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获得理论

语言获得理论

语言获得理论
语言获得理论

(一)模仿说

模仿说包括机械性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模仿说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决定论中的一派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机械模仿说是较早的行为主义理论,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

Allport)在1924年提出。机械模仿说认为儿童掌握语言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Stimulus - Response,简称S-R)的结果,儿童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的临摹,儿童的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先提出的。)

机械模仿说的不足

他们从两方面提出论据。第一,许多事实证明,如果要求儿童模仿的某种语法结构和儿童已有的语法水平距离较大时,儿童不能模仿,他总是用自己已有的句法形式去改变示范句,或顽固地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第二,儿童经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许多新句子,具有创造性,而且按语言能力的发展顺序说,理解总是先于产生,即在儿童能说出某类句子之前,已能理解该类句子,也就是说理解是产生的基础。这些事实都是无法用机械性模仿来说明的。

2.选择性模仿说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虽不赞成传统的机械临摹说,但并非根本否定模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主要在于语言模仿的性质应有正确理解。怀特赫斯特等,主张对传统的模仿概念加以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选择性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范文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选择性模仿的特点

和传统的模仿说相比,选择性模仿具有两个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行为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两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因此,模仿者对示范者的行为不必是一一对应的临摹。

(二)强化说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

2.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婴儿偶然发出【m】声,母亲

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并答应他等。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若要儿童学习一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以后才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就给予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非常复杂的句子。

(三)中介说

!

中介说又称传递说,是为解决传统的刺激一反应论的简单化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改良主张。中介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加上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以此来解释客观环境怎样通过语言作用于人,语言怎样表现当时当地的事物,新的语言怎样创造出来并被理解等,都是传统的刺激一反应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并利用它进而解释儿童是怎样通过一系列的刺激一反应链条学会语言的。

(四)先天语言能力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一时震撼了美国语言学和心理学界,被称为语言学的革命,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为主义的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到了儿童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一学说对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分概括”等现象,可以给出较为简便的解释。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史意义的重要学说。它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

乔姆斯基提出先天语言能力的学说,认为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亦及先天的,内在的规则的语法系统。这种规则系统是在有限的基本语言素材基础上,通过先天语言获得装置的复杂加工而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儿童根据这些规则就能产生和理解大量的语句,包括他们从未听到过的语句。

LAD的活动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所以,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如儿童;儿童能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语言,没有LAD是不可想象的。

二对先天语言能力说的批评

第一,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

第二,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作用。

第三,史莱辛格对儿童生来具有LAD这种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

第四,先天语言能力说非常强调儿童本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既然人类生来就拥有一套现成的、可以规定本族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的普遍语法规则系统,就无需儿童本身再作什么探索和发现了。

(五)勒纳伯格自然成熟说

主要观点:

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人类大脑具有其它动物没有的专管语言的区域,所以语言为人类所独有。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被获得。比如儿童生下来时不会走路,但已具有了走路的可能性,后天的生理发育一

旦成熟,儿童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路。儿童生下来时也已具有了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在后天的逐渐发育中成熟。

2、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是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抽取。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在各种水平上都能归结为分类和抽取。

3、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然有个关键期,约从两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11、12岁)为止。过了关键期,即使给以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同样,大脑的单侧化也是在关键期内出现的。迄今为止在各地发现的不少“兽孩”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如“狼孩”卡玛拉和亚玛拉、“羚羊孩”等。当人们发现他们并把他们带回人类社会时,由于他们都已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而不管人们怎样教化,他们也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了。

不足:

语言发展关键期学说让我们了解了成人与儿童之间语言学习等问题。但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说也否定了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他的潜在语言结构和现实语言结构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亦颇相似,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何以生活在不同语言社会的儿童会获得不同的语言系统,能听、说不同的语言,像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那个儿童为什么不能学会正常人的口语而只能使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还有狼孩的问题。

(六)认知说——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理论观点

-

1、认知论以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

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2、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功能不变式),这种能力随着躯体内

部组织的成熟决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作为向环境学习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认知能力也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一级阶段发展。

3、儿童总是与环境相互作用,向环境吸取对他有用的东西,逐渐适应他所处的环境。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4、自身与环境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与顺应。孩子遇到新的东西时,总是试

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它。如果同化不成功,他就要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结构,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叫“顺应”,才能进一步同化新事物,这就意味着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调整,这样他的认知结构就有了发展,儿童学习语言并没有LAD,也没有普遍语法,而是运用了这种同化和顺应的能力,也就是认知能力;他们总是用他们熟悉的结构去创造新的用法,用他们熟悉的形式去理解不熟悉的话语。

皮亚杰关于儿童习得语言的观点:

?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但它不是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习得机制。皮亚杰认为它是人类的一般性的加工能力。它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语言活动,也适用于人类其他的认知活动。

?儿童并没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只是一般人类认知能力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语言的发展以最初的认知

发展为前提。

?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它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与现实的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相互作用论的评价:

?相互作用论吸收了“先天论”的合理因素,实际考察了儿童的语言运用,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既要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又必须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就比较多的反映了客观规律,能够解释“刺激-反应论”所不能解释的许多问题,同时又避免了极端先天论的一些固有问题。能解释很多语言学习的现象。如儿童一开始用的词汇都是周围存在的人和事物,由近及远,在2岁前都是习得名词,说明儿童首先对物体形成概念,然后才能对物体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

