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建史考研17个经典简答题

城建史考研17个经典简答题

城建史考研17个经典简答题
城建史考研17个经典简答题

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答案: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自宋代以后这种形式渐渐被打破。如宋代城市中虽也有坊的制度,但已非唐长安那种坊里的形式,无坊墙及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的单位。△元大都中也有坊,是有城市道路分割的一块地段的名称。居住区有街巷组成。有巷分隔城长条形的地段。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城市性质有了严格规划,《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所秉承的思想体系;

(2)东周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即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交更思想,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之上理念;△但自西汉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同儒家提倡礼制思想有利于巩固皇

权统治。因为《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比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越来越完整的体现出来。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思想方面参见上题

(1)周洛邑城:城址不十分规则的方形,中心分布的建筑遗址,分布在城中央偏南(2)曹魏邺城:已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殿为中心的规划思想,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各级分明,对唐长安及以后有重要影响。

(3)吴国金陵:建度地周围20里,共九门,因其位于长江岸边的丘陵起伏的地区,山、湖、河的地形较复杂而且是各朝逐步扩建,因而城市平面是不规则的,但其中宫城部分则按一定的规划制度,比较方正的规划;坊市地区则比较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迹象。(4)隋唐长安:唐长安多用中轴线对称格局,唐长安多用规整的方格路网,通城门的道路是主干道,唐长安的局位区多用里坊制。

(5)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元大都城市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的轴线对称布局。三套方城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都城东西两侧分别设有太庙和社稷坛。体现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明清北京保有了元大都的城市特征,明北京城北部收缩5里,南部扩展1里,市中轴线更为突出。

4.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1)汉长安的修建事先并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而唐长安是由宇文凯规划的,没有变。

(2)汉长安由于是逐步形成的,所以没有功能分区,宫殿与平民居住群相混杂。而唐长安则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宫城、皇城居中偏北,被外城三面包围,使“官民不相参”。(3)唐长安、汉长安的一半居住区是较为相似的,汉代称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是里的内门。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唐代实施坊里制。

(4)汉长安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而唐长安为了体现王朝气象,规划的方方正正,十字路网,很规整。

(5)汉长安由于地势较高所以吃水、用水较困难。隋唐长安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将宫城皇城选在了地势较低之处,城市规划也考虑了水系和绿化。其水系较成系统,除供饮用外,在园林绿化上的意义也很大,水的良好条件,使唐长安的园林绿化水平远比汉长安高。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中国古代大多数都城都是按此思想修建的,最典型的有曹魏邺城、元大都等。

(2)管子认为城地选址应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其具体内容详见第6题)收管子影响的城市较明显的是南京城,南京地形较复杂,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四面环山,只有中部地形较平坦,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的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整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参见原理P14)

(1)a.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周代王城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b.《周礼?考工记》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多方面的级别差异;

c.还有对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

d.《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深远影响。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管子的规划思想

a.《管子度地篇》中记载关于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b.管子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冲四项上完全打破了《周礼?考工记》单一模式的束缚;

c.管子认为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应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d.对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管子》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已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

e.《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同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

(3)《孙子兵法》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的阖宫城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4)《商居书》它更多地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商居书》中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上陵丘谷之间比例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1) 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及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周代已经将对称的布局应用到一些大型建筑群中。

2) 春秋战国一些城址中,大型建筑土台也按一定的轴线布置。

3) 汉长安总体布局虽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是很严整的。

4) 曹魏邺城布局就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形式。

5) 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手法进行完善。城门的数量及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坊的大小及划分,均严格对称衬托出中轴线朱雀大街。又以轴线来正对全城的主要建筑-----宫殿。

6) 宋东京(开封)也对宫城的正门开辟了宽广的御用道路。

7) 到元大都,总体布局艺术又达到一个高峰。除了南北向的中轴线以外还出现了东西向的横轴线,并在两线的交汇处修建全城的几何中心---中心阁。加强了总体布局的次序感。

8) 明清北京城在总体布局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①中国古代的城市中的居住区称“闾里”。里是一贯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是一种严格管理的居住形式。

