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贷款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计提坏账准备

(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3)预收帐款的减少

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

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加: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

(1)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

(2)预收帐款的增加

(3)购货退回(存货减少)

减: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

(1)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

(2)预付帐款的增加

(3)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

(4)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

(5)预提费用的减少

(6)待摊费用的增加

(7)应交税金的减少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

以上就是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一、编表的基本思路

现金流量表的主表采用直接法进行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的第一项是以净利润为

编报基础,采用间接法进行编制的。该项仅要求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于作为编

报基础的净利润客观上已经包含了非经营类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结果,与此同时,净

利润中还包含了虽然是经营活动,但是并没有涉及现金的情况。而我们编制现金流量

表副表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在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编报过程中我

们必须认真注意分析有关经济活动的三种情况:(1)是否经营活动;(2)是否涉及净利

润;(3)是否涉及现金,并遵循以下具体调整原则进行编制:

(A)凡属非经营活动且不涉及净利润的,因为其与现金流量表副表的编报范围和

编报基础均无关,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均不作任何调整。比如企业以机器设备用于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

(B)凡属非经营活动而又涉及净利润的,因为其虽然与现金流量表副表的编报范

围无关,但已经涉及编报基础净利润,因此不论是否涉及现金,一律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进行调整。比如投资活动涉及到的投资收益,筹资活动涉及到财务费用,二者均属于已经影响到净利润的非经营活动,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调整。

(C)凡属经营活动,且已涉及净利润,同时又已涉及现金的,表明净利润指标在

反映经营活动的同时已反映现金流量,则不必作任何调整。比如以现金形式收回的销售收入。

(D)凡属经营活动,虽已涉及净利润,但是尚未涉及现金的,表明净利润指标虽

然反映了经营活动,但没有客观反映现金流量,所以必须加以调整。比如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账款;借:应收账款,贷:其他业务收入。

(E)凡属经营活动,没有涉及净利润,但是已经涉及现金的,同样必须加以调整。

比如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必须提出注意的是我们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仅仅是以净利润为编表基础,其最终

目的是要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凡是没有客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状况的,都属于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之列。

二、副表第一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星有关数字的分析填列

(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58,表示副表中的行次,下同)包含“八大减值准备”,

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

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二)固定资产折旧。(59)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1)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

(2)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

(3)借:在建工程贷:累计折旧

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3)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

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除。只有(1)属于管理费用,期末

必须结转到本年利润去,而导致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其实际上未涉及现金,所以必须

加以调整。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2)属于经营活动,其中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分配到

生产成本,最后再结转到产成品。然而在销售不确定的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其与净

利润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说,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

上述的调整对象。但是副表编制要求规定,只要涉及经营活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其不涉及现金,所以一律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去。一个问题提出,这样调整的结

果不是显然导致副表编制的不准确性吗?事实上这正是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的精巧之

处。在无法确定经营活动固定资产折旧是否影响净利润的情况下,现金流量表副表编

制采用先粗后细,先总后分的基本思路,先假定涉及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全部影

响净利润,而如果固定资产折旧确实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净利润,则这一部分

折旧必然表现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的期末余额的增加上,请注意,制造费

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正属于存货范畴。因此,现金流量表副表已经设置了严密的编

制程序:凡是存货的期末余额增加,则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这样。如果固定资

产折旧确实存在没有影响净利润的那一部分数额,在副表的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多加以

调增,随即在存货项目得以调减,这样在净利润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经营活动

现金流量的调整便告结束。

(三)无形资产摊销。(60)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中凡是涉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属于既

非经营活动,又没有涉及现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四)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1)、待摊费用减少(64)。一般情况下属于将长期待摊费

用和待摊费用摊销到有关经营费用中去,属于涉及经营活动但是没有涉及现金的情况,

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但是必须注意如果待摊费用的摊销涉及到非经营活

动的,则必须加以剔除,不在调整之列。

(五)预提费用增加。(65)一般表现为借: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

预提费用。请注意,因为涉及财务费用的预提费用,现金流量表副表有一个专门的财

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所以在预提费用的增加这一项目不涉及财务费用的调整。

(六)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或者收益)。(66)首先澄清

一点,即本项目的内涵仅仅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和毁损,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专门在

下一项目反映。上述情况必然表现为营业外收支的增加,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都不属于经营活动,然而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

