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笔记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笔记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笔记

钟方源

马哲部分:

一、联系观

(1)水与岸的关系体现了哪些辩证法原理?{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水与岸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事物,而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材料中的事例对我们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有何启示?{联系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①应该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②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③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

④要运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人的进与退以及江与岸的和谐共生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启示?{保护自然的关系其实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联系观点的引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们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

(1)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矛盾二的特殊性,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因此,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也要结合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真理来源于实践,具有客观性,但它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这不仅在于真理本身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性二的统一,也在于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规律二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3)说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正反合三个角度回答}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是:

①第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正}

②第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反}

③第三,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合}所谓良性互动是指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或者说两者之间形成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这种良性互动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三、

(1)运用所学认识论原理评析材料中的“回声室效应”和“信息茧房”。{回答的角度是分别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再综合在一起谈如何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因为感性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不深刻这一局限性,所以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③从感性认识向理想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受到“回声室效应”影响的人们,如果只是接触相似的人群、获取有限和片面的信息,不做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就容易陷入“信息茧房”,难以得出客观、理性的结论。{最后结合材料简单解释}

(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3)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新思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结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来回答}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角度回答}新思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正是这种认识运动在现实中的体现。{点一下题}

四、

(1)“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体现了什么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基本矛盾作用下不断前进的。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2)为什么说“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规定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党政机构属于上

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设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

(3)运用唯物史观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毛中特部分:

一、改革开放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革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①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③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④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在改革开放进行40年的今天,为什么要强调“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和“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初心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项这项伟业从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才能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才能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让改革开放始终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为人类作出新贡献的动力源泉。

(注:如果提问“如何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材料里一般会有提示,即材料2中的这段话“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就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

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就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3)为什么改革开放“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或:为什么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①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②{谈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

1)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让改革开放始终契合历史逻辑、顺应时代潮流,为中国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改革开放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如何理解“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

①第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②第二,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如何理解“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这是由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第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的。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第二,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

系的坚实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重要领域改革力度,推动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

三、创新

(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一,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第二,中国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第三,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这既是严峻挑战也是历史机遇,不能擦肩而过。

(2)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开通{正面事例}和中兴公司的事件{反面事例}告诉我们什么?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开通和中兴公司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四、社会治理

(1)结合材料,说明本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与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

收入分配是民主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本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调整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新增了多项专项附加扣除,扩大了抵挡税率级距,使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益最多(注:税法修订的具体内容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出来,这几句不需要背诵),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符合把为人民某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标准的要求。

(2)“枫桥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何启示?

①第一,“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质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要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

②第二,“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呈现新需求。

③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预防

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注:具体展开可以结合题目所给材料进行发挥,比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作为根本方式,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支撑”等,题目里一般会有提示。)

史纲部分:

一、政协制度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一制度建立的初心是什么?

中国各民主党派都主张爱国、民主,反对卖国、独裁。这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改革政纲基础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参加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而协商民主贯彻这一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政党制度初建时就确定了两个基点: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奋斗。这就是这一制度建立的初心。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它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能够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

特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体现在:

①一是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二是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三是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④四是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⑤五是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马克思主义

(1)结合“信仰的味道”说明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近代以后,面对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在种种努力都未能成功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鼓舞无数的改革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信仰也是有味道的。

(2)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普的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个重大问题。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的建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改变了世界。

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的思想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把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三、农村改革

(1)结合材料说明农村、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2)结合材料说明40年前,我们怎样“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

我国改革是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则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1984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龙头,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并且倒逼城市改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3)4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0年后的今天,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四、执政

(1)如何理解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为什么说“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实际上是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能否继续保持以及如何保持革命精神,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精神懈怠风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我们党还要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切,就使得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成为需要我们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2)说明党应该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

①第一,从国家的层面讲,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尤其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②第二,从党的层面讲,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敢于正视现实、直面矛盾、敢

于自我革命,把党内监督放在第一位,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问题,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思修法基部分:

一、爱国主义

(1)为什么说爱国是第一位的?(或:如何理解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就没有家。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

(2)如何理解王继才“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或:为什么“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彰显了以身许国的风险精神。“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王继才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是,他默默坚守32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3)结合王继才夫妇和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谈谈如何做真正的爱国者?

