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线整理文档

无线整理文档

无线整理文档
无线整理文档

第1 章

概述

目前无线网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另一种是无基础设施网,又称为无线Ad Hoc网络,结点是分布式的,没有专门的固定基站。无线Ad Hoc网络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Ad Hoc网络,它的终端是快速移动的。另一类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它的结点是静止的或者移动很慢。

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定义是这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它的英文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传感器、感知对象和用户是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无线网络是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用户之间最常用的通信方式,用于在传感器与用户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协作式的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

传感器结点由电源、感知部件、嵌入式处理器、存储器、通信部件和软件这几部分构成。电源为传感器提供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能源。感知部件用于感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部件负责协调结点各部分的工作。通信部件负责与其他传感器或用户的通信。软件是为传感器提供必要的软件支持。

传感器网络的用户是感知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计算机或其他设备。

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1.2.1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传感器网络虽然与无线自组网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

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使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1.2.1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1.2.2 与现场总线的区别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和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结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现场总线作为一种网络形式,专门为实现在严格的实时约束条件下工作而特别设计的。

由于现场总线通过报告传感数据从而控制物理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传感器网络非常相似。我们甚至可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看作是无线现场总线的实例。但是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注的焦点不是数十毫秒范围内的实时性,而是具体的业务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容许较长时间的延迟和抖动。另外,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一些自适应协议在现场总线中并不需要,如多跳、自组织的特点,而且现场总线及其协议也不考虑节约能源问题。1.2.2 与现场总线的区别

1.2.3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1.电源能量有限

传感器节点体积微小,通常携带能量十分有限的电池。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的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图1-1表示传感器节点各部分能量消耗的情况,从图中可知传感器节点的绝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无线通信模块。

图1-1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情况

2.通信能力有限

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通信距离的关系为:

其中k是系数,参数n满足关系2

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能耗将急剧增加。因此,在满足通信连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单跳通信距离。一般而言,传感器节点的无线通信半径在100m以内比较合适。

传感器节点的无线通信带宽有限,通常仅有几百kbps的速率。

1.2.3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3.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传感器节点是一种微型嵌入式设备,要求它价格低功耗小,这些限制必然导致其携带的处理器能力比较弱,存储器容量比较小。

除了降低处理器的绝对功耗以外,现代处理器还支持模块化供电和动态频率调节功能。利用这些处理器的特性,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设计了动态能量管理和动态电压调节模块,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节点的各种资源。

动态能量管理是当节点周围没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部分模块处于空闲状态,把这些组件关掉或调到更低能耗的睡眠状态。动态电压调节是当计算负载较低时,通过降低微处理器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来降低处理能力,从而节约微处理器的能耗。

1.2.3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1.2.4传感器组网的特点

1. 自组织性

2. 以数据为中心3.应用相关性4.动态性5.网络规模大6.可靠性

1.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

1.网络的工作寿命2. 网络覆盖范围3. 网络搭建成本和难易程度4. 网络响应时间

1.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1.军事应用2.环境科学3.空间探索4.医疗健康5.智能家居6.建筑物和大型设备安全状态的监控7.紧急援救8.其他商业应用

1.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历史

1.5.1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图1-2直观描述了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图1-2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1.5.2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传统的传感器系统

2.第二阶段:传感器网络结点集成化

3.第三阶段:多跳自组网

1.5.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

1.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2. 泛在传感器网络

3. 具有认知功能的传感器网络

4. 基于超宽带(UWB)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5. 基于协作通信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虽然传感器网络用户的使用目的千变万化,但是作为网络终端节点的功能归根结底就是传感、探测、感知,用来收集应用相关的数据信号。为了实现用户的功能,除了要设计第3章介绍的通信与组网技术以外,还要实现保证网络用户功能的正常运行所需的其它基础性技术。

这些应用层的基础性技术是支撑传感器网络完成任务的关键,包括时间同步机制、定位技术、数据融合、能量管理和安全机制等。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2.1 时间同步机制

2.1.1 时间同步的意义和特点

1、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同步管理主要是指时间上的同步管理。

时间同步机制是分布式系统基础框架的一个关键机制。

在分布式系统中,时间同步涉及“物理时间”和“逻辑时间”两个不同的概念。

分布式系统通常需要一个表示整个系统时间的全局时间。全局时间根据需要可以是物理时间或逻辑时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首先,传感器节点通常需要彼此协作,去完成复杂的监测和感知任务。

其次,传感器网络的一些节能方案是利用时间同步来实现的。

1 枪声定位系统;

2 车速的测量;

3 gaf;

网络时间协议(NTP)在因特网得到广泛使用,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好和易扩展等优点。但是它依赖的条件在传感器网络中难以满足,因而不能直接移植运行,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1)NTP协议应用在已有的有线网络中,它假定网络链路失效的概率很小,而传感器网络中无线链路通信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甚至时常通信中断。

(2)NTP协议的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便于为不同位置的结点手工配置时间服务器列表,而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简单的静态手工配置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2.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的特点

时间源;时间服务器;rfc5905;1ms,50ms;

(3)NTP协议中时间基准服务器间的同步无法通过网络自身来实现,需要其他基础设施的协助。

(4)NTP协议需要通过频繁交换信息,来不断校准时钟频率偏差带来的误差,并通过复杂的修正算法,消除时间同步消息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非确定因素干扰,CPU使用、信道侦听和占用都不受任何约束,而传感器网络存在资源约束,必须考虑能量消耗。

因此,由于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在能量、价格和体积等方面的约束,使得NTP、GPS等现有时间同步机制并不适用于通常的传感器网络,需要专门的时间同步协议才能正常运行和实用化。

2.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的特点

2.1.2 TPSN时间同步协议

传感器网络TPSN时间同步协议类似于传统网络的NTP协议,目的是提供传感器网络全网范围内节点间的时间同步。

TPSN协议采用层次型网络结构。

1、TPSN协议的操作过程

TPSN协议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成层次结构,每个节点赋予一个级别,根节点赋予最高级别第0级,第i 级的节点至少能够与一个第(i -1)级的节点通信;

第二个阶段实现所有树节点的时间同步,第1级节点同步到根节点,第i 级的节点同步到第(i -1)级的一个节点,最终所有节点都同步到根节点,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

2、相邻级别节点间的同步机制

邻近级别的两个节点对间通过交换两个消息实现时间同步。

边节点S 在T1时间发送同步请求分组给节点R ,分组中包含S 的级别和T1时间。节点R

在T2时间收到分组, ,然后在T3时间发送应答分组给节点S ,分组中包含节点R 的级别和T1、T2和T3信息。 节点S 在T4时间收到应答, 算式: 因此可以推导出右面 节点S 在计算时间偏差之后,将它的时间同步到节点R 。

2、相邻级别节点间的同步机制

2.1.3 时间同步的应用示例

这里介绍一个例子,说明磁阻传感器网络对机动车辆进行测速,为了实现这个用途,网络必须先完成时间同步。由于对机动车辆的测速需要两个探测传感器节点的协同合作,测速算法提取车辆经过每个节点的磁感应信号的脉冲峰值,并记录时间。

如果将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d 除以两个峰值之间的时差Δt ,就可以得出机动目标通过这一路段的速度(Vel):

2.2 定位技术

2.2.1 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

1、定位的含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问题的含义是指自组织的网络通过特定方法提供节点的位置信息。 这种自组织网络定位分为节点自身定位和目标定位。

位置信息有多种分类方法。位置信息有物理位置和符号位置两大类。

根据不同的依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 根据是否依靠测量距离,分为基于测距的定位和不需要测距的定位;

(2) 根据部署的场合不同,分为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

(3) 根据信息收集的方式,网络收集传感器数据称为被动定位,节点主动发出信息,用于定位称为主动定位。

1、定位的含义

2、基本术语

(1) 锚点:(2) 测距:(3) 连接度:(4) 邻居节点:(5) 跳数:(6) 基础设施:(7) 到达时间:

(8) 到达时间差(TDoA):(9)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10) 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 AoA):(11) 视线关系(Line of Sight, LoS):(12) 非视线关系:

3、定位性能的评价指标

衡量定位性能有多个指标,除了一般性的位置精度指标以外,对于资源受到限制的传感器网络,还有覆盖范围、刷新速度和功耗等其它指标。

位置精度是定位系统最重要的指标,精度越高,则技术要求越严,成本也越高。定位精度指提供的位置信息的精确程度,它分为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

绝对精度指以长度为单位度量的精度。

相对精度通常以节点之间距离的百分比来定义。

4、定位系统的设计要点

在设计定位系统的时候,要根据预定的性能指标,在众多方案之中选择能够满足要求的最优21()

T T d =++?43()

T T d =+-?21

43()()2

T T T T ---?=

算法,采取最适宜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定位系统的实现。通常设计一个定位系统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即定位机制的物理特性和定位算法。

2.2.2 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

基于测距的定位技术是通过测量节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几何关系计算出网络节点的位置。解析几何里有多种方法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多边定位和角度定位。

1、测距方法

(1)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无线信号接收强度指示与信号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

(2)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ToA/TDoA)

这类方法通过测量传输时间来估算两节点之间距离,精度较好。ToA 机制是已知信号的传播速度,根据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节点间的距离。

ToA 测距原理的过程示例

1、测距方法

(3)到达角(AoA)

该方法通过配备特殊天线来估测其它节点发射的无线信号的到达角度。

AoA 测距技术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需要额外硬件,它的硬件尺寸和功耗指标不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在某些应用领域可以发挥作用。

1测距方法

2、多边定位

多边定位法基于距离测量(如RSSI 、ToA/TDoA)的结果。确定二维坐标至少具有三个节点至锚点的距离值;确定三维坐标,则需四个此类测距值。

用矩阵和向量表达为形式Ax=b ,其中:

3、Min-max 定位方法

Min-max 定位是根据若干锚点位置和至待求节点的测距值,创建多个边界框,所有边界框的交集为一矩形,取此矩形的质心作为待定位节点的坐标。

采用三个锚点进行定位的Min –max 方法示例,即以某锚点i (i=1, 2, 3) 坐标( )为基础,加上或减去测距值 ,得到锚点i 的边界框: 在所有位置点 中取最小值、

