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2”习题集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1.解释第一次文代会、双百方针、八个京剧样板戏。

答:(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作政治报告。会议听取了郭沫若、茅盾、周扬等的报告。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全国文联及下属各协会。本次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文学阶段。

(2)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发展文艺事业的方针,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具体内容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

(3)八个京剧样板戏:指文革中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京剧。

2.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收获与意义有哪些?

答:收获:(1)听取了大会总主席郭沫若的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副总主席茅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傅钟总结军队文艺运动的报告《关于部队的文艺工作》。

(2)发表了《大会宣言》。《大会宣言》指出,“五四”以来,特别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工作者开始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这个方针,更进一步地与广大人民、与工农兵相结合。”确定《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3)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联合会下设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部门协会以及戏曲改革协会、曲艺改进会等组织。其后,作为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的刊物《文艺报》、《人民文学》也陆续创刊。

意义:第一次文代会是会师的大会、总结的大会,在我国文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确定为文学艺术的总方针;它检阅了文艺队伍,团

结了新老作家;标志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肇始。

3.从建国初的历次文艺思想斗争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文艺思想斗争是必要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人们特别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有利于世界观的改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2)以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群众斗争的形式和方法是错误的。

(3)必须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能把学术问题混同于政治问题;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

(4)必须正确贯彻“双百”方针,开展正常的学术争鸣,反对无限上纲和把文艺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

1.《创业史》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要点:(1)内容上,从广处着眼,向深处突进,具有史诗的特点和规模。

(2)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特别是梁生宝这一新人的光辉形象。(3)在结构的安排上,按照史诗规模的要求,《创业史》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

2.为什么说《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答:要点:(1)内容上写的是中国农民的革命斗争,从其广度和深度看,具有史诗性质。(2)人物是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形象,尤其是朱老忠。(3)艺术上重视民族形式,如情节结构、写人手法、语言方面。

3.朱老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朱老忠是梁斌小说《红旗谱》中的主人公。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典型意义在于,其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4.《青春之歌》与同时期的长篇小说相比,艺术上有何特点?

答:(1)结构上,运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纵深式的写法,单线发展,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中心线索结构全书,严谨而完整。(2)人物塑造上,善用类比,有同类相比,有异类反衬。(3)主观视角的采用。(4)浓郁的抒情笔调。

5.林道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林道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的主人公。她出生地主家庭,但追求自由民主。她奋斗的历程中,曾有过三次决裂:第一次是为了求个人解放而与封建家庭决裂,表明了她的觉醒;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与小家庭决裂、余永泽决裂,表明了她

向往革命的进步性;第三次是为了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而与小资产阶级自我决裂,表明了她的成熟。林道静的成长道路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主要特点,具有典型意义。

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何特色?

答:(1)选材立意上,善于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多写一些“家务事”、“儿女情”。(2)塑造的人物绝大多数不是高大英雄,不是一出场就相当成熟的人物,而是在战争、生活中逐渐成长的人物,其中又大多是妇。(3)情节结构上,舒缓自然,剪裁严密,没有闲笔。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4)风格上,追求一种清淡纤巧、含蓄娴雅的抒情笔调,形成了被茅盾称之为“静夜箫声”的“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戏剧散文

1.解释新民歌运动、第四种剧本。

答:(1)新民歌运动:1958年“大跃进”背景下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运动。它对于诗坛的影响在于被许多人视为与五四新诗传统相对立的诗歌发展的新道路;而在创作上收获并不大。

(2)第四种剧本:是1956年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一类剧本。刘川发文认为,当时舞台上只有工、农、兵三种剧本,故提出“第四种剧本”,就是忠于生活、诚于写实、真正写人的剧本,是按生活本来面目写工农兵的剧本。其代表作主要有《同甘共苦》、《布谷鸟又叫了》、《洞箫横吹》等。

2.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有何特色?

答:(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2)表现上有独特的角度和方法。他不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作细致描述或雕刻精美的图画,而是从内心世界、精神状态方面,去思考、揭示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的生活态度、人生道路和道德情操的问题。(3)诗中活跃着一个战士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鄙弃“冷漠、寂静、安祥”,讨厌“可耻的衰退”,不希罕漫长而平庸的人生,而追求“沸腾的生活”、“作战般的工作”。这其实是作者个性的写照。(4)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他写过“楼梯式”(如《投入火热的斗争》等)、民歌体(如《三户贫农的决心》《林区三唱》等)、新辞赋体(如《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半格律体(如《白雪的赞歌》等)、自由体(如《致大海》)、散曲体(《将军三部曲》等),自由开放,不拘一格。

3.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一诗写了哪几层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答:(1)1-6节:写团泊洼秋天的美丽和宁静。7-14节:抒发生活在团泊洼的人们

的心声。15-21节:抒发革命战士的心声。22-23节:点明团泊洼静中寓动。

(2)本诗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高压之下不屈服,并对未来充满胜利信心的战斗豪情。

(3)本诗艺术上的特点是:写景、抒情、言志熔于一炉;先抑后扬,以静显动,以无胜有,以小见大的手法;铺陈、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气势浩荡,节奏鲜明;形式上采用“长廊体”,两行一节,集短为长,且一韵到底,音韵优美。

4.老舍《茶馆》一剧为什么被西方世界誉为“东方戏剧的代表”?

答:要点:(1)独特的艺术构思:反描法,即侧重写社会的反面,让人在反面的否定感受中趋向正面的肯定,“以反显正”;侧面透露法,从小地方、小人物写出大事件、大背景,“以小见大”。(2)新颖的结构形式: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人像展览法,以人物带动故事,众多的人物组成若干幅时代剪影,又都与时代、主题发生联系。(3)高超的写人手法:采用“单纯个性化语言”;在冲突中塑造;选择人物的“闪光点”。(4)悲喜交融的风格:深沉的悲剧内容通过幽默的喜剧形式加以表现,“寓哭于笑”,在笑声中葬送了三个时代;剧作以讽刺为基调,但又有歌颂的成分。

5.老舍和田汉的剧作有何异同?

答:(1)总体倾向上,老舍以现实主义取胜,田汉是现实主义中渗透着革命浪漫主义。(2)构思上,老舍以人物取胜,“平中见奇”;田汉追求剧情的传奇性,“奇里求妙”。(3)表现手法上,老舍以散文化的白描取胜;田汉剧作浸透着诗的抒情性,常以诗、歌、舞入剧。

6.简析杨朔散文模式的利弊。

答:(1)利: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劳动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性。注重诗境的营造(采用托物言志、比兴取义、象征比附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上升为诗的境界)。结构精巧,具有诗的韵律(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由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具有诗的视角和容量)。语言精美,含蓄凝炼,音韵和谐(清新、绚丽、凝练)。

(2)弊:缺乏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回避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有粉饰生活的倾向。构思模式雷同(物——人——理的三段结构)。诗化描写的失真(一味追求诗化所致)。

第四章 50-70年代台湾文学

1.解释《台北人》。

答: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14篇,它们奠定了白先勇作为优秀小说家的地位。其小说每篇独立成章,各篇之间又有内在联系;虽然题材不同,但大多数描写的是从祖国大陆去台湾的上流社会人物的没落以及怆然失望的心态,是一曲曲旧制度衰亡的挽歌。作者定名为《台北人》,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台北人”

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对他们没落的命运表现出悲悯和哀悼,从而充分揭示出“今不如昔”的感时伤怀主题。

2.以《游园惊梦》为例分析白先勇短篇小说的特色。

答:白先勇小说的总特色是:寓传统于现代,熔中西小说技巧于一炉。(1)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作品中流露出郁结在作者心中的无限的哀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游》表现的是今昔盛衰之感、怀旧伤春之情。(2)人物塑造上,较多地采用了以形写神的手法;同时运用意识流手法,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理活动。如对钱夫人的意识流描写,在更高层次上刻画了人物的性格。(3)结构上,把传统的纵剖面和西方的横断面的写法结合。如《游》在横断面的基础上也有纵的剖析。(4)多种叙事观点的运用。有全知的,有限知的,有作品中人物的。(5)语言上,把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语言风格有机契合,形成典雅精美、洗练明快的语言特色。(6)风格细腻(描写逼真)、含蓄(韵味无穷)、深沉(有感染力)、优雅(给人美的享受)。

3.陈映真小说的特色怎样?

