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跟踪检测(四十二)突破1个高考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跟踪检测(四十二)突破1个高考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跟踪检测(四十二)突破1个高考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跟踪检测(四十二)突破1个高考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跟踪检测(四十二)突破1个高考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O 2+[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O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3O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c (O 2)·c ([O])c (O 3)

、K 2=c 2(O 2)c ([O])·c (O 3)、K =c 3(O 2)c 2(O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

生反应NH 2COONH 4(s)2NH 3(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

数的负对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

-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

解析:选B 此题的关键是弄清-lg K 越小,K 越大,由图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lg K 逐渐减小,说明随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项正确;由NH 2COONH 4(s)2NH 3(g)+CO 2(g),可知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3,B 项错误;A 点时,-lg K =2.294,C 项正确;由B 点对应的数值可知此时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3.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工艺主要是水蒸气重整甲烷:CH

4(g)

+H 2O(g)CO(g)+3H 2(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 4(g)和1 mol H 2O(g),测得H 2O(g)和

H 2(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CH 4(g)的转化率为75%

B .0~10 min 内,v (CO)=0.075 mol·L -1·min -

1 C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0.187 5

D .当CH 4(g)的消耗速率与H 2(g)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到达平衡

解析:选C 由图可知,10 min 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水蒸气、氢气的浓度均为0.75 mol·L -1,则:

CH 4(g)+H 2O(g)CO(g)+3H 2(g)

开始/(mol·L -1) 1 1 0 0

转化/(mol·L -1) 0.25 0.25 0.25 0.75

平衡/(mol·L -1) 0.75 0.75 0.25 0.75

平衡时甲烷转化率=0.25 mol·L -1

1 mol·L

-1×100%=25%,故A 项错误;0~10 min 内,v (CO)=0.25 mol·L -110 min =0.025 mol·L -1·min -1,故B 项错误;平衡常数K =c (CO )·c 3(H 2)c (CH 4)·c (H 2O )

=0.25×0.753

0.75×0.75

=0.187 5,故C 项正确;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其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到达平衡,由方程式可知当CH 4(g)的消耗速率与H 2(g)的消耗速率为1∶3时,反应到达平衡,故D 项错误。

4.(2015·天津高考)某温度下,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 、Y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 =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 与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0.4 mol·L -

1

解析:选D A 项,根据再次加入1 mol Z(g),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因此m =2。B 项,由于温度没有变化,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 项,因为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充入的反应物,因此二者的平衡转化率相等。D 项,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前一样,都为4 mol ,而平衡后Z 的体积分数为10%,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为4 mol ×10%=0.4 mol ,容器体积为2 L ,Z 的浓度为0.2 mol·L -1。

5.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 2O 5(g)

4NO 2(g)+O 2(g) ΔH >0,T 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 s 内N 2O 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 -1·s -

1 B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 000 s 时N 2O 5的转化率为50%

C .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N 2O 5的浓度为2.98 mol·L -

1,则T 1

D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3,若K 1>K 3,则T 1>T 3

解析:选C v (N 2O 5)=(5.00-3.52)mol·L -1

500 s

=2.96×10-3 mol·L -1·s -1,A 正确;1 000 s 后N 2O 5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了化学平衡,列出三段式:

2N 2O 5(g)4NO 2(g)+O 2(g)

起始/(mol·L -1) 5.00 0 0

转化/(mol·L -1) 2.50 5.00 1.25 平衡/(mol·L -1) 2.50 5.00 1.25

则K =c 4(NO 2)·c (O 2)c 2(N 2O 5)=5.004×1.252.502=125,α(N 2O 5)=2.50 mol·L -15.00 mol·L -1

×100%=50%,B 正确;1 000 s 时,T 2温度下的N 2O 5浓度大于T 1温度下的N 2O 5浓度,则改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了,逆向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T 2

吸热反应来说,T 越高,K 越大,若K 1>K 3,则T 1>T 3,D 正确。

6.T 1 ℃时,向容器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g)和B(g),发生如下反应A(g)+2B(g)C(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前10 min 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 (C)=0.025 0 mol·L -1·min -1 B .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g)和0.60 mol B(g),达到平衡时n (C)<0.25 mol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 mol A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平衡时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体积分数增大

