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语的小称研究_兼与相关方言比较_罗昕如

湘语的小称研究_兼与相关方言比较_罗昕如

湘语的小称研究_兼与相关方言比较_罗昕如
湘语的小称研究_兼与相关方言比较_罗昕如

收稿日期:2008-02-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湘语与赣语比较研究”(07A047)

作者简介:罗昕如(1955-),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斌(1973-),男,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师。

小称主要指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幼小、形体小,有时还附加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本文所说的小称主要限于名词,有时也涉及到量词。

汉语方言常见的表示小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重叠;儿尾或儿化;子尾(常见的写法有“子”、“仔”、“崽”等);小称变音。湘语表示小称的方式主要有下述类型:(1)后附词缀型

(“崽”缀及其变化形式);(2)前加准词缀型;(3)重叠型;(4)变调型。另有以上几种方式的叠加使用,独立为第(5)类混合型。下面分别讨论,兼与相关方言比较。

本文所调查或使用其材料的湘语点有:长沙、湘潭、益阳、衡阳、衡山(以上属湘语长益片);娄底、涟源、双峰、新化、新邵、邵阳、武冈、祁阳(以上属湘语娄邵片);溆浦(属湘语辰溆片)。

一、后附词缀型

湘语较多采用在名词后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小称,这些后缀主要有“崽”及其变化形式“崽崽”、“崽唧”、“崽子”;“唧”。

1.后附词缀

“崽”新化方言广泛运用词缀“崽[ts!21-45]”附加于名词后表小称,如:毛毛崽婴儿|妹唧崽小女孩|手崽小手|鸡崽小鸡儿|鱼崽小鱼|树崽小树|黄豆崽黄豆|刀崽小刀子|杯子崽小杯子|桌子崽小桌子|屋崽小房

|衣崽小儿衣服|鞋崽小儿鞋子|车子崽小车|溪坑崽小溪

(例见《新化方言研究》[1](

P226)

新化方言用“崽”表小称时同时伴有“小称变调”,即

“崽”由本词[21]变成小称调[45],因此也属于词缀与变调叠加使用的“混合型”。我们暂时还没有在湘语中发现词缀“崽”不变调用于表示小称的情况。

2.后附词缀

“崽崽”祁阳、邵阳、涟源、娄底等方言在名词后附加词缀“崽崽”表小称(娄底“崽崽”可说成“崽唧”)。如邵阳方言“崽崽[tsai42?tsai]”:伢伢崽崽小孩儿|牛崽崽牛犊儿|狗崽崽小狗|鸡崽崽小

鸡儿

|芋头崽崽小芋头|瓜崽崽小瓜|凳崽崽小凳子|脸盆崽崽小脸盆|脚盆

崽崽小脚盆|碗崽崽小碗。其中祁阳方言“崽崽[tsai53?tsai]”的构

词能力最强,凡有大小可言的人或事物名词均可后附“崽

崽”表小,而且“崽崽”还可前加于名词表小。

3.后附词缀

“崽唧”湘潭、益阳、衡阳、衡山、娄底、双峰等方言在名词后附加词缀“崽唧”表小称,新化方言动植物名词后也可附加词缀“崽唧”表小称。衡阳方言“崽唧[tsai33?t!i]”的构词能力最

强,下面分类举例(例见《衡阳方言研究》

[2](P23-25)

。该书记作

“崽几”)。

(1)构成表人名词:(唧)崽唧小男孩|妹(唧)崽唧小女孩|人崽唧小孩子|细阶崽唧小孩儿

(2)构成动物名词:牛崽唧牛犊儿|猪崽唧小猪|狗崽唧小狗|鸡崽唧小鸡儿|鸟崽唧小鸟儿|鱼崽唧小鱼儿

(3)构成植物名词:萝卜崽唧小萝卜|芋子崽唧小芋头|红薯崽唧小红薯|苹果崽唧小苹果|梨子崽唧小梨儿|茄子崽唧小茄子

(4)构成器具等名词:桌子崽唧小桌子|凳崽唧小凳子|箱子崽唧小箱子|桶子崽唧小桶子|盒子崽唧小盒子|杯子崽唧小杯子|碗崽唧小

湘语的小称研究

———兼与相关方言比较

罗昕如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湘语的小称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五种类型:后附词缀型、前加准词缀型、重叠型、变调型、混合型。与相关方言

比较,湘语表小称主要运用附缀型的词汇手段,少用音变型的语音手段;以后附“崽”缀及其变化形式“崽崽”、“崽唧”、“崽子”为主;前加准词缀“崽崽”、“儿儿”、“

”等现象独具特色。

关键词:湘语;小称;“崽”缀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8)04-0116-05

116

碗|镜子崽唧小镜子|衣崽唧小儿衣服|鞋崽唧小儿鞋子|帽子崽唧小儿帽子|

帕子崽唧

小手绢儿|屋崽唧小屋子|石头崽唧小石头

4.后附词缀“崽子”

长沙方言在表示人或动物的名词后附加词缀“崽子[tsai41?tsi]”表小称,娄底方言也有少数表人词语用“崽子”,如:野崽子|私崽子|寄崽子。下面是长沙方言的例子:伢崽子

男孩儿|妹崽子女孩儿

|孙崽子孙子|马崽子小马驹|牛崽子牛犊儿|鸡崽子小

鸡儿|芋头崽子小芋头

5.后附词缀“唧”

“唧”在很多湘语点广泛使用(长沙话不说“唧”),出现频率很高,用法多样,可单独用作词缀(本节讨论这一用法);

可构成复合词缀,如“崽唧”;可用作结构助词,如“把个眼公

小洞

铁紧唧堵倒”,等等。“唧”单独用作词缀,表示小称和昵称,如娄底方言“唧[?tsi]”(例见《娄底方言研究》[3](p234-235)):(1)构成表人名词,表示小称和昵称:伢唧男孩儿|妹唧女孩

儿|细人唧小孩儿|毛毛唧婴儿|细唧小宝宝。“伢唧”和“妹唧”还可加

在晚辈名字之后用作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如:华伢唧|明伢唧|娟妹唧|玲妹唧。“宝唧”也有同样的用法,如:青宝唧|强宝唧。

