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22T13:22:58.7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作者:唐能能李毓吉

[导读] 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阳证主方,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

唐能能李毓吉

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 745000

摘要:总结笔者对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笔者临床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内科疾病;合理用药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阳证主方,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或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在临床中辨证属小柴胡汤方证的内科各种疾患均可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且笔者应用后均屡见奇效。

一、著名中西医结合专业戴恩来教授认为,临床诊疗中要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和辨病是有机统一的,“病证结合”的优点在于点面结合,总体把握,兼顾个体。从而能在整体而系统的层面上认识疾病,这是单纯的西医、中医均无法做到的[1]。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时,一定要根植于中医的传统文化,坚守辩证论治原则,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2] , 此方寒温并用, 升降协调,能疏利三焦而通达上下,主滓再煎,以纯和 ,是为和剂煎法主要妙“和”是“三阳证见治从少阳”的基求依据。其中柴胡、黄芩本性属寒,同归胆经,可清胆经之热,又郁未有不化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而柴胡亦归肝经,可疏肝解郁,肝胆相表里,因而两药相配,一辛一苦,一疏一清,可清解胆经之气郁化火。又柴胡味辛,为解表类药物,可辛散透邪于外。《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此外尚需注意柴胡用量的变化:如柴胡量大,意在退热。用和法时应减量,柴胡量中,意在疏肝。柴胡用量轻,即是升举阳气之意。可见,临证应该酌情使用。抓住疾病的本质,要想运用灵活,就一定要抓“证”。只有看准病的本质,才能用好小柴胡汤之寒温并用,升降协调,祛邪为主,兼顾正气,少阳为主,兼顾胃气,以及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同时要熟悉药性,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前提下用精每味药,做到少而精。

二、病案举偶

1 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女性,48岁。主诉:腹胀、腹痛伴食欲减退3月。伴口苦、胁胀、情绪低落,心烦热。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给予胃康灵胶囊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周前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略黄,脉细弦。予小柴胡汤原方加用厚朴、陈皮、苍术、砂仁、莱菔子、五灵脂。3剂后口苦、腹胀较前明显好转,仍觉心烦热,食欲较前无明显好转,遂加焦三仙,大黄,三剂病愈。

按:本例系肝气犯胃、胃气长期郁滞所而致。证见脉细弦、口苦、心烦热等,是为少阳证,故用小柴胡汤加减而疗效颇佳。

2 失眠

蒋某,女,36岁,个体经营者。主诉心烦、失眠多梦2月。症见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口苦、咽干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气不畅,心神失养,神魂不安。治宜益气疏肝,安神定志。药用小柴胡汤加白芍、白术、酸枣仁、夜交藤,服药5剂而愈。

按:本例为中医之“不寐”。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火热扰心神,症见发热、心烦、口苦、咽痛,舌质红,脉弦数,即为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加减而获效。

3 痛经

刘某,女,37岁。主诉:经期腹痛、腹胀反复发作1年余,昨日再发。现患者自觉经前或行经后数小时后下腹部胀痛,月经量少,喜热,时有乳房胀痛不适,查体舌质紫暗,脉弦。曾行腹部CT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诊断:痛经。辨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用小柴胡汤加青皮、乌药、香附、当归、白芍。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自诉腹部仍觉怕冷,给予上方加肉桂,再服3剂诸症消失。

按:痛经属传统医学“痛经”范畴,其病机是肝失条达,冲任气血瘀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用小柴胡汤取其和解少阳、疏利肝气、透达郁火之效。

三、结语

小柴胡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同时也是和法的代表方。由于小柴胡汤类方在临床上适用病证广泛,因此成为经方研究中的热点,历代医家对其研究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雄居众类方之首[3]。通过对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各种内科疾患进行经验总结,对小柴胡汤突破其仅仅作为和解剂的范畴,通过临证加减,扩大其应用范围,从小柴胡汤的应用经验中得到启示,临床应用中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证加以化裁,加用厚朴、陈皮、白芍、白术之类的常用药,平凡中见奇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为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和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戴恩来.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基本模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0(3): 91-92.

