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一)

尚志红军学校导学案

学科:语文 课题:我有一个梦醒 教师姓名:李吉敏 课型:导读 授课班级:八年一二班 授课时间:2016.6.20 序号:(1)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新 授 :。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教 具:多媒体 预习检测:

马丁&8226;路德&8226;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8226;路德&8226;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8226;路德&8226;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新授:

1、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8226;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8226;路德&8226;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8226;路德&8226;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8226;路德&8226;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8226;路德&8226;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2、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答以下四个小题: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分三部分)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小组名称: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能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能分析简单的实际现象。 【学习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学习难点】:纠正已有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没有力物体能否运动。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活动一:动手试试,桌面上静止的课本,需要用力推才会动;推动的课本不推便停下来。 感觉是:没有力,物体____(能或不能)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活动二:用手推一下桌面上的小车,放手后观察小车自己也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感觉是:没有力,物体____(不能或还能)运动。——伽利略的观点。 两种对立的观点,你赞同谁?说明理由。 活动三:再次推动桌上的小车,观察离开手后自己向前运动的小车,最终为什么会停下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踢出去的足球,脚不在施力,球还在向前滚,是在草地上滚得远还是水泥地上滚得远?为什么?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利用桌面上已有器材——(带斜面的木板、纸张、棉布、小车)结合教材实验探究及以下问题设计实验。 问题(1)怎样改变摩擦阻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控制小车开始的运动速度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2)、学习课文叙述故事的技巧。(3)、继续加强语言积累,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2.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2)、理解孟子对名誉和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誉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错误名利观。 3.能力培养目标:(1)、学会运用寓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学习利用上下章节研究《孟子》的技能。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上下章节研究《孟子》的技能。 教学难点: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改写法。 课文的叙述毕竟是太浓缩、太精练,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尤其是从情感深处去理解,就有必要把齐人的性格通过外貌、神态、心理等多方面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情节的扩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2、剧本演出法。 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把课文改写为剧本,就需要编剧、导演、化妆等一大批工作人员,这是学习生活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课文艺术化的必要尝试。有兴趣、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一试。 3、读后感写作法。 这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寄寓,有许多话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这正好给我们学习时理解分析留下了广阔的天地。如何正确对待名誉和地位,现实社会中人的一些丑恶的表现,都值得学习时去作点分析。 4、语言积累法。 注意根据语境推断实词的词义。第一,借助上下文意义判定多义词的语境义;第二,注意参照词的语法地位判定多义词的语境意义;第三,要善于利用骈偶句、排比名句等对应句式提供的位置关系去推断词的相同或相反相对的意义。 还要注意推断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这主要是看所要辨析的词和它前后的词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 另外,要多做比较,抓住特征学好文言句式。把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进行比较,容易理解什么叫“特殊句式”;把握文言句式的某些明显标志或者某种规律,力争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本质;把一些句子放到一定的语段中进行理解,容易掌握像省略句这样的一些句子,这也是文言句式的学习不能忽视整体阅读的具体含义。 ●二、重点难点化解 1、课文大意 化解:本文诙谐幽默,耐人寻味,是《孟子》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课文前三段是叙述,最后一段是评论。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简单地交待了背景,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炫耀,引起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妻妾的羞惭悔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最后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一、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导学] 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范例精析] 例1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乒乓球惯性较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小,受到的外力越小,惯性越大 解析:物体的惯性仅由其质量决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它是否受力及运动情况均无关.此题正确答案为C.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的缘故. 拓展:①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 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力,使他随与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使他与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有由于时间很短,不明显而已 D.从人跳起后仍落到回车上原处,这是由于人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本题提示:人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原因是人有惯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 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 (pái huái) 斑斓.(lán)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合作探究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问题。 3.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自主学习】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 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牛顿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当合外力为零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特殊情形,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的运动状态,故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替代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和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而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或状态的性质,力是物

