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1+1”教育改造模式

“5+1+1”教育改造模式

“5+1+1”教育改造模式
“5+1+1”教育改造模式

“5+1+1”教育改造模式下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新思考

时间:2011-12-28 06:45来源:未知发布:佚名点击:749 次

笔者按:“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两年,全国监狱系统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主要方向比较集中的在罪犯的教育改造领域,而忽略了占据罪犯改造大多数时间和空间的罪犯劳动改造领域。因此,笔者结合监狱工作实际,通过对“5+1+1”教育改造模式内涵的分析,侧重研究该模式对罪犯劳动改造的意义和要求,突出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在“5+1+1”教育改造模式下的主动性调整措施,旨在充分发挥劳动改造手段固有的改造功能,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5+1+1”教育改造模式劳动改造

“5+1+1”教育改造模式,是司法部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改造罪犯的工作措施,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对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两年,全国监狱系统对该模式进行了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主要方向比较集中的在罪犯的教育改造领域,而忽略了占据罪犯改造大多数时间和空间的罪犯劳动改造领域。

罪犯劳动改造作为罪犯改造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以生产劳动为形式的刑事强制性活动,是监狱执行刑罚中的基础性活动;担负着培养罪犯正确劳动观念、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维护监管改造秩序的历史使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监狱生产经营与罪犯劳动教育不协调统一,罪犯劳动时间长、劳动量大、安全事故相对较多,使得部分监狱管理者模糊了对劳动改造的认识,片面的认为——罪犯劳动生产成了众矢之的,劳动改造工作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成了制约罪犯改造质量提高的罪魁祸首!在全面推行“5+1+1”教育改造模式的今天,如何调整罪犯劳动改造地位,使之恢复其固有的改造功能,如何协调各个改造手段之间的关系,统一并进,已成为提升监狱管理水平,促进罪犯改造质量提高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深刻内涵

2009年11月17日,司法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监狱应当坚持每周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教育、1天休息。罪犯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0小时。”从而形成了旨在提高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质量的“5+1+1”教育改造模式,“5+1+1”模式破解了制约监狱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瓶颈”,这一新模式不断的在监狱管理教育罪犯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论证和发展完善。

该模式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1+1”教育改造模式体现了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的承接性。我们不能孤立的将该模式与原有的改造模式相剥离,监狱对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的发展体现了监狱教育管理罪犯的理念的不断更新,是一个连续的、承接的、渐进的过程,该模式在原来的“6+1”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作为对原有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的改革和深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性和发展的延续性。

2、“5+1+1”教育改造模式体现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系统性,“5+1+1”教育改造模式中的“教育”是“大教育”的范畴,是三大改造手段的和谐统一。对于“5+1+1”教育改造模式,我们不能片面的只看重罪犯教育这一方面,不能仅仅认为该模式是教育改造领域的转变,而是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狱政管理三大改造手段的和谐统一,是监狱改造罪犯各项工作的整体变更。“5+1+1”教育改造模式的贯彻落实,需要监狱在生产经营理念、生产指标分配、劳动项目优化、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经费保障、民警素质提升、管理教育理念更新、罪犯劳动改造权和休息权保障、狱政管理水平提高等各方面加以更新提高,才能真正的发挥“5+1+1”教育改造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贯彻“首要标准”的要求。

3、“5+1+1”教育改造模式体现了监狱教育改造手段的整合性。我们不能将每周一天的教育日,简单的理解为课堂化教育,或者是一周的全部教育内容集中在这一天,不能简单的将罪犯5天劳动教育实践理解为单纯的生产活动而忽略了罪犯劳动教育内容。“5+1+1”教育改造模式除了在时间概念上的规定外,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在“首要标准”语境下,多种教育资源和手段的整合。比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利用社会帮教、狱务公开等活动方式增进罪犯社会化教育,促进罪犯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罪犯回归生存技能;完善罪犯权益保护制度,提高罪犯社会归属感等等。