[2] 李铁. 小柴胡汤治三阳证析义. 辽宁中医杂志[ J], 2001 ; 28( 4);244

[3] 陶方泽. 小柴胡汤类方证治规律研究[ D].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1.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阳脉证并治全篇,及《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此方是为少阳证合并阳明腑实证而设,其病机由于少阳病不解,邪热内传阳明或阳明本燥与少阳之热相合,内外之热太盛,故形成胃实与少阳兼病。立大柴胡即是表里双解之方。 方药: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 方义: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以泻阳明腑实,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白芍、大枣缓急止痛,全方合用表解里和,诸证自愈。 临证中凡有少阳阳明合并证的范畴,而变证各异的证侯,俱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疗效满意,举案如下: 一、精神分裂症 白某某,女,20 住华西大西园宿舍

1975年8月23日,初诊:其母伴随,耳语告知: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二次,医药从未间断,并患有肝炎,目前肝区痛,胃脘胀,大便秘结。常服番泻叶,胃酸呃逆欲呕,烦燥、失眠、停经五月,有颜面痤疮,有慢性咽炎、痰多、恶热、汗多。脉弦滑偏数,苔黄腻。 证属:少阳阳明 治宜:双解二阳 方义:银翘马勃散加味 方二: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生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1975年9月2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三、四次,矢气多,汗仍多,但减少些恶热,思凉饮,睡眠好转,但仍服安眠药,小便灼热,脉弦滑偏数,苔黄减,原方加桃仁10g、红花10g、滑石20g,三付 1975年9月8日,三诊,最近大便一直通利,溲已不灼热,颜面痤疮愈,肝区仍痛,腹胀痰多不爽,烦燥,汗仍多,苔白微腻,脉弦滑偏数,原方去滑石,加瓜蒌15g,三付。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一)

三仁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一) 【关键词】三仁汤临床应用 三仁汤来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温病条辨》明确地记载了三仁汤的主治与证候:“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组成为:“杏仁五钱,飞滑石二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其配伍显示了宣上、畅中、渗下相结合三焦同治的特点,这也是临床各科治疗湿浊内阻、湿重于热的根本法则。笔者运用三仁汤加减,灵活运用,辨证施治内科杂症,获益匪浅。 1临床验案 1.1盗汗患者,女,49岁,于2006年10月19日初诊,一个月前,患者因丈夫突然病故,出现夜寐出汗,不寐、烦躁、纳少。曾到过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给予己烯雌酚和安定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故前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症见盗汗,汗后淅淅恶寒,一身困倦,同时伴有心烦、胸闷、口干苦、善太息、大便干结2~3日一行,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有力。患者形体偏胖,平素喜食肥甘之物。证属湿热内蒸以致盗汗。治宜清热利湿,宣化气机。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g,薏苡仁30g,蔻仁15g,滑石30g,通草10g,厚朴10g,法半夏10g,枳壳10g,竹茹10g,瓜蒌仁10g,黄芩10g,栀子10g,牡蛎50g(先煎)。服用5剂,心烦胸闷均止,盗汗减轻,大

便通顺,舌淡红苔黄微腻,脉略数。又继服3剂,盗汗止,心情愉快,随访1年,盗汗未复发。按: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寐中汗出,醒后即止称之盗汗,多属于阴虚之证。而本案盗汗由湿热所致。病性属实,湿热熏蒸,入于阴分,阴液不得内守,被逼外出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清利湿热。湿化而热无所附,热清而湿无所存。故用三仁汤治之。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法半夏、厚朴,行气除湿;滑石、通草增强渗利除湿之功。组成轻可去实的方剂,用于湿热盗汗,故奏良效。 1.2自汗患者,男,45岁,于2007年8月27日以“多汗、失眠、腹泻”收入医院干部病房。因住院治疗多日,疗效不佳。目前患者可见一身自汗出,尤以头面、胸背部为甚,动则益甚,一旦吃饭、喝水立即全身自汗出,故心中焦虑,一身酸软,纳少,小便黄而少,大便稀而不成形,少寐,舌红苔腻,脉濡。辨证属湿热阻遏气机,郁而化热,熏蒸津液而致。治宜调理三焦,宣畅气机而解除湿热。方用三仁汤为主,佐以收涩止汗、解郁之品。药用:杏仁15g,白蔻仁15g,薏苡仁30g,滑石30g,厚朴10g,法半夏10g,竹叶6g,白通草6g,龙骨50g,牡蛎50g,郁金15g,酸枣仁25g。同时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服用3剂后腹泻止,自汗及失眠明显改善,舌淡红苔微腻,脉濡。又继服4剂以上诸症皆消失,痊愈出院。按:自汗分为营卫不和、肺气虚衰、心肾气虚、热郁于内等四类证型,并分别主以桂枝汤、玉屏风散、保元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大柴胡汤解读

