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萎缩性胃炎基本常识和护理

萎缩性胃炎基本常识和护理

萎缩性胃炎基本常识和护理
萎缩性胃炎基本常识和护理

不幸患了萎缩性胃炎应如何安排饮食

不幸患了萎缩性胃炎应如何安排饮食,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形成,平时的饮食多多注意,良好的饮食可以对疾病的恢复是很有好处的。那么萎缩性性胃炎要注意饮食的安排,以下就是相关介绍:

1、蔬菜。推荐常吃木耳、土豆、茄子、西红柿、白菜、藕、笋、萝卜、冬瓜、黄瓜、嫩丝瓜、菜花、石花菜、洋葱、芹菜、胡荽、粉条、绿豆芽、芋头、豆豉等。不宜常吃菠菜、芸豆、海菜、渍菜(酸菜)、韭菜等。禁食醉蟹、青椒、辣椒面、大蒜、黄豆芽。

2、主食。应以米饭为主(大米、小米、玉米),如喜欢吃面食,可吃饼、面条、面包以及其他不加碱的面食品。不宜吃黏米类食品(如油炸糕、粽子等),不宜吃酸菜馅饺子。

3、水果。推荐食用橘子、山楂、白梨。少吃香蕉(便秘食之、便溏禁食)、苹果、杏。

4、肉蛋类。推荐常吃猪肉、羊肉、牛肉、鱼肉、鸭肉及各种蛋类。不宜吃驴肉、马肉、香肠、火腿、狗肉、鸡肉、蛇肉、腊肉、猪头肉以及一切变质的肉类。

萎缩性胃炎跟其他胃炎区分的最好办法是:萎缩性胃炎是在饭后出现,胃胀,绞痛,恶心,反酸等症状的加重。而其他胃炎都是空腹时比较严重,饭后反而会减轻。萎缩性胃炎方面中医疗效和成功治愈率要远远高于西医,至于特效药并没有,因为中医把萎缩性胃炎又细分为“气滞”、“虚寒”、“阴虚”、“血瘀”、“痰湿”、“食滞”六种,各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只要没发展到癌变,基本能做到维持不恶化,好的会逐步减轻,甚至治愈。所以就算的了这种胃炎也不用紧张,配合医生治疗就行。

萎缩性胃炎症状1、疼痛症状:胃脘部疼痛是主要症状之一,疼痛可以是隐痛、胀痛、钝痛、也有绞痛或剧痛者,或见饱痛、饥痛。有的胃中不适或胃中难受无可名状,除胃脘部疼痛外,也可表现为胁部、背部、腹部或胸部疼痛。可伴有局部压痛或深压不适感。

2、上腹部胀满、痞闷:胃胀或腹、胁、胸、背部胀满或见胃堵、痞闷,有些患者有堵塞感,多数较顽固。

如何治疗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胃的粘膜已经出现了萎缩性的改变。这种胃炎又可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类,后者在我国几乎没有,最常见的还是前者。

方法/步骤

1对于胃炎、消化道溃疡患者来说,幽门螺旋杆菌是主要元凶之一。只要做过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确定受其危害之后,就应当进行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对于此菌,目前尚无某一种可以单独根除的药物,临床上都是采取三联疗法,最有效的组合是一种PPI加上两种抗生素,PPI即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像金奥康的成分就是奥美拉唑。抗生素建议是从克拉霉素、甲硝唑和阿莫西林中选择两种。

步骤阅读.2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并不像别的疾病患者那样具有一些特异性的症状,而是会出现多种消化道症状中的几种。因此在治疗用药是要注意对症,绝对不能大而化之随意乱用。

步骤阅读.3无论是哪一种胃病,保护胃黏膜都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像胃黏膜已经萎缩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更加要注意,不要抽烟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刺激、油炸、难以消化的食物,碳酸饮料、雪糕、咖啡、浓茶等伤胃的利器也要戒掉。

步骤阅读.4某些地区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是和这个地区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像喜欢吃腌菜这种含盐量极高的食物,往往这个地域的胃炎发病率要高于不喜食腌菜的地域。因此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少吃腌制品,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口味清淡一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胃黏膜萎缩的发生。

步骤阅读.5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副作用,相信大家都知道。非甾体抗炎药就是很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的一类药物,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虽然它们能够有效抗炎、退烧、止痛,但是对于本身就有胃病的患者来说,等于是有弊无益。因此日常有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当向医生说明情况,换成具有同种效果的其他类型药物,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

步骤阅读.6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糖铝,这是一种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能够阻止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胃黏膜的上皮修复作用。

1

治疗胃炎,饮食健康是治疗胃病的首要措施。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睡前进食。

2、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生冷等对胃的损害。

3、调节工作节奏,保证充足睡眠,以缓解工作压力。放松精神、保持平和心态。营养不良,应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腰等内脏。高维生素的食物带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卷心菜、胡罗卜、洋葱、西红柿、茄子、山药、红枣、柑桔等。

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脾气虚弱、瘀血阻络,故笔者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重用山药、白术、佛手健脾理气。诸药配伍,标本兼顾,能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有一中年男患者上腹部隐痛3年余。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为: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诊见:胃脘疼痛频发,绵绵不断,有时痛如锥刺,按之痛甚,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紫边有瘀斑,脉细无力。证属脾气虚弱,瘀血阻络。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处方:黄芪20克,赤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各6克,白芍10克,炒白术10克,山药15克,佛手6克。患者服药20剂后,胃脘痛渐减轻,精神转佳,纳食增加,舌质瘀斑渐退。后加九香虫6克、炒白芍10克,继服20剂,诸症消除,复查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为:慢性轻度浅表萎缩性胃炎、未见上皮增生及肠上皮化生。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5治疗

1病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5.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6.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7.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9.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等。

2临床表现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

3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1)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

(2)症状体征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

(3)胃镜检查①胃黏膜颜色变淡;②黏膜下血管透见;③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④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假息肉形成,而黏膜下血

2

管显露的特征常被掩盖;⑤萎缩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⑥萎缩性胃炎可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黏液,以及反光增强等。

(4)病理检查①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

②化生;③增生;④癌变。

(5)实验室检查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②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③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黏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④免疫学检查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4并发症1.胃出血。

2.贫血。

3.胃溃疡。

4.癌前病变等。

5治疗1.一般治疗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

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盐酸0.5~1.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1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行抗Hp治疗。

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亦可给予熊去氧胆酸。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反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5.增加黏膜营养合欢香叶酯能增加胃黏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强胃黏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黏膜作用。也可选用活血素;或选用硫糖铝、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

五肽胃泌素除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还对胃黏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黏膜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可用于治疗低酸无酸或有胃体萎缩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早餐前半小时肌注,每天1次,第三周改为隔日1次,第4周改为每周2次,以后每周1 次,3个月为一疗程。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应用,治疗疗效佳,有效的促进了腺体修复。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萎缩性胃炎是种很常见的胃病,多是由其他小胃病诱发的,患了萎缩性胃炎后患者通常想通过饮食调理来治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萎缩性胃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1)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病情一般者,可采用少渣半流饮食。进入恢复期时,可食用少渣软饭,以一日四餐为宜。如热量摄入不足,可用干稀搭配的加餐方法补充,如牛奶1杯加饼干2片、麦乳精1杯、煮鸡蛋等。

(2)防止贫血或营养不良。

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缺铁性贫血,饮食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要充足、均衡。对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肝、腰等内脏,并注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补充,包括维生素B12 和叶酸,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茄子、红枣、绿叶菜,以提供维生素C,帮助铁的吸收。(3)调适胃酸分泌。

胃炎患者宜食肉纤维短而柔软的肉类,如鱼、虾、鸡肉、嫩牛肉、瘦猪肉等。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少,应给予上述鱼汤、鸡汤、肉汤及蘑菇汤等富含氮浸出物的原汁浓汤,米粥,带酸味的食品,带香味的调味品及适量的糖醋食物。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想必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于萎缩性胃炎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吧,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大家能够做好萎缩性胃炎的预防工作。

专家讲解萎缩性胃炎的饮食禁忌

3

-

专家讲解萎缩性胃炎的饮食禁忌,萎缩性胃炎是胃病的一种,听着名字就会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饮食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很多疾病,那么患上萎缩性胃炎后,饮食这方面该怎么注意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萎缩性胃炎的饮食禁忌,一起了解下。

1.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可适量增加醋调味并助消化。

2.进食含优质蛋白质及铁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绿叶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萝卜等。进食肉汁及浓肉汤有助于胃液分泌。

3.限制含碱多的面条、馒头、奶油、黄油等能中和胃酸分泌的食物。

4.食用流食对于急性胃炎。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禁食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或药物,酌情禁食或给予流食,对有出血者,予以止血治疗。

5.忌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萎缩性胃炎饮食原则忌食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腌腊食品、辣椒、大蒜等。不管柑橘类果汁、番茄制品、咖啡、酒类以及所有会直接刺激食道的食物会不会引起胃酸,你比较好避免食用。

6.避免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热的症状,就应避免这些食物。

7.蛔曰慢曰助消化。细嚼慢咽对消化绝对有帮助,你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用餐时避免有压力,可以使你的消化作用有一个好的开始。