只有加强对“5+1+1”教育改造模式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从思想上解放出来,不至于厚此薄彼,从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促进监狱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5+1+1”教育改造模式对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的指导意义

在“首要标准”的要求下,“5+1+1”教育改造模式在保障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同时,亦对罪犯劳动改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1+1”教育改造模式有利于明确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的地位

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了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在监狱行刑中的地位。《刑法》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监狱法》第4条明确规定:“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第69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但在监狱长期发展中罪犯劳动改造的地

位却被偏移、边缘化,“5+1+1”教育改造模式确定了5天的罪犯劳动教育时间从执法的高度上确立了罪犯劳动改造在监狱运行中的地位。

2、“5+1+1”教育改造模式有利于促进罪犯劳动改造功能的回归。

劳动改造具有着培养罪犯正确劳动观念、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维护监管改造秩序的功能,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由于监狱体制、机制和监狱经济发展的制约,为了在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监狱不得不集中相当多的精力解决生产经营问题,自觉不自觉地挤占教育改造时间、忽视劳动改造中原有的教育及矫治功能,出现了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现象,而把促进罪犯劳动改造,是罪犯在劳动中改过自新,成为守法公民当做次要目标来看待,使罪犯劳动改造偏离了原有的轨道。“5+1+1”教育改造模式明确了5天的劳动教育时间,不仅保障了劳动改造时间,更重要的是使劳动从生产经营、追求经济效益回归到教育矫治的主要目标上。“劳动教育”不仅涵盖了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学习等方面,更突出体现了劳动本身固有对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的矫治功能,并通过良好的罪犯改造秩序促进罪犯生产各环节的良性运转,从而实现监狱生产效益的次要目标。结合司法部下发的《教育改造罪犯纲要》中的:“教育罪犯认识劳动重要意义,引导罪犯树立正确劳动意识,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统一,紧紧围绕在“首要标准”的要求之下。

3、“5+1+1”教育改造模式有利于规范罪犯劳动生产的组织设置、运行管理。

随着“首要标准”理念、“5+1+1”模式的确立和深入开展,必将促进监狱生产管理部门(集团公司)对罪犯生产经营工作加强调整和改进。在生产项目的准入上,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产品附加值、生产技能应用性、环保等因素的要求;在生产管理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管理规范化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上,加强岗位实用性、回归适应性,提高生产劳动的相后延伸性。

4、“5+1+1”教育改造模式有利于促进劳动改造、教育改造、监管改造三大手段形成和谐统一的良好局面。

罪犯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大基本改造手段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劳动改造是基础,监管改造是前提,教育改造是方向。在“5+1+1”教育改造模式下三大基本手段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形成一种协同作战、密不可分的良好局面,而不能“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相互拆台,相互掣肘,相互摩擦,要做到劳中有教,教中有劳,劳教结合;劳中有管,管中有劳,管劳并进;教中有管,管中有教,教管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三大基本手段和谐有序,协调统一的良性局势,才能为罪犯劳动改造营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在“5+1+1”模式下的主动性调整措施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监狱改造工作的要求,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真正发挥劳动改造的强大功能,监狱机关应更新观念,统筹兼顾,劳动改造管理部门应

强化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发挥劳动改造作用,让劳动改造成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有力武器。

(一)加强理论研究深度和应用性,树立科学的劳动改造理念。

加强劳动改造领域的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丰富劳动改造内涵。各级监狱学会应加强调研,对劳动改造工作的地位、功能、实际困难、发展方向、改革措施等方面加强研究,开展诸如完善劳动改造的法律依据、罪犯劳动改造权的保障、劳动改造的时代性内涵等课题研究,紧扣监狱工作发展方向,做到理论先行。同时,做到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化,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广大监狱民警的智慧,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切实提高民警对劳动改造的观念提升,从监狱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树立科学的劳动改造观,以此指导罪犯劳动改造实践工作。