大柴胡汤解读 【方名】大柴胡汤【出处】《金匮要略》【分类】和解剂-和解少阳【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用法】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两次温服。【禁忌】斟酌。【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

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化裁】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桅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附方】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附注】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文献】方论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

三仁汤临床应用举隅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93-01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43.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方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以致上焦肺气不宜,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之诸证,临证时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收集到的病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1 干呕 张某,女,55岁,“干呕半月余”就诊,患者半月前进食后出现干呕症状,经多方检查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给予止呕、增加胃排空等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且持续加重,来我院要求中医中药诊治,症见:形体偏胖,进食即出现干呕,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纳呆乏力,舌白而不渴,苔白腻脉濡。辨证为湿阻中焦以化湿理气和胃将逆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加味:杏仁10 白寇10 生薏米仁30 姜半夏15 厚朴10 通草3 竹叶3 滑石15 苍术30 防风6 藿香10 佩兰10服3剂后干呕症状明显缓解,脘腹胀满情况亦有改善,守方继进,连服1周,上述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诸症再未发生。 按:该患者形体偏胖,胖人多痰湿,故脾湿素盛,加之饮食不当,中焦运化司,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中焦失衡,胃失和降,湿阻气逆,故干呕;脾虚不运,湿邪阻滞中焦故脘腹胀满,舌苔厚腻。故以三仁汤化湿理气和胃降逆,加防风取其“风能胜湿”之意,重用苍术既能健脾又能燥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加强了祛湿之功效,使湿去而脾不伤,邪除正安。 2 发热 陈某,男,18岁,因“发热5天”就诊。经西医抗炎、抗病毒、退热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体温继续升高,午后明显,测体温最高可达:39.5c°。患者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纳呆腹满,胸闷不饥,苔白厚腻,口淡不渴,脉濡数。辨证为湿温发热,以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加味,炒杏仁10 白寇10 生薏米仁30 姜半夏10 厚朴10通草6 竹叶3 滑石30生石膏50 地龙15 服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按:湿温初起,故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为湿阻气机之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为卫阳为湿邪阻遏之候,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则午后身热,苔白厚腻,口淡不渴,脉濡数皆为湿热蕴结之象。故用三仁汤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生石膏微寒能解肌透热,地龙清热息风,善治状热,二药合用加强了退热功效。共奏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3 便秘 祁某,男,78岁,因“反复便秘1年,加重伴腹胀1周”就诊。经仔细询问,患者平素有便秘疾患,大便5-7天一次, 1周前进食荤腥后上述症状加重伴腹胀,自服泻药及果蔬调节症状无缓解。患者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大便秘结,艰涩难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濡弱。辨证为脾虚湿阻,以化湿健脾,通腑泄热为治则,方用三仁汤加减,炒杏仁6 白寇10 炒薏米仁30 姜半夏10 厚朴10 通草3 滑石30生白术30枳壳30制大黄6 郁李仁30(捣碎)服3剂后,腹部胀满症状消失,大便三日一次,舌苔变薄,连服五剂,大便一日一次,症状消失。 按:该患者高龄,脾胃亏虚,水谷不化,聚而为湿,湿滞中焦,故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邪停滞,雍塞脾胃,以致脾胃运化无力,传导失司出现大便秘结。故选三仁汤化湿,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3

跟师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 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

