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17 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文编号:

目录

1 健康人格的概念 (3)

1.1 人格的概念 (3)

1.2 健康人格的概念 (3)

2 影响人格的因素 (4)

2.1 生物遗传因素 (4)

2.2 家庭环境因素 (4)

2.3 社会文化因素 (5)

2.4 学校教育因素 (5)

2.5 早期童年经验 (5)

2.6 自然物理因素 (5)

2.7 自我调控因素 (6)

3 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6)

3.1 客观的认知与正确的自我意识 (6)

3.2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绪体验 (6)

3.3 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 (6)

3.4 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自我效能感 (7)

参考文献 (7)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格、健康人格概念的研究入手,进而从先天与后天两方面探讨了影响人格的因素,更进一步了解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塑造条件

1 健康人格的概念

1.1 人格的概念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就如同我国戏剧中的脸谱一样。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是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①

1.2 健康人格的概念

人格有变态人格和健康人格之分。奥尔波特很早就提出了健康人格(healthy personality)的概念。从其英文的含义来讲,健康人格是指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使人格结构中各个要素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身心发展的人格形态。通过对国外健康人格的研究,我国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健康人格标准,沙莲香教授认为:②

(1)人格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他能把本身的潜能从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他常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之感,因而他通常是乐于工作的。

(2)人格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们乐于与人交往,而且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常多于反面的态度。

①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②李慧惠,贾利波.浅谈健康人格的内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56~157

(3)人格健康的人对于自己本身应有适当的了解,进而有悦纳自己的态度,他原意努力发展其身心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做无谓的忧怨。(4)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作有效的适应,他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

2 影响人格的因素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那么,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当代心理学家的共识是: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2.1 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具有比异卵双生子较高的相关;我国一项经历了20年时间(1964-1982)的双生子研究也显示:人格的许多特性都有遗传的可能性。①

2.2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个体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环境。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社会的“遗传”因素,而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孩童时代,他们的启蒙教育从家庭开始,耳濡目染的接受着来自家庭的各种影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其中不无一定的道理。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父母过于控制孩子,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孩子容易形成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积极的人格品质。

①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3 社会文化因素

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社会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米德等人对新几内亚三个有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民族的人格特征的研究显示,居住在山丘地带的民族崇尚男女平等,成员之间互助友爱,一派亲和景象;居住在河川地带的民族生活以狩猎为主,男女间有权力和地位之争,成员攻击性强、争强好胜;居住在湖泊地带的民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这个社会的主体,男性则属于从属地位,因此女性成员刚毅、自主,男性成员自卑。

2.4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育心理学家勒温等人研究了不同管理风格的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管理风格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或看到学生因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不同,而导致学生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的不同。在师生关系中,如果教师把自己的热情与期望投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会体察出教师的期望,并努力奋斗以实现教师的期望。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2.5 早期童年经验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发展受到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孤儿院的儿童,因早期母爱的缺乏,长大后表现的自卑、不与人交往、胆小、攻击。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可能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溺爱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特点,逆境也可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需要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

2.6 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对人格造成影响。如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夏天在船上打鱼,冬天在冰上打猎,他们的孩子坚定、独立、爱冒险。而特姆尼人生活在灌木丛生的地带,以农业为主,种田为生,他们的孩子依赖、服从、保守。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格特点。另外,气温也会

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夏天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的行为。总之,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不同的物理环境会使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

2.7 自我调控因素

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具有自知的人,他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不会把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局限视为阻碍个人发展的因素,而会有效地利用个人资源,发挥个人长处,努力改善自己和完善自己。

3 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3.1 客观的认知与正确的自我意识

人们采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地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这样更能发现事实真相,个体形成的人格才不会有障碍。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的人,往往具有健康的人格。而那些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恃清高、妄自尊大,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的人则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他们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常会遇到阻碍,使人格偏离正常,变的病态。

3.2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绪体验

乐观不仅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有的生活态度,也是我们每个人人格健康的前提。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他们从来不会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而悲观的人则相反,他们常常看到生活的阴暗面,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积极的情绪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它是人格成熟的标志。适度的情绪反应,适当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能够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3.3 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