D .温度为T 2 ℃时(T 1>T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0,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选D 前10 min 内消耗0.50 mol A ,同时生成0.50 mol C ,则有v (C)=0.50 mol

2 L ×10 min

=0.025 0 mol·L -1·min -1,A 正确。10 min 时,反应的n (B)=2n (A)=2×(1.00 mol -0.50 mol)=1.00 mol ,则10 min 时,B 的物质的量为0.20 mol ,与30 min 时B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反应10 min 时已达到平衡状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g)和0.60

mol B(g),将容积缩小为原来的12

时与原平衡等效,达到平衡时n (C)=0.25 mol ,但扩大容积,恢复到原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达到平衡时n (C)<0.25 mol ,B 正确。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 mol A ,平衡正向移动,与原平衡相比,达到平衡时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体积分数增大,C 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10 min 时n (A)=0.50 mol ,此时达到平衡状态,A 、B 、C 的浓度(mol·L -1)分别为0.25、0.10和0.25,则有K (T 1)=c (C )

c (A )·c 2(B )

=0.250.102×0.25

=100>K (T 2)=20,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错误。

7.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 2(g)+3H 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g),对其研究如下:

(1)已知H —H 键的键能为436 kJ·mol -1,N —H 键的键能为391 kJ·mol -

1,N ≡N 键的键能是945.6 kJ·mol -

1,则上述反应的ΔH =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12N 2(g)+32

H 2(g)NH 3(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1=______ (用K 表示)。

(3)在773 K 时,分别将2 mol N 2和6 mol H 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混合物中n (H 2)、n (NH 3)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

①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 2、H 2、NH 3的浓度分别为3 mol·L -1、3 mol·L -1、3 mol·L -

1,则此时v 正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 逆。 ②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浓度-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表示c (N 2)-t 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 mol N 2和12 mol H 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 (H 2)-t 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ΔH =E (反应物的总键能)-E (生成物的总键能),知ΔH =945.6 kJ·mol -1+436 kJ·mol -1×3-391 kJ·mol -1×6=-92.4 kJ·mol -1。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2(NH 3)c (N 2)·c 3(H 2)

, K 1=c (NH 3)

c 1

2(N 2)·c 32(H 2)=????c 2(NH 3)c (N 2)·c 3(H 2)12=K 1

2。 (3)①该温度下,25 min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c (N 2)=1 mol·L -1、c (H 2)=3 mol·L -1、

c(NH3)=2 mol·L-1,则K=

22

1×33

4

27。在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2、H2

和NH3的浓度均为3 mol·L-1,则Q=

c2(NH3)

c(N2)·c3(H2)

32

3×33

1

9<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

v正大于v逆;②起始充入4 mol N2和12 mol H2,相当于将充入2 mol N2和6 mol H2的两个容器“压缩”为一个容器,假设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时c(H2)=6 mol·L-1,而“压缩”后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故平衡时3 mol·L-1<c(H2)<6 mol·L-1,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故对应的点为B。

答案:(1)-92.4 kJ·mol-1(2)K=

c2(NH3)

c(N2)·c3(H2)

K

1

2(或K)(3)①大于②乙 B

8.甲烷在日常生活及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某研究小组研究甲烷在高温下气相裂解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1)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 kJ·mol-1

C2H2(g)+5

2O2(g)===2CO2(g)+H2O(l)

ΔH2=-1 299.6 kJ·mol-1

2H2(g)+O2(g)===2H2O(l)ΔH3=-571.6 kJ·mol-1

则甲烷气相裂解反应:2CH4(g)C2H2(g)+3H2(g)的ΔH=________。

(2)该研究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得出当甲烷分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T1℃时,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ol CH4只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C2H4)=c(CH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对上述平衡状态,若改变温度至T2℃,经10 s后再次达到平衡,c(CH4)=2c(C2H4),则10 s内C2H4的平均反应速率v(C2H4)=________,上述变化过程中T1________(填“>”或“<”)T2,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容器中发生反应2CH 4(g)C 2H 2(g)+3H 2(g),列式计算该反应在图中A 点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若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值变大,则该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 .可能减小了C 2H 2的浓度