(七)财务费用增加。(68)一般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

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除了已经直接减少银行存款不要调整外,由于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一应计利息而增加的财务费用,都属于没有涉及现金而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八)投资损失(减收益)。(69)投资损失或者收益必然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因

为其属于非经营活动,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加以调整。但是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样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减值

和跌价准备已经在第一个项目调整。因此对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的调整不能直接从

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获得,必须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的明细账分析填列。

(九)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70)具体经济活动表现为借:所得税,贷:递延

税款、应交税金。递延税款贷项的增加属于经营活动,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

有人提出,递延税款贷项影响的是所得税而不是净利润,这里还涉及到税率33%

的问题,为什么可以把递延税款贷项全部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这是一个颇有代表性

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例加以分析:

某企业会计利润总额200万,经纳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所得税66,贷:递延税款33、应交税金33

②借:应交税金33,贷:银行存款33

③利润总额200-所得税66=净利润134

(注意;净利润≠利润总额200-应纳所得税额33=167)

必须注意,净利润134是在所得税为66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所得税66直接影响

了净利润,但是涉及现金的仅应交税金33,因此在净利润基础上必须调增33。这里已经不存在税率的问题了。

(十)存货的减少(减:增加)。(71)如上所述,该表通过存货项目将上述累计折旧

对净利润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有人提出、存货自身与净利润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现金流量表副表编制程序规定,存货的减少从现金角度必须在净

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呢?

存货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材料、在产品(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分期

收款发出商品等。存货的增加一般是指对外的材料采购,存货的减少一般是产品销售而结转产品销售成本,这二者才会实际增减存货。必须注意,不可将存货内部的此增彼减(比如: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认为是存货的增减。

对于存货与净利润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一步加以分析: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期初存货+本期购入-本期发出=期末存货

所以,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我们设定本期发出为100,且设定本期购入全部用现金,之所以可以这样假设,

是因为如果实际上并不是全部用现金采购,则副表中的经营性应付项目栏必然会增加,与上述原理一样,先粗后细,先总后分,在那一项目再作调整。

1.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100-0

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与本期购入存货减少现金100量一致,所以不必

调整。

2.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200-100

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减少净利润100,而本期购入存货实际减少现金200,所以必须

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100。

3.当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00〈0时

本期发出=本期购入-(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100=0-(-100)

即表明本期发出商品结转成本影响净利润为100,都是通过存货的减少来实现的,

本期购入存货现金实际支出为0,所以存货减少的数额100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才能够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现金流量。

(十一)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72)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

兹分析如下:

1,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对应科目一般是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已经增加

了净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收到现金。所以为了准确反映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反之亦然。

2.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已经支出现金,而在净利润上并没有体现,所以其增

加同样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必须注意,应收项目中如果偶有发生投资或者因而产生的事项,比如转让固定资产收到的应收票据,则必须剔除。

(十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73)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

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副表时,为什么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必须从净利润角度调增?兹分析如下:

1.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其本身与净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应付款

项对应的科目是材料采购,其经济内涵通常是表明存货增加,但是由于是赊购,所以现金并没有实际支出。如上所述,我们在调整存货项目时已假设购入存货全部用现金,而实际上并不可能如此。如果确实出现赊购,则其必然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项目中表现出来,从现金角度来看,凡应付项目增加表明现金少支出,如上所述,因此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追加上去。

2.其他应付款。一般发生在预收包装物押金等经济活动上,对应的一般是现金,

而从净利润角度看,其尚未包括这一部分现金流入,所以必须将之追加上去。

3.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已涉及成本费用,进而影响净利润,但是从现金角度

看,实际并没有支出,所以必须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追加上去。

应交税金中的应交所得税必然涉及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调整。

而应交税金中的应交增值税,其作为价外税虽然不涉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不直接影响净利润,但是这一部分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我们在调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时已经全额加以调整,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期初的实际增减

变化还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整。

(十三)其他(74)主要指筹资活动中的咨询费记入管理费用。但不属于经营活动,

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三、副表中第二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有关数字的填列

之所以要在副表中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加以反映,是因为目前的

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没有涉及现金,但是投资和筹资活动必然会对将来的现金流入和

流出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补充资料中加以反映。

四、副表中第三项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

数字来源于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以及三个月到

期的债券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该数字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数字完全吻合,体现

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五、现金流量表副表项目数字填列分析

资料来源于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有关现金流量表的

实例,具体数字请参阅教材312页至328页。

1.净利润:数字直接来源于利润表。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题只涉及一笔坏账准备,因为坏账准备的数字已经