(二)丰富拓展劳动改造的内涵和范畴,体现劳动改造的时代性。

“5+1+1”教育改造模式适应了监狱事业大发展的时代需要,劳动改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观念,深挖资源,不断拓宽劳动改造工作范畴。一是完善“三项保险”制度。根据《监狱法》、《社会保险法》,建立健全罪犯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刑满释放后短期生活保险等三项保险。将罪犯保险制度纳入地方城镇居民基本保险体系,进一步依法保障罪犯基本权益,充分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维护监狱稳定。二是完善劳动报酬工作。《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将罪犯劳动报酬与罪犯劳动岗位、生产业绩、改造表现挂钩,科学设立档次,充分调动罪犯生产劳动积极性。三是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劳动保护措施。全面推行生产项目准入制度,加强劳动环境整治,抓好生产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罪犯劳动保护措施,力保罪犯生产无事故。四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实现向外延伸。以国家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罪犯职业技术培训,结合劳动生产项目和社会就业需要,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实现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就业能力的目的。

(三)重视劳动改造评估工作,强化劳动的改造功能。

罪犯劳动改造评估是指在罪犯劳动改造过程中,监狱机关根据罪犯的劳动及日常行为表现、劳动改造态度、劳动改造成果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测量和综合评定的过程和方法。罪犯劳动改造评估工作具有客观反映罪犯劳动改造效果,总结经验,预测信息,审查决策,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的作用。目前各监狱在劳动改造评估工作普遍开展不足,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改造功能的发挥。省监狱管理局应成立罪犯劳动改造评估指导中心,监狱成立罪犯劳动改造评估委员会,监区成立罪犯劳动改造评估小组,采用各种有效评估方法,对罪犯个体以及群体的劳动改造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反馈的罪犯个体或者群体呈现出的各种倾向性结果,为指导罪犯改造方向,修正罪犯改造目标提供及时有效地信息,并为狱政管理、教育改造提供真实的依据。

(四)充分发挥劳动改造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对劳动改造执行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考核。

省监狱管理局劳动改造管理处负责对全省监狱系统罪犯劳动改造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监狱劳动改造管理科负责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的执行和指导工作。各级劳动改造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能,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措施;二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民警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三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四要加强考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奖罚分明,带动劳动改造管理水平提升;五要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拓宽劳动改造工作面。

(五)优化罪犯生产劳动管理,紧密结合罪犯劳动教育,有效利用5天劳动教育时间。

“5+1+1”教育改造模式确定了5天的劳动教育时间,要求我们寓教育于生产、以生产促教育,互相融合,相铺相成。首先,监狱企业集团公司严格生产项目准入制度,倡导“5S”、“7S”等科学管理模式,形成劳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亦使罪犯形成科学管理、现代化生产意识;其次,监狱、监区因地制宜地创建各具特色的罪犯生产劳动文化,以多种多样的生产竞赛活动,建立和强化罪犯集体主义、互帮互组、争先创优等良好观念;再次,广泛开展以QC科研活动为主的生产创新活动,强化罪犯生产劳动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智慧,在促进生产效率的同时,使罪犯体验科技创新、品尝分享劳动成果的满足感,继而深化罪犯热爱劳动,矫正不良习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全面落实“首要标准”要求,实施“5+1+1”教育改造模式的背景下,通过深刻领会“5+1+1”教育改造模式内涵,明确劳动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监狱工作实际,创新劳动改造管理,必将重新赋予罪犯劳动改造强大的生命力,使罪犯劳动改造真正成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的有力武器。

(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劳动改造管理处肖靖)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3篇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3 篇 第一篇 1.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思是指:职业院校应履行两项功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这两项功能是我国1996年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执行好,所以需要完善。 2.学历教育与培训关系的认识。这里的培训应当非常明确:主要指职业技能培训,简称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有同有异: (1)二者同之处主要表现为:都要以就业为导向,都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环节。 (2)二者异之处,一是性质不同。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学历的技术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学历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深造功能; 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