大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作者:李 常度 大柴胡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篇中均有所論述,原文節錄為:"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的主治證候:胃脘痞滿且痛,胸脅脹痛,寒熱往來,鬱鬱微煩,嘔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乾結或下痢,小便色深,苔黃少津,脈弦數。常見兼證:發熱,多汗或潮熱,或口苦咽乾,目眩,或發黃證。 證候分析:"按之心下滿痛",其"心下"者,胃之部位也。臨證辨證,此之心下既涉及胸脅,胃脘,又可旁及兩脅,亦延及少腹,故本方證病位高,範圍廣。再從六經辨證分析,心下滿痛者,少陽之經鬱迫陽明之府也,少陽之經由胃口而行兩脅,膽胃上逆,經府鬱塞,故心下滿痛,此為實也。據此,本方證為少陽之經和陽明之腑同病,乃裡有實邪,法 當攻下。 大柴胡湯臨證參考劑量:柴胡6-9克,黃芩6-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9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6克(後下)。臨床用藥不必拘泥上述劑量,大黃用量可達30克,但非後下,則取其消炎、解毒作用,而瀉下不峻。柴胡用量24-30克,則消炎、清熱、解毒作用明顯。白芍用量20-30克,柔肝解痙,緩急止痛,有西藥阿托品之功效。 功效:外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加減復合而成,方中用黃芩、柴胡以和解少陽;大黃、枳實瀉下熱結以行滯;半夏、生薑和胃止嘔,以降胃氣;白芍、大棗緩急止痛,以解心下痞滿。諸味合之,則表裡雙解,證自可癒。 應用範圍:本方既可疏利肝膽之氣滯,又可蕩滌腸胃之實熱,既治氣分,又治血分,凡屬肝膽胃腸不和,氣血凝結中下焦之病證,均可加減用之,以達和解少陽,通下腑實,疏肝理脾之功。臨床可用於外感或內傷發熱,急腹症,急性肝膽胃腸疾患,及神經,呼吸、泌尿系統疾患,證見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者。 病列介紹: 持續發熱: 劉某,女,32歲。一週前感冒,發熱畏寒,後高熱39-400C持續不退。證見:高熱無汗,午後潮熱尤甚,口苦咽乾,心煩欲嘔,腹滿脹痛,不思飲食,大便四日未解。舌紅苔黃膩而燥,脈弦實有力。辨證:表裡同病、裡熱腑實。處方:柴胡18克,黃芩9克,白芍6克,半夏9克,生薑6克,枳實6克,大棗12枚,大黃12克(先下),大黃6克(後下)。服藥當日 即便通熱退,諸證緩解。

小柴胡汤应用的思考

小柴胡汤应用的思考 1、小柴胡汤的组成:人参、柴胡、制半夏、黄芩、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组成。注意其中柴胡与黄芩的比例为二比一。 2、小柴胡汤使用的标准: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语、不欲饮食。 3、《伤寒论》中所说小柴胡汤应用的类别:张仲景先生曰,只要见一症便可用之,不必具之。故此可知,平时在生活中或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只要见到一个症状者,就可以用此汤来进行治疗。这便告诉人们,小柴胡汤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对于其它好多的疾病,人们在茫茫然的时候,便可以用此方来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发展变化情况使用其它方剂来进行彻底地治疗。 