8.饮食有规律是最基本的萎缩性胃炎饮食原则。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或不吃早餐,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9.注意营养均衡。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你可以吃煮熟的粟子、大米粥、羊奶、酸乳、白乳酪、开菲乳。如果症状严重,吃一些软性食物,例如米汤、酪梨、香蕉、马铃薯、南瓜类。将所有蔬菜搅碎,再烹调。偶尔,吃一些蒸热的蔬菜,例如红萝卜、胡萝卜及绿花椰菜。

上述介绍的就萎缩性胃炎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些饮食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疾病,对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祝您健康。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吃什么水果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吃什么水果,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配合饮食的搭配,对于现在人,总感觉吃水果可以养生,最近看到不少网友咨询萎缩性胃炎吃什么水果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1、香蕉: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是对于脾虚腹泻的患者应该少食。

2、菠萝:菠萝酸甜可口,可以清热除烦、生津止渴。菠萝中所含的蛋白质分解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质及助消化,对于长期食用过多肉类及油腻食物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合适的水果。

3、荔枝: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同时,它丰富的糖分可以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的功效。

4、柑、橘:柑、橘味道酸甜,具有开胃、止渴润肺的功效。对于治疗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等有很大的帮助。橘子中含有的诺米林具有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对胃癌有预防的作用。

其他常见的适合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水果还有苹果、椰子、栗子等,栗子活血健脾,有滞气的作用,有反胃症状的患者不宜多吃。

许多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往往没有食欲,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多吃一切开胃的水果,不但有利于进食,而且对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水果对人体有益,但也应该挑选时机。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宜在睡觉前吃水果,因为我们的胃部经过一天的工作、消化需要充分的休息,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患者可以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吃一些水果,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吃什么水果”。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适当的吃香蕉、菠萝、荔枝、橘子等水果,但是任何水果都不能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

专家说慢性胃炎可以泡脚治疗

肠胃病对我们来说是很普遍的,这样就很容

4

易我们患者忽视质量,但是肠胃病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并且有些方法也是能治疗疾病的,有专家说,泡脚是可以治疗肠胃病的,以下就是有关介绍:

泡脚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对于胃炎患者来说,是一种很适用的治疗措施。各种胃炎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结合全身用药的基础之上,采取各种泡脚疗法,使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胃炎患者不妨试一试。

治疗慢性胃炎不妨泡泡脚

泡脚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对于胃炎患者来说,是一种很适用的治疗措施。各种胃炎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结合全身用药的基础之上,采取各种泡脚疗法,使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胃炎患者不妨试一试。

方1药物:生姜30克,木瓜500克,米醋500毫升,芍药50克。

方法:加水少许,煎煮至沸腾,待温热后,泡洗双脚30分钟,每日1次。

方2药物:党参40克,白术20克,苍术30克。

方法:上述药物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沸腾,待温热后,泡洗双脚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一、采用雷尼替丁,和庆大霉素,口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好,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具体方法是:

(1)雷尼替丁:每次2片,每天一次,睡前口服,连服2周。

(2)庆大霉素片:每次2片,每天3次,连服2周。

若个别病人,服用庆大霉素后上腹不适,可改为卡那霉素,每次0.5克,每日2次口服。如果患者上腹疼痛明显,可加服654―2,疼痛缓解后停用;上腹饱胀明显者,可先服3天乳酶生(每次1.5~3.0克,每天3次),再服雷尼替丁十庆大霉素;伴有消化不良时,可配伍多酶片等。

二、有些服药时间长,而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年龄偏大的患者,可服用大月晶丸,效果也比较好。

我们在对待疾病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正规的治疗方法,并且也一定要有信心,生活中我们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不适应症,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最后希望每个患者尽早的康复。

冬季老年肠胃病应如何护理

-

肠胃病威胁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正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多对老年人的护理,现在正是冬季了,我就更要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注意,那么冬季老年肠胃病应如何护理?

老年人肠胃不好,就不能及时的补充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身体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肠胃保健势在必行。

一是“软”

人到中年以后,胃肠道功能随之降低,需饮食熟软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及肠道排泄。

二是“水”

多年来喝的是,当天烧开后自然冷却的温开水,每天至少要喝8~10杯,或喝决明子茶、绿茶,并坚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时,和晨起后各饮一杯白开水。既起到了“内洗涤”、“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了胃肠道,利于软化粪便通大便。

三是“粗”

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粗粮)食品、薯类、青菜、白萝卜、芹菜、丝瓜、菠菜、海带、西红柿、苹果、香蕉、梨等,每天可适当选择其中几种食物,搭配食用,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

四是“排”

定时(早晨)排便,不拖延时间,使肠中常清。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会阴部,以保持清洁。

五是“揉”

每天早晚,及午睡后以两手相叠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100次。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通肠胃,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

为了改善这一症状,除调节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注意药物影响,适量增加运动之外,简单的小动作,如“织布”健身法,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六是“动”

适度运动,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进胃肠道蠕动。另外,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时

5

间为15分钟,使小腹、腰背部有发热感觉。随着腹肌的起伏运动,胃和肠的活动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对糟粕的排斥更加彻底。

具体保健动作为:坐在床上,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双臂伸直,双手掌心朝脚尖方向做推的动作。在推的同时,上身前俯,向外呼气,双手应尽量向脚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时,保持姿势3秒钟,收回手掌,并吸气。连续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练织布健身法时,和练太极一样,最好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动作必须要连贯。

在冬季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形成原因,并且多多了解肠胃病的知识,有助于更好的治疗疾病,为此我们一定要进行很彻底的治疗,最后希望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

肠胃疾病的治疗误区是哪些

-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2012-12-31 17:29:51 凤凰中医【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我要评论(0)条肠胃病对我们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进行很好的治疗,生活中多多进行护理原则,良好的护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那么治疗肠胃病仍然存在着误区。

胃肠疾病发病率高、病种多、病因复杂、诊断治疗不一样,并且急性转慢性多,危害大。临床常见胃肠的各类病种,在二十余种左右,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和急性肠炎、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直肠炎、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

患者得了胃肠炎,早期不重视,熬不起时候乱投医,到了严重后期放弃治疗,是肠胃炎临床治疗中,遇到较多的现象。在此,提示广大患者朋友,要正确认识,回避误区。—很多人以为肠胃炎不过是小病,时常放任小小胃病,等于让星火蔓延成燎原之势!导致肠胃炎恶化癌变。诸不知胃乃六腑之首,是所有气血的来源,呵护好胃,等于为健康买了一份保单。

—滥用或乱用药物。有的患者病急乱投医,今天西药,明天中药。轻信非专业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法,用药不当、剂量不对、以及因个体差异的原因,都会造成药品使用不对症,引起病情的变化,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轻信虚假广告,一些非法医疗机构,及没有医治能力的医院,打出治疗胃肠疾病的招牌,但如果患者不用心甄别仔细选择,不管真实与否,就盲目服用或医治,结果可想而知,经济浪费,延误病情,给患者雪上加霜。这就是胃肠疾病治疗的典型弯路。

--轻视专科医院科学检查,自查自判。胃肠病治疗中,科学、系统、准确的检查是胃肠病治疗的基础,权威、有效的疗法是胃肠康复的保障,而许多患者在治疗中,都犯了“轻检查重治疗”的错误,错误的诊断必然导致错误的治疗,使胃肠成为“久治久病”。

专家呼吁:胃肠炎多发,只要正确认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选对医院进行对症治疗,治愈情况都会很好。如果出现严重胃肠疾病史,只要坚定治愈信心,医患配合,也能达到治愈效果。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引起肠胃病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饮食一定也要注意一下,最后希望所有患者尽早康复。慢性胃炎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疾病的预防,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长期沉浸在疾病的抗争之中,自己受痛苦,家人也跟着受累,肠胃病中的慢性胃炎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所以大家要做好慢性胃炎预防来进行抵御疾病,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最好的慢性胃炎预防方法之一: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根据不断的统计研究发现,很多疾病都和人的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尤其像一些肠胃病,所以要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就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伤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

最好的慢性胃炎预防方法之二:多参加体育锻炼,不要总是吃晚饭就坐在那儿不动,容易造成肠胃不适,出现肠胃病,有积极的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应用能力,减少慢性胃炎发病机会。

最好的慢性胃炎预防方法之三:要注意饮食的调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切暴饮暴食,否则会破坏胃酸分泌的节律性,诱发溃疡病发生。还要注意不吃生冷、过热、过硬、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并戒除烟、酒、以防刺

6

激胃粘膜,促使溃疡恶化和复发,饮食不当会造成多种的肠胃病。

由以上可知,慢性胃炎预防有多种的方法,不同的方面都可以对该疾病进行抵制,多了解肠胃病常识,不仅是胃炎,很多的肠胃病都需要我们的重视关注,这样就会减少很多危害疾病的发生,为我们的健康提高一道保护的屏障。

肠胃病之胃息肉的症状

-

肠胃病之胃息肉的症状,肠胃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生活中是决不允许我们的肠胃出现问题的,一旦我们的肠胃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比方说胃息肉、胃粘膜、痢疾等,下面我们来料及诶一下胃息肉的症状。

1、很多病人常向医生诉说胃肠道出现不适,如打嗝、腹泻、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及反酸、烧心、吐酸水,但各种检查却找不出脏器有病变。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

