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发感受到了中药学专业各门学科的博大精深,领悟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现在,我就将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各门学科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课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几百味中药各有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很不容易,此外,中药数目众多,内容繁杂,术语难记,又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以至于张冠李戴,初学者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其实,掌握一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中药学入门的一把钥匙。经过学习参考和不断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以功效为核心,结合药性,全面理解。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要逐个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其中,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结合性味、归经来理解其功效,以功效来推导记忆其相应的主治证,以药性、功效来体会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对每一味药物了如指掌。

例如,清热泻火药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又根据各药物的归经不同,我们可以推知其所清火热之邪的存在部位。石膏归肺、胃经,则清泻肺胃实热;知母能入肾经,故能泻相火;栀子归心、肺和三焦经,故能清泻三焦火邪,并可泻心火以除烦;夏枯草归肝、胆经而能泻肝胆实火等。补虚药中,麦冬归脾、胃、肾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滋肾阴,降虚火;石斛归胃、肾经,故能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滋肾阴,降虚火。这些诗根据性味归经来理解功效,我们更要学会利用功效推导相应的主治证。以大家最熟悉的麻黄为例,其功效是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肿,那么其相对应的主治证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导出来,依次为外感风寒表证,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其他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巧妙记忆。如此,只需记住功效这一核心内容,我们就将其它内容全部记住了,既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不容易忘记,还避免了枯燥无味,机械背诵之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反复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章节,我们都要反复思考,有必要对其中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利于知识积累,并使之条理更为清晰。如补虚药这一章的内容很多,它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我们就可以先对每一节进行总结,再综合这一章进行归纳小结。如补气药中补肾气的有人参、西洋参、山,补脾气的有白术、白扁豆、大枣、蜂蜜;补阳药中脾肾双补的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再深入到整章内容,阴阳双补的药物有鹿茸、紫河车、巴戟天、蛤蚧、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沙苑子等。

又如有透疹功效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有明目作用的药物有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有润肠通便功能的药物一般是带“仁”或“子”字的药物,如郁李仁、火麻仁、桃仁、瓜萎仁、苦杏仁、柏子仁、决明子、苏子等等。等学完了以后,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此外,个别药物还享有特殊的称呼和美誉,我们也可以将它们总结出来,如“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主一身上下诸痛”——川芎,等等

再次,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知识是系统的,而不是独立的、零碎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框架,中药学也不例外。只有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掌握它,才能加深对功效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才能深入学习,弄懂,学透。

比如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续断、白术均可安胎,但紫苏是行气安胎,白术为补气安胎,黄芩为清热安胎,杜仲、续断和桑寄生均属补肝肾安胎,其作用机理是不一样的。

此外,有很多人容易忽视总论与各论之间的联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总论与各论并不是两个毫不相关的独立体,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统一体。总论内容要联系各论部分的具体药物,加深对其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各论部分又要以总论部分为纲,

来指导每一章每一味药物的性能的学习。如以四气五味理论来理解厚朴、黄连的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以升降浮沉的药性理论来理解升麻、柴胡、牛膝的药性和功效特点,以归经理论来领会柴胡、白芷、山药的功效和应用等。

有人认为,“学药之苦,苦若服药”,而我觉得“实践出真知”,只要在学习中不断深化探索,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一定会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学习中药就不应是一件枯燥而困难的事。以上就是我对中药学学习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感到快乐,并能快乐地投入学习。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学习中药药剂学的重要任务是能够将中药之城合适的剂型,而所制成的中药剂型必须是有效、安全、稳定、可控的,保证生产出来质量优秀的药剂符合医疗卫生的工作需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习了《中药药剂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普通药剂学中没有的知识,为我们以后的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中药药剂中的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可以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的特点,液体吸收快,奏效显著,溶剂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同时汤剂的质量也有着诸多影响因素,如中药品质,中药粒径,煎药器具,火候,次数,用水等等方面,同时在汤剂的煎煮中也有很多的中药不能与群方一起煎煮,如矿石类贝壳类应先煮,而

藿香、薄荷、青蒿等宜后下,而阿胶、蜂蜜等宜烊化等等不同的煎煮方式,这些煎煮的工艺均影响着汤剂的质量,由此可见在中药药剂有今天的辉煌也是在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得到的。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觉得很难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如根类有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学习。鉴定药材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续、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把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

总之,自学过程中注意掌握学习方法,可以综观中药学的全貌,从纵横两方面掌握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中药学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地学好中药学。