业功能和技术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学历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学历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五是学习制度不同。学历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是碎片化的长短期不一的。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之间,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带,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质区分。 3.完善当然非常必要,但,从现代中国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仅仅包括这两项功能显然缺乏应有的社会贡献度。 4. 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的认识。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角度谈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那就是:学历教育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职教本科、职教硕士等学历学位的衔接;职业培训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各专业技师(工程师)类、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联通。 (二)实施建议: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和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传统过程和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封 闭式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作为职业学校,必须在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 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提高素质与掌握职业技能并重。 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忽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的指向某个专业所达到的就业要求,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视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写注重文化课知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如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缺乏应用性

打开我们的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职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校要进行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理论和原理。考试结束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能知多少。 3.开发空间小 我们课程内容的编制系统而严密,条理而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只能在规范中进行。尤其是专业技术课,更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某一个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比如“某一个导游班的毕业生,带团到某一个旅游圣地,他在向游客介绍时就像背台词一样一字不差,不能增加不能减少,让游客们感到得是这个导游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也缺乏预设的空间,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4.缺乏灵活多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市场的需求本身就具有灵活性,不同的时期,市场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也应该不断地变化、调整。比如:西宁市是一个物流城市,在这个大市场中就缺少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学校就应该根据这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个转变不仅圆了千万个家庭的“大学梦”,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国。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

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从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入手。比如说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培养具有自觉主体意识的、高素质“适应型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选学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学分,进入更高层的学习阶段,对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有利于快出人才,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自由选择课程,拓展其自由发展空间,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压缩必修课。同时可实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打破专业壁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社会与自然结合较密切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应把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有意识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独立工作和社会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第一篇 1.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思是指:职业院校应实行两项功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这两项功能是我国1996年开始实行的《职业教育法》规定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履行好,所以需要完善。 2.学历教育与培训关系的认识。这里的培训应当非常明确:主要指职业技能培训,简称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有同有异: (1)两者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都要以就业为导向,都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材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环节。 (2)两者异的地方,一是性质不同。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份,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份,属于非学历的技术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学历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进修功能;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业功能和技术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学历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学历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迫性要求;五是学习制度不同。学历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是碎片化的长短时间不一的。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之间,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带,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质辨别。 3.完善固然非常必要,但,从现代中国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仅仅包括这两项功能明显缺少应有的社会贡献度。 4.畅通技术技能人材成长渠道的认识。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角度谈畅通技术技能人材成长渠道,那就是:学历教育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职教本科、职教硕士等学历学位的衔接;职业培训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各专业技师(工程师)类、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联通。 (二)实行建议: 1.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建议。首先,建议要转变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观念,建立用办学历教育的态度办职业培训的信心;其次,

浅谈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4186719.html, 浅谈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作者:徐玲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13期 摘要当前,学术界正在热议“教育模式”的新旧转变,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文就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Education Mode Reform XU Ling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cademia is hot deb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mode, in-depth analysesdefe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and imperfection in realiz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llege education mode reform, aimed at a view of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others to come forward with valuable contribu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ducation mode; reform;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2010年9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厦门讲课时指出:我国目前的这套教育模式比较适应稳定的、发展比较慢的社会,但现今以及今后的社会变化非常快,知识更新很快,学生将来比较难适应时代要求。当前,学术界正在热议“教育模式”的新旧转变,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文就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展开讨论,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传统教育模式评析 教育模式即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指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人才规格和质量的标准形式,是可以使人们参照去做的标准样式。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模式经过不断改革, 成效显著, 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但仍未摆脱以成本为导向的财政拨付模式。文章分析了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其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问题, 参考了国外较为成熟完善的绩效拨款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财政; 绩效拨款;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历史发展 (一) 基数加发展阶段 教育财政经费基数是高校前一年度到账的拨款数, 在基数加发展的模式中, 下一年的拨款数额是根据前一年的拨款基数, 同时适当考虑和估测下一年学校发展所需, 据此增加一定数额的经费。这个拨款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所定数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缺乏真正科学的测算, 同时公开透明程度也不足, 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在实际使用中经费限定的使用范围太死板, 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经费的高效率利用。