2、人们平时要注意排便卫生,如不要控制可贵的排便感,排便感明显时要立即去解,如厕后不要搞副业,排便时做到用力最小、所需时间最短。

3、比如工作压力大、精神受刺激、生活不开心的时候,会感到腹胀、没有胃口。对这些病人,别人开导和自我心理暗示是最好的药物,有助于症状逐步减轻、胃口增加。

4、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一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仅少数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长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

5、此外,还有与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变,如幼年性息肉变,无恶变倾向;弥漫性息肉变,癌变率可达20%;还有遗传性息肉变等。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肠胃病之胃息肉的症状”。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的话,大家一定要积极的去治疗,千万不要拖拖拉拉的,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还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养胃汤“鲫鱼汤”

肠胃疾病是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多多注意这种疾病的形成原因,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这种的饮食调理,治疗肠胃病的饮食汤,希望对您有帮助。

冬吃鲫鱼养胃佳品

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指冬季鲫鱼、夏季鲇鱼,相对其他季节更为肉嫩味鲜。鲫鱼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本草纲目》说“诸鱼属火,唯鲫鱼属土,故能养胃”,且鲫鱼汤有润燥滋补作用,适合寒冷冬季食用。

现代研究表明,鲫鱼营养价值较高,所含蛋白质质优、易于消化吸收,据测定,每100克黑鲫鱼中,含蛋白质高达20克,仅次于对虾。且富含钙、磷、铁、核黄素(即维生素B2)、维生素A、尼克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痛等,患者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

此外,专家提醒,鲫鱼比较适合清蒸或煮汤,这样营养效果最佳。而经煎炸的鲫鱼,营养价值会流失,则食疗功效会打折扣。一般鲫鱼刺细小且多,在食用时需耐心剔除,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食用时要多加小心。

食用鲫鱼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鲫鱼不可同鸡、羊、狗肉同食,与这些食物同食,易生热而导致生疮疡,与此同时素有内热者也不宜吃。

“美味汤”防肠胃病

胡椒猪肚汤,此汤可在饭前饮用,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做法如下,白胡椒30至50粒,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加入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

桂枣山药汤,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桂圆、红枣有益气血、健脾胃的作用。做法如下,红枣12粒,山药约300克,桂圆肉两大匙,砂糖1/2杯。红枣泡软,山药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烧开,煮至熟软,放入桂圆肉及砂糖调味。待桂圆肉已煮至散开,即可关火盛出食用。

萝卜羊肉汤,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做法如下,羊腩肉750克,白萝卜500克,香菜、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适量。将羊肉洗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净切成丝。

7

坐锅点火倒入底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紫苏生姜红枣汤,此汤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做法如下,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小火炖30分钟。然后将紫苏叶、姜片捞出来,继续用小火煮15分钟。

希望以上的几种小方法对您有帮助,但是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很彻底的治疗,采用正规的治疗方法,以上方法需要在医生的知道之下进行服用,最后希望您远离疾病的危害。

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疗偏方

全球医院网2010-12-23我要评论我要订阅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患上此病的病人多数以那些老年人最为多见,患者一定要早了解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表现,这样就能及早控制此病的发展。以下是几种饮食疗法供患者参考。

党参粟米茶:党参20克,粉碎,粟米100克,炒熟,加水1000毫升同煮,煎剩一半时可当茶饮。

胡萝卜淮山药鸡内金汤:胡萝卜250克,淮山药20克,鸡内金10克。胡萝卜、淮山药洗净切块与鸡内金同煮,半小时后加红糖少许,饮汤。

参须石斛滋胃汤:人参10—15克,石斛12—15克,玉竹12克,淮山药12克,乌梅3枚,大枣6枚。共水煎,分两次服用。

糯米百合莲子粥:糯米100克,百合30克,莲子(去芯)20克,红糖适量,共煮粥食用。每日一次,连服7—15天。

威灵仙蛋汤:威灵仙30克,加水200毫升,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生鸡蛋2个去壳,兑入药汁,加红糖5克,共煮成蛋汤。每日服一剂,连服两剂。

猪肚煨胡椒:猪肚一只,洗净,胡椒10克,研末放入猪肚内,用线扎紧,文火煨炖,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肚。2—3日一次。(注:以上食疗仅供参考,若调理无效,请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延误最佳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概述

根据研究表明,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在童年时期。这种情况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居住环境拥挤和不卫生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感染。科学家认为,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是造成这种感染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接触呕吐物和粪便导致传染和蔓延。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层的炎症,而这反过来会降低胃酸处理分泌的能力。因此,感染患者往往会存在明显的消化问题。一些明显的症状包括腹部疼痛,胀气,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带血和腹痛。在空腹的情况下,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痛会更糟糕。由于这些症状往往与其它健康问题很相似,因此采取正确的诊断是实施适当治疗方案的关键。有时,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癌。

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

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有: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重者剧烈的绞痛,呈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疼痛部位年长儿多在上腹部或脐周,年幼儿在脐周或部位不固定。疼痛与饮食关系不明显,多数在进食中或餐后发生;常伴有恶心、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少数有呕吐或黑便;常发现患儿舌苔如地图样或白腻,有口味或口臭;婴幼儿常有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程久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

而急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无腹泻的急性呕吐,也可没有任何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饮食护理

所谓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在我们胃内生存的葛兰氏阴性细菌,它一直到1982年才由澳洲的两位医生在体外培养成功,幽门螺旋杆菌在健康人体内可以和人和平相处,一旦我们的免疫力低下,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能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部产生炎症,增加胃泌素的分泌,最终导致一系列胃病的形成。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60%左右,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并且与社会经济状况、种族等因素有关。多数研究认为,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为粪—>口,或口—>口传播。

8

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除了配合医生予以的药物治疗外,你在生活饮食中还必须注意:注意环境卫生,饭前洗手,与人同桌吃饭最好注意公快的使用。家中若有婴幼儿的更要注意洗手与喂食的卫生问题,因为幼儿时期也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高危险群。有胃炎倾向者或有胃炎家族史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是非类固醇的抗发炎药。治疗时三餐应定时定量。多吃含纤维素食品可降低消化性溃疡与胃炎的发生与复发率。避免吸烟喝酒:吸烟会增加消化性溃疡之机会,同时也会影响溃疡愈合的质量及造成更多的并发症。酒精则不但会直接伤害胃黏膜,亦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最好戒烟酒。

其它会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咖啡、浓茶、香辣等食物应尽量避免。

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教你正确地认识幽门螺杆菌

胃病科文章排行榜2010-10-2539健康网黄绮娟我要评论(0)核心提示:1982年,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的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而许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

1982年,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的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而许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存在于人体内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中,8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这种细菌引发的。不过,大多数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表现出症状,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进一步患胃部或十二指肠疾病。

油门螺旋杆菌与疾病的关系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病;(3) 胃癌;(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头号致癌因子。

从世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调查发现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但人们不必太紧张,因幽门螺杆菌的株种很多,不是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演变为胃癌。这与幽门螺杆菌的种株有很大关系,只有毒力很强、致癌机会高的菌株方才有可能导致胃癌。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走出两个误区

一、无所谓。正常人还有50%带菌者。

二、十分紧张,怕癌变。

当胃镜检出幽门螺杆菌或抽血查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临床上有胃痛、胃胀、泛酸、嗳气、口臭等症状;胃镜检查有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炎症浸润现象、6个月后黏膜上皮增生、腺体萎缩、囊性变和肠化生,两年后,黏膜腺体可异常增生,如果不及时治疗逆转,极少数人会发生癌变。所以,具有上述三种现象时,应杀菌根治。

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病才能不复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应该是四联治疗:埃索镁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每次0.5每日2次,阿莫西林每次1.0(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或咨询医生),每日2次,替硝唑每次0.5,每日2次。共一周疗程。也可采用三联治疗:埃索镁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每次0.5每日2次,替硝唑每次0.5,每日2次。疗程1~2周。超过2周疗程并不增加,而副作用反而增加。该方案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达90%以上。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王要军

治疗后立即复查幽门螺杆菌是阴性,为清除;治疗1个月后复查是阴性则为根除。建议治疗1个月后去复查,如果阴性,为根除。

9

如果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者,不要马上再次服用抗生素,因为经过一次治疗幽门螺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建议停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3-6个月,让细菌对药物恢复敏感性后再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1893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1982年,西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Warren发现135例曲形和S形细菌,结果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1989年,Goodwin 等人将其命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巴里·马歇尔(Barry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关于它的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CHEMTRON)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1简介病理学特征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分裂时,两

幽门螺杆菌

端均可见鞭毛。

2鞭毛特征幽门螺杆菌

鞭毛长约为菌体1~1.5倍。粗约为30nm。鞭毛的顶端有时可见一球状物,实为鞘的延伸物。每一鞭毛根部均可见一个圆球状根基伸入菌体顶端细胞壁内侧。在其内侧尚有一电子密度降低区域。

鞭毛作用

鞭毛在运动中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抛锚作用。

生理学特征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存。许多固体培养基可作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的基础培养基,布氏琼脂使用较多,但需加用适量全血或胎牛血清作为补充物方能生长。常以万古霉素、TMP、两性霉素B等组成抑菌剂防止杂菌生长。

