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雾霾_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_白洋

_雾霾_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_白洋

_雾霾_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_白洋
_雾霾_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_白洋

第13卷第6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3No.62013年11月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v.2013

“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

白 洋,刘晓源

摘 要: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诱因源于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我国现有和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从植根的法治土壤到制度具体实施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理念滞后、政府责任缺失、PM2.5法律规制空白、总量控制有待完善、机动车尾气监管有待加强等。根治雾霾的对策亦须从上述层面入手,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立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落实政府环境责任,按照源头治理和总量控制的治理模式,从“防”、“治”、“救济”三个层面,运用规划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评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联防制度、预警监测制度等手段,全过程监管,才能实现对雾霾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雾霾;PM2.5;法律规制;预防;治理;救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资助项目(12CFX0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820124);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12WB11);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发展计划(4083/112007);

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4072/112030)

作者简介:白洋,男,法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山东淄博255049);刘晓源,男,法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6-0027-07

一、引 言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整个华北、黄淮、甚至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①。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客观上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主观原因。从客观原因来看,如果空气湿度较高,又适值气流变化不大,导致大气水平流动变弱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雾霾天气[1]。2013年伊始的雾霾天气就是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促成的②。从主观原因来看,引发雾霾天气的直接诱因是大气中细微颗粒物(PM10和PM2.5)含量严重超标。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对北京年初雾霾的监测结果显示,机动车、燃煤采暖及工业排放对北京强霾污染的“贡献”超50%[2]。

雾霾的复杂成因决定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综合治理的手段,其中,系统而有效的法律应对机制是雾霾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拟从法律制度运行的视角来分析现有雾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问题应对之方,希冀能够为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有所裨益。

二、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雾霾”的频发,不禁让我们反思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缺失及存在的问题。

(一)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现状

当前,在和雾霾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形

例如2013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遭遇“史上最脏”,还正在向南北扩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点监测的33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都是“严重污染”,北京PM2 5浓度逼近1000。市民抱怨“空气有毒”,还严重影响了交通,多地高速关闭、航班取消或延误。参见王彬辉:《面对雾霾,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人民法院报》,2013年1月17日。

以广东的雾霾天气成因为例,广东的北面有南岭,当北方来的冷空气不够强,不能翻越南岭的时候,广东就出现小静风气候,加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气候的出现,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积累起来就变成了灰霾。广东灰霾天气最严重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1月、12月和次年的1月,而灰霾的出现与冷空气的周期基本一致,当北方的冷空气够强,能够翻越南岭时,广东的灰霾天气也就消失。参见周郎若:《灰霾绕不过去的话题》,《人民之声》,2010年第10期。

成了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指导,《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项治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辅助实施的框架结构。除此之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防治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中也包含有防控大气污染的规定。总的来说,具体的防治制度包括:从源头控制角度来看,有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标准制度、产业政策目录制度、排污申报许可制度;从事中控制的角度来看,有排污收费费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环境目标考核责任制等;从事后救济制度来看,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中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救济制度;除此之外,协同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有清洁生产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经济激励措施等。

(二)雾霾相关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综上,我国在与治理雾霾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上并不比发达的工业国家落后多少,甚至许多治理手段为我国首创,如三同时制度、在线监测制度等。然而,超前的大气环境立法并没有遏制日益恶化的大气污染,甚至出现雾霾频发的严重污染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有法律制度中症结所在。从整个制度的运行来看,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环节:

1.

宏观层面法治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立法理念滞后。《

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目的上持“目的二元论”,即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范畴中,既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还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者并行不悖,并无主次之分。然而在现实的法律运行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很难协调一致,往往是牺牲环境利益保障经济利益,从而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成本,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甚至是我国当前整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目的二元论的立法模式从本质上来看,仍是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主导的产物,其忽视了环境自身的价值,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理念。环境利益优先经济利益的立法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

立法的主流趋势[

3]

。因此,立法理念上的转变势在必行。

第二,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大气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显著特征。在公共物品的治理上,经济人的自利性决定了

环境公共物品的维护离不开政府的公权力干预。然而,如果政府缺乏监管,权利寻租、渎职懈怠、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等弊端便随之而来,导致“政府失灵”现象。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中同样存在上述症结。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制定(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项目的审批、具体监管执法等领域,受地方利益、个人政治前途因素及信息不足、认识能力有限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政府执政思路的迷失对雾霾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尽管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制定有“

政府环境责任”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具体的问责机制上却缺少“细则性”的规定,最终导致“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沦为具文。另外,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公益诉讼特别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毒瘤难以根除,大量环境法律法规如同虚设,严重影响了现有的大气环境的治理效果。因此如何有效落实政府的环境责任,促其严格环境执法,成为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公众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雾霾的频发不仅是“

天灾”更多的源于“人祸”,公众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亦是导致环境生态恶化的主要诱因。民众的范围不仅包括对环境污染负有直接责任的中小企业,还包括现实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环境污染者个人。比如,企业为了经济利益逃避环境治理责任,直排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气。公众个体在环境保护面前亦虚伪而缺少行动力,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如豪宅、高排量汽车等,成为大多数人竞相追逐的炫耀目标追求。而雾霾的频发,公众不单单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只有当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成为社会个体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才能降低雾霾发生的频率。

2.