中医药是宝藏。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近代科技兴起之前对生命特别是人,对于作为整体的生命,以及生命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过如此深入和持久不懈的研究,积累了无数病例,创建了

博大精深的体系。中医药是当代中国,也是世界医学取之不尽的宝藏。中医药既是知识的源泉,有待编码;又是知识的未来,引导超越。李约瑟认识到,“不同文明的古老的科学细流,正像江河一样奔向近代科学的汪洋大海。近代科学实际上包纳了旧世界所有民族的成就,各民族的贡献源源不断地注入,或者来自古希腊、罗马,或者来自阿拉伯世界,或者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文化。”近代科学尚且这样,走向复归之途的后现代科学就更是如此。中医药,正在由远古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中药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中药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导语:当患者取药时,我们应以礼貌热心的态度接受患者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药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文章,仅供参考! 中药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本人自药房实习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知识不断拓宽,职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实习期间内,本人把专业课本《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课本带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牢记心中,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为患者提供一些用药的保健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让患者能够用到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而不断努力。 当患者取药时,我们应以礼貌热心的态度接受患者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味、功效、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以便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在配药过程中,不能依据个人主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有些要含有重金属,如长期使用会留下后遗症和不良反应,要保证患者用药和身体安全。 在西药房实习期间内,我在领导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从片剂方面开始实习,之后是针剂、精麻药一一实习,刚进