“唧”也可用于青少年人名后表示昵称,如:石生唧|小军唧|莲英唧|桂香唧。

(2)构成长辈亲属称谓,表示敬称:太唧曾祖父|伯唧伯母|婶

叔母|叔唧叔父|姨唧姨妈

(3)构成不定量词,表示少量:丝丝唧一丁点儿|些些唧一丁点

儿|滴介唧一点儿|滴滴唧一点儿|丁丁唧一丁点儿|眼眼唧一点点儿

6.“崽”(及其变化形式)与“唧”作为小称标志的确立

西汉扬雄《方言》中记载:“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4](P61)这段记载表明,“崽”同“子”,表示“儿子”的意思,早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期便流行于湘沅一带。至今湘语仍管“儿子”叫“崽”。“儿子”表示小辈,“崽”从而引申出“幼小”义,可加在指称幼小的人或动物的名词后表示“幼崽”的意思,这是“崽”表示小称的初始阶段,可称为“准小称阶段”。今天湘语中有些方言点的“崽”(及其变化形式)主要加在人或动物名词后面表示小称(如长沙话的“崽子”),仍处于小称的初始阶段。

准小称“崽”(及其变化形式)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扩展其与名词的搭配范围,由含幼小义的表人名词与动物名词扩展到植物名词(如“瓜崽/瓜崽崽”),由表生命的名词扩展到无生命的名词(如“碗崽/碗崽崽”),“崽”(及其变化形式)获得了泛指的表小称的功能。在“指小”的过程中,容易衍生出喜爱、亲昵的色彩,如“杯子崽

小杯子

”、“帽子崽崽

小儿帽子”、“帕子崽唧

小手绢儿

”。至此,“崽”(及其变化形式)不限

于指人或动物,也不限于“指小”,已明显地演变成典型的小称了。

“崽”在其表小称的发展过程中还伴随有变调进而形成

小称调、重叠、附加“子”(崽子)、“唧”(崽唧)等变化情况,变调与重叠详见下文的讨论。

“唧”表小示爱主要用于表人名词,与“崽”(及其变化形式)比较,“唧”口语化色彩更浓,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更突出。“唧”还有很多其他用法,它与“崽”的关系有待专文探讨。

7.与相关方言比较

汉语方言中常见的表小称的后缀有“儿”缀、“子”缀(常见的写法有“子”、“仔”、“崽”)、“囝缀”(常写作“仔”)。

“儿”缀表小多见于吴语[5](P136-137)、晋语[6]、部分官话方言和赣语[7]、粤语[8]的部分方言。“儿”缀自成音节,不同于儿化,儿化也常用来表小指爱,如北京话。

“子”缀表小多见于湘语、赣语、粤语。湘语记作“崽”(变化形式有“崽崽”、“崽子”、“崽唧”),“崽”缀是湘语小称的主要方式,在一些湘语点中“崽”缀词十分丰富。赣语南昌记作“崽子[tsai213?ts!]”[9],只用于人和动物表小,与长沙同;萍乡记作“崽仔[ts!?35tsi35-4]”[10],主要表禽畜之幼者,萍乡有的“仔”缀词也表小;黎川记作“崽儿”[tsεi44-53?i][7],强调小。粤语广州记作“仔[ts"i35]”[11],“仔”是表小称的名词后缀;东莞记作“仔[ts#i35]”[12],部分“仔”缀词含小义。“仔”为俗字,“仔”与“崽”音近,应同出一源即“崽”,而“崽”又是“子”的方言变体。

“囝”缀表小见于闽语。多从俗记作“仔”字,实应为“囝”(建瓯除外)。集韵韵九件切:“闽人呼儿曰囝”。表小称的“囝”缀由表“儿子”义的“囝”虚化而来。以下是几种闽方言词典对表小称的后缀与表“儿子”义一词的写法:

小称后缀儿子

福州[13]囝[kia$33]囝[kia$33]

厦门[14]仔[а53]囝[ki"53]

海口[15]仔[kia213]囝[kia213]

雷州[16]仔[kia31]囝[kia31]

建瓯[17]仔[tsiε21]囝[kyi$21]

福州、海口、雷州的小称后缀与“儿子”一词读音相同(小称后缀入词后语音有一些变化,如福州),厦门的小称后缀语音发生了变化。这些小称后缀都源于表儿子义的“囝”[18],因此福州记作同一字形“囝”,且处理成同一个词条。建瓯的小称后缀“仔”与表“儿子”义的“囝”读音完全不同,可能各有来源。上面的列举目的是想说明闽语中写作“仔”的小称后缀与粤语(湘语、赣语也有写作“仔”的情况)中写作“仔”的小称后缀来源不同。

“儿”缀、“子”(崽、仔)缀、“囝”缀虽读音与字形不同,词源不同,但它们的语义来源却相同,都源于“儿子”义,由表儿子义的实语素虚化、泛化而成表小称的后缀。

与有些方言的小称后缀比较,湘语的“崽”缀(及其变化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罗昕如,李斌:湘语的小称研究--兼与相关方言比较

117

2008年第4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在大多湘语点中,“崽”不独立作后缀,而是以重叠

形式或后加“唧”、“子”的方式出现,形成双音节的“崽崽”、

“崽唧”、“崽子”等复合式后缀。

(2)“崽”缀(及其变化形式)基本上没有成词、转类作

用,只单纯表小称义,没有扩大成不含小称义的一般名词

后缀。

二、前加准词缀型

有些湘语可在名词前加上“崽崽”、“儿儿”等表小称,这

些前加成分具有修饰性,语义指小,类似形容词,但它们只

用作前加成分(“崽崽”又可后附),不独立充当谓语,也不构

成“是……的”结构,因此将之暂定为“准前缀”。

1.前加准词缀“崽崽”