《齐人有一妻一妾》课堂练习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1,其良人出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3。其妻问所与饮食者4,则尽富贵也5。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6,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7,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8。” 蚤起9,施从良人之所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11。卒之东郭墦间12,之祭者乞其余13;不足,又顾而之他14。此其为餍足之道也15。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16,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17,而相泣于中庭18,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19,骄其妻妾20。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21。 词句注释 1.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餍:满足、饱食。反:通“返”。 4.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5.富贵:指富贵的人。 6.其:指良人。 7.未尝:不曾。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8.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 9.蚤:通“早”。 10.施(yí):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11.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 12.卒之东郭墦(fán)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墦间,坟墓间。 13.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14.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15.道:方法。 16.终身:终身依靠 17.讪(shàn):讥讽。 18.中庭:庭院中。 19.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 20.骄:骄傲。 21.几希:几乎没有。希,通“稀”。[1] 一、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人教部编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美丽如画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知道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4.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惯性现象. 课前预习: 1. 速度是_______量。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或者_____________发变 化,或者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变化,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果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状态或静止状态,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2.亚里士多德把地上的运动分成两类:一类是无须外力帮助的天然运动;另一类是受 迫运动,这类运动必须_______________才能维持.他的观点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的. 3.伽利略为了说明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_________实验.并由此推测,如果右侧斜面变成水平,并且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________________.从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状态,直到____________为止. 5.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作用,是物体获得____________的原因,而物体获得的速度并不与力直接相关. 6.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__________.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__________定律.____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7.(多选)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有( ) A .匀速飘落的羽毛 B .匀速拐弯的自行车 C .匀加速启动的火车 D .绕地球匀速运行的航天飞机 8.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6 ,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 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A .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 B .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 C .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16 D .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9.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一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 回原处,这是因为( ) A .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 .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短, 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 .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和译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齐国人有一个妻子一个妾居家过日子她们的丈夫出门就一定饱食酒肉以后 (连词,表承接)(助词,在后置定语的标志)(连词,表承接)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 回家他的妻子问和吃饭的人都是富贵的人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 (通“返”)(助词,…的)(连词,表承接)(助词,表判断语气)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 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出门就会一定饱食酒肉以后回来问他和吃饭的人都是富贵的人可是不曾有显赫(连词,表承接)(通“返”)(助词,表判断语气)(连词,表转折) 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 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的人到来我将暗中察看丈夫…的地方去 (jiàn)(主谓短语间助词)(助词,表陈述语气) 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 早上起来逶迤斜行跟踪丈夫…的地方去走遍都城内没有和站下来谈话的人最后(通“早”)(通“迤”)(助词)(动词)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到东门城坟墓中间来到祭祀的人乞讨他们的剩余不够又看到其它这他的(动词)(动词)(动词) 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是他为餍足之道也。

初中物理8.1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NO1: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 难点)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 学想象能力. 3.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点、 难点) 4.运用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重点、难点) 【预习生成】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4页并看图12.5-1。 ①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 ②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所发生现象的观察。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 个? (2)“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这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问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 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新知探究】 (1)阅读课文第45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着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课文梳理】 5.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四方街——城外果园和田地——金少江——大海)。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跃入江流 【课堂探究】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1)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的人文景观、看古城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一)学案 苏科版

第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验现象. 教材导读: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猜一猜 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只受阻力作用,当受到的阻力越小时,那么物体运动的路程可能会越________(长/短). 2.器材 请你观察如教材中图9-4所示的实验装置,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做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如教材中图9--4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按教材P66的实验步骤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将他们的实验情况填入下表. 说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除与水平面对它的阻力f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v0的大小有关.因此,在实验时应控制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的v0大小相同.具体控制方法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来. 4.分析与推理 通过上述实验情况分析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牛顿第一定律 1.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6的相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 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关于定律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①“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③“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④“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请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本节教材导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完成下列填空. 小明和小华的观点是________ (正确/错误)的,这是因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__(需要/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________的作用. 例题精讲: 例l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正向更远的太空飞去.如果此时探测器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刻停止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提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是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本题中的探测器原来是运动的,因此它将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同学们不要受习惯思维影响. 例2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如下表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以下说法中的 ( )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提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说“小车受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是错误的.事实上,小车在水平面上继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3-5个象棋子塑料尺纸条硬币纸杯硬纸板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二、惯性 活动3: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 识惯性 1.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2.观看老师演示图1和图2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1的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如何打击硬纸板 (2)在图2中,当小车碰到木块时,小车和车上的木块的 说明 从身边的简单现 象开始,让学 生大胆假设和 分析 在演示的同时注 意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各部分运动 状态的变化