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会有不知所措之感,时间一长就轻车熟路了,检查药方,估价,取药。审药,发药,每个步骤都能一丝不苟的进行,坚决拒绝出现错误,得到了领导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西药房实习之后,我又来到了中药房,和西药房的感觉一样,刚开始很生疏,熟悉后就不会了。在中药方实习期间,主要是掌握中药材的性能和鉴别方法,以便于取药的准确性高。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基源鉴别法,性状,显微镜和理论鉴别法,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摸、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一种药性状鉴别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火仅用其木材部分已极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累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幕布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步,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澡菌地依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防葵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防葵 1《名医别录》 味甘、苦,无毒.主治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 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火者不可令人恍惚见 鬼.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 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山少室.三月三日 采根,曝干. 《本经》原文∶防葵,味辛,寒.主疝瘕肠泄, 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 久服坚骨髓 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 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五脏虚气,小 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 髓,益气轻身。《药性论》云∶君。有小毒。能 治疝气,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治鬼疟, 主百邪鬼精怪,通气。 3《新修本草》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 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疗 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 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中火者不可服,令 人恍惚见鬼。 一名梨盖,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 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太 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 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 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 〔谨案〕此药上品,无毒,久服主邪气惊狂之 患。其根叶似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风,故名防 葵。采依时者,亦能沉水,今乃用枯朽野狼毒当 之,极为谬矣。此物亦稀有,襄阳、望楚、山冻 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 蜀土也。 4《本经逢原》 辛寒,有毒。 《本经》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 湿喑,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发明防葵辛寒,性善走散。能治疝瘕肠泄,膀胱 热结等证,而《别录》又言,疗五脏虚气,小腹 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有火者不可 久服,令人恍惚见鬼,二说各有主见。一治浊邪 支塞,惊邪狂走,故须久服,开除积垢,自然髓 充骨坚,正气自复。一以疗五脏虚气,肾邪逆 满,故不可久服,久服恐正气愈虚,不能制五志 之火,引领痰湿上侮君主,令人恍惚见鬼。同一 防葵,而有治惊邪狂走与久服见鬼之不同也。尝 考《千金方》防葵为治风虚、通血脉之上药,每 与参术钟乳石英并用,取其祛逐风虚,通利血 脉,而正气得复,肾志自强,当无助火为虐之虑 矣。 5《本草图经》 防葵,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少室、泰山。苏恭云 ∶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 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念惟出襄阳,诸郡 不闻有之。其叶似葵,每茎三叶,一本十数茎, 中发一秆,其端开花,如葱花、景天辈而色白; 根似防风,香味亦如之。依时采者,乃沉水。陶 隐居云∶与野狼毒同根,但置水不沉耳。今乃用 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三月三日采。六月 开花即结实。采根为药。 6《本草纲目》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 「气味」(根)辛、寒、无毒。 「主治」 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 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半两。各药混合 后,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此 方名“防葵散”。 7《本草经集注》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治疝瘕,肠泄,膀 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 走。治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 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梨盖,一名 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 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 日采根,曝干。 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 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 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大观》卷六,《政 和》一五五页) 8《本草蒙筌》味甘、辛、苦,气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不生 他郡,惟产襄阳(属荆广。)一本三茎,一茎三 叶。中抽大干,花开干端。(色白如葱,干开 花。)叶类葵,叶色青。根若防风香窜,故因名 防葵也。三月三日,采根曝干。(最易蛀损,须 时曝之。)依时入水能浮,切勿误用野狼毒。( 二根形颇相类,但防葵根浮水,野狼毒根沉水, 略少异耳。善恶大差,用宜谨慎。) 药剂修合,制法须知。甘草汤浸,成块一宵,黄 精汁拌,咀片炒燥。主膀胱热结,尿溺不通;治 鬼疟癫痫,惊邪狂走。疝瘕肠泄堪理,小腹支满 能驱。强志除肾邪,益气坚筋骨。血气瘤大如 碗,摩醋涂上即消。中火者不可服之,令恍惚如 见鬼状。 9《神农本草经》 味辛寒。 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 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 轻身。一名梨盖。生川谷。 《吴普》曰:房葵一名梨盖,一名爵离,一名房 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神农辛, 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苦,无毒, 茎叶如葵,上黑黄,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 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采 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 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高太山少 室,三月三日,采根暴干。 案《博物志》云:防葵与狼毒相似。 10《证类本草》 (防葵_)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 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 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 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 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一名梨盖,一名 防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 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泰山、少室。三月三日 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 毒同根,犹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 沉尔,而野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唐本注云∶此 药上品,无毒,久服主邪气惊狂之患。其根叶似 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风,故名防葵。采根据时 者,亦能沉水,令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 矣。此物亦稀有,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 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臣禹 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防葵,君,有小毒。能治疝 气,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碗,悉能消 散。治鬼疟,主百邪鬼魅精怪,通气。 图经曰∶防葵,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少室、泰 山。苏恭云∶襄阳、望楚、山东及兴州西方有 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今唯出 襄阳,诸郡不闻有之。其叶似葵,每茎三叶,一 本十数茎,中发一干,其端开花,如葱花、景天 辈而色白。根似防风,香味亦如之,根据时采者 乃沉水。陶隐居云∶与野狼毒同根,但置水不沉 耳。今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 三月三日采,六月开花即结实,采根为药。 陈藏器云∶按此二物,一是上品,而陶云防葵与 野狼毒根同,但置水中不沉尔。然此二物,善恶 不同,形质又别,陶既为此说,后人因而用之。 防葵将以破坚积为下品之物,与野狼毒同功。 今古因循,遂无甄别,此殊误也。雷公云∶凡 使,勿误用野狼毒,缘真似防葵,而验之有异, 效又不同,切须审之,恐误疾人。其防葵在蔡州 沙土中生,采得二十日便,用之唯轻为妙。 欲使先须拣去末后,用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 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器中炒令黄 精汁尽。肘后方∶治癫狂疾。防葵末,温酒服一 刀圭,至二、三服,身润有小不仁为候 11《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使,勿误用野狼毒,缘真似防葵,而 验之有异,效又不同,切须审之,恐误疾人。其 防葵在蔡州沙土中生,采得二十日便?,用之唯 轻为妙。 凡欲使,先须拣去?末,后用甘草汤浸一宿,漉 出,曝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器 中炒令黄精汁尽。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明松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科技之于中医的入侵,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追逐中药的高额利润。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转变,最终达到一种