微观层面具体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一,PM2.5法律规制出现空白。PM2.5作为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亟需法律加以规制。然而,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针对PM2.5的具体规制措施,这与当前的雾霾治理要求严重脱节。尽管2012年在各界的舆论压力下,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其中标准体系中来,但PM2.5的全面实施尚需等到2016年。在此期间,PM2.5如何防治,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此外,包括PM2.5在内的各类环境质量标准并不属于法,只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只有将环境标准和援引的环境法规一起适用,才能判定环境行为合法抑或违法的根据,单纯的环境标

82—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准难以作为事实判定的准则[4]。因此,立法中应尽快加入PM2.5防治的规定才能有效应对雾霾。

第二,总量控制的范围和标准有待提高。雾霾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人类的排放行为超出了大气容量极限,即违背了环境科学上的“负载定额律”①。因此,实施总量控制是应对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基本手段。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亦采纳了这一基本制度,但是其适用的范围仅限于“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SO2控制区”,导致雾霾频发的PM2.5并没有纳入到总量控制的范畴中,这不得不说是现有法律的一大缺陷。此外,当前SO2的减排量远高于现有大气环境容量极限,仍需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据环保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SO2总排量达2 320万吨,而我国现有的大气环境容量只能容纳1 000多万吨SO2,每年2%左右的减排量远不能达到空气质量改善的要求。要根本改变现有大气环境质量,各类大气污染物至少要在现有排放基础上减排30%~50%,甚至更多,才能实现空气质量的扭转[5]。

第三,机动车尾气监管有待完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PM2.5超标的主要诱因,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机动车污染源的规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环保部门机动车处罚权缺失。作为法律授权的机动车尾气的主要治理机关,环保部门虽然享有“委托年检”和“监督抽测”的权限,但是实际的处罚权仅掌握在公安交通部门[6]。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拒绝机动车检测行为处罚法律适用问题的复函》指出对于“拒绝接受机动车排放污染年度检测的”的对象,“环保部门对此行为不宜进行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其次,对于法律赋予环保局的“监督抽测”权,也仅仅只是针对“场检”②,即只能在机动车的停放地进行检测而排出了行驶中的检测,权力行使范围过窄不能更好地发挥其监管职能。最后,在排放标准的适用上灵活性差。法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如适用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必须经国务院批准③。雾霾的治理必须和和城市地域特点相结合,才能实现应有的治理效果,上述规定忽视了地方雾霾治理的特点,特别是在pm2.5于2016年全面实施之前的规制上,该规定严重束缚了地方治理雾霾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第四,区域联动治理机制缺失。雾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点,但是,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并没有建立区域联合治理的管理模式。以京津冀鲁地区为例,北京以南的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几个省份都是大气排放较高的区域,地理相连、大气相通,如果没有区域联动的预警机制和合作治理,则很难对雾霾问题予以根治。2013年年初,笼罩整个华北、黄淮、江南地区雾霾天气就充分说明,其防治策略离不开区域联动治理的机制,单靠个别省、市的努力无法根治雾霾现象。

第五,大气污染企业处罚力度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不能有效震慑违法排污。对于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法律规定对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直接经济损失50%以下的罚款,但上限不能超过50万元④。在处罚力度上,现行的法律明显偏轻。50万元的顶格罚款,会使高利润的污染企业认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完全不具震慑力,容易纵容企业的排污行为。

第六,环境保护经费不足。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从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经验来看,只有环保经费投入占GDP总量的2%,才能维持环境质量现状;投入占3%以上,环境质量才能改善。当前我国环保经费的投入总额仅占GDP总量的1.5%左右[7]。经费的短缺不能保证法律的有效落实,这是我国当前环境立法虽多,但是治理状况依然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

第七,公众参与机制有待落实。当前,公众参与环节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有效对政府执法进行监督。比如在项目审批阶段,公众参与的覆盖面十分有限,环境影响评价法只规定了战略环评和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才有公众参与的环节,而将环境报告表和登记表排除在外,使得大量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中小项目立项,加大了总量控制的难度;其次,公众参与在实际运作中也经常被政府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而架空。目前我国在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密级范围,以及密级主体的确定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这往往

白 洋,等:“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

②③④“负载定额律”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能力上

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当向生态系统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它的自净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污染,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参见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5条.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7条。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1条。

成为政府逃避监管的挡箭牌或者遮羞布;此外,公众参与在程序保障和意见的采纳上,缺乏具体有效的法律规制措施,导致建设单位“只听取、不采纳”现象的频发,使得大量污染企业立项,预防为

主的制度实施效果被大打折扣[

8]

。三、雾霾防治的具体对策

从雾霾的发生机制来看,治理雾霾是一项复杂工程,离不开多种手段的全力配合。在预防、监管以及问责机制的每一个环节中,法律及相应的配套制度都不能出现软肋。2013年9月12号国务院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宏观地规定了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的综合规划和减排目标。本文结合新近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雾霾的发生机制,从防、治和问责三个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一)预防层面需要完善的制度措施

治理雾霾的关键离不开防患于未然,必须在严格控制现有排放总量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物的产生。

1.

