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选择-以海尔企业为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选择-以海尔企业为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选择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中文摘要

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为了进一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增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加入WTO,中国企业只有三个选择:主动进行国际化经营、被动应付竞争者的国际化经营、退出竞争。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迫使我国企业直面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进则退。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和发展战略,寻求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

本文正是基于对我国企业国际化道路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诠释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概念、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作为我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

English abstract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China's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to furth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o join WTO,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only three choice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of competitors, and withdraw from the competition.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globalization forces China's enterprises fac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ither. To this end, we must carefully study th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to seek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choose this topic to stud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a's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oa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目录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相关概念 (1)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1)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意义 (2)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 (3)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3)

(二)我国企业的问题 (3)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选择的对策与思考 (8)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选择模式 (8)

(二)国际化道路选择中的经验和教训 (9)

(三)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11)

结论.............................................................................. .. (14)

参考文献............................................................ .. (15)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选择

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走出去”是许多中国企业发展必然选择。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障碍,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有外部的障碍。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为了进一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增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中国企业只有三个选择:主动进行国际化经营、被动应付竞争者的国际化经营、退出竞争。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迫使我国企业直面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进则退。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和发展战略,寻求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相关概念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说起国际化经营就需要了解国际机构的作用,比如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外汇市场等。这些国际机构在解决国际化经营和资源流动中的矛盾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借助于这些国际机构能够更加快捷的实现国际资源的流通,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公司间的合作与交流,最终产生国际化经营。通俗来说,在与本国不同环境条件中,本国的总公司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和资源的良性流动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控制的活动,统称为国际化经营。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意义

应该说,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道路能够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能够提升中国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赢得市场的认可。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能够充分利用外来资源,解决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实际的调查得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企业国际化道路经营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国外的资金支持,而且可以刺激出口,获取更多经济层面的利益。第二,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我国目前存在着人口平均资源数量少的现状,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将愈发显现。通过有效地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够有效地利用好国外和国内的资源。让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国际分工协作和国外企业的生产体系中,可以刺激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部贸易的需求,最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利于国内外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第三,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诚然,我国的中国企业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著,竞争力弱。因此,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强化,不仅可以缓解投融资难的现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也能够加速我国产业升级,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距。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适应全球一体化所处的现实阶段。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融资等活动超越国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的过程。21世纪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如何抓住机遇,与世界各国展开竞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的作用日益明显,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的选择已经显得刻不容缓,从联想收购IBMPC部门取得的战略性的有限成功,到TCL并购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陷入巨亏泥潭,我国企业品牌从无到有,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我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6000多家海外企业,投资总额超过了60亿美元,有超过200多种的制造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尽管我国的跨国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看到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很多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因素仍然存在,如在2013年《世界品牌500强》评选中,美国有243个,居世界第一位,法国和日本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我国仅有25个品牌入选,属于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除此之外,我国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屈指可数。

因此,现阶段我国企业选择走国际化道路,实施跨国经营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而且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像联想、海尔、TCL之类的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他们在开拓和占领海外市场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企业在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资金技术实力、人才管理、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依然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完善机制,稳步向前发展。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核心没有品牌形象

企业品牌形象欠佳、产品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不强

我国商品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品

牌附加值不高,难以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2.对文化差异不够重视

这种差异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文化无法兼容的风险是中国企业在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遇到的一项重大挑战,例如海尔已把海外收购放到次要位置,并寻求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营销型企业,原因是海尔曾在2005年牵头对美泰(Maytag)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收购,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整合文化差异能力。

3. 部分企业国际化战略不清晰,谋划不足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决定是否要以及什么时候把步子迈向海外前,首先要解决自身的战略布局问题:未来若干年,企业所处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有哪些主要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性变化有哪些是需要通过国际化手段来解决和追赶的?未来的机会与挑战有哪些?全球市场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有的企业认识不明确、战略不清晰,造成国际化盲动,一些项目匆忙决策,有的竞购项目不惜抬高成本,导致收购后财务压力巨大,企业经营困难。

4.风险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虽有意识,但防范措施不力。尤其是法律风险与政治风险,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媒体从收集、甄选了从2005年1月1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事件中120个舆论影响大、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后发现,25%的投资事件是因为政治原因导致失败,其中有8%的投资事件在投资审批等环节因东道国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挠导致失败;有17%的投资事件是在运营过程中因东道国的政治动荡、领导人更迭等原因遭遇损失。