?相互作用论不是把语言本身看成是先天的产物,而是在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构造出来的,强调的是认知结构的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也适用于语言的获得。

这对于个体自发能动地获得语言成分,总结归纳语言规则,创造性地建构话语做了合理的解释。同时这种建构的能动性不是无限地发挥,而是和认知发展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表现为语言习得中的阶段性和顺序,这些解释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

不足之处:

? 1.从目前接触到的材料看,相互作用论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假设的阶段,并没有完全得到验证,虽然有不少事实说明了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系,但因研究方法的问题,还无法找到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对应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反,有研究发现,某些语言技能与认知发展可以相互分离、互不影响,如某些有缺陷儿童在认知测验方面得分很低,但却有正常的语言技能。

? 2.其次,在语言发展方面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个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认知论强调认知发展对符号发展的影响,而忽视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也是不足之处。

?3.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法发展的基础时,必然会遇到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否直接的和单向的等等的难题。

?(七)规则学习说

?规则学习的主要观点是:(1)强调先天因素与环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共同起作用。?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帮助儿童理解母语结构的先天处理机制,是一套程序和规则。

这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也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2)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对规则归纳的过程主要是对接触的语言规则的习得。

?先天语言处理机制使儿童从他们所接触的语言中发现语言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征,并从接触的语言材料中归纳出语言的结构规则。

?总的来说就是儿童根据先天具有的对语言的处理能力,从可接触的语言输入中发现规则的存在,继而制定,应用并评价这些规则。那么语言的发展需要将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才能得到完善。

? 4.规则学习说主要的是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先天能力中,不包括语言的普遍特征,这与乔姆斯基的理论是不同的;乔姆斯基认为人的语法知识是天赋的,但语言具有普遍性;然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语言的人类的一项后天获得的功能,语言的发展不需要先天的生理机制。语言学习是一种在先天能力参与下的条件反射,对语言的学习是归纳的不是演绎的。

?^

?不足:

?规则学习虽然能强调将先天与后天因素的一种相互作用,但是过分强调对于一种规则的概括,有点死板强调让幼儿去发现自己学习语言的一种规则,儿童学习还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同时更需要在社会交往中发挥语言的交际职能,忽略了语言与社会的发展,这点比较缺少;对于这个学说的系统性概括还不够,研究的资料不够也不够深入,所以还需要更深入的完善。

?(八)社会交往说

?社会交往说(又叫做社会交互作用说)是20世纪70年代以布鲁纳(J.Brunner)、贝茨(E.Bates)、麦克惠尼(B. Macwwhinney )等一批学者,综合前人研究之长,提出的一新的理论。

它批判地继承了行为主义的一些合理的思想和“先天论”学派的观点,与“先天

论”一样强调语言有结构而且要遵循某些规则,以成为有别于其他特征行为独一无

二的行为,但又和行为主义一样强调客观环境对语言结构产生的作用。该理论认为

个体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是儿童和承认的语言交流。儿童和他的语言环境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这整个系统中,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

的参与者。

社会交往说的观点

?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职能。

?J·布鲁纳指出,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社交往中学习语言。他强调社会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如果从小剥夺儿童的语言交往,儿童

就不可能学得语言。

?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能用体态与成人交际,并听懂一些成人的话语;在单词句和双词句阶段,儿童以语言、体态或者是体态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交际手段;

最后过渡到可以完全用语言进行交际。

?该理论还强调了语言环境和其他对儿童语言输入。

社会交往说的特征

?埃利奥特对儿童指向语言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指向语言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超语言特征,即成人常常用高音调和夸张的语调与儿童说话;

?二是句法特征,表现在句子平均长度较短,动词形式和修饰词较少等;

三是话语特征,表现在疑问句和祈使句较多,言语流利、清晰,重复较多等。儿童指向语言中的某些特征可以帮助儿童分析成人言语中的内容,调节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吸引、保持儿童的注意力。

社会交往说存在的问题

?该语言理论的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也有不少问题。例如,不能说明儿童如何在交往中,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语言能力。另外,语言输入在儿童语言获得中