环境立法理念亟需转型。如前文所述,我国不论是环境基本法还是单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开篇伊始都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发展作为基本立法目的予以表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在二者间寻求恰当的利益平衡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角度以及发达国家的处理经验来看,当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其衡平的标准是环境优先,即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否则,必然是步“

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后尘,付出惨痛的环境代价。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正进入修改议程,建议未来修法时,树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立法理念,将环境保护的目标扩大到未来世代人

类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上来[

3]

。只有在这样的立法理念指引下,才能扭转政府唯GDP至上的发展思路,为绿色GDP评价指标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从源头上控制大气环境污染。

2.法律中规定PM2.5防治措施。尽管2012

年新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其标准体系中,但是没有相应的法律配套规定,单纯的环境标准难以作为事实判定的准则。同时,我

国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与PM2.5相关的法律规制措施,为建立PM2.5的长效治理机制,建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在修订的时候,将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过程写入法律加以保障落实。另外,还应加紧制定制定道路管线施工、建筑施工、拆迁施工、渣土运输、园林绿化施工等扬尘污染源的控制标准和规范,努力从源头上减少PM2.5的输送渠道。

3.环评中加入PM2.5评价指标。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标准体系中并未规定和PM2.5相关的评价标准,为了从源头上预防雾霾的发生,建议环评中加入PM2.5评价指标。首先,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将PM2.5纳入常规项目中,并对评价等级、范围以及预测模式加以规定。相关行业的环评导则也应就PM2.5指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战略环评中应有PM2.5的相关防控对策。针对雾霾发生的区域性特点,建议对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进行区域战略环评,对涉及该区域的产业规划,在环评中加入PM2.5的影响评价及防控对策。对于重点城市的规划环评,也应在城市的产业规划以及空间结构等领域增加PM2.5的影响分析;最后,在项目环评中亦应对PM2.5进行评价,尤其对钢铁、水泥、交通运输、石化等行业的立项上,重点评价PM2.5对环境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4.

完善雾霾防治的规划制度。对于诱发雾霾的主要污染源,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减排时间表以及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的时间表。建议尽快制定定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长期规划(2015—2030

),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地方规划,细化本省市的年度减排指标及空气质量指标,报环保部和发改委审批后实施①。争取到2030年确保重点城市的空

气质量标准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的水平上[

9]

。5.

建立雾霾监测和预警机制。在雾霾的应对上,应加强雾霾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应急机制。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及时发布空气污染信息,引导公众提前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确保公众的环境知

0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9月12号国务院公布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了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规划和减排指标,要求经过五

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本文认为,雾霾防治绝非一个五年的规划所能解决,应当制定中长期规划来治理我国的大气污染。因此未来尽快制定定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长期规划(2015—2030)十分必要。

情权不受侵害。此外,还应加快制定雾霾天气的应急预案制度,必要时可以采取限产、停工、限排、限行等治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雾霾天气所导致的损害。未来《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时,亦应结合上述措施的具体实施效果,将上述制度通过成文化的形式予以法律保障实施。

6.调整产业政策目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造成雾霾频发的深层原因,因此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严控钢铁、汽车、石化、水泥等项目的审批,优先发展太阳能、水电、风能等清洁生产项目。定期发布国家禁止发展的污染行业、产业目录和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淘汰目录,并制定退出企业的经济补偿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防控雾霾。2013年9月12日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亦要求各地市应结合本地实际,截至2016年、2017年,制定更为严格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二)治理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制度措施

治理雾霾“防”的手段固然重要,对既有排放总量的减排亦是治理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雾霾污染源,应当以总量控制为主要,兼以其他手段相互配合的模式来加以治理。

1.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总量控制制度仅适用于环境质量未达标区域、国务院批准的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下一步针对防治PM2.5污染的现实需求,应把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中来;其次,在严格保证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减排的力度。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应逐步加大,争取在现有排放量基础上减排30%~50%;再次,对完不成年度减排量要求的地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此外,应建立基于主要污染物总排放量基础之上的项目审批制度,新建项目的排放增量必须与现有项目的排放量减少相抵消,即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予以审批新项目;再次,改变以往按照行政区域划定总量控制区的做法,根据地理区域的特性重新划定总量控制区;最后,完善现有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增建或扩建项目,肯定会超指标排放污染物。设立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超指标限量排污的企业可向排放量少的企业购买排放量。在市场机制激励下,企业会主动采取节能降耗技术降低自己的排放量,在获取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大气环境。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交易制度,范围大都仅及于SO2的排污权交易,对造成雾霾天气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尚未有效展开。尽管个别地方立法中规定了氮氧化物的排污权交易制度①,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国家立法层面出台相应规定,促进氮氧化物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展开。

2.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机动车尾气系PM2.5的主要来源,是诱发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针对机动车尾气的防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完善:首先,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制度。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可根据本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状况确定区域内机动车保有量最高限制,对机动车保有量的年度增长量加以控制,加快老旧机动车辆的淘汰和报废管理;其次,雾霾来临或发生之际,实施城区机动车辆限行制度。此外,还应实施更为严格的成品油标准制度,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再次,进一步落实机动车环保标志的管理制度,扩大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机动车尾气抽检的范围,改“场检”为“实时检测”;最后;在排放标准的适用上,修改相关条文,只要是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即具有法律拘束力,而不必经过国务院批准,强化地方治理尾气的自主权。