幽门螺杆菌对临床微生物实验中常用于鉴定肠道细菌的大多数经典生化实验不起反应。而氧化酶、触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亮氨酸肽酶这七种酶反应是作为幽门螺杆菌生化鉴定的依据。

沃伦和马歇尔喝了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便于不久之后便得了胃病。

分子生物学特征

幽门螺杆菌的全基因序列已经测出,其中尿素酶基因有四个开放性读框,分别是UreA、UreB、UreC 和

幽门螺杆菌

UreD。UreA和UreB编码的多肽与尿素酶结构的两个亚单位结构相当。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极为丰富,约含菌体蛋白的15%,活性相当于变形杆菌的400倍。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形成“氨云”保护细菌在高酸环境下生存。此外,尚有VacA基因和CagA基因,分别编码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根据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又将幽门螺杆菌菌株分成两种主要类型:Ⅰ型含有CagA和VacA基因并表达两种蛋白,Ⅱ型不含CagA 基因,不表达两种蛋白,尚有一些为中间表达型,即表达其中一种毒力因子。现在多认为Ⅰ型与胃疾病关系较为密切。

3培养用于培养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应置于生理盐水、营养肉汤或20%葡萄糖中,然后立即转送到细菌室培养。如果标本不能在4个小时内培养,就应放在4℃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长期保存用于培养的活检标本的唯一方法是将其置于-70。CO2或液氮之中。培养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基包括非选择性及选择性两种。常用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基础为脑心浸液琼脂、哥伦比亚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以及Wilkins-Chalgren琼脂。培养基中需加7%-10%的去纤维蛋白马血。羊血、人血、马血清、氯化血红素、淀粉、胆固醇或环糊精(cyclo

幽门螺杆菌

dextrins)也可代替马血。选择培养基则是在上述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啶酸、二性霉素B、多粘菌素B 以及甲氧苄氨嘧啶(TMP)。常用的有Skirrow 配方及Dent 配方。前者原用于弯曲菌的培养,亦可用于幽门螺杆菌培养。后者为前者

10

的改良,即将多粘菌素用头孢磺啶取代,因为少数(5%左右)幽门螺杆菌菌株对多粘菌素敏感。Drnt配方为万古霉素(10mg/L)、头孢磺啶(5mg/L)、TMP(5mg/L)以及二性霉素B(5mg/L)。有报道指出,部分菌株对啶酸敏感,因而培养基中应尽量避免作用该抗生素。

4感染与致病机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5幽门螺杆菌应注意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

幽门螺杆菌

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忌烟、酒、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物质可降低某些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减低治疗效果。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胃内PH值是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

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点要注意口腔卫生,无窗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6引起的疾病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深圳肠胃专家介绍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专家表示,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一直不非常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

(1)胃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悬液可造成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2)患慢性胃炎时HP检出率非常高,而胃黏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3)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HP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HP免疫球蛋白,这表明HP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4)针对HP进行治疗,会使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明显改善。

(5)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胃窦部可检出HP,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HP抗体滴度较高。

(6)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溃疡能愈合。

(7)用HP感染恒河猴,能让之发生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HP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8)在志愿者试验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还会引起难以去除的口臭,口气重。

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即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7感染途径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goodwin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目前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

11

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goodwin 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

幽门螺杆菌

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目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而发生发酸烧心,而具有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状胃痛的发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了。

2)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引起慢性胃炎。所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而且患者多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等,均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多数倍。

4)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有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这时一般是通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这种致病菌,很容易诱发胃肠疾病的发生。幽门螺杆菌症状有哪些表现就是这些了。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大约1/6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不用抑酸剂,单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表明也能有效地治愈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与一些引起溃疡病的原因找到了联系。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肠胃化生、粘膜屏障性质的改变、胃窦粘膜产生炎症代谢产物等。这些患者中的发现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初步证明。实际上消化性溃疡涉及几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如细菌的毒力因素(vaca和caga等),宿主的反应性(例:如易感性的遗传、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化生、粘膜屏障和炎症的相互作用、泌酸反应、神经调节作用)和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获得感染的年龄)的综合作用导致溃疡的最后结果。过去临床上对溃疡的发生有一句谚语,叫“no acid,no ulcer”。现在,从现代理论来看,“no hp,no ulcer”应得到更多地强调。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因,长期以来认为与遗传、胃酸过多、胆汁返流、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尤以胃酸被认为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近80年来,胃酸一直被认为是胃溃疡形成的原因,所以,有了“无酸无溃疡”的传统说法。

消化性溃疡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过去沿用碱性药物,目前常用Hz受体抑制剂或其他胃酸分泌抑制剂。应用这些抗酸抑酸药物,确实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但是这些药物有一共同缺点,一旦停药,不久溃疡便又复发。因此,有些病人要间断性服药,有的则需长期服用维持剂量。还有不少病人溃疡病却屡愈屡发。

通过胃液分析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分泌过高;而胃溃疡病人中胃酸分泌增加者仅16%,而许多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有的甚至低于正常。由此可见胃酸分泌的多少,并非是胃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而胃粘膜防御能力降低,使胃酸等攻击作用相对增加,可能是形成胃溃疡的主要原因。

胃癌

从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可能机制:①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粘膜;②类同于病毒的致病机制,hp dna的某些片

幽门螺杆菌

12

段转移入宿主细胞,引起转化;③幽门螺杆菌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在这些机制中,后者似乎与最广泛的资料是一致的。

8检查1)胃镜采样检测:主要在患者需做胃镜检查时“搭车”采样,在活检采样时一起作显微镜检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但由于观察时间过短或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可靠。另外,胃镜采样难度较大,比较复杂,费用较高。部分医院没有高端仪器,任然使用此方法,给患者带来不便。

2)细菌的直接检查: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HP。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3)尿素酶检查:因为HP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素酶来诊断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内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①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②呼吸试验;

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测定;④15N-尿素试验。

4)免疫学检测: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清中的HP抗体来检测HP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ELISA)等。

5)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HP(0~6%),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很高,约50%~8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则更高,达90%以上。

9久治不愈的原因1、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对所用的抗生素耐药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在复治者比初治者明显下降,同样的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逐步降低;部分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进入二线治疗后仍无法奏效,根本原因是幽门螺杆菌对部分抗生素日益严重的耐药性。

2、患者的依从性。患者未按要求完成疗程、不定时服药、减少量等均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一些患者本身临床症状较重,根除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其临床症状而使得患者不能坚持服药,对这些患者可暂缓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给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时要向患者强调按要求完成疗程的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的配合。

10如何预防感染1.亚洲人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在相互传染。当然,这种用餐方式还可传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国医学家早就呼吁:要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2.科学家在一些拉美国家的饮水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研究还发现这些细菌可在河水中存活3年。专家也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

3.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在中国都有不少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经过研究发现,婴儿感染幽门螺杆菌都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系。因此如果有幽门螺杆菌存在的父母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以免影响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

4.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经常使用的餐具也一定要严格的消毒。

6.牙具等清洁用品不要放在卫生间内,一定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而卫生也需要经常的通风以及接受阳光的照射,卫生间在阴面的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5-10分钟即可。

7.定期到医院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也有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7~8月份为高峰。在亚洲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60%、50%、40%、70%。慢性胃

13

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可达80%~90%,而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胃癌由于局部上皮细胞已发生异化,因此检出率高低报道不一。在自然人群中初出生的新生儿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IgG水平很高,接近成人水平,可能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抗体之故。半年后迅速下降。在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阳性率待降至

幽门螺杆菌

10%~20%后又迅速回升。大约在10岁以后即迅速上升达到或接近成人阳性检出率水平。

我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因地区有所不同。低达20%,高达90%,人群中总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这些基本资料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1、胃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远高于人群中总的检出率,这说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都得胃病。这可能还蕴藏着与致病有关的其他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宿主的易感性和菌株的型别差异等);2、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病的发生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这又与社会经济、卫生状况有关。特别是现已证明胃癌高发区不仅与该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有关外,还与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早发感染有关;3、人类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因此感染率总的讲来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调查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家庭中的“健康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为64%,明显高于同年龄组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家庭的“健康人”(13%)。

12诊断方法目前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方法需通过内镜获取活组织进行检测,非侵入性方法则不需进行内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

1、呼气检测仪检查:这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最先进设备之一,不需插管,只须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凶”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例。简便、快速、准确性高,无创伤、无交叉感染。

2、免疫学检测: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等。

3、细菌的直接检查: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侵入性检测方法

1. 细菌培养:将胃粘膜活检标本做微需氧环境下培养,如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即可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因其特异性高达100%,常被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可用于验证其它诊断性实验,亦可用于药敏试验、细菌分型、致病基因的研究等。但它是幽门螺杆菌诊断试验中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种方法,需要经费、时间和人力均较多,因此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还应注意,胃粘膜组织中细菌量过少,细菌繁殖能力差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培养而导致假阴性。

2.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NH3和CO2,NH3的产生可使pH值升高,胃粘膜组织呈碱性,据此原理可通过加入pH指示剂通过颜色的改变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目前已有多种尿素酶试剂盒或试纸可供临床使用,因其操作简便、费用低、省时,成为侵入性检测方法的首选。快速尿素酶试验己有许多方法的改进,如应用化学发光pH指示剂,使结果出现更快。在内镜检查时使用幽门螺杆菌敏感化学感受检测器,需时仅1min。采用定标的快速尿素酶试验,可测定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根据黄、绿、淡蓝反应,可对结果进行分级。