王继才夫妇和卓嘎、央宗姐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平凡的工作做好,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的行为。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对祖国祖国二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思想(对祖国的理性认识)和行为(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做真正的爱国者,要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是一种情感,也见之于细微呃呃而行为,体现在日常的点滴。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日常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那就是不平凡。

二、民族精神

(1)说明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及其重大意义。

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伟大创造精神,2)伟大奋斗精神,3)伟大团结精神,4)伟大梦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是中华民族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2)结合伟大民族精神和材料,说明应该树立怎样的幸福观?

①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幸福总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②其次,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③再次,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相反,人们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

(3)怎样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成就出彩人生?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要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第一,与历史同向,增强时代责任感;与祖国同行,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人民同在,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第二,要在社会实践中把人生目标转化为现实。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同时,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三、

(1)“文明其表,制度其里。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支撑”说明了什么?

说明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从公民的角度讲,遵纪守法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从国家的角度讲,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既需要好言好语的劝导,更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文明也是管出来的。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2)如何理解“在法治这趟列车上,没有一个人在车窗外,大家彼此关切且彼此成就”?

“在法治这趟列车上,没有一个人在车窗外,大家彼此关切且彼此成就”,是指每个人都要提高法治修养。也就是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不还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对公民而言,法治思维就是当自己的理想目标、思想感情、行为方式、权利诉求和利益关系等于法律的价值、规则或要求发生冲突时,能够服从法律即作出符合法律的选择,按照法律的指引实施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法律权利要求公民行使权利时应严格依据法律进行,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界限,超出这个边界就可能侵犯到他人的权利或者损害到国家、社会的利益。

(3)结合“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说明怎样使社会公德不遭遇破窗效应?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现实生活中,规则之所以屡屡被无视和破坏,从主观上讲,就是因为有些人私德“光着脚”,缺乏“公共意识”,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为了一己之私的最大化,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甚至完全不顾工序良俗和法律法规。要使社会公德不遭遇破窗效应,不仅要以良好风气的软引导呼唤公德,而且要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一方面要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质,增强“公共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不守规则的代价,通过法律的力量倒逼人们敬畏规则,同时,法律要为公德撑腰,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为合理的善行兜底,让良法推动善治。

四、法治

(1)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①第一,我们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②第二,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③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如何理解“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这是由宪法的至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①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第二,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③第三,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全党全国都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3)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

材料案涉视频不仅侵犯了革命先烈及其后人的人格尊严,也严重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的历史感情。英雄烈士名誉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也是公共领域。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空间是虚拟,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守法律,讲道德。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对挑战法律底线、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要加以惩罚和制止,切实净化网络环境,这也是为了更好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时政部分:

一、

(1)为什么说“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

世界经济的大海是指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经济全球化存在缺陷为借口而根本否定经济全球化,甚至把自己国内的矛盾和问题归咎到经济全球化和别的国家头上去,大范围挑起贸易战,以维护一己私利、遏制别国发展,这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害人害己、不得人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的人间正道。

(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美国优先”和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实质、影响,并指出应如何应对。

①{实质}特朗普政府无视现行国际秩序和多边治理规则,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逃避和转嫁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发起贸易战,这是对自由贸易的扭曲,是单边主义对多边主义、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强权对规则之战,是霸凌主义对世界世界二的挑衅。

②{影响}其后果是:

1)第一,破坏多边贸易规则和国际经济秩序;

2)第二,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复苏;

3)第三,冲击全球价值链;

4)第四,最终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③{应对措施}为了应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1)第一,国际社会应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合力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共同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繁荣。

2)第二,应鉴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3)指出材料以一片大海比喻中国经济并强调“中国将永远在这儿”的深刻含义。

习近平主席以大海为喻纵论中国经济,宣示了对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信息,彰显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底气和定力,传递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稳定动力源的信念,道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无惧任何狂风暴雨的坚忍不拔,也是郑重宣告,试图通过贸易战来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是不可能得逞的。“永远在这儿”是一种自信,一种担当,其中蕴含着中国机遇、中国作为、中国贡献。进入新时代,开放自信的中国人民有信息,有能力战胜前进道理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与世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

(1)如何认识所谓中国崛起是在搞“经济侵略”的论调?