3.建立雾霾区域联防机制。雾霾的治理离不开政府间的合作,应尽快建立地方政府间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可以考虑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由环保部和发改委共同牵头的区域雾霾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统一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区域内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共同推进雾霾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应借《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际,在法律中明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将这一管理机制法定化。

4.建立雾霾灾后评估制度。历史上由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比如历史上知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公众损害。所以,尽早对雾霾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评估,可以

白 洋,等:“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

①国内较早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是山西省,

2002年开始了针对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从2011年起,该

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4项污

染物排污权交易,这4项污染物包括的大气和水的主要污染排放物,

如若新建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够,可通过市场向其他企业购买。

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出台的《南京市大气污染条例》(修订版征

求意见稿)中亦规定了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积累历史数据,增强应对的经验,以便在未来同样事件来临时,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雾霾灾害评估内容应包括:交通伤亡、不同行业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群众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前雾霾评估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各地并没有对雾霾发生期间所采取的停产、限产、限行等措施进行有效评估,到底哪些措施能达到最佳预期治理效果,缺少科学数据统计。因此,应急方案实施后,应加快进行后续评估工作,从而在下次雾霾发生时可以调整治理手段,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

5.

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雾霾的治理,必须加大对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其中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是有效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重要手段。对被列为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污染源的单位,应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和运行管理监控平台,而且必须与环保部门监控平台联网,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和数据正常传输,不得停止设备运行。另外,在线监测制度还应扩展至那些极易产生扬尘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这些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工地的粉状物料堆放处、工地出入口等场所安装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通过在线监控设备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对产生大气污染的排污企业和建设单位予以有效监管。

(三)完善问责和救济机制

如前文所述,我国在治理雾霾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上,尽管立法全面,却难抵雾霾频发。其中,缺少健全的问责和救济机制是导致大气污染迟迟得不到改善的根本症结所在。因此,落实执法和完善环境责任追究机制是治理雾霾的关键所在。

1.

完善政府问责机制。依据美国萨克斯教授的“公共信托论”,公众和政府之间在环境公物问题上是一种“信托”关系,共有人委托国家来管理。国家对环境的管理是受共有人的委托来行使管

理权,因而不能滥用委托权[

10]

。公众环境权以及政府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就源自这样一种信托关系。当前,我国大量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实施效果不能彰显,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因此,在宪法和法律中明确公众环境权益和政府环境问责机制,是保障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内的环境法律得以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

首先,应在在宪法和法律中落实公民环境权,公众环境权益有了法律保障才能更好地监督政府,

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导致环境损害①现象的发生。其次,在政府大气环境责任的具体追究范围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问责:(1)擅自改变大气防治专项规划;(2)违法审批立项,将那些不符合产业政策以及违反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予以审批通过;(3)政府环境信息未按照法律要求如实公开的;(4)违背环境行政执法程序的;(5)在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法定职责领域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行为的;(6)未完成政府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的,等等。

2.

完善司法诉讼机制。完善的诉讼机制是实现公众环境权益和追究政府环境责任的最后保障。因此,除了和大气污染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直接提起环境诉讼之外,还应尽快启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013年新修订的民诉法增加了该项制度,对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尽管民诉法的修订,实现了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破冰之举,但是原告资格规定的模糊不清,使得该项制度根本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适值大气污染法修订之际,应在法律中明确环境行政机关、相关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此外,如果在合理期限内,没有主体对损害大气环境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的,应规定检察机关可以直接提起诉讼。只有完善公益诉讼在内的各种诉讼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督促政府环境责任的落实。

3.

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刚性约束机制缺乏,应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可以参考《

美国清洁空气法》的做法,对违法排污者实行按日计罚;而且对于主观上故意排放或隐瞒排放,以及篡改、捏造排污数据的行为予以刑法追

究[11]

。要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的处罚现状,只有重典治污,才能震慑违法排污行为。此外,还应加大环保经费的投入,将经费投入

2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环境损害包括环境功能自身价值的损坏和公众身体健康以

及财产的损失。环境权制度只有在宪法和法律中予以明确,才能有效监督政府环境管理职责和保障环境相关的健康权和财产权。比如,对于环境自身功能的损害,从公法层面来看,公民可依据自身享有的环境权益提起公益诉讼追究政府环境责任;对于自身健康权和财产权因环境污染受到的损失,从私法层面来看,公民可依据民法以及环境侵权责任法等途径予以私法救济。

民诉法55条。

占年度GDP的比重保障在2%~3%之间,保障环保行政机关管理职能的落实。

4.

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和公众环境责任二者在责任的落实程度和要求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加强对企业强制性规范遵守的监管之外,还应注意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比如酝酿开征碳税。征税对象范围主要针对那些导致雾霾频发的高能耗排放企业,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当然,由于涉及国计民生,还应设立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对那些采用清洁生产以及节能减排突出的单位予以财政补贴,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在公众环境责任的落实上,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和教育上,还应通过法律调节和经济激励的方式予以保障。在日常消费领域,对于高能耗的消费行为,可在法律上设置消费税,比如将那些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纳入到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提高高排放交通工具的消费税税

率等[

12]

。5.