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以该数字只能从总账期末余额-1800-期初余额-900=-900

获得。(数字上体现为负数,其经济意义是表明该准备是原项目的减项、与现金流量

表副表编制无关)

3.固定资产折旧:数字来源同样不能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必须从固定资产折

旧的明细账中分析填列。本题只有第27笔涉及经营活动的借:制造费用别80000、

管理费用20000;贷:累计折旧100000,属于调整项目。

4.无形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二级科目中凡是涉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属于既非经

营活动,又没有涉及现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本题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为60000。

5.待摊费用减少:本题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待摊费用期末余额0-期初余额

100000=-100000表明待摊费用减少100000,必然是增加经营费用,但是没有涉及现金。所以必须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一般属于非经营活动,如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长

期待摊费用的摊销,一般通过管理费用,其影响了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因此

与待摊费用一样加以调整。

6.预提费用的增加:一般表现为借: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预

提费用,请注意,因为涉及财务费用的预提费用副表有一个专门的财务费用项目进行

调整,因此本项目实际上调整的是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而增加的预提费用,因此该

项目必须通过对预提费用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或者收益):数字来源必须

从营业外支出明细账中分析获得。本题分录18为贷方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

收益50000,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与上述原理一样,分录12为借:营业外支出一处置固定

资产净损失19700

9.财务费用增加:利润表上财务费用数字为41500,是分录23增加财务费用

21500和分录33增加财务费用20000的合计数。不能够直接作为副表的调整数字。真正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的仅仅为21500。有人提出,分录33同样增加财务费用20000,为什么不要调整?必须提请注意,票据贴现增加的财务费用实质上已经涉及到现金,分

录33实质上可以这样理解,借:银行存款292500,贷:应收票据292500;借:财务费用20000,贷:银行存款20000;该分录已经是一个复合简化的分录。

10.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损失或者收益必然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因为其

属于非经营活动,又影响了净利润,因此无论是否涉及现金,都必须加以调整。但是

必须注意,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样体现在投资收益科目上,而减值和跌价准备在第一个项目已经调整。因此对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的调整不能直接从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项目获得,必须通过投资收益科目的明细账分析填列。

本题因为只有分录6和分录16涉及投资收益31500,没有涉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与利润表上的数字刚好吻合。

11.存货减少(减:增加):因为本题没有涉及存货跌价准备,所以可以直接从资

产负债表的存货期末余额2574700-期初余额2580000=-5300,否则必须从存货的总账分析填列。存货减少,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增。

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如上所述,因为应收账款已经涉及坏账准备,所以数字来源不能从资产负债表直接取得,只能从总账或者科目汇总表分析取得。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600000-期初余额300000=300000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46000-期初余额246000=-200000

(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0没有变化)

因为应收项目增加100000,所以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调减少100000。

1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数字来源可以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项

目为基础,注意必须剔除涉及非经营类的比如在建工程的应付项目。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100000-期初余额200000=-100000

应付福利费期末余额80000-期初余额10000-在建工程的福利费28000=42000

应交税金期末余额105344-期初余额30000=75344

其他应交款期末余额106600-期初余额6600-在建工程的其他应交款100000=0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17344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副表)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副表)

行次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57 237901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58 900

固定资产折旧59 100000

无形资产摊销60 60000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1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64 100000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65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

资产损失(减:收益) 66 -50000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67 19700

财务费用68 21500

投资损失(减:收益) 69 -31500

递延税救贷项(减:借项) 70

存货减少(减:增加) 71 5300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72 -100000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73 17344

其他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5 381145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76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77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8