B .一定是升高了温度

C .可能增大了反应体系的压强

D .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1)将三个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③×3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H 4(g)C 2H 2(g)+3H 2(g) ΔH =+376.4 kJ·mol -1。(2)①设达到平衡时,甲烷转化了x mol·L -1,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2CH 4(g)C 2H 4(g)+2H 2(g)

起始/(mol·L -1) 0.15 0 0

转化/(mol·L -1) x 0.5x x

平衡/(mol·L -1) 0.15-x 0.5x x

则有0.15-x =0.5x ,解得x =0.1,故CH 4的转化率为0.10.15

×100%≈66.7%。②由图像判断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重新达到平衡后甲烷的浓度增大,故反应逆向移动,则T 1 ℃→T 2 ℃为降温过程,即T 1>T 2。结合①的计算结果,设重新达到平衡时,甲烷的浓度变化了y mol·L -1,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2CH 4(g)C 2H 4(g)+2H 2(g)

起始/(mol·L -1) 0.05 0.05 0.1

转化/(mol·L -1) y 0.5y y

平衡/(mol·L -1) 0.05+y 0.05-0.5y 0.1-y

则有0.05+y =2×(0.05-0.5y ),解得y =0.025。则v (C 2H 4)=0.5×0.025 mol·L -110 s

=0.001 25 mol·L -1·s -1。

(3)由题图中数据可知,平衡时各物质分压如下:

2CH 4(g)C 2H 2(g)+3H 2(g)

1×103 1×10-1 1×104

平衡常数K =(1×104)3×1×10-1

(1×103)2=1×105。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由题给图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1)+376.4 kJ·mol -

1 (2)①66.7% ②0.001 25 mol·L -1·s -

1 > 从题给图像判断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对比T 1 ℃和T

2 ℃两种平衡状态,由T 1 ℃到T 2 ℃,CH 4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T 1>T 2

(3)1×105 B

9.Ⅰ.某压强下工业合成氨生产过程中,N 2与H 2按体积比为1∶3投料时,反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其中一条是经过一定时间反应后的曲线,另一条是平衡时的曲线。

(1)图甲中表示该反应的平衡曲线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由图甲中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图甲中a 点,容器内气体n (N 2)∶n (NH 3)=________,图甲中b 点,v (正)________v (逆)(填“>”“=”或“<”)。

Ⅱ.以工业合成氨为原料,进一步合成尿素的反应原理为2NH 3(g)+CO 2(g)CO(NH 2)2(l)+H 2O(g)。

工业生产时,需要原料气带有水蒸气,图乙中曲线Ⅰ、Ⅱ、Ⅲ表示在不同水碳比???

?n (H 2O )n (CO 2)时,CO 2的平衡转化率与氨碳比????n (NH 3)n (CO 2)之间的关系。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得B 点氨气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x 1=_______。

解析:Ⅰ.(1)曲线Ⅱ表示随着反应的进行,NH 3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但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后继续升温,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这表明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因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会逐渐降低,故曲线Ⅰ表示该反应平衡时的曲线。

(2)设反应前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a点时消耗N2的物质的量为x mol。

N2+3H22NH3

n(初始)/mol 1 3 0

n(变化)/mol x3x2x

n(平衡)/mol 1-x 3-3x2x

2x 4-2x =50%,解得x=

2

3,此时n(N2)∶n(NH3)=?

?

?

?

1-

2

3∶

4

3=1∶4。由图甲知,b点后

NH3的体积分数仍在增大,说明反应仍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此时v(正)>v(逆)。

Ⅱ.(2)当氨碳比一定时,水碳比越大,说明原料气中含水蒸气越多,故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小,则曲线Ⅰ、Ⅱ、Ⅲ中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曲线Ⅲ。

(3)B点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60%,氨气的平衡转化率是40%,设NH3、CO2的起

始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x mol×40%×1

2=y mol×60%,解得

x

y=3,即x1=3。

答案:Ⅰ.(1)Ⅰ放热(2)1∶4>

Ⅱ.(1)K=c(H2O)

c2(NH3)·c(CO2)

(2)Ⅲ当氨碳比相同时,水碳比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小(3)3

10.甲醚又称二甲醚,简称DME,熔点-141.5 ℃,沸点-24.9 ℃,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CO、H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

