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十三五”期间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有效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破解我国丰产增收协同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和生产需求的新问题,组织实施“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十分必要。

专项规划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计划实施。

专项主要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可持续发展,聚焦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突出3大主产平原(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的13个粮食主产省)、注重3大目标(丰产、增效与环境友好)、衔接3大层次(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展全链条科技创新。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新增5%,生产效率提高18%,增加效益256亿元以上,形成高度规模机械化、信息标准化、精准轻简化水平的生产体系。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基于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

专项实施方案。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10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17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64亿元。其中基础研究3个项目、关键技术研究14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基础研究

1.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

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问题,在东北、华北、西南(南方)和西北不同生态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代价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的关键因子、主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揭示玉米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丰产增效、低排放的栽培技术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对消减气候变化具有补偿作用的推广品种各3-5个、管理技术2套以上;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丰产增效、低排放的栽培技术方案2-3份,农田排放降低20%以上;提出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品质、土壤地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估报告2-3份;发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定量表述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不同生态区域气候变化时

空动态特征及其对玉米生产系统影响的综合评价标准。出版专著1部以上,申请专利3-4件。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水稻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

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对水稻在丰产增效过程的不利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沿黄河不同生态区域,重点研究气候变化(温度和光照等变化)与水稻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代价(土壤有机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和综合影响程度;探索气候变化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关键因子、主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研究水稻产量和品质及环境效应指标对气候变化(增温、寡照等)的适应机制,揭示水稻丰产优质、稻田固碳减排的生理生态机制;构建水稻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补偿作用的推广品种各3-5个、管理技术2套以上;提出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品质、土壤地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估报告2-3份;提出不同区域和水稻类型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型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案2-3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0%以上。发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阐明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东北、沿

黄河不同生态区域水稻产量、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土壤地力的影响特征与机制,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水稻生产的环境代价;出版专著1-2部,申请专利3-4件。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小麦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

研究内容:针对气候变化与小麦丰产增效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在黄淮海和江淮不同生态区,研究气候变化与小麦生产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代价的关系和影响程度;明确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系统影响的关键因子、主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揭示不同区域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构建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可消减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推广品种3-5个、管理技术2套以上;提出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品质、土壤肥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估报告2-3份;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案2-3份;发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篇以上。【预期性指标】阐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江淮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产量、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土壤地力的影响与机制,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小麦生产的环境代价,阐明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调控机理,揭示消减气出版

专著1部以上,申请专利3-4件;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农田管理与生物学调控过程与机理。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二、关键技术研究

4. 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灾变过程及其减灾保产调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中气象灾害多发和重发的特点,以预防和减损技术创新为核心,在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重点研究灾害发生规律,构建由农业气象数据库结合区域农业生产信息系统和GIS的不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信息平台;筛选提出有效防控技术,构建减灾保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明确粮食主产区气象灾害发生规律,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3套以上,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信息平台1个以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准确率提高18%以上;构建不同作物减灾保产技术体系6套以上,开发减灾产品3个以上;减灾保产技术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篇以上,其中高水平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件,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东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热优化配置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东北北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研究适应机械化作业的丰产优质抗逆品种筛选与评价;开展理想耕层构建、深松耕翻合理作业、轮作体系等技术创新研究,形成黑龙江省玉米水稻主产区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绿色的施肥技术体系及环保防控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春玉米、粳稻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核心区各1万亩,玉米单产分别达到1,150公斤/亩和690公斤/亩,水稻单产分别达到800公斤/亩和700 公斤/亩;筛选优质高产抗逆春玉米新品种3个以上,粳稻品种2-3个;构建区域特色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项;研发春玉米和粳稻丰产增效的物化产品各3项以上,获得专利各3-4件,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项,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节本增效80元/亩,【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降低,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区域粮食生产对水资源过度利用的有效控制。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东北中部春玉米、粳稻改土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东北中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研究抗逆丰产关键技术;开展中低产产量与效率双低条件下的根层与冠层建成期、功能期和衰退期“调土壮根、调源强库、调肥增效”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研制玉米田、粳稻田化学除草复配制剂;开展玉米、粳稻病虫草害规模化(航化)、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春玉米、粳稻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亩产分别达到1,250公斤以上、820公斤;建设核心区各1万亩,亩产分别达到775公斤和725公斤;筛选丰产优质抗逆春玉米新品种3个以上,水稻2-3个;构建春玉米和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各3-4个,制定技术规程各3-4项;创新春玉米与水稻丰产增效的物化产品各3项以上,获得专利3-4件,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项,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耕地质量逐步提升,粮食品质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区域粮食生产对水肥资源过度利用的有效控制,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明

显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东北南部春玉米、粳稻密植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东北南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开展主要土壤类型高产耕层构建原理和配套耕法技术及秸秆还田C/N优化、微生物调节原理和机械化深还田、免耕播种等技术研究构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高产高效种植及农田水肥精量高效管理模式,研发节肥节药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春玉米、粳稻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单产分别达到1,250公斤/亩、840公斤/亩;建设春玉米、粳稻核心区各1万亩,单产分别达到780公斤/亩、680公斤/亩;筛选玉米和水稻丰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各3个以上;构建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套,并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创新玉米与粳稻丰产增效的物化产品各3项以上,获得专利各4-5件,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项;水肥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耕地质量逐步提升,粮食品质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区域粮食生产对水肥资源过度利用的有效控制,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显