中国是全球发展的推动者,不仅没有“侵略”别人,反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扩大了市场、创造了就业、贡献了智慧,促进了世界发展。中国的发展,扩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如何认识所谓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在过去的25年里‘重建了中国’”的说法?

美国领导人的说法把中国的发展成就归功于美国身上,不仅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上也根本站不住脚。

①第一,任何国家的发展从根本上都是靠自己。作为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指望别人的施舍和恩赐。

②第二,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靠的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靠的是坚持改革开放。

③第三,中国的成功当然也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其中美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只面向美国的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只依赖美国的投资。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中美双边贸易,也绝非所谓美国向中国输送财富的“单行道”。长期以来,美国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益。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3)如何理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一般性的展会”?

①第一,主题不一般,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②第二,内容不一般,集外交、展览、论坛于一体。

③第三,形式不一般,坚持开放合作办展,参展国与与和中国一道共同打造开放多元的博览会。

④第四,作用不一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既让世界分享中国庞大市场机遇,也为各国相互合作搭建公共平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国际公共产品。

三、

(1)结合“地球村”和“天下一家”理念,说明应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治理理论的中国方案?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球村”和“天下一家”理念很好地表明了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和共生的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一理念提出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最终目标是什么、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中国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略和总目标,并以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作为共同体大厦的框架结构,强调当前应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一带一路”已经在为解决当前全球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进行实践探索、积累实践经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3)中非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六位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中非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六位一体”的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发展方向和前进路径,将全面提升中非关系的战略性、前瞻性,开辟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前景,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经验、凝聚共识,壮大发展中国家力量,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均衡美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时代榜样。而这次非洲国家热烈响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壮大了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的共建“一带一路”的力量和声势,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四、

(1)结合材料说明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形成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新文化,开启崭新的社会文明形态。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新着新的经济生活形状、社会管理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2)如何全面建设和运用互联网?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互联网技术带来了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的变革,信息化正在重

新塑造着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我们要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①第一,以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

②第二,以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来推动推动黑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③第三,借助网络、平台、智能化推进社会建设;

④第四,以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来推进网防现代化建设;

⑤第五,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在新时代,我国如何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在新时代,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和强国,应当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应当以网络安全问题为重要切入点,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2019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分析题均为热点问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分析题均为热点问题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均为热点问题 新东方在线徐涛 今年热点依然非常突出。我以毛中特为例,我在新东方在线主要 讲这门课。今年的特点是课程当中,解题技巧班、押题班都说到供给 侧改革。还有全面小康社会,还有三农问题,像这么几个问题我们都 说到,并且反复强调,不只课程当中说到,微博当中担心大家搞不清 楚这种东西画过各种逻辑图,三农问题的各种逻辑图、存有的矛盾是 什么、解决这些矛盾靠什么,今年改革有哪些亮点。整理过很多这样 的文字。 其中有些考了大题,比如全面小康。没有考到大题的至少也是小题,很多学生走出考场在微博上调侃,我有一些说得自信满满的话,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这样,不考大题就考小题。党和国家工作当中的 亮点,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三十多年来农村土地改革的的 亮点。如果回避这个点就脱离了考研政治的原则。 有很多刚刚走出考场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同学。我一直推崇的 是考研政治分析题靠押题,选择题能押中吗?也能。但是想押全不可能。还有一部分靠大家扎扎实实练习。 首先第一道是马原题目,阮老师解析过一遍了。真理和价值辩证 关系,是理解论当中经典的考点。理解论当中惯例真理两个考法,真 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第二问是用好人工智能关键在人自身。 一个是唯物史观达到人本身创造历史,人是历史主体。唯物论当 中答主观能动性。 第35题第一问如何理解农村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 突出的短板。一个是脱贫、一个是小康。最重要关健词是小康。第二