铁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铁1《新修本草》 主坚肌耐痛。 2《本草分经》 辛平,镇心平肝,定惊疗狂解毒。铁屑、铁精、 铁绣、铁华大抵皆借金气以平木坠下,无他义 也。针砂消水肿,散瘿瘤。 3《本草图经》 铁,《本经》云∶铁落出牧羊平泽及(音) 城,或析城。诸铁不着所出州郡,亦当同处耳。 今江南、西蜀有炉冶处皆有之。铁落者,锻家烧 铁赤沸,砧上打落细皮屑,俗呼为铁花是也。初 炼去矿,用以铸器物者,为生铁。再三销拍,可 以作者,为铁,亦谓之熟铁。 以生柔相杂和,用以作刀剑锋刃者,为钢铁。锻 灶中飞出如尘,紫色而轻虚,可以莹磨铜器者, 为铁精。作针家磨细末,谓之针砂。取诸铁于器 中水浸之,经久色青,沫出,可以染皂者,为铁 浆。以铁拍作片段,置醋糟中积久衣生,刮取 之,为铁华粉。入火飞炼者,为铁粉。作铁华 粉,自有法,文多不载。诸铁无正入丸散者,惟 煮汁用之。华粉则研治极细,合和诸药。又马 衔、秤锤、车辖、及杵、锯等,皆烧以淬酒用 之。刀斧刃磨水作药使,并俗用有效,故载之。4《本草备要》 重,坠痰,镇惊 辛平重坠。镇心平肝,定惊疗狂,消痈解毒。诸 药多忌之(李时珍曰∶补肾药尤忌之)。 畏磁石、皂荚(皂荚木作薪,则斧裂)。 时,砧上打落者名铁落(《素问》用治怒狂), 如尘飞起者名铁精,器物生衣者名铁锈,盐、醋 浸出者名铁华(李时珍曰∶大抵借金气以平木、 坠下解毒,无他义也)。 针砂消水肿黄胆,散瘿瘤,乌髭发(乌须方多用 之)。 5《本草撮要》 味辛平有毒.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功专镇心 平肝.定惊疗狂.消痈解毒.时砧上打落者名铁 落.即铁屑.治怒狂.研粉敷癣良.如尘飞起者 名铁精.器物生衣者名铁锈.盐醋浸出者名铁 华.畏磁石皂荚.以皂荚木烧锅即裂.相克可 知.真钢砂功专破积平肝.得黄连苦参治热胀. 腹泻. 6《本草纲目》 「释名」亦称黑金、乌金。 「气味」熟铁:辛、平、有毒。生铁:辛、微 寒、微毒。 「主治」 熟铁:烧红投酒中,饮酒,可治贼风。 生铁: 1、脱肛。用生铁二斤,水一斗,煮至五升,洗肛 门,一天两次。对脱肛多年不收的人都有效。 2、耳聋由高烧引起者。可烧铁投酒中饮之,同 时,用慈石塞耳,但夜间须取去。 3、小儿丹毒。把铁烧红,水淬过,饮此水一 合。 4、打伤瘀血。用生铁一斤,酒三升,煮至一升 后饮用。 7《证类本草》 主坚肌耐痛。 臣禹锡等谨按详定本草云∶作熟铁。日华子云∶ 铁,味辛,平,有毒。畏磁石、灰、炭等,能制 石亭脂毒。今注解在铁精条。 图经曰∶铁,《本经》云∶铁落出牧羊平泽及城 或析城,诸铁不着所出州郡,亦当同处耳。今江 南、西蜀有炉冶处皆有之。铁落者,家烧铁赤 沸,砧上打落细皮屑,俗呼为铁花是也。初炼去 矿,用以铸器物者,为生铁。再三销拍,可以 作者,为铁,亦谓之熟铁。以生柔相杂和,用 以作刀剑锋刃者,为钢铁。灶中飞出如尘,紫色 而轻虚,可以莹磨铜者,为铁精。作针家磨细 末,谓之针砂。取诸铁于器中,水浸之,经久色 青沫出,可以染皂者为铁浆。以铁拍作段片,置 醋糟中,积久衣生刮取之,为铁华粉。入火飞炼 者,为铁粉。作铁华粉自有法,文多不载。诸铁 无正入丸散者,唯煮汁用之,华粉则研治极细, 合和诸药。又马衔、秤锤、车辖及杵、锯等,皆 烧以淬酒用之,刀斧刃磨水作药使,并俗用有 效,故载之。 别说云∶谨按铁浆即是以生铁渍水服饵者。日取 饮,旋添新水。日久铁上生黄膏,则力愈胜,令 人肌体轻健。唐太妃所服者,乃此也。若以染皂 者为浆,其酸苦臭涩安可近,况为服食也。 8《雷公炮炙论》雷公云∶铁气凡使,在药中用时,即浑安置于药 中,借气生药力而已。 勿误入药中用,消人脂也。

