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内容包括哪两点?

答: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的内容

内容和结构是构成体系的两大要素。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圈定是学科体现构建的关键步骤,是学科划分的最明显标志,是学科特性的最直接体现。一门学科究竟具有哪些特性并不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意志,它在本质上是由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的角度、方法也就有所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性。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教学原理的研究;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法的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原理的研究,是宏观层面的研究,以姜大源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职业教育教学原理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性探讨,主要包括对于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概念、属性、定位、冲突和前景等的探讨。

职业教育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源自广大的职业教育一线教学工作者。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对职业教育各专业的教学法的探索,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职业教育教学论”的概念,但已经涉及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实践层面。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的抽象与指导,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型研究的层次,使其中的宝贵经验不易迁移,难以体现出最精髓的价值。

行为导向教学有哪四方面特点;

答:行为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是认识的主体,外界的影响、教学的内容都要经过他们自身的判断、选择、吸纳才能发挥作用。

(二)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标

行为是人的思想、能力的外在表现,职业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现实生产能力,教学效果要依靠学生外显的行为来检验。不仅要看学生能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做什么。

(三)以实践任务为内容

行为导向教学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它选择生产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生产实践过程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突出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

(四)以活动为方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方法,它对传授知识、理解原理等教学是有效的,但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标的教学,仅靠这种方法不能完成任务,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训练和改变行为。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学

生的自主活动,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教学的参

与程度明显加强。

论述: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观;

答: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基于对学生发展和教学现象的认识而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它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思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教师对教学实然的认识及其思维方式,也包括教师对教学应然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结果。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如同其他观念一样,是以若干单个观念相互联系的形式存在的,并且这种联系是内在的有机联系,而不是单个观念的简单相加。这些单个观念纵横交错、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教师教学观念系统。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是产生教学行为的思想根源。人的认识、思想决定了行为,如何看待事物,就如何去行动。

然而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分为两个时代:

传统教学观念是有较长的形成历史、在实践过程中有广泛影响、被实践工作者熟知的教学思想。传统教学观念代表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历史进程,是教学思想史的宝贵财富。传统教学观念不等于教学中的错误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其中一部分观念进行了修正和再认识,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教学观念的价值,也要看到它们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的特点

现代的涵义界定为“最新”“最近”,现代教学即在最新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现代教学强调交往、学生主体、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1根据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取向,为培养、教育下一代所制定的一整套有目的、有计划、可执行的培养方案,具有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恰当性、策略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等特点。 2 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3 育价值。 4 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换言之,培养目标就是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5 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得预期结果。 6“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 7 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 8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五种类型,即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9 程目标。 10、 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11、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 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效果优异。 1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包括预习、听课、 课后复习、练习和系统小结等基本环节;若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 13、 形式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14、;二是“引入新课”或“激发 学习动机”;三是“教学新课”;四是“小结”;五是“布置作业”。 15、 16、 四是保留和擦除部分分明;五是形象地揭示内容的各种联系。 1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启 发性则。 18、 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和。 19、 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述规律等知识的方法,在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 讲解、讲演和讲读。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独立思考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刘大伟 摘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与技工培养中,教师要结合课程任务内容,根据实训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运用科学有效的集合优势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能力为本位 教育界有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多法、贵在得法。”的说法。教学方法随着时代对培养人才智力和能力的要求,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要求“基于工作任务”选取并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情景为载体,精心设计实训项目,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为核心的原则,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以“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课程一体化设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评价要以“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为原则,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实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课程任务内容,根据实训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运用科学有效的集合优势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综合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促使职业技术教学取得又快又好又省的绩效,