著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8.东北西部春玉米抗逆培肥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东北西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开展分区域早熟、抗逆、宜机收玉米品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引进鉴选一批早熟、抗逆、宜机收品种,为促进玉米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构建立适应不同区域的耐旱耐寒栽培技术模式,开展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剂研发、与秸秆还田配套的新型耕作制度与水肥管理模式等技术效应研究,构建水肥一体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春玉米超高产攻关田50亩,单产达到1,200公斤/亩;核心区1万亩,单产达到800公斤/亩;筛选早熟、丰产、适合机械化栽培的春玉米新品种3个以上;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项;构建春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4-5套,并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创新春玉米丰产增效物化产品4-5项, 获得专利4-5件;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耕地质量逐步提升,玉米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区域粮食生产对水资源过

度利用的有效控制,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明显降低2%-5%。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9.黄淮海北部小麦-玉米周年控水节肥一体化均衡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北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筛选适应不同生态区的节水、早熟、丰产、优质小麦玉米新品种,形成两季作物一体化肥水运筹和光热高效栽培技术,构建耕地土壤培肥技术模式,创新两季作物肥水协同的资源高效技术体系,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重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体系,建立网络化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防控决策支持系统。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小麦、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亩产分别达到650公斤、750公斤;建设小麦、玉米核心区各1万亩,亩产量分别达到600公斤、700公斤;筛选出节水、优质冬小麦和夏玉米品种各2-3个;创新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农机农艺融合均衡增产技术1-2项,构建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套,并制定相应技术规程;研发物化产品6项以上,获得专利3-4件;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项,水肥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气象灾

害与病虫害损失降低2%-5%。【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显著,实现节水压采、节肥增效、丰产提质目标,对水资源过度利用地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逐步提升。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0.黄淮海东部小麦-玉米周年光温水肥资源优化配置均衡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东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筛选适应于淮海东部(山东)节水、丰产、优质、抗逆冬小麦和夏玉米新品种,构建光、温资源的周年优化配置技术模式,创新周年轮作条件下耕层土壤结构调控、秸秆还田土壤增碳等关键技术,建立主要气象灾害成灾监测预警平台和麦玉抗逆减灾稳产技术体系,研制周年轻简化绿色生产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小麦、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亩产分别达到650公斤以上,900公斤以上;建设小麦、玉米核心区各1万亩,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3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750公斤;筛选出节水、丰产、优质、抗逆冬小麦和夏玉米新品种各2-3个;创新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农机农艺融合均衡增产技术1-2项,构建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技术模式2-3套,制定相应技术规程;研发物化产品6项以上,获得专利4-6件;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

项;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降低2%-5%。【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显著,对本区域粮食生产水资源过度利用地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逐步提升,节本增效80元/亩。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黄淮海南部小麦-玉米周年光热资源高效利用与水肥一体化均衡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黄淮海南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开展气候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丰产抗逆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技术,构建小麦、玉米丰产增效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水肥耦合技术,创新麦-玉周年肥水协同的资源高效技术体系,研究麦-玉两熟制农田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培肥丰产增效耕作技术体系,建立麦-玉两熟农田抗逆减灾稳产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小麦、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550公斤(小麦700公斤/亩、玉米850公斤/亩);建设小麦、玉米核心区各1万亩,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400公斤(小麦650公斤/亩、玉米750公斤/亩);筛选出节水、丰产、优质、抗逆冬小麦和夏玉米

新品种各2-3个;创新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农机农艺融合均衡增产技术1-2项,构建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技术体系2-3套,制定丰产增效技术规程2-3项;研发物化产品6项以上,获得专利3-4件,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2-3项,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对本区域粮食生产水资源过度利用地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明显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江淮东部稻-麦周年全产业链技术整合与省工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江淮东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研发稻麦两熟茬口衔接、减肥节水、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并构建相应技术模式,集成适合于不同经营主体的新型稻麦生产技术体系,创新不同尺度稻麦生产系统的大数据平台和手机APP技术服务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水稻、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水稻单产达到900公斤/亩、小麦达到600公斤/亩;建设核心区各1万亩,水稻单产达到720公斤/亩、小麦达到500公斤/亩;筛选出稻-麦周年丰产增效优质小麦、