中药学毕业自我鉴定总结

中药学毕业自我鉴定 本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工作认真细致且责任心强。 大学期间除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平时更注重加强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掌握实验原理,更初步熟悉各高级仪器(hplc、uv-1800等)的使用和娴熟的常用仪器操作。拥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能进行流利的日常交流。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能承受工作压力。 积极参与的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善于与人交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热爱集体,能恪守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刻苦耐劳的性格令做事持之以恒,能够很好完成任务! 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2. 本人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兴趣广泛,经常参加学校和社团举办的活动,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爱好体育运动,擅长于中长跑,连续两年参加学校运动会400米、800米,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在智育、德育、文体各方面全面发展自我,比赛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善于交际,乐观开朗,能与人友好相处。作为班干部,有较强组织能力和与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适应能力强,反应快,遇事能镇定思考应对和灵活变通。工作能力强,做事情积极认真,心思细密。 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凭着这个信念不断努力进龋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不断自我总结,力求找出更好的方法做到更好。 3. 我是一个有爱心,反应敏捷,有责任心,善于与别人交往的人,同时对自己的 人生价值充满了信心。在大学四年里我学习了中医基础,中药学,高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学科,并且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在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中,我精心编排过舞蹈,从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我曾当过礼仪人员参加了学校的大型活动,从中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校期间我还担任过阳关创业社团外联部的部长,从中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我还当过家教,去过千山野外实习,从中都增强了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我坚信只要我认真努力,不怕吃苦,肯于学习,加上领导给我的机会与鼓励,我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本人诚信开朗,勤奋务实,工作认真细致且责任心强,中药学毕业自我鉴定。

中药学 学习小结三篇

中药学学习小结三篇 药学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包括以下几个组室:药房(调配处方)、制剂室(配制医院制剂)、药库(采购供应)、药检室,还有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药学等。下面是zw23cn整理的中药学学习小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中药学学习小结一 在门诊西药房的实习过程中分别把负责划价取药和咨询的都搁开了这样也方便了患者。西药是药品的主力。同时也意味着门诊处的工作格外繁忙辛苦。取药是体力活也是我刚来的时候所做的第一件事。由于药房的药品多理所当然的柜子也多了所以当我第一天拿了处方去找药品时简直就是东找西找的而患者又不能等太久不由得自己的心里有了烦恼而老师又在催药,有时候一不小心把药品的规格拿错了还会受批评。在这里常常是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就没有。早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和摆放药品。这样一来加以熟悉也可以了解药品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后来通过慢慢的熟悉之后知道了药品放在那里取药也就容易多了也不会拿错了。 多了半个月后就学着划价,这个工作是要非常谨慎和认真的。要会看处方,要看清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和剂量。要注意是不是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因为这