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 填一填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或的性质。 2.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活动4: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进一步认识惯性 1.利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5:观察下面的图片,增强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并回答问题1.观察图3中的两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高中物理 6.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6 鲁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6.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6 鲁科版必修1 [课前预习] 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注意: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建立在________基础之上,经过 ________,抓住________,忽略__________,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问题: (1)“迫使”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又叫_______定律。 问题: (1)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__________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_,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3)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___________,为什么? 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______________,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D.要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C ) ①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②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③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届教科版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学案: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有答案)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纲要导引 二、基础导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自学教材“理想实验的魅力”部分)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运动。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1)理想实验过程 ①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 ③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④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2)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自学教材“牛顿第一定律”部分)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惯性。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不同质量的物体,惯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不同,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的质量(mass)。 2.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三、思考判断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时惯性也大。() (5)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的改变。() 思考与讨论 从牛顿第一定律得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也可以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即都具有惯性。那么,怎样描述惯性的大小呢? 问题解答: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能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如小轿车比大货车启动时更容易提速;工厂的车床等一些机械,它们的质量很大,目的是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又如战斗机在投入战斗前,为了提高其灵活性而抛掉副油箱。所以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四、启迪思维,突破重点 主题一:理想斜面实验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丽江之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丽江之美。 2、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觉独特的特点。 【课前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砚()蘸()矗立()()翡翠()()硕大()()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一个银匠,正在cā shì()一只硕大的银盘。 (3)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 téng()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4)我看见了潭边的tíng tái lóu gé(),看见了花和树。 (5)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啊。 3、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2000年,年仅41岁的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评委认为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著名军旅作家柳建伟更是肯定地说,阿来将以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学习构思之美

1、与前面一般的游记相比,本文在写作视角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概括一下“一滴水”在丽江见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第1~第4段)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了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 见到了: (第5段~6段)跌落落水洞,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 见到了: (第7段~第15段)登上水车,远眺古城全貌。 见到了: 跨入小店,领略巴东文字的魅力; 投身民居,体验百姓生活的恬淡; 穿城而出,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宁谧澄澈的美。 (第16段)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 四、品析语言之美 1、朗读课文,把自己想象成这“一滴水”,感受这滴水奇幻的生命旅程,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和同学们分享,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示例: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这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赏析:作为一滴经过丽江的水,“我看到了玉龙雪山的美景,近处是开满杜鹃和山茶花的山坡,远处是巍峨的皑皑雪山。我是如此欢快,喧腾的瀑布,潺潺的小溪,一切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摘抄优美句子: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知识点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知识点三惯性与质量 1.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用符号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 4.物体的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 5.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 ) [答案] 1.√ 2.× 3.√ 4.× 5.×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火车上原处,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由于惯性,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上仍和火车有相同的速度,因此在水平方向上与火车相对静止. 要点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1)事实:AB、BC是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从AB斜面上某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BC斜面,所达到的高度略低于在AB上释放时的高度. (2)推理1: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推理2: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如BD、BE),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远些. 推理3:继续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最后变成水平面(如BF),小球无法到达释放时的高度,将以恒定的速率永远运动下去.

齐人有一妻一妾

课后问题 四、结构特点赏析 1.“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问其与饮食。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全文的点眼之笔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2.答: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描写蓄势。 3.答:承上启下,过渡铺垫。 4.答: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有力揭露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说明写作意图,讽刺为追来富贵显达,不择手段的可耻现象 运用对比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起立就省略了,闲谈也省略了。(笑)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甚至听课的老师比我们同学还多,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紧张啊? 生:(默然!显然被我言中了) 师:不要紧,其实我也有点紧张,但是这样的话我们就麻烦了。这样吧,为了消除我们的紧张情绪,我们来谈点轻松的话题好么?大家知道《射雕英雄传》么? 生:(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知道! 师:那好!谁来说说”射雕”里面的四大高手? 生:我来——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正淳,北丐洪七公。 师:说得多准确,谁说我们班的记性差,这么长的小说中的人物都记得,那我们平时要求背诵的名人名言名篇如果用心去记不是小菜一碟吗?(笑)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XX,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你说错了!不是“四大高手”,是“五大高手”!(笑)还有一个“中神通”,也就是周伯通! 师:瞧,他看书多仔细!大家要向他学习,还敢于对老师的话质疑,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那么黄药师写过一首诗,谁能够说出来吗? (没有同学能够说出) 师:请大家看屏幕! (出示黄药师的诗: 齐乞何能有妻妾, 邻家安可日攘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 何事纷纷说魏齐?) 师:有谁能够知道这首诗的含义? 生:老师,第一句就是讲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吧? 师:很好,说明你预习很充分!等会请你讲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生:好的! 师:哪位知道第二句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docx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 2.仔细阅读,学习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景物的写法。 3.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2 .通过查询资料,回答“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驿道()草甸()砚池()蘸到()模样() 翡翠()眺望()擦拭()硕大() 4.解释下面词语。 漫溢: 苍劲: 眺望: 硕大: 依止: 轻盈: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5.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课堂探究】

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特点。3.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一个丽江古城的导游,请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丽江古城其中的一处景致。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略。 2.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驿道(yì)草甸(diàn)砚池(yàn)蘸到(zhàn)模样(mú)翡翠(fěi)眺望(tiào)擦拭(shì)硕大(shuò) 4.漫溢:指水满向外流。 苍劲: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眺望: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依托;依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