答:(1)以现实主义原则为主导,适当吸收现代主义手法。(2)结构上采用人称交错与时序变换等手法,使作品形成多层次结构和多重主题。(3)人物塑造上,既重视心灵开掘,又通过剖析复杂的社会关系来突出其独特性格。

4.余光中的诗《乡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有几个意象?各有何象征意义?

答: (1)《乡愁》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思念家乡的爱国之情。(2)诗中共有四个意象,既是心灵的表征,又是乡愁的象征。邮票使人想到两地分离;船票暗示着隔海隔水;坟墓是永诀的标志;海峡使国土分离。它们概括了诗人从童年、青年直到老年的大半生经历:幼年思母,青年思妻,中年丧母,老年思乡。

5.分析郑愁予的诗《错误》。

答:《错误》(1954)被台湾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第二节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终于“我”回来了,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全诗共94个字,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

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

“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其次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6.梁实秋的散文风格怎样?

答:(1)高雅:高雅洁致,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充满书卷气而又超凡脱俗,不谈官场龌龊之事,不写淫秽之物,追求闲适随缘的高尚人生。(2)精练:短小精悍,题目简洁鲜明,开头开门见山,结构单纯,很少枝蔓,文字简朴,辞约意丰。(3)幽默:寓庄于谐,常在温和的调侃中,对人性的丑陋给予善意的揶揄与批评,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第五章 50-70年代香港文学

1.《酒徒》作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创新和开拓?

答:(1)是传统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混合物。其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醒—醉”、“现实—梦幻—现实”的循环形式进行,从而把小说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主人公“醒”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构成写实情节。二是主人公“醉”时的幻觉和幻象,构成虚幻情节。(2)是诗和小说的混合物。作者为表现万花筒似的幻觉和幻象,发泄如火山爆发般的激烈情绪,便采用了跳跃性的和抒发性的诗的语言和诗的形式。

(3)小说的内在结构:主人公与麦荷门、莫雨的关系构成事业线索;主人公与张丽丽、杨露的关系构成爱情线索。他们之间的所有矛盾一次比一次沉重地把主人公推向绝境。(4)小说结尾的象征意味。结尾雷老太太的死是主人公绝境的象征;以“酒徒”在清醒和醉倒两种姿势中的不断交叉和反复,揭示香港人生存的某种本质。

2.金庸的新武侠小说“新”在何处?

答:(1)主题新。传统武侠小说多写个人恩怨、帮派争斗,表现忠、孝、仁、义的封建思想。而新派武侠小说主要是通过武侠故事写社会,写历史、文化,写道德、爱情、宗教,进而写人性、人生、哲学。它们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写武侠故事的狭小天地,和整个社会变迁联系起来,使人看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内涵,表现的多是鲜明的现代意识,有的还表现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2)人物新。旧武侠小说侧重写故事,以情节取胜;金庸的小说强调写人、写侠。他认为,在小说里面总是人物重要,他写人物重在写出他们的人性和个性,其主人公不是忠君报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化人物,而是充满人性冲突,具有多面性格的立体化形象,

往往集武、侠、情于一体,在刀光剑影、森森杀气中,弥漫着友情、亲情、爱情等人之常情。如杨过与小龙女,四离四合,生死无定,聚散无常,历经16年之久,对爱情始终坚贞不贰。

(3)手法新。金庸小说突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写法,融合了中外小说、新旧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西方现代侦探小说、意识流小说、精神和心理小说以及电影等手法,多姿多彩,灵活生动。他常用“化实为虚”的手法,将历史融入“传奇”,使历史背景与传奇情节巧妙地融合,达到亦真亦假、真假难辨的艺术境界。他对武功描写别具匠心,使其雅化,能凸现人格,或表现哲学精神。他小说的情节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他的语言融现代汉语与明清白话为一炉,典雅蕴藉,又细腻流畅。

第六章 1977-1989文学思潮

1.解释天安门诗歌运动、第四次文代会

答:(1)天安门诗歌运动:指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场群众性诗歌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民以诗歌形式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

它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广大人民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其诗体百花齐放,风格壮烈悲怆,语言朴素犀利,继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浸透着中国人民渴望实现四化的现代意识,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先河。

(2)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在会上的祝辞被认为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其主要内容是: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和成绩,重点阐述了新时期文艺如何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的发展道路和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正确方法。本次文代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时期的开始,对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新时期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鸣结果怎样?

答:1979年1月陈恭敏发表《工具论还是反映论——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月,《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进行质疑、辩驳,反对“从属论”(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从属于政治)和“工具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提出:(1)恢复文艺的特性,反对把文艺变为政治的附庸;(2)恢复文艺以审美为中心的多种社会功能,反对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3)恢复文艺与生活的联系,反对唯意志论干扰文艺。从而为新的“二为”方针的提出作了舆论准备。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1.解释《班主任》、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

答:(1)《班主任》:刘心武发表于1977年的短篇小说,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它通过两个中学生心灵被严重戕害和扭曲的事实,揭露了“文革”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青年一代心灵所造成的毒害,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2)伤痕文学:“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代表作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等。

(3)反思文学:当伤痕文学把“文革”的悲剧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就随之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远因近源,反思文学应运而生。其起步的标志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在创作上的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有《天云山传奇》、《芙蓉镇》、《人到中年》等。

(4)改革文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以《乔厂长上任记》开先河。从总体上看,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代表作还有《新星》、《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等。

(5)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小说潮流,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主要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6)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崛起的文学思潮,其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7)先锋小说: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更为散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迷舟》、余华《现实一种》等。

2.什么叫伤痕文学?它在当代文学史上有何开拓性意义?

答:“伤痕文学”概念见第1题。

伤痕文学的开拓性意义在于:(1)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2)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以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和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3)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3.什么叫寻根小说?其局限性何在?

答:“寻根小说”概念见第1题。

“寻根小说”的局限表现在:①使文学摆脱了作为政治工具的命运,又担当起了文化工具的使命,并陷入“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模式;②不少作家对“文化”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对“民族”的理解也是狭隘的;③一些作家缺乏理性批判精神,一味好古泥俗嗜怪爱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辩态度。

4.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怎样?