②在隋唐时期这种严格管理居住制度发展到极点形成“里坊制”其特征是严格管理。如令城坊里随晨幕的街鼓而顶时起闭,除三品以上官员府第处一律不许在坊墙开门等等。二是面积很大。

③唐代严格的坊里制到末期已逐渐废弛。而宋代的居住区与唐的完全不同,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虽然此时仍有坊里,但是居住地段的名称,在入口处设牌坊,上书坊名,这与宋平江府图上的描绘相似。居住区由巷分割成长条地段,这个条形地段上由若干院落并联而成,巷的入口处往往有牌长楼,门楼,还有一些生活服务的小店铺,有时为安全目的也设门。

④在水网地区的城镇,局长区的布局与河网系统有直接的关系。居住区沿河道成带形发展,住宅前街后河或前河后街。河与路之间为带形居住地段。河道成为生活空间的延伸。河道也是交通信道。河道上多桥,桥头往往就是居住区的生活供应和社交活动的中心。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 平江城规划:

a. 城市规模,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方往南北偏东数度.东西宽3公里多,南北长4公里。共开5个城门。成外有宽阔护城河。

b. 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形相交。城内有“三横四直”的河道

c. 府治所在为子城,在城市中央略偏东南,内分六区。

d. 城市中有许多坊,但没有坊墙,坊门。这种坊只是一种管理制度,坊各华表也成为标列名称的街道上的装饰品。

e. 城市中分散没有市和行。

f.城市中佛、道两教的宗教建筑很多,这些建筑占地很大,由于高耸的宗教建筑位置恰当与城市道路及河道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并构成丰富美丽的城市立体轮廓。(2) 平江图的定义:

保存至今的《平江图》,是在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的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城市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有表达对象的简洁形象,这样就把建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

(3) 平江城的意义:

从平江城可以约略看出南方一般地区性城市的特点。南方城市一般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划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这也说明在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着不同的特点。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城的出现是在人类定居以后,为了自身的安全所建造的防御性构筑物。最早人类在定居点周围靠挖一条沟或者修筑栅栏来作为居民点的防御,这也成为了城墙构筑的物质雏形。之后由于古代版筑技术的应用,使一般建筑从半地下发展到地面建筑,而且也广泛应用到了筑城。尤其是夯土技术随工具的进步而提高,夯层也逐渐加厚。宋代以前的城墙包砖很少,

而在宋代前后,火药的发明及战争应用使得宋代的重要的城或城墙上重点的防御地段(如城门)开始包砖及砖砌。城门也大多以砖拱券城门出现,逐渐改变了之前朝代采用的木架简支结构。城墙整体结构为了更好防御开始变的复杂,出现了二重城、瓮城、翼城等多种形式。明代以后城墙包砖更为普遍。主要形式有:三合土双面包砖石、夯土单面包石、夯土双面包石等。

12.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手工业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多具有某种手工业的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一般也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商品的运输:纺织中心――松江,陶瓷业中心――景德镇、宜兴、博山,制盐业中心――自贡

2、国内商业中心城市。这类城镇多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古代商品运输大量依靠水运,因此这类城镇多在通航的天然河道近旁或两河交汇处。如大运河沿线扬州、淮阴、临清、天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汉口等。

3、海外贸易中心城市。这类城市,历代以来就是海外贸易港口,交通地理条件优越,多系较大河流入海处,有天然河港,有广大的内河腹地。如广州位于珠江口,宁波位于甬江口。

4、防卫城堡。这些城堡的选址,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城镇规模并不大,多一次建成,有深沟高垒的防御设施。沿长城“九边重镇”大同、宣化、榆林、山海关;沿海防卫所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5、集镇。一般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而扩展,从农村居民中分离出来。

13.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①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形式的城市。封建地主阶级与商人及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封建地主阶级对城市经济有严格的控制,因而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出现与封建地主阶级对抗的阶级力量。△而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由于资产阶级新兴势力的发展在城市经济的控制是与封建主产生了不断斗争。

②土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西方是领土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地主可以离开土地集中居住在城市中,不象欧洲封建领主的根据地在农村城堡中,故而中国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城市衰落、城市规模缩小,统治中心转入乡村的情况(这是与欧洲中世纪不同的)。城市就是封建统治的军事的根据地,城市不仅在经济上剥削乡村,在上也统治着乡村。