这才是职业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的本质。 笔者在多年职业技术教育与技工培养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记述于此,愿与同道共享。 1、兴趣导入教学法 兴趣导入法是教师在课程导入时,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课型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的方法,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写作文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学生不会作文,害怕作文。他们在作文中寻找不到快乐,也就没有了写作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满足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能对学生的练笔进行及时批改指导,挑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与大家品评,力求让每个同学都有文章或文章片段被诵读的机会。为提高表扬面,还从中筛选一些放到班级所建的qq群里以及校园网上,让更多的人浏览他们的优秀作品。这些文字的点击率与关注程度,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情绪,让他们乐此不彼,他们作文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后,写作的能力也就慢慢地提升了。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引发思维的前提,所以教师的教法应做到或悬念疑云顿起,或情境理念交融,或妙语意趣横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职业技术课程教师导入方法更是各不相同,但宗旨就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 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 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度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A卷 选择题:(2*10=20分) 1.职业教育在古代社会采取的主要是(C)形式。 A.家庭教育 B.私塾教育 C.学徒制 D.官府办学 2.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D) A.集群式课程模式 B.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C.MES课程模式 D.三段式 3. 以学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的课程形态的是( C )。 A.学生中心课程 B.社会中心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 D.科目本位课程 4.下列特点中,(A)不属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 A.直接性 B.多样性 C.共适性 D.应变性 5. 职业教育课程分析可划分为(B)三个阶段。 A.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学科分析 B. 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 C. 行业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D. 社会需求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6. MES课程内容的基本单位是( B) A.培训大纲 B.学习单元 C. 学习材料 D.培训模块 7. 在课程理论研究上,( D )把研究范围从课程开发拓展到了如何教学,提出了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理论 A.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B. MES C.“双元制”课程模式 D.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8. 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下列命名,能够体现学习领域命名原则的是(A)。 A.人力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 B.点钞票 C.最优化策略 D. 经济学 9. 下列关于学习情景与学习情境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情景设计时间跨度长,学习情境设计时间跨度短 B学习情景难度较低,学习情境难度较高 C.学习情景涉及的要素较少,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较多 D.学习情景活动空间较小,学习情境活动空间较大 10.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优点,及我国传统模式的长处,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其最主要特点是(B)。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_荣艳红