所有 中取最大值,则交集矩形取作: 三个锚点共同形成交叉矩形,矩形质心即为所求节点的估计位置。

三个锚点共同形成交叉矩形,矩形质心即为所求节点的估计位置。

2.2.3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

1、质心算法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222111222()()()()n n n

x x y y d x x y y d ?-+-=?????????-+-=?2222221111122222211111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x x x x y y y y y d d x x x x x y y y y y d d -----?---+---=-?????????---+---=-?11112()2()......2()2()n n n n

n n x x y y x x y y ----????=????--??A 222222111222222111...n n n n n n n n n x x y y d d x x y y d d ---??-+-+-??=????-+-+-??b ,i i x y [-,-][,]

i i i i i i i i x d y d x d y d ?++[,]

i i i i x d y d ++[,]i i i i x d y d --[max(),max()][min(),min()]i i i i i i i i x d y d x d y d --?++

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i= (xi ,yi)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

为:

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 , , 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

2、DV-Hop 算法

DV-Hop 算法解决了低锚点密度引发的问题,它根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在全网范围内广播跳数和位置。

如图已知锚点L1与L2、L3之间的距离和跳数。L2计算得到校正值(即平均每跳距离)为(40+75)/(2+5)=16.42m 。假设传感器网络中的待定位节点A 从L2获得校正值,则它与3个锚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L1=3×16.42,L2=2×16.42,L3=3×16.42,然后使用多边测量法确定节点A 的位置。

2.2.4 定位系统的典型应用

位置信息有很多用途,在某些应用中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定位技术的用途大体可分为导航、跟踪、虚拟现实、网络路由等。

导航是定位最基本的应用,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用途。

除了导航以外,定位技术还有很多应用。例如,办公场所的物品、人员跟踪需要室内的精度定位。

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中需要实时定位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3 数据融合 2.

3.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 源信息、传感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消除噪声与干扰,实现对观测目标的连续跟踪和测量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方法,就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有时也称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 IF)技术或多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 SF)技术。

数据融合也被人们称作信息融合,是一种多源信息处理技术,它通过对来自同一目标的多源数据进行优化合成,获得比单一信息源更精确、完整的估计或判决。

定义包含三个要点:

(1)数据融合是多信源、多层次的处理过程,每个层次代表信息的不同抽象程度;

(2)数据融合过程包括数据的检测、关联、估计与合并;

(3)数据融合的输出包括低层次上的状态身份估计和高层次上的总战术态势的评估。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数据融合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融合得到比单独的各个输入数据更多的信息。这一点是协同作用的结果,即由于多传感器的共同作用,使系统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2.3.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

2.3.2 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的作用

数据融合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

()1111,(,)n n i i i i x y X Y n n ===∑∑()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

目 标杂 波干 扰噪

声环境输入传感器 源信息输出源数据源图像源波形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增加系统的实时性。

在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在于:

(1) 节省整个网络的能量;

(2) 增强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3) 提高收集数据的效率。

2.3.3 数据融合技术的分类

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这里介绍三种分类方法:

(1) 依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分类;

无损失融合、有损失融合

(2) 依据数据融合与应用层数据语义的关系进行分类;

依赖于应用的数据融合、独立于应用的数据融合、结合以上两种技术的数据融合

(3) 依据融合操作的级别进行分类;

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

2.3.4 数据融合的主要方法

(1) 综合平均法

该方法是把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众多数据进行综合平均。它适用于同类传感器检测同一个检测目标。这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将一组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信息进行加权平均,结果作为融合值。 如果对一个检测目标进行了k 次检测,则综合平均的结果为:

其中,Wi 为分配给第i 次检测的权重。

(2) 卡尔曼滤波法

卡尔曼滤波法用于融合低层的实时动态多传感器冗余数据。该方法利用测量模型的统计特性,递推地确定融合数据的估计,且该估计在统计意义下是最优的。如果系统可以用一个线性模型描述,且系统与传感器的误差均符合高斯白噪声模型,则卡尔曼滤波将为融合数据提供唯一的统计意义下的最优估计。

例如,应用卡尔曼滤波器对n 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后,既可以获得系统的当前状态估计,又可以预报系统的未来状态。所估计的系统状态可能表示移动机器人的当前位置、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从传感器数据中抽取的特征或实际测量值本身。

(3) 贝叶斯估计法

贝叶斯估计是融合静态环境中多传感器低层信息的常用方法。它使传感器信息依据概率原则进行组合,测量不确定性以条件概率表示。当传感器组的观测坐标一致时,可以用直接法对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传感器是从不同的坐标系对同一环境物体进行描述,这时传感器测量数据要以间接方式采用贝叶斯估计进行数据融合。

多贝叶斯估计把每个传感器作为一个贝叶斯估计,将各单独物体的关联概率分布组合成一个联合后验概率分布函数,通过使联合分布函数的似然函数最小,可以得到多传感器信息的最终融合值。

(4) D-S 证据推理法

D-S (Dempster-Shafter )证据推理法是目前数据融合技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贝叶斯方法的扩展,因为贝叶斯方法必须给出先验概率,证据理论则能够处理这种由不知道引起的不确定性,通常用来对目标的位置、存在与否进行推断。

(5) 统计决策理论 11k i i i k i i W S S W ===∑∑

与多贝叶斯估计不同,统计决策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为可加噪声,从而不确定性的适应范围更广。不同传感器观测到的数据必须经过一个鲁棒综合测试,以检验它的一致性,经过一致性检验的数据用鲁棒极值决策规则进行融合处理。

(6) 模糊逻辑法

针对数据融合中所检测的目标特征具有某种模糊性的现象,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对检测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标准检测目标和待识别检测目标的模糊子集是此方法的基础。模糊子集的建立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检测目标,同时必须建立合适的隶属函数。

(7) 产生式规则法

这是人工智能中常用的控制方法。一般要通过对具体使用的传感器的特性及环境特性进行分析,才能归纳出产生式规则法中的规则。通常系统改换或增减传感器时,其规则要重新产生。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扩展性较差,但推理过程简单明了,易于系统解释,所以也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神经网络方法实现数据融合的过程如下:

①用选定的N个传感器检测系统状态;

②采集N个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并进行预处理;

③对预处理后的N个传感器信号进行特征选择;

④对特征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提供标准形式;

⑤将归一化的特征信息与已知的系统状态信息作为训练样本,送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将训练好的网络作为已知网络,只要将归一化的多传感器特征信息作为输入送入该网络,则网络输出就是被测系统的状态结果。

(8) 神经网络方法

2.3.5 传感器网络应用层的数据融合示例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被应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过程,应用层接口可以采用类似“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风格。

在传感器网络应用中,SQL融合操作一般包括5个基本操作符:COUNT,MIN,MAX,SUM和A VERAGE。与传统数据库的SQL应用类似,COUNT用于计算一个集中元素的个数;MIN和MAX分别计算最小值和最大值;SUM计算所有数值的和;A VERAGE用于计算所有数值的平均数。

根据类SQL语言进行网内处理的示例

2.3.5 传感器网络应用层的数据融合示例

2.4 能量管理

2.4.1 能量管理的意义

在无线网络通信中,能量消耗E与通信距离d存在关系:E=kdn,其中k为常量,2≤n≤4。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处理器单元、无线传输单元、传感器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其中传感器单元能耗与应用特征相关,采样周期越短、采样精度越高,则传感器单元的能耗越大。

2.4.2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

目前人们采用的节能策略主要有休眠机制、数据融合等,它们应用在计算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各个环节。

1、休眠机制

(1)硬件支持

无线收发器状

能耗/mW

发送

14.88 接收

12.50 空闲

12.36 睡眠 0.016

表4-1给出了一种无线收发器的能耗情况,除了休眠状态外,其他三种状态的能耗都很大,空闲状态的能耗接近于接收状态,所以如果传感器节点不再收发数据时,最好把无线收发器关掉或进入休眠状态以降低能耗。

(2)采用休眠机制的网络协议

通常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 协议都采用休眠机制,例如S-MAC 协议。 S-MAC 协议通过建立周期性的侦听和休眠机制,减少侦听时间,从而实现节能。

(3)专门的节点功率管理机制

①动态电源管理

动态电源管理(DPM)的工作原理是,当节点周围没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部分模块处于空闲状态,应该把这些组件关掉或调到更低能耗的状态(即休眠状态),从而节省能量。 ②动态电压调度

根据CMOS 电路设计的理论,微处理器执行单条指令所消耗的能量Eop 与工作电压V 的平方成正比,即:Eop ∝V2。

动态电压调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微处理器计算负荷与工作电压及频率之间的匹配。

2、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的节能效果主要体现在路由协议的实现上。路由过程的中间节点并不是简单的转发所收到的数据,由于同一区域内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具有很大的冗余性,中间节点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将经过本地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路由到汇聚点,只转发有用的信息。数据融合有效地降低了整个网络的数据流量。

LEACH 路由协议就具有这种功能,它是一种自组织的在节点之间随机分布能量负载的分层路由协议。

2.4.3 动态能量管理 1.空闲能量管理 (1)多种关闭状态

具有多种能量模式的设备有很多,例如,StrongARM SA-1100处理器有3种能量模式:“运行”、“空闲”和“睡眠”。每种模式对应于较低水平的耗能情况。

(2) 传感节点的构成 如图表示基本传感节点的构成。各节点由嵌入式传感器,A/D 转换器,带有存储器的处理器(此情形下为StrongARM SA-11x0处理器),以及RF 电路组成。

假设传感节点在某时刻t0探测到一个事件,在时刻t1结束处理,下一事件在时刻t2= t1+ ti 发生。在时刻t1,节点决定从激活状态S0转换到睡眠状态Sk ,如图所示。各状态Sk 的能耗为Pk ,而且转换到此状态和恢复时间分别为和。假设节点睡眠状态中,对于任意i >j ,Pj>Pi ,,且。睡眠模式间的能耗可采用状态间线性变化的模型。

(3) 睡眠状态转换策略

图线下方区域表示状态转换节省的能量,可用下式计算:

00,0,,()22k k save k k i d k u k P P P P E P P t ττ-+????=--- ? ?????