螺杆菌检测试剂

3. 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将胃粘膜活检组织标本固定、脱水后常规石腊包埋、切片染色、镜下观察,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折,可以直接观察胃粘膜表面定植的幽门螺杆菌。其染色方法有W-S银染、改良Giemsa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因染色方法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免疫组化染色是一个高敏感和特异的染色方法,它是组织学检测的“金标准”。

14

4. 胃粘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即将胃粘膜组织直接涂于玻璃片,一般用Gram染色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幽门螺螺杆菌。Piccolomini等报道了用Leifson鞭毛染色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用Leifson鞣酸一品红染色法来做胃活检标本印片细菌学检查,以显示幽门螺杆菌的鞭毛,并与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比较。Leifson染色法15分可完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其它检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比,Leifson染色法具有快速、敏感、可回顾性分析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侵入性试验方法。

5. 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检测技术):利用与幽门螺杆菌功能基因分布有关的核酸片段设计PCR引物或探针,依次进行体外基因扩增或杂交,通过对该菌DNA的测定而诊断有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目前幽门螺杆菌的多种基因,如尿素酶(A、B、C、D)基因、16S-rDNA基因、VacA及CagA基因均已克隆成功,根据幽门螺杆菌不同的耙基因,设计不同的引物,从而建立不同的PCR系统,用来检测幽门螺杆菌都取得了成功。用作PCR的胃粘膜标本应作匀浆处理和/或用特殊缓冲液溶解,以便获取足够的DNA。反应混合物中含有耐热DNA聚合酶、核苷酸、引物以及用来测定幽门螺杆菌DNA的胃粘膜标本。在PCR仪上经过30~40个扩增循环后,扩增产物可经凝胶电泳分析。如果在电泳中出现与引物相符的DNA带,可判断为阳性。现在常用来识别幽门螺旋杆菌DNA的引物来自尿素酶基因(UreA)和16S-rDNA基因。PCR目前主要是用作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用于菌株的DNA分型。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203bp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SSCP)也可用于分析和鉴定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SSCP-PCR不仅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而且能正确评估根除治疗后再现的幽门螺杆菌是复发还是再感染。该方法简单快速、敏感性强,易于比较。但PCR方法应用于胃活检组织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细菌培养和组织学染色镜检比较无明显优越性。现在PCR 可通过鼻胃管收集5ml胃液作PCR检测。采用胶囊包裹的尼龙线取胃液标本的方法,使这一诊断性试验的侵入性更小。胃液PCR检测幽门螺杆菌敏感性高,但存在引物特异性问题,如针对尿素酶基因的引物,可能与口腔和胃内其它尿素酶阳性菌丛起交叉反应。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1. 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UBT)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内源性或外源性尿素分解成NH3和CO2,后者在小肠上段吸收,进入血后随呼气排出。口服一定量的C13和C14尿素后,通过高灵敏度质谱仪或液闪仪分别测定呼气中C13和C14的量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C13为稳定同位素,无放射性,但价格昂贵;C14为放射性同位素,辐射量较小,也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价格较廉,但孕妇及儿童仍不宜采用,且大规模使用可能给环境污染带来隐患。尿素呼气试验突出的优点是: (1) 无创、方法简便,不需要通过内镜获取标本;(2) 克服了胃内幽门螺杆菌“灶性分布”及取材局限的缺点,能反映“全胃”情况,并可对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度作半定量评估。尿素呼气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受诸如药物、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其它产生尿素酶细菌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该法还受临界值高低的影响,因此临界值的确定非常重要;此外,也受服药至呼气收集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得到被检者的配合亦很重要。

2. 15N尿氨排泄试验:口服含15N尿素后,利用15N尿素可被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产生NH3和CO2,NH3经吸收在肝脏代谢而经尿中排出的原理,通过色质联用仪器检测尿中15N尿氨而判断有否幽门螺杆菌感染。该法无创、无放射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检测结果受机体吸收、代谢、排泄等众多因素干扰,且设备昂贵,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由于定居在胃上皮细胞表面的幽门螺杆菌,随着胃粘膜上皮的快速更新脱落,幽门螺杆菌也随之脱落,并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试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能够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该方法操简便、省时、不需昂贵仪器,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效评价,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4. 血清及分泌物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菌体表面存在多种抗原成分,如尿素酶、脂多糖、粘附素等成分,这些抗原均可刺激宿

15

主产生免疫反应,产生IgG、IgA、IgM抗体,传统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可长期存在于血清中的IgG抗体。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酶试验、免疫印迹技术、胶乳凝集试验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目前最常选用的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的方法。但由于常选用活体细菌、福尔马林处理过的细菌、酸性甘氨酸抽取物等制备物作为抗原,与其它的细菌间可能发生交叉反应,影响检测结果。近年来应用纯化尿素酶作为抗原来检测抗体,提高了特异性;新型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如快速免疫色层法(Flexpact,TMHp)该法是根据反向免疫色层法原理,快速、定性测定血清Hp-IgG抗体;Hp快速检测试检(CIM test),它利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全血、血浆或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特异抗体,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只需采末稍血用试剂盒检测,15分便可得到结果。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数周后才出现特异性抗体,幽门螺杆菌阴性者血中也可存在交叉反应性抗体(如空肠弯曲菌),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6~8个月内甚至几年可持续在阳性水平,故血清学阳性不能完全肯定患者有活动性感染,阴性也不能排除初期的感染。因此,血清学检测不宜作为现症感染或根除疗效评估的标准,主要用于易感人群的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CIM 试剂盒含有一个基于高度保守的重组抗原,故可以区分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尿液、唾液等分泌物抗体检测方法,取样简便,无痛苦,其敏感性、特异性与血清学试验相似,结果也可受某些因素影响。

13最新检查手段诊断工具:

尿素[13C/14C]呼气试验。

整个试验过程只需30分钟,无其他任何不适。

该方法使众多高血压、心脏病及对胃镜过敏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镜的不适感,是目前理想的检测方法之一。

14治疗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尽管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粘液

检测仪

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途径用药,对它无作用,经口局部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也大大地受到了限制。再加上有些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或耐药菌株等问题。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本来看起来很容易治疗的问题,实际上效果并不总是很理想。何况目前缺乏合适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可供帮助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案几乎全凭临床经验制订,有很大的局限性(因地区、人群的差异)。总的讲来,目前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一般<20%,且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①采用联合用药方法;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③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④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踪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应先注意口腔卫生。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修复口腔问题如蛀牙,牙垢,牙结石等。可以先更换牙具,牙具不要放在卫生间内,要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无窗子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口杯、水杯、不锈钢保温杯不要混用,并且经常要蒸煮消毒,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期间,分餐消毒碗筷。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有胃复春片、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呋喃唑酮、有机胶态铋剂(de-nol等)、胃得乐(胃速乐)、乐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溃疡病患者尚可适当结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加上两种抗菌素,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加上一种抗菌素。疗程一般为两个星期。由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抗菌方案的广泛应用,有可能扩大耐药性问题的产生。因此,将来替换性的治疗或预防策略,如疫苗预防或免疫治疗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

15发现故事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 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6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 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

幽门螺杆菌

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医学界对该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认知较为缓慢,他们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及后经过更详细的研究,包括马歇尔曾喝下试管内的杆菌得到胃炎,并以抗生素治疗,医学界才开始改变对胃病的看法。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大多数常见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门螺杆菌所造成,在治疗过程应加入抗生素。

在正确认识该细菌以前,胃溃疡病人通常会以中和胃酸及减少分泌的药物来治疗,但经此方法治疗后大多会复发。而胃炎患者则会服用碱式柳酸铋,这方法通常会见效,当时人们仍不知道其机制,后来才发现药物中的柳酸盐会杀死胃部的杆菌,可作为抗生素。现时,这类疾病会以抗生素来杀灭病菌。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雀鸟体内找到。

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WHO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可致癌的原核生物。

16发现发现人

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

马歇尔和沃伦

(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故事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 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

17

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发现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虽然

药剂

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17慢性胃病的元凶—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病是指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溃疡病的发病率为10%左右。

慢性胃病的发病原因一直不很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粘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菌作了大量研究后发现:

(1)胃粘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悬液可引起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2)患慢性胃炎时HP检出率很高,而胃粘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3)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HP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HP免疫球蛋白,这表明HP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4)针对HP进行治疗,可使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明显改善。

(5)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窦部可检出HP,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HP抗体滴度较高。

幽门螺杆菌

(6)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溃疡能愈合。

(7)采用抗HP药物治愈的溃疡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8)用HP感染恒河猴,能使之发生慢性胃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HP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即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因此,对慢性胃病的治疗,除使用传统的药物外,还应给予抗HP药物。现认为治疗此菌疗效较好的药物有:胶态次枸橼酸铋(亦名德诺)、阿莫西林、痢特灵和甲硝唑等。

18检测方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细菌的直接检查

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尿毒酶检查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毒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毒酶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尿毒酶分解胃内尿毒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①胃活检组织尿毒酶试验;②呼吸试验;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测定;④15N-尿素试验。