3.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79 820745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80 1406300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81 0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82 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83 -585555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以销售(营业)收入的收现数为起算点,然后将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的收现数、付现数分别列出,以直接反映最终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本年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收付的各种会计事项,最后也得出现金净流量。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在直接法下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数据,可以从会计记录中获得,也可以在损益表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数据基础上,将权责发生制的收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收付制数额来确定。其转换方法是: ①销售收入收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收入(权责发生制)-赊销商品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货款收入 ②购货付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成本(权责发生制)+存货增加额-赊购存货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数+预付货款支出-工资付现数(单独列示) ③其他收入收现数=其他收入+其他应收款减少数-其他应收款增加数 ④其他费用付现数=其他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折旧摊销数+待摊费用增加数 ⑤职工工资付现数。根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住房周转金”等科目分析填列。 在间接法下,以损益表最后结果“本年利润”为起算点。所谓“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全年收入与费用,凡应计入收入或费用的内容,不论其现金是否收付,都应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设置了一系列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等科目,来解决“应计”数与“实现”数不一致的问题。间接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影响利润形成的会计事项由权责发生制还原为现金收付实现制,并将产生的差额,逐项在“净利润”中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可概括为: ①凡发生应付事项,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应计折旧等,在会计处理时,都借记了有关资产或费用科目,最终体现为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并没有付出。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付款项增加则应“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②凡发生应收事项,如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等,会计处理时,都贷记收入类科目,转帐以后,表现为利润增大。但现金并没有收到。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收款项增加应“调减”利润,反之“调增”利润。 ③凡发生跨期费用的事项,如发生待摊费用时,则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最终表现在损益表上利润加大,但现金已经付出。因此,待摊费用增加时,应作为利润“调减”项目,反之则“调增”利润。当发生预提费用时,借记有关费用、成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最终表现为利润的减少,但现金尚未支付。故应“调增”利润,反之则“调减”利润。 ④存货调整。损益表中销售成本与存货的关系是: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从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本期存货没有变动,说明本期销售成本等于本期购货成本;如果期末结存大于期初结存,说明购入(付现)数大于销售成本数,可理解为有一部分现金支付了但未计入销售成本,损益表中利润增大,故应作为“调减”利润项目处理;如果期未结存数小于期初结存数则作相反调整。至于“应收帐款”引起的存货增加,第①项已作了调整。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如何调整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计提坏账准备 (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如何正确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共10页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原理与实务操作关于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中有详细的讲解举例,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的今天,在会计科目“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核算时加入现金流量专项核算,只要我们掌握每一项经济业务现金流的分类,采用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对于如何采用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准则没有作详细的论述,财务人员对此方面的认识也十分模糊。我们拟结合几年来编制报表的体会并结合具体实例给以解释。 一、编制原理 净利润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和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所揭示的正是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过了两个层次的调整,即按照类别进行调整和按照会计核算基础的调整。 类别的调整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损益,二者的关系是:经营活动的净损益=净利润-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活动的损益 类别的调整方法是不论投资损益、财务费用等是否收付现金,均需直接调整,即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利润。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所以,我们要对权责发生制确定的经营活动的净损益向收付实现制为

基础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转化。包括以下两类调整项目: 1)已确认经营性损益,但并未实际收付现金的项目 这类项目主要涉及坏账准备、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等,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当计提或摊销时都会使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此外,像销售后形成应收账款等则是增加了净利润,然而这些损益并未真正收付现金。它们是权责发生制意义上的净损益,所以应加计调整,转换为收付实现制意义上的净利润。 2)已实际收付现金,但未确认经营性损益项目 非现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不影响利润变化,但这些变化大多要涉及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在采用间接法时,必须考虑到非现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产生的影响分别进行调整。 二、实务举例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按照目前会计准则规定,应计提的各种准备共7种: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计入管理费用的减值准备,造成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并没有引起现金流量变化。而计入营业外支出和投资收益的减值准备,本身属于非经营性损益,可以直接调整而不必考虑是否造成现金流量变化(实际上也没有造成现金流量变化)。 例一:计提坏账准备100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 5-12)。 表5-12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一、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净利润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4)投资损失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3)投资收益 (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1)应收账款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 (3)预收账款的减少(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财会通讯发布时间:2010-6-21 14:17:17 已浏览50599次【打印】 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中华会计网 在掌握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原理时应该理解为什么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因为净利润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因此“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 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

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当期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包括: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等。 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固定资产为例)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会引起所得税费用减少,进而引起净利润增加,但所得税费用的减少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 (3)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包括:投资损失;财务费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以及与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有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 投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会引起净利润减少,但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没有关系,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投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调增。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是计算净利润的减项,但处置固定资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 早期的会计实践大多采用现金收付制,到本世纪初,许多中小型企业仍习惯根据实收实付计帐。为了使利润的核算更为合理,收入、费用在不同期间能合理配比、分摊,会计理论开始主张收支的溯源原则,即把收益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入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这就是我们现行的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但与此同时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和投资者都相当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量,因为它决定了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和债权人、投资者能否实现他们的资金回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和萧条的时期。 资金流量表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被会计准则所肯定,实际上它是对传统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益补充。利润表只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但不反映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但不说明变动的原因。利润表根据相关性的原则对实收实支和应收应支不加区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收益情况,容易对债权人和投资者产生误导。资产负债表根据历史成本原则记载资产可能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去甚远。事实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报表的可信度大大