水稻品种各2-3个;创新稻-麦两熟制水稻和小麦的肥料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关键技术2-3项,构建稻-麦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套以上,制定丰产增效技术规程2-3项;创新稻-麦周年光热资源优化配置和节肥节药一体化丰产技术2-3项,形成物化产品6项以上, 获得发明专利3-4件;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得到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显著提升,本区域粮食生产对水资源过度利用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明显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江淮中部粮食多元化两熟区周年光热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施肥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研究内容:针对江淮中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开展周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产群体构建研究,创新有区域特点的可持续优质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研制不同水资源分区优化水肥交互管理模式和节水保肥管理技术体系,建立有机物还田条件下大田耕整地与土壤改良培肥一体化运筹技术模式,构建三大作物主要病虫草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一体化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稻-麦和麦玉两熟类型高产攻关田各100亩,周年亩产分别达到1,400公斤,建设核心区各1万亩淮丘陵区稻-麦两熟核心区周年亩产达到1,290公斤(水稻740公斤/亩、小麦550公斤/亩);沿江淮平原区水稻小麦两熟周年亩产达到1,190 公斤(水稻740 公斤/亩、小麦450 公斤/亩),沿江淮北平原区麦-玉两熟核心区周年亩产达到1,320公斤(小麦620公斤/亩、玉米700公斤/亩); 筛选出周年丰产增效优质水稻、小麦、玉米品种各2-3个;创新稻-麦、双季稻(再生稻)、麦-玉一年两熟水稻、小麦、玉米的肥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关键技术2-3项,构建稻-麦、双季稻(再生稻)、麦-玉周年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套,并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创新稻-麦、麦-玉周年丰产增效技术4-5项,形成物化产品6项以上, 获得专利4-5件;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显著,对本区域粮食生产水资源过度利用地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降低2%-5%。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长江中下游北部单双季稻混作区周年光温高效利用与水肥精确调控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下游北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开展“籼改粳”及水稻品种结构调整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形成稻-麦、双季稻精准定量、水肥一体化管理的节本丰产关键技术,研究水肥一体化、中低产田改良、耕作改制、培肥土壤、种养结合、控药等低碳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双季稻(含再生稻)超高产攻关田50亩,双季稻单产1,300公斤/亩,单季稻单产900公斤/亩,再生稻单产1,000公斤/亩;核心区1万亩,亩增产8%以上;筛选出稻-麦周年丰产增效优质水稻品种3-4个、小麦品种1-2个;创新稻-麦、双季稻两熟制水稻和小麦的肥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关键技术2-3项,构建稻-麦及双季稻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套,并制定相应技术规程3-4项;创新稻-麦、双季稻周年机械化丰产及节肥节药一体化丰产技术3-4项,形成物化产品6项以上, 获得发明专利3-4件;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得到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显著提升,本区域粮食生产对水资源过度利用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降低2%-5%。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5.长江中下游南部双季稻周年水肥高效协同与灾害绿色防控丰产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下游南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研究双季超级稻丰产稳产水肥高效协同利用关系及调控技术,研究单、双季超级稻穗粒均衡协同及产量丰、稳形成机制、水肥高效利用及防衰壮籽机制等关键技术并构建技术模式,构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丰产栽培技术模式,研制形成双季稻水肥药一体化节本丰产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在湘中东丘岗盆地区、湘北环湖平丘区和湘南丘岗山区三个双季稻生产的主要优势区域建设双季稻超高产攻关田50亩、亩产分别达到1250公斤;核心区1万亩,1150公斤;筛选出双季稻节本丰产增效品种各5-6个;创新双季稻药、肥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关键技术3-4项,构建稻作系统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套,并制定相应技术规程3-4项;创新双季稻机械化生产及节肥省药丰产技术3-4项,形成物化产品6项以上,获得专利4-5件;肥料和农药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季稻机插秧率提高10%。【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控制本区域粮食生产肥水资源过度利用,耕地质量逐步得到提升,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显著提

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明显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6.长江中下游东部双季稻区生产能力提升与肥药精准施用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下游东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创新耕作制度、用养结合、肥水调控等技术并构建技术模式,建立以促进腋芽萌发和提高成穗率为核心、适应机械化收割的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建立主要病虫草害生态调控、精准施药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双季稻农机农艺融合丰产高效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双季稻超高产攻关田50亩、双季单产1,250公斤/亩;核心区1万亩、双季单产1,100公斤/亩。筛选出双季稻丰产增效品种各4-6个;创新双季稻肥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关键技术2-3项,集成稻作系统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套,制定丰产增效技术规程3-4项;创新双季稻机械化生产及节肥节药丰产技术3-4项,形成物化产品6项以上, 获得专利4-5件;肥料和农药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控制本区域粮食生产肥水资源过度利用,耕地

质量逐步得到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显著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7.长江中下游西部水稻多元化种植水肥耦合与肥药精准减量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长江中下游西部区域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开展水肥药一体化精准减量提质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生态条件和稻田种植制度下水稻耕、种、收、干全程机械化及前茬机收、秸秆还田与机械化育插秧和直播水稻高产高效技术调控及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丘陵旱地带状套作玉米丰产增效关键技术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设中籼稻、丘陵旱地带状套作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各50亩,一季中稻亩产770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900公斤,玉米亩产650公斤;建设水稻核心区1万亩、丘陵旱地带状套作玉米核心区5,000亩,一季中稻亩产680公斤,中稻+再生稻亩产820公斤,玉米亩产550公斤;筛选出适合不同稻作区的水稻丰产增效品种5-6个;创新不同稻作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关键技术2-3项,集成多元化种植稻作丰产增效技术模式3-4套,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创新多元化种植水稻丰产增效及节肥节药丰产技术3-4项,形成物化产品5项以上, 获得专利4-5件;肥料和农药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15%,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提升18%。【预期性指标】攻关田和核心试验区粮食品质显著改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控制本区域粮食生产肥水资源过度利用,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显著降低。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doc

项目编号:密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项目负责人:(签字) 项目牵头单位:(公章)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执行期限:年月至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 年月日

编报要求 一、内容说明 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应围绕项目任务书的内容报告总体执行情况,具体包括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获得的重要成果、成果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化情况、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 二、格式要求 文字简练;报告的密级一般与项目任务书密级相同;报告文本统一用A4幅面纸,文字内容一律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项目各课题绩效评价结束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组织项目参与单位编制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经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按照填报项目任务书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xxx/)在线填写,并由单位管理员审核提交专业机构审核确认。填报完毕后,打印装订,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盖章后,报送专业机构。 涉密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不得在线填写,请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文档模板,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填写、打印及报送。 编写大纲