④宗教方面。在中国城市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封建统治阶级,宗教也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极少出现过神权教堂占城市中最高统治的情况。宫殿、官府衙门是城市布局中要突出的主要建筑物。而在西方中世纪,教会有很大的权力,教堂往往是一个城市中的中心建筑,是市民活动的中心区。

201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单元自测3完整答案

形考任务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四刑。鞭扑赎流 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和。义刑义杀明德慎罚 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4.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质剂傅别5.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媒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吕刑》的作者是( D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候 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A ) 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 3.西周的判例叫( C ) A.决事比B.廷行事C.成D.刑统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 )A.诰B.礼C.遗训D.殷彝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C )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周康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 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 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CD )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 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ABCD ) A.誓B.礼C.遗训D.殷彝 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B )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关于责任年龄D.自首减刑 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AC )

城市规划考试的262中国城建史

关于城市规划考试的262个常见问题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外国城建史 18.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9.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0. 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21. 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22. 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24. 中古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 25.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26.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 27.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设主张 28. 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居 29.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 30. 在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君权思想的穿插交锋,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穿插交锋的过程演变 31. 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 32.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 33. 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年巴黎总规)

中国法制史答案

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种方法,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五曰目听。”囚、捕、杂、具。从《法经》的内”容,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工具 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所以妻妾之分也就有了嫡子和庶子之分,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就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答:从词源看,汉字“法”确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 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律,均布也”。可见,“法”总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四是.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把“法”与“律”连用,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就是说“律”是一种包含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直的标准的“律”。 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 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 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 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罪可以首谋隐匿刑的刑罚。 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 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3.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4.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 代表。《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规范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合计213门 5.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 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 1

1999~2000年复旦大学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999年复旦大学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法制史 一、名词简释(每题10分,共20分) 1.纲纪伦常 2.律令科比 3.北齐律 4.中华法系 5.但书 6.抱法处势 7.术治 8.张斐 9.王夫之 10.中体西用 二、试加标点,将下划线部分译为白话文,并以最简明文字说明各段大意。原文不必抄。(各10分,共30分)(说明:题目不完整)

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2.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缪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缪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缪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孟子·万章》)3.洪武元年八月丁丑御史中丞刘基致仕乙卯赦殊死以下将士从征者恤其家逋逃者许自首……避乱民复田业者听垦荒田复三年衍圣公袭封及授曲阜县令并如前代制有司以礼聘致贤士学校毋事虚文平刑毋非时决囚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蒙古色目有才能者许擢用……民年七十以上一子复他利害兴革不在诏内者有司具以闻(《明史·太祖纪》)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单元自测4完整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四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 。 5.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威不测,则民畏上也。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 A )的反对。 A.孔子B.叔向C.商鞅D.子产 2.子产是春秋时期( A )的贵族。 A.郑国B.晋国C.楚国D.魏国 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过得(D) A.孔子B.叔向C.商鞅D.子产 4.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B) A.晋国B.郑国C.楚国D.齐国 5.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 A ) A.邓析B.叔向C.商鞅D.子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指定法律,分别称作(AC ) A.仆区法B.刑书C.茆门法D.竹刑 2.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BCD) A.明德慎罚B.“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C.“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D.行刑,“重其轻者” 3.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BD ) A.指定法经B.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C.善平籴 D.废除奴隶制的土建制度 4.郑国两次公布法律,公布者分别是(AD) A.子产B.赵鞅C.商鞅D.邓析 5.春秋时期基本特点是(ABCD) A.井田制被破坏B.王权旁落 C.宗法制松弛D.法制取代礼治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论争。 (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郑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晋国曾制定“被庐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众。直至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晋国铸刑鼎,遭到孔丘的反对。叔向和孔子都认为公布成文法,百姓就会引征法条为自己辩护,这样便破坏了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但他们的反对未能阻挡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潮流。 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3.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次变法的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整顿户籍,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的禁令;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制度。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4.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以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3)“重其轻者”--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 5.《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阶级本质是: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城建史考研试题分析及复习资料复习要点

