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溶液的溶解度专题复习

溶液的溶解度专题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

注:①Ca(OH)2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例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变式练习1、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

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三、溶解度曲线

1.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

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例1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

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变式练习1、根据图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 2图

(1)当温度高于t 2℃时,A 、B 、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P 点表示 ; (3)A 、B 、C 的溶解度为B>A>C 的温度范围是 ;

(4)Q 点表示t 2℃时在 克水中已溶解A 物质 克,此时溶液是A 物质的 溶液。

变式练习2、

如图2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 克A 物质和b 克B 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 .t 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溶液为饱和溶液,B 溶液为不饱和溶

C .t 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 .t 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A 溶液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

四、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

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剂质

m m =克100S 或液质m m =S

S 克100 3.根据上述关系式,可以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但计算时还应注意格式的规范化。

例1、 10℃时,将50克氯化铵溶于水,正好制成200克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解析]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知:m 质=50克,m 液=200克

所以m 剂=m 液—m 质=200克—50克=150克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S =剂质

m m ×100克=克

克15050×100克=33.3克

[答]

变式练习1、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求此温度下的40克水溶解多少克硝酸

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2、 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92克,现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

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四、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 (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 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 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

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

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

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

酸钾

五、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液质

m m =剂质质m m m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没有 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百分数表示;

(3)公式的变换形式:m 质=m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3、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1)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 ,100克溶剂中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溶

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克 。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 温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 ,溶液一定要 饱和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

溶剂的多少决定,与溶质、溶剂的性质 无关 ,与外界温度等条件 无关 ,溶液不一定 饱和 。

4、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 %)与溶解度(S)的关系:

P %=S S +克100或S =P

P -100×100克

例1、 t ℃时10克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5克水,保持温度不变,刚好能成为t ℃时

A 的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求:

(1) t ℃时A 物质的溶解度;

(2) 10克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 S =P P -100×100克=5

.371005.37-×100克=60克 (2)m 质=m 饱液·P %=5克×37.5%=1.875克 所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克克10875.1=18.75% 答:

变式练习1、20℃时,食盐的溶是36克,在20℃时能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6%的食盐溶液吗?为什么?

变式练习2、某温度下,100g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现向其中加入4.4g 硝酸

钾晶体和5.6g 水中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