一、总体进展情况 1. 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的目标和各项主要考核指标,阐明项目总体进展情况,项目实施、重要产出和成果等对专项整体进展、完成专项目标的贡献。 2. 项目重要调整情况 对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调整、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参与单位变更、项目/课题负责人变更、项目骨干变更、项目(课题)执行期变更等调整情况进行说明(如无调整此项可不写)。 二、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效益 1. 取得的重要进展及成果 介绍项目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重要成果及应用前景。 2. 经济社会效益 重点阐明项目研究对学科/行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对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的作用,以及研究成果的合作交流、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情况,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在项目中的实施情况等。 三、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1. 人员投入使用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阐述项目的人员投入情况。 2. 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阐述项目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运行情况和效果,以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常见问题答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常见问题答疑 1.项目申报需针对指南支持方向的整体内容申报么,是否可下设任务(或课题)? 答: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原则上项目须整体申报,覆盖该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指南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报单位要求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请问申报单位是指项目及下设课题(任务)的牵头承担单位,还是包括所有参与单位? 答:申报单位包括项目申报书中涉及的所有参与单位。 3.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以外的其他参加人员,是否有年龄、职称、学位方面的限定要求? 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其他参加人员没有年龄、职称、学位方面的要求,指南另有规定的除外。 4.申报人承担或参与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已达到限项规定的上限,能否退出之前承担的在研项目,申报新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答:申报人不得因申报新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原有承担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5.申报人针对同一批发布指南的不同项目,是否可以作为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申报两个项目? 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 6.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作为该项目下设课题或任务的负责人,是否违反限项规定? 答:项目负责人可作为该项目下设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之一,不违反限项规定。 7.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必须是项目牵头申报单位么? 答: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可以不是项目牵头申报单位,但必须是项目参加单位。 8.项目申报能否以个人名义申报? 答:项目申报不能以个人名义申报,须由项目申报单位申报并签章,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9.申报人填写的项目名称是否要与指南中的项目(或支持方向)名称一致? 答:申报人填写的项目名称应与拟申请的指南项目(或支持方向)名称密切相关,并根据具体研究内容撰写项目名称。 10.申报项目受理后,还可以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么? 答: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模板

申报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指南方向: 推荐单位: 申报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Ο一年月日

填报说明 一、填写说明 1、项目申报书分为“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内容及目标”、“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进度安排”、“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及及风险分析”、“研究团队”、“经费概算”和“指南所要求的附件”八个部分。 申报书的内容将作为项目评审、以及签订任务书的重要依据,申报书的各项填报内容请实事求是、准确完整、层次清晰。 2、请申报单位认真阅读指南,所申报的项目研究内容须对应指南编号、符合指南的要求。 3、申报单位可根据申请指南、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自行确定所申报项目的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应清晰、准确反映研究内容,项目名称不宜宽泛。 4、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申报书,请按照申报书的基本格式撰写申报书。申报书标题,统一用黑体四号字。申报书正文部分,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正文(包括标题)行距为1.5倍。凡不填写的内容,请用“无”表示。 5、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6、申报书中的单位名称,请填写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申报书纸质版应与在线填写的电子版版本一致,纸质档需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如实填写。 填写完成后,请申报单位对所申报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进行审核。 二、申报说明 申报单位将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请申报单位审核、确认申报材料后,网上在线提交,并同时将加盖公章一式2份纸质申报材料(含光盘)寄送或提交到指定地点。 所有申报材料要求统一采用胶背方式封装成一册(双面打印),请勿另行添加封页或其他材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 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 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 发〔2014〕64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 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以及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管 理制度,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特点,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组成,重点专 项采取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

第五条重点专项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参与单位(以下简称 “承担单位”)应当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注 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 院校、企业等。 第六条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管理和使 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重点研发计划资金聚焦重点专项研发任务,重点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科技活动。注重加强统筹规划,避免资金安排分散重复。 (二)明晰权责,放管结合。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以下简称“专业机构”)开展重点专项项目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承担单位资金管理的法人责任,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遵循规律,注重绩效。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体现重点专项组织实施的特点,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依法理财的要求。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建立面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模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指南方向: 专业机构: 推荐单位: 申报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Ο一年月日

填报说明 一、填写说明 1、申报书填写应以预申报书内容为基础,不得降低考核指标,不得自行调整主要研究内容,但可进一步具体细化。 2. 项目申报书分为“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目标及内容”、“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进度安排”、“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及风险分析”、“研究团队”、“经费预算”和“指南所要求的附件”八个部分。 申报书的内容将作为项目评审、以及签订任务书的重要依据,申报书的各项填报内容须实事求是、准确完整、层次清晰。 3、请申报单位认真阅读指南,所申报的项目研究内容须对应指南、符合指南的要求。 4、项目名称应清晰、准确反映研究内容,项目名称不宜宽泛。 5、申报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申报书。申报书标题统一用黑体四号字,申报书正文部分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正文(包括标题)行距为1.5倍。凡不填写的内容,请用“无”表示。 6、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7、申报书中的单位名称,请填写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二、申报说明 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请申报单位审核、确认申报材料后,网上提交并在线打印,将加盖公章后的纸质申报材料(含光盘)按要求寄送或提交到指定地点。 所有申报材料统一装订成一册(双面打印),请勿另行添加其他材料。

项目基本信息表

申报项目简介 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技术路线、研究基础和团队、预期成果和效益等方面简要描述。限1500字以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完整word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书模板(2019)