中国城建史——历届考研试题分析与答案复习要点 一、历年考题整理: 1.中建史每年1道题,周礼考工记考过三次,重要的都城考过:汉长安,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宋东京;概念考过城郭,比较题考过唐宋比较。 2.按照时间顺序,比较重要的都城分别有:淹城,汉长安,曹魏邺城,隋唐长安,(东都洛阳),北宋东京,平江府,元大都,明清北京。其中没有考过又相对重要的是曹魏邺城。 3.书本第八章分类总结考过周礼的影响,近代史没有考察过。 4.历年考题几乎没有重复考察,只有周礼考工记连续考两年,再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5.都城结合平面图,考试拿分。 1.宋东京规划要点(2007) 答: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2.汉长安建设的过程与规划要点(2006)

答:修建过程: 1. 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 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 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规划要点: 1. 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 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 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 4. 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3.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2005) 答:《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1、汤刑 汤刑是商朝刑罚的总称,因"乱政"而作。它并非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着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其内容已无可考。 2、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把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上帝和鬼神的力量。这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夏商时期,刚刚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贵族便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而形成的对原始图腾和祖先神崇拜的习俗,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是代表上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从统治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从而给他们的统治和对人民的镇压,披上一层宗教迷信的保护色。 3、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继承制度也是私有制的产物,王位继承与财产关系的继承是一致的。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弟及为主,也就是说,在商初,主要是兄死后,其王位由弟继承,而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4、商朝的肉刑。 商朝的肉刑有: (1)墨刑,也叫黥刑,即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染以墨色的刑罚。 (2)劓刑,割鼻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断足的刑罚。 (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刑罚。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1、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

城建史名词解释

1.希波丹姆:古希腊规划建筑是在城市规划上做出的巨大贡献,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2.城邦:希腊人所建立的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是城镇。 3.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基本方向,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个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4.建筑十书:维特鲁威的论文集,对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论文集总结了希腊,伊达拉西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5.山岳台:起着天体的作用,又称为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一层薄的凸出体。6.巴扎:伊朗传统的经销场所,规模很大,由商业街道,商场和驿站等组成。 7.天守阁:16世纪中叶,日本各个封建国依托城市里的小商丘建造卫城,卫城中央是一座商楼,叫做天守阁,这是个军事堡垒,也是藩主权力的象征。 8.门前町: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中,有些神庙寺院前的庙会发展为常设市场的市镇。9.棱堡:是古代堡垒的一种,其实质是吧城寨以一个凸多边形变成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将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让攻击方暴露在越过一个的棱堡面。 10. 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城乡磁体,认为理想中的城市应兼有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铁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共同体。 11.有机疏散理论:是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提出的一种有关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新理论。 12:卫星城: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经济、生产、文化上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城域,它往往是城市聚集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13.划区:用新的系统来代替那种造成车辆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功能混杂而且与地方道路有过多交叉点的城市主要交通网。 14.大城市连绵.一般呈现带状,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他以若干个几十万或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心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的最发达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综合体。 15.集合城市。是市区包括一定数量城市大镇并且更大的市区,人口增长并且物理扩散合并形成一个连续的都市和工业上被开发的区域,集合城市包括相互连接并且经济上社会上通常是相互依赖的许多不同的市区。 16.组合城市.指若干城市组合的群体,从区域空间布局的角度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借助发达的综合交通及通讯联络网,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两个或多个较大城市进行组合,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法制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中国法制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2.无为而治 3.亲亲得相首匿 4.保辜 5.刑名幕友 6.自由心证原则(限于国民党政权时期所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请简要解释秦朝的连坐原则。 3.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以礼入律的内容。4.简答宋朝商事类法律的主要内容。 5.简述元代法制的民族差别和歧视的主要表现。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从“奸党罪”看明清法律的强化皇权倾向。 2.试论清末中国法观念的转变。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华池县居民封彦贵,有个女儿乳名封捧儿。在封捧三岁时,由其父包办,与张金才次子张柏订了婚。到1942年,封彦贵见女儿长大成人,婚礼大增,为了从女儿身上多捞聘金,封彦贵一面以“婚姻自主”为借口,与张家解除婚约;一面又以法币2400元、硬币48元,暗中将女儿许给城壕川张某之子为妻。此事被张金才告发后,由华池县司法处撤销了后一婚约。1943年2月封捧到一亲戚家吃喜酒,与张柏第一次见面。封捧表示愿意与张柏结婚。但其父却在同年3月又以法币8000元、硬币20元、哔叽布4匹,将封捧许给庆阳财主朱寿昌为妻。封捧不屈从父命,暗中将此情告知张家。张金才得知后,当即纠集其弟等20多人,夜奔40里,闯入封家抢亲。封彦贵告到县司法处,裁判员偏听偏信了封彦贵的控告,即以抢亲罪判处张金才徒刑6个月,并宣布张柏与封捧的婚姻无效。宣判之后,原被告双方都表示不服,附近群众也很不满意。适值边区陇东专署专员兼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到华池县巡视工作,封捧便向马锡五提出口头上诉。马锡五受理此案后,深入到区乡干部和群众中了解真实案情和一般舆论趋向。最后召集当地群众进行公开审判;除讯问各该当事人的要求和理由外,还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之后,马锡五很快当庭作出了以下判决:(1)封捧与张柏双方皆同意结婚,按婚姻自主原则,其婚姻准予有效;(2)张金才等黑夜抢亲,有碍社会治安,因而判处有期徒刑,其他附从者给予严厉批评;(3)封彦贵以女儿为财物,多次高价出卖,违反婚姻法规,处以劳役,以示警戒。宣判之后,受罚者认为自己罪有应得,口服心服;群众认为是非分明,热烈拥护。封捧与张柏的婚姻受到法律保障,更是皆大欢喜。(本案为评剧电影《刘巧儿》的真实原型) 试以上述封捧婚姻上诉案分析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2019春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题