落实公众参与对雾霾治理的监督作用。预防雾霾还应当重视公众参与机制所发挥的监督效果。首先,应在环评中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只要是对环境有害的企业项目,都应将公众参与纳入环评中。建议修改环评法,对环评报告表和登记表等

项目,也应给予公众表达环境意见的机会。除此之外,法律应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程序和参与方式。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与审查阶段、项目跟踪评价和后评价阶段,都应规定公众参与的方式;当然,还应完善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公众提出的意见,环保行政部门应在法定期限内给予答复,如果不予受理还应充分说明理由。

四、结 语

雾霾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法律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涉及环境伦理的社会问题。从表象上来看,它源于人类对自然无度的索取、政府环境责任缺失、企业的唯利是图三个层面,然其最终根源则是源自人天关系的失和,是人类排放行为超越大气环境容量极限,所造成的惩罚性后果。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各类超标排放行为进行规制,更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日常行为。人类的社会行为,只有在尊重自然,顺应天道前提下,才能获得行动上的真正自由。因此,对那些超越自然规律的人类欲求,应当进行规范和限制,唯有此,才能从源头上根治雾霾在内的各类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吴兑.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J].环境化学,2008,(5).[2]综合.北京雾霾检出危险有机化合物[N].北京青年报,2013-02-17(3).[3]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杨朝霞.达标排污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吗?[J].环境教育,2010,(7).[5]叶竹盛.法律能否控制大气污染[J].南风窗,2013,(2).

[6]巩固.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法律问题与对策[J].公民与法,2010,(10).[7]赵丽.立法全面为何难阻严重雾霾[N].法制日报,2013-01-

15(4).[8]郑永廷,杜鹃.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制建设[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5).[9]梁嘉琳.多部委寻治雾霾良策,行政问责企业监管在列[N].经济参考报,2013-04-15(1).[10]金瑞林.环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2]安文,刘萌.发达国家低碳财税政策及其借鉴[J].企业经济,2012,(1).

(责任编辑 周振新)

33—白 洋,等:“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

雾霾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整理版)

雾霾形成得原因及措施 一、雾 定义;雾就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得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得气溶胶系统,就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 物理本质:雾与云都就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早晨。 雾形成得条件:一就是冷却,二就是加湿,三就是有凝结核,四就是逆温,五就是静风与微风。 雾消散得原因 一就是由于下垫面得增温,雾滴蒸发;二就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雾得类型: 1、辐射雾:晴朗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失热多,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得雾; 2、平流雾:暖而湿得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得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得雾; 3、混合雾:兼有上述两种原因形成得雾叫混合雾; 4、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

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得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上层空气存在逆温现象。沿海,暖流经过得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得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二、霾(mái) 也称灰霾(烟霞) 指空气中得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这得非水物质得气溶胶系统造成得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时间:秋冬季节,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灰霾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与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得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与近郊区周边积累;例如,冬季,影响我国得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得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得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得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与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得增加。随着城市人口得增长与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与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PM2、5就是形成雾霾天气得主要原凶,使用柴油得大型车就是排放PM2、5得“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得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得小型车虽然排放得就是

邢台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邢台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邢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邢台市的环境质量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2013年的下半年,邢台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出现了连续好多天的“爆表”状态。并且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中,邢台市一直处于垫底的位置。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邢台市的雾霾天气成因,就十分有意义。本文在分析雾霾天气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邢台市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以及人类和人为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空气污染指数监测、制定达标规划以及预防紧急情况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雾霾天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邢台市;雾霾天气;成因;治理措施 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的大事,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近年来邢台市的空气污染变得尤为糟糕,尤其是连续多天的雾霾天气的出现。这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雾霾包含着雾和霾两部分。雾是自然现象。霾是由空气中的悬浮的粒子形成的,这些粒子包括灰尘、硝酸、有机化合物等等。这些粒子影响了空气的能见度,并且能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 雾霾天气的危害和污染现状 1.1雾霾天气的危害 由于雾霾天气存在着小颗粒物质,这些物质会被人们吸收,还会影响空气的能见度。因此,雾霾天气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另外,雾霾天气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若人们长期在室外时,雾霾天气会使人们感到胸闷甚至由于那些颗粒会长期存在人们的体内,这可能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症状。另外,由于雾霾天气的存在,迫使一些建筑类的企业停止施工,使一些重工业企业被迫关闭和改革。雾霾天气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快速地发展。 1.2雾霾天气的污染现状 从统计方面来看,邢台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严重超过国家的相关规定的标准,并且,这些监测结果还有呈上升的趋势。 雾霾天气的成因 2.1邢台市的地理位置