ΔH1=-90.0 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由合成气(CO、H2)制备1 mol CH3OCH3(g),且生成H2O(l),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44 kJ,则ΔH2=________kJ·mol-1。[已知:H2O(l)===H2O(g)ΔH=+44.0 kJ·mol-1]

(2)有人模拟该制备原理,500 K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和6 mol H2,5 min 达到平衡,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c(CH3OCH3)=0.2 mol·L-1,用H2表示反应①的速率是________ mol·L-1·min-1,可逆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若在500 K时,测

得容器中n(CH3OCH3)=2n(CH3OH),此时反应②的v正______v逆(填“>”“<”或“=”)。

(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值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平衡移动过程中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容器中CH3OCH3的体积分数增大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增大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投料比充入CO(g)和H2(g)进行反应①,平衡时CO(g)和H2(g)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则a=________(填数值)。

解析:(1)已知①CO(g)+2H2(g)CH3OH(g)ΔH1=-90.0 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ΔH2,③H2O(l)===H2O(g)ΔH3=+44.0 kJ·mol-1。由合成气(CO、H2)制备1 mol CH3OCH3(g),且生成H2O(l),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44 kJ,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④2CO(g)+4H2(g)CH3OCH3(g)+H2O(l)ΔH4=-24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④=①×2+②-③,则ΔH4=2ΔH1+ΔH2-ΔH3,所以ΔH2=ΔH4+ΔH3-2ΔH1=-20.0 kJ·mol-1。

(2)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L-1) 1 3 0

转化量/(mol·L-1) 0.6 1.2 0.6

平衡量/(mol·L-1) 0.4 1.8 0.6

所以,用H2表示反应①的速率是v(H2)=Δc

Δt=

1.2 mol·L-1

5 min=0.24 mol·L-

1·min-1。

2CH3OH(g)CH3OCH3(g)+H2O(g) 起始量/(mol·L-1) 0.6 0 0

转化量/(mol·L-1) 0.4 0.2 0.2

平衡量/(mol·L -1) 0.2 0.2 0.2

所以,可逆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 2=0.2×0.20.22

=1。 若500 K 时,测得容器中n (CH 3OCH 3)=2n (CH 3OH),n (CH 3OCH 3)=n (H 2O),Q =c (CH 3OCH 3)·c (H 2O )c 2(CH 3OH )

=4>K 2,此时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 正<v 逆。 (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值变小,由于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了,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容器中CH 3OCH 3的体积分数减小;虽然气体分子数不变,但是温度比原平衡升高使得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增大。综上所述,A 、D 正确。

(4)转化率=反应物的变化量反应物的起始量

×100%,不同反应物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当反应物的起始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不同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相等,所以 a =2。

答案:(1)-20.0 (2)0.24 1 < (3)AD (4)2

高中化学30个难点专题突破难点15多离子盐溶液的结晶

难点15 多离子盐溶液的结晶 多离子盐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属初中所学内容,但初中所学不能满足于高考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加深。 ●难点磁场 请试做以下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 g溶剂)如下表: (1)分别是1.0 mol·L-1的Ag+、Ba2+、NO-3和Cl-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分别是0.50 mol·L-1的以上四种离子在液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4)将以上四种离子按适当浓度混合于液氨之中,能否有AgCl沉淀析出? 答:________(“能”或“否”)。 ●案例探究 [例题]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 H2O): NaNO3 KNO3 NaCl KCl 10℃80.5 20.9 35.7 31.0 100℃175 246 39.1 56.6 (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 (1)取23.4 g NaCl和40.4 g KNO3,加70.0 g H2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0 g H2O,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高温)。 将滤液冷却至10 ℃,待充分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低温)。 (2)另取34.0gNaNO3和29.8 g KCl,同样进行如上实验。10℃时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100℃和10℃得到的晶体质量(m′高温和m′低温)分别是多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多离子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实为沉淀生成)和溶解度的计算技能。 知识依托:物质的结晶。 错解分析:不了解物质的结晶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1)问无解;没看出(2)问数据的巧妙而费解。 解题思路:(1)100℃时S(NaCl)最小,所以析出NaCl晶体,则不析出KCl、NaNO3;KNO3溶液未达饱和,亦不会析出。 m高温=23.4 g-39.1 g×(70.0 g-50.0 g)÷100 g =23.4 g-7.82 g =15.6 g 将溶液冷却到10℃,析出晶体为KNO3和NaCl,析出KNO3晶体质量为: 40.4 g-20.9 g×(70.0g-50.0 g)÷100 g =40.4 g-4.18 g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41__应用问题