问当中展开谈脱贫,第一问当中也能够说脱贫,主要论述应该在小康 当中,把小康的要求,全面的三方面要求,城乡要小康,全体人民要 小康,五位一体都要小康。把这个意思说到了,我国当前主要是农村 是小康的短板。 第二层主要谈脱贫了,小康大话题下谈脱贫怎么办。我在最后的 押题书上给大家整理好关于脱贫,今年说的几个措施,包括不能丢下 一个困难群众,不能丢下任何一个贫困家庭。包括产业扶贫,要授人 以渔不如授人以鱼。 36题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今年只有两个考法,第一考史纲部分,主要考长征意义,未来征程当中如何弘扬长征精神。第二是思修法基上,长征精神讲话当中有一个亮点,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今年 主要考在的史纲上,考察长征意义以及未来道路上任重道远,我们的 长征路没有结束,以后还要继续走下去。 再看第37题,要说有点偏,但是我们角度不是太偏,我们的押题书、押题课都提到过工匠精神。传统考研工匠精神家庭美德不怎么考,今年考研趋势有变化,比较突出这样的考点,有些老师没有把握这个 趋势,有些同学说这个点没有学到。对考研最新命题趋势没有把握好。我们关于工匠精神拿得比较牢,而且突出实行讲解。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第38题核心词是G20,但是G20有两问,第一问纯谈G20,世界 应该怎么办,能够为世界做什么。第二问不要纯粹谈G20,如果第二问纯粹也谈G20也有分,但是这么谈分数拿不满。还有一个关健词是中 国外交。第一问已经谈了G20了,第二问稍微提一点G20,重要的是谈中国外交。第二问是在G20背景下,论述应该是中国外交理念。这样 的话分数更全一些。

2019 历年浙江省政治学考真题主观题汇总

37.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2017年,两国双边货物贸易为5837亿元,中国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美出口总额约占中国对外出口的19%和GDP的4%。中美经贸往来对各自的经济增长、劳动就业、消费者福利和经济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2018年3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致使中美贸易摩擦上升为贸易战。对此,中国政府在积极寻求与美方协商解决贸易摩擦的同时,对美国强加的贸易战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立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中国“不愿打”贸易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中国“不怕打”贸易战的原因。(2分) (3)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中国“必要时不得不打”贸易战的原因。(4分) 评分标准: (1)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1分,突出“生产力”),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1分,四个“大”写出任意两个“大”才可得1分,可用“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代替),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1分,突出“强劲动力”,可用“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代替)。[3分]不打贸易战,能够继续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能够延续或增进中美两国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不打贸易战的积极作用要紧密结合材料不可杜撰,“能够继续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增进中美两国经贸往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答出任意两句得2分)。反之,只会使中美两败俱伤,且殃及世界(1分,只要点出打贸易战的消极作用就可得1分)。(说明:在不写原理的情况下,无论答出几点积极作用或几点消极作用,均得1分;作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的也只能得2分)[3分] (2)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不足以影响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大局;对中国GDP增长的负面影响有限;也会损伤美国自身经济(说明: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及以上均给2分)。[2分] (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出发点”、“落脚点”各占1分,答不出此“点”的情况下,写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或“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可给1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点出“维护人民的的根本利益”且强调“在我国”才可得1分)。如果美国发动贸易战严重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损害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就必须还手(1分,答出损害我国国家利益或人民利益的才可得1分)。[4分] 38.为了满足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于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高分6号卫星。这颗卫星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优化组合,具有大范围、重访周期短、定量化探测等优势,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可以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精准保障,是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遥感卫星。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6分) 评分标准: 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1分,点出“新问题”、“新要求”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均得1分),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1分,点出“探索”、“研究”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均得1分)。我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对农业遥感监测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农业卫星(1分,根据原理分析材料占1分)。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1分,点出“认识工具”才可得1分),促进了认识发展(1分,可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代替)。新型农业卫星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提高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认识水平(1分,根据原理分析材料占1分)。[6分]