祁阳方言用“崽崽[tsai53?tsai]”表小称。与其他湘语不

同的是,祁阳方言“崽崽”既可后附于名词表小称,如“船崽

小船

”(可表述为“N崽崽”),也可前置于名词表小称,如“崽

崽船

小船

”(可表述为“崽崽N”)。“崽崽”后附或前置均表小

称,意义没有区别,只有在动物名词中有区别,“崽崽”前置

强调小,“崽崽”后附既表小,又有动物幼子之义,因此“下了

几只猪崽崽”不能说成“下了几只‘崽崽猪’。”“崽崽”可广泛

构成各类表小称的名词,下面只举“崽崽”前置的例子(即

“崽崽N”)。凡可说成“崽崽N”的词语,均可说成“N崽崽”。

(1)构成表人名词:崽崽妹子小女孩|崽崽子小男孩|崽崽毛

婴儿|崽崽外甥小外甥|崽崽外孙小外孙|崽崽侄女小侄女

(2)构成动物名词:崽崽牛牛犊儿|崽崽羊羊羔|崽崽猪小猪|崽

崽狗

小狗|崽崽鸡小鸡|崽崽鸟小鸟儿|崽崽仄螺小蛤蜊

(3)构成植物名词:崽崽黄豆|崽崽苹果小苹果|崽崽黄瓜小

黄瓜|崽崽萝卜小萝卜|崽崽树小树

(4)构成人体器官名词:崽崽眼珠|崽崽鼻子小鼻子|崽崽耳

小耳朵|崽崽脑壳小儿头|崽崽手小手|崽崽脚小儿脚|崽崽手指脑小手指

(5)构成器具名词:崽崽碗小碗|崽崽盆子小盆子|崽崽锅小锅

子|崽崽锄头小锄头|崽崽篮子小篮子|崽崽桌子小桌子|崽崽扫竿小扫把

(6)其他:崽崽帽子小儿帽子|崽崽衣小儿衣|崽崽鞋小儿鞋|崽崽

小车|崽崽屋小房子|崽崽石头古小石头|崽崽山小山|崽崽馒馒小馒头

2.前加准词缀“儿儿”

溆浦方言用“儿儿[!13!]”前置于词首表小称(例见《溆浦方言研究》[20](P219))。

(1)构成表人或动物名词:儿儿人小孩儿|儿儿官小官|儿儿

牛犊儿|儿儿猪小猪|儿儿狗小狗|儿儿鸡小鸡|儿儿鱼小鱼

(2)构成器具名词:儿儿碗小碗|儿儿刀小刀|儿儿锅子小锅子|

儿儿凳子

小凳子|儿儿桌子小桌子|儿儿箱子小箱子|儿儿笔小的笔|儿儿

书包

小书包|儿儿书小人书

(3)其他:儿儿萝卜小萝卜|儿儿饺子小饺子|儿儿字小字|儿儿

小路|儿儿风小风|儿儿雨小雨|儿儿岩砣小石头|儿儿病小病

3.前加准词缀“囡囡”

新邵(寸石)方言用“囡囡[l"55l"55]”前置于词首表小称。如:囡囡学生

小学生|囡囡牛小牛

|囡囡叶子小叶子|囡囡杯子小杯子|囡

囡凳子

小凳子|囡囡扫杆小扫把

|囡囡街小街|囡囡雨小雨|囡囡病小病[21]4.前加准词缀“□□[ma55ma55]”

邵阳方言多用“崽崽”后附于名词表小称,也可用“□□[ma55ma55]”前置于词首表小称。如(下面注音从略):□

□伢伢

小孩儿|

□□桌子小桌子|□□床小床|□□碗小碗|□□鼎罐小铁罐|

□□脸盆小脸盆|□□鞋子小儿鞋

5.前加准词缀“”

武冈方言用“[l!45]”前置于词首表小称。

(1)构成表人名词:子小男孩|妹子小女孩|老弟小弟弟|

小姨|满满小姑姑

|舅舅小舅舅

(2)构成动物名词:牛牛犊儿|狗小狗|猪小猪|鸡小鸡|

小鸭

。动物名词也可后附“崽崽”表小称,如:狗崽崽|鸡崽崽(3)构成器具名词:杯子小杯子|盆盆小盆子|锅子小锅子|

桶子

小桶子|刀子小刀子

|筛子小篮子|桌桌小桌子|凳子小凳子|

帕子

小手绢|鞋子小儿鞋

6.与相关方言比较

汉语方言中用前缀表小最突出的是山西方言的“圪”头,相关报告见沈明[6]、黄伯荣[22](p14)。湘方言用准前缀“崽崽”、“儿儿”、“囡囡”、“”等表小在整个汉语方言中算是很独特的。

三、重叠型

重叠是汉语表小称的一种重要手段,上文湘语表小称的前附成分或后附成分便运用到了重叠手段,如“崽崽”、“儿儿”、“囡囡”。运用重叠方式表小称在湘语中还有一些表现。

1.儿童语多用重叠式构词,如小儿称肉作“巴巴”,长沙音[pa55?pa],吃肉说“吃(肉)巴巴”,另有“鱼巴巴”、“鸡巴巴”。小儿称粪便作“”,长沙音[pa41?pa]。另有“尿尿”、

“鸡咯咯[koko]

鸡蛋

”、“牛哞哞

”等小儿用的重叠式词语。

婴幼儿通名中的重叠式词语如:毛毛

婴儿|伢伢婴幼儿婴幼儿与青少年的名字也常用重叠方式来表小示爱,如:军军|扬扬|伟伟|丽丽

2.有些用重叠方式构成的普通名词也有表小称的功

能,如新化方言:泡泡

小水泡|水水少量的水

|边边边儿|缝缝小缝隙|毛毛细碎的绒毛|须须根须

|筋筋筋儿|坑坑小沟|凼凼小水坑|钩钩小钩子|环环小环儿|把把把儿

|壳壳壳儿|心心心子|渣渣渣儿|籽籽颗粒物。[23]新化方言中,这些重叠式名词的后字都变成高调45(阴去),这是小称调(详见下文)。即这些名词采用了重叠与小称调两种方式共同表小称。

3.与相关方言比较

重叠表小多集中在西部的官话方言区、晋语,北部吴语也有这种现象。官话和晋语重叠表小现象很常见,有的方言

118

罗昕如,李斌:湘语的小称研究--兼与相关方言比较

单纯用重叠,如昆明、贵阳、太原、文水;有的方言用重叠加“儿”尾,如成都、西安;有的方言用重叠加“子”尾,如乌鲁木齐、银川、兰州;山西霍州用重叠加小称调表小[

6][22](P1-8)

。湘语中也有重叠表小现象,但远没有西部的官话与晋语那样多见,也不带“儿”尾或“子”尾,重叠后字多变成小称调。

四、变调型

1.在一些方言中,变调是小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湘

语的小称构成中,变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变调能独立表小称的方言不同,湘语的变调一般不能独立表小称,变调往往与附加、重叠一起共同表小称,因此这种变调还算不上典型的小称调。如新化方言表小称的后缀“崽[ts!21-45]”兼变调,由21

(上声)变成45(去声)(见前文或下文举例);湘语表小称的重叠式词语兼变调,后字往往变成高调45或55,如新化方言重叠式小称名词,后字无论是什么调类,一律变成去声45:尖?尖尖儿|环?环小环儿|水?水少量的水|把?把把儿|壳?