(二) 定额加专项补助阶段 “定额”指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生均经费是根据高校在校生人数为基数核定的, 即每个学生给予固定的培养费用。这部分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补助”是指拨付给高校的额外经费。其主要以各个高校上报的项目为依据, 拨付专项经费。其主要根据在校人数和学校各种基础支出为标准来确定和拨付经费。但这个模式经常会导致高校的盲目扩张, 通过扩张招来更多学生以期获得更多定额经费。 (三) 基本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基本预算”是指支撑学校日常运转的所需经费, 而“项目预算”是支撑学校自身项目开展和事业发展的经费。这个教育财政经费拨付模式具有集中拨付、收支分开的特点。同时还对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也因而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 投入型拨款模式效率低下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5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特制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理念。以任务为引领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综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活动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明确岗位及岗位群,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一)岗位能力:掌握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能力。 (二)方法能力:掌握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正确

的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规范操作,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团队合作,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创新能力:即具备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实践使用能力。 三、改革思路 以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化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资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改革教学模式,建立“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建立中首先注重“以岗位为目标”,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以岗位的要求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在教学中“以任务为引领”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实施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方案。 四、改革内容 1.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与岗位方向相结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与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层次要求,按照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参照企业车间布局,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泛与市县内各大企业建立良好的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2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点在杜郎口中学能充分得到体现。我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有诸多相似之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势在必行。只要我们所期望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一旦形成,我们的教改实验就成功了,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是水到渠成。 一、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面向全体,不能关注到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学生上 课表现怠慢、不动脑筋,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2、生源较差,有本地农民子弟,父母识字的较少。有来自各地的打工子弟,父母工作不固定,各地辗转,导致孩子学前知识欠缺,学习较为吃力。 3、老师备课中不能很好的兼顾学情,重教轻 学,学生以听为主,不敢大胆地放手组织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观念,以“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实施内容,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三、教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邢丽平 副组长:邬琴 组员:苏瑞兰靳俊燕杨艳梅杨秀玲祁海荣吕海霞高思邬宝王春溪李慧杨慧张晓燕张瑞利周瑞琴 四、教改实验班级:三年级 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实验教师名单:邬宝王春溪杨慧张晓燕周瑞琴刘慧秦丽媛 五、课改教学模式 现暂命名为“125”课堂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即先学后导;2--“两种课型”即自学跟踪课、合作展示课;5--“五个环节”即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六、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10月中旬、下旬)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教师会,组织学习实施方案,把思想统一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明确学习杜朗口教改实验是三年级近期教学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