难点41 应用性问题 数学应用题是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中的问题.高考对应用题的考查已逐步成熟,大体是三道左右的小题和一道大题,注重问题及方法的新颖性,提高了适应陌生情境的能力要求. ●难点磁场 1.(★★★★★)一只小船以10 m/s 的速度由 南向北匀速驶过湖面,在离湖面高20米的桥上, 一辆汽车由西向东以20 m/s 的速度前进(如图), 现在小船在水平P 点以南的40米处,汽车在桥上 以西Q 点30米处(其中PQ ⊥水面),则小船与汽车间的最短距离为 .(不考虑汽车与小船本 身的大小). 2.(★★★★★)小宁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1)洗锅盛水2分钟;(2)洗菜6分钟;(3)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4)用锅把水烧开10分钟;(5)煮面条和菜共3分钟.以上各道工序除(4)之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小宁要将面条煮好,最少用分钟. 3.(★★★★★)某产品生产厂家根据以往的生产销售经验得到下面有关销售的统计规律:每生产产品x (百台),其总成本为G (x )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万元,并且每生产100台的生产成本为1万元(总成本=固定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R (x )满足 R (x )=???>≤≤-+-)5( 2.10)50( 8.02.44.02x x x x .假定该产品销售平衡,那么根据上述统计规律. (1)要使工厂有盈利,产品x 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2)工厂生产多少台产品时赢利最大?并求此时每台产品的售价为多少? ●案例探究 [例1]为处理含有某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个底宽为2 米的无盖长方体沉淀箱(如图),污水从A 孔流入,经沉淀后从 B 孔流出,设箱体的长度为a 米,高度为b 米,已知流出的水 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 、b 的乘积ab 成反比,现有制箱材料 60平方米,问当a 、b 各为多少米时,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 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A 、B 孔的面积忽略不计)?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建立函数关系、不等式性质、最值求法等基本知识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重要不等式、导数的应用、建立函数关系式. 错解分析:不能理解题意而导致关系式列不出来,或a 与b 间的等量关系找不到. 技巧与方法:关键在于如何求出函数最小值,条件最值可应用重要不等式或利用导数解决. 解法一:设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为y ,则由条件y = ab k (k >0为比例系数)其中a 、b 满足2a +4b +2ab =60 ① 要求y 的最小值,只须求ab 的最大值. 由①(a +2)(b +1)=32(a >0,b >0)且ab =30–(a +2b )