究竟起什么作用。社会交往说的特点是折衷主义,很多细节都为具体化,还不能完

善的阐述个体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机制。

语言获得理论

(一)模仿说 模仿说包括机械性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模仿说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决定论中的一派观点。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 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机械模仿说是较早的行为主义理论,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 Allport)在1924年提出。机械模仿说认为儿童掌握语言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Stimulus - Response,简称S-R)的结果,儿童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的临摹,儿童的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先提出的。) 机械模仿说的不足 他们从两方面提出论据。第一,许多事实证明,如果要求儿童模仿的某种语法结构和儿童已有的语法水平距离较大时,儿童不能模仿,他总是用自己已有的句法形式去改变示范句,或顽固地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第二,儿童经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许多新句子,具有创造性,而且按语言能力的发展顺序说,理解总是先于产生,即在儿童能说出某类句子之前,已能理解该类句子,也就是说理解是产生的基础。这些事实都是无法用机械性模仿来说明的。 2.选择性模仿说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虽不赞成传统的机械临摹说,但并非根本否定模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主要在于语言模仿的性质应有正确理解。怀特赫斯特等,主张对传统的模仿概念加以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选择性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范文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选择性模仿的特点 和传统的模仿说相比,选择性模仿具有两个特点: 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行为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两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因此,模仿者对示范者的行为不必是一一对应的临摹。 (二)强化说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 2.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成言语能力。 自我强化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别处发出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特点: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婴儿偶然发出【m】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摸他并答应他等。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发展和在计算理论中的作用 2015060104020王桢 形式语言是语言学衍生过来的,开始形式语言并没有用于研究计算机编程语言,而只是研究自然语言的结构。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就马上想到用计算机来作自然语言的机械翻译。可是这项工作并没有所成果,对自然语言的结构 理解太片面化,翻译质量不理想也很难提高。1956年,乔姆斯基发表了用形 式语言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第一篇文章。他对语言进行定义:给定一组符号,称 为字母表,用∑表示。又用∑*表示∑中字母组成的所有符号串的集合。∑*的每个子集都是∑上的一个语言。乔姆斯基的语言定义方法为人们所公认,一直沿用下来,乔姆斯基根据文法将语言分成3大类。同时克林在研究神经细跑中,建立 了识别语言的系统有穷状态自动机。乔姆斯基发现自动机和文法分别从生成和识别去表达语言,并建立了形式文法和自动机之间的联系,证明语言的形式文法与自动机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对应关系:①若某一语言能用图灵机来识别,则它就能 用O型文法生成,反之亦然;②若某一语言能用线性有界自动机来识别,则它 就能用上下文敏感文法生成,反之亦然;③若某一语言能用后进先出自动机来识别,则它就能用上下文自由文法生成,反之亦然;④若某一语言能用有限自动机来识别,则它就能用有限状态文法生成,反之亦然。这一成果将形式语言引入数 学,使得形式语言真正诞生。1960年,算法语言ALGOL60报告发表。1961年,又发表了ALGOL60修改报告。在这两个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一种称为BNF 范式的形式方法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ALGOL60的语法。不久,人们即发现BNF 范式极其类似于形式语言理论中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从而打开了形式语言广泛应用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局面,并给形式语言理论本身的研究以极大的推动,使它发展成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形式语言理论是从语言学衍生而来,作为一种理解自然语言的句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其在计算机语言中的作用,计算机语言在计算机科学中,形式语言通常作为定义编程语言和语法的基础。对编程语言编译,使之转换成机器语言,形式语言在这一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形式语言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计算机学科里重要的分支。 19世纪中,布尔用数学方法研究思维规律的问题建立了逻辑代数,即布尔代数。肖斯塔科夫和仙农,独立地应用布尔代数于继电器接点电路的分析和综合,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二、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当今国外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能力完全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后天的经验形成的,它强调模仿和强化。模仿说是192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而获得的,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强化说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模仿正确,就会得到成人的认可或鼓励,即受到强化。但后来的大量观察表明,儿童并不仅仅通过模仿获得语言。先天决定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所以当儿童一生下来,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就触动语言获得机制开始工作。“儿童语言学习就像儿童的身体在适宜的环境刺激和营养条件下,按预定的方式生长和成熟一样”。伦内伯格(E.H.Lenneberg)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随着儿童的大脑和生理发音器官等生理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受到适当的外因的刺激,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所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伦内伯格还提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概念,他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两岁至12岁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

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大为放缓。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他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言语功能,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言语中枢),具有处理抽象语言符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他对当今国外存在着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即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做了客观的分析,并对三大理论作了某种继承和发展的工作,尤其是对伦内伯格的理论作了继承与发展。语觉论在继承儿童言语能力是天生、遗传的基础上,对伦内伯格的“关键期”理论本身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视,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具有“关键期”(也称“最佳敏感期”),同时又发展了“关键期”理论。语觉论提出:(1)儿童语言的发展靠先天遗传的只是语觉能力,即对语音和语义的感受与辨识的能力,而非全部言语能力。 (2)由于除了语音、语义的感受与辨识能力以外的言语能力,如词性识别和词组构成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后天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儿童在后天仍需要有一段教育与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更深入地掌握某种语言。 (3)在伦内伯格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称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基础上作出一条“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如图2所示。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蒋宗礼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1.已知DFA M1与M2如图3-18所示。 (敖雪峰 02282068) (1) 请分别给出它们在处理字符串1011001的过程中经过的状态序列。 (2) 请给出它们的形式描述。 S q q 1 图3-18 两个不同的DFA 解答:(1)M1在处理1011001的过程中经过的状态序列为q 0q 3q 1q 3q 2q 3q 1q 3; M2在处理1011001的过程中经过的状态序列为q 0q 2q 3q 1q 3q 2q 3q 1; (2)考虑到用形式语言表示,用自然语言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用图上作业法把它们用正则表达式来描述: M1: [01+(00+1)(11+0)][11+(10+0)(11+0)]* M2: (01+1+000){(01)*+[(001+11)(01+1+000)]*} ******************************************************************************* 2.构造下列语言的DFA ( 陶文婧 02282085 ) (1){0,1}* ,1 (2){0 ,1}+ ,1 (3){x|x {0,1}+且x 中不含00的串} (设置一个陷阱状态,一旦发现有00的子串,就进入陷阱状态)