人际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人际关系形成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交往,而社会交往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理解、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人的责

任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能够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同时他们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为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

3.4 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自我效能感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让自己的动力和热情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和谐配合,展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获得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使自己具有实践活动的自我效能感,这样才能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造性人格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创新型社会,我们需要树立创造的意识与信念,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塑造自身的创造性人格。

参考文献

[1] LA.普汶.人格心理学[M].郑慧玲译.台北: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5

[2] 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罗伯特·斯宾雷.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M].李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慧惠,贾利波.浅谈健康人格的内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56~157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健康人格的概念,分析人格的特征和影响健康人格的因素,从而阐述了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给出了作者的观点——塑造健康人格要从自身、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入手,发挥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人格塑造 1 前言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而人的个性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命运,而大众的人格取向将对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中如果有很多粗野、暴躁、贪婪、消极特征人格的人,那么这个社会必定是不和谐、不稳定的,它可能会出现犯罪率高、道德沦丧、社会文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可能;而社会中如果是自信、礼貌、勤奋、坚毅的人格占主导,那么这个社会必将是欣欣向荣、发达文明、和谐稳定的。为了我们所处的社会能够是光明健康、和谐稳定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如何塑造健康人格的研究,并且从自身、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人格。 2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2.1人格的含义 想要探讨塑造健康人格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的意义上,人格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综合,包括需要、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各个方面。表层结构表现为品德、爱好、信念、理性、意志、情趣等;深层结构表现为性格、气质、风格等。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它包含了人的知识层次、道德水准、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格。 2.2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有一般特征,如勇敢、忠诚、纪律性等,以及与此相反的懦弱、奸诈、散漫性等;对人方面的特征,如集体性、同情性、礼貌等,以及与此相反的孤僻性、冷酷性、粗野等;对己方面的特征,如自尊心、自律性、克己等,以及与此相反的无

浅谈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浅谈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是啊!通过媒体等一系列的报道中,我们也确实看到“某某”学生因学习不好或什么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离家出走或自杀的报道也不少;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他们成长和成才都有积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的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按排艰苦的环境,(比如,在海南省第二届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吴艳红老师按排的教材——“抗洪抢险”游戏中播放着雷雨交加的音乐,让学生背着沙袋过小坝接力堵住河流的那一幕和在游戏中学生们的那股奋勇直前的劲和不怕脏、苦的精神让我至今难忘,通过这个游戏不但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营造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我们也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治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学会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增长了”的兴奋,“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锻炼,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体育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由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在活动中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合作,学生对集体间的竟争和

第四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

浅谈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塑造健全人格 11111028004003 朱燕 一.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它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气质的形成,包括兴奋性强弱、主动或被动、反应速度快慢、活动水平高低、反应强度等。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遗传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长短是由遗传决定的,手指长为学弹钢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不能决定将来就一定能成为钢琴家,因为成为钢琴家还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又如,个子矮的人不利于排球场上拦网,但如有较好的弹跳力,又灵活,就能补偿个子矮这一无法改变的先天素质条件而成为出色的拦网手。所以说,先天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反映,人格健全的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去改善环境,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地学习,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行为符合社会群体要求。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塑造》课程教案主页 第一节:人格的基本理论 一、人格概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各具特色的样子: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淡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顽强果断,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笑口常开,等等,这些不同的特征就是不同个体之间人格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内涵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心理品质和典型特征。概括起来,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个体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毫无相同之处,人格既不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行为风格等相同的方面,即人格的共同性,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因此,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外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会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格的可塑性,也是个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体现了人格可塑性的一面。人格是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3.整体性与统一性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虽然由多种成分和特质组成,但这些特质在一个人的身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各种组成部分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当一个人的在所思、所言、所行等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是,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4.社会性与功能性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每个人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稳定的行为风格,并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由此才能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并在不断的适应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人格的功能性。(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愈挫愈勇,永往直前,懦弱者则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人格的结构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心理成分。人格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气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它受个体生理基础的制约,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 气质的这种心理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速度(如言语、知觉、思维的速度等)、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灵活性及心理倾向性和指向性上(如内向、外向等)。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健康的四种可能性关系: ?疾病导致人格变化 ?人格通过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健康; ?人格直接导致疾病 ?人格通过生理变量影响健康 比如说: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存在着偏执、敏感多疑、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等多方面的不良人格特点,导致与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心理不健康的特点都是由人格缺陷引起的。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乃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包括了人所有方面的品质,从人的身体结构到人的思想、品质、态度、价值系统等,其形成是人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据专家认定:人格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讲“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因此,班主任传授学生知识重要,培养学生智力更重要,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一)、尊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包含三层意思“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班主任要关注全班每一位学生,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学生。不尊重学生,就无法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尊重学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 (二)、赏识学生 教育与人性的最佳切合点是什么呢?是赏识。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历经20年磨难探索出的结论。