些都要和普通药品搁开划价还要求不能划到一起。需要是精二处方。有一次我在给患者划价就出现了差错被老师批评了。从而也认识到了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处处马虎转自不得。一定要认真仔细。 有了西药房的基础外我在内药房和外药房实习就容易多了。在这两个药房中也是忙的不亦乐乎。由于患者教多。每天我都在用车子发药,每次都是长长的纸给我去发。发好了经过核对了还得去送到护士那里。这个工作也是很严谨的要把数量搞清楚还得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中药学学习小结 感谢医院的老师们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短短的几个月的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揣了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才知道药学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药学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专业素质药学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童便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童便1《得配本草》 咸,寒。消瘀血,止吐衄,下胞胎,疗血运。且 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而出,反本还原,仍归旧 路也。瓶盛热浸,治人咬指伤。和酒饮,治跌扑 损伤。调竹沥,治胁胀作痛。同甘草,治久嗽。 加猪胆汁,入姜附汤,治伤寒少阴症厥逆无脉, 下利不止,干呕欲饮水者。 行瘀,入韭汁。目赤痛,乘热抹之。瘴疟,和白 蜜搅,去沫服。产后过饮,生带病。怯病自服溺 水,无异毒药。(病者小便多郁热腥秽故也。)2《本草从新》 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回轮酒.降火清瘀.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其旧路.降 火滋阴甚速.润肺清瘀.(咸走血.)治肺痿失 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者、以 热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 之、不伤脏腑、若用他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 也.)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凡产后血 晕.败血入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 以治之.(褚澄劳极论云∶降火甚速、降血甚 神.按此物虽臭秽败胃、犹胜寒凉诸药.)禁忌 同人中白.取十二岁以前童子.(少知识、无相 火.)不食荤腥.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 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存.其行自速.冷 则惟有咸寒之性.(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 气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或入姜汁、(行 痰.)韭汁、(散瘀.)冬月用汤温之. 3《本草分经》 咸寒,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降火降血甚速, 润肺清瘀,虽秽臭败胃,然较之过用寒凉之药犹 不若服此之为胜也。热服或入姜汁或入韭汁。4《本草撮要》 味咸寒.入手太阴经.功专润肺清瘀.治肺痿失 音.吐衄损伤.胞衣不下.产后血晕.败血入 肺.阴虚火嗽.火热如燎者.惟此可治.当热 饮.或入姜汁行痰.韭汁散瘀.冬月热汤温之.5《本草备要》 一名还元水。饮自己溺,名轮回酒 平,泻火,补阴,散瘀血 咸寒(时珍曰温)。能引肺火下行从膀胱出,乃 其旧路,降火滋阴甚速。润肺散瘀(咸走血), 治肺痿失音,吐衄损伤(凡跌打损伤、血闷欲死 者,擘开口以热尿灌之,下咽即醒。 一切金疮受杖,并宜用之,不伤脏腑。若用他 药,恐无瘀者,反致误人矣),胞胎不下(皆散 瘀之功)。凡产后血晕,败血入肺,阴虚久嗽, 火蒸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晋褚澄《劳极论》 曰∶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溺百无一死,服 寒凉药百无一生)取十二岁以下童子(少知识, 无相火),不食荤、腥、酸、咸者佳。去头尾, 取中间一节清沏如水者,用当热饮。热则真气尚 存,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入姜汁(行 痰)、韭汁(散痰)更好。 冬月用汤温之(李士材曰∶炼成秋石,真元之气 渐失,不及童便多矣。《普济方》∶治目赤肿 痛,用自己小便,乘热抹洗,即闭目少顷。此以 真气退其邪热也)。 6《本草求真》 (人)清火降血 童便(专入膀胱。兼入肺胃肝心)。系孩童津液 浊气。渗入膀胱而出。味咸气寒无毒。为除痨热 骨蒸。咳嗽吐血。妇人产后血衄晕闷绝之圣药。 褚澄遗书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溺百不 一死。非真不死。甚言功力之优也。(又言人喉 有窍。则咳血杀人。喉不停物。毫发必咳。血既 渗入。愈渗愈咳。愈咳愈渗。)经云。饮入于 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人服小便入胃。亦 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寻其 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 气。浊者为血。浊之清者为津液。浊之浊者为小 便。与血同类也。故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 热。使火不上炎。血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证 也。凡人久嗽失音。劳渴烦燥。吐衄损伤。皮肤 皴裂。人咬火烧。绞肠痧痛。难产胞衣不下。法 当乘热饮之。(薛已云。予在居庸。见覆车被伤 七人。仆地吟呻。俱令灌此。皆得无事。凡一切 伤损。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俱宜服此。若胁 胀。或作痛。或发热烦燥口渴。惟服此一味。胜 似他药。他药虽效。恐有瘀血。反致误人。童便 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军中多用此。 屡试有效。)盖热则尚存真气。其行自速。冷则 惟有咸味寒性矣。若救阴却痨。必以童便为优。 盖取混元之气。清纯而不淆杂耳!(但胃寒食少 者切忌。)今人类用秋石。虽亦能入肾除热。但 经水澄火炼。真元之气全失。其功不及童便多 矣。况多服久服。则咸能走血。令血凝气滞为 病。矧有阳气素虚。食少肠滑者。其可用之为治 乎?取童子十岁以下。相火未动。不食荤腥酸咸 者佳。去头尾。取中间一节。清彻如水者用。痰 用姜汁。瘀用韭汁。冬月用汤温之。 7《药性切用》性味咸寒,降火散瘀,清肺滋阴,乘热饮之。冷 则真气不全,第存咸寒之性耳。 8《药笼小品》 止热血妄行,为吐血产后之良药。 患吐血自服溲溺,百不一死,皆能从其类而治之 也。 秋石咸滋肾水,阴虚火升者宜。

中药学实习自我鉴定

中药学实习自我鉴定 实习是一种实践,目的是让大学生有一个了解社会 的学习机会,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以下是中药学实习自我鉴定,欢迎阅读! 中药学实习自我鉴定1 上学期期末,在药学院的几位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中药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实习。主要 是对药用植物和动物的种植,饲养及加工进行了实地了解,亲自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同时还参观了一家药厂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 课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 发现了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 在峨眉山,听有经验的老师介绍有很多药用植物都 是很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但以我们现有的知识和眼光 很难发现真正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药材,因此在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中更要注重从基层学起,干起,拓展知识面,不要局限在课本知识应多与外界交流。实习刚开始我就 意识到无论做什么吃苦耐劳,勤学多问,善于发现问题 的重要性。 离开峨眉山,我们又来到绵阳的一家中药饮片厂, 在观看操作人员操作机器设备的同时,技术人员向我们