课题编号:密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任务书 课题名称: 所属项目: 所属专项: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课题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执行期限: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任务书甲方即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乙方即课题承担单位。 二、任务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 三、任务书中的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四、任务书要求提供乙方与所有参加单位的合作协议,需对原件进行扫描后在线提交。 五、任务书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六、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表示。 七、乙方完成任务书的在线填写,提交甲方审核确认后,用A4纸在线打印、装订、签章。一式八份报项目牵头承担单位签章,其中课题承担单位一份,课题负责人一份,作为项目任务书附件六份。 八、如项目下仅设一个课题,课题任务书只需填报课题预算部分。 九、涉密课题请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任务书的电子版模板,按保密要求离线填写、报送。 十、《项目申报书》和《项目任务书》是本任务书填报的重要依据,任务书填报不得降低考核指标,不得自行对主要研究内容作大的调整。《项目申报书》、《项目任务书》和本任务书将共同作为课题过程管理、验收和监督评估的重要依据。

课题基本信息表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所属项目 所属专项 密级□公开□秘密□机密单位总数 课题类型□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其他课题活动类型□基础前沿□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课题研究所属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课题成果应用的主要国民经济行业 课题的社会经济目标一级目标二级目标 经费预算总需求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需求万元 课题周期节点 起始时间年月结束时间年月 实施周期共个月预计中期时间点年月 课题承担单位 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单位所在地组织机构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银行账号 法定代表人 姓名 单位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全称)包括银行机构代码的显示 课题负责人 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证件类型证件号码 所在单位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请报告书格式

XXXX重点专项项目申报书格式 申报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指南方向: 推荐单位: 申报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Ο一年月日

填报说明 一、填写说明 1、项目申报书分为“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研究内容及目标”、“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进度安排”、“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及及风险分析”、“研究团队”、“经费概算”和“指南所要求的附件”八个部分。 申报书的内容将作为项目评审、以及签订任务书的重要依据,申报书的各项填报内容请实事求是、准确完整、层次清晰。 2、请申报单位认真阅读指南,所申报的项目研究内容须对应指南编号、符合指南的要求。 3、申报单位可根据申请指南、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自行确定所申报项目的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应清晰、准确反映研究内容,项目名称不宜宽泛。 4、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申报书,请按照申报书的基本格式撰写申报书。申报书标题,统一用黑体四号字。申报书正文部分,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正文(包括标题)行距为1.5倍。凡不填写的内容,请用“无”表示。 5、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6、申报书中的单位名称,请填写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申报书纸质版应与在线填写的电子版版本一致,纸质档需要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如实填写。 填写完成后,请申报单位对所申报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进行审核。 二、申报说明 申报单位将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请申报单位审核、确认申报材料后,网上在线提交,并同时将加盖公章一式2份纸质申报材料(含光盘)寄送或提交到指定地点。 所有申报材料要求统一采用胶背方式封装成一册(双面打印),请勿另行添加封页或其他材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模板)

专业资料 项目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_____ 年度 执行情况报告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项目负责人: 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 年 月曰 编报要求 一、 内容说明 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着重从组织实施角度, 围绕项目任务书的内容报告项 目年度重要进展情况,具体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考核指标实现程度、 一体化组 织实施及管理运行情况、人员、资金等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并报告年度执行过 程中的重大事项及突出进展。 二、 格式要求 文字简练;报告的密级与项目规定的密级相同;报告文本用 A4幅面纸,文 字 密级: 执行期限: 年 月至 年 月

内容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在线填报;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每年11月底前,由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工作方案,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经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按照填报项目任务书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 务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5612980.html,/ )在线填写,并由单位管理员审核提交专业机构审核确认。填报完毕后,打印装订,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盖章后,报送专业机构。 涉密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不得在线填写,请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word模板,并按照涉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填写、打印及报 专业资料

送。 编写大纲 一、本年度总体进展情况 1?项目年度总体进展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的年度计划目标和各项主要指标要求,简要阐明项目本年度计划进展情况,评述项目年度任务的实施进展状态。 2.项目年度计划调整情况 如项目/课题出现超前/迟滞等情况,请详细说明原因、措施及履行相关审批管理制度的情况。 二、项目/课题年度人员及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1?本年度人员及经费投入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阐述项目及课题资金(包括专项经费、自筹经费等)到位、支出情况和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情况、人员投入情况等。 2.项目经费拨付情况 项目牵头单位向课题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向课题参与单位拨付中央财政资金情况。 3.人员及经费实际调整情况 女口出现项目人员的调整,以及经费未及时到位、停拨、迟拨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模板(最新版)

项目编号:密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 执行情况报告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项目负责人:(签字) 项目牵头单位:(公章)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执行期限:年月至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 年月日

编报要求 一、内容说明 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着重从组织实施角度,围绕项目任务书的内容报告项目年度重要进展情况,具体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考核指标实现程度、一体化组织实施及管理运行情况、人员、资金等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并报告年度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及突出进展。 二、格式要求 文字简练;报告的密级与项目规定的密级相同;报告文本用A4幅面纸,文字内容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每年11月底前,由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工作方案,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经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按照填报项目任务书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5612980.html,/)在线填写,并由单位管理员审核提交专业机构审核确认。填报完毕后,打印装订,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盖章后,报送专业机构。 涉密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不得在线填写,请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word模板,并按照涉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填写、打印及报送。

