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①。他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戏描写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作者旨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笔政治历史剧,作品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悲剧。[1]

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

那新词且记”。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著丝丝无奈与伤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因明王朝的灭亡而告终。在此经历中,李香君对爱情始终坚贞不渝。

李香君经杨龙友牵线搭桥与侯方域结成连理,她并不看重候方域的相貌俊秀、才华横溢,而是赞赏复社三公子之一的名声。这段美好的姻缘的伊始,是以侯方域仰慕香君的国色天香开始的,本来二人可以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快乐生活,做一对恩爱夫妻,但是在动荡的年代,在个人依附于明王朝兴亡的生存状态下,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李香君流落在烟花巷,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的爱始终如一。初遇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贫寒,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及其爱情观。在《却奁》一出中,侯方域受迫害离开金陵,李香君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

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侯方域离开金陵后,她“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歌唇”,深深藏着那把定情扇,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在《守楼》一场中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命人,不愿入朱门”,表现了她洁身自好的高尚操守。她不惜面血溅扇,“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这既是对爱情的忠贞,也是对自己政治信念的忠诚。面对杨龙友和李贞丽的劝说,香君时这样回应的:“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收,到去跟着田仰吗!”;面对杨龙友“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的质问,香君这样回应:“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好一个忠义两全的女子!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为了守护自己的贞洁,为了守护自己的政治信仰,李香君宁可撞破自己的头颅,宁可撒下鲜血,也绝不妥协!那点点鲜血,浸透了那把纤巧的折扇;那点点鲜血,流淌出了一个烟花女子对爱情最高的守望;那点点鲜血,昭示了一个女子坚持正义、以死抗争的坚强信念。像胡雪冈说的: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战斗精神。[3]

二、深明大义,坚守节操

李香君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他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贞不渝的歌妓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珍贵的东西。在李香君的形象塑造上,其性格有一个

发展的历史。在《却奁》一场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而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到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虽然社会地位卑下,却具有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她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保持着警惕,当她得知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这一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的责备侯方域的动摇行径:“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不仅思想上坚贞,而且把这种思想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坚定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用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侯方域。王季思在《桃花扇》校注本《前言》中就曾指出《却奁》一出的重要意义,在於“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②。

新婚燕尔的侯方域面对佳人难以割舍,李香君在这紧要的关头,再次展现了她的大义和牺牲精神。李香君清楚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生离就如同死别一般,但她还是愿意用个人的牺牲,来避免南明政权中的自相残杀;用个人的痛苦,换取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在李香君的经历中,爱情的欢乐和悲伤,始终紧紧地与国家的安危和兴亡联系在一起。李香君的性格特征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展现,不断丰富。在其后的《骂筵》一出里,更是达到顶峰。南明昏庸的君王

只知道挑选歌妓排练新曲,整日沉溺于声色之中,全然不顾国家爱社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骂的当然是国难当头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豪门权贵,歌女何辜?香君被选入宫中,在一次宴会上,面对这些拆散自己姻缘的当权者,面对这些只顾自己享乐鱼肉百姓的当权者,面对这些葬送国家未来的当权者,李香君冒着生命危险当了一回女“祢衡”,痛骂马士英、阮大铖:“东林伯仲,俺青楼知敬重。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愿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这当面的痛斥换来的是冰天雪地里的一顿毒打,李香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要做“女祢衡”,已经作好了为斗争不顾一切。在这一出戏中,她措辞尖刻而“粗暴”,骂得官员无法忍受,甚至比男子汉还要决断决绝。她想以自己的微弱的能力为风雨飘摇的国家出点力,尽管是十分微不足道。她始终强烈的憎恨那些误家误国的乱臣贼子。在《骂筵》一出里,他进一步认清了阉党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现了下层人民的善恶观、爱憎观。[4]

三、脱俗入道、殉节理想

古代的风尘女子,其归宿大多是从良,而香君却选择了入道。这是他理想境界上的提升,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她因种种爱情经历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而且,这种领悟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入道》这出戏,张道士怒斥:“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香君恍然大悟,从爱情的梦中醒来,摆脱了尘世的虚妄,入山修道。[5]“爱

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一桩爱情发生了,它不仅不应当因为任何原因受责备,而且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肯定是美的”③无论什么场景,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不人道非人性的。李香君在情场转了一回,在完成爱情大业的时候,有所顿悟而放弃,遁入空门,这是她对现实的失望,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在经历了人间的沧桑,世态炎凉后,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以致爱情也已经幻灭,只有远离红尘,才是人生的乐土,才能在将生命的根安顿下来。她们并不是不渴望爱情,而是在家国都不复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无法实现爱情的梦想与誓言一场饱经磨难的爱情,一场政治与爱情的战争,就终止在圆满的门外。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那些曾经的单纯美好,在现实的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国没了,家没了,君没了,臣没了,一切都幻灭了,万里江山和心灵的归宿都消失了,还有什么?失去一切,当然也失去了拥有爱情的资格!

如果换作是其他的男女,可能会在亡国之痛后重拾爱情的美好,继续简单平凡的生活,那也是一种圆满的方式。但李香君不同,侯方域不同,这是一对拿自己的爱情和政治进行较量的男女,一个追寻着自己政治的抱负,一个在政治的漩涡中坚守着爱情,双双入道,只能是这段爱情唯一的结局。[6]因为,必须坚持的信念;因为,那些如梦的过往已经无法找寻;因为,爱在国破家亡离别时。她的忧患早已超越了个人情感,成为家国之忧。香君的爱情是出自对复社文人的敬重,香君的出家,是对复社变节文人的失望。他们英雄气短,儿女情

长。一个生活与封建社会底层的烟花女子,能有如此搞的卓识远见,真令人可敬,她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气节,更应受到人们的敬仰。

李香君这一形象,代表着下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她虽为歌妓却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其进步形象不仅是在和侯方域爱情的坚贞节操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在和权奸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是血与火的统一,战斗洗礼的结晶,成为戏剧史上烁烁闪光的人物。也是赢得世人敬重的伟大女性。[7]

注释:

①吴新雷〈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载《中国古代近

代文学研究》1999.8. 第208页。

②《桃花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6页。

③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第65

参考文献:

[1]吴新雷,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8.208页

[2]李敏孝, 李香君形象简论 [J] 2006.1

[3]胡雪冈,孔尚任和桃花扇 [J]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7页

[4]吴淑钿,超越与异化——《桃花扇》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J]

[5]吴淑钿,超越与异化——《桃花扇》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J]

[6]宋辉,最後一页沧桑——从桃花扇入道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J],38-41页

[7]李敏孝, 李香君形象简论 [J]2006.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