2019考研政治真题马原主观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马原主观题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在热热闹闹的考试中,2019考研政治终于落下了帷幕,同学们对于今年2019考研政治真题的难度和特征特别关注。文都考研的政治老师第一时间给同学们送上马原主观题的解析。 【真题再现】 (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标准。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创新的发展过程。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没有止境在不断变化,理论创新也会随之变化。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具体实践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理论创新要随着实践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史纲分析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史纲分析题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2019考研初试上午第一场政治已经结束,大家都考的如何呀?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快来跟文都考研小编一起来看热气腾腾的真题吧。 分析题第36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答: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论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无论是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各个阶级的探索证明不具有先进性的阶级领导的各种救国方案都行不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社会制度。十月革命启示中国人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革命中广泛发动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赢得胜利的故事,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

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2)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了什么? 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开始沦为东亚病夫。各个阶级的探索均已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主义的带领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伟大的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东亚病夫从此站了起来。但刚刚建国时,中国共产人发现:万里长征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1978年,邓小平召开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领导中华民族找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接下富起来任务的这一棒,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次飞跃说明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研政治史纲多选题真题解析及对优选考研的启示

2018考研政治史纲多选题真题解析及对19考研的启示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刁贺老师 2018考研政治科目刚刚结束,大家翻开试卷肯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可能有同学对自己的答案还有疑问,针对这种问题,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刁贺老师对史纲部分的多选题做出了详细的解析,广大考生可以作为参考。 27.忠诚于党、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光荣传统。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次会议史称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 【选项】 A.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B.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C.加强政治工作 D.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CD 【解析】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因在福建省

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为“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内容包括BCD三个选项。A项属于洛川会议的内容。 【考点】古田会议的内容。 28.【题干】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近平的坚强阵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其要举措有()。 【选项】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领导人通过人民选举产生 C.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D.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答案】BD 【解析】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因此B项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因此D项正确。A项是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选项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制度。因此不选。本题正确答案BD。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复习之评分标准和解题方法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复习之评分标准和解题方法 来源:智阅网 马原、毛中特等主观题评分标准各有不同,所以就让咱们一起了解一下考研政治主观题的评分标准,这样有助于考生们复习考研政治主观题,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 1、马原 答案并不唯一,沾边即给分。 马原是最具有"纸老虎"特质的题目。很多人以为自己考点没写对就得不到分,其实其答案设置有多个标准。因为哲学部分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原理角度进行理解,因此只要大家认真审题,联系相关考点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答案跑偏。 如果你还不是很放心的话,还可以将模棱两可的几个原理都写上去,这样就相当于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2、史纲、毛中特 时间轴法是万金油。 近年来这两个题目的出题策略都是二者相结合的考。比如第一问考史纲的背景,第二问就可能考毛中特的意义。 在答史纲的题目时,有一个小窍门可以拿来参考:即使你不知道这个题该怎么做,但是据题目给出的时间阶段在脑海中画出这一阶段的历史时间轴,梳理这段时间的重大事变、原因、意义、失败的教训等,然后对照题目依次列举出来。 根据按点得分的原则,这样至少可以得到一半的分数。 3、思修 关注热点,轻松拿分。 思修的考点也是和社会热点紧密相连的,比如12年的信义兄弟、14年的“鹦哥岭的大学生”和15年的“法治中国”。 思修的题目一般很容易理解,考点清晰,如果考生在考前用心背诵,就可以轻松拿高分。

4、时政 押题命中率最高。 最后一道大题就是时政题了,虽然说每年从一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有很多的时政新闻,但是重点的时政大事件屈指可数,大家也可以自己预测出哪些时政热点适合出主观题。 因此,在备考时只要准备这些很明显的必考知识点,就可以轻松应对。总之,时政题出题不会很偏,一定会在你准备的范围内。 解题方法: 首先,开门见山,明确考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细读题目和材料,找出隐藏在材料背后的考点所在。有时候,一个材料包含很多考点,甚至多是跨章节、跨学科的。这就需要考虑周全,建议先在心里在或草稿纸上罗列一下,把思维打开,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也不要局限在某一框架之内,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其次,联系题目,阐释考点。 考点不能光列出来就完了,还要适当地展开一下,进行分析,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有对应的分值。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可以不必过长,两三句即可,但一定要有。 再次,段落清晰,整洁有序。 不同的考点,以及总结部分,最好都分段,并在开头加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话语,使段落之间的逻辑结构清晰明了,切忌一段到底,长篇大论。整道题答完最好占据答题空白处的80%,既不要太少,也不宜太满。 最后,高度概括,做出总结。 把考点全部答完,最后最好加上一两句总结性话语,独立成段,简单干练地对上述答题内容进行总结,哪怕是把说过的话再说一遍。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分析Ⅲ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分析Ⅲ 单选题 1、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自力更生、依靠群众 B.继往开来、发展创新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答案:-1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又一理论成