(4){ x|x∈{0,1}*且x中不含00的串} (可接受空字符串,所以初始状态也是接受状态) (5){x|x∈{0,1}+且x中含形如10110的子串} (6){x|x∈{0,1}+且x中不含形如10110的子串} (设置一个陷阱状态,一旦发现有00的子串,就进入陷阱状态) (7){x|x∈{0,1}+且当把x看成二进制时,x模5和3同余,要求当x为0时,|x|=1,且x≠0时,x的首字符为1 } 1.以0开头的串不被接受,故设置陷阱状态,当DFA在启动状态读入的符号为0,则进 入陷阱状态 2.设置7个状态:开始状态q s,q0:除以5余0的等价类,q1:除以5余1的等价类,q2:除以5 余2的等价类,q3:除以5余3的等价类,q4:除以5余4的等价类,接受状态q t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给出集合{Φ,{Φ}}和集合{ε,0,00}的幂集(2x4') (1) {Φ,{Φ},{{Φ}},{Φ,{Φ}}} (2) {Φ,{ε},{0},{00},{ε,0},{ε,00},{0,00},{ε,0,00}} 2.设∑={0,1},请给出∑上的下列语言的文法(2x5') (1)所有包含子串01011的串 S→X01011Y X→ε|0X|1X Y→ε|0Y|1Y (2)所有既没有一对连续的0,也没有一对连续的1的串 A→ε|A’|A” A’→0|01|01A’ A”→1|10|10A” 3.构造识别下列语言的DFA 2x6' (1) {x|x∈{0,1}+且x以0开头以1结尾} (设置陷阱状态,当第一个字符为1时,进入陷阱状态) (2) {x|x∈{0,1}+且x的第十个字符为1} (设置一个陷阱状态,一旦发现x的第十个字符为0,进入陷阱状态)

二、判断(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 5x2' 1.设1R 和2R 是集合{a,b,c,d,e}上的二元关系,则 3231321)(R R R R R R R ? ( T ) 任取(x.,y),其中x,y },,,,{e d c b a ∈,使得321)(),(R R R y x ∈。 )),(),((321R y z R R z x z ∈∧∈?? },,,,{e d c b a z ∈ )),(),(),((321R y z R z x R z x z ∈∧∈∧∈?? )),(),(()),(),((3231R y z R z x z R y z R z x z ∈∧∈?∧∈∧∈?? 3231),(),(R R y x R R y x ∈∧∈? 3231),(R R R R y x ∈? 2.对于任一非空集合A ,Φ?A 2 ( T ) 3.文法G :S A|AS A a|b|c|d|e|f|g 是RG ( F ) 4.3型语言 2型语言 1型语言 0型语言 ( F ) 5.s (rs+s )*r=rr *s (rr *s )* ( F ) 不成立,假设r ,s 分别是表示语言R ,S 的正则表达式,例如当R={0},S={1}, L(s(rs+s)*r)是以1开头的字符串,而L(rr*s(rr*s)*)是以0开头的字符串.L(s(rs+s)*r) ≠ L(rr*s(rr*s)*) 所以s(rs+s)*r ≠ rr*s(rr*s)*,结论不成立 三、设文法G 的产生式集如下,试给出句子aaabbbccc 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推导(12分)。 aSBC aBC S |→