降低。 2、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通常采用全部资金概念,即不影响资金变动的筹资投资活动在表中也予以附加列示,以反映企业活动的全貌。以流动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现金流量表。7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普遍要求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以流动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偿付能力。首先,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其规模受二者合理计量的影响。在实务操作中,有的企业将长于一年才能出售或变现的存货、待摊费用列作流动资产,对有些在短期内即将出售的长期资产却不转为流动资产。同时,存货、应收帐款等资产的计帐方法也不能避免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其次,用流动资金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直接受其内部结构合理性的影响,因为各项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有较大差异。 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新了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我国财政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现金流量分析}间接法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分析)间接法分析现金流量表

间接法是指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调节和运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利用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是作为“补充资料”列示的,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均较直接法要粗糙壹些。壹个突出的问题表当下有关项目往往交错相间,使任何试图对其内容做清晰有效的层次划分均显得有些徒劳。这里通过对关联项目之间制衡关系的分析,旨于深化认识会计运作机理,理解间接法的逻辑架构和内容安排,且有助于梳理当前制表工作中出现的混乱和拼凑现象。 5.3.1总体架构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情况变动表,原财务情况变动表中“资金来源”基本上就是根据间接法列示的。同样,能够借此来考察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整体思路。从净利润到现金流量再到运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转化,能够先从壹个简单公式见起,即: 净利润=收益-费用(含所得税) =(现金收益+未现金收益)-(现金费用+非现金费用) =(现金收益-现金费用)+(非现金收益-非现金费用) =净现金流量(1)+(非现金收益-非现金费用) 净现金流量(1)=净利润+非现金费用-非现金收益 通过上式能够粗略地考察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据此分析收益的质量。上式括号里面的内容即构成间接法的主要调整内容。但实际处理且没有那么直观,式中的现金流量仅仅是全部现金流量的壹部分,它不涉及对损益没有影响的现金流量,而且关键的问题仍于于我们的目标不是全部的现金流量,而仅限于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于非运营活动的损益,即使形成现金流量也应予以剔除。考虑到这些因素,从上述净现金流量(1)中剔除非运营性损益产生的现金流量,再加上(或减去)不涉及损益的运营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即可得出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用公式表示如下: 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1)-非运营活动损益形成的现金流量+不影响利润的 其他运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非现金费用-非现金收益-(非运营性现金收益-非运营性 现金费用)+(不影响利润的其他现金流入-不影响利润的其他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表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要。利润表表明企业能否发展,发展潜力如何;而现金流量则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通用电气前董事长韦尔奇说过一家好公司有三个标准,那就是: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现金进账。 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实务中,很多人都认为现金流量表很难。实际上,现金流量表并不难,很简单,想明白了就行。这句话,实际上是句废话,因为明白了,什么都简单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明白。明白的关键实际上涉及到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和透彻了解。在这里,我对流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我相信这些主要项目分析清楚了,其他问题就是“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容易得很。很多同学感觉难是因为会计基础业务没有弄清楚,或者是会计基础清楚了,而业务的实质没有弄清楚。 一、概述 现金流量表主要还是强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编制主要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间接法下,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是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节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所以说,不管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基本上都是从利润表着手,然后进行相关调整。比如说,支付的各项税费=当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 一般情况下,如果从应收账款变成现金,应该是应收账款少了,才意味着现金多了。所以现金的增加额=应收账款的减少额。从“期初+增加=期末+减少”可以得出:“期初-期末=减少-增加” 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余额的变动就是发生额的变动。 现在我就主要事项来分析。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2007年版有两公式。 公式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 公式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年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 实际上,上面两个公式不需要记忆,在现金流量表处理过程中,甚至不需要什么公式。上面两个公式是教材编者根据题目列举的,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业务,比如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等。实际生活中,业务千变万化,记住了这个业务,忘记了那个业务。所以说,没有必要记公式,知道其中的道理即可。但是,这个公式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那就是----从利润表入手,通过可能与现金相关项目的调整达到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因为当期业务是所有的业务,当然需要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为起点进行调整。 下面就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具体考虑说明一下。明白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处理,其他的那就是“毛毛雨”了。 二、应收账款举例 先假定赊销业务,然后过一段时日后收回现金,并且不存在其他事项。假定,潜山公司销售货物100万给天柱山公司,货款一个月后支付。 销售发生时候,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117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0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般采用间接法编制。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直是企业报表编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作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与读者探讨,这一编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编制现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以销售(营业)收入的收现数为起算点,然后将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的收现数、付现数分别列出,以直接反映最终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本年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收付的各种会计事项,最后也得出现金净流量。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在直接法下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数据,可以从会计记录中获得,也可以在损益表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数据基础上,将权责发生制的收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收付制数额来确定。其转换方法是: ①销售收入收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收入(权责发生制)-赊销商品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货款收入 ②购货付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成本(权责发生制)+存货增加额-赊购存货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数+预付货款支出-工资付现数(单独列示) ③其他收入收现数=其他收入+其他应收款减少数-其他应收款增加数 ④其他费用付现数=其他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折旧摊销数+待摊费用增加数 ⑤职工工资付现数。根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住房周转金”等科目分析填列。

