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升本政治科目问答题论述题汇总

专升本政治科目问答题论述题汇总

专升本政治科目问答题论述题汇总
专升本政治科目问答题论述题汇总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指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或辩证法,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一切哲学,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

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即是联系、变化、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又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

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哲学史上完成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并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同旧哲学严格区别开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它的变革的具体内容是:

(1)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旧哲学号称是“科学的科学”,把一切具体科学所研究的领域都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企图建立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科学的科学”的旧哲学体系,把哲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通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个完成了深刻的变革,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A、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即把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中去,创建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以及旧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从而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体系。C、在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把实践范畴引入认识论,使实践成为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把辩证法引入反映过程,把认识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把认识论转变为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功能的转变,把以往的哲学作为剥削阶级的思想武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使它为无产阶级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阶级性(革命性);把以往哲学只是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转

变为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武器,使它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实践性。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简述列宁关于物质观的定义)

列宁对物质概念所作的科学定义,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点同历史上一切旧哲学的物质观点划清了界限。它的内容和意义包括三个方面:

(1)物质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物质标志客观存在,指明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不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2)肯定物质具有第一性。所谓第一性、本原,都是指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肯定物质第一性的意义是,它坚持了物质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它就是物质,这就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3)确认物质具有可感知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被我们的感官所反映的。它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此外,列宁的物质定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创建了唯物史观,这就同以往的一切哲学划清了界限。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来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本身的涵义是旨: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运动就是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与运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认为存在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认为存在没有物质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观点。

3、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和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从事意识活动时,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意识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现存的客观条件形成的。人们的实践活动,也都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意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意识的创造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认识过程中,意识能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创造性地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把握事物的本质;二是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探索过去、探测未来;三是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改变和创造客观存在的形式。

(3)意训的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这种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外化为人的活动,引起对象的某种改变,被人利用和占有,为人类服务。

(4)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控制、调节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因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它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反映客观存在,因而,它也可以通过人脑,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进行能动的影响、调节和控制。

5、试述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指导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包括:第一,物质与意识的统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它统一于物质。第二,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存在着无限多样的现象,但它又是统一的,因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多样性统一于物质性。第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样具有物质性。

(2)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今后的发展,还要继续对它作出证明。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意义: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全部理论的基础,它既反对了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唯心主义世界统一性原理,即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唯心史观,又反对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

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实践方法论的理论根据;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指导自己的行动。

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简述发展的实质及其必然性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2、简述规律的分类以及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3、为什么说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有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本质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具体含义是指: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5、简述辩证否定观的特点和意义?

辩证否定观是关于否定的辩证观点和看法。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是自我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辩证否定观就是关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自我扬弃的观点。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辩证否定观说明,对任何事物,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都是错误的。对任何事物都要分析其内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和肯定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否定是扬弃的原理,对旧事物既要批判它的消极因素,又要继承它的积极因素。应当肯定积极的方面,否定消极的方面,而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这就是扬弃的态度,即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既要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也要弘扬外国优秀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拒绝西方文化和全盘西化,都是不正确的。

6、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内容。懂得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

(2)由于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新生事物的发展,又要充分注意前进中的曲折性,对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要有充分的准备。

(3)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矛盾运动所规定的,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必须切实认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敢于勇往直前,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7、试述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和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8、试述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试述矛盾共性、个性的伟大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的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个原理的内容包括:A、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的始终;B、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各个矛盾之间和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在各个不同的发展过程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在于特殊性之中。

(2)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这些普遍原理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对一切国家都是普遍适用的,坚持这些原理,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即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生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各国社会主义建设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承认矛盾的特殊性。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性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坚持这个理论,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反对教条主义,即脱离本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主,空谈社会主义;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鼓吹全盘西化。

第四章实践和认识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特点?(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印象,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必须通过实践;

B、认识是人们的主动行为,认识的目标、方法、深度,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

C、人们的认识是具有创造性,深入事物的本质,揭示发展的规律,还能创造发明。

2、简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51-P52)

3、简述真理的客观性(P53)

4、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性(怎样理解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P60)

5、试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试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49)

第五章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简述唯物史观的含义和重大意义?(P66)

2、简述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局限?(P67)

3、简述上层建筑的构成及其核心?(P71)

4、试述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作用?(P77第5)

5、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73)(笔记)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特点?(笔记&P85)

2、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笔记&P86)

3、简述社会发展是多样性、统一性的统一?(P89)

4、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93论述题1)

5、试述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联系和区别?(P87-P88)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96)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106-P107)

2、简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辩证关系?