免疫学检测

18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ELISA)等。

抗体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是利用胶体金技术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中抗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在检测条中硝酸纤维薄膜的测试区包被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1质控区标有胃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样品端的玻璃纤维纸上固定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胶体金颗粒。检测时,加入的样品首先与包被抗原的胶体金颗粒混匀,并因毛细管作用混合液将沿膜向检测区移动。当病人样品中含有胃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抗体时,即与检测线(T线)上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抗原胶体金颗粒复合物,并显示出红线。检测区不出现颜色带,表明阴性结果。质控区总会有一条色带形成,该色带出现表明加样量充足及试剂盒工作系统正常。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幽门螺旋杆菌(0~6%),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很高,约50%~8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则更高,达90%以上。

呼气检测仪·口袋

只需要吹气5分钟外,无其他任何不适。

该方法使众多高血压、心脏病及对胃镜过敏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镜的不适感,是目前理想的检测方法之一。是目前检测HP的医学界的金标准。敏感性95%,特异性95%--100%

唾液法测定幽门螺杆菌

只需要收集4滴唾液即可检测,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该方法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检测,特别是老人、孕妇和儿童。针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96%,特异性97-100%。若配合胃部幽门螺杆菌检测,行共同诊断和治疗,可根除人体幽门螺杆菌。有文献报道通过牙周治疗去除龈上和龈下菌斑,可有效破坏龈下生物膜结构,从而彻底有效地去除胃内和口腔内的HP,减少HP再感染机会。从而大大降低HP的再感染或高发率。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中华消化杂志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

19感染症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此外,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2.7至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胃癌不会发生。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I类致癌原。而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由于早期胃癌患者大约80%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是些非特异性表现,比如:食欲不振、早饱、腹部不适等,极易被当作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胃肠道疾病而忽视。

由于幽门螺杆菌大都情况下能引起胃部疾病,所以目前所有的检测方法都只针对胃内的幽门螺杆菌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忽视了幽门螺杆菌的另外一个聚居点——口腔。当胃内的幽门螺杆菌被杀灭后,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可以源源不断流入胃内,引起胃幽门螺杆菌的反复发作,这就是目前胃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原因。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在根治胃的同时,也需要对口腔进行诊断和治疗。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是用唾液作为检测样本的,诊断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取样方便,没有副作用,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检查,为幽门螺杆菌的全面诊断和治疗提供检测平平台。

20幽门螺杆菌症状1、口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患者口气会很重,口腔内会有明显的异味,并且这种异味很难清除。

2、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其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微痛,也可以是钝痛等,或者仅有一点不适,很难察觉。

3、其它症状:如嗳气、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21治愈经验治疗第一步

更换牙刷,对病人的杯洗具按时用巴氏消毒,早晚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即其配方为化学药剂,如主要成份度米酚,麝香草酚或复方替硝唑液。中草药成份漱口水无效。

19

传染性

会传染且传染性很强,家中有人感染时,一定要分餐,并且使用家用消毒柜每日每餐后对餐具消毒。

治疗时间

大多数患者由于第一步没有做到位,即未使用医用漱口液,对个人洗漱用具未杀菌,只是盲目服用“三联”药物,这样的治疗只是会暂时好转,停药之后复发率高。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会完全康复,最后发展为胃炎或者萎缩性胃炎。第一步做好的患者,不超过两周即可治愈的。

服药方式

1。睡前空腹服用抗酸药物效果最好。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选一。

2。一定要使用抗菌药物。

3。服药期间吃酸的食品或者喝酸奶,这会让你的治疗前功尽弃。

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用药10-14天,或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用药5-7天,继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用药5-7天(即抗菌素序贯用药)。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可达90%左右。

22危害1982年澳大亚学者Warren和他的同事Marshall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培养出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并首先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道,从此人们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上胃肠道的疾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表彰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Warren和Marshall,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胃肠病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慢性传染病会使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受到感染,且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所作的一个涉及全国20个省市、40个中心的自然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现症感染率为42-64%, 平均55% 。

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1)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病;(3)胃癌;(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头号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的研究课题,幽门螺杆菌不仅与上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还涉及到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现在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还与口腔、皮肤、血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乃至与妊娠及儿科等疾病的发生相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是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中的重点课题,也是临床医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临床问题。其危害如下:

1、幽门螺杆菌通常寄居在人体胃的幽门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而且幽门螺杆菌不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还会在口腔内寄生,特别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引起顽固性口臭。幽门螺杆菌重要毒性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内的尿素等物质产生难闻的、严重的氨臭味,所以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口臭有着密切的关系。

2、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仅仅在于此,它还会导致胃炎患者久治不愈,甚至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诱发和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幽门螺杆菌就被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特征

Hp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许多固体培养基可作Hp分离培养的基础培养基,布氏琼脂使用较多,但需加用适量全血或胎牛血清作为补充物方能生长。常以万古霉素、TMP、两性霉素B等组成抑菌剂防止杂菌生长。

幽门螺杆菌

Hp对临床微生物实验中常用于鉴定肠道细菌的大多数经典生化实验不起反应。而氧化酶、触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亮氨酸肽酶这七种酶反应是作为Hp生化鉴定的依据。

Hp的全基因序列已经测出,其中尿素酶

20

全面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

全面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早在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认识到CAG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此病被定义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而在胃固有腺体萎缩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肠腺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更被视为是胃癌最为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但尚不能与之完全等同。《黄帝内经》已有“胃脘当心而痛”、“痞”、“痞塞”等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中也包括了本病。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疗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症的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黏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CAG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AG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多种因素相关。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若不及时治疗,1/3将发展为CAG。据报道,80%的中重度CAG患者体内可检测到Hp抗体。由于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可达50%~80%,我国CAG患者中Hp感染率可达58%,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因此,Hp感染对CAG患者的影响尤为重要。 2、胆汁反流。反流入胃的胆汁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出现腺体萎缩。用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对SD大鼠进行灌胃模拟胆汁反流,成功制备大鼠CAG模型证实了胆汁反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3、血管活性因子及细胞因子改变。血管活性肠肽(VIP)在CAG患者中明显减少,且随萎缩严重程度呈递减趋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3T16:23:56.07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柳祥武[导读]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论述分析。 哈尔滨天泰医院 151801 【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论述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分别用中西药的方法对胃炎患者进行诊疗,并比较患者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86例患者中经过胃镜诊断结果显示结果全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0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结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率。【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48-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胃粘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临床中常采用传统的西药对患者进行抗胃酸和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但是有效率不高我们在传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加上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且在病程演变过程中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这就给该病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5例,所有患者年龄最大为81岁,年龄最小为28岁,平均年龄(46.71±18.6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消化道溃疡、十二指肠肿瘤等相关消化道疾病。而且8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打嗝、上腹部饱胀或疼痛等。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实施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下表现为:病变组织有红白相间的表现,主要以白色为主,组织内血管透明可见,将此类症状定性为第一类症状;患者胃内黏膜皱壁有明显变薄的现象,将此类症状定性为第二类症状;表面黏膜较为粗糙,有颗粒样改变,并将此类症状定位第三类症状。以上病例均由固定的胃镜医师进行相关操作。患者实施完胃镜检查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在病变部位取病变标本3-6块送检。 1.3诊断标准 病理组织学检查由固定的有长期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病理诊断,诊断标准参考新悉尼系统及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研讨会议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然后对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查。 1.4统计学理论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诊断结果 在我院所收治的86例患者中,经过胃镜诊断结果显示全部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症状。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在86例萎缩性胃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有51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症状,其中大肠皮化生27例、小肠皮化生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症状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9.07%。 2.2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显示86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为45.35%;47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阴性,占54.65%。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29例,占42.65%;肠上皮化生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8例,占44.44%;异型增生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2例,占15.38%。由此可间幽门螺杆菌阳性主要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异性增生等因素有关。 2.3患者的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早饱感、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甚至出现暖气、恶心、消化不良、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症状。目前,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幽门螺杆菌、饮食及环境因素、免疫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临床中常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抗感染等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但是效果不佳。性胃炎的治疗手段更为具体和有效。在本研究中,对本院接诊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西药和中西药结合的治疗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3.讨论 3.1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反复遭到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反复迁延。一般多见上腹部痞满,疼痛,嗳气,食欲减退或无食欲,日久不愈则见消瘦、乏力。近年来,学者们在临床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大量观察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同时也为学者们提供了一定临床依据和参考,这方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中医其他方法治疗为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较长,症状反复,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多是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3.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结果的相关性

胃炎的保养与注意事项

目录 一、胃炎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2) 二、胃炎的分类保养 (3) 浅表性胃炎: (3) 糜烂性胃炎: (3) 萎缩性胃炎: (4) 三、胃炎保健食谱 (4) 四、胃炎的日常保养及注意事项 (5)