仅当时这种转换是合理的。于是,可得到下面的能量增益阈值:

这意味着转换的延迟花费越大,能量增益阈值越高,而且P0与Pk 间的区别越大,阈值越

小。

表4-3列出了上图所描述传感节点的能耗,说明了现有组件在不同能量模式下相应的能量增益阈值。

(3) 睡眠状态转换策略

2. 有功能量管理

对于具有能量约束的传感节点,OS 能对有功能耗进行管理。将工作频率和电压降低到正适合传感应用的等级,性能不会有显著下降,但可以降低能耗。

DVS 对降低CPU 能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一些传感器系统具有时变的计算负荷。

在活性较低阶段,简单的降低工作频率会造成能耗的线性降低,但不会影响每个任务的总体能耗,如图a )所示(阴影区域表示能量)。降低工作频率意味着工作电压同样会降低。因为转换能耗与频率线性成比例,并与供电电压二次方成比例,可获得二次能量降低,如图b )所示。由于最佳性能不是时刻需要的,因此能显著降低系统能耗,这意味着处理器的工作电压和频率可根据瞬时处理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3.系统实现

DVS 电路

DVS 电路示意图:

DVS 工作过程框图:

DVS 的硬件结构示意 :

(2) 空闲能量管理硬件实现

①运行模式 :这是SA1110的一般工作模式。所有单片能量供应开启,所有时钟开启,而且所有单片资源可用。处理器通常经过上电或重置在运行模式下启动。

②空闲模式 :此模式允许CPU 未使用时停止CPU ,同时继续监视中断请求。

③睡眠模式 : 睡眠模式为处理器节省最多能量,同时提供最少的功能。

(3) 处理器能量模式

SA1110包含能量管理逻辑电路,控制3种不同模式的转换:运行、空闲和睡眠。各模式对应于较低的能耗水平。

表4-4列出了测得的各种工作模式下传感节点的能耗。

4. 动态能量管理实验

下图表示传感节点电池寿命采用能量管理技术而获得提高的因子,这里电池寿命是工作量和工作周期需求的函数。

2.5容错技术

2.5.1概述

容错领域有几个基本概念:失效(failure)、故障(fault)、差错(error)。失效是指某个设备中止了它完成所要求功能的能力。故障是指一个设备、元件或组件的一种物理状态,在此状态下它们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式工作。差错是指一个不正确的步骤、过程或结果。故障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能在其输出端产生差错,这些差错由于在系统内部,不是很容易就能观0,,,012k th k d k u k k P P T P P ττ????+=+?? ?-????

测到。只有这种差错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在某种系统环境下,才能使系统失效。所以,失效是面向用户的,而故障和差错是面向制造和维修的。

2.容错的重要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给容错设计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考虑如下情况:(1)技术和实现因素。(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模式。

(3)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新兴的研究和工程领域,处理特定问题的最优方法还不明确。

2.5.2故障模型

无线传感器网络容错设计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故障模型、故障检测与诊断、修复机制。

从整体上考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故障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部件级、节点级和网络级,如表4-5所示。由于网络、节点、部件间的包含关系,所以高层故障本质也是由低层故障所造成。

故障模型:(1)固定故障(2)偏移故障(3)倍数故障(4)方差下降故障

2.5.3故障检测与诊断

1. 部件故障检测

(1)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故障检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相邻节点的同类传感器所测量的值通常很相近,称这种特性为空间相关性。根据故障检测时是否需要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分为如下两类:①需要地理位置信息;②不需要地理位置信息。

(2) 基于贝叶斯信任网络故障检测

贝叶斯信任网络包含一个有向图和与之对应的概率表集合。有向图中的顶点表示变量,边表示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贝叶斯信任网络的关键特征是能够模型化并推理出不确定因素。模型化节点间的可靠关系是通过节点概率表实现。

应用贝叶斯信任网络分为构造、学习、推理三个阶段。

(1) 集中式故障检测集中式的故障检测通过在Sink节点放置检测程序,实时监测网络状态。Sink节点需要收集的内容如表4-6所示。

2. 节点故障检测

(2) 分布式故障检测

分布式故障检测不是由Sink节点统一检测,而是由每个节点分别自行检测。隐藏终端(hidden terminals)、拥塞、链路不对称是几种常见的节点通信故障。

2.5.4故障修复

1. 基于连接的修复

(1) 部署k连通拓扑(2) 非k连通图

2. 基于覆盖的修复

假设网络中的节点具有移动能力,它把覆盖修复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化阶段:节点计算自己的覆盖区域、每个覆盖区域对应的移动区域;

(2)恐慌请求阶段:垂死节点广播求助消息;

(3)恐慌回应阶段:垂死节点的邻居收到求助消息后计算如果自己移动到垂死节点的移动区域,是否会影响到自身的覆盖区域,如果不影响则给求助节点返回消息;

(4)决策阶段:垂死节点根据收到的回应信息,决定让哪个节点移动。

4.6数据管理

4.6.1系统的结构

1. 集中式结构

2. 半分布式结构(1)Fjord系统的结构(2)Cougar系统的结构

3.分布式结构4. 层次式结构

4.6.2数据模型

现有的对传感器网络数据模型的研究主要是对传统的关系模型、对象关系模型或时间序列模型的有限扩展。

TinyDB系统的数据模型是对传统的关系模型的简单扩展。它把传感器网络数据定义为一个单一的、无限长的虚拟关系表。

康奈尔大学的Cougar系统把传感器网络看成是一个大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每个传感器对应于该分布式数据库的一个节点,存储部分数据。

4.6.3 查询语言

1.TinyDB系统的查询语言

TinyDB系统的查询语言是基于SQL的查询语言,称为TinySQL。

该查询语言支持选择、投影、设定采样频率、分组聚集、用户自定义聚集函数、事件触发、生命周期查询、设定存储点和简单的连接操作。

2.Cougar系统的查询语言

Cougar系统提供了一种类似于SQL的查询语言。

在很多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对环境进行连续周期性地监测特别重要。因此,Cougar 系统的查询语言提供了对连续周期性查询的支持。

4.6.3数据存储

1.数据命名方法

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存储方法的基础是数据命名。数据命名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采用不同的命名方法。

一种简单的数据命名方法是层次式命名方法。另一种命名方法是“属性一值”命名方法。

2. 数据中心存储方法

(1)地理散列函数(2) 地理路由协议GPSR(3)地理散列方法如何利用GPSR(4) 增强地理散列方法的鲁棒性(5) 地理散列方法的结构复制

4.6.4索引技术

2. 一维分布式索引

DIFS (Distributed Index for Features in Sensor networks)系统采用了一个能够有效地处理区域查询的方法。DIFS系统通过使用感知数据的键属性(由数据名和数据值范同构成),采用地理散列方法的散列函数和空间分解技术构造多根层次结构树,即一维索引。

3.多维分布式索引

DIFS系统支持的区域查询仅在两个属性(即地理区域和数值范同)上具有区域约束条件。这种查询称为二维区域查询。

1. 层次检索结构

层次结构的构造过程如图4-37所示。

4.6.5查询处理技术

1.集中与分布式查询处理方法

(1)集中式查询处理方法(2)分布式查询处理方法

2. 聚集操作的处理技术

(1) 集中式与分布式聚集技术

(2) 流水线聚集技术

(3) 连续查询处理技术

①单连续查询的处理技术②多连续查询的处理技术

4.6.6 数据管理系统实例

1. 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TinyDB

(1) TinyDB简介TinyDB的主要特征如下:①提供元数据管理。②支持说明性查询语言。③提供有效的网络拓扑管理。④支持多查询。⑤可扩展性强。

(2) TinyDB的系统结构

TinyDB系统主要由客户端、TinyDB Server和传感器网络三部分构成,客户端安装有基于Java的应用程序接口(TinyDB客户端API)。用户通过该接口使用TinyDB。

传感器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安装TinyDB的传感器网络软件(TinyDB QP)。TinyDB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传感器网络软件,第二部分是客户端软件。传感器网络软件是TinyDB的核心,在每个传感器节点上运行。

(3) TinyDB的传感器网络软件

传感器网络软件包括四个构件:①传感器节点目录和模式管理器;②查询处理器;③存储管理器;④网络拓扑管理器

1. 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TinyDB

Cougar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形用户界面GUI;第二部分是客户前端系统(FrontEnd);第三部分是查询代理(QueryProxy)。

2. Cougar系统

4.7服务质量保证

1.服务质量(QoS)定义

服务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可用性、吞吐量、时延、时延变化和丢包率等几个参数。2.服务质量(QoS)支持机制

(1)Intserv集成业务

(2)Diffserv区分业务

(3)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4.7.2无线传感器网络QoS研究

Holger Karl将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QoS研究总结为三类:

①传统端到端QoS支持研究:针对实时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提供延迟服务保证;

②可靠性保证:保证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

③应用相关QoS:包括传感覆盖和如何控制网络活动节点数量等问题。

在目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人们关注较多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①如何保证网络能够及时可靠地发现所实施应用中相关事件的发生;

②如何保证采集的传感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满足应用需求。

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感知服务质量(传感覆盖)和网络传输服务质量。

在目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人们关注较多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①如何保证网络能够及时可靠地发现所实施应用中相关事件的发生;

②如何保证采集的传感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满足应用需求。

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感知服务质量(传感覆盖)和网络传输服务质量。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7.1 路由协议概述

7.1.1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考虑因素

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网络特征: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应用于路由协议设计时,主要应该考虑能量损耗、节点部署和网络拓扑变化。

(2)数据传输特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要求与其他网络不同,因此路由协议设计时也需要加以区别,主要考虑数据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手段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等。7.1.2路由的过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过程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