因政治及社会动荡导致的损失尤其巨大。2011年,我国在利比亚投资了50多个大型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88亿美元,但因利比亚战争,导致这些合同大部分无法履行。2014年5月,越南发生主要针对中资企业及华人的暴力打砸抢烧事件,在越南平阳等省的中资企业损失惨重。此外,伴随着开始于突尼斯的一些地区的“民主化”浪潮,此前曾被认为中国具有政治

地缘优势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转化为高风险地区,使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不确定性增加。

法律风险是除政治风险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另一大风险。由于不同的国家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不同,在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工、税务以及行业限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另外,不同国家有关投资的相关政策与法律经常会因为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给进入东道国的企业增加了潜在的投资风险。

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对国外法律不熟悉,在守法方面要求不严格,面临较大的法律挑战。根据CCG对“失败样本”的分析发现,16%的投资事件是直接或间接因为法律原因导致投资受损或最终被迫停止投资的。考察这些因法律原因导致投资终止的案例发现,1/3中资企业是因为法律观念薄弱,不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项目所致;1/3的投资事件终止或失利是因为对劳工法不熟悉。

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法律观念比较淡漠,除表现在不合规经营外,还集中表现为在东道国遭遇不公正对待招致损失后,不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投资权益,而习惯于寻找中国政府以及驻外使馆,或依赖当地政府官员,希望通过政府沟通解决投资中的纠纷。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三一重工关联企业Ralls起诉奥巴马获得阶段性胜利,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维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借鉴。

5.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

据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的调查,以及综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调查数据,有近30%的企业对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支持服务非常不满意,68.4%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提供融资支持。调查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分化,大型国企及大型私营企业由于多为上市企业,资本市场是其对外直接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及并购贷款等专项贷款也主要在向大型国企倾斜。而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运营方面,融资普遍困难。

6.部分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缺乏合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国内企业的竞争也蔓延到海外。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电站、大坝以及公路铁路等项目中,经常出现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标,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订单,采取低价策略,不断降价,造成恶性竞争。有的企业在拿到项目以后,为了降低成本又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导致合同最终无法履行,给企业自身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损害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形象。

7.国际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对外直接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可以减少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同时中介机构专业能力精熟,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的前期尽职调查,可以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科学、可行的评估,明辨法律财务等风险,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提高国际化运作效率。由于外资品牌投资中介机构服务费用较高,部分企业为节省投资成本,放弃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投资服务机构,结果因专业经验欠缺及项目尽调不充分、方案设计有遗漏等原因,导致交易后隐藏的矛盾暴露,有的甚至影响到项目正常运营下去。

8..应付处理东道国复杂政治社会关系的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较多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挑战,中国一部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平衡东道国各种关系上存在较严重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过度依赖东道国政府高层关系。有的国家政府自身并不稳定,中国企业却过分依赖这种不稳定政府的高层官员,容易导致低层普通民众的反对,甚至可能引发抗议事件,最终导致项目实施不下去;

二.是不重视反对派、NGO以及媒体的声音,尤其是NGO。在普选国家,NGO组织和媒体力量强大,往往能掌握舆论的话语权,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往往轻视这些力量,使一些原本有更好解决方式的环境社会矛盾激化,进而影响投资项目;

三.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有的还有欠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民本,企业在国际化运营过程中,应通过项目带动社区经济的增长,同时要重视

社区居民的就业,实现与东道国社区的共同发展,与居民和谐共处。

9.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

要实现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就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支持。当今的企业竞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需要那些具备丰富知识和经验、通晓国际惯例的现代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来支撑自己的事业,而我国企业恰恰缺少这些人才,况且企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选择的对策与思考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选择模式

1.联想模式。通过并购扩大业务舞台,突破增长的天花板,获得更多股东回报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1991年,联想德国公司的成立成为联想向国际化进程迈进的第一个信号,2003年,以“Lenove”替代原有的英文标识“Legend”,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其中,“le”取自原先的Leg2end,承继“传奇”之意;“novo”代表创新。这无疑是其国际化战略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2004年,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从此,联想大规模在全球推广自己的品牌,并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所以,联想的思路和战略是清晰,可取的,通过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迈开了向海外市场大规模挺进的坚定步伐,再经过企业内部的调整和快速的过渡,联想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民族品牌。