2007年第2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2 No.2 第32卷(总第134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pr ., 2007 71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 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 荣艳红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促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有美国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欧洲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其中也包括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本文剖析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所造成的影响,阐释了其所以造成深远影响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美国初等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影响 作者简介:荣艳红(1972--),女,汉族,河南省沁阳市人,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7)02-0071-05 收稿日期:2006-08-3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短短几十年间,人文历史的内容受到了重新重视,互不相连的课程逐步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结,学生的经验兴趣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一改往昔的面貌。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这些变化,一方面是美国国内众多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来自欧洲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其中,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就是这样的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本文将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美国的传播以及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展开研究,旨在揭示赫尔巴特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变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 19世纪80年代后期,在赫尔巴特弟子齐勒尔、斯托伊、莱因等人的不断努力下,德国掀起了赫尔巴特教育运动,此时,倾心于赫尔巴特教学法的各国学子齐聚在耶拿、哈勒以及莱比锡大学等德国赫尔巴特研究中心,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德伽莫(Charles De Garmo),麦克默里兄弟(Charles and Frank McMurry)等人,他们回国后成为美国教育界重新认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桥梁人物。自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再次传入美国,一直到1910年以后逐步退出美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风行了20多年的时间,根据各个阶段其理论传播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大致划分出以下几个时期: (一)1885—1892年,美国教育界重新认识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美国学子回国后,在美国组建了多个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非正式研究团体,其中伊利诺州州立师范学校、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等成为美国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心。很多当年留学德国的人员积极参与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探讨,在他们的带动下,赫尔巴特教育思想首先激发起了教育界敏感人士的兴趣,他们也积极参与辩论,并撰文发表看法,这其中就包括吉尔伯特(C.B.Gilbert)、约翰·普林斯(John Prince)、约翰·杜威(John Dewey)等人。当时,布朗(George P. Brown)任主编的《公共学校杂志》(The Public School Journal )几乎成为美国赫尔巴特主义者的官方杂志,另外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主编的《教育评论》(The Educational Review )、文塞普(A.E.Winship)主编的《新英格兰教育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 ) 也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持赞同态度,而许多保守派杂志也纷纷开辟专栏探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与此同时,耶拿大学等德国赫尔巴特研究中心培训教师的具体方法也被翻版到了许多师范院校。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绪言 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 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识记: 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 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 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 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二、理解 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 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 课程传统; 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 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三、应用 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略(找不到啊找不到- -)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完整版)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2)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3)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其次尊重学生还应该包含赏识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甚至身体素质等。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 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应与学生一起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一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一 1、阐述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 答: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在结构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结构形态,这三个维度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为了操作上的方便起见,而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犹如鱼水一样,和谐地和合在—起的,落实目标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元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和反映,包括感知、理解、审美、体验四个方面。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存在于“过程和方法”之中,“过程和方法”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它的对象、要素、结果,都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构成的,无法离开“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独立存在。因此,三维目标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和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从过程和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对高职与普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标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是由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系统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按需发展,强强联合,分段培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较大需求 截至2015年,江苏省法人单位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作为公司运转必不可少的财务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并将财务管理人才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不断上演。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虚拟公司的兴起。经济市场向全球化迈进使企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更新理财观念。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需要熟知国际规则。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空前的便捷和风险。 (三)高职院校有提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需求 为解决高职的“断头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学历上升通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教育套餐”,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类“套餐”均属于“分段”模式,高职学段与本科学段缺乏系统性,往往存在着专业名称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既降低了育人质量,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此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一、大课程型 在大课程的视野下,课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大系统,而教学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和子系统,远没有课程那样重要, 基本内涵: 1、大课程观强调,课程的本质是一种教育过程,课程无所不有,教学知识子系统,建立新的课程观来包含教学。 2、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包含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等。 3、提出:课程构成是很丰富的,课程有物化构成和层次构成,在层次构成中,又进一步分为决策层次构成与运行层次构成 4、强调:教师也是课程研制者,从而构建课程包含教学的主体机制 5、核心理念:是辩证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念,时限这一观念的是整合课程形态 二、大教学观 将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课程论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课程一直被作为教学内容来谈,而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的教学论便担负起研究教育过程的概念,和本质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等基本问题的任务,是在教学的概念下讨论课程问题。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四种模式 课程是教学的蓝图,教学是课程的实践,课程与教学都包含在学校和教育系统下,两者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学习和成长,为了达成教育目的与目标,课程与教学缺一不可,两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1、二元独立模式 出发点事课程和课程论独居其位,教学与教学论也是一样,两者没有任何联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大的鸿沟,课程与教学之间,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是彼此独立,不互相互赖的。 不同意这种观点,缺乏理论指引,一定无序,两个都没有价值。 2、相互交叉模式 出发点事认课程和教学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内容,为此课程论和教学论中也存在着相互包含的一部分,即教学包含课程的一部分,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一部分,相应的课程也包含教学一部分,课程论也包含教学论一部分。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平等 3、包含模式。 这一模式的出发点是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它有两个变式,一是大课程论,即认为课程包含教学,相应的课程论包含着教学论,二是大教学论中认为教学包含课程,同样的教学论包含着课程论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 出发点是强调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关系,二者即是相互独立又是循环联系的,课程与课程论不断的作用和影响这种教学和教学论,反过来也是一样 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基础教育的教学目的 一.对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反思 1)、教学目的的基本提法和局限性 吧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混为一谈,并通过陈述任务要素来达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局限性: 1、教学忽视系统分析的描述性要素罗列 教学是动态的影响和发展人的过程,其目的是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2、混淆了教学任务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3、把教学和智育等同 教学要完成德智体美劳的任务,相互渗透与促进,又不可替代。 2)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分析: 1、对教学的一般性目的分析 是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是判断真正教学的伦理标准是通过使人明智,影响人的德行。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详细描述: 书名: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原价:39元 作者:关文信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1 内容提要 本书从整合的视角构建全书的逻辑体系,首先对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整合研究,形成课程与教学论在实践层面的完整链条,然后分别对课程和教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全书阐述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对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程结构,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内容做了深入的研究,反映了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初等教育的特色。 目录 第1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一、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二、现代教学理论流派 第三节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必修课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 第2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理论 四、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教学目标的呈现…… 第3章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4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5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6章课程类型与结构 第7章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8章教学设计 第9章教学模式 第10章教学环境 第11章教学方法 第12章教学组织形式 第13章教学媒体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关文信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教育课程论考试试 题及答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A卷选择题:(2*10=20分) 1.职业教育在古代社会采取的主要是(C)形式。 A.家庭教育 B.私塾教育 C.学徒制 D.官府办学 2.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D) A.集群式课程模式 B.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课程模式 D.三段式 3. 以学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的课程形态的是( C )。 A.学生中心课程 B.社会中心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 D.科目本位课程 4.下列特点中,(A)不属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 A.直接性 B.多样性 C.共适性 D.应变性 5. 职业教育课程分析可划分为(B)三个阶段。 A.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学科分析 B. 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 C. 行业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D. 社会需求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6. MES课程内容的基本单位是( B) A.培训大纲 B.学习单元 C. 学习材料 D.培训模块 7. 在课程理论研究上,( D )把研究范围从课程开发拓展到了如何教学,提出了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理论 A.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B. MES C.“双元制”课程模式 D.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8. 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下列命名,能够体现学习领域命名原则的是(A)。 A.人力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 B.点钞票 C.最优化策略 D. 经济学 9. 下列关于学习情景与学习情境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情景设计时间跨度长,学习情境设计时间跨度短 B学习情景难度较低,学习情境难度较高 C.学习情景涉及的要素较少,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较多 D.学习情景活动空间较小,学习情境活动空间较大 10.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优点,及我国传统模式的长处,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其最主要特点是(B)。 A.学科导向 B.“宽基础、活模块” C.核心阶梯式 D.模块组合 多项选择题:(3*5=15分) 1. 下列关于学校本位学习的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BD) A.重点是观察物件是如何组合的 B.重点是解释而不是观察 C. 需要快速和有效地工作 D. 允许有时间思考和提问 2.工作本位学习(ABCD ) A.强调个体对实践过程的参与 B. 是一项合作教育的计划 C. 是通过工作过程进行学习 D. 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学习 3. MES课程模式强调“以(BCD)”,取代了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模式。 A.学习单元为中心 B.学习站为中心 C.技能为中心 D.学员为中心