4、临床中所见到的症状:一男子,头左偏痛,右腿无力,曾经有头汗出的情况;一中年妇女,头痛、口苦、并兼有目眩,血压高到不能行走的地步,连坐自行车也觉得头昏眼花;另一中年妇女,十多年一直头昏,昏卧床不起,行走困难,胸闷而饮食不佳,睡眠不好,经多个医院治疗,一直未见好转,但其中仍在小柴胡汤的口苦咽干目眩之症;一老年妇女,年龄七十余岁,小便多,大便正常,睡眠不好,特别是夜尿频繁,腿胯骨肉痛;一中年男子,住院三个多月,仍然不能下床行走,因为血压太高的缘故,故而只能卧床休息治疗。后经小柴胡汤三剂而安,血压降止正常,并进行了善后治疗,其病恢复。 小柴胡汤在日本的临床应用进展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 该方配伍严谨,组合巧妙,近年来受到日本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预防肝炎、肝癌的临床效果 1.1 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HCV抗体阳性)患者57例,用小柴胡汤提取剂(每次 2.5 g,日3次)连服24周后的肝功能检查值变化:血清GOT、GPT、γ-GTP、TTT、ZTT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增加,总改善率、肝功能改善率及有效率均提高。9例GPT值转为正常。38例HCV抗体中,3例转阴〔1〕。曾对1位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77岁女性给予小柴胡汤(5 g/d)治疗,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停服1月后肝功能再度出现异常,重新服用小柴胡汤1个月后又恢复正常,服药期间,腹部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表示向肝硬化转变的血小板维持在(130~150)×109/L,可以确定小柴胡汤对慢性肝炎及延缓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转化有治疗作用〔2〕。另外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后丙型肝炎所致副作用有明显的改善〔3〕。 1.2乙型肝炎:研究对象为37例确诊为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男24例,女13例),给予干扰素(IFN)并用熊去氧胆酸(UDCA)600 mg/d,小柴胡汤2~3包/日,共12个月,对HBeAg、HBe抗体系统的效果:SC(血清转化)、SN(血清阴性)率及血清转氨酶的正常化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认为并用DCA和小柴胡汤,转氨酶改善情况和IFN停药时的SC率优于单独给予IFN〔4〕。另有一位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的女性患者,继IFN治疗后给与小柴胡汤(7.5 g/d),给药半个月后HBe抗原阳性,1.5个月后HBe抗体阳性,4.5个月后HBe 抗原血清转化。认为在病毒增殖状态低下、而患者对病毒免疫功能提高的时期,给与小柴胡汤最适宜〔5〕。 1.3肝癌的预防与治疗:选择甲脂蛋白(AFP)200 μg/L以下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 例。两组一般用药相同,给药组多加小柴胡汤7.5 g/d。观察57个月的病例中给药组84例,对照组81例,给药组发现肝癌26例,对照组35例;除外研究开始后6个月以内发现肝癌者,则给药组为23例,对照组31例。第57个月时的累积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给药组ATP值呈现低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6〕。网博子将260例肝硬变患者分2