果。 单选题 3、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A.务实、创新、诚信、奉献 B.务实、守信、崇学、向善 C.开放、奉献、包容、和谐 D.勤劳、勇敢、自强、诚信 答案:B [解析]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故本题选择B。 单选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是______。 A.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三个“代表”,科学发展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案:C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四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项基本内容具有内在的结构关系,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基础理论性内容,党的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质性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性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时代性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行为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十个怎么办之一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是(邓小平)提 出来的。 3、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发展) 4、又好又快发展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坚持发展为先、做到又好又快,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判断题 1、发展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 3、发展应是又快又好的发展。(错) 4、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大胆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认真破解发展难题。(对) 5、转变增长方式与转变发展方式没有什么区别(错) 6、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对) 三、理论题 1、大寨村、江西的新江村,济南的振兴街道。他们的故事说明一 个道理?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2、结合济南章丘官庄乡的发展,怎样理解又好又快发展?好表现 在几个方面? 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必须处理好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好应该表现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 3、中国重汽的又好又快发展说明了什么?怎样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 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第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第六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 之二 一、填空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本”就是(本源、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5、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判断 1、之所以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 2、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 3、古代的民本思想和现在的以人为本没有本质区别(错) 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 5、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对)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_0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 2013年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 认识和实践,否定之否定规律,意识能动性原理,矛盾,发展,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1.阅读下列材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对作战用兵之道极富理性认识,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但熟读兵书和临阵作战是两回事。当时蔺相如对他的评价是:”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请回答: (1)为什么熟读兵书和临阵作战是两回事?(4分) (2)如何来实现兵法和临阵作战的结合?(6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被扼

杀掉,相反,在长期艰辛探索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人类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勃然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然而,社会主义并未如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预言的那样,在20世纪末进入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材料2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马克思主义也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事实与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5分) (2)根据材料2回答,对马克思所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何理解?(5分)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总统先是选拔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统帅。这些修养甚好、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统帅,却一

2019考研政治大题答题模板汇总(12)

2019考研政治大题答题模板汇总(1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客观 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有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 不同结果,能够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事物的发展 存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 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 起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 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 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现实性与可能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 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有。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 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 所以,把握这个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 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与本质也是既对立又加速或延缓作用。 两者相联结而存有,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统一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才持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 理解。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表现在,内容是事物存有的基础,形式是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单选题 1、1948年,南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 C.人民自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答案: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答案:D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 单选题 3、20世纪中共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答案:D

[解析]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D项是1997年十六大提出的。 单选题 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是其主要创立者 答案:D [解析] 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涵义的掌握。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型。本题是单项选择题,答案只能是一个。 ABCD都能说明为什么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命名的原因,其中D予以概括说明。 单选题 5、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2019考研政治分析题作答技巧