论雾霾环境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雾霾环境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研1527班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加剧,颗粒物“隐形杀手”群体逐渐变得庞大,成分变得复杂,“杀伤力”也渐渐增强。不管是常见的灰蒙蒙的天空,还是不时出现的天气这些其实都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降低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本质上正是无处不在的颗粒污染物造成的。如何降低雾霾出现的几率,减轻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雾霾天气的现状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借鉴发达国家如何应对雾霾天气的经验,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治理雾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字:雾霾产生原因治理策略 一、引言 回溯历史,伦敦市于1952年由光化学烟雾致使4000多人死亡的画面仍清晰可见。犹记得受此事件影响,短短的两个月内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历史惨痛的经验教训,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对待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雾霾范围不断扩大、程度持续加重,仅在2013年1月份就出现了4次雾霾,覆盖范围多达30个省(区、市)。据相关报道,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更有数据表明,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比如南京,2013年内雾霾天数高达242天,更甚至于2015年还出现了雾霾自带颜色的“奇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工作学习,社会交往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产生雾霾的原因 若不想让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永远成为记忆里的画面,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探究雾霾天气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根源上阻断其产生蔓延,还我们一个自由呼吸的美好环境。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历史报道数据的研习,本文将引发雾霾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汽车尾气

雾霾分析调查报告样本

雾霾分析调查报告 学院: 自动化学院 班级: 34070102 学号: 姓名: 王博

雾霾——一个原来对我们来说很陌生的词, 突然成为了最近人们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这篇文章里会写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现在的影响范围, 雾霾如何治理等。在这篇论文里会用到我之前提前做好的调查数据, 也会引用一些现有研究结论。 目录 一.引言 二.什么是雾霾 二.雾霾成因分析 三.雾霾对人体危害 四.雾霾现在影响范围 五.雾霾天中的自我保护 六.总结 七.附录 引言: 关于雾霾我们之前能够说是知之甚少, 关于pm2.5能够说基本是陌生的。但就在去年由于雾霾的持续肆虐, 全民也就来了个大科普, 知道了雾霾, 也知道了pm2.5。雾霾是这两年才出现的吗?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慢慢的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能说我们一直被蒙在谷里。几年前我们只知道天不蓝了, 能见度不高了, 却没人知道这是什么, 这不能怪我们无知, 只能说是某个部门的不作为, 为了某些东西试图在掩盖这一切。早

在的时候美国领事馆就在检测pm2.5。我没记错的话之前环保部门之前还将pm2.5纳入检测及其抵触。我们就这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了数年的雾霾。 什么是雾霾: 雾霾, 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 烟霞)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 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 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特别是PM2.5( 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 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 甚至火山喷发等等, 雾霾天气一般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 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联合国空气环保领域的众多专家研究证实, 生态级负离子( 小粒径负离子) 能够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 使其凝聚而沉淀, 有效除去空气2.5微米( PM2.5) 及以下的微尘, 甚至1微米的微粒, 从而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态级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源于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 并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 巧合的是负离子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之”字型运动) , 而布朗运动本身就是消除微小

雾霾成因的深层思考及应对策略

雾霾成因的深层思考及应对策略摘要: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 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关键词:雾霾;机理;治理; 1.【机理及危害】 雾霾,最近这个词出现在报纸、新闻里的频率越来越高。第一眼看到“雾霾”一词,只注意到了“雾”而忽略了“霾”,查询资料才得知两者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这里,我不想深层次地探讨“雾”和“霾”的区别,仅仅谈谈我对雾霾这样一种存在的些许看法。 ①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造成视觉程障碍的叫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 五大雾霾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 哮喘; 结膜炎;小儿佝偻病。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中国疾控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 (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 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雾霾成因与防治论文(终审稿)

雾霾成因与防治论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专业1201 学号 姓名张杰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着。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对此,我决定以2013年雾霾天气为对象,对其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 雾霾成因 PM 2.5 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同为视程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差别。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排放 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导致。两者可从空气湿度上作出大致判断,通常在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小于80%时称之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当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

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 2013年1-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2013年雾霾天气的特点、出现原因、目前对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着。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深。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一.雾霾天气的成因 2013年我国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有利于雾霾产生的气象条件和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断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小时出现气压场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低空中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教学内容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形成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1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化物、NOx等使大气混浊、并在雾气存在下组成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1]。李金岚[2]指出雾霾是污染物和特殊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硫氧化物、NOx等,尤其是PM2.5。在2013年首次雾霾天气中,北京空气中硫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了10~20倍。城市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

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201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18万吨,工业源排放占91%;NOx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工业源排放占71.9%,机动车排放占26.5%。 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雾霾的产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赖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等; 雾霾发展与消除也受风力降水降雪等因素影响[3].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NOx、SO2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同时,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高湿静稳的天气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致使二次粒子迅速转化与积累,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造成本次雾霾天气出现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 2 雾霾的危害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 20 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气中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可随呼吸而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杭州雾霾成因及对策

1 浙江财经大学环境资源法期中论文 浙江财经大学本科课程论文题目:杭州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对策 学生姓名孙林 专业名称法学 班级3班 学号 140106100329 2016年 5月 1 日