编写大纲 一、本年度总体进展情况 1.项目年度总体进展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的年度计划目标和各项主要指标要求,简要阐明项目本年度计划进展情况,评述项目年度任务的实施进展状态。 2.项目年度计划调整情况 如项目/课题出现超前/迟滞等情况,请详细说明原因、措施及履行相关审批管理制度的情况。 二、项目/课题年度人员及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1.本年度人员及经费投入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阐述项目及课题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其他来源资金等)到位、支出情况和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情况、人员投入情况等。 2.项目经费拨付情况 项目牵头单位向课题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向课题参与单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情况。 3.人员及经费实际调整情况 如出现项目人员的调整,以及经费未及时到位、停拨、迟拨等特殊情况,请详细说明原因、措施及履行相关审批管理制度的情况。 三、项目/课题配套支撑条件情况 阐述年度各主要研究任务的配套支持条件落实及调整变化情况。如有调整变化,请说明调整变化对完成项目目标的影响和作用。 四、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1.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细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细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系“十三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集成的五大计划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高效地组织该计划项目申报,根据2016年度和2017年度该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相关推荐部门的要求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如下申报细则。 一、项目要求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来源于《专项实施方案》,指南在最后形成之前一般会再发布指南建议征求意见,教师要积极设法参与和了解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编制和指南建议征求的工作,提前谋划,做好项目的申报准备,学校和学院协助收集信息,做好相关指导工作。 三、科技处须及时转发申报指南,布置相关工作,有关信息发布在科技处主页上(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5612980.html,/4753/list.htm),指南同时也可以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找到,(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ec15612980.html,)。学院科研副院长和科研秘书务必认真阅读申报要求和申报指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和理解指南内涵,协助申报团队召开项目研讨会,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与科技处保持沟通状态。 四、科研团队确定正式申报,须同时认真阅读厦门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流程(详见附件1),选择推荐部门(详见附件2),及时通过学院给学校反馈有关项目信息表(详见附件3)。

五、申报团队确定项目负责人后,指定一名项目助理,在学院和学校的协助下组织召开论证会议,特别提醒以下几点: 1、解读指南(须注意指南中所列的指标是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可能有隐藏的指标),分解任务,了解申报共性要求(该批项目申报要求)和该专项的要求(专项指南所附的要求); 2、确定申报单位,按要求控制申报单位数量,确认单位是否符合要求并已在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系统注册; 3、确定课题(任务)负责人,查看年龄、职称、学位是否符合要求,工作时间尤其是外籍人员工作时间是否符合要求(该类人员要附证明,国内全职由国内单位开具全职证明,非国内全职须同时开具国内和国外工作时间证明); 4、确认申报团队全体人员不存在超项问题,请每个参与人员都承诺不存在超项问题,可以根据姓名和身份证号从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系统查询印证。2016年申报限项规定如下: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建议稿) 专项名称: 所属领域: 实施年限: 科技部业务司局(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 年月

编写说明 1.本实施方案(建议稿)由科技部会同有关单位(部门、地方、行业等)共同组织编写。 2.实施方案(建议稿)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突出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符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等文件的要求。 3.编写要求: (1)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 (2)实施方案统一用A4幅面纸,宋体小四号字体填写; (3)填写完成的实施方案(建议稿),由科技部业务司局审核确认后,在线打印、装订、签章,一式40份报送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 (4)涉密专项请下载实施方案(建议稿)模板,并在保密计算机上离线填写完成后,按规定报送。

目录 专项信息表……………………………………………………I 一、意义和必要性 (1)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 三、目标及主要任务 (1) 四、资金需求 (1) 五、组织实施方式与保障措施 (1) 六、效益与风险分析 (1) 七、其他说明和附件 (1)

专项信息表

一、意义和必要性 (从专项实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及相关愿景、科技发展优先领域所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相关技术、产业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技术、产业、团队、创新载体、已有相关部署安排、已取得的重大成果等;国内外比较分析,我国目前在国际上所处的阶段,包括领跑、并跑和跟跑阶段,以及我国与国外相关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情况比较分析等;本专项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 三、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应具体、量化、可考核,在5年内能够完成) (二)主要任务与具体目标 (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组织实施要求,描述专项的主要任务设置、重点内容、具体目标、预期成果) 四、资金需求 (一)总资金需求 (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其他社会资金) (二)分研发阶段资金需求 (包括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等阶段的资金需求,其中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应超过中央财政资金总量的30%) 五、组织实施方式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机制 (专项的统筹协调机制和责任分工) (二)保障措施 (相关部门、地方、行业单位等承诺的资金、技术支撑、配套政策等) 六、效益与风险分析 (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前景,专项实施可能产生的风险及主要应对措施) 七、其他说明和附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算编报指南

附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预算编报指南

一、项目(课题)预算的作用、内涵和形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重点专项组成,重点专项下设项目,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下设任务(课题)(以下统称课题),课题可分解为多项子任务,项目、课题、子任务的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分别是项目承担单位、课题牵头单位和课题参与单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预算是对项目(课题)实施周期内项目(课题)任务实施所需总费用的事前测算,是确定项目(课题)在实施周期内经费安排的依据,是项目(课题)各任务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的基础。 经过评估评审后的项目(课题)预算,将作为任务书(预算书)签订、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在财政部批复重点专项概算,专业机构完成重点专项项目预评审后,组织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项目申报单位开展预算编报工作。若项目下设多项课题,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组织各课题牵头单位以课题为单元编制预算,各课题预算汇总形成项目预算;若项目不再下设课题,即项目任务为单一课题,该课题预算即为项目预算。 对于课题分解为多项子任务,由课题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同实施的,只需以课题为单元编制,无需编制子任务预算,但应对任务的分解情况和各子任务的经费安排情况进行测算。 项目在研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未通过验收或整改