①某一个设备发出路由请求命令帧,启动路由发现过程;②对应的接收设备收到该命令后,回复应答命令帧; ③对潜在的各条路径开销(跳转次数、延迟时间),进行评估比较 ④将评估确定之后的最佳路由记录添加到此路径上各个设备的路由表中。

7.1.3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方法

1.按源节点获取路径的方法

主动路由协议、按需路由协议 、混合路由协议

2.按节点参与通信的方式

直接通信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层次路由协议

3.按路由的发现过程

以位置信息为中心的路由协议、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4.按路由选择是否考虑服务质量(QoS)约束

保证QoS 的路由协议是指在路由建立时,考虑时延、丢包率等QoS 参数,从多条可行的路由中选择一条最适合QoS 应用要求的路由;或者根据业务类型,保证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QoS 路由协议。

7.2 平面路由协议7.2.1 Flooding and Grossing 协议

1. 洪泛路由协议

洪泛路由协议(Flooding Protocol)是一种最早的路由协议,接收到消息的节点以广播的彤式转发报文给所有的邻居节点, (如图7-1,2所示)。

2. 闲聊法 闲聊法(Grossing)是洪泛法的改进版本。 7.2.2 SPIN 协议 基于协商机制的传感器网络SPIN 协议(Sensor Protocols for Information via Negotiation)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白适应通信方式,使用3种类型的信息进行通信,即ADV 、REQ 和DATA

信息。图7-4表示了SPIN 协议的工作过程。

SPIN 协议的缺点是没有考虑节能和多种信道条件下的数据传输问题。因此,后续又出现了SPIN-PP (Point to Point ,点到点的通信模式)、SPIN-EC (Energy Control ,点到点模式下的节能路由)、SPIN-RL (Route Lossy ,点到点通信中的信道衰减模式)、SPIN-BC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模式)等在SPIN 基础上改进的路由协议。

7.2.3 SAR 、DD 和MCFA 协议

1.SAR 协议

顺序分配路由SAR 协议(Sequential Assignment Routing)是第一个具有QoS 意识的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构建以Sink 的单跳邻居节点为根节点的多播树来实现传感器节点到Sink 节点的多跳路径。

A B D C (x ) 图 7-1 洪泛法的信息爆炸问题(x )(x )(x )A B C 图 7-2 洪泛法的信息重叠问题(q,r )(r,s )q r s

图 7-3 闲聊法协议过程2(x )1(x )4(x )

(x )3C S A B D E

2.DD协议

定向扩散路由DD协议(Directed Diffusion)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协议,与已有的路由算法有着截然不同的实现机制。

3.MCFA协议

最小开销前行算法MCFA协议(Minimum Cost For warding Algorithm for Large Sensor Networks)充分利用了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不对称的特点,即大多的数据流都是从传感器节点向Sink节点的方向传输。

7.3 层次路由协议

7.3.1 LEACH

低功耗自适应聚类分级LEACH协议(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早提出的分层路由算法。LEACH可以将网络整体生存时间延长15%,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随机循环地选择簇头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中,从而降低网络能源消耗,提高网络整体生存时间。

7.3.2 PEGASIS

高能效采集传感器信息系统PEGASIS协议(Power 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 Information Systems)是在LEACH协议上提出的一种改进路由算法。PEGASIS路由协议在网络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起始节点建立一条最优回路链,起始节点将数据融合后的数据信息发送给Sink 节点。由于起始节点的负载较重,PEGASIS采用了全网节点轮流作为回路链起始节点的方式来进行均衡。

该路由协议中使用了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来形成链,如图7-5所示。在每一轮通信之前才形成链。为确保每个节点都有其相邻节点,从离基站最远的节点开始构建,链中邻居节点的距离会逐渐增大,因为已经在链中的节点不能被再次访,当其中一个节点失效时,链必须重构。

7.3.3 TEEN

阈值敏感的高效传感器网络TEEN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是一个基于簇群的路由协议,也是由LEACH发展而来,在这个协议中定义了硬门限和软门限两个概念。

这个算法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由于感应数据所耗能量比传输数据所耗能量要少得多,虽然节点一直处于感应状态,但是由于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因此相对来说还是节能的。该协议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①门限值达不到,节点就永远不会和簇头节点通信,用户就无法从网络得到任何数据,即使节点已经死亡,用户也不知情;

②TDMA机制的运用保证了群中不会出现数据冲撞的情况,但是如果一个节点没有数据要发送的话,属于它的时隙就浪费掉了,而其他节点却还在等待自己的时隙,这样会向系统中引入过多的时延,不适于实时性要求太高的场合;

③没有相应的机制去区分那些没有感应到足够大变化的节点和处于关闭状态的节点。群头节点的接收机要时刻处于激活状态,以便接收任何时候由成员节点传来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簇头节点的负担。

7.3.4 APTEEN、TTDD和EARSN协议

1.APTEEN

APTEEN (Adaptive Periodic FEEN)协议是对TEEN的扩展,它是一种结合响应型和主动型传感器网络策略的混合型网络路由协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应用类型来设定协议的周期性和相关阀值,即可以周期性采集数据又可以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APTEEN在TEEN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计数时间,当节点从上一次发送数据开始经历这个计数时间还没

有发送数据,那么不管当前的数据是否满足软、硬门限的要求都会发送这个数据。APTEEN 可以通过改变计数时间来控制能量消耗。

2.TTDD

双列数据分发TTDD(TWO-Tier Data Dissemination),协议假设节点静态,且各节点的位置信息已知。网络中可以存在多个Sink节点,Sink节点可以在网络中任意移动。网络中的节点以虚拟栅格的形式划分为若干区域,当监测区域发生事件,附近的多个节点将选择一个节点触发数据上报消息。发送数据上报消息的簇头节点将上报报文发送给栅格外的其他4个栅格的邻接节点,由邻接节点转发给该栅格的另外3个邻接节点,最后将上报的数据报文发送到每一个栅格。这样无论Sink节点移动到网络中的任何地方,都能够从距离最近的节点上收到上报的数据报文。

7.3.4 APTEEN、TTDD和EARSN协议

3.EARSN

簇头固定的分簇结构路由协议EARSN (Energy Aware Routing for Cluster Based Sensor Network)是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路由协议。该协议要求网络运行前由终端用户将传感器节点划分成簇,并通知每个簇头节点的ID标识和簇内所分配节点的位置信息。传感器节点可以以活动方式和备用的低能源方式两种方式运行,并可以感知、转发、感知并转发和休眠4种方式之一存在。与其他路由协议不同的是,该协议的簇头不受能量的限制。它作为网络的中心管理者,可以监控节点的能量变化,决定并维护传感器的4种状态。算法依据两个节点间的能量消耗、延迟最优化等性能指标计算路径代价函数。簇头节点利用代价函数作为链路成本,选择最小成本的路径作为节点与其通信的最优路径。经仿真分析,该协议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节能性、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通信延迟。

7.3.4 APTEEN、TTDD和EARSN协议

7.3.5 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比较

表7-1为各种协议之间的简单对比,主要从移动性、能量需求、路径长度、扩展性、路由状态复杂度、计算和通信所需开销、数据融合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总体来看,由于网络结构的不同,平面路由和层次路由体现出了以下几处差异。

①移动性②能量使用③路由选择④可拓展性⑤开销

7.3.5 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比较

7.4 能量感知路由

7.4.1 能量消耗源1.通信相关的能量消耗

通信相关的能耗包括对传输器、中转器和接收器的使用。

2.计算相关的能量消耗

计算相关的能耗主要涉及协议的处理,主要包括对CPU、主要存储器、一个很小的外设、磁盘或其他一些组成部分的使用。同样的,数据压缩技术在减少数据包长度的同时也因为计算量的增大而增加了能量消耗。

7.4.2能量路由

在如图7-6所示的网络中,源节点是一般功能的传感器节点,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汇聚节点是数据发送的目标节点。大写字母表示节点,如节点A,节点右侧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节点的可用能量。图中的双向线表示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链路上的数字表示在该链路上发送数据消耗的能量。在图中,从源节点到汇聚节点的可能路径有4条。

路径1:源节点—B—A—汇聚节点,路径上所有节点PA之和为4,在该路径上发送分组需要的能量之和为3;

路径2:源节点—C—B—A—汇聚节点,路径上所有节点PA之和为6,在该路径上发送分组需要的能量之和为6;

路径3:源节点—D—汇聚节点,路径上所有节点PA之和为3,在该路上发送分组需要的能量之和为4;

路径4:源节点—F—E—汇聚节点,路径上所有节点PA之和为5,在该路径上发送分组需要的能量之和为6。

能量路由选择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大可用能量路由、最小能量消耗路由、最少跳数路由和最大最小PA节点路由。

7.4.3能量多路径路由

能量多路径路由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1)发起路径建立(2)判断是否转发路径建立消息(3)计算能量代价

(4)节点加入路径条件(5)节点选择概率计算(6)代价平均值计算

7.5基于查询的路由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的应用中,通信流量主要产生于查询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节点的采样信息在传输路径上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

7.5.1定向扩散路由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DD)是一种基于查询的路由机制,是专门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包括周期性的兴趣扩散、梯度建立、数据传播、路径加强等阶段。

1.兴趣扩散阶段2.梯度建立阶段3.数据传播阶段4.路径加强阶段

7.5.2谣传路由

谣传路由(Rumor Routing),其路由的建立是由Sink节点和源节点共同发起并完成的。谣传路由的原理如图7-8所示。

谣传路由协议的执行过程如下:

①每个传感器节点维护一个邻居列表和一个事件列表。

②当传感器节点在本地检测到一个事件时,就在事件列表中增加一个表项,设置相关的事件名称、跳数等,同时根据一定的概率产生一个代理消息。代理消息是一个包含生命期等事件信息的分组,用来携带相关的信息通告给它传输经过的每一个传感器节点。

③网络的任何节点都可以对一个特定的事件生成查询消息。

④若查询消息和代理消息的路径出现交叉的情况,交叉节点会沿着查询消息的反方向将事件信息传送到查询节点。如果查询节点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事件消息,就认为查询消息并没有到达事件区域,可以选择重传、放弃或洪泛查询