2019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对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2020年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外国城建史大题

城市的产生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及影响(前四点为成就,后四点为影响)?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 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6:古代两河流域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12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布局有何特点? 古代印美地区的城市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古希腊的城市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11:从爱琴文化中的克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E1: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10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 (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古罗马的城市17: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8: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19: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20: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 21: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11 E2:欧洲中世纪城市非常优美,请分析其形成的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原因。10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 1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 B.皋陶 C.共工 D.黄帝 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 B.夏政 C.禹刑 D.五刑 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 B.大理 C.大司寇 D.小司寇 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 B.九州 C.九鼎 D.九洲 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 B.《左传》 C.《尚书.甘誓》 D.《尚书.汤誓》 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世袭制 C.爵位世袭制 D.总通世袭制

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 B.《左传》 C.《尚书》 D.《竹书记年》 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 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 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 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 B.甫刑 C.赎刑 D.正刑 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 B.《尚书.尧典》 C.《尚书.甘誓》 D.《尚书.汤誓》 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 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商朝 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 B.贵族 C.卜者 D.掌戮 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范忠信《中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编起源时期的中国法制(远古至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制) 第一章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传说与事实 1.1复习笔记 一、关于上古无法制时代的追忆 古代贤哲们认为,上古时代起初是没有法制的。 《管子》云:“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 《商君书》云:“古之民朴以厚”,“黄帝之世,官无供备之民。”“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淮南子》云:“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孝经》云:“三皇设言而民不违。” 二、关于中国法制起源的猜度和观念 关于中国法制起源的猜度和观念,古代哲人们大多是通过谈论法律产生的紧迫必要性——“禁暴止乱”、“定分止争”——来表达,从下面的逻辑思路来讨论礼乐制度或法制文明的起源。 1.人类早期曾有过如禽兽一般相互争斗、暴乱不已的野蛮时期。 《管子》说:“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配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 2.争斗祸乱产生的原因 这些争斗祸乱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性恶,天生好利恶害,损人利己; (2)生存资源不足以养活众多人口,不能不争; (3)个人之间因“义”主张)不同而互相非难。 《荀子》说:“礼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古之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 3.制定礼乐法制定纷止争 必须赶快创立礼乐制度或法制来确定每个人的名分和利益,制止暴乱或禽兽般生活,使人类不至于同归于尽,进而升华至文明境界。 《管子》说:“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名物处违是非之分,则赏罚行矣。”故“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4.有能力来制定礼乐法制拯救人类的,只有圣人。 《商君书》说:“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悦)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尚)贤立矣。” 5.圣人是依据天地自然之暗藏法则来制定人类社会的礼乐制度的。 《尚书·皋陶谟》说:“天叙有典,勒我五典五悖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天叙”、“天秩”、“天命”就是上天的意志和法则,“五礼”、“五服”、“五刑”是人类的法制。把天法变成人法的是圣人,他们是天人之间的桥梁,上天把他的委任和法则授予圣人。 三、关于中国法制起源的事实追忆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 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F1hDIV7u9s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F1hDIV7u9s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 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F1hDIV7u9s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