壳壳儿。

2.婴幼儿与青少年叠音名字本调为阳平的,后字一般变高调45或55:微?微|明?明|玲?玲|文?文|萍?萍|雷?雷|琪?琪|龙?

龙|

园?园|婷?婷|兰?

兰。这种变调在长益片湘语中十分普遍。叠音加上变调称呼小辈,显得特别响亮、

亲切。儿童语重叠式在有些方言中后字变高调,如:

益阳方言儿童语重叠式后字除上声变为11调外,阴平、阳平、去声、入声全变为高调(入声调)55:鸡?鸡|花?

花|瓶

?瓶|糖?糖|饭?饭|帽?帽|肉?肉|桌?桌[24](p40-41)。

(益阳方言成人语重叠变调规律同此)

衡山方言儿童语重叠式后字一律变高调(阴去)55:鸡

?鸡赤子阴|粑?粑屎、垃圾|鞋?鞋|糖?糖|手?手|酒?酒|饼?饼|滴?

滴机一点点[

25]

儿童语重叠后再变调,更能体现儿童语的童趣。

3.重叠式亲属称谓的后字在有些方言中变高调,如:

衡山方言部分重叠式亲属称谓的后字一律变高调(阴去)55:奶?奶|伯?伯|婶?婶|满?满叔叔|哥?哥|嫂?嫂|姐?

姐[25]

湘潭方言部分重叠式亲属称谓的后字也变高调(阴去)

55:伯?伯|满?满叔叔|叔?叔|舅?

舅[

26](p16)

高调可以起到突显的作用,在亲属称谓中突显亲昵的

感情色彩,仍属小称调的语义范围。

4.与相关方言比较

变调是吴语[

5](P140)

和粤语[

8]

中常用的、独立的小称手段。山西霍州方言也有独立的小称调[6]。赣语少数点也用高升调表小称、爱称、鄙称[

27](P150)

据曹志耘的研究,在南部吴语的许多方言里,都存在小称变调现象,既有纯粹的、独立的小称变调,又有跟儿缀、鼻尾或鼻化手段共存的小称变调,即混合型小称。不管是哪种小称,都有“分变式”与“合变式”两类,“分变式”的特点是本音发生小称变调时因单字调的不同而不同,“合变式”的特点是不管本音的单字调是什么调类,小称时都合读成一个

相同的小称调。分变式和合变式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合变式由分变式发展而来。合变的结果是统统归并为一个小称调,南部吴语的小称调多数读作高调(高平、高升、高降)[

5](P140)

与上述方言比较,湘语没有独立表示小称的小称变调,湘语的小称变调总是与“崽”缀、重叠并存;湘语也没有吴语那样丰富多样的小称变调形式,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湘语的小称变调类似吴语的合变式,一般读作高调(高平55、

高升45)。高调(高平或高升)是汉语方言小称调最受欢迎的调型,对此,曹志耘有过解释:高调的音值特征是清晰、响亮,这符合最有效地凸现小称标志的要求[

5](P158)

五、混合型

上文已经指出,湘语小称变调总是与“崽”缀、重叠同时出现,形成混合型小称现象,此外还有其他叠加使用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1.后缀+变调

新化方言的小称是最典型的“后缀+变调”的混合型小称。新化方言中“崽”的本调为上声21,用作小称后缀时,变成高升调45,调类为阴去,记作“崽[ts!21-45]”。“崽”表小称构

词能力很强,以下分类举例(例见《新化方言研究》

[1](

p226)

)。

(1)构成表人名词:吉唧崽小男孩|妹唧崽小女孩|人崽小孩|毛毛崽婴儿|孙崽孙子|老弟崽弟弟、小男孩|妹妹崽妹妹、小妹子|外甥崽小外甥

(2)构成动物名词:牛崽牛犊儿|狗崽小狗|鸡崽小鸡|鱼崽小鱼儿|虾米崽小虾|蚊崽蚊子|猴子崽小猴子|老鼠崽小老鼠

(3)构成植物名词:豆崽豆子|麦崽麦的子实|南瓜崽小南瓜|鹅梨崽小梨子|竹崽小根的竹子|笋崽小根的竹笋|树崽小树

(4)构成人体器官名词:眼珠崽眼珠儿|脑壳崽小儿头|手崽小

|脚崽小儿脚|屁股崽小儿屁股|肚子崽小儿肚子|痧密崽痱子

(5)构成器具名词:桌子崽小桌子|凳崽小凳子|柜子崽小柜子|鼎崽小饭锅|镬崽小菜锅|碗崽小碗|杯子崽小杯子|桶崽小桶|刀崽小刀|盆崽小盆子|钉崽钉子|灯崽煤油灯|袋公崽小口袋|车子崽小车

(6)构成服饰类名词:衣崽小儿衣|裤崽小儿裤子|帽子崽小儿帽子|

鞋崽小儿鞋|手巾崽手绢儿|扣子崽小扣子|细被崽小被子

(7)构成其他名词:毛雨崽毛毛雨|沙崽沙子|构崽小块冰|石古崽小石头|溪坑崽小溪|屋崽小房子

2.重叠+变调

(小称调)重叠式名词后字变高调,即小称调,这种现象上文已提及,如新化方言重叠式名词后字变高调(阴去)45,小辈叠音名字后字变高调,儿童语重叠式名词后字变高调,重叠式亲属名词后字变高调(例均见上文)。由重叠与变调共同表示小称,可以突显和强化小称词的表小指爱功能。