2.海尔模式。1999年4月28日,美国海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在联合国大厦举行。至此,东南亚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组成的海外营销网络基本形成。海尔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海尔国际化进程中的特色是“先难后易”,即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极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确立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并把使用海尔品牌作为出口的首要前提条件。正是通过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海尔不断地提高着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同时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2002年,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竞争力升至世界第5位。2003年,海尔以530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海尔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的海尔”,而“国际化的海尔”应该是“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的本土化经营的海尔,即实现设计、制造和营销的当地化,并且能够实现当地融资、当地融智以及当地融文化,创海尔世界名牌。

3.华为模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起步于1988年,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华为从四个方面着手来实现自身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分别表现在(1)供应链的国际化。代理国外的产品———

研发小型民用交换机———研发运营商用大型交换机———物料采购国内化。(2)管理体制的国际化。作为国内一流的企业,华为的管理变革之路,必须借鉴国际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3)市场的国际化。华为经过10年的国际市场开拓,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市场体系。通过OEM、SKD、CKD或者合资等战略合作,实现了市场合作伙伴和渠道的国际化,助推了公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4)研发的国际化。华为强调自主研发,采取非常开放的战略,面向一流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使得华为能用自己有限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技术,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TCL模式。从TCL的国际化道路选择可以看出,TCL坚持的是品牌国际化,这个过程经历了产品国际化到品牌国际化,再到品牌多元化的过程。其中品牌国际化是进军世界市场的关键和前提。2004年分别兼并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商和世界流移动终端产品供应商,构建起覆盖全球市场的业务架构,彩电、手机、空调的海外销量超过国内销量。从2005年开始,TCL国外业务收入超过国内业务收入,国际化企业结构初步形成。而在此后的三年中,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TCL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战略方向。2007年底,TCL实施了集团产业重组,建立了多媒体、通讯、家电、部品四个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与投资和物流与服务两个第三产业业务群,这种“4+2”的业务架构重组,优化了资源配置,使集团业务架构更为清晰。

二.国际化道路选择中的经验和教训

1.缺乏国际品牌意识

强化品牌意识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这种战略是企业通过市场树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而这种知名度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现代市场营销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品牌战略。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销售竞争发展到各自品牌之间的竞争,目前我国企业仍然缺少品牌竞争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观念,没有打造不老品牌的长远战略眼光,品牌竞争意识

的有无或者强弱直接关系了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现在虽然TCL、华为、海尔、联想都走出去了,但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真正参与到了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产品很早就进入世界市场了,不过自有的强势品牌还是很少。另外,我国企业品牌保护意识也相对比较薄弱,其商标被外资企业抢注,造成了很多麻烦,如果我国企业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品牌,那么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失去自身的竞争优势。

2.企业文化理念的忽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因此,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现在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来。我国许多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正在“走出去”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企业文化的整合,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是一个利润主体,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利润是企业的一切。忽视文化建设的企业,正如同缺失灵魂的人一般没有行动的方向和标准。实际上,企业文化不是一句口号、一套系统、完整的文字,而是需要自上而下的长时间推动,通过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植入企业的细胞和员工的血液,让员工的目标自觉地和企业目标相互融合为一体。TCL二十多年历史惯性中对企业文化的漠视,是企业核心涣散,竞争力缺失的根源。TCL需要彻底反思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的“基本法”重塑价值观。这方面,华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几年前华为就起草了企业的基本法,作为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宪法”。规范了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准则,也为华为未来的发展和基业长青奠定了基础。

3.缺乏高水平的跨国经营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也逐步加入了世界经济的浪潮中,走出去、走向全球市场,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走出去”依然是中国企业的大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国际化发展所需的国际型人才的缺失。

虽然有时我们将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失误归因于文化冲突,经营理念的冲突,但是更多时候是很多企业并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缺乏对人才需求的正确认识,人员的招聘、选拔、培养等就缺乏明确的导向,难免出现缘木求鱼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跨国际经营的经

验,管理手段落后,高层次的跨国人才缺乏。尽管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真正把人才当成一种资源并视之为战略高度的企业并不多。这里主要是有理念和认识高度的问题,欧美企业一般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普遍要比国内企业重视得多。

所以,我国海外企业人员队伍总体素质和水平与开展跨国经营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联想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努力,为了使管理团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团队,联想连续从最优秀的竞争对手戴尔公司挖走五个高管,并尽量保持团队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虽然目前联想在欧美的业绩还远落后于亚洲市场的表现,但其国际化融合效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正是这种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失,使得高级管理人才的任用成为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体现,但是,人才需要培养和发展,只靠高薪争夺只是权宜之计,培养和壮大自己的国际型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自身的优势竞争力才是长久之计.