形式语言参考答案

2.1回答下面的问题: (周期律 02282067) (1)在文法中,终极符号和非终极符号各起什么作用? ? 终结符号是一个文法所产生的语言中句子的中出现的字符,他决定了一个文法的产生语 言中字符的范围。 ? 非终结符号又叫做一个语法变量,它表示一个语法范畴,文法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左部至 少要还有一个非终结符号,(二,三型文法要求更严,只允许左部为一个非终结符号)他是推导或归约的核心。 (2)文法的语法范畴有什么意义?开始符号所对应的语法范畴有什么特殊意义? ? 文法的非终结符号A 所对应的语法范畴代表着一个集合L (A ),此集合由文法产生式 中关于A 的产生式推导实现的 ? 开始符号所对应的语法范畴则为文法G = {V ,T ,P ,S}所产生的语言L (G ) ={w S T w w * * |?∈且} (3)在文法中,除了的变量可以对应一个终极符号行的集合外,按照类似的对应方法,一个字符串也可以对应一个终极符号行集合,这个集合表达什么意义? ? 字符串对应的终极符号行集合表示这个字符串所能推导到的终极字符串集合,为某个句 型的语言。 (4)文法中的归约和推导有什么不同? ? 推导:文法G = {V ,T ,P ,S},如果,)(,,* T V P ∈∈→δγβα则称γαδ在G 中 推导出了γβδ。 ? 归约:文法G = {V ,T ,P ,S},如果,)(,,* T V P ∈∈→δγβα则称γβδ在G 中归 约到γαδ。 ? 这他们的定义,我个人理解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看待文法中的产生式,推导是自上而下 (从产生式的左边到右边),而归约是自下而上(从产生式的右边到左边),体现到具体实际中,如编译中语法分析时语法树的建立,递归下降,LL (1)等分析法采用自开始符号向下推导识别输入代码生成语法树,对应的LR (1),LALR 等分析法则是采用自输入代码(相当于文法中语言的句子)自底向上归约到开始符号建立语法树,各有优劣。 (5)为什么要求定义语言的字母表上的语言为一个非空有穷集合? ? 非空:根据字母表幂的定义: εε,}{0 ∑ =为字母表中0个字符组成的。这样,当字母 表中没有字符的情况,字母表也有一个元素,字母表为空就没有意义,而且,如果字母表为空,将无法定义其上的语言,使得理论体系不严密。 ? 有穷:我们将语言抽象成形式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有穷的表示无限的语言,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定义了字母表和语言,如果字母表为无穷的,他就违背了我们研究问题的初衷,这也使得研究失去意义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 4.找出右线性文法,能构成长度为1至5个字符且以字母为首的字符串。 答:G={N,T,P,S} 其中N={S,A,B,C,D} T={x,y} 其中x∈{所有字母} y∈{所有的字符} P如下: S→x S→xA A→y A→yB B→y B→yC C→y C→yD D→y 6.构造上下文无关文法能够产生 L={ω/ω∈{a,b}*且ω中a的个数是b的两倍} 答:G={N,T,P,S} 其中N={S} T={a,b} P如下: S→aab S→aba S→baa S→aabS S→aaSb S→aSab S→Saab S→abaS S→abSa S→aSba S→Saba S→baaS S→baSa S→bSaa S→Sbaa 7.找出由下列各组生成式产生的语言(起始符为S) (1)S→SaS S→b (2)S→aSb S→c (3)S→a S→aE E→aS 答:(1)b(ab)n /n≥0}或者L={(ba)n b/n≥0} (2) L={a n cb n /n≥0} (3)L={a2n+1 /n≥0} 第三章 1.下列集合是否为正则集,若是正则集写出其正则式。 (1)含有偶数个a和奇数个b的{a,b}*上的字符串集合 (2)含有相同个数a和b的字符串集合 (3)不含子串aba的{a,b}*上的字符串集合 答:(1)是正则集,自动机如下 (2) 不是正则集,用泵浦引理可以证明,具体见17题(2)。

(3) 是正则集 先看L’为包含子串aba的{a,b}*上的字符串集合 显然这是正则集,可以写出表达式和画出自动机。(略) 则不包含子串aba的{a,b}*上的字符串集合L是L’的非。 根据正则集的性质,L也是正则集。 4.对下列文法的生成式,找出其正则式 (1)G=({S,A,B,C,D},{a,b,c,d},P,S),生成式P如下: S→aA S→B A→abS A→bB B→b B→cC C→D D→bB D→d (2)G=({S,A,B,C,D},{a,b,c,d},P,S),生成式P如下: S→aA S→B A→cC A→bB B→bB B→a C→D C→abB D→d 答:(1) 由生成式得: S=aA+B ① A=abS+bB ② B=b+cC ③ C=D ④ D=d+bB ⑤ ③④⑤式化简消去CD,得到B=b+c(d+bB) 即B=cbB+cd+b =>B=(cb)*(cd+b) ⑥ 将②⑥代入① S=aabS+ab(cb)*(cd+b)+(cb)*(cd+b) =>S=(aab)*(ab+ε)(cb)*(cd+b) (2) 由生成式得: S=aA+B ① A=bB+cC ② B=a+bB ③ C=D+abB ④ D=dB ⑤ 由③得 B=b*a ⑥ 将⑤⑥代入④ C=d+abb*a=d+ab+a ⑦ 将⑥⑦代入② A=b+a+c(d+b+a) ⑧ 将⑥⑧代入① S=a(b+a+c(d+ab+a))+b*a =ab+a+acd+acab+a+b*a 5.为下列正则集,构造右线性文法: (1){a,b}* (2)以abb结尾的由a和b组成的所有字符串的集合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是单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和一般认知能力 的发展有关?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得创造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模仿者)?语言是否为人类所独有?这些问题在近20年来已成为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热烈讨论的问题。 由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所作的解释不同二形成了各种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和理论。各种理 论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规则系统获得的解释上。影响最大的有先天决定论、后天环 境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等三派理论,每一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主张。这些理论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分歧,是有关儿童发展理论争论的继续。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在对待儿童成长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先天(遗传、生理)与后天(环境、教育)的争论,这种争也硬性规定到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看法。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的 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 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可以称为后天环境论。 一般来说,后天环境论者把语言看作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的或遗传的因素。 在行为主义者来看,儿童掌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 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 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儿童的 模仿是反应。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一)机械模仿说