3.词缀+重叠

上文“后附词缀型”中的后缀“崽崽”与“前加准词缀型”中的准前缀“崽崽”、“儿儿”、“囡囡”等,词缀与重叠叠加在一起,形成“词缀+重叠”的混合型小称,例见上文。

119

2008年第4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StudyonDiminutiveofXiangDialects

LUOXin-ruLIBin

(CollegeofLiberalArt,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China)

Abstract:ThediminutiveiscommoninXiangdialects.Thereare5maintypes:suffix,asimilaraffixasaprefix,reduplication,tonechange,andmixture.Comparedwithotherdialects,themainmethodofthediminutiveinXiangDialectsis

theaffix,andthemethodoftonechangeisless.Themainwayissuffixofzai

(崽)anditsotherforms:zaizai“崽崽”,zaiji“崽唧”,zaizi“崽子”.Andthesimilaraffixasaprefixisveryspecial,forexample:zaizai

“崽崽”,erer“儿儿”,lai“”andsoon.

Keywords:Xiangdialects;diminutive;suffix-zai

(责任编校:李彬)

4.与相关方言比较

吴语与山西方言表小称的基本类型多,因而都存在多种混合型小称类型。吴语有儿缀型、鼻尾型、鼻化型、变调型等几种表小称的基本类型,有下述四种混合型小称类型:儿缀/变调;鼻尾/变调;鼻化/变调;其他混合型[

5](P136-146)

。山西

方言有重叠、前缀“圪”[k!"]、儿缀、小称音等几种表小称的基本类型,有下述九种混合型小称类型:重叠十儿化;前缀“圪”+词根语素+词根语素重叠;前缀“圪”+词根语素+儿化;前缀“圪”+词根语素+词根语素重叠+儿化;前缀“圪”+词根语素+小称调;儿化+重叠;儿化+小称调;重叠+小称调;小称韵+小称调+重叠[6]。粤语小称类型主要有“儿”尾与变音(变音包括变调与变韵),混合型小称表现为“儿”尾与变音并存[8]。

湘语也有混合型小称类型,其中

“后缀+变调”型对应吴语的“儿缀/变调”型,类型相同,只是具体的后缀不同,湘语是“崽”缀,吴语是“儿”缀,“重叠+变调(小称调)”型与山西方言的“重叠+小称调”相同,都是重叠后字用小称调,只是小称调的调值不同,湘语的小称调为高调45或55,山西方言(霍州)小称调调值为31和53。但总的说来,由于湘语表小称主要运用附缀型的词汇手段,少用音变型的语音手段,因此混合型小称类型不如吴语、山西方言丰富、发达。

参考文献:[1]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刘丽华.娄底方言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3.[5]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6]沈

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4):335-351.

[7]颜

森.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儿尾[J].方言,1989,(1):

60-64.

[8]

邵慧君.广东茂名粤语小称综论[J].方言,2005,(4):

337-341.

[9]熊正辉.南昌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10]魏钢强.萍乡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11]

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12]詹伯慧,陈晓锦.东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1997.

[13]冯爱珍.福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14]周长楫.厦门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15]

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16]张振兴,蔡叶青.雷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1998.

[17]李如龙,潘渭水.建瓯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1998.

[18]徐瑞蓉.闽方言“囝”的词义演变[J].语文研究,2004,

(2):54-58.

[19]冯爱珍.福清话名词性后缀“囝”[J].中国语文,1991,

(6):440-444.[20]

贺凯林.溆浦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21]周敏莉.新邵寸石方言“子”和“唧”的研究[D].湖南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2]

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6.

[23]毛建高.新化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02,增刊:210-211.

[24]徐

慧.益阳方言语法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5]彭泽润.论“词调模式化”[J].当代语言学,2006,(2):

97-119.

[26]曾毓美.湘潭方言语法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

社,2001.

[27]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2.

120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绪论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内容摘要: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内的泛化缺环现象、使用方法、交际策略及面临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关键词:汉语称谓语;泛化;缺环;使用方法;问题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恰当的称谓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使本人和对方感到尴尬,严重时会造成交际的失败。近年来,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大量的著作对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汉语称谓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说明不多,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阐述这种语言现象及问题。 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本文将论述二者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一、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汉语亲属称谓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样。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功能非常细致,可以用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长辈与晚辈、已婚与未婚、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甚至生存与死亡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汉语称谓语有逐渐泛化的趋势。在阐述称谓语泛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通的客观存在。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要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力图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还要减少某些模糊性。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消除这种模糊性,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而称谓语的泛化即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潘攀是这样对亲属称谓的泛化下定义的: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如小孩称年老长辈为“老爷爷”,即使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这与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符,即不真实但却符合汉文化人际交往时注重“情”的准则,对人热情关心和自谦尊人。称谓语的泛化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促进交际的目的。如“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大爷”、“大娘”,还有“解放军叔叔”、“大姐”、“大妈”等亲切的称呼。亲属称谓还可以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如“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甚至扩大到非人称的事物,如“老天爷”、“母校”、“母语”、“太阳公公”等等。