答:(1)意识流手法的中国化。在艺术形式上适当兼顾民族的和大众的审美习惯,不以“现代”排斥“传统”,而是积极寻找它们的契合点,将“意识流”小说的新枝嫁接在传统小说的根茎上。在内容上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意识形态相适应,过滤了西方“意识流”小说那种专注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个案式的性本能的呈现,以及一些过于非理性的个人化、私人性的心理活动,代之以民族的苦难、个人的遭遇、历史的反思、时代的痛苦、灵魂的自省、追求的失落、摆脱负重的奋进、新矛盾面前的困惑、两代人的隔阂与沟通等等更具社会历史内涵和时代感的内容。

(2)隐喻和象征的结构。这不仅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内涵、意蕴,丰富了小说的艺术素质,同时也带来了小说叙事方式的变化。

(3)喜剧性的幽默。他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使小说充满谐趣与智慧。

(4)语言的立体化、多声部。他通过自创新词、重新组词、长短句相间等方式,造成一种杂语喧哗的效果。

5.怎样理解陆文夫小说“糖醋现实主义”风格?

答:善于从普通人带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的悲剧因素,轻松中见锋芒,笑声中有反省,显示出一种机智幽默的风格。其特点是:(1)批判,但保持分寸;(2)悲剧意识中渗透着喜剧因素;(3)内容上不求尖锐,但求深刻。

6.《人到中年》在艺术上有何创新之处?

答:(1)多种叙述角度的结合:基本用第三人称,又有主人公的意念及其身边人的回想。(2)新颖的网状结构:以主人公的病榻为中心,以人物内心活动为线索,将零碎的片断串连,既自由灵活,又保持了相对完整的情节、人物、细节。(3)独特的

矛盾冲突,是人与整个社会的冲突:繁重的工作负担与清贫的生活状况、知识分子的作用贡献与菲薄的社会待遇、热爱祖国与政治上得不到信任、人才匮乏与不爱惜人才。(4)洋溢着诗情,饱含着哲理:裴多菲诗的多次引用、陆夫妇对生活的理解的语言。

7.张贤亮的小说有何特色与局限?

答:特色:(1)强烈的哲理思辨色彩。他的创作集中于对自我灵魂的严峻拷问,善于从道德、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审视自己既往的人生历史,从充满苦难的人生中体悟经过艰难的熬炼和痛苦的洗礼之后而获得升华的新的人生境界。(2)对苦难历程的诗意化描写。他能从别人只看到痛苦的地方看到“痛苦中的欢乐”,从别人只看到伤痕的地方看到“伤痕上的美”。他把一个个知识分子的苦难经历当作审美对象进行文学创作时,显然是作了诗意化和哲理化的处理。(3)粗犷的、诗化的美学风格。描绘了大西北的荒原风光,塑造了粗犷质朴的劳动者形象:男性粗犷、女性善良。其一,作品揉进了风俗画的描写,使之与环境、人物心理形成一个诗意化的境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可读性。其二,人物心理世界的剖析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果。

局限:(1)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认同,对苦难的美化。(2)艺术上:袭用了“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过多的哲理性语言损害了形象性。

8.以《受戒》为例说明什么是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诗化特征?

答:《受戒》写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社会中一对少男少女的纯洁爱情,鲜明地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诗化特征。(1)淡化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用笔也少,多数笔墨放在写风俗民情上了,通过风俗描写创造气氛,寻找人物性格的源头活水。(2)雅化人物。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风俗即人,民俗民情正是人性的写照,明海与小英子天真可爱,纯洁无瑕,成为风俗画的一部分。(3)诗化语言。小说的语言文白相间,雅俗互化,既有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的清新自然之质,又有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的韵味悠远之美。

9.贾平凹的乡土小说有何特色?

答:(1)关注现实,注重乡土风俗的描绘,作为作品的人文背景,使作品富有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 (2)叙述方式上,力求吸纳古代笔记小说、明清白话小说及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3)阴柔、虚静、和谐的美学风格。(4)古朴、空灵、含蓄的语言风格。

10.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剖示了一种怎样的文化心态?

答:(1)小说描写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的蜕变,作家从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发掘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冲突的焦点。(2)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与时代思想相悖逆的人物韩玄子。他集传统道德的优长和惰性于一身:无欲大度下隐藏着狭隘自私,光明磊落下潜伏着保守落后的意识,他是旧秩序的维护者和执行、监督者,他与新经济力量代表王才之间的斗争,正体现着农村中守旧的卫道者与顺应时代的改革者之间的根本冲突。(3)在韩传统的道德外衣

下,包裹的依然是一种狭隘、落后的小农意识。

11.你认为《红高粱》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

答:(1)情节结构的非逻辑化。《红高粱》中几乎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顺序与情节逻辑,把整个故事讲述得非常自由散漫。但这种看来任意的讲述却是统领在作家的主体情绪之下,与作品中那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相合。(2)叙述人称的自由转换。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迭合,又自由转换,使叙事既有距离感,又有反讽效果。(3)独特的悲剧美感。小说交织着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即它写的是一出悲剧,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美学原则。它不是在最悲恸之处引起人们的“悲悯”、“同情”和“崇高”的美感,从而达到教化之目的;而是借鉴了福克纳反讽的技巧,写到惨烈之处,往往笔锋一转,以轻松甚至幽默调侃的笔调将读者从本来的悲剧审美轨迹中拉出来,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想像世界,使其具有多重审美意蕴。(4)瑰丽神奇的语言。小说运用了大量充满了想象力并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与通感等修辞手法,在语言的层面上就形成了一种瑰丽神奇的特点,以此造就出了整个小说中那种异于寻常的民间之美的感性依托。

12.“马原叙事”有什么特点?

答:(1)将小说完全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了通往意义和价值的道路。(2)“元小说”叙事手法。它关注小说的虚构本身及其创作过程,往往采用叙事人和想象的读者对话的形式。(3)叙述的平面化和故事的拼接性。作者只平面化地触及感官印象,拒绝寻找生活现象后面的因果联系,拒绝将故事纳入一个封闭的情节模式中,而宁愿将互不相关的故事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平面化文本。

第八章 80年代诗歌

1.解释“归来者”诗群、朦胧诗。

答:(1)“归来者”诗群:新时期出现的一个诗人群体,得名于艾青《归来的歌》(诗集)、流沙河《归来》(诗)与梁南《归来的时刻》(诗)。其构成包括三部分诗人:一是50年代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的诗人,如艾青等;二是1955年胡风事件中遭牵连的“七月”派诗人;三是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其创作特点:反思历史;关心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

(2)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其特征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文法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

2.朦胧诗的人性价值追求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朦胧诗在崛起的过程中,因主体精神的张扬而有了人之本体思维的觉醒,从而出现了强烈的人性价值追求意识。表现在:一是对自我情感价值的确认,如舒婷的《神女峰》;二是对自我的价值的确认,如北岛的《回答》;三是对自我的梦想价值的确认,如顾城的《生命幻想曲》。

3.朦胧诗的美学特征怎样?

答:(1)内容上的特征:①核心精神是对人的反思,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自由与解放的追求。表现在:首先,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其次,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出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第三,重建一整套不同于17年诗创作的价值观。②将自我抒情与社会抒情统一在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上。

(2)审美艺术特征: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侧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②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③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象征、通感,抽象词与具象词的巧妙搭配和超现实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意象叠合,富于暗示性。

4.简析舒婷诗歌的艺术个性。

答:(1)很少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2)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其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3)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4)将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与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融合,善于寻找生动的意象,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主观直觉体验。

5.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描绘了哪些意象?各有何象征意义?

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其感情的演进脉络怎样?