介绍了药材加工的工艺过程以及中药饮片的正确储存方法,并参观了中药库房,认识到正确储存药材的重要性。从中我发现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具体在工作中,积累 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将来实习时,要善于观察 并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在绵阳的三台县的麦冬生产基地,我们了解了麦冬 的种植,加工,销售情况,麦冬作为一味中医常用药材 逐渐向保健品方向扩展,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给我们中药 学工作者提供了发挥空间。在江油,附子的种植,加工,销售情况使我对中药材的种植又有了更深的认识。附子 除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外,还用于人们的饮食。作为 药膳已被人们接受并喜爱。它使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身 体健康,因此附子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很值的我们倍加 关注。在都江堰的梅花鹿饲养基地,老师给我们介绍了 梅花鹿和熊的饲养以及鹿角,熊胆的取得过程,还参观 了他们的产品交易市场。 最后一站是成都,先参观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 了解了不少古文化知识认识了许多中药材。然后来到荷 花池中药市场,接触到药材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 售情况。中药材的最终作用是治疗疾病保养身体,但要 达到这一目的都要经过市场运作,在市场中产生经济效益,也只有产生了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和推动中药事业的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 和体会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发感受到了中药学专业各门学科的博大精深,领悟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现在,我就将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各门学科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课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几百味中药各有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很不容易,此外,中药数目众多,内容繁杂,术语难记,又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以至于张冠李戴,初学者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其实,掌握一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中药学入门的一把钥匙。经过学习参考和不断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以功效为核心,结合药性,全面理解。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要逐个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其中,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结合性味、归经来理解其功效,以功效来推导记忆其相应的主治证,以药性、功效来体会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对每一味药物了如指掌。

例如,清热泻火药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又根据各药物的归经不同,我们可以推知其所清火热之邪的存在部位。石膏归肺、胃经,则清泻肺胃实热;知母能入肾经,故能泻相火;栀子归心、肺和三焦经,故能清泻三焦火邪,并可泻心火以除烦;夏枯草归肝、胆经而能泻肝胆实火等。补虚药中,麦冬归脾、胃、肾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滋肾阴,降虚火;石斛归胃、肾经,故能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滋肾阴,降虚火。这些诗根据性味归经来理解功效,我们更要学会利用功效推导相应的主治证。以大家最熟悉的麻黄为例,其功效是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肿,那么其相对应的主治证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导出来,依次为外感风寒表证,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其他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巧妙记忆。如此,只需记住功效这一核心内容,我们就将其它内容全部记住了,既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不容易忘记,还避免了枯燥无味,机械背诵之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反复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章节,我们都要反复思考,有必要对其中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利于知识积累,并使之条理更为清晰。如补虚药这一章的内容很多,它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我们就可以先对每一节进行总结,再综合这一章进行归纳小结。如补气药中补肾气的有人参、西洋参、山,补脾气的有白术、白扁豆、大枣、蜂蜜;补阳药中脾肾双补的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再深入到整章内容,阴阳双补的药物有鹿茸、紫河车、巴戟天、蛤蚧、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沙苑子等。

中药学个人总结

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2、常用道地药材产地:(当归)、(枸杞)、(大黄)、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三七、茯苓)、(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川乌/附子)、(阿胶)、(贝母)、(薄荷、苍术)、(皮、砂仁)。 3、中药的采集 (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地上部分】益母草、豨莶草、灯芯草、泽兰、荆芥、紫;【花粉】蒲黄;【果实】马兜铃、瓜蒌、槟榔;【种子】决明子、白果;【带花的果穗】夏枯草;【根】大黄、生地黄、黄芩、紫草、茜草、龙胆草、天花粉(瓜蒌根);【茎】天麻、薤白 (2)采收季节 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③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 ④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二、八月)采收。 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 1、炮制目的 (1)盐制: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的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的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2)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 【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降低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可增强活血的功效;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的功效;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 (3)酒制: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的作用。 2、炮制方法

中药学的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药学的学习心得 篇一: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发感受到了中药学专业各门学科的博大精深,领悟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现在,我就将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各门学科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课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几百味中药各有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很不容易,此外,中药数目众多,内容繁杂,术语难记,又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以至于张冠李戴,初学者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其实,掌握一种