论文—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常州话

一篇优秀的论文[常州方言里的名词] 转自月月毕业论文,我的评语是:优秀,收集不容易~~看着肚皮啊笑痛了!经过作者同意,发上来给大家分享下!转载和使用要经过偶和月月的同意,版权费我们3~7开,偶7你3啊,价格面谈,量大优惠,联系专线:114查询至HUALONGXIANG——彩翼鲲鹏月月 摘要:方言里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词汇。本文以常州方言里的名词为例,并以普通话为参照,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关键词:常州方言;名词;构词;语法;语义 一、引言 常州北连长江、南临太湖,位于吴语区西北部,常州方言属于北部吴语太湖片[1]常州小片[2]。一方面,常州话与北方官话差别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因靠近官话区,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略带官话色彩,与北方官话、普通话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正因为如此,常州方言在江苏境内诸多吴方言中显得犹为独特。 方言突出的是地方特色,而这最鲜明地体现在日常的口语词汇中。本文所选取讨论的是常州方言里的名词,文章将在普通话的参照下,对它的构词形式、分类以及语法功能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总结探讨它的语义特点。 二、构词形式 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来看,常州方言名词的构词形式主要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包括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单纯词;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下面对它们的每一小类逐一描述。 (一)单纯词。包括单音节词、联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这些名词,常州方言和普通话基本相同、区别不大,因此本文就不作详细描述。例如: (垃圾)迷雾(雾)庭独(冬天房檐上挂的冰棱) (二)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王瑞敏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问题,顺便提及它与称谓语的关系,以期对称呼语有进一步的认识。关键词称呼称呼语语用功能称谓语 一、称呼语 (一)称呼语的研究历史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又叫称呼,指面称,包括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等指称方式。)起着指称功能及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为进一步的话语建构规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称呼语的运用应在民族文化的框架内,根据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不同的人际关系,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认知角色关系,遵循社会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行为规范。本文将以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为重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称呼语有更明确的认识。 称呼问题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美国语言学家布朗和福特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列举和分析了称呼选择中诸多可能的制约因素,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19世纪俄语、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之后又有学者就英、德、法、俄等西方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布朗(1988)认为,称呼的用法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及亲疏程度相呼应,即语用分析中的地位原则和亲疏原则。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地描述;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论及了我国解放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称呼形式以及产生的新的意义;进入8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祝畹瑾参照欧文?特里普的方法设计了一张汉语称呼系统流程图,并在图中增添了汉语中特有的制约称呼选择的因素。 (二)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 有人把称呼语叫做称谓语,但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称呼是动态的语言使用中的一种面称。《现代汉语词 典》也对称呼语作了解释: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显然这种面称是专指能够在口头上当面称呼人的独立的称代性词语。 称谓是静态语言系统中的称代性词语,是在言语交际中可以用来称呼人的一些称代性成分。《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这个术语作了这样的解释:“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社会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母亲”等。 称谓语不仅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谓和他称称谓,而是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被赋予了许多语用功能。首先它作为一种社会指示语,体现了讲话者之间一种相对应的社会关系;还可用作语码转换的手段来标志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作为礼貌策略来改变和谈话对象之间的社会距离。选择适当的称谓语可以帮助讲话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递给交际对象。 称谓与称呼的关系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称谓“父亲、母亲”在口语中就称呼为“爸爸、妈妈”,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称谓与称呼并不是相等的。同样的社会人际关系,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称呼,会受到诸多语境因素的制约。 (三)称呼语存在的文化土壤 称呼语对民族文化的依赖性很强,文化中亲疏、上下、敬谦等关系往往蕴含在称呼语的运用中,积淀成词语的社会规约意义。日常交往中的称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庭成员和亲属间的称呼,一是社会上人际间的称呼。称呼语是一个敏感的开放的语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大多带有丰富的感情及时代色彩,对认识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就单个称呼语来说,形式与内容,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相对单纯的或者说是静态的;但在语境中,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所指是不定的。在这个层面上,称呼有了变异运用的灵活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新论》中说过:“语言又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文化,这表现为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 它本身就是一个人类

周口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周口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周口方言儿化初探 摘要:周口方言和普通话一样都存在着儿化现象。本文采用归纳、对比和调查的方法,从常用儿话词语、儿化的特点、作用三个方面对周口方言的儿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描写和分析。周口方言儿化词语的作用和普通话类似,但在常用儿化词语、儿化的特点上却有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周口方言儿化特点作用 周口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一种次方言,周口方言和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在周口方言里哪些词语可以儿化?周口方言里的儿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以周口市川汇区为调查点,从其儿化词语、儿化的特点和作用这三方面对周口方言的儿化现象做一个初步的描写和分析。 一、周口方言儿化词语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把周口方言中可以儿化的词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地名可以儿化 八里湾儿、三里庄儿、吴集儿、槐寺儿、刘庄店儿等。 (二)部分人名、动物名、植物名可以儿化 小孩名:蛋儿蛋儿、壮儿壮儿、胖儿胖儿、胖墩儿、妮儿妮儿、妞儿妞儿等。