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或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 二、项目(课题)预算的编报原则和总体要求 1.编报原则 项目(课题)预算应结合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根据项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进行编制,除间接费用外,各科目均无比例限制。除以定额补助方式资助的项目外,应当根据科研任务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核定项目预算,不得在预算申请前先行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预算评估评审中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预算。 目标相关性原则:项目(课题)预算应与项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密切相关,预算的提出应该围绕项目(课题)任务目标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政策相符性原则:项目(课题)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严格按照《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财经政策的规定进行测算。 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课题)预算需求应当结合项目(课题)研究开发的现有基础、前期投入和支撑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测算。 2.编报总体要求 (1)项目(课题)预算的组织编报:项目申报单位负责组织各课题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协议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XXXX”专项“XXXXXX”项目组织实施协议 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2018年11月

甲方(项目牵头单位): 通讯地址: 项目负责人: 乙方(参与单位): 通讯地址: 负责人: 乙方(参与单位): 通讯地址: 负责人: 乙方(参与单位): 通讯地址: 负责人: 乙方(参与单位): 通讯地址: 负责人: 。。。。。 本协议各方就共同合作参与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XXXXX”专项“XXXXXXXX”项目相关事宜,经协商一致,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一、关于项目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约定

根据项目申报书约定,各方同意继续由XXXXXXX作为该项目的牵头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作为项目参加单位,共同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XXXXX”专项“XXXXXXXX”项目开展合作(以下简称“参加单位”)。关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约定见第二条。 二、项目研究各参与单位任务分工 各方合作共同申请的XXXXXXX重点专项,XXXXXX项目已收到专业机构批复资助通知。根据项目申报书约定,项目划分为XXX个任务(课题),项目各参与单位(包括牵头单位)的任务分工如下: 课题1.XXXXXXXX 课题牵头单位为XXXXXXXXX,参与单位为XXXXXXXX、XXXXXX,主要研究XXXXXXX(课题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牵头单位XXXXX主要负责XXXXXXXX(各单位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参与单位XXXXXX主要负责XXXXXXXX(各单位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参与单位XXXXXX主要负责XXXXXXXX(各单位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课题2.XXXXXXXX 课题牵头单位为XXXXXXXXX,参与单位为XXXXXXXX、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期检查专家表格

专家承诺书 本人承诺在参与项目的检查工作中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科技部高技术中心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并就有关检查事宜做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的规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忠于职守、廉洁自律,遵守工作纪律。 二、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项目进行检查,并对自己的评议意见负责,不以个人意见诱导其他专家的评议结论。 三、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发现与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参与单位或项目(课题)负责人存在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关系时,主动声明并回避。 四、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不泄露专家检查意见、检查资料、未经公布的检查结果或其他应当保密的检查情况。 五、未经许可,不复制、抄录和留用项目检查材料,不以任何方式向第三人透露或引用项目研究内容。 六、不收受项目牵头单位及相关人员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宴请或其他好处。 本承诺书一式两份,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承诺人各执壹份,自本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特此承诺。 承诺人: 年月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期检查专家个人意见表 注:1. 本表由专家填写,每人一份。 2. 意见及建议栏可另附页。 3. 各专业机构可根据专项项目特点对各项评价内容的内涵作具体阐述。

课题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财务中期检查工作表 课题名称: 所属专项: 所属项目: 课题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日期: 专项主管: 财务专家: 检查日期: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制

课题编号: 课题承担单位提供资料情况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财务中期检查评议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模板

项目编号:密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所属专项: 执行期限:年月至年月 本实施方案模板是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所制,仅供参考。其他专项如有明确要求,请按照专业机构要求执行。 年月

项目实施方案编写说明 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文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须以项目任务书为基础,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系统性表征突出,成果形态明确。各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可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进行调整。如下要求供编制实施方案时参考使用。 1、建立完整技术指标体系,明确核心指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项目技术指标要细化到研究基本单元;基础前沿类项目需明确具体的项目科学目标,准确凝练需解决的所有关键技术问题或科学问题。 2、确立明确、清晰的任务(课题)接口关系。围绕总目标,合理进行任务分解,体现项目整体性和一体化组织实施的要求。 3、拟定项目详细的技术路线,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设置关键节点。结合标志性成果,确定阶段考核的主要方式、方法。按照总体进度要求,各项目应对各课题研究进展提出明确要求。 4、明确项目成果形态。提出包括成果形式、技术指标、技术成熟度、成果测试等在内的完整的成果状态表述,建立相应的检查或考核办法,确保项目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基础研究类项目可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实现项目科学目标。 5、结合项目特点,建立有权威、执行力高、操作性强的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制。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管理、技术和知识产权等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判,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与办法;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交流和检查,保证经费、人员的合理调度与使用。

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高效布袋除尘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1、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成果 高效布袋除尘系统的研发及应用主要针对传统布袋除尘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速不均匀、冬季滤袋易结露、旁路废气直接排出、灰库压力不平衡等问题,采用旋转下进风、加装挡风装置、设计旁通烟道过滤、运用灰库压力平衡及过滤等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进。 项目研发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并先后拿到专利证书。项目研发成功投入使用后,可使烟尘排放浓度最低可达10.7mg/m3;除尘效率达到99.9%;比国家标准50mg/m3降低了近4倍,滤袋寿命从原来的不足1年延长到3年以上。据测算,如果将该项研发技术运用到20吨燃烧锅炉中,年可实现减少烟尘排放量约3748吨,可节约排污费113.2万元,年节约运行成本及费用约40余万元。 2、项目意义 近年来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所产生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而布袋除尘技术成为了控制粉尘污染的主要选择。可大大降低尾气中含尘量,充分利用余热,使净化后的废气可以再利用,还具有节水、节电等其他节能环保等优点。由于其具有