答:诗的第一节用了工业、农业方面的意象,展现了祖国的贫困、落后及艰难行进的形象;第二节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示梦想虽好却难以实现;第三节用一组意象,象征祖国的新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厚真挚的热爱以及渴望祖国富强起来的殷切心意。诗人的感情从为祖国苦难的过去而悲伤,为祖国的希望未能实现而遗憾,到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的未来而欢呼,最后表示要为祖国而献身;逐层演进,由冷到热,由抑到扬,最后达到了高潮。

6.舒婷的《双桅船》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

答:《双桅船》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这种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象征、意象的运用,语言自然流畅。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船”与“岸”的关系象征意义丰富。它们的分别、结合,再分别、再结合的相互依存关系,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海岸是船在经历了与惊涛骇浪搏斗之后,能够得到休息与爱抚的地方;但同时又是船下次航行的起点。两者之间永远无法改变彼此依恋又不得不分离的命运。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诗人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

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7.结合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分析海子的内心动向和生活追求,并说说如何理解诗人“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答:(1)诗中的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既陌生,又极有诱惑力。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渴望平凡生活,又希望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

(2)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意思是尘世幸福是你们的,我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第九章 80年代戏剧

1.解释小剧场运动。

答:小剧场运动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戏剧改革运动。一些戏剧家不满于戏剧的商业化倾向,提倡小型业余的实验性演出,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并增强其社会作用。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爱美剧”运动是小剧场运动的初次实践。1982年《绝对信号》的上演标志着小剧场运动的复兴。小剧场运动的特点是实验戏剧,往往具有先锋性。

2.话剧《陈毅市长》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陈毅市长》在结构上打破了以某一中心事件贯穿全剧的传统的戏剧结构手法,用了“冰糖葫芦式”结构。全剧无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说不出一个贯穿全剧的戏剧性故事,十场戏十个片断,自有矛盾。由于以一个人物来贯穿,各片断间又有联系。

3.话剧《狗儿爷涅槃》艺术上有何特色?

答:该剧的最大特色是艺术表现的多元融合:(1)它是写实的,对狗儿爷的塑造是真实的、历史的。(2)它是象征的,狗儿爷是中国农民、当代农民命运的象征,他的疯癫与清醒是当代历史中不同时代人们精神的象征,门楼是封建主义和农民意识的象征,而狗儿爷与其儿子的矛盾则是新旧两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象征。(3)它是叙述的,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吸收了表现主义将人物心理外化的手法,叙述到何人何事便让其上场再现。结构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方式,形散意凝。

4.话剧《绝对信号》在艺术上有何创新?

答:(1)主观化的时空结构方式:情节的展开不单依循传统的现在进行式,而是通过人物的回忆与想像,使舞台上出现了现实、回忆和想像三个时空层次的叠合与交错,从而使剧情的发展更加贴近于人物的心理逻辑。(2)舞台语言的创新:运用超现实的光影和音响,更加突现了人物的主观情绪。(3)演出方式的创新:以小剧场的方式,将舞台安置在观众中间,演员可以在舞台和观众中间来回走动,戏剧效果非常独特。

第十章 80年代散文

1.解释《随想录》、问题报告文学。

答:(1)《随想录》:是巴金出版于80年代的一部散文集,共150篇,42万字。

这是作家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心路历程的实录。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表现为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它还具有文体价值,主要体现为找回了散文的真诚品格。

(2)问题报告文学:80年代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报告文学品种。它不再以某一个单一事件或人物为中心,而是环绕着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为中心,进行选材和采访报告。代表作有《中国的“小皇帝”》、《神圣忧思录》、《强国梦》等。

2.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的思想、艺术价值何在?

答:要点:(1)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表现为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而其中最撼人心魄的还是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2)文体价值:找回了散文的真诚品格;开拓了题材;实现了话语方式的转型。

3.为什么说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里程碑”?

答:徐迟倾心于科技题材,为科技人员立传塑像,颂扬科学精神,这在题材拓展与主题开掘上具有文学史意义。《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也正体现在这里。在当代史上,知识分子曾被视作被改造、教育的对象,钻研科技被认为是走“白专”道路。与此相应,当代文学史上也很少有作品将科技人员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叙写塑造的。《哥德巴赫猜想》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第一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陈景润也成为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

第十一章 80年代台港文学

1.李昂的女性主义小说有何特色?

答:李昂的小说题材以表现两性关系为主,以极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向封建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发起猛烈的攻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女性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努力表现女性的性意识、性自主和性反抗,鼓吹妇女解放。《杀夫》中林市的悲剧正是男权统治下中国妇女命运的缩影。她的反抗则是在封建宗法制度禁锢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小说深刻表明:“杀夫”并非仅仅发生在林市一个人身上的悲剧,而是生活在男权统治下的中国女性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2.黄凡的小说有何特色?

答:(1)社会意识特强,强调个人尊严,积极肯定生命。(2)艺术探索性强。他坚持继承写实传统与借鉴现代文学技巧相融合,即“现实为体,现代为用”。大量采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技巧,将现实题材、现代精神和后现代美学风格作了很好的结合。

3.董桥散文的有何特色?

答:(1)题材阔大:古今中外,涉笔成趣。(2)偏重于知性,闪现出一种感性和知性相兼容的特质,属于思辨和才情汇通的文体。(3)联想丰富,比喻精巧。(4)对文体的大胆尝试和实验,有小说式散文、学术性散文,还有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写的散文。

4.简媜的散文有何特色?

答:(1)内容上:①浓烈的思乡情怀,如许多写田园生活、童年趣事的散文;

②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爱情题材的散文中,但她所写的都非痴迷、缠绵的闺阁爱怨,而是“灵魂牵手、异地同心”的精神恋爱。

(2)艺术上:长于对日常生活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善用象征或隐喻手法。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1.解释本土文化论、女性主义文学。

答:(1)本土文化论:又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或新保守主义。它是对一直占据中国近现代文化主导地位的激进主义文化思潮的质疑、反思和清理。一些学者针对中国现代进程中的偏颇和90年代出现的精神滑坡与道德失范,希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为当代中国寻找精神价值重建的根基。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学季刊》为中心,以季羡林、张岱年、汤一介等学者为代表。

(2)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引进来的。“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文学”的不同,是在于它摒弃了对女性研究的生物性别的自然主义立场,更关注“女性”的文化内涵,这个理论概念认为,女性文学应该是指那些具有女权主义色彩,以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怎样?

答:(1)彻底的反传统。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3)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4)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3.决定中国文学后现代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人”的观念的变化。从大写的人、神圣的人,变成了凡俗的、欲望化的、生物的人、符号化的人。(2)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人的严重异化使存在主义者重新审视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虚无,而文学就是对这种感觉的思考与表现。(3)解构主义的思维。“解构”就是消除或拆解“结构”,而“结构”就是西方传统文化之根。因此解构主义是一种立足现实、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它决定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基础和认识基础。

4.新历史主义小说有哪些特点?

答:(1)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证明历史的混乱与虚妄。(2)嘲弄历史的所谓本质和规律,认为原生态的历史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统一的分期和规律,因而营造了大量充斥着偶然性、荒谬性和神秘色彩的文本情节迷宫。(3)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相对性和片面性有清醒的认识。

5.道德理想主义的内涵怎样?