4、试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活的灵魂?

5、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6、试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简述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工是武装斗争?

4、简述新民主义社会的理论(性质/ 特点)

5、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

6、社会主义制度确定的伟大意义?

7、试述新民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必须是工人阶级?

8、试述新民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9、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理的理论要点及其重大意义?

10、试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发展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

11、试述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

第三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长期性原因?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试述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特点及其意义?

5、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及其贯彻方法?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试述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论述?

3、试述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简述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3、现阶段把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因及其意义?

4、在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中,如何规范分配制度?

5、简述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及其意义?

6、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特征和框架?

7、试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必要性及期体现方面?

8、试述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及其重要意义?

9、试述新型为工业化的道路及其方法?

第六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及其根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

2、简述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

3、简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依法治国的内涵)

4、试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任务?

5、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要求?

第七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先进文化,怎样建设先进文化?

2、怎样理解精神文明重大建设的方针?

3、简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4、简述道德建设的两个层次?

5、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

6、试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指导思想?

7、试述教育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8、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相互关系及其重大意义?

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重大举措?

2、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实践意义?

3、试述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

4、试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九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以及双刃剑的理解?

2、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试述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什么和平是时代的主题?为什么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的阻力)

4、试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简述台湾问题的由来?

2、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4、试述“一国两制”构想怕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新的社会阶层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简述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

3、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其意义?

4、新世纪党建工程总体要求?

5、试述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6、试述党的十七大所指出的党建工程的一条主线和五指政策?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9

××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docx

XX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 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 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 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 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 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

专升本政治简答题

一 1、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资料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4817335.html,)*电大考试*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 一选择题(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30.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 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的主要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金木水火土;形而上学:原子组成;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英国贝莱克。 客观:“理念世界”古希腊柏拉图;“理在事先”朱熹、“绝对精神”德国恩格尔。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上升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需要理论指导。 2)、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00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doc

2018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 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 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② 教育具有历史性。③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 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 权等方面的制约); 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 度服务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

专升本政治常考的80个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0.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1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 察报告》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21.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2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2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5.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 划分的观点 2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 义本质的要求 3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32.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 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7.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8.“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4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43.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高清打印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 ) A.自然和社会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时间和空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空间广延性 C.无限多样性 D.客观规律性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5.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 A.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每个人的认识都依赖于直接经验 C.书本知识并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6.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实践论 B.反映论 C.矛盾论 D.先验论 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 A.客观性、无限性 B.客观性、一元性 C.有条件性、有用性 D.有条件性、有限性 8.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生产方式 D.人口素质 9.社会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10.阶级斗争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1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

2019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

2019 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 第一部分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什么?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理论) ;方法论(行动) 2. 哲学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 (2)内容: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谁决定谁?)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认知?) 3. 哲学派别 判定标准: (1)第一性(2)同一性 (3)世界状态 (1)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的) (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意思是第一的) (2)同一性:可知论(人可以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人不可以认识世界) (3)世界的状态:辨证法(联系、变化、发展)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可知论、辨证法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孤立、片面、精英论) (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法) 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道) (2)主观唯心(个人的意志)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壮大 (2)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唯心)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1)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无产阶级哲学 6.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工具 二. 物质和意识(唯物论) 1. 物质是什么? 客观存在 2.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一定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只有运动才是物质 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存在静止,但它是相对的) 4.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5. 自然规律是完全无意识的,社会是有意识的,但二者都是客观的。 6. 意识=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月亮) 7.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条件)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的来源 2.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辩证法观点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学习科学理论 B 参加社会实践 C 了解社会现状 D 研究实际情况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6. 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 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 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B 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C 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 D 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8. 国家政权属于() A 社会经济基础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社会上层建筑 D 社会生产方式 9.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 社会革命 B 社会改革 C 科学发展 D 教育普及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人的本质的是()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状况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中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 B、基本形成 C、走向成熟 D、继续发展 1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是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知识点汇总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大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 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 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