7.6地理位置路由

7.6.1 GEAR路由

1.GEAR路由的基本思想

GEAR采用查询驱动数据传送模式,根据事件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基站或者汇聚节点到事件区域的优化路径。

2.GEAR中查询消息的传播

(1) 查询消息传送到事件区域

GEAR路由用实际代价(1earned cost)和估计代价(estimated cost)两种代价值来表示路径代价。GEAR通过如图7-9所示的方式来解决通信空洞问题,从而使路由进行下去。(2) 查询消息在事件区域内传播

当查询命令被转发进入事件区域后,大多数情况下采用递归的、基于地理信息的转发方式在事件区域内发布查询命令。如图7-10所示。

2.GEAR中查询消息的传播

(3)GEAR路由的性能

GEAR路由定义估计路由代价为节点到事件区域的距离和节点剩余能量,并利用捎带机制获取实际路由代价,进行数据传输的路径优化,从而形成能量高效的数据传输路径。GEAR路由采用的贪婪算法是一个局部最优的算法,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只知道局部拓扑信息的情况,其缺点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拓扑信息,路由过程中可能遇到路由空洞,反而降低了路由效率。

7.6.2 GAF路由

地域自适应保真算法GAF (Geographic Adaptive Fidelity)是基于有限能量和位置信息的路由算法,

GAF算法的执行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虚拟网格的划分。根据节点的位置信息和通信半径,将网络区域划分成若二干虚拟网格,保证相邻单元格中的任意两个节点都能够直接通信。假设节点已知整个监测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本身的位置信息,节点可以通过计算得知自己属于哪个网格。

第二阶段是虚拟网格中簇头节点的选择。节点周期性地进入睡眠和工作状态,从睡眠状态唤醒之后与本单元其他节点交换信息,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成为簇头节点。

每个节点处于发现(discovery)、活动(active)以及睡眠(sleeping)3种状态,如图7-13所示。

7.6.3 GPSR路由

GPSR (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路由协议是贪婪算法(Greedy)和图形算法的结合,它不需要维护路由表,是一种无状态的路由协议。

GPSR协议具有贪婪转发((Greedy Forwarding)和周界转发(Perimeters Forwarding)两种分组转发方式。

1. 贪婪转发算法

贪婪转发算法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路由算法。贪婪转发算法的前提是每个分组都已包含其目的节点位置或目标区域位置,每个节点都已知自己及自接邻节点的位置。

贪婪转发算法总是朝距离目的节点最近的邻节点转发分组,如图7-14所示。2.周界转发

如图7-15所示,采用周界转发方式时,通常采用右手规则确定转发的路径。

7.6.3 GPSR路由

图7-16给出了右手规则的基本原理。当一个数据分组从节点x到达节点y时,它经过下一边时以y为顶点,沿(y,x)逆时针方向上的第一条链路,如图所示的为(y,z),后续的同样依照此规则来确定,直到数据到达目的节点为止。

GPSR路由协议同时采用了贪婪算法和周界转发来对数据分组进行传送。在完整的拓扑图中采用贪婪转发,当贪婪转发找不到下一跳节点时,则在平面图中采用周界转发决定数据分组的下一跳。

7.6.4 GEM和MECN路由

1.GEM路由

GEM (Graph Embedding)路由协议是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存储(Data Centric Storage)方式的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其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虚拟极坐标系统,用来表示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

2.MECN路由

MECN (Minimum Energy Communication Network)和SMECN (Small MECN) 协议的主要思想是构建子网,每个子网有一个主站(Master Site),相当于层次路由中的簇头节点,要求子网内部所含节点数目少并且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都消耗更少的能量。

MECN的实现分两个阶段完成。

(1)第一阶段:获取位置信息,由节点内部的计算来构建包含所有发送节点外围的外围图(2)第二阶段:在外围图中搜索最优路径,采用以能量消耗作为度量代价的分布式最短路径算法来实现。

7.7 可靠路由协议

7.7.1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机制

不相交多路径的建立过程如图7-17所示,其基本思想是:首先由汇聚节点发出主路径增强消息,建立一条由汇聚节点到源节点的主路径P,如图7-17(a)所示;然后进行备用路径的建立。汇聚节点向其次优节点A发出次优路径增强消息,节点A再将该消息发给自己的最优节点B。

缠绕多路径的建立如图7-18所示。理想的缠绕多路径由一组缠绕路径构成,如图7-18(a)所示,在主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能找到一条不包括本身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实际上是次优路径)。而局部缠绕多路径则是经过运算后有可能在某些主路径的节点处找不到能绕过该节点的理想路径,如图7-18(b)所示。

缠绕多路径可以克服主路径E单个节点失败的问题。缠绕多路径的建立如图7-18所示。理想的缠绕多路径由一组缠绕路径构成,如图7-18(a)所示,在主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能找到一条不包括本身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实际上是次优路径)。而局部缠绕多路径则是经过运算后有可能在某些主路径的节点处找不到能绕过该节点的理想路径,如图7-18(b)所示。

7.7.1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机制

7.7.2 ReInForM路由

可靠多路径信息转发ReInForM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warding using Multiple paths)路由在数据传输方面从数据源节点开始,把监测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考虑信道质量以及传感器节点到汇聚节点的跳数,决定需要的传输路径数目,以及下一跳节点数目和相应的节点,具有满足可靠性要求的优点。ReInForM路由考虑不同的传输可靠性要求,选择最优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ReInForM路由的形成主要包括3个步骤:1、计算传输路径数;2、下一跳节点选择和路径分配;3、邻居节点重新计算路径。7.7.3 SPEED协议

SPEED协议首先在相邻节点之间交换传输延迟,以得到网络负载情况然后节点利用局部地理信息和传输速率信息选择下一跳的节点。同时通过邻居反馈机制保证网络传输畅通,并且通过反向压力路由变更机制避开延迟太大的链路和路由空洞。

包括7部分:SPEED接口(SPEED API)、邻居信标交换(Neighborhood Beacon Exchange)、延迟估计(Delay Estimation Scheme)、无状态的非确定的地理转发算法(Stateless Non Deterministic Geographic Forwarding,SNGF)、邻居反馈策略(Neighborhood Feedback Loop,NFL)、反向压力重路由(Backpressure Rerouting)和最后一跳的处理(Last mile processing),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7-19所示。

7.8路由协议自主切换一个路由服务的通信模型如图7-20所示。

南加州大学的Y.He等人提出了一个可编程的传感器网络框架,如图7-21所示,

在路由服务选择协议的过程中,定义了3种组件用以描述路由协议,见表7-2。其中,状态信息用来收集局部网络信息,访问模式用来描述路由的转发方式,选路标准用来描述下一跳节点的选择标准。

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8.1 WSN安全概述

8.1.1 WSN安全威胁模型

在WSN中,通常假定攻击者可能知道传感器网络中使用的安全机制,能够危及某

个传感器节点的安全,甚至能够捕获某个传感器节点。由于布置具有抗篡改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成本高,所以认为大多数WSN节点没有抗篡改能力。一旦一个节点存在安全威胁,那么攻击者可以窃取这个节点内的密钥。WSN中的中心节点通常认为是可信的。

传感器网络的攻击分成以下几类:①外部攻击与内部攻击;②被动攻击与主动攻击;

③传感器类攻击与微型计算机类攻击;

8.1.2 WSN安全面临的障碍

WS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网络,其约束条件很多(相对于传统计算机网络),这些约束条件导致很难将现有的安全技术应用到WSN中,下面分析WSN的约束条件。

1.WSN资源极其有限(1)存储器容量限制; (2)能量限制2.不可靠通信(1)不可靠传输; (2)碰撞; (3)时延3.WSN网络操作无人照看

(1)暴露在物理攻击之下;(2)远程管理;(3)缺乏中心管理点

8.1.3 WS N安全要求

WSN安全服务的目标就是防止信息和网络资源受到攻击和发生异常。 1.数据机密性2.数据完整性3.数据新鲜度4.认证 5.可用性 6.自组织7. 时间同步8.安全定位9.其他安全要8.1.4 WSN安全解决方案的评估

一个WSN安全解决方案的性能指标和能力的评估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安全;②弹性;③能量效率;④灵活性;⑤可扩展性;⑥容错能力;⑦自愈能力;⑧保证;

8.2 WSN中的安全攻击

WSN易受各种攻击,根据WSN的安全要求,对WSN的攻击归类如下:

①对秘密和认证的攻击,标准加密技术能够保护通信信道的秘密和认证,使其免受外部攻击(比如偷听、分组重放攻击、分组篡改、分组哄骗);

②对网络有效性的攻击,对网络有效性的攻击常常称为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可以针对传感器网络任意协议层进行DoS攻击;对服务完整性的秘密攻击:在秘密攻击中,攻击者的目的是使传感器网络接收虚假数据,例如攻击者威胁一个传感器节点的安全,并通过这个节点向网络注入虚假数据。

8.3.1物理层安全攻击

物理层负责频率选择、载波频率生成、信号检测、调制/解调、数据加密/解密。传感器网络是Ad Hoc大规模网络,主要采用无线通信,无线传输媒介是开放式媒介,因此在WSN中有可能存在人为干扰。

1.人为干扰对无线通信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攻击就是采用干扰台干扰网络节点的工作频率。抗人为干扰的典型技术就是采用各种扩频通信技术(如跳频、码扩)。码扩是用来对抗人为干扰的另一种技术,通常用于移动网络中。

2.物理篡改攻击者也可以从物理上篡改WSN节点、询问和危害WSN节点,这些是导致大规模、Ad Hoc、普遍性的WSN不断恶化的安全威胁。

8.3.2 链路层安全攻击

MAC层为相邻节点到相邻节点的通信提供信道仲裁,基于载波侦听的协作性MAC协议特别易受DoS攻击。1.碰撞攻击者只需要发送一个字节就可能产生碰撞,从而损坏整个分组。