答:道德理想主义是作家张承志和张炜90年代提倡的,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对古典人文情怀的呼唤;二是对道德人格的现代思索;三是对精神、理想、信仰的坚持;四是对终极、灵魂和宗教情感的呵护。其代表作品是张承志的《心灵史》、《清洁的精神》和张炜的《柏慧》、《家族》、《忧愤的归途》等。

第十三章 90年代小说

1.解释新体验小说、新历史小说。

答:(1)“新体验小说”:是对“新写实小说”的一种发展和继续,它是在“新写实小说”对真实性的注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小说”与“真人真事”的联系,使小说具有了某种“新闻”的性质。它要求作家在创作之前亲身体验他所要表现的某种生活环境,甚至自己暂时加入到那种生活当中,以取得与所要表现的人物相同的“心理体验”,从而使作品更具“现场感”。叙事者无论在选材还是叙事,都将“亲历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作者的“亲历”成为小说的线索。

(2)新历史小说:是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一种小说。它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代表作家有叶兆言、陈忠实、刘震云等。

2.90年代小说的总体特征与趋势怎样?

答:(1)普遍放弃了对形而上价值的探究,转向对现实生存场景、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的展示;放弃了文学的深度模式建构,采用日常化的低调叙述。(2)注重对个人经验、个体特征的呈现,形成了小说的个体化艺术特征。(3)寻求各种艺术样式、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贯通融汇,体现出较自觉的文本意识。(4)民间的发现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3.现实主义冲击波对90年代文学的贡献何在?

答:(1)浓郁的时代感和强烈的当下生活气息的敏锐捕捉与成功表现;(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当下感和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尤其对世纪末中国社会基层官员的刻画富有深度和新意;(3)把小说的本色和生活的本色呼应,消除主观叙述的技术痕迹,小说文本呈现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细节。

4.新写实小说的特征怎样(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答:要点:(1)内容上不再是以往的重大题材,而是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普通人的日常生活。(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作品常常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而是按照生活时间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常是杂乱而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而庸常的生活事件。(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常以极为通俗的语言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作品常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人物面对不如意的悲哀人生所表现出的无可奈何,使新写实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哀婉的情调,表现出一种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5)叙述的“零

度状态”。所写的“现实”不再以预设的立场加以褒贬,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5.小说《白鹿原》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要点:(1)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形成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小说总体上体现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但又吸纳了魔幻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

6.二月河历史小说有何特点?

答:(1)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和虚构。一些主要人物、事件均有案可查,而一些细节则虚构。(2)善于设计一波三折的艺术情节,表现复杂曲折的矛盾冲突。(3)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上,突出了“奇”的特点。(4)将纯文学的追求与通俗文学的手法结合起来。

7.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有何特点?

答: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对男女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的揭示上。她所揭示的不仅是社会关系,而且人的一些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制约力量。王安忆还进一步探索离开物质(如婚姻形式、性关系等),“光凭精神会支撑得多远”,以及“性力量的巨大:可以将精神扑灭掉”而“维持男女之爱”的可能。比较起张辛欣的“投入”和作品中显示的叙述者的女性立场,王安忆是冷静而旁观的。

8.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怎样?

答:(1)从主题上看,以“沉沦”的基色描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景观,抽象性和寓言性成为首要特色。(2)在文体形态上,进一步发展了小说艺术:表现在叙述视角的多变和语言的狂欢及陌生化。(3)变幻灵动的结构:有意象式结构和复调式结构。

9.小说《心灵史》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叙述方式上,采用现实叙述与历史叙事相交叉的视点,还原了哲合忍耶教的历史,思考了其悲剧命运和灾难根源。(2)塑造了历代圣徒的精神人格,传达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人生内涵。(3)叙述者强烈的主体抒情色彩。其强烈的现实忧愤、深切的人文情怀和对丑恶、暴行的愤怒控诉作为一种笼罩性精神情绪构成了贯穿小说的主题旋律。(4)文体呈现出开放自由的风格,熔宗教、历史、文学于一炉。在历史叙述的背后,伴随着由优美的散文和诗歌笔调所构成的诗性表达。

10.小说《务虚笔记》体现了怎样的“东方美学特色”?

答:(1)符号的全息性,每个人物都只是一个符号代码,因而相互间没有差别,体现出佛教的平等观。(2)虚实互变,符号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其可以化虚为

实或化实为虚,即欲望和梦想的实与虚的幻化过程。作家从一个个人生的悲剧中发现了庄严,又从一个个虚幻的梦想中发现了自由,而梦想的自由最终通向务虚的“道体”,即宗教精神。

11.小说《九月寓言》的史诗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历史和现实的颓败命运的寓言性观照,对现代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2)表达了向往自然、“融入野地”的生命理想。(3)诗化的语言、象征的意象、哲学化的沉思、灵动的人物、飘忽的结构,构成小说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体效果。

12.怎样理解王小波小说的先锋性?

答:(1)性描写的政治化,性价值的中立化。(2)叙事特点:①自由的时空处理,共时性的文本代替了历时性的文本。②反讽和戏仿,如塑造了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解构了文革的暴力。(3)语言特点:①戏谑的比喻。②幽默的思辨。

13.王朔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王朔小说主要写言情或犯罪题材,而最有名的是“顽主”系列。他的小说颠覆爱情、秩序、及一切传统价值规范,塑造了一郡特异的人物形象“痞子”,采用了“反智”的写作策略。其小说实际上写出并思考了一群城市无业青年的生存状态,揭开了传统文化虚伪的一面,具有一定警世意义;但解构了旧的价值观,却未能建构新的价值观,易导致虚无主义。

11.余华的小说《现实一种》展示了一种怎样的现实?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答:(1)余华的《现实一种》写了兄弟仇杀的故事,因儿童间无意的伤害,导致大人们的互相残杀,从而揭示了暴力的深入人心。(2)小说在叙述时不动声色,不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意在把其当作盲动的物来写,显示了余华的冷漠叙述风格。

第十四章 90年代诗歌

1.90年代诗歌创作的特点怎样?

答:(1)诗歌格局的多元共生。 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虽然缺乏明显的主流,但是众多的支流却显示出一种繁荣兴旺、多元共生的诗歌局面。有属于“主旋律”或者为“主旋律”所肯定的“主流诗歌”,也有被称为是“知识分子写作”或“民间写作”的诗歌,也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诗歌刊物和民间诗歌社团、诗歌网站等所构成的“诗江湖”。(2)诗歌文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诗歌文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是90年代诗歌探索的主要路向。而诗歌文体的探索,最为突出地表现在诗歌语言的探索方面,这就是提出了与西方语言的互文策略。(3)诗歌探索存在误区。一些创作亵渎崇高,消解理想,事实上是把人生和诗歌艺术都当成游戏,诗中除了极端化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嘲弄之外,再难看到活生生的人的形象。这种诗歌的艺术旨趣不是净化、提升人的

精神境界,而是试图以反传统、反文化、反艺术、反现实建造独立于现实的精神乌托邦,而终至于走向虚无。

2.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各自的理论主张怎样?

答: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有西川、王家新等,又被称为学院派。他们在诗歌创作中既追求独立的诗歌精神,又重视知识的作用,具有比较广泛的艺术视野。民间写作的代表诗人有韩东、于坚等。他们主张关注日常生活,向民间采集素材和语言,反对西化,提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艺术上追求自由,不太讲究诗歌的艺术法度。

第十五章 90年代散文

1.解释大散文、文化散文。

答:(1)大散文:1992年贾平凹等人创刊于陕西的《美文》率先倡导“大散文”,在明确指出现时“散文热”中的种种琐屑与无序的同时,流露了有可能重新推导、整合出一种真正具有文学史言说价值的大散文企图。大散文疏离狭隘的私人化写作倾向,作者基于普遍的人类精神,有人文情怀,在一个较有高度的文化基点上,以散文的方式观照、体悟、思考现实社会、历史演化以及人类生命存在的图式。

(2)文化散文:90年代出现的一种散文,它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代表作家有余秋雨、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等。

2.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价值何在?