在间接法下,以损益表最后结果“本年利润”为起算点。所谓“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全年收入与费用,凡应计入收入或费用的内容,不论其现金是否收付,都应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设置了一系列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等科目,来解决“应计”数与“实现”数不一致的问题。间接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影响利润形成的会计事项由权责发生制还原为现金收付实现制,并将产生的差额,逐项在“净利润”中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可概括为: ①凡发生应付事项,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应计折旧等,在会计处理时,都借记了有关资产或费用科目,最终体现为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并没有付出。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付款项增加则应“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②凡发生应收事项,如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等,会计处理时,都贷记收入类科目,转帐以后,表现为利润增大。但现金并没有收到。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收款项增加应“调减”利润,反之“调增”利润。 ③凡发生跨期费用的事项,如发生待摊费用时,则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最终表现在损益表上利润加大,但现金已经付出。因此,待摊费用增加时,应作为利润“调减”项目,反之则“调增”利润。当发生预提费用时,借记有关费用、成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最终表现为利润的减少,但现金尚未支付。故应“调增”利润,反之则“调减”利润。 ④存货调整。损益表中销售成本与存货的关系是: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从关系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本期存货没有变动,说明本期销售成本等于本期购货成本;如果期末结存大于期初结存,说明购入(付现)数大于销售成本数,可理解为有一部分现金支付了但未计入销售成本,损益表中利润增大,故应作为“调减”利润项目处理;如果期未结存数小于期初结存数则作相反调整。至于“应收帐款”引起的存货增加,第①项已作了调整。 ⑤费用调整。如应计折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坏帐准备等会使利润减少,但现金没有付出,因此“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两种方法的比较: 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尽管最终计算结果一致,但报表上反映出的信息有所不同,当然作用也有所区别。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参考方法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一、原理: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 净利润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 (4)投资损失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 (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 (3)投资收益 (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2)固定资产折旧 (3)无形资产摊销 (4)待摊费用摊销 (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 (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1)应收账款的增加 (2)应收票据的增加 (3)预收账款的减少 (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表格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表格 篇一:现金流量表编制间接法原理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投资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1)计提坏账准备 (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7)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现金流量表编制间接法原理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 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补充资料行次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加: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减: 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 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 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 借项)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加: 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4)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减: 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1)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2)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3)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加: 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1)计提坏账准备(2)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折旧(减: 存货增加部分)(4)无形资产摊销(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6)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 存货增加)(7)待摊费用摊销(减: 存货增加)(8)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 存货增加)(9)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10)递延税款贷项(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减: 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的增加(减: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减: 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3)预收帐款的减少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加: 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1)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的原理及技巧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的原理及技巧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实现制原则为基础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流量的一种动态会计报表。将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的正式会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客观要求。1998年财政部推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实施,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评价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可靠信息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也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在具体编制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量之大和技术难度之高,则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不论是在对准则理解,还是对实务的操作上,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在现金流量表的编辑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质量。在人们对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倍感困难之时,借助计算机编制现金流量表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但是这更使一些现金流量表的的编制人员不去专心研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原理,反而只依靠计算机系统的自动生成,使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情况走了样。而只有正确地反映企业现金的净流量,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 一、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础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具体地讲,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 现金流量表有主表和附表,编制的方法,主表是用直接法,也就是直接根据每一个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和现金的流出,把每一笔发生的流入和流出归结到现金流量表的每个具体的项目中,这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工作量相对较大,而附表是主表的补充资料,编制的方法是用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并且主附表编制的结果有以下几个关系式 1、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主表的净现金流量=附表的净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表编制的难点 目前多数资料都是说明用直接法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及编制的难点解析,但对于更难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附表,研究的却颇少。笔者曾多年从事现金流量表编制及培训工作,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人员培训的实践经验,发现大多数编制人员难于主附表平衡问题,尤其是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财会人员最为苦恼之事,但准则与指南对此的规定与解释过于笼统,未