【记忆】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三、记“组成”,突破“物质组成”陷阱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 2(g) 2NH 3(g )在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 2的物质的量由20mol 减小到8mol ,则2min 内N 2的反应速率为 A .1.2mol/(L ·min) B .1mol/(L ·min) C .0.6mol/(L ·min) D .0.4mol/(L ·min) 2.在2A +B 3C +4D 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A) = 0.5mol ·L -1·s -1 B .υ(B) = 0.3 mol ·L -1·s -1 C .υ(C) = 0.8mol ·L -1·s -1 D .υ(D)= 1 mol ·L -1·s -1 3.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 .升高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4.已知450℃时,反应H 2(g)+I 2(g) 2HI(g)的K =50,由此推测在450 ℃时,反应2HI(g) H 2(g)+I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 .50 B .0.02 C .100 D .无法确定 5.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 .2NO +O 2 2NO 2 B .N 2O 4 2NO 2 C .Br 2(g)+H 2 2HBr D .6NO +4NH 3 5N 2+3H 2O 6.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 +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 ,10s 后, 测得υ(A)=0.12mol ·(L ·s)-1,则此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A .1.6mol B .2.8mol C .3.2mol D .3.6mol 7.在1L 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氨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H 3 N 2+3H 2,达平衡时,N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a %的是 A .3mol H 2和1mol N 2 B .2mol NH 3和1mol N 2 B .2mol N 2和3mol H 2 D .0.1mol NH 3、0.95mol N 2、2.85mol H 2 8.如图是表示:2X +Y Z +R +Q 的气体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t 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 .减少Z 物质 B .加大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9.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 2和2mol SO 3气体混合于 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平衡时SO 3为n mol ,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 的是 A .2 mol SO 2 + 1 mol O 2 B .4 mol SO 2 + 1 mol O 2 C .2 mol SO 2 + 1 mol O 2 + 2 SO 3 D .3 mol SO 2 + 1 mol O 2 + 1 SO 3 10. 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 和3 mol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 (g )+ B (g )C (g ) +D (g ),5min 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资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 (A )a ·c (B )=c (C )·c (D ),若在温度 不变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其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 的转化率为(D ) A. 60% B. 24% C. 4% D. 40% 11.对于可逆反应 2AB 3(g) A 2(g) + 3B 2(g) - Q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12.在一定条件下,向5L 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 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则A 的转化率为 A .67% B .50% C .25% D .5% t 0 t 1 t υ υ逆 υ正 温度 A AB 3% 100℃ 时间 500℃ B AB 3% 时间 1×106Pa 1×105Pa C AB 3 % 压强 100℃ 500℃ D v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34__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难点34 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导数是中学限选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知识,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导数的定义,常用求等公式.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等问题上对考生进行训练与指导. ●难点磁场 (★★★★★)已知曲线C :y =x 3-3x 2+2x ,直线l :y =kx ,且l 与C 切于点(x 0,y 0)(x 0≠0),求直线l 的方程及切点坐标. ●案例探究 [例1]求函数的导数: )1()3( )sin ()2( cos )1(1)1(2322+=-=+-= x f y x b ax y x x x y ω 命题意图:本题3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的方法,以及抽象函数求导的思想方法.这是导数中比较典型的求导类型,属于★★★★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要分析函数的结构和特征,挖掘量的隐含条件,将问题转化为基本函数的导数. 错解分析:本题难点在求导过程中符号判断不清,复合函数的结构分解为基本函数出差错. 技巧与方法:先分析函数式结构,找准复合函数的式子特征,按照求导法则进行求导.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2222222222 22222222222cos )1(sin )1)(1(cos )12(cos )1(]sin )1(cos 2)[1(cos )1(cos )1(] ))(cos 1(cos )1)[(1(cos )1(cos )1(]cos )1)[(1(cos )1()1(:)1(++-+--=++---+-=+'++'+--+-=-+' +--+'-='解 (2)解:y =μ3,μ=ax -b sin 2ωx ,μ=av -by v =x ,y =sin γ γ=ωx y ′=(μ3)′=3μ2·μ′=3μ2(av -by )′ =3μ2(av ′-by ′)=3μ2(av ′-by ′γ′) =3(ax -b sin 2ωx )2(a -b ωsin2ωx ) (3)解法一:设y =f (μ),μ=v ,v =x 2+1,则 y ′x =y ′μμ′v ·v ′x =f ′(μ)·21 v -21·2x =f ′(12+x )·211 1 2+x ·2x =),1(122+'+x f x x 解法二:y ′=[f (12+x )]′=f ′(12+x )·(12+x )′ =f ′(12+x )·21(x 2+1)21- ·(x 2+1)′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 难点22 轨迹方程的求法

难点22 轨迹方程的求法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难点磁场 (★★★★)已知A 、B 为两定点,动点M 到A 与到B 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案例探究 [例1]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错解分析:欲求Q 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 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 2 4 4)2()24( 22+? -++x y x -10=0 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2]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 y 2=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00年北京、安徽春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错解分析:当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时,注意对“x 1=x 2”的讨论. 技巧与方法:将动点的坐标x 、y 用其他相关的量表示出来,然后再消掉这些量,从而就建立了关于x 、y 的关系. 解法一:设A (x 1,y 1),B (x 2,y 2),M (x ,y )依题意,有