中国城建史考研试题分析及复习资料复习要点

中国城建史——历届考研试题分析及答案复习要点 一、历年考题整理: 1.中建史每年1道题,周礼考工记考过三次,重要的都城考过:汉长安,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宋东京;概念考过城郭,比较题考过唐宋比较。 2.按照时间顺序,比较重要的都城分别有:淹城,汉长安,曹魏邺城,隋唐长安,(东都洛阳),北宋东京,平江府,元大都,明清北京。其中没有考过又相对重要的是曹魏邺城。 3.书本第八章分类总结考过周礼的影响,近代史没有考察过。 4.历年考题几乎没有重复考察,只有周礼考工记连续考两年,再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5.都城结合平面图,考试拿分。 1.宋东京规划要点(2007) 答: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2.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2006)

答:修建过程: 1. 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 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 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规划要点: 1. 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 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 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 4. 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3.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2005) 答:《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

中国法制史A卷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卷A (试卷共3页,答题时间XXX 分钟) 法律系 XXX 级 XXX 专业(本.专)科200 X ?200 X 学年 第X 学期 题号 一 二 三 卩q /< L: 总分 复核人 得分 2?刑名从(),说明此朝法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3西周立国,构建“家”.“国” 一体的()政权体制。 4. 汉初刘邦命萧何制泄《( )律》。 5..纠察在京刑狱司是()朝所建的中央司法机关。 1. 夏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御史。() 2?汉代下诏“除肉刑",是汉武帝改革刑制的一次措施。() 3?“编敕“是宋代的一种法律形式。() 4.《北齐律》首创“十恶”之条。() 5.1947年的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有关上地改革的五四指示() 6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是主要由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构成。() 三、选择题(共15题20分;1-10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1-15 多项选择每题2分,多选题有多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 分) 1、 夏朝解释和谁罪与刑的基本依据是() A 、 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B 、 “明徳慎罚” C 、 “亲亲S “尊尊" D 、 “行刑,重其轻者“ 2、 、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A 、 “刑名从商“ B 、 “听命于神”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 (每小 1分,共6分。) 得分 阅卷人 二、判断题(每 1分,共6分) 1.夏刑三千,罪莫大于()。

C、“敬天保民” D、“明徳慎罚"

3、西周时,左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偶犯称为() A、丰音 B、非终 C、唯终 D、W 4、春秋末期,郑国公布成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 A、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B、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C、第三次公布成文法 D、第四次公布成文法 5、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 A、卫尉 B、廷尉 C、少府 D、奉常 6、唐朝中央审判机关是()。 A司寇B御史台C廷尉D大理寺 7、奸党罪最早出现于() A.秦律 B.唐律 C.元律 D.明律 8、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A《大明律》B《大淸律例》 C《大淸新刑律》D《大淸现行刑律》 9、淸末修律“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代表是() A.张之洞 B.劳乃宣C、伍廷芳D、沈家本 10、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是() A、《钦左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1、.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A.禅让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 E、遗嘱继承制 12、、四周时期婚姻的缔结实行()原则。 A父母之命B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 13、宋朝重点治盗賊,立的专门法有() A.重法地法 B.盗贼重法 C.折杖法 D.庆元条法事类 E.大诰 14. 明淸“大三法司会审”是由()共同审理重大案件。 A都御史B大理寺卿C刑部尚书 15、唐代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和中丞下设()。 A.台院 B '殿院 C.察院 D.审刑院D附远厚别 D通政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