大人名:王三儿、爱莲儿、安民儿、李芬儿、王艳儿等。 动物名:蛐儿蛐儿、虫蚁儿(鸟)、小牛雀儿(麻雀)、明明虫儿(萤火虫)等。 植物名:豆儿豆儿、落生儿(花生)等。 (三)一些称谓、称呼词语可以儿化 称谓:大大儿(大娘)、婶儿(叔母)、妗儿妗儿(舅母)、孙女儿、侄儿、侄女儿、外甥儿、外甥女儿、老岳儿(岳父)、一条杠儿(连襟)等。 称呼:小孩儿、光肚儿孩儿(裸体小孩)、头生儿(指老大)、暮生儿(遗腹子)、老\小两口儿、老头儿(指老年男性)、老婆儿(指老年妇女)、伴儿、老胖儿、阴阳先儿、老师儿(师傅)、八成儿(傻子)、小低个儿、小眼儿眯、官儿、演员儿、名人儿、败家子儿、光棍儿条子、外\内八脚儿等。 (四)表示人体和人体部位的某些词语可以儿化 个儿(身高)、后脑勺儿、额勒盖儿(额头)、头发辫儿、小仁儿(瞳仁)、黑眼珠儿、肿眼泡儿、双眼皮儿、薄嘴唇儿、包包儿(乳房)、胳肢窝儿、嗓门儿、小鸡儿\小鸡儿鸡儿(特指小男孩生殖器)、不拉盖儿(膝盖)、汗毛眼儿等。 (五)一些时间、地点、方位词可以儿化 时间词:三十儿(除夕)、破儿五(正月初五)、清明儿、十来一儿(农历十月初一)、今个儿\今儿(今天)、夜个儿\夜儿(昨天)、前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区的方言,本质是属于胶辽官话中的一种,其形成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源于来自于山东移民影响的胶东官话,另外一个方面是又得到了普通话、东北话等等多种的影响。具体而言,大连市方言中含带着胶东官话方言的基因,同时又处于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发展,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大连方言;普通话;研究;语音比较 大连地区,其所在地区的方言主要是由于经过了方言区的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于大连地区的语言来说,几乎是很难进行有效的区分与分类。同标准普通话而言,大连方言在语音方面与语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本文中主要是探讨了大连地区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分析两者之间在语音系统的不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希望本文的完成能够对于大连地区有效的推广普通话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大连方言概况 (一)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旧名滨城,是辽宁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大连是在辽东半岛中辽宁省的南部位置,背部坐拥中国东北地区,处于黄渤海岸区域,同时其余山东半岛是隔海相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连市是国内非常有名的经济、贸易、工业发展等等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其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连方言 大连方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方言,主要是由角度的方言, 具体来说,大连方言的集中区域位于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地区。从历史上来说,在清朝的时候,大连就是一个由很多的少数民族所组成的第一个地方,在当前的大连,民众是大多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清朝初期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战事频繁,加上多年的自然灾害不断,山东移民开始逐渐的迁至大连地区,山东的胶东话传入大连。 (三)普通话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 1个字 抠、嘎、黑、皮、骚、帮、胖、民、上、整、揍、弄、歪、瞒、脍、二、呛、银、贱(便宜)拽(拉) 2个字 嗯呐(行、可以)、咋地(怎么的)、噶哈(há)(干什么)、棉脑(棉袄)、栽子(种子)叫驴(公驴)、明个(明天)、鼓捣(弄)、噶拗、杠唧(叫真)、吗玲(蜻蜓)、夜个(之前)、撂下(放下)邀么(估计),幺幺(称重量)电炮(用拳击打,通常指脸)划拉(聚拢) 鼓求(弄)、噶咕(特殊)、犟咕(叫真)、嘘呼(吹牛)、倒嚼(反刍)、开壶(开张)、昨个(昨天)、出溜(溜达)、打鸣(鸡叫)、白呼(吹牛)、下奶(催奶)、 夜个、昨个(昨天)前个(前天)、锃亮(非常亮)、唠嗑(聊天)、忽悠(蒙骗)、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连襟)、一码(全是)、八瞎(撒谎)、悬乎(夸张)茅楼(厕所) 骚性(好色)、羽牛(母牛)、妯们(妯娌)、横是(可能是)、圈拢(拉拢)、邪呼(严重夸张)、操蛋(很差劲)、溜需(奉承)、唬弄(欺骗)、叫叫(用柳树皮做的管笛) 血呼(夸张)、牛子(阴茎)、懒子(阴囊)、埋汰(脏)、老盯(经常)、欠儿蹬(多事)、咋整(怎么办)、打栏()、养汉(女偷情)、当腰(中间)、夹生(半生不熟)、晃常(有时)

咋地(怎样)、反群、连裆(狗性交)、守铺、喀拉(不好)、盯吧(总是.一直)、坐地(马上、当时)、白扯(白费)、鸡尖(鸡屁股)、鸡吧(阴茎)、噶答(水痘)、人家(别人、自己) 瘪子(稻谷里面没有粮食)、立马(马上)、隔叽(挠身体上的敏感部位让你发笑)、扯蛋(瞎说、干闲事)、开腚(擦屁股)、走道(走路)、糨子(浆糊)、自个儿(自己)、约么(估计)、磨叽(絮叨) 拉巴(提拔,帮助)、拉疤(粗糙)、伐送(出殡)、黄了(没成,泡汤了)、破闷(猜谜)、霸道(厉害)、拔干(大便干燥)、汆稀(拉稀)、寻思(想)、反蹬(反胃) 上货(进货)、上该(上街)、得瑟(折腾)、刺挠(痒痒)、诡道(诡计多端)、渍扭(不利索)、叨登(倒卖、连续动作)、带劲(有型)、够戗(没把握)、旮旯(偏僻狭窄)、嚼兴(敏感)、洋火(火柴)、瞎虻(牛虻)、捋管(手淫)、糗了(发霉)、稀罕(喜欢)、顺甜(味道甜)、老脍(女老伴)、当街(大街)、尿兴(厉害,特殊)、撩骚(挑衅)嚎唠(叫唤)、梏咚(蔫吧坏)、蔫吧(没精神.内向) 哧、遢拉(拖鞋,趿拉着脚)、噶气、皱吧(不平整)、挂掌(给牲畜上铁 掌)、出蓼、坷趁(难看)、吧唧(形容嘴张合的声音)、咋唬(吵嚷)、麻爪(吓呆了)、拨拉(拨动)、撒嘛(东张西望)、白瞎(浪费)齁咸(特别咸)候候了(吃咸了) 3个字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 摘要:本文从称呼语的概念和作用入手,结合中西方称呼语误用的具体实例,进一步从三方面引出中西方称呼语差异的一般规律,进而深入分析了这种差异背后所反应的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西方称呼语文化语用差异的意义与必要性。 关键词:中西称呼语;差异;文化因素;意义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彼此间当面招呼对方时使用的名称。称呼语的正确使用不但能够保持、加强、甚至建立各种人际关系,还能够帮助避免误解和语用失误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对于中西方称呼语的对比研究具有实际的意义和重要性。根据人的社交群体的亲属关系,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1.亲属之间,包括直系、近亲及远亲 2.朋友、同学、同事、师生、上下级等关系密切及关系一般的熟人 3.非熟人的其它社会关系来阐述中西方称呼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二、中西方称呼语语用失误实例 有这样的一个情景:英语教师走上讲台,然后对着全班同学说“Class begins.”,这个时候班长就说“Stand up.”,接着同学们起立并且异口同声地说“Good morning, teacher.”,这时候老师会说“Good morning, students.”,最后班长说“Sit down, please.”。这样的情景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而且好像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teacher 和student 在英语中是根本不能用作称呼语的。 另外几个例子:一位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当他对房东老太太称呼“Grandma”时,被对方明确回绝,她宁愿留学生直呼其名,而不愿领受“奶奶”的尊称。因为在英美文化中,即便真是耄耋老人,只要他头脑清醒,也不愿听陌生人喊他“老爷爷”或“老奶奶”。与此相反,在操英语的本族人之间,老者有时会称呼年轻人为“son”以表示亲切,而并没有侮辱他人的意思。可是在汉语里,称别人为“儿子”是不可容忍的。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因被校园清洁工称为“Pet宠物”而十分恼怒。

关于徽州方言的研究与探讨(中文论文)