浅析大柴胡汤

浅析大柴胡汤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于永波 .畅想大柴胡: .说起大柴胡汤,首先我想到的是它和桂枝茯苓丸是一个完美组合,前辈胡希恕创造了这个组合,并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我要问大家,胡希恕先生为什么把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把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当归芍药散合在一起?这两个经典合方里面蕴含了怎样的智慧呢?胡希恕先生在创造这两个合方时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呢?这种合方的理论前提是什么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伟大的思想内涵,因为从古到今没有人这样用过,而且疗效非凡,这应该引起我们思考。因为疗效确切说明用药的思路与疾病的本质合拍了。 .另外,从胡希恕先生喜欢把大柴胡汤和葛根汤合用,以及《伤寒论》中明确提出的柴胡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我引申出如下想法,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提反对意见,欢迎大家拍砖,我相信理越辩越明。讨论得越激烈水平提高的越快。 畅想大柴胡 .一、三阳合病或并病的治疗,体现了一个指导思想,叫做不开南窗,难通北牖,主要就是讲一个通透。比如,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三阳合病,

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少阳阳明合病的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等等,都是合病用合方的方法,开南窗,通北牖,一起下手,使得表、半表半里、里,达到通透。 .二、除此之外胡希恕先生明确指出表不解与里有饮邪,里有淤血,里有宿食密切相关,如五苓散证,小青龙汤证解表与去水饮同时入手,桂枝加大黄汤,解表与除宿食同时入手,我想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表邪,因为里有阴寒水邪,淤血(芍药的作用)胃肠蕴热(知母,芍药的作用)的阻碍而不解。我认为桂枝芍药知母汤针对饮邪可以加细辛,针对食滞可以加枳实,麦芽等。 畅想大柴胡 .三、太阴涉及到三阴证,尤其是太阴里虚寒,我认为不能只讲温,要讲温化,温运。里虚寒一般是水盛在先,血虚在后,我们知道,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虚水盛。那么,它是怎么治疗血虚水盛的呢?我认为它能够调整水与血的失调。而这种调节体现了温运的作用。那么,我们把茯苓饮和当归芍药散合起来用就顺理成章了,进一步讲,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是不是应该急救效果更好?这里我还想,五苓散,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对水液的调节和当归芍药散对 水液的转化利用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呵呵,由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引申出去给大家提出以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一共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和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方法。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方法,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改善显著。 标签:大柴胡汤加味;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来引起的[1]。患上该疾病后,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需要接受终身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经常会出现高胰岛血症,进而导致胰岛素释放延迟,当体内血糖的高峰值过后血液中依然存在有较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低血糖的发生[2]。本文探讨了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内,我院一共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和大柴胡汤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方法。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和18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44~71岁,平均年龄为45.3岁。研究组中,年龄范围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45.6岁。对于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均意识清晰,且自愿参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指导科学饮食,严格控制糖量摄入,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仅接受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方法:0.25 g/次,3次/d,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至0.5 g/次,3次/d。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研究组患者添加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处方为:白芍15 g,柴胡12 g;法半夏、积实、黄芬、泽泻、白术各10 g;黄茂30 g;山檀20 g;大黄6 g;所有药物用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1.3效果评价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详细记录有关数据。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证运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证运用 摘要】目的:小柴胡汤为解表清里、升清降浊、通调经腑之方,可助正祛邪; 方法:该方为仲景名方,作为甘温和苦寒共用的典型方剂;结果:以小柴胡汤为 基础,通过配伍,对治疗儿童外感高热、细菌性痢疾、鼻衄、夏季热、慢性化脓 性中耳炎、鼻窦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疗效满意。结论:至今已出现多种以该 方为基础的加减衍化方剂,临床应用广泛。 【关键词】小柴胡汤;胆汁反流性胃炎;中风;运用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60-02 “寒热并用”是通过将药物间不同气味作为依据,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将寒性、热性药物在同一药方中配伍的方法[1]。该方法作为我国中医临床治疗原则中较为 重要的一种标准,从古至今都在中医临床中占据了重要的指导地位[2]。小柴胡汤 中含有苦寒之品黄岑、柴胡,辛温之物生姜和半夏佐之,甘味之类有草、参、枣等。该方是和解少阳病机之名方[3],笔者在研读和临床应用中均颇有心得,故此 浅谈如下。 1.小柴胡汤的功用解释 小柴胡汤证最早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96条[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病因是邪入少阳,既可由太阳转入或失治误治而内传,亦可缘于外邪,径犯少阳本经,其病机为正邪分争,病邪转入少阳,正气相对不足,而邪气亦非亢盛,正邪之间,互为进退,正盛抗邪外出于阳则发热,邪盛进而入 阴则恶寒,或邪正暂时平衡而寒热休止,故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少阳经脉,循 胸胁,经气不宣,则胸胁苦满;郁火犯胃,胃失和降,则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至于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微热咳渴等,无非是少阳枢机不利,三 焦决渎失职,肺气肃降失和,胆热内郁,是皆属于少阳兼证。少阳证既不能以太 阳经的发汗法,也不属于阳明里证的清泻法,所以张仲景对这种少阳的半表半里证,不用汗、清两法,而独创了和解法,立方剂为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其功效为 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之半表半里证,被誉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2.小柴胡汤的临证运用 2.1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症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其中的“但见一证便是”指出的是四大主证和口苦、咽干、目眩之其中一证,这为 后人临床运用小柴胡汤广开了思路。临床实践证明小柴胡汤治疗范围,绝非仅限 于少阳病,而可广泛应用于上、中、下三焦及内、外、妇、儿诸科的证治。 2.2 肝胃不和 患者,李某,男,31岁,症见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胃脘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滞。予以小柴胡汤,柴胡15g,清半夏、黄芩各10g,人参、炙甘草各6g,大枣6枚,生姜3片。1剂/d,水煎两次200mL,合并煎液,早晚温服。共14贴。上述症状悉消,再予以14贴,未现复发。 2.3 胆汁反流性胃炎 患者,王某,女,37岁,予以蒲公英15g、芦根15g、柴胡15g、绿萼梅12g、