一、胃炎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1)忌饮食无觃律: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觃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尤其是年老体弱,胃肠功能减退者,每日以4~5餐为佳,每次以六七成饱为好。食物中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注意维生素等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含量。 (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害,人们在吸烟时候,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附着在口腔、咽喉部,随吞咽迚入胃内,这些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恶性变。 辣椒,芥末、胡椒、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使黏膜充血,加重炎症,也应戒除。 (3)忌过冷、热、硬食物: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应软硬适度,过于坚硬粗糙的食品、粗纤维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品,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负担,使胃黏膜受到磨擦而损伤,加重黏膜的炎性病变。 (4)忌不洁饮食:胃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夏季,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要吃变质食品。因为被污染变质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直接破坏作用。放在冰箱内的食物,

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如发现变质,要坚决扔掉,禁止食用。 二、胃炎的分类保养 浅表性胃炎: 70%的人都有在所有人群中,有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只是有些人没有症状而已。自我感觉:中上腹疼痛、恶心、想吐。胃镜下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防治方法:浅表性胃炎是所有胃炎中最轻的一种,如没出现症状,一般通过预防即可缓解,如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伏案工作1-2小时后休息1次。 胆汁返流性胃炎: 心理调节很重要在胃病人群中,胆汁返流性胃炎非常多见,常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病人,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以上情冴可造成胆汁、胰液和其它消化液返流胃里,灼伤胃黏膜,引起充血、水肿。自我感觉:病人感觉胃脘部灼热、疼痛、腹胀、口苦口干,稍迚食辛辣、刺激食物可加重症状。防治方法:资料显示,每次用100克新鲜的金钱草熬水当茶饮,对改善返流症状有很好的作用。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在生活上应注意不吃或少吃高糖食物,因这些高糖食物可产酸、产气,从而加重腹胀。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情绪的调控,不能经常情绪被动、生气、郁闷,否则会加重肝淤气滞的症状。 糜烂性胃炎: 保护胃黏膜为主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型胃炎。自我感觉:糜烂性胃炎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胃脘部疼痛、上腹胀满,甚至有些还有

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14T16:09:30.9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甘非[导读] 观察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86.5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68.33%;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的提高,使得医患关系和谐,信任度增加,患者可以更好的遵医嘱按时吃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对抗疾病。【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情易反复[1],病程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低,临床的治疗效果一般。本文主要观察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纤维胃镜、电子胃镜等检查且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意识类障碍,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患者无伴随性恶性肿瘤;患者无相关药物禁忌症;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患者患有其他肝胆胰胃等相关感染性疾病;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7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9岁到79岁,平均年龄(49.18± 2.63)岁;病程5个月到9年,平均病程(4.37±1.63)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7岁到81岁,平均年龄(49.18±2.36)岁;病程6个月到10年,平均病程(4.98±1.8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相应的进行日常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困扰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之沟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帮助患者全面疏导不良情绪,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依从性。(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好相互的信任关系后,可针对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的疾病教育宣传,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过程,让患者对疾病、治疗等情况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消除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充分而造成的紧张、恐慌等不良情绪[2]。(3)生活、饮食指导,对于有烟酒史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鼓励戒烟戒酒,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饮食应以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等为主,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注意饮食酸碱平衡,保护胃黏膜。患者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生冷、浓茶、咖啡等。(4)出院指导,患者即将出院前一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生活情况等再进行叮嘱和指导,并告知患者应定期复查,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总评分0分到100分,得分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70分到90分为满意,60分到70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相关检查胃黏膜萎缩表现基本改善,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经相关检查胃黏膜萎缩表现部分减少,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判定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对比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则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2.84%,满意29.85%,一般满意2 3.88%,不满意13.43%,总满意率86.5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5%,满意21.67%,一般满意21.67%,不满意31.67%,总满意率68.33%;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疗偏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疗偏方 全球医院网2010-12-23我要评论我要订阅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患上此病的病人多数以那些老年人最为多见,患者一定要早了解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表现,这样就能及早控制此病的发展。以下是几种饮食疗法供患者参考。 胡萝卜淮山药鸡内金汤:胡萝卜250克,淮山药20克,鸡内金10克。胡萝卜、淮山药洗净切块与鸡内金同煮,半小时后加红糖少许,饮汤。 参须石斛滋胃汤:人参10—15克,石斛12—15克,玉竹12克,淮山药12克,乌梅3枚,大枣6枚。共水煎,分两次服用。 威灵仙蛋汤:威灵仙30克,加水200毫升,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生鸡蛋2个去壳,兑入药汁,加红糖5克,共煮成蛋汤。每日服一剂,连服两剂。 猪肚煨胡椒:猪肚一只,洗净,胡椒10克,研末放入猪肚内,用线扎紧,文火煨炖,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肚。2—3日一次。 (1)一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一天3次;或10%稀盐酸0 5~1 0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ml,1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抗幽门螺旋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 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TDB,De?NOL),每次 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1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 (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方法为每次3~4g,1天3~4 次。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方法为0 5~1g,1天3次。亦可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每次100mg,每日3次。Stefaniwsky认为胆汁中对胃粘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胆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胆汁酸以胆酸和去氧胆酸为主,UDCA仅占1%。服用UDCA,胃液内胆汁酸以UDCA为主(可占43±15%),而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减轻后两者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具体应用方法:胃复安5~10mg,每日3次;吗叮啉10mg,1天3次;西沙比利5mg,每日3 次。 (5)加粘膜营养:合欢香叶酯能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强胃粘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剂量为50~60mg,每天分3次服用。也可选用活血素,剂量为每天80~90m g;或选用硫糖铝、尿素囊、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表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因胃内因子遭到破坏,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可致贫血)等,无特异性。 肉眼特点 胃粘膜薄而平滑 皱襞变浅或消失 表面呈细颗粒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要类型 A型萎缩性胃炎 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AB型萎缩性胃炎 AB型萎缩性胃炎指同时累及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 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在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

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5.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6.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7.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9.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10.其他 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病机制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古方谓崧茶能帮助追风散寒、舒筋活络,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不仅缓解胃内淤血导致的刺痛,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胃溃疡癌变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表现 但大多数患者在饭后会出现严重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而且患者多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中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 (1)胃脘部胀满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多见,有的患者感觉胃部痞闷或胃脘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嗳气频频。 (2)胃脘部疼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治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治经验【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本病病机复杂,临症繁多易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笔者从事消化病临床工作诊治多年,对本病诊治颇有心得,并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1 本病中医辨证分型 1.1 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牵及两肋,嗳气纳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弦,常用药如:苏梗、白芍、百合、橘皮、枳壳等。 1.2 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胀痛,满闷不适,纳少恶心,口干苦粘,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常用药如:炒黄芩、蒲公英、蛇舌草、仙鹤草、川朴、苍术等,苔白腻脉滑者,可选用石菖蒲、砂仁,大便偏干加决明子。 1.3 脾胃虚寒型症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得食较舒,大便溏稀,怕冷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常用药如:炙黄芪、炙桂枝、白术、白芍、党参、茯苓、甘草、广木香,若肝脾不调,加炒防风、补骨脂。

1.4 胃阴不足型症见:胃中隐痛或灼热,口干咽燥,饥不饮食,舌质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常用药如: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玉竹、白芍、甘草、木瓜等。 以上各证型中若见舌质有瘀点、紫气或瘀斑或舌下静脉偏曲者,为胃络阻滞之象,可选用活血之品,红花、丹参、莪术、三棱、川芎等。 2 本病内镜下辨证用药 若见胃黏膜红白相兼,以白为主,黏膜见陈旧出血瘀点,病理示: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者,选用:当归、丹参、川芎,偏红者选用:赤芍、丹皮、仙鹤草、茜草;若萎缩伴急性活动时,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分泌液黄混浊者为湿热伤络,选用炒黄芩、白花蛇舌草、仙鹤草、赤芍、炒苡仁、茯苓、泽泻;胃黏膜苍白变薄,血管清晰可见色暗紫,陈旧性血斑或瘀点,病理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选用:桂枝、干姜、炙黄芩、党参、白术、失笑散、王不留行、红花;胃黏膜呈颗粒样或结节增生,病理示: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症(二度以上者,嘱病人定期复查),选用莪术、三棱、九香虫、山慈姑、凌霄花、穿山甲;胃黏膜伴见溃疡者,选用乌贼骨、煅瓦楞子、白芍、白及、生牡蛎;内镜下见有胆汁返流者,酌加代赭石、降香、刀豆子,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邵郡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邵郡 发表时间:2018-07-16T13:42:42.5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邵郡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 长沙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对比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内镜下B型(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 (χ2=10.301、11.221,P=0.005、0.003)。结论: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二者,确保诊断正确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内镜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合并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大几率进展为胃肠道肿瘤,早期发现并确诊是临床治疗本病、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研究主要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和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4±2.5)岁;入组对象均接受胃窦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病情,胃镜检查资料和病理诊断文件完整无缺失,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历资料缺失、合并内镜检查禁忌证者。 1.2 方法 胃镜检查前入组对象常规禁食8h,医护人员告知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患者过度焦虑和紧张。评估患者个体情况,掌握相关病史,术前给予利多卡因胶浆经口服用,充分润喉食道。结合内镜下病灶部位胃肠粘膜表现实施综合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特征分型如下:A型为黏膜减少,血管呈透见性;B型为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为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1)内镜检查提示胃窦黏膜减少,血管呈透见性共计8例,其中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37.5%;2例为肠上皮化生,占25.0%;1例为上皮内瘤变,占12.5%。(2)内镜下检查提示胃窦黏膜变薄,且黏膜颜色红白相间,或以白色为主者24例,其中2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属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1.7%;6例为上皮内瘤变,占25.0%;16例为肠上皮化生,占45.8%。(3)内镜检查提示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共计20例,其中1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5.0%;7例为上皮内瘤变,占35.0%,10例为肠上皮化生,占50.0%。内镜下B、C型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 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χ2=10.301、11.221,P=0.005、0.003)。 表1 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3 讨论 大部分观点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以胃窦黏膜色泽呈红白相间改变为主,局部黏膜皱襞减少,可见清晰血管,或伴随间质增生性反应[2~3]。基于本次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B、C两种分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较为一致,内镜下B、C型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χ2=10.301、11.221,P=0.005、0.003)。其中B型主要表现为黏膜白色,或呈红白相间色泽;C型则以黏膜颗粒样增生、表面粗糙不平,局部胃黏膜可见扁平隆起。亦有文献报道[4]指出,合并上皮性来源化生以及肠道腺体化生的情况下病灶部位存在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内镜下探查可见黏膜皱襞消失,黏膜局部增生性结节、血管透亮等表现。当肠化生程度变得愈发严重,慢性萎缩性胃炎愈有可能进展为胃部恶性肿瘤,二者关联密切[5]。由此可见,临床应充分重视胃镜下类似表现的病例,及早开展病理活检,以便于早期诊断处理。对于胃窦黏膜减少以及透见性血管表现的病例,其内镜检查可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如内镜医师个人经验、粘膜色泽变化不明显以及灌注压力差异等等,最终判断结果因而存在差异性,需要临床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二者,确保诊断正确性。参考文献:

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导语:现在患上慢性疾病的人太多了,这个都是由于我们在生活中不注意,在工作中不注意,在给自己吃食物的时候不注意的原因所造成的,这样的症状下 现在患上慢性疾病的人太多了,这个都是由于我们在生活中不注意,在工作中不注意,在给自己吃食物的时候不注意的原因所造成的,这样的症状下来对人们胃部的伤害是很大的,现在还有很多人患上这个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而这个疾病很少被人们所知,那么这个疾病该如何来治疗? 慢性胃炎可以分为三类;浅表性(非萎缩类),萎缩性,特殊类型 .浅表性:病变表浅,无萎缩性改变 .萎缩性;胃粘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胃癌的癌前病变,一般轻中度异性增生是可逆的,重度发生癌变的几率比较大,目前你还没有异性增生的改变所以不要担心)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多灶萎缩性(B型胃炎)和自身免疫性(A型胃炎)多灶萎缩性: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在胃窦部自身免疫性:有自身免疫引起,自身抗体攻击胃壁细胞,壁细胞减少,使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引起消化不良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引起的恶性贫血,此类型多发生在胃体部,较少见根据你的病理回报分析:应该是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由于目前此项治疗需消费大量医疗资源,而且会引起细菌耐药,所以建议有下列情况者应用:1.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粘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及早的治疗,越早越好,如果拖得时间越长,给自己的身体还有健康也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千万不要放弃对自身的治疗,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可以痊愈,平时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多去运动,

护理干预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阿莫西林;果胶铋;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1]。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病因复杂,起病速度慢,病程相对漫长,且容易复发等特点,故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最终目标,从而使患者的饮食,以及自身的营养状态和心理状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2]。因此,为探讨护理干预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特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38~79岁,平均(52.42±9.88)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部疼痛以食后较甚、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症状。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有限公司,H20044605)2粒/次,3次/d联合果胶铋胶囊(西安恒生堂制药有限公司,Z20025123)2粒/次,3次/d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由导诊护士发放健康教育卡后,出院后采取自我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耐心、热情地向患者讲解病情及用药的目的,对于存在恐惧和焦虑的患者,要针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参与、配合治疗的整个过程。(2)指导用药: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患者领取处方药物,并详细说明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强调合理用药的必要性。(3)饮食护理:在不破坏患者日常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对患者的饮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类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忌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4)定期随访复查:患者出院前应为其强调定期随访复查的重要性,以便于对其病情的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2T11:03:27.0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左胜军[导读] 我们认为使用瑞巴派特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增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减少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左胜军 (孝昌县陡山乡卫生院内科湖北孝感 432912)【摘要】目的:观察莫沙比利以及瑞巴派特联合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CAG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莫沙比利以及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88.00%和84.00%,均高于对照组(68.00%、66.0%) (P<0.05)。结论: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莫沙比利,可以有效增加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减少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瑞巴派特;莫沙比利;幽门螺杆菌【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58-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内科中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以胃黏膜腺体局限性萎缩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功能下降,伴随组织增生以及肠道上皮细胞病变,为胃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状态[1]。因此阻断CAG的进展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本研究分别选用莫沙比利单独或者与瑞巴派特联合对于CAG患者进行治疗,比较疗效差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2012年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确诊,金标准使用胃黏膜活检,内镜检查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加血管显露、黏膜不平、粗糙、皱襞萎缩等。排除胃部恶性肿瘤以及非萎缩性胃炎、并发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经知情同意,选取100例CAG患者进入研究。 患者平均年龄为(43.22±6.19)岁,男41例,女5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常规检查,行抗酸及幽门螺杆菌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莫沙比利(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5mg/次,3次每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100mg/次,3次每天。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禁烟酒以及食用生冷辛辣,保持规律作息,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现炎症和腺体萎缩化生消失;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下其炎症减轻,腺体萎缩、化生病变区域消失或者减少2个级度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好转,或者出现病情恶化,腺体萎缩以及化生无明显变化。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进行检验,检查Hp抗体阳性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 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率来描述,率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布不同(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8.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P =0.016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 3.结论 CAG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胃黏膜退行性萎缩性的病变,与年龄、饮食习惯、Hp的感染等多因素有关[1],可依靠胃镜检查以及活检手段对患者进行确诊。CAG的长久发展可能会引起患者发生胃癌等恶性病变,已于197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状态,因此采取积极手段治疗CAG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的一个手段[2]。现有对于CAG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病因寻找、饮食习惯改善,以及以抗酸、促进胃蠕动、减少胆汁肠液返流、保护胃黏膜等为主的药物治疗[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随访(2020完整版)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随访(2020完整版) 摘要 慢性胃炎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分为萎缩性胃炎及非萎缩性胃炎,前者作为一种癌前疾病,在预防及筛查早期胃癌中都具有警示意义,应引起消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从诱因、诊断、高风险人群识别及随访等方面对萎缩性胃炎有关内容进行了简述。 慢性胃炎系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分类尚未统一,一般根据其病因、内镜所见、胃炎分布范围和胃黏膜病理变化等相关指标进行分类。目前临床通常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分为萎缩性胃炎及非萎缩性胃炎两大类[1]。胃癌在我国所有癌症中发病率高居第2位,而为我们所熟知的Correa级联学说中,即胃黏膜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逐渐发展为胃癌的过程,萎缩性胃炎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在预防及筛查早期胃癌中对我们具有警示意义。为了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癌前疾病,以下将从诱因、诊断、高风险人群识别及随访等方面对其有关内容作简述。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诱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过程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在这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Hp感染并非其发生的充分条件[2]。此外,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少吃蔬菜等对于萎缩性胃炎发生也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我国较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胃

炎则是因为抗壁细胞抗体的存在导致的。 1.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地域、人口种族和经济条件等,我国成人中Hp感染率高达40%~6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3]。已有许多研究提出Hp与胃癌发生有关。Hp感染可通过诱发胃上皮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在胃癌发生中起始动作用[4]。2018年美国的全基因组分析研究指出:高盐及缺铁等致癌微环境导致Hp菌株发生FurR88H基因突变,从而促进了Hp致癌[5]。此外,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改变可导致胃内酸度降低,从而引起菌群失调[6],其中胃癌患者的菌群生物多样性下降,Hp占比下降,而其他微生物如亚硝酸还原菌在胃内的比例上升,产生更多的亚硝基化合物,促进胃癌的发生[4]。Hp感染与胃癌究竟有没有因果关系,仍有争议,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但是,Hp根除能够减缓炎性反应向萎缩、肠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的发展,我国一项针对山东临朐县人群进行长达22.3年随访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根除Hp能够显著降低胃癌发生率及死亡率[7]。最佳除菌时机仍不清楚,是否需在胃癌前变化(包括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发生前进行根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2.生活、饮食方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自我国的研究指出,吸烟、长期饮酒、高盐饮食、水土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食用腌制、熏烤、霉变和油炸食物等快

治疗慢性胃炎的十大中成药

治疗慢性胃炎的十大中成药 目前,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中成药很多,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1)温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2)阴虚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3)养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4)虚寒胃痛冲剂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5)三九胃泰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

胃。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6)猴菇菌片药物组成:猴头菌。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7)胃乃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8)胃康灵胶囊药物组成: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功用: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主治:适用于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等症。(9)养胃冲剂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淮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功用:养胃健脾,理气和中。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0)复方胃乐舒口服液药物组成:猴头菌浓缩液、蜂王浆、蜂蜜等。功用:利五脏,助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 主治: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虚弱证和胃肠病恢复期的调治。(实习编辑:郭婷婷)↑找个没人的地方测一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