2 浙江财经大学环境资源法期中论文 杭州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空气污染的典型产物是雾霾,雾霾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气候现象,而是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大气污染的叠加形式。近年来我国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身处杭州我们更多是感受到雾霾天气越来越平常,而以往的蓝天白云少之又少。随着城市的建设、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教育、旅游业、高新产业、服务业为基础的杭州经济在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制约。杭州的雾霾伴随着季节、降水等因素反复发生,对市民健康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关键词:杭州空气污染、成因与对策、人体健康 正文 一、杭州空气污染现状及其严峻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站在你面前,却看不见你的脸……”这是很火的一则网络段子,但悲剧的是,今天的杭州和这句话很近。空气污染在杭州由来已久:2004年是176天,2012年是157天。雾霾天在杭州愈演愈烈:2013年还未过完,截至10月,杭州主城区雾霾天数就冲破纪录,达到了不可思议的209天!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了杭州成为一个“灰色城市”。无论春秋冬夏,只要几天不下雨,天空就灰蒙蒙的,整个城市都像被一只“脏手套”攥紧,这就是典型的雾霾天,也就是典型的空气污染。对于下沙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难过,每天早上起来,迎来的就是一股夹杂在空气中的臭味。除了影响心情,空气污染更对生命健康乃至城市运行极为有害。 江南杭州,向来以四时美景示人,居然一年三分之二以上天数身陷“十面霾伏”当中,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曾被人这样吐槽,有着“最美马拉松”之称的杭州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当天杭州雾霾严重,遭来参赛者吐槽:“感觉杭州市真有远见,请来那么多的人体吸尘器。所以,你若跑好,明天便是晴天。” 二、空气污染。 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

雾霾天气地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长春市为例 新华网吉林频道10月22日电<记者许正张建)长春告急!沈阳告急!哈尔滨告急!……从20日夜间开始,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无一幸免地被雾霾天气所笼罩,至今没有消散迹象,影响人们地出行和心情,更危害着人们地身体健康.往年罕见地雾霾天气,到底是如何形成地?10月22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连续第二天出现大雾天气,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城等地大雾预警仍在继续,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百M.10月22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地吉<吉林)草<辽宁草市)高速吉林西收费站封闭.当日,吉林省严重雾霾天气持续,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M.当地高速临时关闭,中小学停课一天. 在吉林长春,21日早高峰期间,多数骑自行车、摩托车等出行地市民都采取了佩戴口罩地办法.而没有戴口罩地人也都用衣物、围巾等捂住口鼻,以抵挡呛人地空气.339 什么是雾霾??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地心肺之患,“雾霾”一语也日渐成为热点词汇.然而,究竟什么是雾霾,雾和霾之间有什么区别?雾霾地成因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不加区分地笼统使用‘雾霾’地说法,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们将雾和霾混为一谈地认识误区.事实上,二者是有区别地.”雾是指在相对较高地空气湿度下,在贴近地面地空气中形成地几微M到100微M、肉眼可见地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体,是一种自然地天气现象,由于散射光地特性,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而霾则是悬浮在

空气中、肉眼无法分辨地几微M以下地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M地天气现象.一般而言,湿度大于90%时地低能见度天气主要由雾所致,湿度小于80%时则是霾,湿度介于80%和90%时由雾和霾共同导致,但主要是霾.目前公众关注地雾霾主要是由大气中粒径2.5微M以下地微小烟尘、粉尘或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等可吸入颗粒物及水滴叠加形成,也就是备受关注地PM2.5,在出现湿度较大、无风或少风、逆温现象等气象条件时,空气中地悬浮物不易扩散,容易在城市区域和郊区累积,从而形成霾,往往会使空气浑浊,有时呈灰色、黄色甚至红色,主要表现形态和对人体地危害性由成分决定,与生产生活中地污染物排放直接相关.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细颗粒地重要组成部分.572b5E2RGbCAP 雾霾原因?? 长春市气象台台长刘海峰分析说,此次出现大雾天气,首先是由于这几天长春市水平风速较小,空气流通差,不利于雾气消散;其次,由于这几天夜间和早晨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达到90%以 上.p1EanqFDPw 长春市环保局2013年一项空气质量专项研究报告认为,长春空气污染地组成主要包括燃煤燃烧、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区域输入性污染等,出现严重污染地主要原因多个方面.其中,机动车尾气影响就是重要方面,在道路通行不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张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111,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大地挑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文章以北京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简要介绍了其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我国雾霾天气控制和治理两方面措施,并对我国今后的空气质量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控制治理 一、前言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中东部地区天气状况严重恶化,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其中在13日10时,北京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严重的雾霾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仅北京在两天内就因冻雨和雾霾发生车祸2000多起,造成多人死伤。空气质量的连续恶化,对北京乃至全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对于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只有找到产生的原因,辩证的看待已采取的措施,认真分析还存在的不足,才能起到治标治本的效果,使“美丽中国”不再是“中国梦”,而是真正“梦之蓝”的中国。 二、雾霾天气成因——以北京市为例 (一)从北京市的气候条件看,其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直接诱因。10-11月秋冬转化季节,北京市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极易发生大雾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形成静风、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积累,空气质量转差。2008年至2010年同期均出现过类似污染过程,这是华北地区多年来的特有特征。2011年至2012年也出现几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夜间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上升,污染物易积累不易扩散,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在空气中持续积累,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断升高。 (二)污染物排放大是空气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从雾霾污染成分来看,PM2.5是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同时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据环保部统计,国内有一半的PM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显著增长,PM2.5污染加剧。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仍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三)管理因素 思想意识导向上,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优先地位的倾向仍明显存在,生态意识不强,未将“十八大”精神中的生态文明的精髓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管理和行动全过程,国有大的能源企业未能积极贯彻尽快提高汽车能源质量标准的政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际上,中国的环保类法规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长期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流程不够科学和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叠或系统性、协同性差,而且监督执法不力等状况,导致了我国空气环境的进步恶化。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气可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同时可吸入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诱发病症。灰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易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质是“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