三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企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品牌国际化模式的创新

要树立民族品牌,主要靠自主创新:不但要有创名牌的精神,而且需要创名牌的资源,前者是前提,后者要有创新的管理模式作保障。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中,中国的品牌坚持在学习中创新,已逐步形成了立足于本国环境的独特品牌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中国品牌的声音需要进一步放大。中国要成为全球品牌大国,既需要使本国品牌和产品遍布全球市场,更需要让全球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本国的品牌文化和品牌思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而且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目前,我国品牌国际化战略已经开始起步,虽然品牌国际化有人分为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我国企业还没有可以效仿的模式,企业的模式根据自身的优缺点,国内外的局势,企业文化的差异,其选择的模式也是不同的,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使用Haier和图形相结合的商标,从而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TCL的多品牌国际化战略也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使得品牌,产品,服务都与国际接轨。

2.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正确战略

国内企业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过程,利基战略可以

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利基战略是一种复合战略,以专业化战略为基础,可以看成企业跨国经营,并不断成长壮大的竞争战略选择。该战略的实质就是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市场缝隙,集中力量进入,专业化发展,并成为领先者,实现市场渗透,同时建立各种壁垒,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就很好地运用了利基战略,它并未直接向GE、惠尔浦等企业占优势的200L以上的大型冰柜发起攻击,而是在美国市场开发出了从60L到160L的各种类型的小型冰柜和设计新颖的酒柜,然后再考虑市场的全面渗透。这一战略选择对很多正在或者将要走向国际化的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合理确定企业跨国经营目的,科学选择跨国投资区位

降低成本、越过关税壁垒、利用资源、保护国内环境、开发国际市场、推动出口是企业跨国经营的一般目的。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具体目的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随时进行调整。企业选择适宜跨国投资区位的标准是:能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绕开贸易壁垒,带动国内产品出口,获取最佳投资效益。

4.掌握国外市场的具体条件

我国在开拓海外市场环境、参与国际化经营前,企业应积极了解国外的真实情况,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做到:熟悉国外行情、了解产品的适应产地、排出合适的人才予以进驻。

5.运用合理的国际化切入方式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都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建立海外营销公司和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这些理论值得参考和借鉴。当然,企业国际化切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出口、特许经营、合资等方式,我国中小企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和特点的方式。

(二)政府的政策扶持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法规。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我国企业向前迈进的有力保障。国家应该从制度上予以尽快的

完善,尽早制定出有利于我国企业国家化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我国企业的相关制度予以规范,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机构、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的合作规划、环境塑造、利益的保护以及国际化道路等。基于这些要件,尽快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巩固现有良好的市场秩序,为我国企业的政策制定奠定坚实的法律依据。

2.积极引导国内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在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产业集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国家应大力支持和引导大中小企业进行产业集群。因为产业集群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要按照产业规划的总体部署和目标,根据现有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发展方面的指导,确立发展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鼓励企业现代制度的创新和技术革新,依靠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的配置实现现代产业集群的实现。这其中,我国大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大型企业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自身竞争力,抓好产学研结合的契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产业集群体系建设发展和自身融入国际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走出去”是许多中国企业发展必然选择。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障碍,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有外部的障碍。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中国企业从管理、资本结构、推广和营销、人才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使得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符合国际商业规则,真正地去适应新的商业环境,中国企业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和诚恳地态度去面对不合理的偏见和职责,巧妙地推销展示自己,在新的商业环境中逐渐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充分地研究文化背景及法律法规的特殊性,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同时也需

要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来克服某些外部障碍。总之,中国企业只有真正地克服自身缺陷,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避开国际化道路上的种种障碍,真正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蔡宁.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国际贸易问题,2007 (3) [2]朱海就,陆立军,袁安府.从企业网络看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原因——浙江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比较.软科学,2004(1) [3]陆兴发. 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商场现代化,2007(8) [4]余文洁. 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中的中小企业特征研究. 商业时代,2006(20) [5]杨焕春. 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的问题与对策. 经营与管理,2006(7) [6]任胜钢. 集群内跨国公司

的当地结网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国际贸易问题 2008(8) [7]马爱霞. 整合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国际商务研究,2005(6)[8]樊增强. “走出去”与“国际化”:中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 当代经济研究,2004(3) [9]张永安. 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理论基础及动因探析. 企业经济,2007(12) [10]崔茜.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2007 (24) [11]王保利.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我企业国际化经营启示. 国际经贸探索,2001(5)[12]韩太祥.企业成长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5) [13]袁玲. 中

小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论视角探讨. 集团经济研究,2007

相关文档