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一、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净利润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是在现行的会计系统中,净利润并不仅仅包括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支出,还包括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因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及一次性项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另外,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中还包含了一些净利润没有涉及的项目,如本期支付的待摊费用中尚未摊销完的部分等。因此,要将净利润换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 下面按未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进行间接法举例分析(因新准则中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但原理一样) 二、调整项目的分类分析 对于《企业会计制度》列示的15个调整项目,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进行分析。 1、纳入了净利润的计算中,但是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动。这类项目包括:计提的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这类业务的本期发生数作为费用纳入了净利润的计算,但是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 出,所以应当加回到净利润中。 2、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损失(收益)被包括在净利润中。这类项目包括: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以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这类调整项目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范围,但被包括在净利润的计算中。因此,无论这些项目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现金流动,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过程中,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方法为:如果是收益性项目就减;如果是损失(费用)性项目就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调整的财务费用并不等同于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而仅 指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财务费用。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数学原理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一、提出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 —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金流量表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即编制“补充资料”)。补充资料是按“间接法”编制的。财政部编写的现金流量表准则讲解(以下简称《讲解》)对间接法原理表述如下: “由于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且包括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收益和费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将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整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然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现金流量表参考格式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以下简称《补充资料格式》)的固定资产折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与存货调节项目在原理上存在难以解释之处。 《补充资料格式》实质上是沿用了国际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格式,但未修正其存在的问题。为此,必须在原理上搞清楚从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数学逻辑关系。为使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原理表述更加清晰,袁瑞芬提出了分步调节方法。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净利润;第二步:将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笔者认为采用分步调节方法能较好地进行逻辑推理,反映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因此,本文依据袁瑞芳观点进一步提出了具有数学特点的三步调节方法,并以此方法阐述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数学原理。 为使具体调节项目的调节原因简单明了,本文按分步调节的原因将具体调节项目分为六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格式。 二、分步调节的思路 分步调节的思路是:将按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看成是一项“工程”,工程总任务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我们将“工程”分成三步,并明确每一步任务和每一步任务下的调节项目。这里, “明确每一步任务”是指该步任务能从数学关系上加以解释,“明确每一步任务下的调节项目”是指每一调节项目也能从数学关系上加以解释,旨在建立起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 具体来讲,三步任务是:第一步,由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净利润;第二步,由经营活动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净利润现金部分;第三步,由经营活动净利润现金部分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三、间接法调节的数学原理 (一)调节项目的分类 1.调节项目的分类标准。调节项目的分类标准是按调节原因进行分类。确定这一分类标准的理由是,在下面建立间接法调节的数学逻辑关系时,能明确每一具体调节项目是因为什么原因调节的。 2.调节项目类别及每类具体调节项目。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节的项目按以上分类标准可分为六大类:筹资和投资活动费用;筹资和投资活动收入;经营活动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经营活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入;非影响本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非影响本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1)筹资和投资活动费用包括:a.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b.投资损失;c.财务费用(支付利息形成的)等。 这里,a~c项是指这样的项目:其增加会形成“筹资和投资活动费用”。具体来讲:a项是指“营业外支出”反映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b项是指“投资收益”反映的投资损失;c项是指“财务费用”反映的由支付利息形成的财务费用。 (2)筹资和投资活动收入包括:d.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e.投资收益等。 具体来讲:d项是指“营业外收入”反映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e项是指“投资收益”反映的投资收益。 确定第(1)和(2)类具体调节项目的判断条件是:第一,该项目属于投资、筹资活动;第二,该项目与本期损益相关。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数学原理 刘曜(教授)林小雪王帅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 【摘要】本文以分步调节方法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建立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首先揭示了国际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格式中调节项目设计的问题,然后,按单一明确的调节原因将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调节项目分为六大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格式。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调节项目 2012.10下旬·7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