除尘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小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大型钢厂、化工厂、火电厂等均已配套或正在改建布袋式除尘设备。因此,做为大气除尘环保企业,研制高效率、创新型布袋除尘技术,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就成我们企业发展的方向。 根据《自治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我公司研制的高效布袋除尘项目的实施符合节能环保产业领域——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重点行业的多种污染物高效脱除技术,加快电袋除尘器等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产业政策,布袋除尘器将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广阔的畅销空间,发展前景良好,潜力巨大,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的研制及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200余个就业机会,有力促进银川市永宁县经济发展。 二、国内外布袋除尘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美国,袋式除尘器已经在电站应用了几十年。美国的袋式除尘器采用的滤袋通常有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等。为了得到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的滤料,美国人不仅在滤料结构上做了深入的研究,还对滤料的处理做了大量研究。美国在发展袋式除尘器中,不断完善结构,改进零部件(如挂钩、骨架等),还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例如用以加强清灰的声波发生器、滤袋的预涂层技术、含尘烟气的调质技术、漏袋检测技术等。在澳大利亚,袋式除尘器目前有三种。一是采用低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2017)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有关单位: 为了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我们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 财政部 2017年6月22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项目可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课题。课题是项目的组成部分,按照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完成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任务,服务于项目目标。 第四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遵循以下原则: (一)战略导向,聚焦重大。瞄准国家目标,聚焦重大需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书模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任务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年05月25日

填写说明 一、任务书甲方即专业机构(项目管理方),乙方即项目牵头承担单位(项目承担方)。 二、任务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 三、任务书中的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单位公章一致。 四、任务书要求提供乙方与所有参加单位的合作协议,需对原件进行扫描后在线提交。 五、任务书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 六、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表示。 七、乙方完成任务书的在线填写,提交甲方审核确认后,用A4纸在线打印、装订、签章。一式六份报专业机构签章,其中专业机构留存三份,项目推荐单位、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各一份。 八、涉密项目请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任务书的电子版模板,按保密要求离线填写、报送。 九、《项目申报书》是本任务书填报的重要依据,任务书填报不得降低考核指标,不得自行对主要研究内容作大的调整。《项目申报书》和本任务书将共同作为项目过程管理、验收和监督评估的重要依据。 项目基本信息表

请填写下表。 项目目标、成果与考核指标表

备注: 1.“项目目标”,应从以下方面明确描述:(1)项目研发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和需求;(2)将要解决哪些科学问题、突破哪些核心/共性/关键技术;(3)预期成果;(4)成果将以何种方式应用在哪些领域/行业/重大工程等,并拟在科技、经济、社会、环境或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何种的作用和影响。 2.“对应的课题(任务)”,指将由项目内哪些课题(任务)支撑取得某项成果。 3.“考核指标”,指相应成果的数量指标、技术指标、质量指标、应用指标和产业化指标等,其中,数量指标可以为论文、专利、产品等的数量;技术指标可以为关键技术、产品的性能参数等;质量指标可以为产品的耐震动、高低温、无故障运行时间等;应用指标可以为成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 项目编号:密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所属专项: 执行期限:年月至年月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制 二○一七年八月

项目实施方案编写说明 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文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须以项目任务书为基础,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系统性表征突出,成果形态明确。各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可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进行调整。如下要求供编制实施方案时参考使用。 1、建立完整技术指标体系,明确核心指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项目技术指标要细化到研究基本单元;基础前沿类项目需明确具体的项目科学目标,准确凝练需解决的所有关键技术问题或科学问题。 2、确立明确、清晰的任务(课题)接口关系。围绕总目标,合理进行任务分解,体现项目整体性和一体化组织实施的要求。 3、拟定项目详细的技术路线,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设置关键节点。结合标志性成果,确定阶段考核的主要方式、方法。按照总体进度要求,各项目应对各课题研究进展提出明确要求。 4、明确项目成果形态。提出包括成果形式、技术指标、技术成熟度、成果测试等在内的完整的成果状态表述,建立相应的检查或考核办法,确保项目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基础研究类项目可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实现项目科学目标。 5、结合项目特点,建立有权威、执行力高、操作性强的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制。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管理、技术和知识产权等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判,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与办法;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交流和检查,保证经费、人员的合理调度与使用。

项目实施方案 (提纲) 一、项目概要 (同项目任务书) 二、项目任务(课题)分解及主要研究工作 (同项目任务书) 三、项目实施关键节点与具体实施计划 以图表表述项目的总体实施技术路线和项目的各主要任务单元的分工接口。以文字描述项目阶段目标、考核方式、项目实现路径或步骤,以及对应时间节点(如有应用示范的要求,请在其中一并表述)。 结合研究进度明确项目经费安排及自筹经费落实方案。 四、项目组织管理机制 包括:项目的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项目/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交流及检查机制;项目/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应对及应对措施等。要求措施等可行,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五、项目成果呈现形式及测试方法 包括:项目成果最终交付形式、定量指标的测试与检验方法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