2.能量消耗:一种解决方法是限制MAC准入控制速率,网络不予理睬过多信道访问请求,不进行能耗甚高的无线发送。

3.不公平性不公平性是一种较弱形式的DoS攻击。

一种对付不公平性攻击的方法是采用短帧结构,因此每个节点占用信道的时间较短。

8.3.3 对WSN网络层(路由)的攻击

针对WSN进行的网络层攻击分成以下几类:

1.对路由信息的哄骗、篡改、重放2.选择性转发3.污水池攻击4.女巫攻击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电子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电子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电子文件记录。 3、各部门及各项目承办人员应保证项目及相关文件的系统完整(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项目结案后及时归档。 4、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二、归档范围 1、公司资料:规章制度、资质证书、宣传资料、合同档案等资料。 2、技术资料:设计规范、产品施工图、项目资料。 3、模板资料:文字类、图纸类及程序类资料。 4、学习资料:读书、技能及拓展学习资料。 三、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电子档案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严格按照本制度的“文件分类及编号方法”进行分类、编号,每周一上午将上周文件资料交管理负责人进行归档储存。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集。 四、归档要求 (一) 文件的登记 1、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部门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A表A.1)。 2、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首页(见附录B的表B.1),以各文件夹为单位填写续页(见附录B的表B.2)。 3、电子文件登记表为树式链接,在上级电子文件登记表中建立链接,通过鼠标点击可查看下级电子文件登记表。 4、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二) 文件分类及编号方法 1、档案管理负责人按照“附录C”对文件进行分类。 2、电子文件稿本代码:M (manuscript)—草稿性电子文件;U (unofficial)—非正式电子文件;F(formal) —正式电子文件。 3、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text)—文本文件;I(image)—图像文件;C(chart)—图形文件;V(video)—影像文件;A(acoustical)—声音文件;H(hypermedia)—超媒体链结文件;P(program)—程序文件;D(data)—数据文件。

学校校园无线覆盖网络建设方案

校园无线建设方案部分1.项目设计方案 1.1项目概述 本次投标项目为xxxx学校高中部建设无线网络。 1.2总体要求 为充分发挥xxxx学校网络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需要对校园网络系统增加无线网络覆盖。 整个学校网络系统主要分布在各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科技楼、艺术楼、报告厅等楼群内,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应用、办公管理和通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是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所依托的重要资源,本次改造在原有的有线网络基础上增加无线网络覆盖。 系统要求“适度先进,留有扩展”,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好、性价比高的并具有良好商业信誉和优质售后服务的国产华为品牌。 1.3具体要求 1.3.1、网络应用要求:通过增加无线网络覆盖,使得校园内可以无线上网,为了保证用户无线上网的安全,增加配套无线安全设备。 1.3.2、网络管理要求:学校前期已经建设了有线网络系统、网管软件、IT运维管理平台,本次建设的无线网络系统需要无缝对接到现有系统中,建设后通过运维管理平台能够直观全面地监控所有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为了保证招标单位的应用,我公司可提供实现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方案,无缝对接所涉及的所有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1.3.3、无线网络安全要求: 基于有线的安全网关,对于无线扫描、无线欺骗、无线破解、无线DoS等攻击更是鞭长莫及,无法防护。本次项目提供无线防火墙安全策略,可根据AP或Station的安全属性定制无线网络准入规则,通过射频信号阻止非法用户接入,建立射频安全区,提供具有物理安全、可信的无线网络。

电子文档管理制度[1]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数据资料的备份管理,方便各部门做好数据集中备份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木业工厂各业务模块。 三. 负责部门 本制度由企划办行政管理科负责信息收集、归档,各部门协助实施。 四. 制度内容 3.1总则 (1)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由行政管理科统一协调,指定专人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整理和上传工作,行政管理科档案管理员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3)电子文件的管理由行政管理科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4)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要严格的按照此管理制度和技术实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5)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6)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一并归档。 (7)电子文档管理分软件电子文档管理与普通电子文档管理。 3.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1)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草稿性电子文件;非正式电子文件;正式电子文件;无纸电子文件;文本文件;图象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公司业务所需的各种文件。 (2)收集、积累要求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相关人员须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哪些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哪些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哪些?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电子档案系统,那么我们怎么在当中选择适合我们的系统呢?选择电子档案系统首先需要从系统的功能性、系统的实用性、系统的操作性上来选择,下面由小编来介绍百泰科技所研发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广东百泰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干部档案数字化建设,丰富干部档案工作和改进服务手段,为干部提供多样化、高水平的服务。特地研发了百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按照国家干部档案管理规范,实现干部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内置标准化档案目录、档案名册、标签的制作功能,覆盖了档案登记、目录打印、名册输出、查阅借阅、转入转出、收发档案等一系列功能,并提供档案材料欠缺情况,通过网络及信息化技术实现档案材料的电子化管理,避免档案磨损、丢失、恶意修改、信息泄密等问题,加强档案的保护,实现档案无损管理,确保档案材料完整、安全,为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提供快速、准确查阅干部资料的途径,提升单位干部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功能结构 主要功能包括:接收档案、接收档案材料、目录打印、阅档管理、借档管理、转档管理、名册管理、上报接收资料、工作日志、安全管理、系统管理、与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连接、接收或生成报上级单位、市委或省委组织部格式目录资料等功能。可生成常用表格、资料,提供档案材料欠缺情况,并提供强大的备份功能,有效保证重要数据不被遗失。

三、系统特点 1.专业的目录打印:专业定制的目录打印,默认为16K纸打印,支持B5纸和A4纸打印,可完成奇数页偶 数页套打印、自动空行,自动生成页码等。 2.完善的数据上报与交换:可以向省委、市委直接汇报数据,可接收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上报数据内容 可以包括档案目录、材料和档案原始图片,可导入旧档的Excel文件。 3.定制的档案查阅:通过授权可以让外单位人员查阅电子档案,缩短查找原始档案的时间,减少原始档案 的磨损,管理员可以设置查阅时间,查阅的内容。本人不可以查阅本人的档案。 4.全面的功能集成:电子档案系统已由单机版全面升级为网络版,功能更丰富,并可以与干部信息管理系 统完美集成。 四、用户评价 由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严格按中组部档案管理规范,全面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进行开发,目前已有数百家单位使用,并得到用户一致好评,以下为用户评价摘录: ☆我单位的档案管理评级一直通不过,使用电子档案系统之后,进行了规范化管理,顺利通过了评级。

学校无线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无线网络实施 方案

XX学校无线网络系统项目 技术规格书

目录 1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2方案设计原则及参照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方案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遵循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3无线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无线网络技术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无线网络的工作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如何实现漫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安全性和管理性如何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无线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无线网总体架构及拓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无线网用户安全认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校内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来访用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MAC地址认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无线用户统一身份管理及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5网络资源访问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档案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方法

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方法 一、装订 1、件的区分 件是指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定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为一件;一次会议或活动的文件可为一件或两件;会议记录、简报、信息均可为一件或两件;介绍信、存根经白纸托裱各满30张为一件。“为一件”是指在实体上装订在一起,编目时也只体现为一条条目。 2、装订方法 每“件”文件材料的具体排列顺序如下:正文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件在后;转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每件的装订主要采取的左上角装订法,具体操作将文件的左、上侧对齐,并在左上角按包角纸大小四面涂上浆糊,用包角纸套在左上侧,压紧即可;文件超过40页以上,采用左侧三孔一线装订法。 二、分类 1、分类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以下分类方法

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部机构虽有变化但不复杂的立档单位。主要是设置简单的基层单位或小机关,或每年形成的文件数量少的机关。如:长久:2001年、2002年、2003年…… 定期:2001年、2002年、2003年…… 2、编制分类方案 分类方案一般有引言、类别序号、类目名称组成,必要时可对类目所指的范围和归类方法等加以说明。 (1)引言,提示分类方法。如按保管期限-年度,还是按其它分类方法。 (2)类别序号,是最低一级类目(机构或问题)的序号 (3)类目名称,按机构分类的,机关内部第一层机构名称就是类名,如,办公室、业务处;按问题分类的加“类”字,如党务类、综合类等。 采用两级分类的也应编制分类方案,以相对固定一个单位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 3、文件按照其自身的内容、形式、时间、来源等方面,根据编制分类方案,分门别类地组放在一起,使所有文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归档文件排列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一、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校意识到校内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才能够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现在学校办学条件的日趋完善,近年来实现了与 Internet互联,同时建成了校园网络,实现校内外信息的共享、传递,而网络信息的普及,而学校的建成时间较早,没有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类似的原因制约了学校现代化办学的指导思想,伴随着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解决这一矛盾在无线技术发展成熟的今天已不是问题,同时,无线局域网(WLAN)还拥有传统网络所不能比拟的扩容性和移动性,在校园内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实施校园网络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学生上网需求,对于创建较早的学校来说,年代较久的教室不宜拉网布线,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布署无线局域网。 二、需求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中,主要存在四种典型的应用: 1、实现以地区教育局为中心的整个地区教育系统的无线网络连接; 2、校园内的户外公共区域覆盖; 3、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典型公共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无线覆盖; 4、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散的楼宇,如教室、教师宿舍等的无线网络覆 三、应用方案 1、室内覆盖:在室内根据覆盖需要,放置若干个无线局域网访问点,用户在移动时,系统会自动漫游,在不同的访问点之间进行信号的切换。这些访问点连接到各楼的校园骨干网。也就是将多个AP形成的各自的无线信号覆盖区域进行交叉覆盖,各覆盖区域之间无缝连接。所有AP通过双绞线与有线骨干网络相连,形成以有线网络为基础,无线覆盖为延伸的大面积服务区域。所有无线终端

通过就近的AP接入网络,访问整个网络资源。 采用高灵敏度的无线AP设备,配合吸顶天线,以一个AP配合一个天线,或一个AP配合多个天线,以保障高质量的无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的距离,同时增强设备在干扰较大的频率环境中使用的能力,从而完成室内区域的完全覆盖要求。 2、室外覆盖: 室外区域覆盖一般包涵,体育场地,校内花园,教学区等。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 (1)设备的选择:AP、全向天线. (2)室外考虑因素:环境、天气。