形式语言理论

形式语言理论 形式语言理论(formal language theory)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如英语)和人工语言(如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方式、一般性质和规则的理论。形式语言是模拟这些语言的一类数学语言,它采用数学符号,按照严格的语法规则构成。从广义上说,形式语言是符号取自某个字母表的字符串的集合。 如同自然语言具有语法规则一样,形式语言也是由形式文法生成的。一个形式文法是一个有穷变元集合,这些变元也称为非终结符或语法范畴。每个变元都可以用来定义语言,定义方式可以是递归的,即通过一些称为终结符的原始符号,加上变元自身,递归地加以定义。和变元有关的规则称为生成式,生成式决定了语言是如何构造出来的。一个典型的生成式表示:给定变元所代表的语言包含这样一些字符串,它们是通过连结运算,将另外某些变元语言中的字符串和若干终结符连结起来而得到的。 形式文法被严格地定义为四元组G=(V,T,P,S),其中V和T分别是变元和终结符的有穷集合,并且V和T分别是变元和终结符的有穷集合,并且V和T没有公共元素,即V∩T=?。S是一个特殊变元,称为开始符号。P是生成式的有穷集合,生成式的基本形式是:a→β,这里a和β,这里a和β都是(V∪T)*中的元素,即它们都是由变元和终结符组成的符号串,但要求a至少含有一个非终结符。在形式文法定义中,生成式集合P是至关重要的。在对使用符号的惯例作某些约定后,仅仅考查生成式,就能推断出一个文法的变元、终结符和开始符号,故可以通过列出生成式来定义一个形式文法。 形式文法G=(V,T,P,S)产生的形式语言记为L(G)。L(G)中的字符串ω都具有如下特点:①该字符串仅由终结符组成,即ω∈T*;②该字符串能由开始符号S派生出来,即从S出发,通过应用零个或多个P中的生成式,由S可以推导出ω。 根据P中生成式a→β的特点,可以将形式文法及其产生的形式语言分类,构成所谓的形式语言谱系。形式语言理论中重点研究四类文法和语言:①0型文法。又称为无限制文法。这种文法对生成式a→β不作特殊限制,a和β可以是任意的文法符号串,当然a不能是空字符串。0型文法是形式语言谱系中最大的文法类。由0型文法产生的形式语言恰是图灵机所识别的语言类,即递归可枚举语言。②1型文法。又称为上下文有关文法。这种文法要求生成式a→β满足|a|≤|β|,即β要至少和a 一样长。由1型文法产生的语言称为1型语言或上下文有关语言。1型语言恰是非确定型线性有界自动机所识别的语言类。③2型文法。又称为上下文无关文法。这种文法要求生成式a→β中的a必须是变元。由2型文法产生的语言称为2型语言或上下文无关语言。2型语言恰是由下推自动机所识别的语言类。④3型文法。又称为正则文法。这种文法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要求生成式的形式必须是A→ωB或A→ω,其中A,B都是变元,ω是终结符串(可以是空串),这种特殊的正则文法称为右线性文法。第二类正则文法称为左线性文法,它要求生成式必须是A→Bω,或A→ω的形式。由正则文法生成的语言称为正则语言,它恰是有穷自动机所识别的语言类。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 给出集合{Φ,{Φ}}和集合{ε,0,00}的幂集 (2x4') (1) {Φ,{Φ},{{Φ}},{Φ,{Φ}}} (2) {Φ,{ε},{0},{00},{ε,0},{ε,00},{0,00},{ε,0,00}} 2. 设∑={0,1},请给出∑上的下列语言的文法 (2x5') (1)所有包含子串01011的串 S →X01011Y X →ε|0X|1X Y →ε|0Y|1Y (2)所有既没有一对连续的0,也没有一对连续的1的串 A →ε |A ’|A ” A’ →0|01|01A ’ A ” →1|10|10A ” 3. 构造识别下列语言的DFA 2x6' (1) {x|x ∈{0,1}+且x 以0开头以1结尾} (设置陷阱状态,当第一个字符为1时,进入陷阱状态) 1 S 1 1 0,10 (2) {x|x ∈{0,1} + 且x 的第十个字符为1} (设置一个陷阱状态,一旦发现x 的第十个字符为0,进入陷阱状态) 1S 0,1 0,10,10,10,110,0,10,10,10,1 0,1