大学教育模式改革

大学教育模式改革 我国大学教育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中形成的,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基本是政府行政系统的对应延伸机构,结果是政府包揽过多、管得过细、统得过死。学校内部管理也是上令下行,责任少。在这种管理制度下的教育模式是千校一面,学校及在惯性运行这种模式,在习惯运行这种模式。但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以创造为主的时代。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它向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呼唤着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变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尽管存在种种风险和困难,但我国大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必然的,也刻不容缓。 一、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于过去大学体制上的原因,造成大学单一的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一直把专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形成了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在模式目标上,统一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在模式功能上,重知识而忽视能力,学生能力结构没有明确规定。在实现手段上,教学计划中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阶段设置课程,课程体系按照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安排教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均以专业课为核心。一方面,形成了专业越分越细,越办越多的局面;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都宽厚、扎实,知识面窄,创新能力弱,适应能力差。在模式操作上,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种单一的大学教育模式存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产生了千校相同,万人一面的结果。 二、大学教育模式中的关系协调 1、首先是教学计划与培养计划。大学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学计划来体现的, 然而教学计划只是对课内的教学有明确的安排,注重于行,重于教,忽视了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大学过程。如果大学的课程建设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教学计划难以达到目标,难免会出现部分课程不能保证教育质量。 2、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知识教育是手段,提高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大学在教 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打造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 3、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大学并没有处理好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关系,没有有 效地把握课内与课外的度。大学应该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放在同等的地位,这可能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4、批量组织与个性培养。大学的管理和教学,基本是以班级为基础的,每个班大 小不等,为了提高大学办学效率,加强大学的管理,批量组织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大学教育又要使学生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个性,这造成了批量组织与个性发展的矛盾。因此,大学必须采取某些手段协调批量组织与个性发展的矛盾。 5、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近些年,素质教育成为各类学校教育的主题,这说明素 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能只泛谈素质教育而忽视专业教育。应该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间找到平衡。 三、对大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议 1、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大学教育模式,既要从模式本身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大学 的具体情况。系统设计教育模式应该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并行,打造好知识

中职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中职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周艳娜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054000 一、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健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教育忽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有的放矢.多数专业比较宽泛,培养面较广.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缺乏明晰的专业定位,易导致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重点,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难以深入的问题,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产生偏离. 2.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班级授课制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3.追求短期就业率,毕业生与企业要求脱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通过各项课程考试,拿到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后一般都能顺利毕业,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更为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劳动品质、合作交往等关键能力或素养.但这些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忽略,或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企业抱怨招不到好员工,学校学生则抱怨企业太挑剔.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

职业教育改革的模式选择及政府角色

职业教育改革的模式选择及政府角色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均实现了占比半壁江山的目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极端重视和大力推动的结果。但是,毋庸讳言,我国职业教育在规模发展的同时质量提高并不明显,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并未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推进作用也不显著。 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四十年我们基本上是循着“先做大再做强”的思路来发展职业教育的。 至于改革,尤其是以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的改革,我们一直奉行着一种政府主导下的诱导式改革。审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这种改革模式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我们有理由认为,基于现有经验之上的方式方法去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现代转型是行不通的,职业教育现代化还未走上正轨。这表明,我们需要对现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进行反思。本文结合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通过两种改革模式的比较,并结合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模式选择问题,期望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深入探讨。 在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育质量的提升自然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通过改革提升办学质量?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属于一种温和的诱导式改革。那么,什么是诱导式改革?笔者认为,诱导式改革是相对倒逼式改革而言的,是通过激励、引导成员自觉、主动开展的一种改革方式。 这种改革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鼓励并引导部分优质学校自行开展改革实践探索,对主动启动改革者实行重点建设,将探索有效的办学实践形成典型经验或模式,再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广改革成功经验与模式,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改革。简言之,这种改革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启动部分改革,再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整体改革。 在这种改革模式底下,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虽然面向全体职业教育机构,但工作的着力点落在部分职业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在抓住典型,并发挥典型的辐射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这种诱导式改革最典型的案例是“十一五”期间开始启动的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2005年11月,国务院下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要求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 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目的是,“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诱导式改革之所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首先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有关。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庞大,在现行的政府主导办学的体制之下,启动整体改革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中央财政无力支付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知水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原因,多数地方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长期跟不上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改革方式,期望通过使用有限的中央财政资金撬动改革,以点带面,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诱导式改革是现行管理和办学体制下的一种相对合理并具有操作性的选择。 其次,这也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不清晰有关。四十年来,我们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尤其是基于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表现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关于如何有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实现校企合作、产教合作培养人才,成为近十年来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的重心。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囿于现行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我们在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李婆墩中学陈燕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可以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不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可以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进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

办学模式改革实施实施方案

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 日期:

东西湖职校办学模式改革总体方案 2010-12-16 为促进我校改革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校,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计划2年(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完成。 一、改革原则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是我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种选择,我校办学模式改革原则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模式,基本保持现有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树立五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树立市场供需观念、就业导向观念、能力本位观念、校企合作观念、教产结合观念;实现教学内容向实用性、专业化转变,教学方法向技能性、多样化转变,教学手段向直观性、现代化转变。 二、改革目标和内容 遵循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办学,学校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1、校企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 (1)与企业形成深层次的合作。 企业在学生实习、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指导和服务。实行定向、订单式培养,学校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为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重点专业与企业形成生产联合体或在企业的帮助下形成较为完整和独立的生产实体,教产结合,直接融入地方产业链,为地方经济服务,并以此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专业发展,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对接。 (2)成立三个职教委员会,开展实质性工作。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及行业、企业资源,发挥学校示范、辐射作用,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政府的主导下,由学校牵头联合行业、协会、企业、相关院校,共同组建XX职业教育集团或XX职教中心,为松散型组织形式。融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教材开发、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实现“职教集团化”办学。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国际教育“融合性”发展趋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多样化的需要,立足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基础实际,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强化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在教师加强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 彰显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开设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当融合普通教育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实效性。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XX年先选择一批中职学校进行试点,20XX年选择若干个市、县(市、区)整体进行试点,20XX年力争在全省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 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选择的专业指导,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二)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1001班郎芳儿1005100120 内容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就是重视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缺陷改革对策 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社会除自然界自有物质外, 其余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关系世界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向, 人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实证资料表明: 人才盛则国盛, 人才乏则国弱, 人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增值和转换功能的高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方式和手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把半成品的大学生准人才转化为人才输送到社会。在其过程中经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些许变化, 造就合格的或是不合格的人才产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激进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激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缺陷, 教育忽视人才的本质概念,过多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0, 忽视学生组织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忽视人的心智( 思维) 的启迪, 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一) 教育方式有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伟大人物的 成功总是发扬个性的结果, 个性的发扬是人成功的 保障。充分发挥优势才更容易使人 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优势的发挥依赖个性的发 扬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正统的 教育方式, 尤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各级教育按照 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 一方面, 长期的基础教育已扼杀了学 生个性的发扬, 学生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渠道前进, 他 们已习惯于苦读圣贤书成才。另一方面, 我们的 高等教育依然传习前期教育方式, 难以给学生发扬 个性的空间与环境。如对知识探究, 授课老师就是 标准, 已有成果就是权威, 不允许或者说潜在遏制学 生提出疑问。种种条框制度, 把学生限定在狭隘的 范围内, 不允许学生做出格的事情。各种成绩评 定标准、人才选拔标准的指挥棒都倾向于分 数。 ( 二) 忽视专业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靠专业知识, 85% 的要靠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等 各种能力。在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各项 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 85% 对于 一个人的成功尤为重要。我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照通专结合的复合 型人才目标培养人才, 强调学生/ 宽口径、强基 础0。[ 5] (P140- 144) 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的培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 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改革方向面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 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培养能力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主要问题是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技术单一,与生产实际要求技术工种相脱离,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离。没有真正 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 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吸取先进经验,结 合自身实际,研究探索“大专业、细分流”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新的课程结构,形成新 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职业教育课程观,并通过实践与探索,寻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 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 新思路,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单一与实际生产要求工人技术全面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 的专业课程体系。 1、打破分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行“大专业、细分流” 打破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学科性、系统性体系,突出“大专业”。根据浅显性、广泛性 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探索开发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大专业” 专业基础课程和“细分流”课程,达到必需和够用为度。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施专业教育实际化 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以国家职业 技能鉴定规范中中级工的标准为依据,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 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 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 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3、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 ※※※

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其次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才观、评价观、能力观、教学观。了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 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 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 主体。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 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

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 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 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 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 着眼于具体的拆平和任务。 (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 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 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 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 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 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 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6)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 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 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 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 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7)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