答:(1)它在反顾中询问了中国文化的来路,在解读历史中确立了当代人的精神标高。(2)在与历史精魂的对话中,给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还原出一个深厚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自我生命的体验,接续中国文人的血脉。(3)因而构成为对当代人的一次考验,是对于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一次提醒。

3.周涛散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征怎样?

答:(1)周涛散文的思想价值在于传达出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这种西部精神并不取决于作者所呈示的大量西部风光,而是取决于其在现代文明的参照之下由衷地敬畏、肯定并认同的一种游牧式的、劲气四射而精气内敛、既奔放热烈又坚韧沉默的生存方式,以及由这种方式所坦示的生命哲学: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在于生命的野性、狼性与生命的自在、独立与静寂的完美结合。

(2)周涛散文的艺术特征: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概述1.现代文学:不仅指时间,同时是指这期间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是一个性质标志。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文学。表明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展新型文学语言、形式)。2.1917年事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3.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chu议》首次提出文学应该改良标志文学革命开始。4.五四文学革命:文学语言以白话为主,废弃文言文。5.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新的革新与解放,其实绩体现在创作上。6.文学社团:各种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事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7.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8.创造社:五四期间富有创新精神,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不关注外部世界。9.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以写作爱情诗闻名。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二.论争(斗争):与文学旧势力 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了冲突和斗争:1.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争斗。(林蔡之争)蔡元培2.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3.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的《甲寅》上的复古调。 三.文学革命的史绩:1.白话文普及2.外国文学涌入,新文学社团风起3.文学理论取得初步成果。4.出现引人瞩目的作品。但是具有局限性,它一味的对西方文化接受。 第二节鲁迅与现代小说的开端 一.20年代(三类小说)活跃在文坛上:1.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 2.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题的乡土小说 3.以创造社作家为主题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二.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现代小说之父,受进化论的影响。 1.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评价《狂人日记》: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自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与批判是多层次展开的。(表现深切)。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格式特别) 三.现代小说作品 1.《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呐喊》中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形喜事悲)悲剧。 2.题材:a.在《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的小说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农村妇女的关注)《离婚》写农村女性的。b.在《呐喊》《彷徨》中还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伤逝》唯一一部爱情作品。 3.《故事新编》鲁迅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特点:a.《故事新编》的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有鲜明的艺术风格)b.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C.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四.小说(27页): 文学研究会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为人生”而艺术。出现“问题小说”最早的问题小说家是:罗家伦同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卢隐的《海滨故人》许地山的《商人妇》王统照的《沉思》 五.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突破五四文学的局限。乡土文学作家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等。王鲁彦《柚子》《黄金》。废名(冯文炳)《竹林的故事》抒情写意小说。许钦文的《鼻涕阿二》乡土文学的成就:(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家们还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富有色彩的地方风俗画,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画廊。 六.郁达夫与艺术派小说:创造社的特征是“为艺术而艺术”,创造社小说作品呈现出浓烈的表现色彩,对自我心灵的强烈抒发、对生活的浪漫叙写,以及对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是创造社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3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练习题1答案

《现当代文学》练习题答案1 一、填空题: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是(《尝试集》), 作者是(胡适)。 2、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白话文诗歌是(《蝴蝶》),原题叫(《朋友》)。 3、发表了中国现代最早的话剧的剧本是(《终身大事》) 4、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别号(鼎堂),曾用笔名(沫若)、(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5、郭沫若的诗集主要有:《女神》、《星空》、《新华颂》、《瓶》、《恢复》等。 6、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理论(主张)分别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7、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林徽因) 8、朦胧诗特点是(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 9、新诗三杰是(北岛)、(顾城)、(舒婷)。 10、后朦胧诗的特点有(崇尚非崇高、非优美的美学原则,采用冷抒情、反讽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反文化的意识)。 11、北大诗歌三剑客是指(海子)、(骆一禾)、(西川)。 12、艾青原名(蒋海澄),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 二简答题: 1、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诗歌所蕴含的核心意象,并说明其象征