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中药学入门的一把钥匙。经过学习参考和不断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以功效为核心,结合药性,全面理解。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要逐个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其中,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结合性味、归经来理解其功效,以功效来推导记忆其相应的主治证,以药性、功效来体会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对每一味药物了如指掌。 例如,清热泻火药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又根据各药物的归经不同,我们可以推知其所清火热之邪的存在部位。石膏归肺、胃经,则清泻肺胃实热;知母能入肾经,故能泻相火;栀子归心、肺和三焦经,故能清泻三焦火邪,并可泻心火以除烦;夏枯草归肝、胆经而能泻肝胆实火等。补虚药中,麦冬归脾、胃、肾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滋肾阴,降虚火;石斛归胃、肾经,故能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滋肾阴,降虚火。这些诗根据性味归经来理解功效,我们更要学会利用功效推导相应的主治证。以大家最熟悉的麻黄为例,其功效是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肿,那么其相对应的主治证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导出来,依次为外感风寒表证,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其他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巧妙记忆。如此,只需记住功效这一核心内容,我们就将其它内

学习中药的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中药的总结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 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

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 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 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诊病 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中药学总结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解表 1、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2、温性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3、祛风胜湿止痛 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痛 4、透疹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5、通窍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 1、利咽、透疹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2、清利头目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3、淡豆豉:解表,除烦 4、明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5、升阳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除烦:石膏,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利尿: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清三焦火),消肿止痛

中药鉴定心得体会

中药鉴定心得体会 篇一:中药房实习心得体会 中药房实习心得 时光飞逝,一转眼一周的中药房实习就结束了。在中药实习的这一周里,我们学会了常 见中药的辨别,并在不断认识中药的过程中复习中药的药性,药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中药房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取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 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药方需要调配,所以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动 手操作能力,还要清楚的知道各种中医药摆放的位置。在中药房,验方和称药都是中药调剂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真正的实践也是没有的。在调剂完药物之后还要进行复检,这是将药方上的药物名称同 药物进行一一对应,检查是否有错误。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它要求调剂人员要有较强的认药 能力做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话,那么这样做就是把危 险带给患者,是不可取的。篇二:中药房实习自我鉴定中药 房实习自我鉴定 中药专业学员实习自我鉴定实习是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时我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

实的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这次在.......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 东西,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更深刻的了解社会,更便捷的融入社会,它不仅使 我在理论上对制药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做 到了学以致用,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效的锻炼了自己,长了见识,开拓 了视野,实习是我们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的一次尝试,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不少问题,自己的缺点、不足,早该摒弃的陋习,逐渐被自己所认 知,自己所学知识肤浅,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匮乏让我明白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使我认 识到必须让自己了解更多才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作为一名毕业实习的中药专业学员,深知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厂岗 位接受锻炼。.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 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生产方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资料讲解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 识和体会

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认识和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越发感受到了中药学专业各门学科的博大精深,领悟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现在,我就将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各门学科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课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几百味中药各有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很不容易,此外,中药数目众多,内容繁杂,术语难记,又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以至于张冠李戴,初学者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其实,掌握一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中药学入门的一把钥匙。经过学习参考和不断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以功效为核心,结合药性,全面理解。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要逐个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其中,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结合性味、归经来理解其功效,以功效来推导记忆其相应的主治证,以药性、功效来体会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对每一味药物了如指掌。

例如,清热泻火药的主要功效为清热泻火,又根据各药物的归经不同,我们可以推知其所清火热之邪的存在部位。石膏归肺、胃经,则清泻肺胃实热;知母能入肾经,故能泻相火;栀子归心、肺和三焦经,故能清泻三焦火邪,并可泻心火以除烦;夏枯草归肝、胆经而能泻肝胆实火等。补虚药中,麦冬归脾、胃、肾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滋肾阴,降虚火;石斛归胃、肾经,故能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滋肾阴,降虚火。这些诗根据性味归经来理解功效,我们更要学会利用功效推导相应的主治证。以大家最熟悉的麻黄为例,其功效是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肿,那么其相对应的主治证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导出来,依次为外感风寒表证,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其他的药物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巧妙记忆。如此,只需记住功效这一核心内容,我们就将其它内容全部记住了,既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不容易忘记,还避免了枯燥无味,机械背诵之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反复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章节,我们都要反复思考,有必要对其中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利于知识积累,并使之条理更为清晰。如补虚药这一章的内容很多,它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我们就可以先对每一节进行总结,再综合这一章进行归纳小结。如补气药中补肾气的有人参、西洋参、山,补脾气的有白术、白扁豆、大枣、蜂蜜;补阳药中脾肾双补的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再深入到整章内容,阴阳双补的药物有鹿茸、紫河车、巴戟天、蛤蚧、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沙苑子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