高中化学必修二(练习)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Word版含解析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①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3)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典例1】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C.氧化性:K+>Ba2+>Na+ D.碱性:KOH>Ba(OH)2>NaOH 解析A中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错;B中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其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故B错;C中由于金属性:K>Ba>Na,氧化性为Na+>Ba2+>K+,故C错;D中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KOH>Ba(OH)2>NaOH,D说法正确。答案 D 理解感悟]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关键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如Na失去一个电子,而Mg失去两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Mg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的结构判断 ①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②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_函数中的综合问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 函数中的综合问题 函数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之一,一般难度较大,考查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本节课主要帮助考生在掌握有关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基本解题技巧和方法,并培养考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难点磁场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对任意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当x >0时f (x )<0且f (3)=-4. (1)求证:f (x )为奇函数; (2)在区间[-9,9]上,求f (x )的最值. ●案例探究 [例1]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对任意x 1、x 2∈[0,2 1 ],都有f (x 1+x 2)=f (x 1)·f (x 2),且f (1)=a >0. (1)求f ( 21)、f (4 1); (2)证明f (x )是周期函数; (3)记a n =f (n +n 21 ),求).(ln lim n n a ∞→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概念,图象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以及数列极限等知识,还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依托: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抓住条件f (x 1+x 2)=f (x 1)·f (x 2)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错解分析:不会利用f (x 1+x 2)=f (x 1)·f (x 2)进行合理变形. 技巧与方法:由f (x 1+x 2)=f (x 1)·f (x 2)变形为) 2 ()2()2()22()(x f x f x f x x f x f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解:因为对x 1,x 2∈[0,21],都有f (x 1+x 2)=f (x 1)·f (x 2),所以f (x )=)2 ()22(x f x x f =+≥ 0, x ∈[0,1] 又因为f (1)=f (21+21)=f (21)·f (21)=[f (2 1 )]2 f (21)=f (41+41)=f (41)·f (41)=[f (41)]2 又f (1)=a >0 ∴f (21)=a 21 ,f (4 1)=a 41 (2)证明:依题意设y =f (x )关于直线x =1对称,故f (x )=f (1+1-x ),即f (x )=f (2-x ),x ∈R . 又由f (x )是偶函数知f (-x )=f (x ),x ∈R ∴f (-x )=f (2-x ),x ∈R .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0.6 0.9 1.0 1.7 2.6

高考化学 30个难点专题突破难点

高考化学 30个难点专题突破难点 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特别是等体积混合,质量分数如何判定有一定难度。本篇可以把这一难点化易。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密度为0.91 g ·cm - 1 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25.0%(即质量分数为0.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 B.大于 12.5% C.小于 12.5% D.无法确定 ●案例探究 [例题]把 70% HNO 3(密度为 1.40 g ·cm - 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 HNO 3(aq)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0.35 B.<0.35 C.>0.35 D.≤0.35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分数的认识和变换前提下的估算能力。 知识依托: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错解分析:审题不严,自以为是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从而误选 A 项;解题过程中思维反向,也会误选 B 项。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条件转换法):先把“等体积”看作“等质量”,则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中 HNO 3 的质量分数为: w 混= 2 % 70222121=+=?+?w w m m w m m =35% 而等体积混合时水的质量小于 HNO 3(aq) 的质量,则等体积混合相当于先进行等质量 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密度大的液体,这里是 70% 的 HNO 3(aq),故其质量分数大于 35%。 方法2(数轴表示法):(1)先画一数轴,在其上标出欲混合的两种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在两质量分数的对应点上标出两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 (2)求出 2 2 1w w +,并在数轴上标示出来。 (3)标出w 混:w 混在 2 2 1w w +与 ρ大的液体的质量分数之间。 答案:C 评注:方法2是方法1的一种升华。 ●锦囊妙计 · · 7

化学平衡典型计算题

化学平衡计算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例2、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L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 难点38 分类讨论思想

难点38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难点磁场 1.(★★★★★)若函数514121)1(31)(23+-+-= x ax x a x 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则a 的取值为 . 2.(★★★★★)设函数f (x )=x 2+|x –a |+1,x ∈R .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案例探究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 2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1)由S n =4(1–n 21),得 221)2 11(411+=-=++n n n S S ,(n ∈N *)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 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 =--k k k S S S ,(k ∈N *) 故只要2 3S k –2<c <S k ,(k ∈N *)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