小柴胡汤的总结思考

条文解读: 少阳本病: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97)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释:典型的少阳病,乃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偏于阳者,必须伴有往来寒热或杂错之证方才成立,其它的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重要性反当其次。典型的少阳本病是不可以发汗的(少阳中风可以微微发汗),正如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可见,少阳本病是以健壮中焦胃气为治法的,表里不和治其中,所以经方是保胃气存津液的,重视中焦和胃气津液。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01) 释:后世不能真解此条,反而成为医者滥用柴胡剂的依据。断章取义,每每曰:仲圣条文明言但见一证便是。故凡见口苦咽干目眩胁满喜呕即处以小柴胡汤,不效亦不知悔改。若要彻解此条,必须与96条相互参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太阳伤寒或中风五六日,到了传变半表半里的时间了,传入半表半里即为少阳病。前面已经申明,典型的少阳病应该具备四大病机:邪气交争与半表里、上焦郁火、中焦胃虚、下焦饮逆。具备了这四大病机才是典型的少阳病,即少阳本病,也叫柴胡证。它会有什么症状出现呢?通过条文我们知道,会有出现七组症状为主。即263条的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加上96条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外在的症状都会有内在的病机引起,比如: 1、邪气交争与半表里(往来寒热) 2、上焦郁火(口苦,咽干) 3、中焦胃虚(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22T13:22:58.7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作者:唐能能李毓吉 [导读] 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阳证主方,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 唐能能李毓吉 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 745000 摘要:总结笔者对小柴胡汤治疗内科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笔者临床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内科疾病;合理用药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阳证主方,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或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在临床中辨证属小柴胡汤方证的内科各种疾患均可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且笔者应用后均屡见奇效。 一、著名中西医结合专业戴恩来教授认为,临床诊疗中要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辨病和辨病是有机统一的,“病证结合”的优点在于点面结合,总体把握,兼顾个体。从而能在整体而系统的层面上认识疾病,这是单纯的西医、中医均无法做到的[1]。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时,一定要根植于中医的传统文化,坚守辩证论治原则,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2] , 此方寒温并用, 升降协调,能疏利三焦而通达上下,主滓再煎,以纯和 ,是为和剂煎法主要妙“和”是“三阳证见治从少阳”的基求依据。其中柴胡、黄芩本性属寒,同归胆经,可清胆经之热,又郁未有不化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而柴胡亦归肝经,可疏肝解郁,肝胆相表里,因而两药相配,一辛一苦,一疏一清,可清解胆经之气郁化火。又柴胡味辛,为解表类药物,可辛散透邪于外。《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彻热发表之剂”。此外尚需注意柴胡用量的变化:如柴胡量大,意在退热。用和法时应减量,柴胡量中,意在疏肝。柴胡用量轻,即是升举阳气之意。可见,临证应该酌情使用。抓住疾病的本质,要想运用灵活,就一定要抓“证”。只有看准病的本质,才能用好小柴胡汤之寒温并用,升降协调,祛邪为主,兼顾正气,少阳为主,兼顾胃气,以及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同时要熟悉药性,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前提下用精每味药,做到少而精。 二、病案举偶 1 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女性,48岁。主诉:腹胀、腹痛伴食欲减退3月。伴口苦、胁胀、情绪低落,心烦热。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给予胃康灵胶囊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周前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略黄,脉细弦。予小柴胡汤原方加用厚朴、陈皮、苍术、砂仁、莱菔子、五灵脂。3剂后口苦、腹胀较前明显好转,仍觉心烦热,食欲较前无明显好转,遂加焦三仙,大黄,三剂病愈。 按:本例系肝气犯胃、胃气长期郁滞所而致。证见脉细弦、口苦、心烦热等,是为少阳证,故用小柴胡汤加减而疗效颇佳。 2 失眠 蒋某,女,36岁,个体经营者。主诉心烦、失眠多梦2月。症见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口苦、咽干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气不畅,心神失养,神魂不安。治宜益气疏肝,安神定志。药用小柴胡汤加白芍、白术、酸枣仁、夜交藤,服药5剂而愈。 按:本例为中医之“不寐”。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火热扰心神,症见发热、心烦、口苦、咽痛,舌质红,脉弦数,即为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加减而获效。 3 痛经 刘某,女,37岁。主诉:经期腹痛、腹胀反复发作1年余,昨日再发。现患者自觉经前或行经后数小时后下腹部胀痛,月经量少,喜热,时有乳房胀痛不适,查体舌质紫暗,脉弦。曾行腹部CT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诊断:痛经。辨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用小柴胡汤加青皮、乌药、香附、当归、白芍。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自诉腹部仍觉怕冷,给予上方加肉桂,再服3剂诸症消失。 按:痛经属传统医学“痛经”范畴,其病机是肝失条达,冲任气血瘀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用小柴胡汤取其和解少阳、疏利肝气、透达郁火之效。 三、结语 小柴胡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同时也是和法的代表方。由于小柴胡汤类方在临床上适用病证广泛,因此成为经方研究中的热点,历代医家对其研究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雄居众类方之首[3]。通过对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各种内科疾患进行经验总结,对小柴胡汤突破其仅仅作为和解剂的范畴,通过临证加减,扩大其应用范围,从小柴胡汤的应用经验中得到启示,临床应用中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证加以化裁,加用厚朴、陈皮、白芍、白术之类的常用药,平凡中见奇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为中医临床诊疗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和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戴恩来.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基本模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0(3): 91-92. [2] 李铁. 小柴胡汤治三阳证析义. 辽宁中医杂志[ J], 2001 ; 28( 4);244 [3] 陶方泽. 小柴胡汤类方证治规律研究[ D].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1.

