (二)查询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SELECT Sno,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20 2.查询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 SELECT,Sname FROM IS_Student,SC WHERE=AND ='1'

关于大学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关于大学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数学,在整个人类生命进程中至关重要,从小学到中学,再到 大学,乃至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们越来越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于是便诞生了数学实验。 学期最初,大学数学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做过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故然我们以 为数学实验与它们一样,当我们在网上搜索有关数学实验的信息时, 我们才知道,大学数学实验作为一门新兴的数学课程在近十年来取得 了迅速的发展。数学实验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为载体,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当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屈静国老师的数学实验课堂时, 我们才渐渐懂得,数学实验是一门有关计算机软件的课程,就像c语言一样,需要编辑运行程序,从而进行数学运算,它不需要自己来运算,就像计算器一样,只要我们自己记下重要程序语句,输入运行程序,便可得到运行结果,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算量,给我们生活带来 许多便捷,在大一时,我学过c语言,由于这样的基础,让我能够更快的学会并应用此软件。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要结课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mathematics的基础,微积分实验,线性代数实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实验,数值计算方法及实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也积累了些自

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首先,我们要在平时上课牢记那些mathematics 语言和公式,那些东西就想单词和公式一样,只需要背诵;然后,我们要看几遍书,并多看一下例题;最后,我们要多应用mathematics 软件去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三步, 我们就能很好的掌握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使用数学软件,数学实验建模,使我们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建立简单数学模型,然后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或多种方案,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我们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和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关于大学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 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结果: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的形状都很规则。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 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等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2、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分组6上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1、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 2、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 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 实验步骤: 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 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实验步骤: 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C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

实验六多态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2.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operator++();Point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 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程序名:lab8_2.cpp。 4.思考题 1.如何将一个运算符重载为类的成员函数? 函数类型operator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2.如何将一个运算符重载为类的友元函数? friend函数类型operator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3.如何实现运行时刻的多态? 在基类的成员函数前加上virtual,就可以在它的派生类中声明相同名字和类型的成员函数,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