二、判断(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 5x2' 1.设1R 和2R 是集合{a,b,c,d,e}上的二元关系,则 3231321)(R R R R R R R ? ( T ) 任取(x.,y),其中x,y },,,,{e d c b a ∈,使得321)(),(R R R y x ∈。 )),(),((321R y z R R z x z ∈∧∈?? },,,,{e d c b a z ∈ )),(),(),((321R y z R z x R z x z ∈∧∈∧∈?? )),(),(()),(),((3231R y z R z x z R y z R z x z ∈∧∈?∧∈∧∈?? 3231),(),(R R y x R R y x ∈∧∈? 3231),(R R R R y x ∈? 2.对于任一非空集合A ,Φ?A 2 ( T ) 3.文法G :S A|AS A a|b|c|d|e|f|g 是RG ( F ) 4.3型语言 2型语言 1型语言 0型语言 ( F ) 5.s (rs+s )*r=rr *s (rr *s )* ( F ) 不成立,假设r,s 分别是表示语言R ,S 的正则表达式,例如当R={0},S={1}, L(s(rs+s)*r)是以1开头的字符串,而L(rr*s(rr*s)*)是以0开头的字符串.L(s(rs+s)*r) ≠ L(rr*s(rr*s)*) 所以s(rs+s)*r ≠ rr*s(rr*s)*,结论不成立 三、设文法G 的产生式集如下,试给出句子aaabbbccc 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推导(12分)。 aSBC aBC S |→ ab aB → bB →bb CB →BC bC →bc cC →cc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全部作业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全部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6.“××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7.“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8.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9.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10.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11.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13.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14.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15.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16.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7.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1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20.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蒋宗礼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1.1请用列举法给出下列集合。(吴贤珺02282047) ⑴你知道的各种颜色。 解:{红,橙,黄,绿,青,蓝,紫} ⑵大学教师中的各种职称。 解:{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⑶你所学过的课程。 解:{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⑷你的家庭成员。 解:{父亲,母亲,妹妹,我} ⑸你知道的所有交通工具。 解:{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马车} ⑹字母表{a , b}上长度小于4的串的集合。 解:{a,b,aa,bb,ab,ba,aaa,aab,aba,abb,baa,bab,bba,bbb} ⑺集合{1,2,3,4}的幂集。 解:{Φ,{1},{2},{3},{4},{1,2},{1,3},{1,4},{2,3},{2,4},{3,4},{1,2,3},{1,2,4}, {1,3,4},{2,3,4},{1,2,3,4} } ⑻所有的非负奇数。 解:{1,3,5,7,…} ⑼0~100的所有正整数。 解:{1,2,3, (100) (10) 1~10之间的和为10的整数集合的集合。 解:设所求的集合为A,集合A中的元素为A i(i=1,2,3,…),A i也是集合,A i中的元素在1~10之间,并且和为10。根据集合元素的彼此可区分性,可以计算出A i中元素的最多个数,方法是:把1开始的正整数逐个相加,直到等于10(即10=1+2+3+4),这样, A i中最多有4个元素。原因是:从最小的1开始,每次加入新的元素都只依次增加1, 这样相加的和最小,要加到10,元素个数就最多。 求出最大的∣A i∣=4后,再求出元素个数为3,2,1的集合就可以了。 故A={{10},{1,9},{2,8},{3,7},{4,6},{1,2,7},{1,3,6},{1,4,5},{2,3,5},{1,2,3,4}} 1.2 请用命题法给出下列集合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1.4.2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的产生与作用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我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最初从产生语言的角度研究语言。1956年,通过抽象,他将语言形式地定义为由一个字母表中的字母组成的一些串的集合:对任何语言L,有一个字母表∑,使得L?∑。可以在字母表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定义一个文法(grammar),该文法产生的所有句子组成的集合就是该文法产生的语言。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某语言的合法句子,需要判断该句子是否能由该语言对应的文法产生出来的,如果能,它是合法的;否则,它就是非法的。1959年,乔姆斯基根据产生语言的文法的特征,又将语言划分成三大类。注意,这里所说的文法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语法。根据习惯,本书中主要用“文法”一词来表达这种对象,只是在个别情况下用“语法”一词。 1951-1956年间,克林(Kleene)在研究神经细胞中建立了自动机,想、从识别的角度研究语言,从而给出了语言的另一种描述模型:对于按照一定的规则构造的任一个自动机,该自动机就定义了一个语言,这个语言由该自动机所能识别的所有句子组成。 语言的文法与自动机这两种不同表示方法进一步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按照通常的考虑,由于这两种方法描述的是同一种东西,所以,它们应该是等价的。但是,它们真的是等价的吗?如果它们确实是等价的,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咳哟实现这两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当然,我们要求这种转换方法应是正确的,也就是得到了证明的。如果这种转换方法是有效的,可以自动的进行,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方

便和新的结果。 1959年,乔姆斯基通过深入的研究,将他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克林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不仅确定了文法和自动机分别从生成和识别的角度去表达语言,而且证明了文法与自动机的等价性。此时形式语言才真正诞生,并被置于数学的光芒之下。 形式语言出现之后很快就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找到了应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巴克斯范式(Backus Nour Form 或Backus Normal Form,BNF)成功地实现了对高级语言ALGOL-60的描述。实际上,巴克斯范式就是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 free grammar)的一种表示形式。这一成功,使得形式语言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被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文法的最佳近似描述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后来,人们又将该文法用到了模式匹配、模型化处理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是算法描述和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课计算性等研究的基础。 实际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除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直接应用之外,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怪乎美国推行的GRE考试中总有相当比例的题与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有关。此外,美国的一些计算机科学家还将一个人是否学习并掌握有关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方面的知识、是否有相应的修养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受到过良好的计算机科学学科训练的一个标准。 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能力是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难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 自;讨论学;答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 1.后天环境论: ↗机械模仿说 ①模仿说 ↘选择性模仿说 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 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 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 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 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

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一)主要观点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二)评价 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但它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应当承认,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模仿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模仿说对如下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却不能作出解释: (1)自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问世以来,人们大都有同意这样一个定义:“语言是一个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集合。”即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可能是无限的。美国语言学家米勒在1965年指出,用20个英语词可组合出1020个句子;并进一步估计,如果不停地把这些句子听一遍,就需要比地球年龄还要大一千倍左右的时间。这个估计说明,儿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机械模仿学会由这个无限多个句子而构成的语言。 (2)许多时候,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地模仿,例如心理学家麦克尼尔曾提供过这样一个例子: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say “Nobody likes me ”.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 say “Nobody likes me ” . (母亲和孩子这样反复七八次之后) 母亲:No , now listen carefully ,say “Nobody likes me ”.儿子:Oh, 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反复纠正儿子的错误说法,要求模仿正确的形式,但是没有成功,孩子总是把它说成有语法错误的形式。这在汉族儿童的语言发展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朱曼殊等对一名一岁八个月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时,每天向他提出“××是谁买给你的?”之类的问题,一连十几天,她的回答总是“××是妈妈(或阿姨、老师等买给你的。”虽然每次纠正,但总不能把“买给你的”转化为“买给我的”。 (3)儿童常能说出他从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或句子。如:“这条路很瘦。” (4)成人所提供给儿童的语言样板并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成人同儿童交谈时,其语言并不是十分规范,有时甚至杂乱无章,但儿童却最终学会了规范的语言。 二、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一)主要观点