黄培新教授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枢性发热经验探讨-张燕婷,黄胜平,李颖彬,等

206 第16卷 第8期 2014?年?8?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6 No. 8 Aug ., 2014 中枢性发热是严重脑部疾患常见的一个伴随 症状,常见于重型颅脑损伤、重症脑血管病、颅脑手术后、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及脑肿瘤术后等患者。患者发热多为高热,持续性高热可使脑细胞耗氧量增加,代谢加快,可使原发性脑部疾病加重,影响预 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 。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病程较长[3]。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黄培新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工作,在治疗重症脑病患者的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黄教授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枢性发热取得了独到而有效的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临证,遂将其经验做一总结,以飨同道。 1 病名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中枢性发热的常见于重症脑病患者,目前中医对于中枢性发热尚无统一的认识。该病古代无此病名。但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各个医家多从“热证”“中风”“外感发热”“温病”“头部内伤”“薄厥”及“厥证”等疾病论治。黄培新教授认为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该病属于内 伤发热,可参照原发病诊断[3] ,可以诊断为“中风发热”“内伤发热”。《黄帝内经·本病论篇·第七十三》有曰:“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气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其中所述之暴热与中风发热相仿。 2 病因病机 中枢性发热多见于重症脑病,多数患者伴见意 识障碍,为病入脏腑,扰及神明,其病因病机多较为复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元素认为“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朱丹溪认为“痰湿生热”。黄培新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中枢性发热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正气虚弱,肝风内动,或外感毒邪,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或房室劳累,导致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脾为生化之源,脾失运化,不能运化水湿,湿停而化痰;加之脾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瘀内停。或患者年老,肝肾亏虚,兼以起居失常,情志失调,或房室劳累,导致肝肾阴亏于下,虚风内生,或七情失调,肝阳暴张,阴虚不能制阳,阳化风动,此风邪易挟痰挟火,横窜经络,经络气血逆乱,血随气逆。此时正邪相争于里,但因正气不足,正邪相争于少阳、阳明,少阳枢机不利,阳明腑实,郁而发热,此谓少阳阳明合病之发热。若痰瘀邪毒直冲犯脑,导致脑脉不通,神明被扰,可伴见神昏。可见,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肝肾亏虚,标实为痰、火、瘀。 3 临床表现 中枢性发热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多为高热,最高体温可达40~41 ℃,患者常常为躯干发热,四肢不热,高热无汗。部分患者反复发热,或为午后 及夜间发热。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4-5] 。患者多伴有神昏,口臭口苦,面色潮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胀满,纳差,舌黯红或红绛,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有力。治疗该病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或者 黄培新教授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枢性发热经验探讨 张燕婷,黄胜平,李颖彬,蔡军,林浩,黎劭学,指导:黄培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中枢性发热是重症脑病常见的一个伴随症状,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黄培新教授提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提出了和解少阳、通腑泄热的治疗大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枢性发热,中医药疗法,大柴胡汤 中图分类号:R2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8- 0206- 03收稿日期:2014-02-23作者简介:张燕婷(1976-),女,陕西渭南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Discussion on Professor HUANG Peixin's Experience on Using Dachaihu Decoction for Central Fever ZHANG Yanting,HUANG Shengping,LI Yingbin,CAI Jun,LIN Hao,LI Shaoxue,Advsior:HUANG Peixin (University Cit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China)Abstract:The central fever is a symptom of severe encephalopathy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poor therapeutic effect,directly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Professor HUANG Peixin proposed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Shaoyang Yangming disease,and made Tongfu Xiere therapy with Dachaihu Decoction,which has obtained better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central fever;TCM therapy;Dachaihu Decoction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8.07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