关于徽州方言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徽州方言,是徽州人云游四海的一块抹不掉、洗不净的“胎记”,也 是体现徽州人精神性格的商品标识。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陌生的语言成因及特点,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求寻找到准确的答案,试图寻找其演变规律。但 这种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方言,总是让人难以捉摸,让人难以亲近。到过徽州的人,首先会被这“怪异”的方言古语所懵懂。这个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语言世界,撩给人们一个个不解之谜,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奇诧异。本文在此,对徽州 方言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徽州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并提出了徽州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徽州方言;研究;探讨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Huizhou dialect Abstract:The Huizhou dialect, is the Huizhou person wanders great-hearted one not to be able to erase, not to be able to clean “the birthmark”, is also manifests the Huizhou wor ldly person divine nature standard commodity marking. How many years, the people to this strange language orig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have conducted the mas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seeks in order to the accurate answer, catches the evolution rul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Huizhou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impact which and the change the social structure brings. But this kind still the vital dialect, always lets the human as deep as a well until now, lets the human be intimate with difficulty. Has been to Huizhou's person, first can by this “strange” dialect archaism ignorant. This seems to have met before, also thought that the strange language world, pulls up for the people each one relentless riddle, also has brought more surprised surprise to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here,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Huizhou dialect, is helpful in knew objectively the Huizhou dialect the existence condition and future certain trends, and proposed Huizhou dialect protection certain measures. Key Words: Huizhou dialect;Research;Discussion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

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江苏常州方言经典常州话词语,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经典常州话 说客-----------拖媒子 厉害-----------杀板 聊天-----------夏比精 牛B-----------老卵、大管管、管比 好-----------展刚 敲竹杠-----------鸣绅士 时髦话------------切口 没话找话说------------搭说话 *人-----------比人 老女人-----------老哈、蟹壳黄 年轻女人-----------塞心、小子妹、子子头 花钱采购(娱乐)-------洋开销 蹦迪-------------摇头、嗨 吃饭-------------汉一顿、食葬 睡觉-------------躺死、捆高

说话不中听----------洋条幅,条幅 傻头傻脑-----------昂的路 傻货-------------昂三货 运气非常好----------扎嘘挟撒卵 有钱的傻子----------洋金帮、洋铅皮、葱头 土里土气-----------农民、农村户口、龙海生赌博乡镇企业家----------龙老板、龙厂长 出卖色相的女人--------跳鸡 吸毒者-----------切死老 帅小伙-----------出美生 打手-----------开边生 赌徒-----------罗吧生 打架用的武器-----------古桑 枪----------------喷筒子 鬼头鬼脑---------十骨千千 刁钻-----------桥三列四 嘴不饶人-----------老比老调 结婚复宴-----------出款 奔丧-----------出棺材 沙哈-------夹板,中张头 活动,内容-----------门子 寻找不特定人、物---------扳亮头,物色

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

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 作者:孙芳琴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贵州,贵阳,550001 刊名: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10(1) 被引用次数:17次 参考文献(11条)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 1995 2.陈俊森;樊葳葳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2000 3.索振羽语用学教程 2000 4.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 1996 5.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1998 6.顾久;杨润华;周复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本 2000 7.刘恭懋古代礼貌语言 2001 8.顾久;顾劳中国文化教程 1995 9.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1999 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 2000 11.孙芳琴;徐培成英语语言文化教育论丛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王宗华.梁星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2010,24(4) 2.祁伟.Qi wei从社交称谓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李星.LI Xing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 4.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2009(18) 引证文献(18条) 1.王宗华.梁星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10(4) 2.试论英汉称谓禁忌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09(18) 3.李星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3) 4.董宇不同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1(4) 5.赵玲洁称谓:社会文化心理的镜象——英汉称谓系统的对比[期刊论文]-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6.邓建群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文化比较[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9(1) 7.张沙林.胡浩明汉语言语交际中称谓语缺环现象小议[期刊论文]-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4) 8.田艳萍汉语、英语、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期刊论文]-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9(3) 9.金茹花.吉哲民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思维差异[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 2008(10) 10.李娟浅析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期刊论文]-华章 2008(19) 11.蔡永贵汉语中谦称的语用翻译——以《水浒传》两个英译本为例[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8) 12.刘卫华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方言 小论文

南陵方言语法概要 班级:09中文汉语言文学非师(1)班姓名:钱丽学号:0901421055 摘要:由于南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受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比较特殊。本文简单介绍了南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南陵的方言区划分和南陵方言语法方面有别于普通话的地方。其中重点阐述了一下“把”字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语法南陵方言普通话“把” 一.南陵方言的地域性 1.地理位置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南陵隶属于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县、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县、芜湖县。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2.方言区划分 在粗线条上,处在长江以南的南陵,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其方言被划分到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区,在江淮次方言区又被划分到皖南宣州吴语片。 南陵方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语法现象。 二.方言语法上的主要特点 1.物名多“子”缀 方言普通话 蚂蚁子蚂蚁 蜜蜂子蜜蜂 沫沫子泡沫 …… 2.动词和形容词后的“咯”[k ]

(1)相当普通话的“了”。 方言普通话 我看咯三遍。我看了三遍。 我忘失咯。我忘记了。 卖咯旧的买新的。卖了旧的买新的。 (2)还有“咯”[k ]相当普通话的“着”。 方言普通话 灯还亮咯。灯还亮着。 小伢听咯听咯困着咯。小孩听着听着睡着了。 港咯港咯就哭起来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3.形容词的生动式和加强式。 (1)XAA 式可以增加词的形象性; 粗壮壮(的)亮堂堂(的)粗梗梗(的) (2)X不啦唧式既可以增强词的生动性,又可以表达出厌恶的感情色彩; 瘦不啦唧(的) 扁不啦唧(的) 破不啦唧(的) 淡不啦唧(的)…. 4.AX 式和AXAX 式都是词义的加强式 X(正常式) AX(很强式) AXAX(特强式) 圆滚圆滚圆滚圆 干焦干焦干焦干 潮叽潮叽潮叽潮 烫滚烫滚烫滚烫 5.“X 煞”式也是加强词义的,相当普通话的程度补语(X得很),对谓词的状况加以强调。如干煞、累煞、痛煞、痒煞、忙煞、丑煞、哧赤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