赏识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不断走向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暗示”,属于一种正强化行为。赏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赏识每一位学生对权威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赏识能培育学生的信心、责任心、兴趣、爱好;赏识能开发学生潜能;赏识能发展学生个性。因此,赏识学生是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三)、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是《学记》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迄今我国德育工作一条重要原则,旨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克服学生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 班主任塑造学生健全完美人格,长善救失,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最优秀的学生,人格全貌也不可能“完善无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强化优点,淡化缺点。此侧重培优而言。另一方面,即使品德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积极的因素,只是因他们身上消极因素占了优势,积极因素被掩盖了,只要班主任怀着积极的心态,留心注意,总能找出隐藏内心深处的“闪光点”。班主任捕捉闪光点,诱发闪光点,使其自身逐步增长其克服缺点和错误的的内在精神力量,促使其内部矛盾转

正文-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正文-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一个健康人格能够使人立足现实,在遇到挫折失败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并且能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有一个健全的、健康的人格可以使人做出最适合自己人生的选择,同时,它也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影响因素途径形成条件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1人格的概念 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曾对健全的人格有这样的一个描述:“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而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1.3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健康的人格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格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浅议健康人格的塑造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心理学经典理论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知识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概念核心内容 一、健康人格的涵义 1.1人格的概念及其发展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绝大多数人认同“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指的是古罗马演员在演希腊戏剧时所戴的面具。古罗马演员戴的面具(Persona)表明一种角色或者用来给别人看的一种装扮。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人差异;第二部分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么样行为、怎么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我们认为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行为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的,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和自我。”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他包括人的各种心里过程、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行为动机、情绪反应、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人格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和社会认知分支。人格理论为什么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理论性质的本身容许理论创建人从某一特殊的观点进行思考。理论家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但是理论家决定收集那些资料,以及如何解释这些资料,则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事。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是建立在容许有个人解释的假定基础上。所有的理论都反映了理论创建人的个人背景、童年经验、生活哲学、人际关系等,因为每个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参照系进行的观察是有个人色彩的,所以随之而来的五花八门的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有分歧的理论也不无用处,一种理论的效用取决于它是否能推动研究,解释研究资料和综合已知的观察资料,而不是它的常识价值和其他理论的一致性。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在社会日益发展与进步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与生活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促使许多人迷失了方向,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个人能否科学理性地看待一切,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能否与人和谐共处,能否具有坚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关键,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是否拥有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健康人格影响因素健康人格条件 引言:幸福人生起始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秀人才的首要条件要有健康的人格。面对社会的日益进步,它在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更多的压力。如何能够自我检视,完善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生活关系,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1、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心理学家对健康人格的概念界定有多种描述: 1.1奥尔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标准有七:①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1.2罗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具体特征有五个:①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②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③信任自己的感觉;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1.3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1.4弗兰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概括为以:在选择自己行动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负责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表现出创造的、体验的态度;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 综上所述:健康的人格就是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一切;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信任自我,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与别人和谐相处,懂得爱且会爱;具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影响人格的因素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的形成不外乎两种主要因素:一种是生物遗传因素,另一种是后天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方向。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则把遗传给人格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它左右着人格形成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2.1遗传因素 个体的形成是父亲的遗传信息和母亲的遗传信息结合的结果,父亲或母亲性格上的一些特质就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很重要。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比如从双胞胎之间性格特点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情绪特征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72,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7;同卵双生子在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6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4;同卵双生子对自己的态度的相关系数是0.7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60。两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2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正文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摘要 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一个健康人格能够使人立足现实,在遇到挫折失败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并且能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有一个健全的、健康的人格可以使人做出最适合自己人生的选择,同时,它也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影响因素途径形成条件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1人格的概念 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曾对健全的人格有这样的一个描述:“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而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1.3健康人格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会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健康的人格对自身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什么样的人格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它关系自身的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人格能够使人立足现实,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生活中,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能够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从挫败中走出来,并且能帮助我们正确认