第二章节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参考测试答案

2.1回答下面的问题: (周期律 02282067) (1)在文法中,终极符号和非终极符号各起什么作用? ? 终结符号是一个文法所产生的语言中句子的中出现的字符,他决定了一个文法的产生语 言中字符的范围。 ? 非终结符号又叫做一个语法变量,它表示一个语法范畴,文法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左部至 少要还有一个非终结符号,(二,三型文法要求更严,只允许左部为一个非终结符号)他是推导或归约的核心。 (2)文法的语法范畴有什么意义?开始符号所对应的语法范畴有什么特殊意义? ? 文法的非终结符号A 所对应的语法范畴代表着一个集合L (A ),此集合由文法产生式 中关于A 的产生式推导实现的 ? 开始符号所对应的语法范畴则为文法G = {V ,T ,P ,S}所产生的语言L (G ) ={w S T w w **|?∈且} (3)在文法中,除了的变量可以对应一个终极符号行的集合外,按照类似的对应方法,一个字符串也可以对应一个终极符号行集合,这个集合表达什么意义? ? 字符串对应的终极符号行集合表示这个字符串所能推导到的终极字符串集合,为某个句 型的语言。 (4)文法中的归约和推导有什么不同? ? 推导:文法G = {V ,T ,P ,S},如果,)(,,* T V P ∈∈→δγβα则称γαδ在G 中推导出了γβδ。 ? 归约:文法G = {V ,T ,P ,S},如果,)(,,* T V P ∈∈→δγβα则称γβδ在G 中归约到γαδ。 ? 这他们的定义,我个人理解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看待文法中的产生式,推导是自上而下 (从产生式的左边到右边),而归约是自下而上(从产生式的右边到左边),体现到具体实际中,如编译中语法分析时语法树的建立,递归下降,LL (1)等分析法采用自开始符号向下推导识别输入代码生成语法树,对应的LR (1),LALR 等分析法则是采用自输入代码(相当于文法中语言的句子)自底向上归约到开始符号建立语法树,各有优劣。 (5)为什么要求定义语言的字母表上的语言为一个非空有穷集合? ? 非空:根据字母表幂的定义:εε,}{0∑=为字母表中0个字符组成的。这样,当字母 表中没有字符的情况,字母表也有一个元素,字母表为空就没有意义,而且,如果字母表为空,将无法定义其上的语言,使得理论体系不严密。 ? 有穷:我们将语言抽象成形式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有穷的表示无限的语言,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定义了字母表和语言,如果字母表为无穷的,他就违背了我们研究问题的初衷,这也使得研究失去意义

儿童语言的发展(新、选)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基础知识: 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 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 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

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 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0-1岁) 1、反射性发生阶段:5周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在这一时期中,婴儿还没有言语能力,即既不能说出任何词语,也听不懂任何词语,但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起初发出的声音比较单一,以后通过模仿使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富于变化。这一时期所发出的声音只是用于表达婴儿的饥、渴、喜、痛等感觉,或是某种要求和欲望,还不是代表特定含义(概念)的语音符号,所以仍属于巴甫洛夫所说的第一信号系统而非第二信号系统。正如桂诗春教授所指出的:“婴儿的哭叫声源于他的不舒服感觉。这些声音大都是尖声和鼻化元音,发自嘴的前部,且伴以脸部紧张表情。母亲很快就能根据其哭声的形式不同而辨别其原因,如肚饿、疼痛、过冷和过热等等。除了不舒服的声音外,婴儿还会发出表示舒服感的声音,这是一种松弛的、较深沉的、没有鼻化的鸣鸣声(cooing)。接着出现的是某些辅音。……最早发出的辅音大概有wa,la,nga,ha,ma,na等等。但这些声音还不能说是有交际意图,因为它们还不是一种灵活的、有目的的行为。”桂诗春教授这一段关于婴儿发声原因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最后关于“婴儿声音没有交际意图”的论断却值得商榷。尽管婴儿的声音不是有目的的行为,我们认为还不能由此就断定这些声音没有交际意图。在桂诗春自己编著的“新编心理语言学”第4章(第138页)中就给出了这样的事实:根据儿童语言学家的观察,即使出生仅3个月婴儿的“鸣鸣”声也会引起母亲或保姆的注意;而当成人作出回应时,婴儿就会产生更像言语的声音,而且婴儿在发出这种声音后,还会继续等待成人再回应,彼此之间的反应和对话过程很相似。可见,从3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就有通过声音来和成人建立某种沟通方式的意图——这就是一种交际意图。当然,这种意图还是很初步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或者说,只是一种本能行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