2019考研政治分析题作答技巧 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各位考生特别重视的题型,占据整个考研政治试卷一半的分数。下面就答题技巧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分析题答题顺序 (1)回答分析题前,首先要看分析题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一般材料里往往隐含着很多对回答问题有用的信息,只不过比较零碎,需要考生去理解和分析,去归纳和总结。 (2)作答时候最好在草稿纸上列上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多益善,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结合题目中的材料再在试卷上引申发挥。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考生在回答分析题时,切忌泛泛而谈,尽量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精练、逻辑性强。 (3)如果分析题选取的材料不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而是蕴含深刻涵义的某一句或某一段话时候,要结合材料做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 (4)回答分析题时一定要层次分明。分析题中如果有两个问题,你在答题时就要1、2等符号分别回答每个问题,以此类推。在回答每个问题需要展开的时候,一般标上分类性词语或符号。 (5)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晰,切勿涂改,一般只须把写错的划下就可以了。另外答题的字数要适当多一些,尽量把字写得稍大一些,争取把卷面写满。 二、分析题审题方法 (1)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2)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3)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三、分析题答题经验 (1)一段话要有条理,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整体上要层次清楚,绝对不能不管题目是什么,一下子把挨边的东西全写上去,这样你让老师看了半天,不知所云,找不着重点,你能得高分吗? (2)要审题,回答题目所真正问的东西。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可能很多,但哪个才是真正要你答的,你要想好,如果一气都答上,以为就能得分了,其实不然,这会让老师很反感,会让他觉得你根本就不知答什么,分自然拿不到。 (3)要在答案中分析材料(很多人从来不这样做)。材料所反映的东西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你一定要写出来,比如“××句话,说明什么什么”,不要不管材料,就开始写哲学原理什么的,这种分丢了,实在可惜。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结合材料分析”。 (4)要有自己的思想。记住,政治考研大题,其实就是考你分析问题的能力,考你是否能把身边的一些问题与原理对应起来,然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是政治大题的答案。 四、分析题三步走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篇一】 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思修分析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思修分析题) 来源:文都教育 紧张的2019考研政治已经结束了,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思修分析题),各位考研学子快来看看吧。 37.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5分) (2)从法律社会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以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5分) 1.(1)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体现了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2)英雄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为革命利益而奋斗,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极大地激发了革命者为集体而献身的斗志,使革命队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使革命事业不断蓬勃向前发展。中国革命道德在要求一切革命者和先进分子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同时,也要求革命的集体和领导始终不渝

地从各个方面照顾每个革命成员的个人利益,关心他们的事业成就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3)中国革命道德内容丰富、历久弥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中蕴含的革命道德,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和思想武器,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第四,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的目的角度来认识的。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为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上就是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思修分析题),2019考研政治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要迅速调整心情,把精力用于准备下场考试,加油。

2019考研政治必背内容汇总(史上最全)

2019考研政治:必背42个核心考点汇总 考点1:帝国主义侵华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1、通过四种手段,控制了中国,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组织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2、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引发了近代中国革命。 考点2:中国并未被瓜分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在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3: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在侵华的过程中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它在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受到极大屈辱。 2、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3、它主观上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4:近代但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看主观因素)

1、客观:敌强我弱,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敌新兴资本主义列强。 2、主观: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何评价旧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1:如何看待近代农民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革命主力军的伟大力量。 2、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 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极大的革命性; 2、有了无产阶级,即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考点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

2019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考研政治史纲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9.戊戌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是因为变法政令(A)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 B.采纳了维新派开办国会的主张 C.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D.具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解析: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本考点为史纲大纲解析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第三个知识点: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其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中第二点: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政治上,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开议院、兴民权,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所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C、D为基本史实错误。 10.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完全取胜的斗争是(C ) A.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香港海员罢工 C.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解析:2018年是刘少奇诞辰120周年。此题考查史纲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中第三个知识点“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的工人运动。但是题干的问法超纲,大纲中并没有这一知识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9月,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A选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在1923年,B选项香港海员罢工由海员工会领导,D开滦五矿工人罢工发生在1922年10月,非中共领导。

11.中共中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有(B) A.不赞成张学良杨虎城的主张 B.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工作重心已向城市转移 D. 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解析:此题考查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解决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D) A.结束国共内战 B.商讨联合抗日 C.寻求外国援助 D.争取和平民主解析:此题考查史纲第七章为新中国奋斗的第二个知识点“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协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充分证明,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二、多选题27.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因为(ABCD) A.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B.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C.易于部队筹粮筹款 D.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解析:2018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0周年。此题为毛中特和史纲的结合考点,定位在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即AD。加上井冈山自身的地理因素,地处湘赣边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周围各县是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粮筹款。CD,其中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