【免费下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本章学习建议您关注以下问题: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内涵及其发展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下属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根据学科自身发展趋势和小学教 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课程论、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学科整合的 产物。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一课程的内涵 1.课程概念的词源分析唐朝孔颖达:“以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也。”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里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句。《辞海》:①功课的进程;②教学的科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课程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的,有两个义项:跑道和奔跑。前者重点在“道”,名词,引申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安排。后者重点在“跑”,动词,引申为学习的过程。 2.学者们对课程的定义⑴美国的蔡斯则列举了 6 种有代表性的课程概念: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

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在学校领导下“已经获得的”经验; 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课程是(书面的)活动计划。⑵我国学者施良方也归纳出了 6 种典型的课程定义课程是 教学科目。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 程是学习经验。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社会改造。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 可分为五个层次①理想课程 ②正式课程③感知课程 ④运作课程 ⑤体验课程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 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二教学的内涵1.教学概念的词源分析 “教”、“学”二字联为一词最早见于《书??商书??说命》《学记》开篇“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 里“教学”一词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其含义大体与“教育”一词相似。 2.教学的定义从词语含义上看,教学通常有4种不同 的指称和用法: 从“教”的意义上使用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邓金,1989)指称“学”的教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掌握知 识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 想品德(陈桂生,1997)指称“教”与“学”协同活动的“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叶澜,1991)在“教 学生学”意义上使用的“教学” 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控制的,教就 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是教学系统中的高层次活动,学生的学是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