意义。 答:第一首诗歌诗人借蝴蝶这个意向象征文化先行者孤单、可怜不无自况之意。第二首诗里的鸽子象征新文化运动同道们自豪和得意。 2、诗歌常用的赏析方法有哪几种? 答:知人论世、言外求意、比较鉴别、品尝韵味。 3、试分析“天狗”这个形象。 答:积极、进取、是一个向黑暗社会发起挑战的坚强斗士的硕大想象。 4、简述《天狗》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想象新奇,气势磅礴,旋律激越,声调高亢,语言峻峭等特点。 5、简述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思想 (1)对爱、美与自由的追求。 (2)同情下层人民,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3)感叹人世沧桑,咏叹光阴易逝、企求超脱尘世。 (4)情绪低沉,政治倾向偏激,内容不太健康。 6、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1)意象优美 (2)韵律和谐 (3)形式多样。 7、简述诗歌《别丢掉》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自检自测2参考答案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谈论的是顾城的诗。 2、1981年甘肃的《飞天》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 3、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沈从文。 4、“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于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波伏娅的《女人是什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 5、“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阿庆嫂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跑单帮去了。 6、1986年11月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共同举办的“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被看作是“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的标志。 7、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柳青和周立波。 8、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他也欣赏海德格尔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关于“人,诗意地居栖……”的钟情。 9、王安忆引起文坛注意的第一篇小说《雨,沙沙沙》,写了一个叫雯雯的女孩子的信念与梦想,痛苦与欢乐。 10、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11、从1958年到“文革”结束这期间盛行的“三结合”写作方式,是指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 12、《小鲍庄》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13、《今天》是由“今天文学研究会”创办的一份民间文学双月刊,主要成员有北岛、芒克等。 14、传统京剧的高度程式化表现在声乐方面是“曲牌”和“板腔”两大声腔系统的严格规定。 15、《受戒》是一篇极美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二、单项选择题 1、短篇小说创作曾是“十七年”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区域,也出现了一批现在看来仍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如《登记》、《山地回忆》、《红豆》、《百合花》等。其中,《山地回忆》的作者是(B)。 A.赵树理B.孙犁C.茹志鹃D.丁玲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9044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1:第一批次 1:[单选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十七年时期文学的作品是 B:《林海雪原》 2:[单选题]2、小说《红旗谱》中塑造的农民革命运动中的第三代农民形象是 B:朱大贵3:[单选题]3、《红日》的作者是 A:吴强4:[单选题]4、属于清丽派战争小说的作品是 D:《百合花》 5:[单选题]5、“吃不饱”和“小腿疼”是赵树理哪篇小说的人物 A:《“锻炼锻炼”》 6:[单选题]6、被公认为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反映农村改革的文学作品是 B:何士光的《乡场上》 7:[单选题]7、具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是 C:《高玉宝》 8:[单选题]8、下列作品中,对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作用的诗歌作品是 B:《秋歌》 9:[单选题]9、下列作品中写于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是 B:《三里湾》 10:[单选题]10、《小月前本》作者是B:贾平凹 11 致橡树的作者是舒婷。 2:第二批次 1:[多选题]1、张贤亮新时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有 A:塑造无怨无悔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 B:在“灵与肉”二元对立统一的描写中表现伤痕美 C:对特殊时期知识分子和群众微妙关系的揭示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D:对肉体革命的展示 E:对中国改革的歌颂参考答案:ABCD 2:[多选题]2、在改革文学中,贾平凹表现因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人们道德观念变化的小说有 A:《小月前本》 B:《腊月?正月》 C:《废都》 D:《怀念狼》 E:《鸡窝洼人家》参考答案:ABE 3:[多选题]3、新时期以后出现的先锋小说作家有 A:马原 B:残雪 C扎西达娃 D:张炜 E:余华参考答案:ABCE 4:[多选题]4、新时期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点有 A:富于理性的探索 B: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C:躁动不宁的反思意识和对改革的期盼 D:作品表现的自始至终都是人物的内心世界 E: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5、属于十七年时期的清丽派战争文学的作品有 A:《保卫延安》 B:《百合花》 C:《黎明的河边》 D:《洼地上的“战役”》E:《马石山上》参考答案:BD 6:[多选题]6、下列作品中,属于战争题材的小说有 A:《创业史》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65徐迟的报告文学有哪些特点? 66试分析沙叶新戏剧思想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精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网上作业(100%) 作业1 单选: 1、“棋王”王一生的身份是什么?“知青” 2、面对废墟,作者既不绝望,也不超脱,这是哪一个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北岛《古寺》 3、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展示了普通人对温情生活的渴望以及()的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心情。承担历史责任 4、昌耀《凶年逸稿》的“凶年”指的是精神饥馑的动乱年代 5、史铁生《我与地坛》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 6、()展现了对“女性”角色的疏离与认同的纠葛。翟永明《母亲》 7、北岛《古寺》充满复杂的象征,诗歌中的“古寺”给人的感觉是()。废墟 8、老舍《茶馆》的老板是()。王利发 9、《李有才板话》中,“打虎”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选村长 10、《棋王》通过“棋道”寄寓了什么思想?道家思想 判断题 1、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虚构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对 2、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写作特色之一是采用倾诉的语气对 3、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谈到了自己创作的经验和意图对 4、曹禺《茶馆》中,“茶馆”的墙上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对 5、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中,李有才不是主要人物,但是他编的快板歌谣却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对 6、汪曾祺《故里三陈》中,陈四因为演出受辱,被迫从事泥瓦匠的工作。错 7、“棋王”王一生解释“吃”和“馋”的关系,认为“吃”就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馋”则是一种贪欲。对 8、昌耀《凶年逸稿》体现了作者对特定时代精神危机的控诉。错 9、汪曾祺《午门忆旧》的“旧”是指故交,故人。错 10、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就是李有才。错 多选题 1、下面哪些话语出自《我与地坛》? 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2、下面哪些句子出自北岛《古寺》? 乌龟在泥土中复活/托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 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 3、老舍《茶馆》(选场)涉及众多的人物,按照事件,可以分为那几组? 秦仲义为首的一组,宣扬实业报国 黄胖子为首的调停组 刘麻子为首的一组,核心事件是买卖人口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新文学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指的是文学内容方面的意识和意识,文学形式方面的意识和意识。 2、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和。 3、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和、 等“三美。” 4、“雨巷诗人”指的是诗人,他是我国三十年代“诗派”代表诗人。 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小说的耐人寻味的结尾最后一句。 6、《凤凰涅槃》选自的诗集,它是现代白话诗的第一座里程碑。 7、新时期文学,从文学形态变化的角度看,一方面是的复归、深化和开放性发展;一方面是的引进、借鉴、融汇和创新。这是一个美学形态并存竞荣的时代。 8、《茶馆》的作者是,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通过 这个“窗口”,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 9、“漏斗户主”是作家高晓声精心刻画的新时期农民的形象。 二、选择题: 1.《人的文学》作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作人 D.胡适 2、赵伯韬是哪一位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沈从文 3、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创造社 B.语丝社 C.新月社 D.文学研究会 4.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 A.1928年 B.1930年 C.1937年 D.1942 5、下列哪首诗刊被叶圣陶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A.《再别康桥》 B.《雨巷》 C.《我是一条小河》 D.《死水》 6、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 ) A.上海 B.武汉 C.重庆 D.香港 7、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 ) A.《放下你的鞭子》 B.《黄河大合唱》 C.《我们的祭礼》 8、巴金的小说《家》中刻划了一个新旧两种思想交杂,为当时的青年提供了“不该那么做”的典型是() A、觉慧 B、觉新 C、觉民 D、觉英 9.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的诗歌团体是() A 新月社 B 湖畔诗社 C 创造社 D 狂飙社 10、《猛虎集》是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 A、郭沫若 B、徐志摩 C、殷夫 D、闻一多 三、简答题 简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2. 鲁迅创作了哪三本小说集?小说如何体现出鲁迅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在改造民族灵魂方面的价值? 3.何为朦胧诗? 4、简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形成性考核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成性考核一 成绩97.00/满分100.00 题目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C. 《朝花夕拾》题目2 “我不信鬼,而喜欢知道鬼的事情,此是一大矛盾也。虽然,我不信人死为鬼,却相信鬼后有人……”这段文字出白()A. 《鬼的生长》 题目3《月下老人祠下》一文中表达的情绪是()B. 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题目4朱自清在《儿女》里写到的“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呆瓜’。”这个‘呆瓜’指的是()C. 润儿 题目5《故乡的野菜》、《乌篷船》都是周作人的散文代表作。对题目6在《月下老人祠下》中,作者几次写到“我回来了”()D. 两次 题目7 “河水鬼大可不谈,但是河水鬼的信仰以及有这信仰的人却是值得注意的。”这段表述出自()B. 《水里的东西》题目8《颓败线的颤动》选自鲁迅的()C. 《野草》 题目9散文诗集《野草》中,最能显示鲁迅自己的作品是()。 C. 《腊叶》 题目10 “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这段话是胡

适对哪位诗人的赞美()D. 徐志摩 题目11 “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表达这一主旨是()C. 《腊叶》 题目12 “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这段表述出自()A. 《苦雨》 题目13描写“河水鬼”的文章是()D. 《水里的东西》题目14《月下老人祠下》所写是俞平伯从大洋彼岸归国,即将北上回京期间,在故乡逗留短短三天里与妻子、妹妹共游西湖的经历。表达的作者的心境是()A. 欣喜与惆怅 题目15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个“她”指的是()A. 长妈妈 题目16“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忘不了,和我们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段话是胡适对哪位诗人的赞美()A. 徐志摩题目17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死火”象征着()A. 光明未来(此项错误) 题目18《雁荡山的秋月》的总体风格是()C. 比较清朗题目19在《死火》中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对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当中,现当代文学考试比例及分数都不是很高, 故不要在此花费大量时间,此部分试题作为了解,扩充知识,不要死记硬背。 1、1915年9 月陈独秀主编的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_________________。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_________________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___________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年7 月成立于东京的__________,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______________和创造社。 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________、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_________________。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 年,其主要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________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____________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__________。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_________________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____________,成立于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_____________。。 24、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_________,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26、鲁迅,原名________,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27、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 28、鲁迅前期在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9、鲁迅在________________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30、__________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31、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___________,并任常务委员。 32、阿Q 是____________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33、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4、《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______篇。