青少年人格的培养浅谈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 意义与对策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健时期,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意义对策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的灵魂。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涵。本文拟就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人格的意义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望行家的指教。 一、意义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他们健康向上人格的培养,其意义包括: ㈠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倾向性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当代中学生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烙印不深,他们的人格导向容易发生偏移。加之目前学校用以教

育青少年的容和形式又相当严重地脱离了实际,采用的是那种单向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受教育者形成两重人格和逆反心理,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人格缺陷。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由此,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 ㈡传统美德延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宝贵的民族性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出来的革命传统,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的当代英模美德教育中学生;用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近现代的民族英雄和当代英雄模人物的光辉形象塑造中学生。用中华美德来加强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容,以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运用这种新的价值体系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标准来教育、熏中学生,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土木工程)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姓名许志清 专业土木工程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21 学号 w320801121062 学习中心泰州牧院 2012年2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 1.1人格的概念 (1)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1) 二,影响人格的因素 (1) 2.1家庭的作用因素 (2) 2.2学校教育因素 (2) 2.3社会实践因素 (2) 三,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3) 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 (3)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3) 参考文献 (5) 【摘要】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概念核心内容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健康人格的涵义 1.1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行为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的,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和自我。”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他包括人的各种心里过程、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行为动机、情绪反应、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1.2健康人格的概念 健康人格和现实人格不同,它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都向理想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健康人格表现出人格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是多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和有机统一。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主要是:第一,健康人格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第二,健康人格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第三,健康人格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能够靠近或实现的状态。借鉴国内外在健康人格研究中的重大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健康人格可归结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各种成分和特质都能得到和谐、均衡、全面的发展,也即个体的身体、心里、文化等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人格内部各方面不发生对抗、冲突和分裂。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换句话说健康人格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人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位置以及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础。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7 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姓名郭春晖 专业计算机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11 学号 W130212111054 学习中心河北石家庄学习中心 2012年05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摘要 (1) 2前言 (2) 3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2) 3.1人格的含义 (2) 3.2健康人格的含义 (2) 4影响人格的因素 (3) 4.1遗传影响 (3) 4.2环境影响 (3) 4.2.1 胎内环境 (4) 4.2.2 家庭环境 (4) 4.2.3 学校环境 (4) 4.2.4 社会实践环境 (5) 5塑造健康人格的条件 (5) 5.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 5.2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6) 5.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 5.4正确地认识自己、调节自己 (6) 6结论与建议 (7) 7参考文献 (8)

1摘要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极其复杂。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就是这个人的“人格”。不同的人格价值观必然使人们追求不同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理想,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人格与健康人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影响人格的各种因素的探讨,从而研究如何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个性健康人格塑造