雾霾成因与防治论文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成因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1.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北京雾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雾霾形成原因,综合多种类数据,揭示了北京雾霾成因的一些 误区,指出空气污染物并不是北京地区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气象原因才是罪魁 祸首。北京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其不利的气象条件,除北京自身产生的空 气污染物外,其周边区域对北京地区的污染物传输也为北京雾霾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各种成因提出一系列实际的解决措施,由浅入深,治标与治本同 步推进。 【关键词】北京雾霾;PM2.5;大气污染物;成因分析;对策研究;气象原因 随着北京乃至全国诸多地区雾霾现象的影响,雾霾,PM2.5 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关键词。如何科学的理解和看待北京雾霾呢?首先来正确认识雾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总体来说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那究竟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被人们推上风口浪尖的北京雾霾天气?又有何有效措施减缓或 者从根本上消除这足以遗臭万年的雾霾现象? 一、北京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1.关于PM 2.5的常见误区 人们通常用PM2.5来衡量雾霾天气的恶劣程度,但是PM2.5的检测值实际上并不能十分准确的真实反映事实。相关数据显示,在北京某些污染源很少,环境清洁的地方有时也会出现PM2.5超标的现象,这似乎与现实状况背道而驰,由现象可追究其原因:监测站自动检测的PM2.5值是受大气湿度影响的,如果湿度过高,

PM2.5值便会失真,因此会出现虚高现象。所以一味的将PM2.5 值作为反应雾霾的指标是错误的,我们有时看到PM2.5值严重超标很可能情况并非如此恶劣。 2.北京雾霾主要影响因素 似乎一说到雾霾,人们总会习惯性的把它与机动车尾气一类的大气污染物联系起来,但事实上真正对雾霾形成起主要原因的是气象因素。 不得不说,北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给其带来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北京南部为平原,西部和北部是高原,而且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这一独具特色的位置及地貌使得大气流动不畅,加之全球变暖的影响,使北京地区的季风不易扩散反而北京周边地区的季风容易在此囤积,这样就形成了“静稳天气”。这种气 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易 扩散,北京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反而能扩散至北京地区。这样一来,即使北京空气污染排放并不高,如果大气流动性差,污染物不能很好的扩散,就相当于把污染物压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空气中,雾霾现象也会比较严重。同样,如果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较高,但是大气对流和互换效果好依然可以表现出很乐观的天气,雾霾也不会很猖獗。 3.北京雾霾其他成因 北京雾霾备受瞩目,但是绝非“首屈一指”。不说其他地区,北京周边就分布着许多重工业发达城市,这些地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要比北京多得多。以河北为例,河北省能源消耗在全国占很大比例,煤炭消费高于全国五分之一,津冀区域的高污产业不胜

大气雾霾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大气雾霾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大气雾霾的形成原因 1.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小时出现气压场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低空中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2.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在世界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我国各地大气气溶胶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冬季北方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春季,西部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以沙尘气溶胶为主。我国华北地区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大气气溶胶中,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粒径为0.1-1微米的细粒子,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黑碳和含有黑碳的颗粒所引起。 3.雾霾天气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加剧雾霾发展 大气中污染物和雾霾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主要媒介是气溶胶。雾霾中污染物的加入显著改变了气溶胶浓度,可促进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云雾滴,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又有利于雾区的抬升和扩展;另一方面,云雾滴和气溶胶的增加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回大气中,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面气温下降,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造成每日正常排放和转化的气溶胶粒子更易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能见度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气溶胶的增多通过影响近地面层动力和热力场,对雾霾的发展起正反馈作用。 4.气溶胶二次反应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 气溶胶按照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其中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气溶胶通过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形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新的比较稳定的颗粒,即二次气溶胶。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大气中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的贡献很大,大气污染物中有近5成的颗粒物来自于二次反应。二次气溶胶参与形成更多的云(雾)滴,使本已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雾霾天气更严重。 5.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

雾霾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聊城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课程作业 题目雾霾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成绩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2012级3班 姓名江炎 学号2012205204

摘要: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GDP增长率已连续数年超过了10%。但经济的突飞也给环境带来了严竣的挑战,除了水环境的恶化外,大气的污染状况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近期中国多个城市陷入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给国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就雾霾的形成、危害,浅谈对其的认识及其相关的控制措施的建议等。 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形成原因;危害;措施 从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 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这种雾疆天气造成多地交通事故频发:汽车相撞、轮船追尾、航班延误;更严重的是雾霾给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理抑郁等。一时间,雾霾[1][2]、口罩[3]、PM2.5,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想要了解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雾霾。 1.何谓雾霾天气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4]。雾和霾同是视程障碍物,但并非同一回事[5]。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李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月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 m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 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 10000 m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能出现饱和。霾: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 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 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出现霾时空气相对十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