100正确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二)期末复习提纲.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提要 ——蔺瑞娟 1、第一次文代会召幵的时间、确定的文艺总方针、指出的文艺总方向。P227 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 总方针: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总方向: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2、本时期文学创作的人学观及主要的两个核心 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人学观。(视阶级性为人的本质,以阶级取代个人,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判别人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满怀信心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来完成对于“人”的种种文学想象。)核心观念: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3、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的两类新颖的作品。时间:1956 年5,6月间。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 以自由竞争。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米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木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法解决。 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王蒙《组织部信赖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等) 另一类是突破被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邓友梅《在悬崖上》李威伦《幸福》丰村《美丽》) 4、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根本任务论;“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1958.5) “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论。 5、“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的主要作品; 作家: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西李马胡孙) 赵树理代表作:《三里湾》《登记》《李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 6、几部红色经典作品的作者、内容梗概、主要人物、突出特色。 ①《红旗谱》(由三部分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梁斌。小说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背景,通过燕赵大地上两家农民三代,围绕“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 两个中心事件,书写了当时农村与城市革命运动,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历史过程。主要人物朱老巩,严老祥-?朱老忠,严志和大贵,二贵,运涛,江涛。突出特色:形象的论证了农民——革命的主力同盟军——与革命之间天然的血緣关系。 ②《创业史》刘青,小说描写了陕西渭河平原下堡乡的蛤蟆滩互助组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历程。(富裕中农)郭世富,(反动富农)姚世杰,(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郭振山,青年农民,共产党资梁生宝。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史诗性”,“纪念碑”式的创作。 ③《青春之歌》杨沫,知识分子林道静的革命成长之路。(“胡适派”)余永泽,(共产党人)卢嘉川,江华。形象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应走的正确认识道路:从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改造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7、了解王蒙的创作概况;分析《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78年重新发表小说,称为新时期文坛最活跃的作家之一,先后出版中篇小说集《深的湖》、《相见时难》、《坚硬的稀粥》等,以及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恋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具有重要突破意义的作品,在当代文学中它第一次闯进了一个文学题材的禁区,大胆揭露了我们党的心脏——党的领导机关中所发生的病变,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一种非凡之举,表现出王蒙用文学干预生活的惊人的勇气。小说表现了强烈的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主题,刘世吾这个官僚主义者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典型意义。 8、郭小川为何被称为“战士诗人”;少数民族题材的诗歌主要诗人;“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诗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每空1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一)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周氏兄弟”是指(1) ________________和周 作人。 2)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是胡适的(2)《________________》。 3)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又发表了陈独秀的(3) 《________________》,宣告了文学革命的开始。 4) (4) ________________的小说(5)《________________》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 七斤经历的一场“辫子风波”,表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面貌。 5)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6)《________________》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 始。 6)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们出版了诗合集(7)《________________》。 7)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8) ________________年发表的(9)《________________》。 8)冯至第一部诗集(10)《________________》中的四首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小叙事诗是 《吹箫人》、《帷幔》、(11)《________________》和《寺门之外》。 9)吕纬甫和(12) 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鲁迅小说(13)《________________》和《孤独 者》中的主人公。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是(14) ________________,她的第一篇小说 是(15)《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诗集是《繁星》。 (二) 1)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1)《________________》,接着又出版了《南国之夜》、《夜景》等短篇集和散文集(2)《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的小说《华威先生》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关于(4)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争,这是抗战以来文坛上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学论争。 3) (5) ________________在30年代接连发表了《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 等优秀短篇小说。 4) 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里,写了《且介亭杂文》、(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三部杂文集。最后一部是鲁迅逝世后由许广平编辑的。 5) 小说《春蚕》的主人公是旧式老农民(8) ________________。 6)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9)《________________》、《香稻米》和(10) 《________________》。 7) 夏衍的话剧(11)《________________》以林志成、匡复和杨彩玉之间的纠葛为中心情 节,是一首市民生活的交响曲。 8) 小说《骆驼祥子》的两个主人公是祥子和(12) ________________。 9) (13) ________________在英国期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14)《________________》、 《赵子曰》和《二马》。 10 小说《家》高氏官僚地主大家庭的没落。高家长房的三兄弟是觉新、觉民和(15)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是出身破落大族的闺秀白流苏,男主人公是阔绰的华侨子弟范柳原。 2.《金锁记》的主人公名叫__曹七巧____,而她的女儿叫_长安____。 3.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__气不死_”,李有才编的歌,在阎家山一带叫“圪溜嘴”, 官话叫___快板___。 4.《李有才板话》中,老槐树底的人只有两辈,一个“__老”字辈,另一个“小”字辈。 5.《故里三陈》中写到了作者故乡的三个有特殊技能的人,其中,被称为向大人的瓦匠是 __陈四_,另一个男性产科医生叫。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的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 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 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这段话是表明( B )。 A.流苏不愿与柳原结婚。 B.柳原不想与流苏结婚,只把她当作情人 C.柳原本想与流苏结婚,但做不了主。 D.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谁也不想结婚 2.“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 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流苏怅惘的原因是( A )。 A.她与柳原的婚姻是一个苍凉的故事。 B.她与柳原的婚礼太草率。 C.流苏的娘家人不高兴。 D.流苏不愿嫁给柳原。 3.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收入在她的哪部小说集中。( C ) A.《都市传奇》 B.《爱情传奇》 C.《传奇》 D.《女性传奇》 4.“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说这番话的人是《倾城之恋》 中的谁。( B ) A.流苏 B.柳原 C.徐太太 D.作者议论 5.“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说这番话的人是《倾 城之恋》中的哪一位。( B ) A.柳原 B.流苏 C.徐太太 D.萨黑荑妮 6.《李有才板话》中描写了两个乡村干部,一个是章工作员,另一个是被称为“吃烙饼干部” 的人是谁。( C ) A.闫恒元 B.阎喜富 C.张得贵 D.刘广聚 7.《李有才板话》中,农民与地主的斗争焦点集中在A__B A.改选村政权 B.减租 C.抢夺土地 D.阶级斗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社 2、乡土文学 3、京派 4、文学研究会 5.《朝花夕拾》 6、社会剖析派小说 7、《骆驼祥子》 8、《画梦录》 9、朦胧诗 二、填空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的。 2.1919年周作人提出的概念认为文学应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现实”。 3.方鸿渐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4.在第一个十年中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5.新月诗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它们分别是、和。 三、简答: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历史轮廓

2、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3、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4、《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几种类型?简要叙述他们的特征。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简要谈谈《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 7、结合作品谈谈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2.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 3. 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一、名词解释 1、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认为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故被成称为“为艺术派”。 2、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以他们的见闻与体验写作农村生活的作品。它上承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下启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家作品众多。 3、京派:四十年代以北京高校师生为主力组成的文学流派,其主张与海派相对立,追求乡土气息的审美风尚. 4、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叶绍钧、沈雁冰等12人。主张文

奥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 )占主潮地位。 2.封建复古派甲寅派的代表人物是( )。 3.( )是抗战时期历史最久的刊物。 4.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 )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5.( )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1919年,最早发表的小说是( )。 7.茅盾创作于四十年代的小说( )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8.在《激流三部曲》中,( )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着的小人物。 9.194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10.徐讦的长篇小说( )以浪漫主义的激情编织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生动故事,以想象化的方式营构了中、美、日三国间谍之间的明争暗斗。 11.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 )。 12.文学革命中,( )曾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13.曹禺的( )是30年代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14.鲁迅在( )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 15.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分为"浮躁凌厉"和( )二体。 16.叶绍钧的( )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 17.以1942年发表的小说( )为标志,巴金的创作风格分为前后两期。18.丁玲的( )描写了华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 19.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一个以( )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20.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 )。 21.文学革命开始于( )年,它是(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2.1915年9月( )主编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3.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 ),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4.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 )的口号。 25.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