如何做好电子文档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214421819.html, 如何做好电子文档管理 作者:王新良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7期 电子文件的分类与甄别在信息社会之中,电子文件是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网络之中的 电子文件数量十分巨大,需要人们加以科学地管理,才能便于人们的利用。 那么,我们首先应当解决电子文件的分类问题。电子文件由于与纸质文件形态的不同,其分类原则与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 在一台没有联网的几个部门共用的计算机之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部门或时间先后顺序对机内文件简单划分一下。各自部门的文件以部门间称相互区别,或以文件录入者的姓名或代码相互区别。而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文件,就应当按行业、地区或系统相区别,然后再给予每 个文件的制发单位一个独立的数码。如果考虑到与归档后的电子档案类别相互协调,也可参 照档案全宗号和档案分类号划分电子文件的类别。 电子文件的检索原则应当是方便利用和便于文件保密。但电子文件只有做到科学分类,才能实现查找便捷。计算机对文件的检索,基本上也是模拟人工检索,只不过是信息处理速度远远地超过人脑对检索词的反映速度。但是,如果机内文件杂乱无章,文件名称不规范,同样 会制约机检速度。查找网上文件,更不可以盲目检索,而必须知道所查找文件的网址、系 统、文件制发单位和文件名称等等一系列检索符号。否则,如同大海捞针。另一方面,电子 文件也需要保密或限制利用。企业经营决策、长远规划、技术专利、客户管理文件、基本数 据等不少信息属于企业内部机密,有些内容不允许部人员知悉,有些可有偿利用。对于这一部分文件,一般的用密钥加以控制。随着网上窃密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 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所以,对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应当采用更加稳妥的保密手段。 电子文件的甄别也是需要我们加以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区别电子文件真伪、区别电子文件的原件与复制件。电子文件进入网络运行后,其复制是极为便利的,同时,也不能排除别有用心者对客户文件或档案进行篡改,这样的行为可能严重损害某些网上客户的信誉 或经济权益,甚至引起法律纠纷。这样,我们就必须认真考虑电子文件的真伪识别问题。笔 者认为,电子文件制发单位可在机内输入隐形条码,使之与伪造或复制件相区别。当网上用 户使用任何一份文件时,他只知道该文件内容,而无法知道该文件条码。同样,只有具备隐形条码的电子文件才是原件,才能作为凭证或依据使用。 电子文件的鉴定与归档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要进行认真地鉴定。电子文件的鉴定,主 要是区分文件价值。在本单位制作的所有电子文件之中,只有那些对本单位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或艺术保管价值的,才有必要作为电子档案保存下来。其余的电子文件就可以在机内删除。

无线网络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一、无线网络建设目标 仓库部署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系统,建成无线扫码、无线仓储系统后,可以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入库管理:入库单即时通过无线网络提交给后台系统,管理员及时获取入库数据; 2.出库管理:当理货员到仓库领取图书时,仓库管理员在移动终端上通过无线网络下传出库单据并输入待出库的图书数量,主机数据库就会自动更改商品库存; 3.库存盘点:理货员手持移动终端,直接在货架上扫描商品条码,即时通过无线网络环境提交库存信息; 4.其它作业:人员调度管理、系统管理等。 无线扫码作业、无线仓储系统中,投标商必须保证仓库无线网络环境全覆盖,并确保高效稳定的网络环境。 二、无线网络建式 2.1瘦AP组建式 传统FAT无线网络的部署需要网络管理员对网络中的每一个AP进行逐一配置,对其进行配置的话,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出错,因此,不建议用户大规模部署使用。建议采用“无线控制器(AC)+瘦AP(FIT AP)+POE交换机+无线网络管理”的FIT AP组网式,无线控制器(AC)必须使用单独的机架式硬件设备,

瘦AP实现无线信号的处理,而用户管理、加密、漫游、AP管理等功能全部集中到AC进行,这样可以简化整个网络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AP的供电采用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通过以太网线来汇聚AP的流量,同时为AP提供电源,这样可以简化布线,同时减少故障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本次FIT AP无线网络部署模式,是将所有的配置在AC上统一实现,AP本身零配置,可实现无缝漫游,适合大规模无线组网。 移动手持终端 无线AP 无线AP 无线AP 移动手持终端移动手持终端移动手持终端 无线AP POE交换机POE交换机POE交换机(瘦AP无线组建网络拓扑图)

无线网络施工方案

无线网络施工方案 15.4.5.1机柜(箱)的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机柜前后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设备的安装、布线以及后期调测和维护; 壁挂式机柜(机箱、网络箱)安装时底部距地面距离宜在1.2~1.5米之间; 机柜(箱)安装必须符合YD5059-98《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 机柜安装位置应与机房内其他设备及走线架(槽)位置匹配; 安装完成后将机柜内外擦拭干净。 15.4.5.2室内AP的安装 安装AP之前,准确记录AP的MAC地址或其他有效编号; 安装场所应干燥、防尘、通风良好,严禁将设备安装在水房等潮湿、易滴漏地点,安装位置附近不得放置易燃品; AP的安装位置便于网线、电源线、馈线的布线,便于维护和更换; AP的安装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米; AP设备安装在弱电井内、墙面时,为防止AP被盗,建议将AP安装高度在2米以上,并在固定架加锁或是将AP安装在专用防盗机箱之中,并保持良好通风,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无灰尘。 在安装AP设备时,要考虑以太网交换机跟AP之间的距离限制; 如果AP安装位置的四周有特殊设备,如微波炉、无绳电话等干扰源,建议AP离开此类干扰源3米; 使用自带天线的AP,需要注意天线位置和天线方向性等,AP周围2米内不得有大的金属体阻档。 如果吊顶为石膏板或木质,可将AP安装在吊顶内,但必须做好固定,在附近须留有检修口;

室内WLAN AP 设备宜接地,接地点应与连接的交换机连接至同一接地体,或两个不同的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室内放装型AP加全向天线,是常用的一种无线信号覆盖方式。其特点是布放方式简单、灵活,施工成本低。同时每隔AP独立工作、方便根据布放区域需求灵活调整AP数量,满足用户不同带宽要求。 室内放装型AP多用在不便于安装室分系统的建筑,或用在面积较小、用户相对集中、对容量希求较大的区域。比如会议室、办公室、休闲中心等场景宜选用室内放装型AP设备。 覆盖区域的带宽需求与发送功率调整 目标覆盖区域带宽需求60M,可采用3个11gAP实现,调整每个AP的发送功率,使其满足覆盖目标大于-60dbm的接收场强; 目标覆盖区域带块需求120M,需布放6个AP,每个AP发送功率应减小,尽可能减轻同频干扰的概率;

技术文件电子文档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了加强计算机图档文件的管理,杜绝图档文件零散无序和版本混乱的现象,合理利用有限的磁盘资源,并确保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数据的安全性,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本公司所有生产的图样,文件资料,照片等。 3 职责 技术部设计人员负责产品电子档归档。 4 内容 4.1 合同产品图档文件的管理规定 4.1.1 产品图样文件的归档 (1) 产品的图档文件必须电子档归档 (2) 所有产品及下发图样都必须归档。在档案馆内建立年度文件夹(如2014年度则建立文件夹‘2014’),在年度文件夹中建立“专用车辆”、“工艺、工装”、“新产品”等文件夹;在‘改装车辆’文件夹中根据产品的种类建立相关的子文件夹,具体分类及文件夹的名称示意如下: 专用车辆 档案馆----2014年----- 工艺、工装 加工零部件 (3) 归档由设计部负责人归档。未归档的文件,存放在相应的临时文件夹中。设计部负责人(产 品主管)定期整理文件夹,将完整的产品图样归到档案馆中。 (4) 设计部负责人(产品主管)在接到合同工单时,要求建立电子档,将所订车型、用户名称、车型要求、配置情况、工单日期、工单号输入到电子档中,并在电子档中明确该产品图样归档

的路径,以便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和产品出厂后对该产品的查阅。 (5) 设计人员修改归档文件时,需填写图档更改申请单,修改完成后,经设计部负责人批准后重新归档,归档程序同图档文件的归档程序,对旧版文件是否删除,在更改申请单上加以说明,需要保留旧版文件的,在新版文件的文件名后应加代号区分。 4.2 图档文件的命名 文件夹的命名——产品文件夹以产品型号命名,其子文件夹以各总成图号命名,文档文件夹以“文档”命名,明细表文件夹以“MX”命名。对于非标车的命名,按合同名称命名。 图形文件的命名——图形文件的名称以图形的图号简称命名,改进图形的名称,如果原有图样不需要保留的可采用原有文件名;如果原有图样需要保留的可在原有文件名后加代号(a、b、c、d……),加以区分。明细表文件的命名用明细表的名称并加上相应顺序号存储于产品文件中的MX子文件夹中。 技术文档的命名——以该文档的题目的汉字全称命名,并存储于相应产品的“文档”文件夹中。 附录A 1. 改装车产品的命名 合同用户名 参考以上公告车型

无线网络构建方案

无线网络方案 一.建设规划 1.1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预计建成后的网络能够具有以下功能: 1、以无线的方式覆盖整个大楼 2、可对每一位用户和每个无线AP进行管理 3、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系统具有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措施,以满足用户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保密性等需求 4、在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系统应可不断升级和扩充,确保系统可用 5、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建设经济性。 1.2功能特点 1.灵活性好:设备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调换安装位置和地点,采用无线AP 方式。对环境的灵活适应性更强。 2.性价比高:相对于其他的接入方式IP-COM交换机+AP的组网方式,能够提供更大的方便性和更低廉的价格,让用户实实在在得到好处。 3.安装方便:无论从安装工程的难易程度和工程周期,此种接入方式都是所有接入方式无法比拟的,实施简便,安装维护容易是其好处之一。 4.安全稳定:WLAN产品采用WEP(有线网络等同安全机制)等等,使该系列产品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5.易于扩展:通过扩展无线AP接入点便于以后用户数扩展。 二.系统方案设计 2.1网络架构说明