2前言 人格就是一个人体格、性格、智力和气质的稳定持久性组织交互作用形成的。“人有千面,各有不同”。人格有着很明显的个性特征,人格的各种差异交互形成了人的各种心理面貌。人格是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成分,它凝聚着遗传、环境、文化、个体素质的综合风貌。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健康的人格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人格异常的人则很可能会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病态。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一个健康的体魄。从而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美好生活,健康的人格是卓越人生的首要前提。 3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3.1人格的含义 “人格”一词对于古今中外的很多的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狭窄的概念。答案有很多种,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中均有研究。但作者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心理等各种特征的总和,既包括外在的行为及其表现,即为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也包含内在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即为内隐的人格成分。总之,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特点的自我。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人格在社会生活中既可形成,也可丧失。既可能获得健康也可能导致病态,同时也有完整与分裂、高尚与卑下、健全与缺损等的差别。 3.2健康人格的含义 健康的人格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每个人从孕育期开始的胎内环境到呱呱坠地后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成人后的所有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健康的人格倾向是与人交往并保持良好关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健康的人格是人格的正常状态,不管是在生理素质上还是心理机制中都能表现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格。具体而言:健康的人格就是具有健康的体质,能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具有正确的认知能力,能够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发表时间:2013-05-30T14:49:14.1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7月总第141期供稿作者:孟杰魏鹏[导读] 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的性格。 孟杰魏鹏山东省青州市北关初级中学262500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后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发出了“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了民族万丈豪情……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因素。《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而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感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了情操,了解了风土人情;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的性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生姓名 江 智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132 学 号 w610401132016 学习中心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院 2014年 6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文编号:

目录 1.健康人格的涵义 (1) 1.1美国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健康人格模式 (1) 1.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健康人格模式 (3) 2.影响人格的因素 (3) 2.1不同的民族造就不同的人格特征 (3) 2.2不同的社会制度造就不同的人格特征 (4) 2.3成长、生活的条件不同,也造就不同的人格特征 (4) 3.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 (5) 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 (5)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6) 参考文献 (7)

【摘要】当代社会,竞争剧烈。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国的家长们纷纷行动,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提高班,直至高考。这种对知识、特长的偏好,有其现实意义,值得肯定,但不完整。孩子们健康成长,更需要内心的强大----即健康的人格。具备健康人格,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与周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最大程度的开发自身潜能,即最大可能的实现自我价值,又成为和谐社会的稳定力量。本文从健康人格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影响人格的因素,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探索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健康人格塑造人格心理学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1.健康人格的涵义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指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一些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提出许多健康人格模式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标准。 1.1美国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健康人格模式 罗杰斯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他们认为幸福并不在于全都满足,而在于积极参与和持续的奋斗。健康人格具备下列特征: 1.1.1对一切经验持开放态度 指面对自己和世界,解除了思想上种种观点的束缚和限制,因此能够不带任何成见地、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体验)自己和世界。由于他们能广泛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因而他们的人格显得富有灵活性,积极性和建设性。 与人交往中,他们的防御机制很少被激活,因为他们开放的态度使他们很少体验到需要调动防御机制的焦虑。不仅如此,开放的态度也使他们既能容忍现实中的模糊性也能容忍不同的观点,接纳他人,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 1.1.2存在主义地生活 指完全生活于存在的每一瞬间,对于他们而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们以充分自由、不带任何框框的态度看待并体验生活,不断接受各种新经验的影响,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灵活性、自发性和应变力。“存在主义地生活”这个理念帮助人摆脱由过去或者未来引起的困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在当前的时刻。人本主义心理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一)先天素质的影响 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能力都无从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听觉或视觉生来就失灵者,无法形成与发展音乐才能,也不能成为画家;早期脑损伤或发育不全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严重影响。 神经系统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对能力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如神经系统的强度水平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影响注意的分配;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影响知觉的广度。 我们承认先天素质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并承认先天素质具有遗传性,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主要指智力)由遗传决定的结论。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如孕妇的营养、疾病、药物和受到辐射等,都会给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带来危害。这些危害是先天因素造成的而非遗传因素。第二,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例如,人的手指长短是由遗传决定的,手指长为学弹钢琴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这不能决定将来就一定能成为钢琴家,因为成为钢琴家还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又如,个子矮的人不利于排球场上拦网,但如有较好的弹跳力,又灵活,就能补偿个子矮这一无法改变的先天素质条件而成为出色的拦网手。所以说,先天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第三,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