采用无线AP的方式实现无线网络连网,目前对整个区域的了解,估算无线网络接入部分的具体配置如下: 接入网络部分:最少有4台IP-COM的W40AP部署在大楼的每一层,接入到中心的POE 供电交换机G1210P,通过带有上网行为管理的企业级路由器R8或R9来连接外网,同时在G1210P下连一台16口交换机IP-COM F1016,用于网络中使用网线有线接入的用户。 无线网管理部分:配置在网络中心的POE供电交换机为无线AP统一供电,连接AP接入交换机形成物理线路的高可靠性。大楼所有的移动用户接入到室内无线局域网当中,所有的移动用户无论处于大楼的哪个楼层,均可以获得相同的访问控制属性。 2.2 基于802.11n的W40AP组网优势 ?范围 ?和传统AP比较,最大覆盖范围增加了10-15% ?覆盖 ?对于802.11a/g 高数据率的覆盖增加了10-20% ?和传统AP比较,可以提供更加一致的无线覆盖 ?容量 ?为802.11n 客户端提供最大的系统增益 802.11n的赏心悦目之处不仅在于为支持新标准的客户端提高了性能,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也同时向后兼容传统设备,让他们也能分享到性能的提升。IP-COM W40AP支持最新的IEEE802.11n标准,并向下兼容IEEE802.11b、IEEE802.11g。 802.11n标准允许传统的802.11 a/b/g客户端连接到802.11n基础设施,尽管他们还是以较低的数据率连接。向后兼容是通过所谓“保护机制”实现,以便使高吞吐量的11n 设备可以实现较快的速率,同时也能够和速度较慢的传统客户端一起工作。混合模式环境下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中办 国办 厅字〔2009〕39号)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中办国办厅字〔2009〕39号) (2010-07-28) (中办国办厅字〔2009〕3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国家历史记录,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 第三条电子文件管理应当遵循信息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形成和利用的规律,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统一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度,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实行集中管理。 (二)全程管理。对电子文件形成、办理、传输、保存、利用、销毁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规范标准。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对电子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便于利用。发挥电子文件高效、便捷的优势,对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共享应用。 (五)安全保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第二章电子文件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建立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牵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全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二)研究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方针政策; (三)审定电子文件管理规章制度、重要规划、重大项目方案; (四)组织起草相关标准; (五)研究解决全国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五条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承担。 第六条县以上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明确负责电子文件管理部门,承担本地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各级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保障。各级发展改革、机构编制等部门负责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第八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落实保障措施。各单位文秘和业务部门负责电子文件日常处理;档案部门负责归档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修订版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 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无线网络整体解决方案 一.应用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快发展,国内多数医院已建立起以管理为主的HIS 系统,建立了以管理为主的HIS 系统,当前的发展重点则是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化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等子系统,而这些系统将以病人电子病历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为核心整合在一起。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正朝着以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和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适应,医院信息化也从传统的内部管理为主的HIS 系统,向以病人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转变。伴随着临床信息化,医院正逐步地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化。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无线局域网在全球范围内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作为医院有线局域网的补充,无线局域网(WLAN )有效地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弊端,利用PDA 、平板无线电脑和移动手推车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病人标识码识别,以及基于WLAN 的语音多媒体应用等等,充分发挥医疗信息系统的效能,突出数字化医院的技术优势。

电子文件资料归档与整理

电子文件归档与整理 ?第一讲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叫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电子文件的基本特征: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一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 二、电子文件的种类 ?电子文件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一)按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在形式分类 ? 1、文本文件(Text),或称为字(表)处理文件: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由字、词、数字或符号表达的文件。 ? ? 2、数据文件(Data),亦称为数据库电子文件:指在事务处理系统中单独承担文件职责,或者作为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的数据库对象,或者以数据库形式存在具有文件属性的记录。 ? 3、图形文件(Graphic):指根据一定算法绘制的图表、曲线图,包括几何图形和把物理量如应力、强度等用图标表示的图形等等。 ? ? 4、图像文件(lmage):指使用数字设备采集或制作的画面,如用扫描仪扫描的各种原件画面,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等。 ? 5、影像文件(Video):指使用视频捕获设备录入的数字影像或使用动画软件生成的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动态画面。 ? 6、声音文件(Audio):指用音频设备录入或用编曲软件生成的文件。 ? 7、命令文件,亦称计算机程序(Program):指为处理各种事务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是一种计算机软件。 ? ?(二)按文件的功能分类 ?分为主文件和支持文件、辅助性、工具性文件。主文件是指表达作者意图、行使职能的文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厅字[2009]39号) (2009年12月18日厅字〔2009〕3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国家历史记录,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 第三条电子文件管理应当遵循信息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形成和利用的规律,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统一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度,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实行集中管理。 (二)全程管理。对电子文件形成、办理、传输、保存、利用、销毁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规范标准。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对电子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便于利用。发挥电子文件高效、便捷的优势,对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共享应用。 (五)安全保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第二章电子文件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建立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牵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全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二)研究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方针政策; (三)审定电子文件管理规章制度、重要规划、重大项目方案; (四)组织起草相关标准; (五)研究解决全国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五条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承担。 第六条县以上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明确负责电子文件管理部门, 承担本地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各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各级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保障。各级发展改革、机构编制等部门负责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第八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落实保障措施。 各单位文秘和业务部门负责电子文件日常处理;档案部门负责归档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化部门负责为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保密部门负责涉密电子文件的保密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接收和保管本馆接收范围内各单位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并依法提供利用;有条件的应当根据国家灾害备份的要求,建立本机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或者异地备份库。 第三章电子文件的形成与办理 第十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在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时,应当组织文秘、业务、档案、信息化、保密等部门提出电子文件管理的功能需求。 第十一条电子文件在形成和办理过程中,应当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能够有效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调取查用; (二)能够保证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自形成起完整无缺、来源可靠,未被非法更

无线网络设计方案

博通公司 计算机网络无线建设项目 技 术 方 案 开拓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2月

目录 前言---------------------------------------------------------------------------3 公司介绍---------------------------------------------------------------------3 项目概况---------------------------------------------------------------------4 需求分析---------------------------------------------------------------------5 无线网络设计思路---------------------------------------------------------8 售后服务承诺--------------------------------------------------------------------17 总结---------------------------------------------------------------------------------18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客户/服务器计算、分布式处理、国际互连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等技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计算机的联网需求迅速扩大,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尽管有线网络以其传输速度高,产品品牌及数量众多和技术发展速度快等优点,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特定的行业里依然有许多令IT数据管理公司头疼多年的LAN(网络/局域网)布线问题存在。 随着wireless(无线)技术的出现,在诸多计算机联网技术中,无线网(Wireless Network)以其无需布线、在一定区域漫游、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在许多这些应用场合发挥着其他联网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逐渐增多,它将扩展有线局域网或在某些情况下取而代之。可以预期,在未来信息无所不在的时代,无线网 将依靠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极强的可扩容性,使人们 真正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的连接。 二、公司介绍 开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是巴南地区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的一级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公司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超过300家客户提供各种无线网络的搭建服务。它当初的注册资本高达500万,可承担工程合同额2000万元以下的各类通信工程。多年来在网站开发、网络营销与网络搭建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并以其优质的服务、快速的响应在客户与同行中享有很好的声誉。我们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

文件材料整理及归档办法

文件材料整理及归档办法 为了实现文书材料的科学管理,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归档范围 凡本公司在工作活动中形成、使用或办理完毕,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都应齐全完整地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保存。文书档案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公司形成的文件; 二是主管单位颁发的文件; 三是下属公司上报的文件; 四是不相隶属单位或公司的参考性文件。 二、归档文件整理分工 1、党组会议记录及党组文件由党组秘书负责整理。 2、总经理办公会议记录、纪要;公司下属各单位以公司名义形成的发文件;本公司组织沿革、大事记;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及答复、领导批示办理、情况反馈等文件材料;传真电报、《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等材料,由档案室负责整理。 3、本厅向有关上级机关的请示、上级机关的答复、批复文件,各单位应随时送交档案室,由档案室整理归档。 4、以厅名义召开的综合性会议文件、厅领导参加上级机关召开的会议带回文件,由档案室整理;以厅名义召开的专业性会议文件,由主办单位整理。 5、本厅或本厅汇总的各种干部统计报表、干部职工调动工作的行政、工资、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及便函存根、档案转递单存根;干部职工、党团员名册、组织简则等干部人事工作材料和党团工作材料,分别由人事处、机关党委整理归档。 6、纪检监察方面的文件材料由纪检组负责整理归档。 7、对外合作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文件,由对外合作处负责整理归档。 8、厅机关成立的临时机构形成的文件,由临时机构负责整理归档。 9、几个部门会同办理的文件,由主办单位整理归档。 10、上、下级及同级机关来文,凡是需要办理的,由主办单位整理归档。 三、归档文件整理的方法 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讲述的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把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分成下列十三步: 收集文件—归档范围审查—文件分类—组件—文件修整装订—保管期限审查—排列—加盖填写归档章——编目—装盒—填写盒内备考表—填写档案盒封面、脊背—上架。 1、收集文件。凡是本机关在工作活动中形成或使用的、办理完毕的,对以后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公文、电报、各种记录、机关出版物以及各种图表、簿册、照片、录音录像等都应齐全完整地收集起来,这些材料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本机关形成的;二是上级机关颁发的;三是下级机关上报的;四是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的。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把好三关,一是齐全完整关,如正文与附件是否齐备,与纸质相配套的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料是否齐备。二是文件签批关,看文件有没有签批单,签发手续是否完备。三是用笔用纸关,公文用纸要规格统一,尺寸一致。用笔要选用碳素墨水等符合存档要求的书写材料,不要用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等不耐久的书写材料。重要的传真件需要存档的,要复印后将复印件与传真件一同存档。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许多文件都是用微机起草的,对无领导批示和签字的底稿可以不存档,只保存正本和文件签批单即可。 2、归档范围审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